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料、熟料和发酵料栽培食用菌有何区别?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技术及产业未来发展分析

食用菌栽培技术及产业未来发展分析

食用菌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多糖以及微量元素等,不仅能够提供日常的人体所需,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此外,我国对于食用菌的栽培由来已久,有完整的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因此,探讨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现状及技术发展,结合其经济价值分析食用菌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概况1、发展历史我国历代以来均为农业大国,农业产业是国家综合发展的基础,不仅是民生之本,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关食用菌的栽培及研究,在我国可谓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四时纂要》,当中便记载了栽培腐生菌的相关信息。

虽然如今看来其中的研究多浮于表面,但是无疑也为后世有关食用菌的栽培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大量食用菌类型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各种栽培技术也被技术人员所发明和推广。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大棚种植、智慧工厂、大数据农业园等。

发展至今,我国食用菌研究已经兼具科学性、实用性以及现代性,大量科学技术的应用及普及将食用菌研发推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对于食用菌种类研发也不断有新的进展,且我国农业市场庞大,食药用菌发展前景尤为可观。

此外,在世界需求方面,食用菌含有丰富维生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被人们所熟知,食用菌的需求量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得到了逐年稳步的增长。

自本世纪以来,世界食用菌市场每年保持6.1%的增速,2011年世界食用菌产量已达3500万吨,形成了产值数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2、栽培概况我国食用菌虽品类众多,目前我国已经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多达105种,为世界之最,而市场上常见栽培类食用菌只有20多种,且从产量结构上来看,仍是以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和毛木耳为主,上述其中菌类占据我国食用菌总产量的80%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061.43万吨,同比增长3.2%,其中,香菇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29.33%,稳居第一;黑木耳紧随其后,平菇则处于三位,分别占食用菌总产量的17.44%和16.86%;此外,金针菇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5.63%、杏鲍菇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4.99%。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1、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常称为菇、蕈、菌。

2、真菌:是一大群具有真核、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的一类以腐生或寄生为主的低等真核生物。

3、菌丝: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

4、菌丝体:菌丝不断进行生长、分支交织而成的菌丝集体。

5、菌丝束:菌丝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

6、菌索:不少担子菌类菌丝体生长至某一阶段后菌丝缩合,形成粗绳索状复杂的组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索。

7、菌髓:是指伞菌菌褶或齿菌类的菌刺中央部分或菌管之间的菌丝层。

8、菌核:由菌丝体密集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

9、子实体: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组织化形成的肥大多肉的菇、蕈、耳等称为子实体。

10、菌盖:高等真菌,尤指层菌纲中的子实层支撑部分。

又称菌帽,多位于菌柄之上。

11、菌柄:子实体的支撑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一般生于菌盖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

12、菌褶:伞菌菌盖下呈放射状排列的薄片。

13、菌环:部分伞菌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

14、菌托:伞菌中的鹅膏菌属和苞脚菇属及腹菌中的鬼笔目等真菌,外菌幕较厚,当这些真菌子实体成熟时,常有部分外菌幕残留在菌柄的基部,发育成杯状、苞状或环圈状构造,统称为菌托。

15、生长因子:是一类对食用菌正常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6、微量元素:凡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7、常量元素:凡是生物的生长所需浓度在1/10000~1/1000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18、碳氮比:培养基或培养料中所含碳元素与所含氮元素的比值。

19、氮源:凡能提供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氮素的营养物质。

20、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也是食用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

21、天然培养基22、合成培养基23、半合成培养基24、液体培养基25、固体培养基26、半固体培养27、灭菌28、消毒29、防腐30、干热灭菌31、湿热灭菌32、病原病害33、非病原病害34、食用菌的深加工35、平菇36、初生菌丝37、次生菌丝38、三生菌丝39、锁状联合40、孢子印41、大型真菌42共生菌43、外生菌根菌44、内生菌根菌45、寄生菌46、白腐菌47、褐腐菌48、待料栽培49、生物学转化率二、填空题1、在我国目前可以人工栽培,并进行规模生产的主要品种有: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凤尾菇、猴头、鸡腿菇、滑菇、姬松茸、灰树花、阿魏菇、竹荪、茶薪菇、榆黄蘑等几十种。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江国志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3、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常见种类、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

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

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

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

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

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一、概述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

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

平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的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2年第19期
JINGJI ZUOWU
经济作物
购买试管母种或选择长势旺盛的平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挑选无菌的子实体内部组织放置在PDA 培养基上进行平菇母种的培育,一般母种10~15 d 即可长满;待试管种长满培养基斜面后,再蒸煮麦粒,添加石膏后混匀、装瓶进行高压灭菌,然后把母种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上进行原种的制作,一般原种25 d 左右即可长满;待原种长满之后再接种到已进行灭菌处理的棉籽壳或着玉米芯培养料中进行平菇菌种的制作,一般情况下接种30 d 即可长满。

平菇的各级菌种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污染,平菇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6℃。

三、培养料配制及处理
我国地域宽广,食用菌栽培中可选择的原料众多,选择培养料要因地制宜,原料吸水的速度、硬度、可
一定的防虫剂和灭菌剂外,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菇棚内的日常消毒和虫害的防治。

针对病害,可在棚内喷撒一定量的多菌灵和克霉灵等,定期对菇房进行消毒,进行病害的综合防治;针对虫害,还是要以防治为主,一旦虫害在菇棚内蔓延很难控制住,因此,可以在菇棚内设置防虫网、粘虫板、灭蚊灯等通过物理方法隔绝或诱杀菇棚内的菇蝇、菇蚊成虫,同时在菇棚内喷洒防虫灵等消灭菇棚内可能存在的菇蝇、菇蚊幼虫,并及时对发生虫害的菇棚进行隔离防止虫害肆虐,虫害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化学药品使用的计量和频率,以免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和平菇子实体的畸形、减产,做好栽培料处理过程中杂菌和虫卵的彻底消杀,以及保持菇棚的干净整洁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 张珍)。

食用菌原料的三种处理方式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原料的三种处理方式食用菌,栽培技术
生料栽培 生料栽培即拌料完毕后不经任何处理而直接装袋接种的栽培方式。顾名思义,培养料是未经腐熟或灭菌的生料。这种栽培方式简单易行,省工省时,但接种后发菌慢,接种量应大,而且在发菌过程中会造成后发酵,导致高温烧菌。在炎热的夏季,高温多雨,若栽培方法不当,易造成生料酸化腐烂以致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仅限于菌丝生长力强的平菇、草菇等。
发酵料栽培 发酵料栽培即是将原料拌匀后,按一定规格要求建堆,进入发酵工艺。当堆温达一定要求后,进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通过发酵处理,可杀死培养料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害虫,但操作麻烦,成本较高。平菇、草菇、双孢菇、鸡腿菇等都很适合发酵料栽培。
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即要对装袋 (瓶)后的培养料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一方面有利于菌丝体的分解利用,另一方面可杀死培养料中的有害微生物及害虫。这种栽培方式适用于绝大多数食用菌的栽培,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灭菌设备和接种设备,而且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熟料栽培较发酵料更为节省时间,且在时间上较为主动,便于根据人力物力适时进行规模生产,且可大大减少接种量。香菇、杏鲍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等都必须用菌,原料有生料、发酵料、熟料三种处理方式。从生料到发酵料再到熟料,培养料的腐熟程度是由浅到深,营养成分的分解程度是由轻到重,杂菌基数是由多到少,但受外界杂菌的入侵程度是由难到易,从操作方面来讲是由简单到烦琐,从产量上看是由低到高,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

平菇熟料栽培PK发酵料栽培

平菇熟料栽培PK发酵料栽培

“金池”易菇论剑第十五期:平菇熟料栽培PK发酵料栽培由易菇网主办、易菇论坛承办的“金池”易菇论剑第十五期辩题:平菇熟料栽培PK发酵料栽培,在辩论期间网友们对平菇熟料栽培的优势和发酵料栽培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很多看法,辩论激烈,观点明确,现摘录其中精彩部分与广大读者分享。

辩论时间: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31日主题:平菇熟料栽培PK发酵料栽培正方:平菇熟料栽培比发酵料栽培有优势反方:平菇发酵料栽培比熟料栽培有优势主办:易菇网承办:易菇论坛冠名:浙江省温岭市金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网友tian821120,正方:发酵料跟当地气候环境有绝对影响,很多地方都不适合平菇发酵料,而熟料是每个地方都适宜的。

所以,熟料比发酵料有优势。

网友珍菌,反方:平菇栽培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而效益往往由市场决定的,熟料生产由于工序多而繁琐很难在短时期内大量投料,然而市场却是稍纵即逝的,很多时候熟料的均衡生产恰恰是为平菇“烂市”准备的。

发酵料生产因工序少操作简单,针对平菇管理相对粗放的特性,能瞄准市场黄金期,在短时期内集中投料,获取效益的最大化,能人为地避开平菇烂市期,有的放矢才是平菇发酵料生产的最大优势。

网友lrsyj,正方:1、熟料一个生产周期的总产量高于发酵料。

2、对于一个技术熟练又有责任心的平菇人来说,严格灭菌与接种过程,熟练生产成功率不成问题。

3、发酵料出菇集中上市这一点我认为并不是什么优势,这为烂市提供了先决条件,而熟练可以每天均匀上市,应该不会发生烂市的风险吧4、熟练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贫瘠的资源来生产平菇,而发酵料则不能吧网友玉皇菇,反方:对于平菇栽培来说,大部分都是游兵散勇,不具备工厂化的资金设备及方式。

总感觉熟料要求的过于严格,工序过于繁琐。

而发酵料却相对非常简单,无需设备过多的资金。

其过程及结果也优于生料栽培,只要菌种有足够的活性,发菌过程勤于消毒,其成功率一般能达到90%以上。

发酵料即使是有杂菌当温度下降后,也会慢慢长好。

生料、发酵料、熟料3种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大球盖菇栽培的影响

生料、发酵料、熟料3种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大球盖菇栽培的影响
2. Kaihua Coun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Kaihua 324300, China; 3.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of Shanhe Edible Fungi in Kaihua County, Kaihua 324300, China))
盖菇属山。大球盖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 质、矿物质和多糖等多种营养成分 ,是联合国粮 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⑵。
大球盖菇的栽培方式简单,可与水稻进行轮 作⑶,并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进行栽培。种植大 球盖菇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大大减少了 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球盖菇可以在菇 房中进行地床栽培、箱式栽培和床架栽培,不适 合集约化室内栽培,室外栽培是栽培大球盖菇的 主要方法⑷。目前,对于大球盖菇我国仅有小规模 栽培,其制种、栽培技术等研究还不够深入⑶。 现有技术以生料栽培为主,产量不稳定,经济效 益低。为了探索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特进 行不同栽培料处理的比较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7年10月一2018年3月在开化县音
坑乡城皈村山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基地 进行。 1.2试验材料
供试大球盖菇菌种原种由福建省古田县为 民食用菌研究所提供。栽培料配方为:干稻草
50%,谷壳30%,黄豆秆20%;每667 n?添加经发 酵过的畜禽粪便2 t。 1-3试验方法
83. [4] 郭文文,卓么草,葛青松,等.不同栽培料配方对大球盖
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高原农业,2018,2(3):242-24& [5] 马伟冬,龚佩珍,吴平,等.大球盖菇与水稻轮作模式的
配套技术[J].食药用菌,2017,25(3):203-204. [6] 郑文彪,吕军美,潘永柱,等.大球盖菇栽培模式比较试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江国志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3、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

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

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

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

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

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一、概述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

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

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料、熟料和发酵料栽培食用菌有何区别?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栽培原料的处理有生料、熟料和发酵料三种方法。

以下简单介绍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原则。

1.三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生料栽培
食用菌培养料未经加温灭菌处理直接进行接种栽培的叫生料栽培。

生料栽培由于未经过高温处理,操作简单易行,省工省时,培养料中养分分解损失少,如果管理措施得当,产量较高。

但是生料栽培很难控制病虫害,如果在料内添加农药,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

而且生料栽培发菌慢,接种量也要增加。

熟料栽培
食用菌培养料经过高压或常压灭菌处理后再接种栽培的叫熟料栽培。

经过高温灭菌的培养料,杂菌和害虫基本杀死,原料中的养分分解比较充分,接种后发菌快。

但是操作麻烦,成本较高。

发酵料栽培
将食用菌培养料经过堆制发酵处理后再接种栽培的叫发酵料栽培。

发酵料栽培是介于生料和熟料两者之间的方法,也称半生料栽培。

发酵培养料的灭菌、养料分解程度都介于生料和熟料之间,所以它的优缺点也介于两者之间。

2.三种处理方法的应用原则
应该根据因地、因时、因品种、因人制宜的原则选择培养料的处理方法。

因地制宜
我国南方高温多雨湿度大,一般不适合生料栽培,北方高温时间短,雨量少,空气湿度小,生料栽培成功可能性较大。

因时制宜
同样北方地区,秋天用生料栽培成功可能性大于春天,因为秋天气温由高到低,杂菌污染机会减少,春天气温由低到高,雨量增加,高温多湿的环境容易发生杂菌污染。

因品种制宜
多数草腐菌适宜用发酵料栽培,多数木腐菌应该用熟料栽培,只有少数抗杂菌能力强,发菌快的品种如平菇、姬菇、草菇等可以考虑用生料栽培。

因人制宜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则外,在食用菌栽培中选择培养料的处理方法成功与否,人是关键因素。

如生料栽培食用菌虽然简单易行,成本低,但是不能盲目采用,对于懂技术、经验丰富的人,也应先经过试验,特别在老菇房搞生料栽培,发生污染的机会更多,不宜采用生料栽培;以木屑为主料的,由于木屑的透气性差,易引起污染,应选择熟料栽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