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障碍

合集下载

呼吸功能损伤定位

呼吸功能损伤定位

正如上图A所示,在膈肌、肋间肌、腹肌功能都正常的情况下,吸气时肋间肌能起到抵抗胸膜腔内负压的作用,从而防止肋骨内陷。

而正常的腹壁紧张度则能保证在膈肌正常运动时腹部不会因内容物的挤压而过度隆起。

而当四肢瘫患者膈肌、肋间肌以及腹肌均受累的情况下,失去了肋骨架正常的固定作用以及腹壁紧张度,再加上膈肌功能受损,就导致了临床上四肢瘫患者常见的呼吸模式:胸壁下陷、腹部过度隆起、无胸式呼吸以及呼吸浅快,肺容量降低。

从图上可以看出,C5以上的损伤,膈肌功能将受累,最多仅存在腹式呼吸;而T1-T11的损伤,肋间外肌将全部或部分受累,胸式呼吸将全部或部分不能完成。

而T1-T12的损伤,由于肋间内肌与腹肌的受累,肋骨架的固定作用以及腹壁紧张度受到影响,可能不同程度影响到咳嗽的有效性。

1 脊髓损伤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肺容积降低(VC、TLC、IC、ERV等明显减少[2—6 );] ②胸壁容量弹性降低(降至正常人胸腔活动度(6.0—7.5cm)的1/2—1/3);③呼吸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时);④呼吸肌力量和耐力减弱;⑤呼吸功增加;⑥血氧降低;⑦咳嗽、排痰困难;⑧交感神经受累(气管和支气管变窄,分泌物增多,加重通气障碍;腹胀加重膈肌受限);⑨呼吸道感染及肺不张等(呼吸道感染是导致颈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因[7—9] )。

横膈由C3—C5 支配,提供60%—70%的吸气功能。

腹肌由T8—L1 支配,是用力呼气时的主要肌肉。

肋间肌由T1—T12支配,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容量,呼气时可预防肋间组织向外膨胀。

肋间肌、腹肌等掌管咳痰功能。

脊髓损伤平面越高,对呼吸系统影响越大,胸髓以上损伤,通常咳痰力量都会减弱。

颈髓损伤患者不仅通气功能差,以呼气肌为主的咳嗽力量也显著降低,难以清除气道分泌物[10—14] ,多需依靠吸痰、手法辅助咳嗽及其他气道管理方法,这也是呼吸道感染和肺膨胀不全的主因。

有研究显示[15] ,脊髓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通气功能障碍,颈髓损伤各项肺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较显著,胸腰髓损伤者诸项指标基本处于正常下限(≥ 80%),而颈髓损伤者的肺功能仅为正常的60%左右。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脊髓损康复科)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护理问题1.排尿障碍在脊髓损伤早期因膀胱可完全丧失神经支配,引起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残余尿,而产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受伤后两周内要给患者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持续开放,使膀胱里不积存尿量,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

待2-3周后将持续开放引流改为定时开放引流。

以促使膀胱得到充盈及排空训练。

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尿管。

每天清洗尿道口两次,使之清洁无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量,以冲洗膀胱。

2.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

我们首先采取饮食治疗,要定时、定质、定量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液体分泌,使肠内容物增加,形成硬粪块的机会减少,并可顺结肠走向进行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

再有灌肠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排便。

在腹胀严重而影响呼吸时,可用肛管排气。

3.体温调节障碍正常人体可通过代谢、神经和体液等来完成体温调节。

并经脊髓和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加以协调控制和维持。

使机体在产热和散热过程中保持平衡。

颈脊髓损伤的瘫痪患者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汗腺也麻痹,体温调控能力降低,故出现体温异常,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对这类伤员应进行物理降温等,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和氨基酸,以补充高热的消耗。

必要时实行药物降温。

4.呼吸功能障碍颈脊髓损伤后,位于脑干,延髓网状结构的呼吸中枢向下传导束丧失功能,呼吸的自主节律和深度因不能控制而出现呼吸障碍。

另患者的体位不妥,咽喉内的粘液难以排出。

有可能被吸入气管内引起感染。

因此,以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排出分泌物和防止吸入肺内为主要目标。

应经常变换体位,勤翻身,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痰动作,每次翻身时扣打胸背部,以利排痰。

消除呼吸道过多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褥疮褥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病发症。

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

因瘫痪部位感觉消失,缺乏对损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

颈部脊髓损伤后遗症的护理查房

颈部脊髓损伤后遗症的护理查房

后遗症:指损伤后遗留下来的症状和 功能障碍
颈部脊髓损伤后遗症:指颈部脊髓损 伤后遗留下来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如 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呼吸困难等
护理查房:指医护人员对颈部脊髓损 伤后遗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 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
病因
交通事故:如车 1 祸、碰撞等
坠落伤:如高空 2 坠落、跌倒等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补
充营养
保持良好的社 交活动,与家 人、朋友保持 联系,获得支

颈部脊髓损伤后遗症的生活习惯指导
0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 腻食物
03
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散 步、游泳等,以增强体 质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 情绪
01
02
03
04
观察皮肤颜色、 温度、湿度
检查是否有压疮、 水泡、感染等皮 肤问题
评估皮肤弹性、 张力和愈合能力
观察皮肤对刺激 的反应,如疼痛、 瘙痒等
功能障碍评估
运动功能:评估 患者四肢运动能 力,如肌力、肌 张力、关节活动 度等
感觉功能:评估 患者感觉障碍程 度,如痛觉、温 度觉、触觉等
自主神经功能: 评估患者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如 血压、心率、呼 吸等
05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06
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 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 的沟通和交流
颈部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康 复训练
物理疗法
01
运动疗法:通过运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和关节活动度
03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促进神经肌肉 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一、疾病概述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可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外伤性脊髓损伤主要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引起,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可由炎症、肿瘤、血管病变等引起。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康复护理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至关重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外伤性因素交通事故:是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最常见原因。

在交通事故中,脊柱受到剧烈的撞击、扭曲或压缩,导致脊髓受损。

高处坠落:从高处坠落时,身体的重力加速度作用于脊柱,容易造成脊髓损伤。

尤其是头部先着地或臀部着地时,冲击力更大,损伤风险更高。

暴力打击:如棍棒打击、刀刺伤等暴力行为可直接损伤脊髓。

此外,在一些体育活动中,如摔跤、柔道等,也可能发生脊髓损伤。

非外伤性因素炎症:如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炎症性疾病可累及脊髓,导致脊髓损伤。

肿瘤:脊髓内或脊髓周围的肿瘤可压迫、侵犯脊髓,引起脊髓功能障碍。

血管病变:脊髓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等血管病变可导致脊髓缺血、出血,进而引起脊髓损伤。

2. 发病机制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性损伤:外力作用于脊柱时,可引起脊柱骨折、脱位,进而压迫、牵拉、切割脊髓,造成脊髓的直接损伤。

缺血缺氧:脊髓损伤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脊髓缺血缺氧。

缺血缺氧可进一步加重脊髓的损伤,引起神经元死亡、轴突断裂等。

炎症反应: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会发生炎症反应,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

这些炎症介质可加重脊髓的水肿和损伤,影响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继发性损伤:脊髓损伤后,除了直接的机械性损伤外,还会发生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如水肿、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钙超载等。

这些继发性损伤可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预后。

三、临床表现1. 运动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是脊髓损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

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

气动雾化器(喷射式)
超声雾化器
□雾化容积小(2ml) 用药量少,浓度高
□颗粒大小选择性强
□能雾化各种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
□不增加气道阻力 □病人耐受性好 □部件容易清洗消毒、机器寿命长
□雾化容积大(>20ml)用药量大,浓度低
□颗粒大小无选择(药粒较大)
□有些药物可被超声波或加热破坏(激素,
蛋白质类)
肺保护:主动地对各种原因引起,即将发生的肺损伤的进行预防和 治疗,以维护患者正常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目标:维护肺功能,让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阶段,保护手术成果, 促进早日康复。 策略:为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保护措施应从术前开始, 并贯穿术中和术后。 措施:胸部物理疗法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叩背振动、雾化吸入、 体位引流等。保持体液平衡:输液、利尿。
(1)认真询问病史:尤其注意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吸烟史、疾病诱发及缓解因素、治疗史。 (2)详细的体格检査:体型外貌、 呼吸情况、 胸部听 诊、 肺部叩诊等。 (3)术前肺功能的评估: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 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胸 部手术类型、手术范围的 选择。 (4)实验室检査与辅助检査:血常规、血尿素氮、血清 白蛋白、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
呼气
被动
着重训练吸气肌
颈脊髄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 呼吸肌训练-深呼吸训练器
➢ 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 ➢ 呼吸训练器置于吸气模式和呼气模式 ➢ 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
颈脊髄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 呼吸肌训练-吹气球锻炼肺活量
v每日3次,每次15分钟(吹3〜5个气球) v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预防策略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1):10-4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预防策略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护理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护理
时必须限制水分的摄入。补钠的剂量及速度不宜过大 、过
石 ;长期 留置导尿可致逆行性 感染 ,严 重者甚至会 引
起 肾功能损害 。所 以,预防尿路感染 是最 主要 的环节 ,每
隔4 导尿 1 h 次的间歇导尿 可降低泌尿 系感染 率 ,可保持膀 胱胀缩 功能 以增 加膀 胱肌 的弹性 ,有 助于 建立反 射性膀
制是 由于颈髓 损伤 后下丘 脑一垂 体 区受 损 ,渗 透压 调节
中枢功能紊乱 导致抗利尿激素( D 分 泌增 多 ,体 内水潴 A H)
感染 的发生率越高 , 如果支配膈肌运动 的脊髓受损f 以上 C
平面) ,则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达9 %以上 J 0 。故脊髓损伤 后应及早 预防及治疗呼吸功能障碍。咳嗽反 射被 抑制 ,呼 吸道分泌 物不 能排除时 ,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运 动 ,按腹 咳嗽 ;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协 助病人 翻身 、 叩背 ( 由下至上轻拍 ),以促进排痰 ;咳嗽无力者可给予 雾化 吸人 和负压吸引 。高 位截瘫 的病人 ,早期 进行预 防 性气管切开是减少 呼吸道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留,而 出现稀释性 低钠血症 。但临床上常 忽视脊髓损
伤的低钠血症并发症 ,未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临床上应密 切观察脊髓损伤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生化指标 ,了解脊髓损
伤 的程度 与部 位 、Fak1 r e n 分级 、有无合并 伤及 发热 ,以
预测 低钠 血症并 发症 的发生 。脊髓 损伤伴 发热 时容易发 生低钠血症 。伤后不能进食 ,需静脉补充液体 ,以及 伴神 经性 多饮者也 容易发生低钠 血症 。发生 低钠血症 时 , 病 人会 出现不 同程度 的精神 状态变 化 、消化道症 状和循 环系统症状等 ,临床所见 的低 钠血症最早发 生于伤后第3 天 J 。故需 在早期就对脊髓 损伤病人 定时监测血 和尿电 解 质 、渗透压 、尿量 、尿 比重 的变化 ,准确记 录2 h 4 出入 量 。有学者认 为 ,尿钠在血钠下 降之前6 1 h — 2 就有 明显上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脊髓不同平面损伤得早期表现-—-李治伟1、第1至第2颈脊髓节段损伤:(1)、运动改变: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功能受限。

(2)、感觉改变:耳部或枕部痛觉过敏或减退.2、第3颈脊髓节段损伤:C3支配膈肌与肋间肌,伤后不能自主呼吸而死亡。

3、第4颈脊髓节段损伤:(1)、运动改变:伤后四肢、躯干所有得自主活动一概消失。

创伤性反应波及到第3颈神经,可引起自主呼吸丧失,严重时会很快死亡。

(2)、感觉改变:锁骨平面以下得感觉消失。

另外,有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咳嗽不能等症状,严重因缺氧而死亡。

4、第5颈脊髓节段损伤:(1)、运动改变:患者由于支配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挠肌得神经节段受损,双上肢完全无自主运动。

肩部因有肩胛提肌、斜方肌得牵拉而能耸起.(2)、感觉改变: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

(3)反射改变:患者除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外,余反射全部消失.5、第6颈脊髓节段损伤: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

(1)、运动改变: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肱三头肌瘫痪,肩部失去下垂功能,肘部失去伸展功能,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可收缩,因而患者得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第6颈脊髓节段以下得神经所支配得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

(2)、感觉改变:除上肢得外侧、前臂背外侧得一部分以外,上肢其余部分均有感觉缺失现象.(3)、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肱挠肌反射均正常,肱三头肌反射消失.6、第7颈脊髓节段损伤:(1)、运动改变:肱二头肌肌力正常,伸指总肌肌力减弱,旋前园肌、桡侧屈腕肌、屈指深、浅肌、屈拇长肌均力弱,故手呈半卧状态。

(2)、感觉改变:躯干、下肢、上臂、前臂内侧、手得尺侧3个手指感觉障碍.(3)、反射改变: 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7、第8颈脊髓节段损伤:可见单侧或双侧得Horner征,由卧位改为坐位时,可出现位置性低血压。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运动障碍
瘫痪:脊髓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瘫痪,无法自主活动 肌肉无力: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影响正常活动 肌肉萎缩:长期瘫痪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影响身体功能 关节僵硬: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影响关节活动范围
括约肌功能障碍
添加 标题
症状:尿失禁、便秘、大便失禁等
添加 标题
原因:脊髓损伤导致括约肌功能受损
脊髓损伤的症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wo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此处添加标题
01
脊髓损伤的症状
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患者对疼痛、温度、触觉等感觉的敏感度降低 感觉异常:患者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 感觉缺失:患者完全丧失某种感觉,如触觉、痛觉等 感觉过敏:患者对某些刺激过于敏感,如对冷、热、痛等感觉过于敏感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
褥疮
定义:由于长期卧床,皮肤受到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皮肤损伤 症状:皮肤发红、疼痛、溃疡、感染等 原因:皮肤长时间受压、营养不良、皮肤干燥等 预防和治疗: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使用防褥疮垫等
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炎:由于呼吸 肌无力,导致肺 部感染
气胸:由于呼吸 肌无力,导致肺 部扩张受限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 解患者的受伤 情况、症状持 续时间等
0 1
体格检查:检 查患者的运动、 感觉、反射等 功能
影像学检查: 如X光、CT、 MRI等,了解 脊髓损伤的程 度和位置
0
0
2
3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尿 常规、生化等, 排除其他疾病 可能
0 4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止痛药、 神经营养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特点
• 最大吸气和呼气压
– 与正常人相比,截瘫患者最大静态口腔呼吸压下降 – 由于呼气肌功能下降更明显,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MIP)高于最大呼气压(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 MEP) 但均明显下降。
脊髓损伤后呼吸问题现状
• 脊髓损伤患者均存在通气功能障碍,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仅为正常60%左右, 胸腰椎损伤患者也为正常下限。 • 脊髓损伤平面越高,呼吸功能障碍越明显。 • 损伤平面越高,呼吸肌受累的程度越重, 呼吸功能减退越明显。 • 颈髓和上胸段脊髓损伤会导致患者吸气肌和呼气肌功能下降。
31.5%
呼吸肌
• 位置形态: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 • 起、止点: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 • 作用:提肋助吸气。
膈肌
• 位置形态: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腔与腹腔之间,为圆顶形扁薄的阔肌。 • 起、止点:其周围为肌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 行于中心腱。 • 作用:膈肌活动产生的通气量占总通气量的75%-80% • ①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 • ②舒张时,膈的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 • ③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 气体交换
– 脊髓损伤患者的肺气体弥散功能基本正常
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特点
体位效应改变
• 正常情况,站立位时的肺活量较仰卧位时增加 约5%左右。 • 四肢瘫患者从仰卧位变成坐位或站立位时肺活 量比预计值降低14%。 • 仰卧位时腹部内容物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上抬 到较高水平,收缩时移动范围更大。 • 坐位或站立位时腹部内容物由于重力作用使膈 肌停留在较低位置,肌肉初长的改变,膈肌收 缩力下降。 • 四肢瘫患者平躺向上倾斜15°,肺活量将增加 6%。
谢 谢 大 家!
呼吸运动相关关节
• • • • • • 胸骨柄胸骨关节 胸肋关节(肋骨软骨连接和软骨胸骨连接) 肋软骨间关节 肋椎关节 肋横突关节 胸椎间关节(伸展-吸气,屈曲-呼气)
呼吸运动相关关节
吸 气 时 胸 廓 上 提
膈 肌
• 膈肌由三部分组成
– 肋骨部(下6肋上缘) – 胸骨部(剑突后缘) – 腰椎部(左、右脚附在上3块腰椎)
– 呼吸肌功能废用减退 – 心肺功能废用减退
– 慢性期继发性改变
• 肺和胸壁顺应性降低
脊髓损伤后的肺功能特点
肺功能参数 •减少
–肺活量(VC) –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峰流速 (PEF) –肺总量(TLC) –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补呼气量(ERV) –深吸气量(IC)
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肺内气压增大,肺内大气压 升高→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平静呼气是被动过程,主要受到胸 腔、肺部、松弛膈肌的弹性回缩来 驱动
呼吸运动过程(用力吸气)
呼吸运动过程(用力呼气)
C3-5(膈神经)
C3-C7前支
T1-11(肋间神经)
T8-L1(肋间神经)
呼 吸 肌 功 能 下 降 , 呼 吸 功 能 障 碍
• 呼吸力学机制复杂,部分关节及肌肉运动机制, 中枢调节机制仍不明。 • 损伤平面越高,呼吸肌受累越多,呼吸泵功能越 差,肺功能越差。 • 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时期,呼吸功能受损不 同,个性化个体化康复
–分节段肺康复 –分阶段肺康复
精准肺康复
心肺康复
--------------是一切康复的基础!
• 咳嗽
– 呼气肌群功能丧失,高位四肢瘫和截瘫患者的咳嗽力量减弱。
• 气道阻塞
– 四肢瘫痪患者气道存在确定的阻塞,可能与肺失去交感神经支配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有关。 – 四肢瘫患者的气道直径比截瘫患者的减小。
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特点
• 自主神经系统和气道张力
– 颈髓损伤后迷走神经功能是完整的,副交感占优势,促进气道收 缩。 – 分布于肺脏的交感神经起源于T6以上的脊髓,颈髓损伤后交感神 经传导受阻 – 四肢瘫患者肾上腺素水平比截瘫患者低
正常呼吸需要的基本条件
• 必需的配套装置
– 良好的关节活动(呼吸相关6组关节) – 良好的呼吸肌、心肌-节律性机械运动---呼吸(呼吸动力泵、通气泵 )、循环(循环泵)的驱动、动力装置 – 通畅的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鼻、咽、喉、气管、支 气管、肺。 – 通畅的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 完整的神经传导系统
消化系统管理
自主神经反射亢进 疼痛管理 皮肤(压疮)管理
心理状态管理
脊髓损伤后呼吸问题现状
• 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早期死亡常见原因为肺部感染和呼 吸功能衰竭。 •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颈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7%,是颈髓损伤 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 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脊髓损伤患者死因中居首位 • 在急性期和最初的康复过程中有67%患者合并肺部合并症。 •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导致颈段SCI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 增加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脊 髓 损 伤 后 呼 吸 功 能 障 碍
翟宏伟 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脊髓损伤后的多系统受累
分类
运动系统管理
呼吸系统管理 循环系统管理 泌尿系统管理 1、自主呼吸困难 体温调节障碍 2 、肺部感染 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内环境紊乱(低钠血症) 3、肺不张 营养障碍管理 4 、胸腔积液等。 生殖系统管理
脊髓损伤后肺功能减退原因
• 原发性
– 呼吸肌瘫痪
• 呼吸运动过程改变 • 呼吸运动的形式改变
– 早期外伤后应激反应
• 交感神经兴奋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 全身血管收缩,大量血液转移到肺循环, • 肺血容量急剧增加,顺应性降低,呼吸困难加重,痰液不易排出。
• 继发性
– 四肢肌肉运动功能下降
• 失能、失健
中央腱
• 膈肌活动产生的通气量占总通气 量的60%-80% • 平静吸气下降1.5CM,用力吸气 下降6-10CM。 • 膈肌平均厚度正常人在2.6mm~ 6.3 mm • 吸气过程中最早激活的肌肉
膈神经
肋间神经
吸气肌力下降
膈 肌
肋间内肌
• 位置形态:位于各肋间外肌的深面。 • 起、止点: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 • 作用:降肋助呼气。
• 气道高反应和基础气道直径
– 四肢瘫患者对乙酰甲胆碱、组胺、超声雾化蒸馏水存在气道高反 应性,而低位截瘫患者不存在高反应性 – 提前吸入异丙托溴铵者,气道高反应性可被阻断。 – 四肢瘫的气道直径比截瘫的减小。
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特点
• 胸廓和腹部肌肉痉挛 • 胸壁顺应性下降 • 肺脏和胸腔的膨胀降低
脊髓损伤后呼吸运动特点
1. 代偿性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变浅 2. 呼吸时程缩短---吸气相和呼气相均缩短 3. 呼吸动度变小(胸廓活动度检查,第四肋间,小于5CM 为异常) 4. 呼吸肌萎缩无力,膈肌厚度下降,易出现膈肌疲劳。 5. 通气功能降低,单次的呼吸效率下降。 6. 呼吸形式改变----腹式呼吸明显,胸式呼吸减弱,异 常呼吸。 7. 咳嗽功能下降
28.1%
神经损伤导致呼吸肌麻 痹是脊髓损伤后肺功能障 碍、衰竭的最主要原因
21.3%
19.1%
何霏,张雯,杨蓉等,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 志,2014,29(2):176-179. 何志伟,赵红梅.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特点及康复综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21(4):441-444. 李琴.脊髓损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康复计划.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7,10(1): 93-95.
FVC
•增加
–残气量(RV)
•变化不明显
–功能残气量(FRC)
FVC
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特点
• 肺功能变化
– 颈髓损伤后第1周,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和呼气流速较低; – 损伤后1年,VC、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肺总量 (total lung capacity, TLC)和呼气流速、吸气流速增加,功能残气 量(functional residualcapacity, FRC)下降; – 1年后,VC、FRC的变化逐渐变慢,TLC无变化
限制性通气障碍
混合性通气障碍
• 气道阻塞 • 气道狭窄 • 气道高反应性
阻塞性通气障碍
目前呼吸训练现状
• • • • • • • • 肋间肌松动术 胸廓松动术 吸气肌训练 呼气肌训练 缩唇呼吸 腹式呼吸 咳嗽训练 叩击、震颤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力训练
呼吸模式重建训练 (运动模式训练)
廓清能力训练


呼吸系统的问题对脊髓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巨大! [1]Lidal I,Snekkevik H,Aamodt G。et a1.Mortalit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Norway.J Rehabil Med,2007,39(2):
145—151. [2]Jackson AP,Haak MH,Khan N,et a1.Cervical spine injuries in the elderly:acute postoperative mortality.Spine, 2005,30(13):1524—1527. [3]焦新旭,冯世庆,于铁强等,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中华创伤杂志,2011,27(5):423-427. [4] Johnson KG,Hill LJ.Pulmonary management of the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ed paitients[J].NursClin North Am,2014,49(3):357—369. [5]尚明富,于大鹏,王锐,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临床研究.颈腰痛杂志,2013,34(3):181-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