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语文优质课一等奖伯牙绝弦

合集下载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故事的背景和内涵。

2.了解古琴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

3.通过学习伯牙绝弦故事和古琴演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伯牙绝弦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学习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

3.通过古琴演奏,体验古琴音乐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伯牙绝弦故事的情感表达。

2.掌握古琴演奏中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伯牙绝弦故事的背景和内涵,以及古琴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

2.示范法:教师对古琴演奏进行示范,展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并引导学生模仿。

体验古琴音乐的美感。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伯牙绝弦的故事资料、古琴、古琴曲谱等。

2.学生准备:听课笔记本、学习材料。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并引发学生对古琴和古琴音乐的兴趣。

2.理论学习(10分钟)教师讲解古琴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向学生介绍古琴的发展历史和音乐特点。

3.故事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引发学生对伯牙和子期的情感共鸣,并分析故事的主题与意义。

4.示范演奏(10分钟)教师对古琴演奏进行示范,展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并解读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5.学生实践(30分钟)弹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6.学习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七、教学反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辅导。

八、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古琴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组织古琴社团或演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古琴音乐。

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笔记、实际表现和教师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此次教案旨在通过教授伯牙绝弦故事和古琴演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伯牙绝弦》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伯牙绝弦》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伯牙绝弦》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⒊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谈话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

(板书课题:25、伯牙绝弦。

)2、谁来读读课题?“弦”读的很准,一板一眼的,我们一起来读2遍课题。

3、伯牙简介: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还被誉为“琴仙”呢,那他为什么要绝弦呢?先不要急着回答,到课文中去找答案,请大家翻到137页,按照自己的感觉读课文,至少读2遍,努力把它读正确。

二、整体读文1.自由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初解绝弦1.这篇文章只有几句话?(拿起笔在书上写上序号)5句话。

2、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3、找出难读的句子,读好“兮”和“哉”并书写,注意停顿和节奏。

4、师范读。

5、生齐读。

四、再解绝弦1、这篇课文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和谁的故事?2、课文一开始介绍:“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里的“善”字可以理解为什么意思?(擅长、善于)课文还有哪些带有善字的句子,找句子并想象画面理解句子和读好句子,练习仿写,伯牙还会志在哪里?3、介绍伯牙琴艺,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并理解句字意思。

4、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

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子期都知道你的心意,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请你顺着“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高兴地说——”接着往下写。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伯牙绝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伯牙绝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故事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讲伯牙绝弦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学生试读“弦”。

3、解题质疑,理解“绝弦”,并提问学生通过什么知道的。

渗透根据注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伯牙为什么绝弦?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适当让学生评议。

3、范读课文。

感知课文节奏。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节奏。

5、齐读课文。

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三、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1、通过几遍读下来,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中有两个人物。

让学生找出来,指名说。

板书:伯牙、钟子期。

2、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爱好呢?在课文找一找。

指名读第一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善”的意思。

板书“善鼓琴”、“善听”。

3、从课文中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自己读课文,把你读懂的交流一下。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三句话。

提问学生这里的“善”表示什么呢?还可以怎么说?用自己的话替换一下。

并视频展示伯牙和钟子期相识部分。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刚才的视频吗?学生汇报。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就能从琴声里听出来,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绝弦优质教案一等奖

伯牙绝弦优质教案一等奖

伯牙绝弦优质教案一等奖1、伯牙绝弦优质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片段;这首古筝曲是不是动人心弦?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解题质疑:⑴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⑴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⑴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师: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已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回想一下,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借助解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article/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故事中的一个传奇故事,被认为是友情和音乐的典范。

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理解故事中的友情和音乐的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和培养友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介绍。

2. 听取学生对友情和音乐的意义的理解。

3. 欣赏古代琴曲《高山流水》,了解中华传统音乐。

4. 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再现伯牙绝弦故事情节。

5.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友情和音乐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a. 学生观看视频或听教师讲解,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友情和音乐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学生的看法。

3. 音乐欣赏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生欣赏古代琴曲《高山流水》,了解中华传统音乐的美。

4. 小剧场表演学生分组,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小剧场表演,展示伯牙绝弦的友情和音乐。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扮演角色、编写剧本和选择音乐。

5. 展示与分析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点评。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友情和音乐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四、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学生分享他们对伯牙绝弦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展示优秀的作品。

五、拓展与延伸:学生可以以伯牙绝弦故事为基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和音乐。

可以利用手工制作乐器,演奏古代音乐,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音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剧场表演等活动。

2. 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展示自己对友情和音乐的理解。

3. 教师的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教学效果:学生对伯牙绝弦的故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友情和音乐有了更多的感悟。

小学六年级教案 伯牙绝弦【市一等奖】

小学六年级教案 伯牙绝弦【市一等奖】

伯牙绝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经典诗文。

学习难点: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个人通读,小组内交流互读,互相纠正,尤其是“弦”字的读音。

)2.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在小组长的督导下,小组内尝试试读文言文的停顿。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学生再次品读文言文。

二、课文停顿示例:(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生合作诵读课文,再次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脱离老师,小组内两人结合,相互诵读、倾听。

四、探究新知。

1.理解文章题目:初解绝弦,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五、自学活动。

1.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既然伯牙善于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3.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会独独把钟子期看作知音?他渴望什么?4.当伯牙遇到钟子期,他的心情会怎样?六、完成达标测评文,品析句子,完成习题。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解释词语的意思,乃_______复_______。

(2)这里指_______把_______当做他的知音。

第25课伯牙绝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25课伯牙绝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 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 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第2页
伯牙是当初著名琴师, 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 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 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第6页
皎皎明月 渐渐春风 袅袅炊烟 潇潇春雨 潺潺流水 汩汩溪流 幽幽深谷 茫茫白雾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春雨绵绵 雨雪霏霏 波光粼粼 白雪皑皑 帆影点点 星河灿灿
第7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 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 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 然伤我心!难过难过复难 过,不忍泪珠纷。来欢去 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 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 君死!
第3页
伯牙鼓琴,志在高 山,钟子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
第4页
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第5页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 期曰:“善哉,渐渐兮若清 风!”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 期曰:“善哉,( )兮若 ( )!” 伯牙鼓琴,志在( ),钟 子期曰:“善哉,( )兮 若( )!”
第8页
伯 牙:相识满天下,知音 能几人。 孟浩然:欲取鸣琴弹,恨无知 音赏。 王 维: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 鲁 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第9页
第10页

:伯牙绝弦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伯牙绝弦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9页
重复朗诵,思索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达钟子期 是伯牙知音?
第10页
第11页
钟子期善听。 伯牙善鼓琴,
Hale Waihona Puke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第12页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第13页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第14页
• 2.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音乐家,生活中应该 不缺乏他人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死而“绝弦” 了,你怎样对待他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 了解。
第6页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 生不复鼓。
•“谓”,以为。“知音”,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 人。“破琴”,把琴摔碎。 “复”,再,重新。
•子期死后,伯牙以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于是,他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第7页
• 绝:断绝。 • 鼓:弹。 •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 峨峨:高。 • 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 洋洋:广大。
第8页
•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观赏。伯牙弹琴时 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 简直就像高大泰山啊!”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 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飞跃不息江河!不论 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以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 是,他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第3页
翻译课文
• 结合课文下注释,翻译课文。大家两人一 组相互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了解词语或句 子,向老师讨教。
第4页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鼓”,弹。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观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细听清楚每一个字的读音。 • 3、自由读课文。(1分钟)
读出节奏感和韵味。
• 4、教师带读——男女分组读(互相鼓励)—— 齐读课文。
解释1竖线和2竖线的地方 • 5、小结:只要大家注意节奏感,就能读出韵味
来!文言文只要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提问:文言文只会读行吗?(齐答:不行!)
还应该怎么样呢?
(理解文章的意思和感情——?)
• 2、课后作业:给你的朋友说说这个感人的 故事。
的心意
最后俞伯牙做了什么极端的事情? 齐答——破鼓绝弦,终身不复鼓
——(板书:绝弦)
6、解答悬疑
俞伯牙为谁绝弦,他为什么绝弦? 齐答——知音死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伯牙和钟子期这 对知音那种比山高水深的——深情厚谊! (引答)
四、回味欣赏(3分钟)
• 1、乐曲欣赏《高山流水》(3分钟)
过渡语:后人正是感动于伯牙与钟子期 之间的深情厚谊(板书),编作了一首曲 子《高山流水》,下面老师就播放这首曲 子,让我们用饱满的感情伴随乐曲朗读全 文,读出知音之间生前的喜悦和死后的悲 痛。 (伴曲读文)
• (2)他们正在做什么?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正在倾听的情景)
• (3)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课文哪一句道明了这 两个人的特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齐读)
• (4)理解“善、鼓、听”(板书)
善:擅长、善于(你知道哪些成语的“善” 意思也是“擅长善于”吗?能歌善舞英勇善战)
鼓:弹
听:倾听、鉴赏音乐
(1)播放历史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片段。 (3分钟30秒)
• (2)俞伯牙这个时候的心情怎么样?(悲痛) 为什么他这样痛苦?(知音死了)
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板书:死)
齐读这一句话感受。
• 为什么伯牙把子期视为自己唯一的知音呢? 指名答——因为只有子期听懂他的琴声,理解他
(4)读文: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引读)
(5)播放历史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片段深 入体会赞美。
(6)分组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 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感悟知音(5分钟)
过渡语:高山也罢,流水也好,善鼓琴的伯牙 无论弹什么,善听的钟子期总是能听出来,这 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引 读)
25.伯牙绝弦
石新小学 黄显涛 2009-12-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
一、导入揭题(4分钟)
1、播放《高山流水》片段,简介乐曲并导入课题。
导语: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乐曲片段是古 筝经典名曲《高山流水》,它源自春秋时期 的著名琴师伯牙和他的好朋友钟子期之间的 故事,表现的是好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大 家想不想知道这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令人 感动的事情呢?——(想)
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揭示课题
提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7页,这又是一篇 文言文,同学们在五年级下册学过《杨氏 之子》,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 法,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题目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3、解题设疑
提问: 同学们看了题目之后你读懂什么? 读准“弦”字(xián琴弦), • 解释“绝”字(断绝)——, • 哪个同学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伯牙断绝琴弦——伯牙不再弹琴了——)根据注
释提示解释文言文,不过我们更要学会用大家熟 悉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人听起来更加明白! • 读了题目之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伯牙为谁绝弦?——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二、初读感知(8分钟)
• 1、出示课文挂图。 有人觉得文言文读起来挺难的,因为和我们
平时说话的习惯差别大,仔细看老师给大家提示 的节奏,先画一画节奏,再试着轻声感受一下。 • 2、播放课文录音范读。(1分钟7秒)
• 师:是啊!俞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 俞伯牙的心声也只有钟子期明白。这就是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情投意合,真正了解自己心意的人,这 就是——知音!(板书)
5、感悟绝弦(8分钟)
过渡语:知音的相遇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俞伯牙和钟子期难舍难分,惺惺相惜,可 是“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只好相约在 一个月后的中秋节再来谈琴说艺,当伯牙 迫不及待地赶到相约的地方时,他万万没 有想到,在江边等待他的是钟子期的父亲, 钟子期十多天前已经染病去世了,钟子期 的父亲把伯牙带到钟子期孤零零的坟前。 我们再来听故事……
理解 “善”:好啊!美啊!(以上面的“善” 意思不一样!)
“哉、兮”:语气词,表示赞美感叹!(齐 答) (2)指名读出赞美之情——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鼓掌)
(3)师: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引导说出:俞伯牙心里想到— —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 腾不息的——江河!”)
• (5)小结: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音乐。 这就是——(引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感受赞美。(7分钟)
• 过渡语:伯牙的琴艺精湛,钟子期欣赏音乐的能 力也不弱!
(1)赞美高山。 • 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谁读懂了这一句话?(美琪答: 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 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 前!”)(你说得真好!掌声鼓励)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文 章,不但能读顺文章,还能读懂它的意思和感情。
三、精读感悟(24分钟)
1、自读自悟,播放乐曲《蕉窗夜雨》(1分钟 30秒) 看图读文,把读懂的和没有读懂的地方 用不同的符号标明。并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
• 2、观图识人。(3分钟)
• (1)图中俩人是谁?板书:俞伯牙 钟子期
(1)谁读懂了这一句话?
• 指名答: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 钟子期一定知道他的心意。——(春丽)
(2)哪个同学来说说伯牙和钟子期这时候的心 情?(激动,兴奋,喜悦,快乐!)
(3)我们来读出他们相遇时的喜悦之情…… •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子期这样赞叹——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鼓琴志在流 水时,子期还这样赞叹——(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