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明诗歌
女性诗歌11

诗人舒婷
另一首《神女峰》 (1981年6月)以激烈的姿态形成了对传 统文化要求女性坚贞、从一而终思想的反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真正的爱情不是成为石像被后人膜拜,而是男女双方心 灵的相通与契合。 《致橡树》与《神女峰》等诗中所体现出的爱情观代表了 新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张扬,需要注意的是,在舒婷的 笔下,人格的平等与精神的独立不是与男性的对抗,而是 与男性一起构建和谐、平等的幸福:“我们分担寒潮、风 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 离,却又终身相依。”
舒婷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了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 在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代表的这类诗歌 中,女诗人匡扶天下的英雄梦并未破灭,她们有 着与男性诗人完全相同的责任感,社会化、政治 化倾向明显。
从整体上看,80年代初期的女性诗歌尚未从 整体的人本主义思潮中独立出来,这颇有点 像五四时期,人们把“妇女解放”同普遍的 人的个性解放当作同一个问题来看待一样, 在舒婷等人的诗中,表现最多和最根本的仍 是对人的共同命运与权力的思考,而不是一 种完整独立的女性立场。这并不难理解,因 为这个时期最主要的文化矛盾是作为启蒙主 义的人本观念同残存的封建专制主义观念之 间的冲突,而女性自觉对男权主义的反抗尚 处在潜层状态。——张清华:《复活的女娲长
大型组诗《女人》共四辑、二十首抒情诗,几乎等同于一 部女性心灵史。(1、5、6、7、20)
全诗以《预感》始,以《结束》终,经由对历史的审视、 对隐秘情感的剖白、对边缘身份的认知、对世界的诠释与 再造等,在“完成之后又怎样”的困惑中结束,完整而清 晰地呈现了在“黑夜”中觉醒了的女人重塑自我的过程。 组诗开篇便以冷峻而晦涩的叙述直指女性灵魂的深处: “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来 /她秘密的一瞥使我精疲力竭/ 我突然想起这个季节鱼都会死去/而每条路正在穿越飞鸟 的痕迹”——《女人》
论翟永明诗歌对女性视角的超越

论翟永明诗歌对女性视角的超越摘要:八十年代初,翟永明初入当代诗坛,她的诗歌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书写了女性主体情感体验。
诗人关注女性自我生命体验,在对爱情、母女关系思索中寻找女性人生和命运的意义。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诗人视野的扩大,翟永明从关注自身逐渐转变为关注整个世界;从男人和女人二元对立式关系走向一种多元的世界,诗歌写作更为开阔、丰富。
本文仅从翟永明诗歌写作的女性视角及其超越出发,分析诗人体创作,以期获得更大视野下的翟永明诗歌文本内涵及其当下意义。
关键词:翟永明女性主义当代诗歌一、诗歌中的女性意识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爱的质疑和思考、重新定义母亲以及对女性人生和命运的追索。
自亚里斯多德模仿说以来,文学创作便认定为“男性不假外求的自我完成的性行为。
”男性阐释观认为男性由其性征决定了他的创造者地位,而女性性征决定她是永远无以自我完成,而是必须依待他人来填充的“空间”,“窈窕淑女是我们的创造物,皮格墨林的石像。
”他们认为女性不具备创造权,她的生命只存在一个不具内容的“零”的状态。
女性面临着男性生理、文本、文化三者合谋的损毁和破坏,因此西方女性主义美学着力于对传统美学中的父权因素进行批判,她们认为生理的构造不过是女性的生理界定,文化才是女性的真正塑造者。
在男性中心文化观念中,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常常按照男性社会和团体的期待来塑造自己。
因而“女性意识”的觉醒,必须基于女性自身文化意识形态。
谈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可避免要谈论两性关系。
传统女性的命运、人生价值和意义,通常由爱情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男性所决定。
翟永明的诗歌表现了作为女性对爱情多方面的质疑和思考:首先,是对男性形象的还原。
《独白》中写道:“一片呼救声,灵魂也能伸出手?/大海作为我的血液就能把我/高举到落日脚下,有谁记得我?/但我所记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生”翟永明的诗瓦解了传统爱情诗歌中对爱情崇高与至善的描绘。
翟永明打破男性住在爱情的传统,使女性长期被遮蔽的“爱”的经验得以表达。
最美女诗人翟永明:诗歌濒危诗人寂寞

现的贵州习水糟蹋幼女案的结果,已杳无音信,再后来 的丽水强奸女生案似乎也没有引起网民们强大的关注。 而且,“强奸”在法律上变成“嫖幼”,也就是在
把责任往女孩身上推。这不仅是强奸女孩,更是强奸公 众的智商。记得《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这首诗在《诗 刊》上发表时,题目被改成《部份的她》。也许,
《诗刊》的主编也觉得“雏妓”二字太过刺激人的神经 了。何言宏:他是否觉得“雏妓”这样的字眼会损害 “诗美”?!翟永明:当代诗歌的写作中“美”是有
多种含义的,此外,当代诗歌也不能仅仅是“美”的欣 赏者。当代人的情感也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这一点,一 个诗人应该清楚。我早就不会用字面意义上的“美
”来定义诗歌的好坏。同时,我觉得对现实的观察,有 时对诗歌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对诗歌的变化也有很大 的帮助,而且你跟这个社会的接触,也会导致你的
写作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我想这首诗是不是文学意义 上的好诗我没有把握,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我的 诗歌观念变化所起歌节发生了很多变 故。我在这件事里也太天真,处事太幼稚。以为用民间 的资金做一个比较纯粹的诗歌节,可以完全按自己
的想法,不考虑官方的、体制内的关系,绝不邀请某些 自以为掌握了诗歌权力的人。但我确也没想到那些人会 有这么大的破坏性。诗歌节被取消了,但从美国过
来的两位诗人却已经来中国了,同时不少外地朋友也已 买了不能退的机票,他们仍然来了成都。所以,后来我 只好临时又安排了在“白夜”的诗会,从一个公共
最主要的经历除了写作之外,就是开了“白夜酒吧”。 何言宏:为什么会想到开酒吧?翟永明:我想做一个自 由撰稿人,但中国稿费太低,所以对于我来说,一
个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能挣点生活费又不影响写作 的职业,是我一直向往的。因为这一念之想,我开了 “白夜”酒吧。当然,“白夜”只是我的一个生存背
论翟永明诗歌语言的张力

论翟永明诗歌语言的张力作者:蒲丽君来源:《大观》2020年第06期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翟永明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巨大的语言活力和自觉的探索意识。
这种努力面向语言本身的诗歌创作,不断地丰富了诗歌艺术技巧之美。
张力是诗歌产生艺术之美很重要的一面。
翟永明的诗歌语言是其诗歌张力的源泉。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反讽、对比和戏剧化等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张力美。
关键词:翟永明;当代诗歌;语言艺术;张力诗人翟永明从1984年发表《女人》组诗到现在,她的创作始终保持着自身独特的风格。
不管是诗人早期喜爱使用的隐晦、自白式的话语,还是后期转向一种平民化、戏剧化和生活化的写作方式后所形成的一种细微而平淡的叙事风格,都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积极探索。
其含蓄或平淡的诗歌语言和叙述风格,借助反讽、对比和戏剧化等手法,使得诗歌内在蕴含了无限的张力。
笔者现从反讽、对比和戏剧化这三种手法去探寻和品味诗人翟永明诗歌语言所蕴含的张力美。
一、反讽手法的张力“反讽”一词源于古希腊,古典时期有佯装无知、苏格拉底式反讽和罗马式反讽三种含义。
这些都偏向哲学意义层面的反讽。
到新批评时期,反讽得到进一步发展。
布鲁克斯将反讽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他定义反讽为:“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布鲁克斯把反讽定义为“承受语境压力”的语言。
也就是说一些词语或者句子在诗文中受到语境的压力,会呈现出与表面意义不完全吻合甚至是相反的意义。
这就是诗歌语言所形成的反讽的效果,诗歌凭借言外之意来传递诗人真正的思想和情感。
21世纪以来,翟永明在诗歌创作中尽力做到语言上的“以少胜多”,主要提炼明朗、诙谐的语言,表现为一种较为直接、冷静、准确而又锐利的反讽,使得反讽的效果更加鲜活生动,具有趣味性,也有助于读者有效地把握诗歌的立意。
比如《英雄》这首诗歌,诗歌的第二小节写到了历史的书写者,他们如诗中所描绘的那般“在各种场合/打着蝴蝶结/端着酒杯/他们也改变历史”,英雄的衣着由他们设计,英雄的英勇无畏的形象由他们塑造。
翟永明诗歌独白读后感

翟永明诗歌独白读后感一、翟永明的诗歌独白啊,就像是一阵神秘的风,吹进了我心里的那片小天地。
读她的诗,我感觉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摸到了一盏灯的开关。
比如说她写的组诗,那诗里的文字就像一把把小锤子,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我对女性的认知。
以前我觉得女性的世界就那么大,但是她的诗让我看到了女性内心深处那些被隐藏起来的情感,就像在平静的湖水下,有着汹涌的暗流。
这难道不像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看似柔弱的女性,其实内心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吗?我当时就想,哇塞,原来诗歌还能这么写,还能这么深刻地挖掘出女性的灵魂。
二、翟永明的诗歌独白像是一场与灵魂的对话。
我仿佛能看到她在诗里一个人喃喃自语,可是那些话又好像是说给全世界听的。
像“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就像她把自己的心直接掏出来摆在你面前。
这让我想起那些街头的画家,他们把自己脑海中的奇思妙想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画布上。
她的诗歌就是她的画布,她在上面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情感。
我就想问问,谁能不被这样赤裸裸的真诚打动呢?我在阅读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偷听者,但是又特别感激能听到这样震撼心灵的话语。
三、读翟永明的诗歌独白,就像在走一条弯弯绕绕的小路,每一步都有新的发现。
她的诗不像那些直白的大白话,而是像隐藏着宝藏的迷宫。
就拿这首诗来说吧,初读的时候,我感觉像是雾里看花,迷迷糊糊的。
可是越读越觉得有意思,那些文字就像拼图的碎片,慢慢地在我脑海里拼成了一幅完整而又奇特的画面。
这就好比我们去探索一个古老的城堡,一开始觉得阴森恐怖,但是当我们深入其中,就会被里面的精美装饰和神秘故事所吸引。
我在想,她的诗是不是就是故意要这样,让我们在困惑中去寻找那份独特的美呢?这真的很奇妙啊。
四、翟永明的诗就像一把锐利的剑,直直地刺进现实的外壳。
她的诗歌独白里充满了对生活、对人性的洞察。
她写的东西就好像是把我们平时看到但是又不愿意去正视的东西,狠狠地揪了出来。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忽略那些微小的不公正或者是内心深处的恐惧。
翟永明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叙事转换

就像仍然有男诗人坚持写作那样 , 大部分 8 年代 O 已经成名的女性诗人没 有放弃 自己的笔 , 与时代
背景同步 , 转而探索诗歌写作的不同可能。 此前的海男 、 虹影 、 陆忆敏 、 伊蕾 、 王小妮等优 秀 的女性 诗人 在诗 坛 逐渐 销声 匿迹 。而翟 永 明虽
然延续着诗写生命 , 但很显然 , 进入 9 0年代后 的 她, 身上 当年 的先锋气质逐渐削弱。另一批更年 轻的女 诗人逐渐 凸显 , 这其 中优秀 的有周瓒 、 安
琪、 宋东游 、 兰等。9 年代 的“ 性写作” 比 马 0 女 对
作者简介 : 洁, 冯静 红河 学院人 文学院中文 系讲师 , 主要从 事 中国现 当代文 学研 究; 唐 学院 中文 系讲师 , 主要从 事古代汉语、 言学研 究。 语
的意象 和不 断重 复 的“ 白” 气 , 量 的女 性 人 自 语 大 似乎找 到 了一 个 得 到社 会 和 圈 内认 同 的捷 径 , 拼
了最佳选择 。女诗人们开始活用 口语 , 再造叙事 , 回归 日常语言的大地并激活 出生疏 的力量 , 以富 有寓言性和戏剧性的细节与经由选 择而控制有度 的叙述 , 直接进入存在 , 追求文本 内语境透 明而文 本外有弥散性的张力。本文欲通过女性诗人翟永
命制造黑色的激情文本 。文学上的赶时髦 只能导
致水平的整体滑落 , 女性诗歌 出现的 固定模式使 得人们 产 生 了厌倦 感 , 女性 诗 的批 评也 停 留在 “ 低
水平重复建设” 的阶段 。那时 的翟永 明就敏锐地
明于 2 世纪 8 0 0年代至 9 年代诗歌上 的叙事转 O
换 动因 、 事蜕 变及 这种 转换 的意义 的解 析 , 叙 简要
从舒婷到翟永明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

从舒婷到翟永明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
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从“自我革命”
到“女性意识”的转变,表现了女性个体在全面发展中的历程和女性主义的崛起。
最早代表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是舒婷。
她的诗歌风格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情感表达晦涩难懂,更注重探索诗歌语言的新方式。
但舒婷的作品仍展现了女性诗人对社
会现实和个人身份的关注。
例如《致橡树》中,“你的身影/穿过我的干涩/你的目光/摘
下我苍白的月亮”,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男性支配的反感。
进入新世纪后,女性诗歌更加突出个体感受和女性主义思想,翟永明的诗歌便是很好
的代表。
翟永明的作品广泛探讨女性面对性别歧视和生活压力所做出的选择和挣扎。
例如《你怎么能把我说成那种女人》中,“我难道让你们有了一种慰藉/慰藉时候的笑容多欢
悦/我的慰藉只是屏幕上别人的理解/你们压根不懂/你们压根不懂我在做什么”,表达了
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不平等待遇和缺乏理解。
在女性诗人们的努力下,中国的女性主义思想逐渐发扬光大,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女性
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
女性诗歌也在推动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叙事的发展,更多女性的
声音被听到。
总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代表了女性个体在全面发展中的历程和女性
主义的崛起。
这种叙事将女性视为独立的个体,探讨她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并对男性
的支配和社会的不平等进行批判。
女性诗人们通过自己的诗歌,为女性发声,促进了女性
的自我认识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支持。
翟永明

翟永明,女,河南人,1955年生于四川成都。
1974年高中毕业,作为“知青”下乡插队,1976年回城。
1980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
曾就职于某物理研究所。
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曾旅居海外。
1984年,囊括二十首抒情诗的大型组诗《女人》,以独特奇诡的语言与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了文坛;1986年,该组诗在《诗刊》社的“青春诗会”发表后,更是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1996年出版散文集《纸上建筑》之后,成为自由撰稿人。
在数十年的诗歌写作中,翟永明一直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
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东方最美丽的女人。
翟永明1998年于成都开设“白夜”酒吧文化沙龙,策划举办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
翟永明作品曾被翻译为英、德、日、荷兰等国文字。
已出版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纽约,纽约以西》等诗歌、散文集10多部。
翟永明2005年入选“中国魅力50人”,2010年入选“中国十佳女诗人”。
2007年获“中坤国际诗歌奖·A奖”;2011年获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1],该奖评委会主席称翟永明为“当今国际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她的诗致力于穿透并化合身心的痛楚、群体的宿命和现实的分裂,因而能量丰沛,情境深邃、肌理细腻、意味幽远。
她的写作始终坚持探寻沉默,为沉默赋形,同时向沉默敞开,是沉潜和飞翔、复杂和纯真的统一。
诗人生涯翟永明女人独白1983年,她写出了《女人》组诗,总共二十首抒情诗,以《独白》开始,“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偶然被你诞生。
泥土和天空/二者合一,你把我叫作女人/并强化了我的身体”。
诗中有很多句子流传甚广,比如,“以心为界,我想握住你的手/但在你的面前我的姿态就是一种惨败”,“我的眼睛像两个伤口痛苦地望着你”,“凡在母亲手上站过的人,终会因诞生而死去”,她像一个女巫,说出这些如咒语如谶语般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翟永明诗歌
【实用版】
目录
1.翟永明的诗歌创作背景
2.翟永明诗歌的特点
3.翟永明的代表作品
4.翟永明诗歌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翟永明,原名翟志祥,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他于 1955 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自幼爱好文学,1978 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翟永明的诗歌创作以表达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象和探讨人生哲理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思想深度,被誉为“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
翟永明诗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他善于运用隐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二是强烈的现实关怀。
翟永明的诗歌作品既关注个体情感的抒发,也关注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刻的现实关怀。
三是独特的审美风格。
他的诗歌作品既有豪放、激昂的诗风,也有柔美、婉约的诗韵,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翟永明的代表作品有《预言》、《回答》、《一代人》等。
其中,《预言》通过描述一个人对未来的预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回答》则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等问题的思考;《一代人》则是一首以描述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为主题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注和思考。
翟永明诗歌的影响和贡献在于,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为中国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而且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翟永明的诗歌作品也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艺术宝库,成为了中国文学史
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翟永明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