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明《随黄公望

合集下载

黄公望的作品名

黄公望的作品名

黄公望的作品名
摘要:
一、黄公望简介
二、黄公望的代表作
三、黄公望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黄公望作品的影响和传承
正文:
黄公望,元朝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以山水画为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黄公望的代表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卷》、《剩山》、《九峰雪霁》、《陡壑密林》、《浮峦暖翠》、《丹崖玉树》、《两崖仙观》、《快雪时晴》、《富春大岭》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精神。

黄公望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他的笔墨运用熟练,画面构图巧妙,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

黄公望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被后世画家广泛学习和传承。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黄公望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艺术珍品。

黄公望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他的作品可以用来研究和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技巧和传统理念,也可以用来欣赏和体验
中国文化的魅力。

黄公望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享受。

总的来说,黄公望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艺术珍品。

古人论画的文章

古人论画的文章

古人论画的文章
古人论画的文章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
1. 谢赫的《古画品录序》提出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

2. 荆浩的《笔法记》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

3. 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把绘画作品分为“神”“妙”“能”“逸”四品。

4. 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首次对“逸”“神”“妙”“能”四种品格做了解释,并把“逸格”置于最高级,奠定了文人画品评最高标准。

5. 刘道醇的《宋朝名画评》提出了“六要”“六长”,丰富了谢赫的“六法”。

6. 郭熙的《林泉高致》论述了山水画创作的本意、主客关系和画家修养,最重要的是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三远之说。

7. 黄公望的《写山水诀》要求画作去“邪”“甜”“俗”“懒”四个字。

8. 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论述了形与神、雅与俗、笔与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用笔的阳刚与阴柔之美。

9. 方熏的《山静居画论》推重文人画,着重笔墨,强调以“古雅”“士气”最为高。

10. 邹一桂的《小山画谱》专门讨论花鸟画,提出“八法四知”。

以上是古人关于绘画的理论文章,它们对于理解中国绘画的精髓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中国绘画史相关书籍。

中国先锋诗歌的剧场化实践——以诗歌剧场《镜花水月》为中心

中国先锋诗歌的剧场化实践——以诗歌剧场《镜花水月》为中心

王曼君女, 998年8月出生,汉族,山东淄博人。

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先锋诗歌的剧场化实践——以诗歌剧场《镜花水月》为中心1940年代,以穆旦、杜运燮、袁可嘉等为代表的九叶诗派提出的“新诗戏剧化”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广泛推行,“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有效克制了新诗“感伤”与“说教”的显著病态,拓宽了新诗的诗境。

进入1990年代,诗歌的“戏剧化”不再局限于文本内部的探索,也不再是诗歌对戏剧的单向度吸纳,而是将诗歌真正搬上舞台,使之成为更加综合和立体的艺术表达。

与1920年代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诗剧”创作不同,1990年代以来将诗歌搬上舞台的创作实践显示出了更加前卫的探索精神,不仅用诗体形式构筑戏剧情节与戏剧对白,而且采取先锋的姿态打破传统戏剧对以情节和人物为核心的文学剧本的重视,还将诗歌文本与德国剧场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所提出的“后戏剧剧场”概念相组合,衍生出“诗歌剧场”的形式以弱化“文学性”,突出“剧场性”。

作为“诗歌剧场”的“元素”或“材料”,诗歌文本与演员表演、舞台音乐和装置艺术等要素居于同等地位,同时引入多媒体技术由剧场重新运用和发现诗歌乃至释放诗歌,实现诗歌文本在当代剧场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命题”。

2006年,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将诗人西川的组诗《镜花水月》《近景和远景》融合改编为诗歌剧场《镜花水月》。

2006年5月18日至28日,该剧在北京东方先锋剧场演出;2008年1月23日至27日,在上海话剧中心再次上演。

演出之后,虽然该剧招致了众多的争议,但却不失为一次先锋话剧与先锋诗歌在剧场空间进行碰撞交流的有益尝试。

西川的组诗《镜花水月》《近景和远景》在写作时间上跨度较大,历经多次修改。

诗歌剧场《镜花水月》的改编依据的是2006年出版的《深浅——西川诗文录》(以下简称《深浅》)中所收录的诗作。

在《深浅》一书中,《镜花水月》《近景和远景》各由十八首诗歌组成,诗篇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逻辑关联,尤其是《近景和远景》里的每一首诗都像是由段落组成的名词解释,而名词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黄公望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黄公望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黄公望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中华博物鉴藏讲座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重武轻文,实式构图表现北方的中物景致。

我们可以行民族分化政策,迫使江南文人33厘米,华,先用不退隐山林,将精力、情感寄情于绘中表现隐者之物博,清初四王、金山水,于是文人画,远山用米点物博无所不知,薄技创作大兴。

在艺术技巧把赵孟頫在中横637厘米上,以诗文入画,以干笔皴擦代替唐可看出董源中物具有了相对独立宋山水的湿笔,以水墨渲淡更替之类的画中博又不确指某一处风两宋工致浓丽的画来于杭州、松博作了精彩论述。

“风。

元代山水强调家风貌。

从《华中效果,意笔情墨趣,笔墨线条变运用,又融合了李中型风格的化多端,具有了相对独主张和笔墨技法博华在水墨上的立的审美价值,元初赵孟頫以清以水墨渲博物幅画亦不难看丽细润之作凸现于厚的画风,他们讲物于黄公望喜欢用画坛,提出“古意说”的山水画用笔十分中物顶礼膜拜。

清恽,主张遥接五代北宋画风,,其中黄公望擅长华物与墨气融倡导书法入画,自觉以“意图》中领博,不觉(亹亹”追求绘画的最高境界。

在元代重写意抒情追物华了山石的形体结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用横点、竖点、中博说:“陈郡丞,士大夫的思想、情感寻求是文人画创作大博华,把水墨技依托,促使元画由模写记之物中画卷把观者写实走向写意,由状物走向达意。

从造的方法物中种跟他的心艺术发展的规律来断绝了仕途之望中华,虚实相生,土石说,严谨久了必然要求此图画法类似的还博物为何,又往泖中疏放,繁丽精细多了则明张丑《清河中博,结构缜密,追求简淡高逸,元初的赵孟由状物走向达意。

华中加干笔皴擦和頫、高克恭只是这种转变的开端价值。

黄公望在元博华运用,又融合了李,能代表元代山水习过他的作品,包物特殊的社典型风格的当属元四家学问,不在人下物中有巧取豪夺,其中黄公望擅长干笔,自成一出,树叶中华,他手法极为家。

黄公望(12浅绛就是以华中追求简淡69—1354)字子久,号大有巧取豪夺物博,强调抒发痴道人,又号一峰道人,在他少的关系,艺术思想博华董源,以黄公望年时代南宋政权已基本结束,虽然他又不确指某一处风博物,皆以平而青年时代曾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洽为一本,渲中博这里有董源但直到中年才得到“赏识”,在浙西一岁,它夸张博物条勾勒,杂树或廉访司充当书吏,,皆以平而物博色图》中创又因事入狱,便断绝了的审美价值,元中华侧锋,笔墨浓淡仕途之望。

书画名家:黄公望

书画名家:黄公望

书画名家:黄公望黄公望(1269-1354),字⼦久,号⼀峰道⼈,⼜号⼤痴道⼈,平江常熟(今属江苏)⼈。

本姓陆,名坚,幼年⽗母双亡,族⼈将其过继给永嘉(今浙江温州)黄⽒为养⼦,这位黄公年已九⼗,膝下⽆⼦,得⼦万分欣喜,笑道:“黄公望⼦久矣!”因改姓名,叫黄公望,字⼦久。

其⼭⽔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发,⾃创⼀格;创浅绛⼭⽔,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画影响甚⼤,为“元四家”之⾸。

黄公望是元代⼤画家,年轻时做过地⽅⼩官,⼤约45岁左右时,因遭诬陷,蒙冤⼊狱。

出狱后,不再问政事,遂放浪形骸,游⾛于江湖。

⼀度以卖⼘为⽣。

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的全真教。

由于长期浪迹⼭川,开始对江河⼭川发⽣了兴趣。

为了领略⼭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时,经常观察虞⼭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得之于⼼,运之于笔。

他的⼀些⼭⽔画素材,就来⾃于这些⼭林胜处。

居松江时,观察⼭⽔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在⼭中静坐,废寝忘⾷。

在他居富春江时,⾝上总是带着⽪囊,内置画具,每见⼭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

富春江北有⼤岭⼭,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岭⼭为师,曾画有《富春⼤岭图》。

关于黄公望的师承,说法不⼀。

和他同时的⼈多说他师荆、关、李成,也有说他师董、巨的。

前者如张⾬《题⼤痴哥⼭⽔》说他“独得荆关法”;杨维桢说他“画独追关同”。

后者如《图绘宝鉴》则说他“善画⼭⽔,师董源”;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则说他“画⼭⽔宗董、巨”。

明代以后,则所有著作及题识中都⼀致说他师董源或师董、巨。

尤以董其昌说得最多。

其《画禅室随笔》中就多次提到“黄⼦久学北苑”,“从北苑起祖”。

此后再也⽆⼈提到他师法荆、关、李成了。

其原因是:黄公望虽学董,但也确实学过荆、关、李成。

因当时董源的名⽓还不如荆、关、李的名⽓⼤,所以,⼤家都强调他学荆、关、李的⼀⾯。

后来论者只说他学董,乃是根据他们所见到的黄公望画的实际加以陈述的,倒是更符合实际些。

在元代,黄公望的画名很⾼,当时著名⽂⼈的诗⽂集中常提到他的画。

值得摘抄的书摘

值得摘抄的书摘

值得摘抄的书摘1、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

——波德莱尔《恶之花》2、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好是坏,全取决于我们变好还是变坏。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3、很多时候,正义是通过经不起检验的方法而得以实现的。

——威廉•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4、世间予我千万种满心欢喜。

沿途逐枝怒放全部遗漏都不要紧,得你一枝配我胸襟就好。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5、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潜意识里自然希望他每个眼神都深情款款,每句问候都别有深意。

暗恋,其实是你和自己的幻想在交流情感。

——明前雨后《忽而今夏》6、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7、师傅说他执刑数十年,**数千,才悟出一个道理: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

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

——莫言《檀香刑》8、时光是你送给我的盆栽植物,你来时盛开,走后荒芜。

——午歌《晚安,我亲爱的孤独》9、不要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哪怕是爱情。

——简·奥斯汀《成为简·奥斯汀》10、如今我终于明白,我渡得过万里狂风,渡得过千条性命,渡得过诗酒年华,却渡不过,你不顾而去的目光。

——天下归元《扶摇皇后》11、世界上的确没有“如果”,不过却有很多“但是”。

——八月长安《橘生淮南・暗恋》12、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

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罗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13、没有选择的道德是不道德的,强加的道德最不道德,因为把我的道德强加于你,意味着我要对你的人性做一个潜在的彻底否定,你要不接受我的道德,在我眼里你就不是人了。

——项飙《把自己作为方法》14、年轻的我们心脏都是比较小的。

黄公望书画题跋选

黄公望书画题跋选

题自 《 画 溪山雨意图》 卷
余生 平 嗜懒 成痴 , 寄心 于 山水 , 然未 得 画 家 三 昧 , 游 戏而 已 。 为好 事 者征 画 甚 迫 , 为 今 此债 偿之 不胜 为累也 。 余友 云林 , 能 绘事 , 亦 伸 此 纸索 画, 久置 箧中, 每遇 闲窗兴 至 , 为点 余 辄
— —
见 之, 目沁心 。 入 后为好 事者取 去 , 可复见 。 不
复赘 。 正 甲申十月廿八 日, 至 大痴 道 人题 , 时年 ・ 然 极 力 追 忆 , 形梦 寐 。 日游姑 苏 , 友 人 至 他 与 七十有六 。
— —
题 为倪 云林 所作 《 山胜览 图》 江 卷
作此 , 追想 模 范, 尽意 为之 , 得 仿佛 , 一 漏 略 挂 题 吴道子 《 洪崖仙图》 (铁 网珊瑚》 阎立 本) 《 作 万 。 归之 叔 明 , 在 收 藏之 列 , 可 睹 其意 今 获 但 余 昔于 春 日, 来于广陵准 海间 , 往 览江 山之 胜 , 然会心。 恍 遂与云林合 参, 先后凡十年 , 乃克 成 此卷 , 质之 古人 , 差不愧 。 图始于 至 正 虽 亦 是 八年三月, 竟于十 七年仲 秋十 日 。 痴道 人。 也 大
跋《 兰亭旧刻》
余 往年每见钱 舜 举、 翠岩画 《 龚 洪崖 图》 , 其 人物 与此卷 略 相似 , 笔路 染 色各 自不 同。 而 今观 此 图制 作 , 有唐 人法 度 , 钱 、 二 老 皆 非 龚 所及 , 旧物也 。 诚 其出处 已详 于坡 仙之 跋 , 兹不


题自 《 画 芝兰室图》并铭
染 , 今 十有年 余 , 成长 卷 , 江 山胜 览 , 迄 以 为 颇 有佳 趣 , 云林 能赏 其处 为知 己。 惟 嗟夫 , 此百 若

以巨然为基点的考察——王蒙与黄公望之比较

以巨然为基点的考察——王蒙与黄公望之比较

地设处使可惊, 崭绝 戏险处使可畏” 是巨然的追 求 , 这四 图中得 到了相 当程 度的 体现 。 在 巨然 的画 面展现 了一个可以体验 的 “ ” 。 真 境 此境 不 是逼真 的再 现而是内心 感念的山水 之 “ 。 真” 此 境 不离林 木、 山石之体量而更在于在体 量与 体 量 之间形成的旷 朗空间 , 而实现对体量的 超 进 越。 巨然的风格与同时期的关仝形 成了对比, 关 仝Ⅸ 山 关 行旅 图》( 台北故宫博 物院藏 ) 以勾染 的笔 墨表现质实 的山体以及劲健 的林木 , 山体 轮 廓清晰、 体量明确, 画面中的空 间受 到山体的 压迫 , 整体呈现 刚健之 美。山水的 南北 地域 差 别在两人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刘 道 醇 《 宋朝 名画 评 》:“ 度支 蔡 员外 挺 家 有巨然画 故事 山水 二轴 , 而古峰 峭拔 , 宛
功 之处在于笔 墨之虚 灵、 象形态 之多变 以及 物
恰当的留白。 黄公望 《 丹崖 玉树 图 与巨然 《 秋
山问道 图》 的物 象处理 方法有较多一致之 处,
但是在 《 丹崖玉树图》中中、 远景的峰峦多只见 峰头而 虚化 山体 , 使画 面更 加空 灵, 虚幻之 现
感。 富春 大岭图》 虽然表现层 叠的峰 峦, 是 但 以大量 的空白以及 虚虚 实实的外轮 廓线 , 以近 小远 大、 近实远 虚的方 法突破了山石 形态 的束
缚, 内在的意蕴渐而扩散 至画外。 将 第三, 黄公望 充分 自由的笔 墨挥运实 现了 物象 表现的意态化 。 在巨然 的画面 中表现 对 自然 山水 “ ”的 真
感念 是极为重要的 , 在这样 的作品 中笔墨 的施
用是不 太能离 开具 体物形 态的 。 如 秋 山问道
图》 局部 , 画中的坡石林 木的形象很鲜明, 而物 象形态 表现 的笔墨功用极 为明确, 勾皴 点染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翟永明《随黄公望
随黄公望游富春山
——入山幽致叹无穷

1350年,手卷即电影
你引首向我展开
徐徐移动绢和景
镜头推移、转换
在手指和掌肌之间
走过拇指大小的画题
走进瘦骨嶙峋的画心
我变成那个小小人儿
栖身山中
随黄公望拜无用师访富春山那一年,他年近八十。

“不待落叶萧萧人亦萧条随我走完六张宣纸,垂钓富春那便不是桑榆晨昏”
我携一摞A4白纸,蓝色圆珠笔闯进剩山冷艳之气
落叶萧萧我亦萧条
剩山将老我亦将老

一片浩渺,千年空白
目光摇过三分之二的位置有形无形严子陵都在这里钓鱼我们熟知的中国故事:
政治、道家、渔樵、归隐多少人争相说过,我们时时记起
近处连绵之山,远处空无一物随黄公望,拄杖、换鞋
宽衣袖手步入崇山峻岭“问道富春山寻源师造化” 十二世纪的绘画经验将要变成二十一世纪的广告语十二世纪散点透视的邻里人家变身为二十一世纪重叠的城市通衢
十二世纪向上生长的绿色化为二十一世纪垂直超高的大厦近处仿真效果远处景观林立

山被推远,慢慢隐入云端生于南宋,南宋亦被推远望临安,满城尽为瘦金体望燕京,燕京全是蒙古汉那是我们的历史,政权更迭的历史不是朝代的问题,那是族群的问题踩着教科书缓缓行
我想起文天祥、李清照、赵孟眺不世出的人物,今天再也不出一切皆为碎片,从人到物新诗铸就织成围脖
140个字不能让
我和十二世纪,摩擦生烟点亮一片密林的颓废
远山、近岸、村庄、小路四座山峰,两片水域
次弟在我眼前展开
平远、阔远、高远
我上上下下,领会古意
有人在一旁说:
“中国望向过去
美国望向未来”
图像“过去”
政治含义的“过去”
在同一幅画的肌理中
微微侧转成为线性的笔墨交替鼓舞
我在“未来”的时间里
走在“过去”的山水间
过去:山势浑圆,远水如带现在:钓台依旧,景随人迁过去:先人留下有机物现在:三尺之下塑料袋
黄公望的脚印从常熟一路走到台湾我的脚步纸上一走三百六十年

让我屏息一会儿
长啸半声
让氲氤之气落入肺中开出儿童之心
让我出神一小会儿
跳脱焦虑至纸上
让图像的威力固定在点、线、面阔笔晕染出一段潜修时间
让我气馁一小会儿
专注半晌
让岩石、坡地、枯干的意象进入身体,疏密有致
气一小会儿让我吐
把百骸松开
一呼自丹田
再呼上云端

黄昏降下来,小路时隐时现: 一颗树、一身孤、一叶轻,一窟鱼、一溪绿、一石脆,一只鸟懂得一种沉默,高士出现了,虚步跨过石桥我与他一擦肩
行过数千年
同一座山,同一条路同一布置,拜自然
拜丹青之峥嵘
大树小树,一偃一仰古人今人,一前一后随黄公望,走进走出一段临场经

十二
每天,上千句话语中
有一百句谎言
我们拥有的43块肌肉可以激起脸上的上万种表情
这是我成年后读到的科学数据“每天”,你是我的测谎仪
坐在人工湖边,意识却远遁
与它贯通肉身扎进地气
红嘴黑天鹅飘然来去
坐中有阿潘,言谈唯白夜两只金鹅游出四条弧线唉,且住,还是谈谈那幅画: 收拢,置于火中
收藏家焚以为殉
这是一个中国式公案: 火,带走人的万般无奈后世,享用他的千重风采
“死亡也有牵挂不得安宁”
一幅画的命运比创造者更有力: 战争、烽火、王侯公卿的私囊卷起千山白鹤
皇帝的宽袍大袖
击破一地沙砾
醉卧花下,题款补缺
皇朝坍塌,文人流徏
一幅纸画断成两截:
一截在东,一截在西
一朝合璧,遂成政治
还是随黄公望走荒寒之境洒落一路骨相气韵
从移步换景的步幅中: 中年走过,老年走过
生涩走过,劲气走过
老辣之心与老迈一同走过溢出画面的二度空间
劈面兜住了我
随黄公望,走过前景
走过中景,再走过远景流动之步,成为手段:
1350年的慢走,走成一段微电影 1350年:溪山清远
成为2012年的当代题材
十五
大红春节龙呵凤呵浮现大红是当代颜色
中国红——孤独脆弱的胭脂是你们需要的
烟火寞落,依稀看到经济萧条的冲天炮
战争,又见战争身影
几个狂人喧嚣在
互连网的每一个节点跳跃雾霾Pm2.5吞啮了江山社稷“纸上的行走是有氧呼吸”
铺开台布,拿出镇纸
让我凝神聚气
一头扎进黄公望的三度空间:
山川莽莽,最为元气
我们没来之前,这里无形无迹江山不用起稿,竟无一丝俗气脚掌踏入之前青苔如衣目光如狼毫挥舞有致走兽花鸟悬在古人的身边
青色霾色之纸落下记忆一层若游丝二层若粉末三层四层若皮肤细细揉动五层六层制香如兰
七层八层吸纳晴川烟霭九层全部攒入我眉心化为能量
二十四
层层叠叠压下来的梦
渐渐压紧我
像一把古代绢扇
渐渐的黑暗中
满满坐着居心叵测的人
偷偷哭泣泪水寻找每个人的眼睛
咯咯作响的关节
让我心烦意乱
我的眼光被改变
齐齐载向那个具体的东西
有过多种可能,你只告诉我们一种:
无限,谁要谁的无限,
时间不再要紧,永恒向哪里奔去,
一幅长卷如此说:
胸中丘壑如此说:
江山并不多娇,人心多娇
一个问题让我身重如山
另一个问题让我神轻若羽
朝谁说“好吧”
哦,谁在说“如此作结”:
阿翁下笔补秋岭
淡韵扫之沙地前
委曲千山共渺濛
得意数枝效庭檐
风来润毫麻皮皴
墨破含山矾头掩
几年归此三丈许
一朝合壁百世传
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
注:《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此画历经数代收藏家之手,于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

这是该画自明朝末年焚画事件之后第一次完整展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