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合集下载

浙江六横岛泥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浙江六横岛泥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本大眼蟹( M a c r o p h t h a l m u s j a p o n i c u s ) 和珠带拟蟹守 螺( C e r i t h i d e ae i n g u l a t a ) 。 2 . 2 生物量与密度 六横 岛 潮 间 带 底 栖 动 物 总 平 均 生 物 量 为
门类
种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氏滩栖螺 B a t i l l a r i ac u m i n g i 褐玉螺 N a t i c as p a d i c e a 江户明樱蛤 M o r e l l aj e d o e n i s 毛蚶 S c a p h a r c as u b c r e n a t a 软体动物 M o l l u s c 美女白樱蛤 M a c o m ac a n d i d a 西格织纹螺 N a s s a r i u s s i q u i n j o r e n s i s 珠带拟蟹守螺 C e r i t h i d e ae i n g u l a t a 方格织纹螺 N a s s a r i u s c l a t h r a t u s 白帘蛤 V e n u s a l b i n a 红带织纹螺 N a s s as u c c i n c t a 橄榄拳蟹 P h i l y r ao l i v a c e a 日本大眼蟹 M a c r o p h t h a l m u s j a p o n i c u s 节肢动物 A r t h r o p o d a 秉氏厚蟹 H e l i c e p i n g i 太平大眼蟹 M a c r o p h t h a l m u s p a c i f i c u s 长足长方蟹 M e t a p l a xl o n g i p e s 方形大额蟹 M e t o p o g r a p s u s t h u k u h a r 环节动物 A n n e l i d a 脊索动物 C h o r d a t a 沙蚕 N e r e i s s u c c i n e a 弹涂鱼 P e r i o p h t h a l m u s c a n t o n e n s i s 矛尾复虎鱼 S y n e c h o g o b i u s h a s t a

舟山东极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开题报告】

舟山东极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开题报告】
东极岛附近海域位于浙江东海北部海域,与我国近岸海域相比所受污染较小,但 该海域也出现了一定的生态问题,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现象,鱼体出现小型化,赤潮 频繁发生。因此,了解本海域的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群落结构变化情况,对于保 护、增值、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海藻资源,更对舟山渔场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 发利用以及海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报, 2008, 19(10): 2299-2307. [4] 孙建璋, 余海, 陈万东, 等. 浙江底栖海藻记录[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对潮间带的群落结构的研究: 潮间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地 带 ,属于生物圈中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 同时又是人类活动和干扰最为严重的区域, 对组成潮间带生物群落的底栖动植物进行区系分析。这部分工作从80年代开始很活 跃,工作做得较为详尽。第二,对种类、数量组成与分布的研究。这部分的工作从60 年代就开始了,至80年代,这类研究工作已渐趋深入,其研究内容则包括垂直分布和 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潮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点,从而 揭示其规律性;水平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海域、不同海岸开敞度的物种分布 情况,这对于查明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了法规或禁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措施。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规划; 2、收集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资料; 3、数据处理与数据计算; 4、结果分析,完成论文的撰写。 方法及措施: (1)按照“海洋监测规范·潮间带生物”的规定采集样品; (2)将样品带回实验室保存,制作标本; (3)对标本进行鉴定、分类、统计、称量; (4)处理获得的数据; (5)根据调查的结果写论文。
开题报告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群落特征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群落特征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3 人们健康 5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 1
2014年 科研热词 群落结构 边缘效应 生境片段化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 水生植物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森林类型 木本植物 多样性 土壤 千岛湖 功能群 京杭大运河 丰度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群落特征 重金属 群落结构 潮间带 黄山木兰 青山湖 集群分布 长序榆 针阔混交林 转运 芒萁 粉绿狐尾藻 种群结构 研究进展 生活型 生态位 珍稀濒危植物 演替 浙江上虞 次生林 植被退化与恢复 森林更新 根际微生物 更新类型 循环 底栖动物 常绿阔叶林 富集 富营养水体 大型底栖动物 垂直结构 垂直分布 土壤动物 喜旱莲子草 单优群落 单优层片 千岛湖姥山岛 区系分析 六横岛 互花米草 东极岛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性灭绝 结构特征 种类组成 生物多样性 生态特征 生境专属性 潮间带生物 演替 混交度 浙江天台山 森林经理学 栖息地片段化 更新类型 数量分布 常绿阔叶林 嵌套结构 天目山 土壤动物 南方铁杉群落 优势种群 七子花

浙江 6 个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

浙江 6 个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16年3月, 23(2): 458-468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研究论文收稿日期: 2015-04-24; 修订日期: 2015-08-1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6075);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5C25018). 作者简介: 胡成业(1988–), 男, 硕士研究生, 从事渔业资源与生态研究. E-mail: zjhuchengye@ 通信作者: 水柏年, 教授. E-mail: shuibonian@DOI: 10.3724/SP.J.1118.2016.15169浙江6个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胡成业1, 杜肖2, 水玉跃3, 水柏年11. 浙江海洋学院 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00;2.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实验室, 浙江 宁波 315000;3.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浙江 舟山 316000摘要: 为揭示浙江6个重要列岛(嵊泗列岛、中街山列岛、渔山列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和更好地养护大型底栖动物资源。

根据调查文献, 按中国海洋生物名录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名录, 对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分类多样性指数、G-F 多样性测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这6个重要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差异较大。

其中, 南麂列岛最高(330种), 台州列岛最低(133种)。

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嵊泗列岛最高, 达84.76, 台州列岛最低, 仅70.89, 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值洞头列岛的最高, 达846.94, 嵊泗列岛最低, 仅630.25。

南麂列岛的G-F 多样性测度指数最高, 达0.87, 这表明在科级分类阶元多样性(F 指数)一定的前提下, 属级分类阶元多样性(G 指数)将会变高。

科级和目级相似性结果显示, 科级相似性最高的是洞头列岛与台州列岛, 达0.651, 渔山列岛与嵊泗列岛最低, 仅0.480; 目级相似性最高的仍是洞头列岛与台州列岛, 达0.781, 台州列岛与渔山列岛最低, 仅0.623。

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

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生物多样性
P o ic o J n oOco e f 0 8 Al g te s e isw r olce , eo gn e u ,3 a l, rvn ef m u et tb ro 0 . t eh r5 p ce e ec l td b ln ig t 41g n s 3fmi r 2 o 1 e o y
J n,0 0 a . 1 2
文章 编 号: 0 8 8 0 (0 00 — 0 9 0 10 — 3 X 2 1) 1 0 0 — 6
浙江秀 山岛潮 间带大型底栖动 物群 落 组成及 其生物 多样性
章 飞军 , 丁宏印 , 邱树 萍 产学院 , 浙江舟山 3 60 ) 10 4
海葵 1 , 1 6 种 占 .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 的生物量大小 比较 : 9 九子沙滩( 79 / 2> 4 . gm )滑泥公1 3 .3gl )海岙码头 (.8 9  ̄( 2 /l > 2 I 2 77
咖 :> ) 兰山码 头( . / ", 53 sm ) 而物种 多 样性 , 小依 次 为滑 泥公 园( .8 、 4 ) 大 29 ) 九子 沙滩 ( .8 、 27 ) 海岙 码头 ( . ) 兰 山码 头 15、 5
Th m m u iy Co p sto n o i e st fM a r b n h si e Co n t m o ii n a d Bi d v r i o c o e t o n y
I tria Z n f h is a ln , h uh n Z ein net l o eo eX uh nI a d Z o s a , hj g d t s a
1 6 T ebo as f coob nh s h w dat n s ol s J i e c (79 , 2 u i h m . %. h im s o rzo e to o e eda l w : i Z a h 4 .9g ) aN e e 9 ma s r f o u B m >H T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文献综述】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农业资源与环境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潮间带又称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

潮间带就是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潮间带的幅度、随潮差的大小、地区及坡度而异,潮间带可以缓冲海浪直接冲击陆地的力量,如果潮间带太窄太小,大浪将对陆地造成大破坏。

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交错带,海边丰富的生物,也是自然教育最佳教室,但也是受人类干扰最为敏感的生态区域之一。

底栖生物是海洋生物中的一个大的生态类群,是栖息在海洋沉积物表层附近,及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类生物所组成,它们几乎包括所有无脊椎动物。

底栖生物不仅组成复杂,而且生活性也多种多样,包括爬行、葡萄、附着、攀缘、穴居和暂时游动等各种生活方式。

这是底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底栖生物与浮游生物及自游生物在某些情况下也难于划分清楚。

水底环境,特别是沿岸水域,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不仅有光线、温度、波浪、潮汐、水流、氧气状况和盐度等理化因素千差万别,也还有水底本身的性质,如岩石、石块、砾石、沙滩和滩涂的区别,这样就使水底环境及栖息者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复杂化了。

根据《普通动物学》一书,按空间分布将底栖生物划分为:潮间带底栖生物——这类生物主要栖息在潮间带,它们的特点是能够耐受较大的温度和盐度变化,有一定耐受干旱的能力。

潮下带生物——这类生物包括从潮下带生物边缘到水深200m之间的水域,这个区域大都是沿海地区,有机质丰富,环境相对稳定,这里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较潮间带丰富,它们主要是多毛类、双壳类,蛇尾类及一些底栖甲壳类。

深海底栖生物——生活在200m以上的底质中的底栖生活,这里环境黑暗、压力大,有机质少,底质多为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死亡后形成的沉积软泥,较缺氧,所以这里种类和数量都远不及潮下带和潮间带。

潮间带底栖生物主要栖息在潮间带,它们的特点是能够耐受较大的温度和盐度变化,有一定耐受干旱的能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是潮间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VAILLANT 及STEPHENSON研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领域以来,国内外已对潮间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有相关的报道。

浙江岱山岛修造船厂附近夏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浙江岱山岛修造船厂附近夏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浙江岱山岛修造船厂附近夏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应顺有;赵威飞;苏怀栋;陈高富;邹健;周伟;水柏年【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4【摘要】2011年7月15日和8月1日,在浙江省岱山岛岱西镇舟山海天船舶工程有限公司(A3采样点)、浙江海舟修造船有限公司(A2采样点)和岱山东沙古镇附近(A1采样点)滩涂潮间带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与采样。

经鉴定、测量及计算,得3个采样站位的生物丰度由大到小排序为A1(63.73ind/m2)〉A3(23.19ind/m2)〉A2(8.54ind/m2),生物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H'Al(2.24) = H'A3(2.24)〉H'A2 (1.81),总生物量从大到小排序为Al(51.27g/mZ)〉A3(45.36g/m2)〉A2(8.48g/m2)。

由此可知,Al采样点的生物量稍高于A3采样点生物量,显著高于A2采样点生物量,A1采样点物种多样性则与A3采样点相等,二者均高于A2采样点物种多样性,表明修造船业对附近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有荒漠化的趋势。

建议舟山船舶修造业发展必须遵循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布局原则,科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使船舶工业和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才是舟山船舶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In order to figure out whether or not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ies will bring about damages to the marine ecology nearby, we took the intertidal zones of Zhoushan Haitian marine engineering limited company (sampling point A3), Zhejiang Haizhou shipbuilding and repairing limited company (sampling point A2) and Dong Sha old town (sampling point A1 ) as theobjects of study on July 15, and August 1 2011. Having done considerable identifications, measurements and calculations, we finally got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at sort of the three sampling stations' biological abundance in descending order for A1 (63.73 ind/m2) 〉 A3 (23.19 ind/m2) 〉A2 (8.54 ind/m2), the sort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ndex in descending order forH'Al(2.24) = H'A3(2.24) 〉H'A2 (1.81) and the sort of total biomass in descending order for A1(51.27 g/m:) 〉A3(45.36 g/m2) 〉A2 (8.48 g/m2). Thus, we can easi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iomass of A1 sampling point is a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of A3 sampiing point. Biological diversity of A1 sampling point was equal to the A3 sampling point's, and they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at of A2 sampling point.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ies will bring about damages to the marine ecology nearby seriously, leading to a terrible trend of desertification. We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and repairing industry should conform to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verification, rational planning and layout so as to preserve marine ecology in a scientific way. It was necessary to de- velop in harmony and sustainable way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hipping industry in Zhoushan.【总页数】8页(P301-308)【作者】应顺有;赵威飞;苏怀栋;陈高富;邹健;周伟;水柏年【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相关文献】1.韭山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徐开达;戴乾;卢衎尔;隋宥珍;贺舟挺;丰美萍;张洪亮2.2009年葫芦岛附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赵静;张秀梅;卞晓东;吴忠鑫;高天翔;张沛东3.厦门岛岩相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李荣冠;江锦祥;鲁琳;郑凤武;张水浸;徐惠洲;黄心光4.大亚湾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J], 梁超愉;张汉华;吴进锋5.象山港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J], 楼丹;施慧雄;焦海峰;王扬才;黄呈炜;尤仲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开题报告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开题报告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潮间带是陆地和海洋交界处的特殊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其中,底栖动物群落是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学意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乐清湾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港口和经济发展区域,其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研究尚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

因此,对于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的研究,不仅能够拓展我们对潮间带生态系统的认识,更能为乐清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确定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探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指标,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其生态模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确定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2、通过生态学方法,描述其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指标;3、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人类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因素等;4、建立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模型。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实地调查:在乐清湾潮间带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样点调查,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清潮间带图像数据;2、实验室分析: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包括分类学鉴定、生态学指标测定等。

四、预期成果:1、确定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2、描述其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指标;3、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生态模型。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填补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的空白,为乐清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于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生态学意义的研究,也能够为海洋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农业资源与环境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对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研究动态21世纪是全世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扩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

未来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和平崛起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实施海洋开发”是实现上述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创新思路,明确任务,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

地球上80%的生物在海洋中海洋中的生物资源蕴藏量高达325亿吨,多大20万种。

海洋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英、德等国家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战略。

同时海洋还是一个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

海洋是一个国家的前哨和门户,海上力量是否强大,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的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在全球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随着海洋公约法的生效,全球海洋面积的30%将划归沿海国家管辖,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和资源的争夺日益加剧。

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是海洋中重要的一类生物,它种类繁多,物种丰富,对海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可以反映海洋污染程度,也可以治理污染的海域。

底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许多底栖生物可供食用,是渔业采捕或养殖的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我国沿海一带的经济建设和滩涂开发强度加大,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海洋生物的生存条件急剧恶化,因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也备受关注(陈清潮,1997;权洁霞等,1999;于登攀,邹仁林,1999),其中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及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也有不少报道(李荣冠等,1993,1995,1997,1999;高六礼,田家怡,1999),而对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报道尚不多见(范振刚,1981;李荣冠等,1993,1996;丛建国,1998。

潮间带作为海陆两大生态系统的生态交错带,同时受到海洋、陆地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王庆锁等,1997),软体动物是潮间带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种类多,数量常常很大。

早在18世纪,欧洲科学家就对海岸带的底栖生物进行了观察研究。

40年代,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在爱琴海发现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随水深而变化,形成不同的分布带;后来,他根据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将欧洲海域划分为若干个动物地理省。

1860年,J.弗莱明在地中海2160米深处海底电缆上发现双壳类、腹足类、水螅虫、八放珊瑚和蠕虫等动物,促进了深海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

C.W.汤姆孙领导的“挑战者”号考察(1872~1876)和该世纪末进行的其他考察,发现了大量海底动物。

现代底栖生物生态研究奠基人是丹麦的C.G.J.彼得松。

他于1908~1913年,对北欧海域的底栖生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划分了生物群落,估算了水域生物量。

此后,各国海洋生态学家对不同硬底(岩底)和软底(泥、沙底)的底栖生物群落作了大量调查研究。

20世纪60年代,已积累大量世界海底生物分布的资料。

70年代起,较广泛地利用数学手段、现代化仪器研究海洋底栖生物群落中各营养层次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转换过程,进而研究特定海域的整个生态系统;开始计算、预测生物群落结构在环境参数改变后的变化,其主要成员特别是经济种资源的数量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间的动态关系。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舟山是我国闻名的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亦是全国最大的河口性产卵场)和海洋渔业的重要基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最为丰富的渔场)。

舟山海域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多于浙中、南部海域,共有206种,以多毛类为主;潮间带生物丰富,共有325种,以藻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主。

全市申报部、省、市,海洋与渔业项目214个,其中农业部项目22只,由省局筛选转报10个:双转项目4个,舟山市渔民转产转业西峰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舟山市普陀区渔民转产转业桃花岛塔湾浅海综合基地建设项目、嵊泗绿华深水网箱产业化大黄鱼养殖基地、舟山市凤凰岛休闲渔业园区建设项目;渔港项目2个,普陀沈家门中心渔港(国家级)、岱山长涂渔港二级升一级;其它项目4个,普陀区水产动物疫病防治站、嵊泗县350吨级渔政船、岱山渔政执法快艇、定海渔政执法快艇。

另一方面。

舟山市政府将海洋渔业作为舟山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优势。

在海洋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舟山渔业的发展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经过多年的挥霍性的捕捞,东海渔业的水产资源急促衰退,舟山海洋渔业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

因此,更好的了解舟山海洋渔业资源成为舟山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潮间带的底栖动物是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它能反映海洋水况和海洋环境等海洋要素,从而使人类能更好的了解舟山海域,以便能更好的利用舟山渔业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六横做为舟山一个重要的岛屿,了解六横各海域潮间带的生物资源与其分布,可以为舟山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提供基础,从而更好的发展海洋,达到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物种的多样性是可以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更好的保护好六横岛潮间带的生态,并且可以更好的发展六横岛,利用好六横岛潮间带的生物资源,达到可循环可持续的发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六横岛的积峙、大岙和苍洞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数据资料多样性以及分布情况,通过对潮间带底栖动物的观察,了解六横海域的资源分布以及海洋环境。

根据不同的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为2010年7月31日、8月17日),不同调查海域范围,不同调查地域(本次调查共设3个地域),每个地域潮间带底栖动物种类,生活习性,特征以及分布状况,特别是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的资料处理,图表的编绘。

通过这些把六横海域底栖动物分布做总体的概况,对各海域底栖动物做系统的描述和分类。

从而使人们能更全面的了解六横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从而能更好的获得渔业资源,可持续的发展六横海洋资源。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步骤:1.收集在不同时间、不同站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分布的数据资料;2.检索资料,提出论文设想,拟定论文写作方案;3.学习制作生物分布图表,以及论文写作的方法和结构;4.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运用点聚图、表格、铁饼图将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物种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各指数平均值比较描述出来。

5.根据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布及多样性,分析六横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完成论文。

方法:使用手持式GPS在潮间带采样,用1mm的网筛过滤样方,获得大型底栖动物,用excl制作表格。

措施:1.从浙江省舟山海洋环境监测站获取数据资料。

2.利用学校图书馆以及互连网检索相应资料。

3.通过电脑处理所测的数据,以得出所要求的数据处理结果。

4.根据处理结果,通过电脑绘制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图。

5.严格执行校院的毕业论文(设计)监控管理规范文件,步步把关,规范地完成毕业论文四、参考文献:[1] VAILLANTL.Nouvelles etudes surles zones littorals [J] . Ann. Sct Zoo.1,1891, 7(12) : 39-51.[2] STEPHENSON T A, STEPHENSON A.The universal features of zonation between tide marks on rocky coasts [J] . J. Ecol.,1949, 37:289-305.[3] LIU L.S ,LIZY,MENG W,et al.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zoobenthos and bio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Songhu a River [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20(3) : 81-86.[4] 赵永强, 曾江宁, 高爱根, 等. 椒江口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格局与多样性[J] . 生物多样性, 2009, 17(3) : 303-309.[5]杨万喜, 陈永寿. 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概况及深化研究的建议[J]. 东海海洋, 1997,15(1): 52-58.[6]邵晓阳, 尤仲杰, 蔡如星, 等. 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2):112-119.[7]邵晓阳,尤仲杰,蔡如星,等.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4):279-286.[8]GB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生物调查[S] .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9]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编写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10]蔡如星.浙江动物志软体动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杨德渐,孙瑞平.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生物调查(GB12763.6-2007[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3]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4]廖一波,曾江宁,陈全震,等.嵊泗海岛不同底质潮间带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J].动物学报,2007,53(6):1000-1010.[15]安传光,赵云龙,林凌.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J]. 水产学报,2007,31(suppl.1):52-58.[16]陈亚瞿,徐兆礼,王云龙.长江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Ⅰ.生物量及优势种的平面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1995,2(1):49-63.[17]章飞军,童春富,张衡,等.长江口潮下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J].动物学研究,2007,28(1): 47-52.[18]田胜艳,于子山,刘晓收,等.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监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6,25[19]朱四喜,郭宝英,杨红丽,刘光能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水生态学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