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33例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Re s e a r c h,2 0 1 4 ,1 2 ( 7 ) : 1 7 - 1 8
【 A b s t r a c t 】0 b l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e f f e c t a n d c h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l i n i c a l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b l e e d i n g d i s o r d e r s o f v a s c u l a r
o f c h o r i o c a r c i n o ma p a t i e n t s r e c u r r e n t b l e e d i n g c a u s e d d u e t o s e c o n d a y r i n t e ve r n t i o n f a i l e d,r e p l a c e d b y o t he r t r e a t me n t a n d r e c o v e r y . Ef fe c t i v e he mo s t a s i s d u in r g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应用的优势及缺憾研究

治疗 妇产科疾病 , 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 , 且 可显 著降低对 器官 的 损伤, 在各类妇产科 疾病 的治疗中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
1 . 1 介入 治疗对于妇产科 学的新认识
除微小病灶 , 进而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 ②滋养叶细胞
疾病。目前 . 血管性介入技术在滋养叶细胞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 尚 不及其在宫颈癌 中普及 ,主要是 由于该病采 用常规治疗 方法 即 可取得 较好 的疗 效 , 且相关 研究表 明【 3 ] , 该 技术在难 治性绒 癌 以 及绒癌转移灶 方面的应用较 困难 。但仍有研究 发现 , 血 管性介
在妇产科 中的应用优 势以及 可能缺憾 进行综述 , 旨在为血管介人治疗 技术 在临床中的应 用及研究 提供参考依据 。
【 关键词】 血 管性介入 治疗 ; 妇产科 ; 缺憾 ; 优势 ; 应甩 【 中图分类号】R 4 7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1 1 ( c ) - O l 9 7 - 0 2 此外 , 研究发 现【 1 ] , 子宫血管 主要来源 为子宫动脉 、 阴部 内动
入技术 在绒癌 以及侵蚀 性葡萄胎 治疗 中可有效 降低 h C G浓度 ,
介入治疗是 以血管为基础 。实 际上是对血 管解 剖结构 的研 究 。在介人 治疗 技术 中。 通 过血管造影 , 提高 了对女性生 殖系统 中各血管的认识 。对于左卵巢动脉 的传统认知 中, 认 为左卵巢动
脉主要发 自 左 肾动脉 , 而对其左卵巢 动脉进行造影显示 , 其实际
4 5 4 1 5 0 ; 2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河南洛 阳 4 7 1 0 0 3
【 摘要】 血管介入治疗 主要是 利用放射学技 术 , 并 结合 临床诊疗原理 , 通过 运用各类导 管及相关器材 沿着血管直达 病灶 , 从 而诊 断和治疗 病灶 的- -I ' q 应用性学科 。因其 具有微创、 不 良反应少 、 患者依从性高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在妇产科 中广泛 应用 , 在治疗产科大 出血 、 异位妊 娠 、 妇科肿瘤 等方 面具有 明显优势 , 但仍不可避 免一 些治疗缺陷 。该文就血管性介 入治疗
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进展

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进展作者:潘焕贵来源:《介入医学杂志(英文)》2020年第03期【摘要】介入性超声是现今临床上一种运用较为普遍的检查技术,该项技术的运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且优越性突出。
该技术能在充分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的基础上,以微创的形式为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加速机体的康复,最终获得最理想的临床效果。
介入性超声的运用广泛较广,而本文将对其在妇产科中的运用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该技术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临床运用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妇产科;介入性超声;应用进展在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超声技术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同时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该种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与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妇产科超声检查技术的日益进步,而介入性超声技术就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
科学合理的运用介入性超声技术,是当前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
1.介入性超声在妇科中的应用1.1肿块检查与妇科肿瘤治疗对妇科肿块予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定性。
一些妇科肿块的性质不确定,且不具备手术指征,对此,临床上可采用介入性超声技术,对肿块予以活检,取得肿块组织,再对其予以病理性检查,以此确定肿块的性质。
有报道指出:针对实质性包块,可采取细针穿刺活检,其效果好,且安全性高[1]。
对于临床上通过介入性超声技术检查确诊的晚期肿瘤,同样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药,亦或是予以其它治疗措施,从而提升疾病治疗的效果。
借助介入性超声技术治疗疾病,不但操作简单,能开展多次操作,且不会因盆腔粘连而影响手术,更容易得到医患的认可。
1.2盆腔囊肿的穿刺与治疗盆腔囊肿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妇科疾病,以往对于此病的治疗,一般是采取开腹手术的方式,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极易引发并发症。
伴随着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术对此病加以治疗。
相较于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该术式更为简单、安全,能有效降低育龄女性盆腔粘连的发生概率。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的应用

介入治疗盆腔外伤所致出血以来 ,经导管动脉栓塞 栓塞剂混合在一起经导管注入到肿瘤供血动脉进行 治 疗逐 渐 成 为 近 年来 处 理盆 腔 大 出血 的 重要 方 法 , 栓塞 ,它一方面提高 了药物浓度 ,延长了药物与肿 , 它不但能达到立 即止血的效果 ,而且具有简单 、安 瘤组织的接触时间 ,另一方面使供血动脉栓塞 ,肿 全 、病 人痛 苦小 、大多 能保 留脏 器功 能等 优 点 。产 瘤组 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 ,疗效较单纯灌注或单纯 后出血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 国仍居首 栓塞明显提高。动物实验表明 T C A E组肿瘤细胞明 位。传统上为挽救患者生命最终需行双髂 内动脉结 显坏死 ,细胞核溶解 。王凌等报道宫颈癌手术前应 扎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 。前 者手术难度 大 ,风险 用髂 内动脉栓塞化疗 可以明确疾病分期,减少术中 大 ,且有效率仅 4%,后者 以丧失器官为代价 ,影 出血 ,减少手术操作 中癌细胞通 过血循 环的传播。 2 响患 者 生活 质量 。故 介入 治疗 应用 于产后 出血 的 推 成 文彩等报道 1 例 晚期 卵巢癌 行动脉栓塞化疗 , 0 广尤为重要。陈春林等、邓建林 、曾月膺 、薛敏均 结果 l 卵巢癌 的 1 例 次治 疗 中 ,l 次完 全缓 O例 8 0例 报道了产后大出血采用该方法治疗成功的病例 ,并 解 ,4 例次部分缓解 ,无效 4例次 ,效果 良好。沈 指 出与传统方法相 比较 ,该 方法有无法 比拟 的优 铿等报道 4例滋养细胞肿瘤合并腹腔出血 ,血管造 势 :简 便 、有 效 、止 血 迅 速 、并 发 症 少 、成 功 率 影提示 2 例为子宫动脉破裂出血 ,另 2 例为肝转移 高 、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 瘤破裂出血,应用动脉栓塞治疗全部止血。 ( )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症 子宫动脉造影 2 二、动脉栓塞治疗的副反应及并发症 发现:正常情况下 ,子宫主要 由左右两条子宫动脉 1 .栓塞 后综 合症 供 血 ,子宫动脉发出的螺旋动脉供血支分布均匀 , ()缺血性盆 腔疼 痛 9% 上 患者 会 出现不 1 0 排列规整 ;而子宫肌瘤患者 的子宫动脉则 明显增 同程 度 的缺血 性盆 腔疼 痛 ,表现 为下 腹 及腰 骶 部坠 粗 ,肌瘤局部的血供非常丰富 ,两条动脉分支在肌 胀 疼 痛 ,类 似 于 痛 经 ,持 续 4 6小 时后 可 逐 渐 减 - 瘤的假包膜内形成丰富的血管 网,子宫动脉的粗细 轻 。 与肌瘤大小有关 ,肌瘤越大 ,动脉越粗 ,血管网也 ( )发 热 约有 2 %的患者出现发热 ,体温 2 6 越 丰富 ,栓塞左右子宫动脉后 ,肌瘤部位的血管征 在 3.- 8 左 右 ,为 缺血 、组 织 部分坏死 所致 。 75 3 ̄ C 象 可完全消失 。19 年 R v a 95 ai 等首先将选择性子 n ( )下 肢 酸胀 无 力 感 6 %患 者 出现 ,约 7 3 0 ~ 宫动脉插 管栓塞技术用于治疗 l 例症状性子宫肌 I 自然 消失 。 6 4天
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合临床诊 断学 、 治疗学 的原 理 , 对疾病 进行诊治 的一 门将 影像学 与临床治疗 融合在一起 的新学科 【 l 】 。目 前。 随着介入放射 学的发
展. 介入疗 法 以其 损伤小 、 定 位准确 、 并 发症少等 优点在 临床越 来越广 , 在妇产科疾病 治疗 领域也逐 渐得 到广 泛的应用 。该 院自 在妇科疾病 中采 用介 入疗法 以来 。 取得 了良好 的临床效果 。 从 以 上分析可见 , 其临床有效率均达 到了 8 5 %以上 。 妇产科妊娠疾病 多易引起急性 出血 ,且出血量大 ,难 以控
其中5 5 例急性 大出血 患者 , 2 9 例子宫肌瘤患者 , 1 6 例恶性肿瘤患者 。 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疗法 , 对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 , 以总结其 临床治疗效 果。 结果 经过治疗 , 1 0 0例 患者 治疗 后均 出现严重 并发症。其 中急性大 出血患者的治 疗有 效率为 1 0 0 %; 子宫肌瘤 患者在治疗后半年~ 1 年随访 中 , 其有效率 为 9 3 . 1 %;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后半 年 1 年 随访 中 , 其有效率为 8 7 . 5 %。结论 在妇科疾病治疗 中, 介 入疗 法具 有 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值得在 临床 推广 。
管持续灌 注给药或在 给药后 以明胶海绵制剂栓 塞。术后 给予常
制 ,子宫 动脉 血流 消失 , 4 6例 患者 在术后 1 — 2周 内停 止 出血 ,
症 及不 良反 应小 , 在 多种疾 病 , 尤其是 妇产科多种疾 病的治疗 中 具 备着传统 的治疗方法所不具备 的优 势 . 在妇 产科急症手术 、 妇
产科 晚期肿瘤及 多种常见妇产科疾病 中均有着一定 的应 用价值 为对 介入疗法在 妇产科疾病治疗 中的应 用效果进行 分析 ,该研 究 以该 院妇产 科 2 0 1 2年 6月一2 0 1 3年 2月 间收治 的 1 0 0例 患 者 为例 , 对介入疗法 的应用价值进行分 析 , 现报道如下 。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及进展

综 述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d Hea lth D igestM edical Peri odical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及进展■余晓梅1 曾德春2(11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妇幼保健院643200 21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46000)【摘要】本文对最近几年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应用;进展【文献标识码】R24613 【文献标识码】A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 onal radi 2ol ogy)在妇产科的具体应用,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指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的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械对妇产科疾病进行的一系列治疗技术。
本文将对近些年来,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妇产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以下综述。
1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111 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目前手术仍然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加之术前及术后进行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化学疗法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手段,其中以静脉化疗的历史最长,应用得最广,且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但由于其属于全身用药,局部病变区的药物达不到持续的高浓度,故毒副作用与疗效各参其半,有时患者难以耐受。
6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始研究盆腔恶性肿瘤的化疗给药新途径,即通过局部动脉给药来增加肿瘤所在部位的药物浓度,进而达到控制病变,提高疗效的目的。
但此方法是在无导引下进行,具有盲目插管、非选择性给药,使局部药物浓度低,且在化疗的同时不能进行阻断肿瘤血供的栓塞疗法。
介入治疗正是克服了上述不足,即利用放射学导向技术定向地对病变器官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血供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因此对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直接进行大剂量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为妇科晚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血管性介入治疗应用于妇科各种恶性肿瘤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具体术式包括: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术(int e rnal iliaca rtery infusion /em 2boliza ti on,II A I/II A E)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术(ute rine arte ri 2a l i nfusi on /emboliza ti on,U A I/U A E )。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

巢 功 能无 明显 影 响 , 后 闭 经 、 尿 管梗 阻等 并 发 症 发生 率 术 输
低 。所 以超 选择 子 宫动 脉 适 当分 支栓 塞 ,可 以减 少并 发症 。
穿刺 人 体 表 浅 浅动 静 脉 , 人 人 体 血 管 系 统 . 生 根据 掌握 进 医
的 血管 解 剖 知 识 , 同时 在 血 管造 影 机 器 的引 导 下 , 导 管送 将
s e rc n g e o o y t t i s a d yn c l g
P AN u ' C qn i De at n f Ob tt c a d p rme t o ser s n Gy e oo y i n c lg ,Liz o mo s i l i Gu n x Z u n tn mo s u h u Tu r Ho p t n a a g i h a g Au o o u Re in i z o go ,L u b u 5 5 0 ,C i a 4 0 6 hn
tg so e o v nin ls rey a d s o o d efcsi h rame to n c lgc o c lg ,e tp c p e n n y ot a e v rc n e t a u g r n h wsg o f t n t ete t n fg e oo i n oo y co i rg a c ,p s- o e y p r m e rh g ,rp o lsi ie s ,ue n c rp e n n ya d oh rd sa e . a t h mor a e t h b atcds a e tr es a rg a c n t e ie ss u o i
【 ywo d 】 ac lr ne e t n O s t c n n clg; p l ai Ke r s V sua tr ni ; bt r sa dg e oo A pi t n i v o ei y y c o
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关 键词 : 介入 治 疗 妇 产科 疾病应 用 子 宫动脉 栓 塞 动 脉灌 注 治疗 妇科肿 瘤
介入 治疗技 术是 近年 来 新兴 的一 种 治 疗 技 术 , 广
2 . 1 疗 效
泛用 于各种 妇科 恶性 肿瘤 的治疗 , 它 可 以缩 小 或 消 除 癌灶 使临 床分期 逆转 为手 术 治疗 创 造 机 会 , 提 高生 存 质量 , 对某 些 晚期癌 瘤 的 姑息 治 疗 癌 灶 出血 的止 血 等 都有 一定 的效 果 , 而 且 其结 合 了 内科 治 疗 及外 科 治 疗 的优势 , 具有 创伤 小 , 安全, 有效, 并 发症 少 等 优 点 , 随
置换 出导丝 , 然后 在 X线数 字 减影 血 管造 影 操 纵 导管
插入 所需 动脉 进行 造 影 , 对 于 恶性 肿 瘤 介 入 时采 用 子
宫 动 脉或髂 内动 脉前 干 插 管灌 注 药 物 , 术 后 穿 刺 部位
加 压包 扎 嘱右下 肢制 动 2 4小时 , 静脉 应用 抗生 素预 防
患 者采 用血 管介 入技 术治疗 供 1 8例 , 取 得 了较好 3天渐 好 转 , 未 见 穿刺 部 位 血 肿 、 感
染、 腹壁 血栓 、 子宫 坏 死 尿潴 留 、 误 穿 等 。其 中有 1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期 及经 量 均正 常 , 恶性 肿 瘤 患 者 术 后 6个 月 ~ 4年 无
复发 。晚期 宫颈 癌术 后无 1 例 大 出血 。
2 . 2 并 发 症
发热 , 体温 波 动在 3 7 . 2 ℃ ~3 8 . 9 ℃度 持 续 3 ~4 天后恢 复 正常 , 术后疼痛, 术 后恶 心 呕 吐 ( 注入 化 疗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最终得到确诊,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分析介入疗效在妇产科疾病中的治疗效果。
结果30例患者最终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于出血介入治疗患者术后1年未见阴道出血;对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痛经消失;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将介入疗法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介入疗法;妇产科疾病;治疗效果;常规方法
妇产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大出血、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宫颈癌等,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
介入疗法是来自于介入放射学,通过利用X线、MRI、B超超声仪等医疗影像设备作为导向,通过导管等器材结合临床诊断学、治疗学原理对疾病进行整治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损伤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
研究表明:将介入疗法用于妇产科疾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但是该治疗方案在我院效果尚未得到验证。
因此,本课题以2015年6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30例,探讨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30例,年龄(24~64)岁,平均(35.91±5.66)岁。
疾病类型:剖宫产产后出血8例,人工流产后出血5例,混合型肌瘤11例,宫颈癌3例,卵巢癌2例,其他1例。
所有患者最终均得到确诊,均符合介入疗法治疗适应证。
本课题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具有知情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最终得到确诊,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
所有患者均选择血管性介入疗法,对患者介入治疗前进行麻醉处理,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s经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穿刺完毕后以血管造影作为介质,清晰显示病灶部位、病灶类型及病灶大小,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
对于大出血患者在把握出血点基础上将导管作为介质对出血部位进行注射处理;对于患有子宫肌瘤且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者,经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子宫动脉栓塞过程中以聚乙烯醇作为填充物;对于恶性肿瘤接受介入治疗者,治疗时将介入导管滞留部分,实现持续灌注给药,药物注入后行栓塞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患者最终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于出血介入治疗患者术后1年未见阴道出血;对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痛经消失;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3 讨论
近年来,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
本研究中,30例患者最终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由于妇产科疾病类型较多,且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治疗则包括:经阴道、腹腔镜手术治疗为主,虽然能满足患者基本治疗需要,但是手术创伤较大,风险性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属于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该方法治疗理念并不是对病灶进行切除或药物抑制,主要利用血管途径对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其治疗效果与手术治疗方法同步或优于传统手术,能降低对患者周围器官的损伤。
介入治疗时主要是将动脉导管选择性的插入患者体内,不仅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能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
同时,介入治疗临床使用时通过数学血管造影,能及时发现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危险病灶,能進一步丰富妇产科学内容。
文献报道显示:将介入疗法用于妇产科疾病患者中能缩小或消除病灶,为患者手术治疗营造机会,有助于降低肿瘤组织分级,消除微小病灶的转移,能延长患者寿命,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将介入疗法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宏杰.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05):109+111.
[2] 刘辉.妇产科疾病介入疗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93-94.
[3] 包蓬勃,孙雪艳.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4,33(04):55+57.
[4] 段莲花.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173-174.
[5] 童英,杨琳,任琳,方蔚然,赵磐琳,刘华平,屈国林.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03(0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