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之文学常识
外国小说 文学常识

《外国小说鉴赏》文学常识整理第一单元1、海明威,__________国现代作家,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1954年以中篇小说__________(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关于小说创作的核心理论是,是在中提出的。
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有。
2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国家,家,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文学的先驱,被誉为“”之一,随笔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表作。
其小说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人类的,第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是。
3、叙事角度可以分为__________视角和__________视角。
4、采用第一人称,会使小说的叙述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拉近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它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
5、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
第二单元6、《炮兽》节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作者是法国__________主义作家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蒲宁,俄国作家,他的创作继承了该国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前期的创作以散文和诗歌为主,充满抒情气息,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流传后世的经典名篇。
他一生获得的最高荣誉是荣获____________________。
8、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_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环境组成。
9、场景描写有给全篇“定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象征等作用。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一.《桥边的老人》1.作家作品——作者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54年其作品《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他作品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印第安营地》;长篇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海明威是“一位忠实地、勇敢地再现时代的艰辛危难的真实面貌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2.内容简介——《桥边的老人》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
本文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小说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通过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来彰显主题的,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
在这里,战争成了坐着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3.“冰山原则”——是海明威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理论。
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另外八分之七在水下。
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也没有不要写得太过直露。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
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这种理论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4.“硬汉性格”——海明威是因《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而得名。
桑地亚哥面对大风大浪的包围,鲨鱼的袭击,85天的漂泊等危险和困厄,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保持“男子汉的风度”。
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二.《墙上的斑点》1.作家作品——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是意识流小说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
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话题:叙述 1.叙事角度 (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 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 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 人物评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 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 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叙事。依靠人 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 判。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 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 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抒情气息浓。
第四单元话题:人物 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扁平人 物性格单一,如素芭。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 分析技巧: (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 (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 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 写 (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 物烘托等。 概括技巧: 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还应该结 合人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 让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唤起这个形象。
第五单元话题:情节 1.情节运行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情节的“摇摆” 作家写小说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 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 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情节就出现一波三 折或跌宕起伏,即情节产生了“摇摆”。 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总是极尽摇摆之能事的。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小说情节也追求“戏剧性”,最典 型莫过于美国作家欧•享利。 4.学会概括情节及赏析情节设置的妙处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概括情节 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

高二(下)《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一、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二、单元专题涉及的作家作品外国小说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

高二(下)《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一、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二、单元专题涉及的作家作品外国小说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总结(15篇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总结(15篇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桥边的老人》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冰山理论”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50年代后,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篇《老人与海》;短篇《白象似的群山》2、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
意识流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等。
意识流代表作家、作品:(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英)乔伊斯《尤利西斯》,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美)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3、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代表。
《炮兽》浪漫主义长篇《九三年》节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被称作“法律的命运”)《海上劳工》(被称作“事物的命运”)(以上称人道主义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4、蒲宁《安东诺夫卡苹果》现实主义短篇小说长篇:《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5、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
《丹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
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
主要作品: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且生前大多未发表,卡夫卡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

小小说知识点:
上帝俯瞰即全知视角
凡人目光即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1、真是亲切2、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便于抒发感情。
但叙述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第二人称:1、叙述者把人物当成朋友,倾注了情感。
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2、使叙述者与人物之间有欣赏和依恋的意味。
第三人称:叙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受的约束,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
物心理活动告知读者。
同时便于介绍事件全貌。
场景:包括人物、环境、事件。
即场面描写。
场景的作用(功能):
1、给全篇定调。
(在开头)
2、营造气氛渲染氛围。
3、导引人物出场。
4、揭示人物性格。
5、起象征作用。
如大海是人生的象征。
6、明示、暗点主题
圆形人物扁平人物
摇摆:情节运行的方式
延迟法:给人物、故事、心里的进展设置障碍。
虚构:最常用的手法。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要点及文学常识整理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桥边的老人》海明威(1899-1961),美国记者和作家。
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他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描写了在欧洲参战的青年流落巴黎街头的生活情景,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他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桥边的老人》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
小说一开始,是一段场面描写:一个老人独自坐在战火即将燃至的桥边,似乎这是一个“全知”的叙述角度。
只是随着第二段的进入,“我”的出现,才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
然而,虽然用了第一人称,有“我”的参与,“我”却只是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观察者,并不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
这种叙述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
小说中的对话成为推动叙述的主要力量。
海明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叫“冰山理论”。
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出来。
他的理由是,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像加以联接与弥补的。
他的叙事极为收敛、简洁,传说他为追求简洁甚至站着写作,不让自己有多余的废话,甚至砍掉那些具有修饰意义和褒贬色彩的形容词。
有批评家称他是一个手持板斧的人,将附在文学身上的那些没有必要的“乱毛”统统砍伐掉了。
或许正是这种含而不露的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小说结尾处,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无力动身时,海明威这样写道:“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为什么不再是对我讲了?或许是他不再期待“别人分担他的忧虑”;或许是他想以中断谈话的方式来谢绝年轻人的好意;或许是疲惫得连话都懒得再说了;也或许表明了他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
老人说“那时我在照看动物”,这个信息我们早已在前面听他告诉过我们了,他却依然喃喃自语地重复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之文学常识
一、选择题
1、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着力刻画的“硬汉子”形象是(????)
A.杰克????
B.圣地亚哥????
C.亨利????
D.曼努埃尔
2、意识流小说艺术上有共同特征()
A.“作家退出小说”;
B.淡化情节;
C.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
D.时空交错和象征暗示;
3、《墙上的斑点》中所讲的“一阵骤雨似的念头源源不断地从某个非常高的天国倾泄而下”的话,通常被认为描绘的是()
A.浪漫主义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B.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C.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D.意识流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4、下列作家中不属于意识流小说家的是()
A.福克纳??????
B.伍尔芙
C.福楼拜???????
D.乔伊斯
5、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表现特点是()
A.大胆炽烈的??????B.明快奔放的
C.朦朦胧胧的??????D.偷偷摸摸的
6、人称“用一辆马车装下了整个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小说是()
A.《赤道旅行记》B.《羊脂球》C.《菲菲小姐》??D.《驴皮记》
7、印度近代大诗人泰戈尔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
A.《戈拉》和《沉船》?B.《戈拉》和《戈丹》
C.《戈拉》和《喀布尔人》D.《戈拉》和《摩诃摩耶》
8、泰戈尔《两亩地》的体裁是()
A.小说
B.诗歌
C.戏剧
D.散文
9、雨果晚年描写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最重要长篇小说是()。
A.《悲惨世界》?????
B.《海上劳工》
C.《笑面人》???????
D.《九三年》
10、被评论界视为“迷惘的一代”宣言书的长篇小说是()
A.《永别了,武器》B.《丧钟为谁而鸣》
C.《太阳照样升起》D.《乞力马扎罗的雪》
12、高尔基晚年创作中被称为“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的作品是()
A.《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B.《母亲》C.《夏天》D.《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13、被誉为“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
A.《总统先生》B.《佩德罗?帕拉莫》C.《家长的没落》D.《百年孤独》
1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B、“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
英国女作家、批评家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C、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
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复活》《母亲》等。
D、泰戈尔,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15、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B、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情节和环境组成。
C、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但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
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
不管是描写“圆形人物”,还是描写“扁平人物”,都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16、下面各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
她创作的《墙上的斑点》是西方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为特征的意识流作品。
B、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以描绘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为主要内容的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的长篇小说《母亲》。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小说家,我们曾学过反映法国人民的厌战情绪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小说《流浪人,你若来斯巴……》。
他的早期作品的基调较为灰暗沉郁,后期作品一反以前低沉压抑的情调,对社会的罪恶表现出强烈的愤懑情绪,如长篇小说《莱尼和他们》。
D、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二、填空题
17、列举欧洲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及相关作品名称,试分析老葛朗台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清兵卫和葫芦》的作者是(国家)的(姓名),他是派的代表作家,他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甚至被誉为“”。
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19、伯尔,是(国家)小说家,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事件),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作品《》,这次选入课本的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20、《牲畜林》的作者(姓名)是(国家)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他擅长用的方式来写小说。
除了写小说,他还像德国的格林兄弟一样,收集、编写。
他用两年的辛勤劳动,编写了一部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媲美的《》。
22、《桥边的老人》的作者是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国籍)小说家海明威。
.请写出他的两部代表作品:、。
他的小说在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上可以用原理来概括。
23、雨果是法国着名作家,是19世纪前期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代表作品有:、、等。
三、简答题
24、魔幻现实主义
25、意识流
26、福斯特认为“圆形人物”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找出相关内容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