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350中药综合大纲

掌握常用防腐剂性质及应用;
了解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第四章 粉碎、筛析
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和筛析的目的、方法;
掌握药物的特殊粉碎方法,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掌握微粉学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及微粉学在中药制剂的应用;
了解常用粉碎与筛析机械的应用与保养情况。
第五章 散剂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掌握浓缩丸、糊丸、蜡丸的特点与制法;
了解丸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标准。
第十四章 胶剂
掌握胶剂原辅料的选择、特点、质量要求及制法;
熟悉阿胶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
第十五章 胶囊剂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硬胶囊药物填充和软胶囊内容物的要求。
掌握各种液体药剂的特点、制法和影响稳定性因素;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计算;
掌握增溶、助溶、乳化原理与方法;
熟悉干胶法制备乳剂和乳剂的稳定性。
第十章 注射剂
掌握注射剂的含义 、特点、分类和基本质量要求,
掌握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及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掌握散剂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
掌握散剂的混合方法、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

一、绪论1.1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的重要性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是指对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考研可以检验学生对中药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对中药学领域的深入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的目的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在中药学专业知识、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全面考核,选拔面向科研、教学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培养具有较丰富中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中药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的制定2.1 考试范围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的制定需要明确考试范围,包括基本药理学、中成药学、药剂学、药理学等中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对中药学领域发展现状和前沿科技的了解。
2.2 考试形式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的制定需要考虑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如笔试、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等,以全面考核学生的中药学专业知识和能力。
2.3 考试要求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的制定需要明确考试要求,包括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的内容3.1 基本药理学药理学作为中药学的基础学科,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考研大纲需要明确基本药理学的考核范围,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毒理学、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3.2 中成药学中成药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涉及中药的加工、制备、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考研大纲需要明确对学生对中成药学的掌握程度的考核要求,包括对中成药制剂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3.3 药剂学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涉及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考研大纲需要明确对学生对药剂学的掌握程度的考核要求,包括对药剂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3.4 药理学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涉及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014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大纲-版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考察执业药师综合应用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和解决药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科目,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药学服务的内涵和服务规范。
2.处方审核与调配的有关知识。
3.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和常用医学检查指标。
4.药学监护和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临床常见中毒物质与解救。
5.药品保管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6.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
7.药物警戒和药品的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
8.药物信息服务的有关知识。
9.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的基本知识。
1页
2.粪隐血
3.粪胆原
4.粪便细胞
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四、自我药疗的指
导
6页
7页
8页
第10页
(2)《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特点
(3)不同文献的特点和应用。
中药学院自命题考试科目

中药学院自命题考试科目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1.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3月第2版) 匡海学主编2.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5月第2版) 康廷国主编3.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张兆旺主编 总分300分,其中,《中药化学》为必考科目,占150分,《中药鉴定学》或《中药药剂学》任选一门,占150分,需要自备计算器。
701中药学综合1.中药学 《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月第2版) 高学敏主编(供中医药类专业用)2.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上下册, 下册为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6月第1版)黄世德、梁生旺主编3.药理学 《药理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2月第2版)吕圭源主编总分300分,每门150分,考生任选两门,需要自备计算器。
二、我院自命题考试科目范围:《中药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本门课程要求考生:(1)准确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2)运用本学科原理、方法、技术设计有关药物及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检识方法、结构鉴定等;(3)熟悉中药化学在中药资源开发、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制药中的应用,及目前中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动态。
第一章 绪论1、掌握中药化学研究的范畴、内容,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
2、掌握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意义,学科发展概况和主要应用领域。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提取分离的常用方法。
2014中药士考试大纲

2014中药士考试大纲2014年中药士考试大纲是针对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指导文件。
该大纲涵盖了中药士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考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以下是2014年中药士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一、考试目的与要求考试旨在评估考生是否具备中药士职业所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1. 基础理论- 中医药学基础: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方剂学基础等。
- 中药化学:涉及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性质、提取方法等。
- 中药药理学: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
2. 专业知识- 中药鉴定学: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方法等。
- 中药炮制学:中药的炮制原理、方法和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 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的类型、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
3. 专业技能- 中药调剂:中药的配伍、剂量计算、调剂操作等。
-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操作流程。
- 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控制措施。
4. 相关法律法规- 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 中医药相关法规:中医药行业的特定法规和政策。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笔试-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
- 判断题:考察考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正确判断能力。
- 简答题: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给出简洁明了的回答。
- 论述题: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操作考试- 中药调剂操作:考察考生实际操作中药调剂的能力。
- 中药炮制与制剂:考察考生中药炮制和制剂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考试范围与比重考试内容的比重分配如下:- 基础理论:30%- 专业知识:40%- 专业技能:20%- 相关法律法规:10%五、考试准备建议1. 系统学习:考生应系统学习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应用等。
2. 实践操作:加强中药调剂、炮制和制剂的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华科350中药学综合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药学综合是报考我校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由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药用植物学三门课程组成。
旨在考察学生对中药学基础课程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学习药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单选题50%简答题30%论述题20%4、参考书目:1 中药学综合倪佩洲主编,《有机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2 中药学综合陆涛主编,《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3 中药学综合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4 中药学综合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5 中药学综合郑汉臣主编,《药用植物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6 中药学综合姚振生主编,《药用植物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 03年版。
三、考查要点有机化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IR、NMR、MS等;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构造式的表达;5)有机酸碱的概念。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1)烷烃的构造异构;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3)烷烃的结构与构象:乙烷、丁烷的几种典型构象的名称与稳定性分析;4)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热裂解和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机理、反应进程与能量关系、过渡态理论对理解有机反应机理的促进;5)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6)环烷烃的同分异构:构造异构与顺反异构;7)环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活泼性(开环)与环大小的关系;8)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a键和e键)。
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1)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2)对映异构体和手性;3)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对称因素、手性因素;4)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5)对映异构体构型的命名:D、L命名法和R、S命名法;6)含一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个数和相互关系;7)外消旋体的拆分;8)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9)烷烃卤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中药学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
为了提高中药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应运而生。
考试内容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围绕中药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药学基础知识:包括中药学科的起源、发展历程、学科特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2.中药药材学:涉及中药药材的分类、鉴别、贮藏与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3.中药制剂学:包括中药制剂的基本原理、制剂工艺与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中药药理学: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效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5.中药临床药学:探讨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与实践,包括中药临床应用的规律、方剂与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6.中药鉴定学:介绍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7.中药质量评价与药物分析:包括中药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形式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采用闭卷形式进行,主要以选择题、解答题和实验题为主要形式。
考试时间一般在3-4小时之间。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考查考生对基础概念、原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解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药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要求解答问题准确、简洁、条理清晰;实验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研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中药学科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具备以下能力:1.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科基础知识,包括中药学基础、中药药材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鉴定学等方面的知识;2.熟悉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能够独立完成中药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3.能够准确理解中药临床应用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合理的中药剂量与方剂选择;4.具备较强的中药鉴定和药物分析能力,能够熟练操作中药鉴定和药物分析的技术方法;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一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2014考研中医综合大纲:针灸学

2014考研中医综合大纲:针灸学最新考研咨询尽在考研频道,以下是本栏目为您提供的2014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于往年没有区别,欢迎大家参考。
一、针灸学考查目标针灸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针灸学考点解析(一)腧穴总论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2.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3.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二)经络腧穴各论1.十二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偏历、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地仓、颊车、头维、下关、梁门、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包。
(5)手少阴心经:少海、通里、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天宗、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委中、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腺、太溪、复溜、肓俞。
(9)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率谷、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天突、廉腺。
(14)督脉: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
3.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四神聪、印堂、太阳、定喘、夹脊、胃脘下前、腰眼、十宣、八邪、外劳宫、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入学考试大纲《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是为招收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中药基本知识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中药学及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按照中药学学科专业领域特点,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学四门课程。
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掌握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掌握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糖和苷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醌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中药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秦皮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熟悉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熟悉苯丙素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黄酮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黄芩、葛根、槐米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掌握萜和挥发油的概念;掌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掌握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人参、甘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和提取分离方法。
第九章甾体类化合物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甾体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毛花洋地黄、蟾酥、牛黄所含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十章生物碱掌握生物碱的含义;掌握生物碱的理化性质;掌握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生物碱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中药;熟悉麻黄、黄连、洋金花、延胡索、乌头、苦参、防己、马钱子、紫杉所含主要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第十一章鞣质掌握鞣质的含义;掌握鞣质的结构特征;掌握鞣质的理化性质;掌握鞣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鞣质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十二章其他成分熟悉脂肪酸类成分的结构特征;熟悉脂肪酸类成分的理化性质;熟悉氨基酸、蛋白质、酶的重要性质;熟悉氨基酸、蛋白质、酶的提取与分离;第十三章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了解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意义、研究进展;了解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2.中药药剂学第一章绪论掌握中药制剂学的含义、基本概念、常用术语;掌握中药制剂学的性质、任务和剂型选择原则;了解国家相关药品法规;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中药调剂不作要求。
第三章制药卫生掌握制剂卫生的基本概念和要求;掌握各种灭菌方法和无菌操作;掌握常用防腐剂性质及应用;了解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第四章粉碎、筛析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和筛析的目的、方法;掌握药物的特殊粉碎方法,药筛的种类与规格;掌握微粉学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及微粉学在中药制剂的应用;了解常用粉碎与筛析机械的应用与保养情况。
第五章散剂掌握散剂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掌握散剂的混合方法、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纯化掌握常用浸提的方法与设备、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方法与设备;掌握浸提原理与影响浸提的因素及常用的精制方法。
第七章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掌握常用浓缩方法与设备、干燥方法与设备;掌握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各种物料适合的干燥方法和影响干燥效率的因素。
第八章浸出制剂掌握浸出制剂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种类,各种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关键工艺;掌握各种浸出制剂所使用的药用辅料;熟悉汤剂中特殊中药的处理;了解浸出制剂质量控制。
第九章液体药剂掌握液体药剂的基本概念、含义、特点和分类,表面活性剂的组成、特点、种类、性质与选用;掌握各种液体药剂的特点、制法和影响稳定性因素;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计算;掌握增溶、助溶、乳化原理与方法;熟悉干胶法制备乳剂和乳剂的稳定性。
第十章注射剂掌握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和基本质量要求,掌握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及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掌握不同给药部位的注射剂的要求;掌握热原的含义与组成,热原的基本性质,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及除去热原的方法;掌握注射剂附加剂的种类、性质和应用,调节注射剂的渗透压的计算方法;熟悉输液剂及血浆代用液的种类和制备方法,粉针剂、混悬型注射剂、乳浊液型注射剂、眼用制剂的制备方法,眼用溶液的种类、附加剂的性质及应用;了解注射剂热原检查的方法;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及其他注射用溶剂;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及方法;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一章外用膏剂掌握外用膏剂的特点、分类,软膏剂的各种基质性质特点与软膏制法;黑膏药的基质选择与原料处理,黑膏药的制备方法,橡胶膏剂的组成、基质及制法;掌握外用膏剂透皮吸收机制与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掌握软膏剂的质量评价与注意事项;了解白膏药、凝胶膏剂、糊剂、涂膜剂、贴膏剂的特点、基质与制法。
第十二章栓剂掌握栓剂的特点、分类、药物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掌握栓剂的性质与特点,制法与置换价的计算;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包装与贮藏。
第十三章丸剂掌握水丸的赋形剂特点与制法;蜜丸的特点与制法,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滴丸的特点、原理、基质选择与制备;掌握浓缩丸、糊丸、蜡丸的特点与制法;了解丸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标准。
第十四章胶剂掌握胶剂原辅料的选择、特点、质量要求及制法;熟悉阿胶的制备方法与设备;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
第十五章胶囊剂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分类和特点;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硬胶囊药物填充和软胶囊内容物的要求。
第十六章颗粒剂掌握颗粒剂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类型;掌握颗粒剂制备方法与设备;熟悉有关辅料性质与应用;了解颗粒剂质量要求。
第十七章片剂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片剂质量检查方法;掌握片剂辅料种类、特点与应用;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及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掌握片剂包衣目的、种类与方法;熟悉干法制粒压片法、全粉末直接压片法。
第十八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掌握气雾剂、喷雾剂的含义、类型和特点;熟悉气雾剂的作用特点和吸收机理;了解粉雾剂含义、分类。
第十九章其他制剂掌握膜剂的特点、类型和制法;了解其他制剂含义、特点。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掌握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熟悉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评价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熟悉固体分散的含义与特点,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和制备方法;熟悉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特点、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方法;不同种类的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制法。
第二十一章中药制剂稳定性掌握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方法(留样观察法、加速试验法);熟悉经典恒温法计算药物有效期的方法。
第二十二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概念及研究的基本内容;了解影响药物制剂疗效的因素;了解药物的转运方式及体内过程。
第二十三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掌握药剂配伍变化的含义、分类;了解药理配伍变化、物理配伍变化和化学配伍变化内容。
第二十四章中药新药的研制掌握中药新药的含义及注册分类;了解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
3.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鉴定的发展史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鉴定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掌握50种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狗脊、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广防己、防己、木防己、板蓝根、苦参、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龙胆、白前、白薇、徐长卿、丹参、黄芩、茜草、天花粉、党参、木香、川木香、泽泻、川贝母、麦冬、知母、山药、高良姜、天麻、山慈姑)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六章茎木类中药掌握茎木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掌握8种茎木类中药材(川木通、关木通、大血藤、苏木、鸡血藤、通草、小通草、钩藤)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七章皮类中药掌握皮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掌握9种皮类中药材(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白鲜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八章叶类中药掌握叶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掌握4种叶类中药材(石韦、大青叶、蓼大青叶、番泻叶)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九章花类中药掌握花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掌握7种花类中药材(丁香、辛夷、金银花、红花、款冬花、西红花、菊花)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了解这些药材的植物形态、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掌握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掌握16种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五味子、木瓜、葶苈子、覆盆子、苦杏仁、桃仁、枳壳、酸枣仁、小茴香、山茱萸、连翘、栀子、枸杞子、砂仁、豆蔻、益智)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