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读后感doc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精选5篇)

For a girl who has been injured, the only thing she learns and understands is to be strong.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精选5篇)习惯的力量读后感1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一直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但无论如何反思及调整,我们很少有人能真正彻底走出“陋习难改”的怪圈。
我们都知道习惯是一天天地养成的,但到底是如何形成并根深蒂固,我们鲜有深究。
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呢?如何才能剔除不好的习惯,培养好习惯?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作者引用了“习惯回路”这个概念,对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做了这样的解释:“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
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
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简单来说,习惯的产生是将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组合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
比如不少人吃完饭后会嚼一颗口香糖,觉得可以保持口气清新,久而久之便养成了餐后一颗口香糖的习惯,如果哪天没这么做便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再比如上课时需要集中精神做某件事时,人们总会给自己创造开小差的机会——手机响了,即使知道这可能是广告推送信息或者垃圾短信,但还是会习惯性打开看看。
因为集中精神是耗脑力的事,潜意识不想这样做,而是渴求放松的状态,手机响则是一种暗示,不由自主拿起手机就是一种惯常行为。
从看信息中获得短暂的放松,其实便是对自己的奖励。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2《习惯的力量》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JackD.Hodge)撰写的一本畅销书,被公认为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书中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发挥潜能,改进方式,使个人最终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培养积极向上,自我控制、奋发图强的良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汇编12篇)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汇编12篇) 同样一天24小时,有些人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工作、学习、家庭多重任务,而有些人只顾其中一面就心力交瘁,这其中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习惯的不同。
整理了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一起看看吧!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篇1】习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很多人都能一边开车一边聊天,丝毫不受影响,就是因为已经把开车中的种种操作植入了潜意识之中。
但可能正因为习惯是根植于潜意识之中,所以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习惯的强大,又或者苦恼于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艰难。
现在很多讲师都在推崇“21天形成一个习惯,改变你的一生”等等。
实际上这种“21天”的说法纯属谣传,并没有实际的科学依据。
21天可能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真正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更久更久的时间才行。
所以,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很难坚持到最后,就是因为没有跨过这个坎。
何况,旧习惯是根深蒂固的,会在不经意间就蹦出来,扰乱你的行为,让你重回舒适区。
在《有效学习》里提到一个理念:学习没有舒适区。
同样,在习惯养成上也一样。
一、习惯的三要素《习惯的力量》中提到养成习惯的三个要素:暗示,行为,奖励。
由接受到暗示,到产生行为,然后得到奖励进行巩固,形成一个闭环回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本身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比如,当我们路过麦当劳,飘出来的香味或者店面的招牌等,都是一种五官上的暗示,促使我们产生“去吃”的行为;当我们吃完感觉到满足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奖励。
这种回路给我们带来了极好的体验,也促使了我们下一次类似的行为。
当然,在暗示→行为→奖励的回路里,必须要形成一种“渴求”,如上个例子,一定要我们脑子里对麦当劳有“想吃”的欲望,才能走完这个回路。
假如麦当劳给过我们不好的体验,造成我们本能上就不想去吃,当然也就无法形成正常的回路。
二、习惯的关键但是,这样的回路仍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面临压力的时候。
比如我们已经戒酒很多年了,一旦碰到了诸如失恋、离婚、破产等重大打击而产生极大的压力时,“酗酒”的坏习惯就很容易再冒出来占据上风。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篇一」平时,我们总是说“某某学生脑子好用,就是习惯太差,不出成绩;某某学生不是太聪明,但是习惯好,出成绩。
”那么,习惯究竟是什么呢?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习惯就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那么学习中久而久之养成的学习方式就可以叫学习习惯。
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习惯的培养更是重要。
这时候的学生年龄小,可塑性比较强,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旦养成了,今后就比较难改了。
结合我的课题,学生的自主审题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一旦这种审题习惯成为自然,那么今后的数学教学就可以侧重于数学知识的教学,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我认真阅读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呀!书中写到:"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反映给别人的印象都是由行为留下的,而别人评价一个人时,更多的是在评价这个人的性格好不好,那么由此二者的好坏将给此人的命运带来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老师如何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科学研究表明:要用二十一天才能养成一种习惯。
也就是说,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坚持三个星期不断的督促学生,这样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好习惯。
其中可能还会有一些学生需要的时间不止二十一天,可能更长些。
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新习惯形成的二十一天里,第一个七天表现为“刻意,不自然”,第二个七天表现为“刻意,自然”,第三个七天表现为“不经意,自然”。
在《习惯的力量》中,查尔斯·杜希格还讲到了“习惯回路”的三个要素: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那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慢慢地,“习惯回路”就由刻意到半自动化,最后就变得越来越自动化了。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精选11篇)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精选11篇)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精选11篇)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篇1本书中有一篇名为《我是谁》的小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的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
我会推着你前进,也能够拖累你直至失败。
我完全听命于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会有一半要交给我,因为,我总是能快速而正确地完成任务。
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严加管教。
请准确地告诉我你期望如何去做,几次实习之后,我便会自动完成任务。
我是所有伟大人们的奴仆,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
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我的鼎立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我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
我不是机器,除了像机器那样精确工作外,我还具备人的智慧。
你能够利用我获取财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毁灭。
抓住我吧,训练我吧,对我严格管教吧,我将把整个世界呈此刻你的脚下,。
千万别放纵我,那样,我会将你毁灭。
我是谁我就是习惯。
”这一字一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过去,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什么在意。
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思考为什么会失败。
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人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我也是如此。
比如我一吃完饭,便坐在电脑前,从来不思考那样长期会使自己的身体走样;平时不爱运动,出门也常常打出租车,这样既浪费又会养成贪图享受的坏习惯。
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强加管教自己的习惯。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也常常是习惯造就工作效率。
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之后赶着做。
万一有时候事情多了,常会忙地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
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
所以对于这一类人,我们也能够发现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
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细;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下,对于总总的比较,我们也不难看出,习惯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三篇篇一: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如果你观察仔细,你会发现,在同一个宿舍里,有的总是能在6点半闹钟响起之时立刻起床,洗漱收拾一气呵成,提前坐到教室中读;有的同学,闹钟响了很久,拖拖拉拉磨蹭半小时才起床,踏着铃声姗姗来迟。
你甚至会惊讶有的同学每天上课都会迟到,从不间断。
其实这都是习惯使然。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然而。
习惯还不只是日常规律那么简单,它不仅能够影响日常的小事,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处事风格,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人生的发展走向。
一个习惯早起的人,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为出门做准备,能够在出门之前认真想想这一天需要做的事情,能够有充沛的精力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而这样一个人,必然是一个习惯制定计划之人,一个勤奋之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最终也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可见,日常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习惯按性质可以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
好习惯,顾名思义,是良好的、对人有益的习惯;坏习惯则是对人有害的习惯。
好习惯助人成功,坏习惯阻人成功。
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人的成功与他们良好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尔文从小就注意观察大自然,不放过每一个和自然界亲密接触的机会,为他进行科研工作、完成《进化论》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而一个坏习惯,譬如不讲卫生或者不懂礼貌,往往会流失好机会,与成功擦肩而过。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
坏习惯就像是万里长城中的一个蚁穴,随着时间的推移,蚁穴不断向四周侵蚀,坚固的城墙也会轰然倒塌。
形成好习惯,改变坏习惯,则成功不远矣。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好习惯,改变坏习惯呢?首先,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
你必须确切知道你希望培养的好习惯,以及你亟需改掉的坏习惯究竟是。
《习惯的力量》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习惯的力量》优秀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习惯的力量》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习惯的力量》优秀读后感1本书作者Charles Duhigg是《纽约时报》的商业调查记者,撰写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报道,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报告奖及国家记者奖等多项奖项。
作者花了许多心血来阐述塑造习惯与改变习惯这门科学,观点简洁而强有说服力,附有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际例子作为论据。
我们承认行为的驱动力很难转化为高效的行为模式。
作者从个体习惯,成功组织习惯,社会习惯三部分分别阐述习惯的力量。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用科学的方法授予实用的知识。
认真阅读理解书中内容再加以行动实践,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和生命历程。
相信大家都有过运动的决心,但是需要坚持下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只有将运动培养成一种像起床就刷牙这样的习惯,运动就不再是难事。
通过阅读本书学习到习惯就是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个要素拼在一起形成回路,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
如果想要培养晨跑的习惯,选择睡前把运动衣放在床边,运动鞋放在洗手间,以此作为暗示。
这样起床后就会穿起运动衣,洗漱完就穿起运动鞋出门。
把跑到终点的早餐店奖励自己一个丰盛的早餐作为一个具体的奖赏。
对丰盛早餐的渴望就是我的渴求驱动着这一个回路。
只要熟用这个就回路可以驱动力转化为高效的行为模式。
当然除了培养新的习惯,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改变习惯,戒烟戒酒戒零食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出回路当中的各个部分,通常惯常行为是最容易找出来的。
接着要找出这一惯常行为的暗示和奖赏,这是较为隐蔽的问题。
这时候需要做一些奖赏试验,通过不同的奖赏来验证真正的渴求是什么。
例如,一个人到了下午三点就去café买coffee和cookie,是因为饼干本身,還是因为饿了吗?(如果是的话,苹果应该可以满足)还是只是想在cafe找人闲聊?(要是这样去别人办公桌前和对方闲聊几分钟也可以满足你的冲动)。
《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习惯对我们生活的
重要性。
作者查尔斯·杜希格认为,习惯是我们生活的基石,它决
定了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通过改变习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
生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许多不良的习惯,比如
拖延、不按时睡觉等。
这些习惯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深刻地影响着
我的生活质量。
通过反思和学习,我开始尝试改变这些不良习惯,
比如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应对拖延,设定固定的睡眠时间来保证充足
的休息。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条理,更有规律,也
更加高效和健康。
除了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我也开始培养一些积极的习惯,比
如每天坚持锻炼、阅读和学习。
这些习惯让我感到更有动力和目标,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通过阅读《习惯的力量》,我意识到习惯对我们的影响远比想
象中要大。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习惯,我们才能真正
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成功。
这本书对我来说
是一次深刻的觉醒和启发,我相信它也会对更多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习惯的力量,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引言概述:《习惯的力量》是查尔斯·杜希格所著的一本畅销书籍,它深入探讨了习惯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习惯的定义、形成过程、影响力、改变习惯的方法以及习惯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一、习惯的定义:1.1 习惯是指个人在特定情境下反复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1.2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不需要过多的意识和思量。
1.3 习惯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取决于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习惯的形成过程:2.1 习惯的形成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有关,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因为反复的行为而加强。
2.2 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重复性,通常需要21天或者更长期。
2.3 习惯的形成还与奖赏机制有关,当我们获得满足感或者奖励时,习惯更容易形成。
三、习惯的影响力:3.1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质量。
3.2 习惯可以匡助我们节省意志力,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3.3 习惯还可以塑造我们的个性和性格,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改变习惯的方法:4.1 明确目标和动机,惟独找到改变习惯的动力,才干坚持下去。
4.2 逐渐替代不良习惯,将不良习惯替换为积极的行为,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4.3 创造良好的环境,将环境与习惯改变相结合,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于改变的环境。
五、习惯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5.1 习惯决定了我们的日常行为,而日常行为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5.2 习惯可以匡助我们克服难点,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5.3 习惯是成功的基石,通过培养良好习惯,我们可以提高效率,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结:《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习惯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变不良习惯和培养良好习惯。
通过理解习惯的定义、形成过程和影响力,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习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改变习惯,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个人成功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这学期,我认真读了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一书。
书中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发挥潜能,改进方式,使个人最终获得成功。
我是做老师的,这本书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通过这本书,我让我的学生懂得了自己,从而明白了人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同时,也让我更深切地了解我自己。
从教6个年头了,也教了好几批学生,我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普遍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他们不懂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力量,更不在乎坏习惯的养成;第二,他们总会冠冕堂皇地说:我以后会学好的,我以后会成功的,我以后会怎样怎样……
读了《习惯的力量》一书,我才知道原来学生的这种表现有名堂,称为“总有一天”综合症。
书中指出,人们总是自欺欺人的暗示自己:只需等待,美好的未来便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某个时刻,以某种方式,在某一天,它会出现。
于是,就是这个画饼充饥的愿望,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结果呢,可想而知,地球上又多了一批空想家!那怎么帮助学生摆脱这种“总有一天”综合症呢?《习惯的力量》一书给了我提示。
首先,让学生明白习惯的力量是如何产生的,提高认识,进而让学生明白“好习惯结好果、坏习惯酿恶果”。
书中指出,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思考、习惯性动作,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我们可以用“走老路”的事例来深刻说明这个道理。
很多人每天上班都是走同一条路线,如果某一段时间,途中因为施工经常导致交通堵塞,他们会有意识地为自己规划另一条行车路线。
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人还是多次走上了拥堵的老路。
这种“走老路”的习惯,便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
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如大象“林旺”的故事。
“林旺”小时候被放进了动物园,鼻子被一根链条拴在了木桩上。
头一年,它两次想挣脱链条去玩都失败,还把鼻子挣得生疼。
从此,它再也不敢去挣那根链条。
结果,年复一年,从小到大,它都以为自己是不可能挣脱链条的,最后老死在了象房。
实际上,长大后的它只要一挣,完全可以到外面潇洒走一回。
林旺的悲剧,基于它从两次挣脱动作中得出的一种负面认识:我是挣不脱那根链条的,并成为一种习惯性思考进入它的潜意识之中,每当碰到这样的事,就成为习惯性反应。
由此可见,习惯性的思考一旦进入潜意识,就有多么大的力量。
相反,如果是一种正面的思考,正面的
动作呢?那同样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积极的力量、成功的力量。
其实,习惯的力量起初看起来似乎很微弱,弱如一段绳、一滴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力量,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习惯的力量就存在于类似绳和水滴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复之中,等你能够感觉到它确实存在的时候,它的力量已大得足以震撼山岳了!
第二,最重要的一点,帮助学生树立“从今天开始做起,采取某种现实而有目标的行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要告诉学生:“如果不趁着一股新鲜劲儿,今天就执行自己的想法,那么,明天也不可能有机会将它们付诸实践;它们或者在你的忙忙碌碌中消散、消失和消亡,或者陷入和迷失在好逸恶劳的泥沼之中。
如果你还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行动者,那么,你必须从今天开始做起,也惟有从今天开始做起!切勿依赖明天。
”
还要告诉学生制定计划的重要性:“有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在他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被称做‘生命清单’。
在这份排列有序的清单中,他给自己制定了127个具体目标。
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
在44年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与命运的艰
苦抗争中,终于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了其中106个目标,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电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说家。
如果你不希望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如果你希望获得某些东西,请你也制定一份‘生命清单’吧!吃不穷,喝不穷,没有计划就受穷!按照自己的目标,有计划地做事,这对于你是否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至关重要。
”
在此,我向所有老师、所有学生推荐读一下这本书,然后设定你的目标,再利用习惯的力量!如果你能够坚持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相信你会终有所成。
同时要记住,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区别,往往在于能否坚持不断,能否坚持到底。
让习惯性动作植根于你的潜意识,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不要等,今天就付诸实际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