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K—ACC信号通路在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中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天然AMPK激活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天然AMPK激活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天然AMPK激活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摘要:能量代谢紊乱是代谢综合征产生的根本原因。

AMPK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作为细胞乃至整个机体的能量调节嚣在能量较低的状态下被激活,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从而恢复能量平衡状态。

因此,AMPK有型成为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新型靶点。

单纯的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许多天然营养分子也具有激活AMPK的功效,提示营养干预可能成为缓解代谢综合征的另一种新型有效手段。

关键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代谢综合征:营养干预代谢综合征的慨念在1988年首次由Reaven提出。

它是临床上具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受损的糖耐量或糖尿病以及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谢失常症状的并称,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的病理状念。

引起上述代谢失常症状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脂肪组织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的参与、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等,但其根本原因还是能量代谢的失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异常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几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代谢综合征治疗手段的探索和相关药物的开发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层面乃至整个机体层面的能量调节器,能够维持能量代谢供求平衡。

AMPK在机体能量较低的状态下被激活(即胞内AMP:ATP比值上调时),通过直接磷酸化下游代谢相关靶蛋白调控其活性,或者调控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分解代谢,增加ATP的产生过程(如脂肪酸氧化、糖酵解),同时抑制合成代谢,减少ATP的消耗过程(如脂肪酸合成、糖异生),使机体恢复能量稳态:基于AMPK 对能量代谢的调控作用,AMPK的激活剂可能成为防治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失常症状的有效手段。

铜蓝蛋白在脂质代谢稳态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铜蓝蛋白在脂质代谢稳态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铜蓝蛋白在脂质代谢稳态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江全鑫;陈素贞;刘军力【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4(44)1【摘要】血浆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是肝脏分泌的重要蛋白质,在人体的铜离子分布和运输中扮演关键角色,并在维持铜离子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此外,Cp还是一种亚铁氧化酶,参与人体内铁离子的代谢。

研究表明,Cp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关系。

近来研究发现,Cp也参与脂质代谢的调控过程。

脂质代谢平衡涉及体内脂质合成、脂肪水解、脂肪酸氧化、脂质运输和吸收等过程。

脂质代谢紊乱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Cp通过多种方式调控脂质代谢。

一方面,它通过亚铁氧化酶活性参与调节氧化应激,即在铁代谢和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它通过铜及含铜的代谢酶参与胆固醇、脂蛋白和脂肪酸等物质代谢过程的调控。

因此,Cp通过影响铜或铁依赖性酶和相关通路在铜和铁的稳态中发挥作用进而调控脂质代谢。

尽管已经发现Cp与脂质代谢密切关联的现象,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Cp进行脂质代谢调控的确切机制。

该综述总结了Cp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7页(P124-130)【作者】江全鑫;陈素贞;刘军力【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相关文献】1.脂滴质量控制及其介导细胞器间通讯调控脂质稳态的研究进展2.脂联素介导的AMPK通路在冠心病脂质代谢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中医药研究进展3.前蛋白转化酶在脂质代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4.白藜芦醇调控脂质代谢影响肉品质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5.大蒜素对畜禽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MPK与代谢综合征

AMPK与代谢综合征

收稿日期:2005-08-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631);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05年)3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文章编号:100126325(2006)0120027208专题综述 AMPK 与代谢综合征解雪芬,朱 毅3(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北京100083)摘要:能量代谢失衡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在调节细胞能量状态的蛋白激酶级联反应中,AMP 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 )是其中枢组成部分。

AMPK 的活性受AMP/ATP 比值的调节。

应激反应可通过ATP 的产生减少或利用增加,使细胞内AMP/ATP 的比值增加,从而激活AMPK 。

激活的AMPK 可激发一系列的反应来恢复细胞内的能量平衡。

AMPK 可启动分解代谢途径,如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从而增加ATP 的产生,同时关闭合成代谢途径,如脂肪酸合成和蛋白合成,减少ATP 的消耗。

AMPK 不仅可以在细胞水平作为能量的感受器,还可以通过激素和细胞因子,如瘦素、脂联素和ghrelin 来参与调节机体的能量消耗和能量摄入。

新近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类抗糖尿病药物可以激活AMPK,调节糖代谢,提示AMPK 有可能在预防机体发生代谢性疾病,如代谢综合征、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因而,阐明AMPK 在不同组织及整体水平上对能量贮存与消耗的调节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AMPK 的级联反应有可能成为治疗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有效靶标。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AMP 激活的蛋白激酶;肥胖;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AMPK and metabolic syndromeXIE Xue 2fen ,ZH U Y i 3(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School of Basic M edical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Imbalance of energy metabolism is a major cause for metabolic syndrome.AMP 2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is a central com ponent of a protein kinase cascade that plays a piv otal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en 2ergy status.AMPK activity is a response to the ratio of AMP/ATP in the cell.When a stress causes an inhibition of ATP production or an increase of ATP consum ption ,cellular AMP/ATP ratio increases ,AMPK is activated.Once activated ,AMPK initiates a series of responses to restore the energy balance within the cell.AMPK switches on catabolic pathways ,such as fatty acid oxidation and glycolysis ,to generate ATP ,and switches off anabolic pathways ,such as fatty acid syn 2thesis and protein synthesis ,to reduce ATP 2consum ption.Therefore ,AMPKfunctions in an ideal position not only as an energy sens or at cellular level ,but als o as a piv otal player in the regulating pathways that control both energy expenditure and energy intake ,in particular by mediating the effects of horm ones and cytokines such as leptin ,adiponectin and ghre 2lin.The recent finding that anti 2diabetic drug metformin and TZ D regulates glucose metabolism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AMPK suggested a possible role of AMPK in protecting the body from metabolic diseases such as metabolic syndrome ,obesity and type 2diabetes.Thus ,further w ork in this field in the next several years will be necessary in order to fully2006年 1月第26卷 第1期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 &Clinical Medicine January 2006V ol.26 N o.1understand the role of AMPK in regulating the balance of energy storage and expenditure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at the whole body level.T argeting to AMPK cascade w ould als o have potentially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 for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K ey w ords:metabolic syndrome;AMP2activated protein kinase;obesity;type2diabetes 代谢综合征是伴随肥胖增加而引起的一组常见的代谢紊乱征候群。

脂质代谢调控的机制研究

脂质代谢调控的机制研究

脂质代谢调控的机制研究当谈及脂质代谢调控的机制研究时,我们不得不提到脂质的重要性。

脂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细胞膜,还参与许多生物过程,如能量储存、信号传导等。

然而,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一系列疾病,如肥胖、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深入了解脂质代谢调控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脂质代谢调控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脂质合成和脂质降解。

脂质合成是指生物体内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将非脂质物质转化为脂质的过程。

而脂质降解则是将脂质分解为能量或其他有用物质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脂质代谢的平衡。

在脂质合成方面,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关键酶和调控因子。

例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它催化乙酰辅酶A转化为丙酮酸。

研究发现,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可以抑制ACC的活性,从而降低脂肪酸合成。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许多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参与脂质合成的调控,如SREBP(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PPAR(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等。

与脂质合成不同,脂质降解的机制研究相对较早。

早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了脂质降解的主要途径——自噬。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降解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的脂质、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以维持细胞内的代谢平衡。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自噬相关基因(ATG),如ATG5、ATG7等,它们参与了自噬的调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信号通路对脂质降解的调控起到重要作用,如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通路。

除了上述的脂质合成和脂质降解,脂质代谢调控的机制还涉及到脂质转运和脂质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

脂质转运是指脂质在生物体内的转移和分配过程。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脂质转运蛋白,如脂蛋白(lipoprotein)家族,它们通过与脂质结合,将脂质从一个组织或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细胞。

柯里拉京调控AMPK-自噬信号改善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柯里拉京调控AMPK-自噬信号改善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12:19:1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30825.1006.038◇肝脏药理学◇柯里拉京调控AMPK-自噬信号改善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汪晶莹1,杜宏梅2,陈 明2,曹 辉1,童 宁1,叶明灯1,俞 斐1[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药学部,江苏南京 210037;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032]doi:10.12360/CPB2023050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09-1725-06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343 2;R344;R345 57;R392;R575 5摘要:目的 探究柯里拉京通过调控AMPK-自噬信号对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柯里拉京给药组,其中模型组和柯里拉京给药组小鼠于8周龄开始给予高脂高果糖饮食饲养4周,柯里拉京给药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柯里拉京20mg·kg-1,隔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

造模和给药结束后小鼠处死并记录其肝质量,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生化指标,Westernblot检测肝脏自噬和p AMPK水平。

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肝质量增加,血清中AST、ALT明显升高,肝脏中出现了大量的脂肪空泡和严重的脂质沉积并有轻度的胶原纤维增生,肝脏中TG水平明显升高,柯里拉京干预后小鼠肝质量降低,肝脏病理改变得到明显改善,TG水平降低;Western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肝脏中Atg7和Atg5等自噬相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AMPK水平也明显降低,柯里拉京干预后明显升高p AMPK,并上调自噬水平。

关于AMPK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关于AMPK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关于 AMPK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表达的研究进展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摘要:健康的肝脏表现出显著的代谢可塑性,肝细胞与多种其他细胞协同工作,可以在各种代谢过程中轻松切换。

这些转变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激素、营养素等。

然而,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发作,这种高度平衡的生理稳态将被打破。

目前的研究表明,NAFLD 是肝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在未来几十年成为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1]。

因此,找寻更灵敏、更可靠、更便捷的NAFL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对AMPK在NAFLD中表达情况的研究进展作出相关阐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AMPK;研究进展1.非酒精性脂肪肝据报道,NAFLD 影响了 30% 甚至更多的世界人口,NAFLD 被描述为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现在被认为是一种多系统疾病。

它与肥胖、T2D、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2],与慢性肾脏疾病以及肝细胞癌 (HCC) 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关[3]。

NAFLD 的发病机制始于三酰基甘油在肝脏中的积累。

NAFLD 被定义为在酒精性、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病阴性的受试者中,超过 5% 的肝细胞或三酰基甘油存在超过 95% 的细胞质脂滴。

人们认为 NAFLD 的过程或多或少本质上遵循所谓的“两次打击假说”,基于脂肪变性的出现(第一次打击),然后导致炎症、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第二次打击),这种病理学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轻度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遵循相对良性的过程。

现在已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NASH 和 NAFL 患者的一个亚组可以从非纤维化阶段进展到晚期肝纤维化,可能导致随后的肝硬化和器官衰竭。

总之,人类 NAFLD 的病程变化很大,目前的术语“NAFLD”代表了一个涵盖广泛病理实体的总称,可能包括“隐源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AMPK对脂质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AMPK对脂质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Vol.25.No.5 Sep.2019540第25卷5期2019年9月文章编号1006-8147(2019)05-0540-04AMPK对脂质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任静,朱仲玲综述,阎昭审校(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摘要AMPK是能量代谢的中心调控因子,在脂质代谢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对AMPK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脂质紊乱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及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关键词AMPK;脂质代谢;激活剂中图分类号R969.1文献标志码A脂类是机体储能和供能的主要物质,也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脂质代谢指生物体内脂类在各种代谢酶的作用下进行多步骤、复杂的生化反应,包括消化、吸收、合成、分解及转运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011。

脂质代谢紊乱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 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能量代谢的调控中枢,能够调节多种脂质代谢相关酶及转录因子,在维持脂质代谢稳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叫本文对AMPK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做一综述。

1AMPK的结构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以!-,"-和#-亚基组成的异源三聚体的形式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031。

!亚基为催化亚基,决定蛋白激酶复合物的活性,其172位苏氨酸(Thr172)为磷酸化激活位点041。

"亚基为AMPK的结构核心,存在"1和"2两种亚型。

当糖原大量储备时,AMPK01糖原结构域与糖原结合,以抑制AMPK活性。

AMP或ATP通过与AMPK的#亚基Bateman 域结合,抑制STK残基Thr172去磷酸化,激活AMPK051。

AMPK与代谢综合征

AMPK与代谢综合征

AMPK与代谢综合征在当今社会,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影响着众多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而在探索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中,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要理解 AMPK 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首先得清楚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

这些病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那么,AMPK 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AMPK 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和调节器。

当细胞内的能量水平下降,比如在饥饿、运动或者缺氧等情况下,AMPK 就会被激活。

它就像一个聪明的“管家”,感知到细胞的能量危机后,立即采取行动来恢复能量平衡。

AMPK 被激活后,会启动一系列的代谢调节反应。

在脂肪代谢方面,它能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减少脂肪的合成和储存。

这对于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身体能够更有效地燃烧脂肪,而不是不停地堆积,那么肥胖问题是不是就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在血糖调节方面,AMPK 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可以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的生成。

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AMPK 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

此外,AMPK 还能调节血压。

它可以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改善血管的舒张能力,从而降低血压。

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既然 AMPK 有这么多有益的作用,那为什么代谢综合征还会发生呢?这往往与多种因素导致的 AMPK 功能失调有关。

长期的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久坐的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影响 AMPK 的活性。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体内的脂肪组织往往存在 AMPK 活性降低的情况。

这使得脂肪细胞不能有效地分解脂肪,反而不断积累,进一步加重了肥胖和代谢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PK—ACC信号通路在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中的研究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能量状态的中心环节,AMPK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1];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是脂肪酸代谢的限速酶,参与脂肪酸的氧化及合成。

在机体应激时,AMPK发生磷酸化并激活下游靶分子ACC,通过增强脂肪酸的β-氧化[2],减少脂肪酸的合成而改善脂质代谢;这一机理可能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过程相关,本文就AMPK-ACC信号通路在酒精性脂肪肝中脂质代谢的研究做一综述。

标签:AMPK,ACC,酒精性肝病,脂质代谢
酒精性脂肪肝(AFL)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中毒性疾病,可逆转也可进展为肝纤维化等[3]。

乙醇及其衍生物对肝细胞产生损害,引起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脂质在肝脏中堆积[4]。

1.AMPK、ACC生理特点和功能
1.1AMPK
AMPK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成员,是由α、β和γ3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三聚体。

其中,AMPK的α亚基含有2个功能区:N末端是催化的核心部位,N 端有172位点苏氨酸,此位点被激活时,AMPK即被活化;AMPK的β和γ亚单位起调节作用;AMPK亚型在组织中分布不同,α1可表达于肾脏、肝脏、心脏等,α2主要分布于肝脏、骨骼肌等;β1[5]在肝脏中高表达,在骨骼肌中低表達,而β2恰好相反。

AMPK的活性受机体能量状况等多因素调节,其中AMP/ATP比值升高是激活AMPK 的经典途径;在组织缺血、缺氧、运动等情况下,细胞中ATP含量减少,AMP/ATP比值增加,导致AMPK 激活[6];AMPK被激活后可增强肝脏、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脂肪的氧化作用及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减少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即增强分解代谢,反之,则增强合成代谢。

1.2ACC
ACC是存在于胞液中生物素依赖的变构羧化酶,是脂肪酸代谢的限速酶,在脂肪酸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ACC有两种亚型,ACC1主要分布于脂肪合成活跃的组织,ACC2主要分布于脂肪分解活跃的组织,肝脏中ACC1、ACC2同时存在。

ACC1定位于胞质中催化长链脂肪酸的合成,ACC2定位于线粒体膜上催化脂肪酸的氧化。

ACC有复杂的调节体制,主要通过变构修饰与共价修饰调控脂肪代谢,共价修饰调控表现为可逆性磷酸化和去磷酸化[7]。

机体的营养状态、激素水平、能量代谢水平等均可引起ACC活性调控变化。

2.AMPK-ACC信号通路与AFL
研究结果表明,活化的AMPK通过直接磷酸化参与脂质代谢的酶类并调节这些酶基因的表达来调节酶的活性,从而改变脂质的代谢方向。

AMPK的下游靶点之一ACC是脂肪酸代谢的限速酶,机体应激时,组织通过激活AMPK,而磷酸化ACC 的79 位点苏氨酸而使其失活[8],促进脂肪酸氧化,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减少脂肪在组织中的沉积,改善脂代谢[9],形成AMPK-ACC 信号通路;Carson和Winder发现跑步大鼠在活化肝脏AMPK的同时,肝脏细胞ACC活性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含量显著降低,此外,ACC被AMPK磷酸化后失去活性,使体内丙二酰辅酶A合成减少,并激活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进而促进长链酯酰辅酶A从胞质进入线粒体的氧化,降低脂质在外周组织的沉积,增强了脂肪酸氧化作用[10]。

研究表明,AMPK被激活后通过磷酸化ACC减少丙二酰辅酶A合成而上调CPT—l进而增加FFA转运和氧化来调节脂质代谢.
当肝组织受损时,如机体摄入过量酒精时,肝组织表达AMPK被抑制,能量代谢则转向合成代谢[11]。

酒精会诱导机体肝损伤,大量饮酒后,乙醇氧化代谢中使肝内耗氧量增加,胞质内还原型辅酶I(NADH )增加,使NAD+ /NADH 比值相应减弱而失衡,氧化还原链的代谢过程受到抑制,使肝内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FFA的氧化率下降,NADH的增多又会促进FFA的合成,使脂肪在肝细胞堆积而发生脂肪变性,最终导致酒精性脂肪肝(AFL)形成[12]。

过量的乙醇在肝脏的氧化过程中,AMPK活性受到抑制,AMPK对其下游靶分子ACC的磷酸化相应减少,使ACC活性相对增强,脂肪酸合成增加,体内MCoA 合成增加,抑制CPT-1活性,相应地抑制了长链酯酰辅酶A从胞质进入线粒体的氧化,减弱脂肪酸的氧化作用,最终导致脂质在肝脏组织的沉积。

3.小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AMPK-ACC通路是脂质代谢调节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能量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激活的AMPK通过磷酸化抑制ACC活性,而ACC活性降低使丙二酰辅酶A的合成减少,降低对CPT-1的活性的抑制,从而增强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肪酸的合成;这一机理为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因此我们需深入认识AMPK与ACC通路机制,为AFL等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Rogers CQ,Ajmo JM,You M.Adiponectin and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IUBMB Life,2008,60(12):790-797
[2]林志健,张冰,刘小青等. AMPK-ACC信号通路与相关代谢疾病的研究进展.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5):474-477
[3]周东方,魏峰,周俊英等.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在大鼠酒精性肝病中的表达减少[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0):1154-1160
[4]周俊英,姚树坤,甄真等. 环氧合酶-2 在酒精性肝病中表达增强[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68-71.
[5]Xiao B,Sanders MJ,Underwood E,etal.Structure of mammalian AMPK and its regulation by ADP.Nature,2011,472:230-233.
[6]Handy JA,Saxena NK,Fu P,etal.Adiponectin activation of AMPK disrupts leptin-mediatid hepatic fibrosis via 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J Cell Biochem,2010,110:1195-1207.
[7]Brownseyl RW,Boone AN,Ellitt JE,etal.Regulation of acetyl-COA carboxylase.Biochem Soc Trans,2006,34:223-227.
[8]Li L,Wu LL,Wang C,et al.Adiponectin modulates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 through AMPK signaling cascade in rat cardiomyocytes[J].Regul Peptide,2007,139:72 - 79.
[9]王玮,周俊英,赵彩彦,等. 脂联素及其受体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下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170 - 174.
[10] Kim MK,Kim SH,Yu HS,etal.The effect of clozapine on the AMPK-ACC-CPT-I pathway in the rat frontal cortex.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2012,7:907-917.
[11]Steinberg GR.R01e of 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regulating fitty acid metabolism during exercise.ApplPhysiol Nutr Metab,2009,34(3):315—322.
[12]王玮,周俊英,林琳,等.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肝组织中的硝化应激指标表达增强[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773 - 7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