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食用菌培养料的碳氮比

合集下载

食用菌技术汇总

食用菌技术汇总

设计建立一个平菇生产厂,并制定技术方案。

建立平菇厂首先要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具有能源水源,利于排水,空气清新,远离畜禽厂,不受工厂三废污染的地点。

食用菌军中生产厂必须具有原料仓库,燃料仓库,原料预处理场地,洗涤准备间,配料室等区域,且这些功能区要分布合理。

选择熟料栽培法,在九月进行。

技术方案如下:1.生活条件:营养条件不太严格,首先碳源来源很丰富,可以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阔叶树的木屑,稻草,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等。

氮源可用麸皮、米糠、玉米粉、黄豆粉饼等。

平菇对碳和氮的吸收利用的比例即碳氮比(C/N):菌丝体阶段为20,子实体阶段为30。

如果碳氮比合理,平菇就正常发育,如果氮多碳少,就会出现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抑制的现象,即菌丝生长旺盛,而子实体出现迟缓。

相反,如果氮少碳多,则营养生长差,菌丝不旺盛,生长无力,子实体小,产量偏低。

因此在栽培平菇时,首先要掌握原料中的碳素和氮素的含量,并根据情况合理搭配。

环境条件相对较严格。

首先,温度应控制在22~26摄氏度为宜,若大于33度则生长缓慢。

有的蘑菇根据其中心出菇温度的不同,会造成菇体质量的不同。

中心出菇温度较低的平菇菇质肥厚;中心出菇温度中等或是较高的质差。

其次,平菇属喜湿性真菌,棉籽壳的含水量以60%为适,空间湿度应维持在85~90%。

平菇在ph4~8的环境下均可生存,最适的酸碱度为5.8~6.2。

平菇属好氧性真菌,其子实体对氧的需求很大,要注意早晚通风,防止菌变臭,或是长杂菌。

平菇的菌丝无需光照,而子实体则对光较为敏感,散射光即可诱导其分化。

2.塑料筒栽培工艺流程:首先选季节,然后储备原材料,选择场地,就可以准备栽培料和栽培筒,经灭菌,冷却后即可选种接种,在培养室待其萌发,精心管理,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

3.季节的选择:平菇适合在秋季栽种,最好是九月,这个时候气温由高到低,便于平菇的发菇与产菇,此时病虫害少,产菇期长。

4.菌种制作:平菇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级别。

“碳氮比”,是老生常谈,但你真的了解它吗?

“碳氮比”,是老生常谈,但你真的了解它吗?

“碳氮比”,是老生常谈,但你真的了解它吗?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

一般用'C/N'表示。

假如碳氮比(C/N)为20,意思是指该有机肥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20倍,当然碳氮比只能说明该肥料中的碳和氮的比例,并不能表示养分含量。

(以下碳氮比大小表示:如15/1<50/1)什么是碳源、氮源?1、碳源carbon source是微生物生长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

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和小分子醇,生产发酵上一般用红糖、葡萄糖、糖蜜等等。

根据微生物所能产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

2、氮源nitrogen source作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及其他氮素化合物的材料。

把从外界吸入的氮素化合物或氮气,称为该生物的氮源。

把氮气作为氮源的只限于固氮菌、某些放线菌和藻类等。

高等植物和霉菌以及一部分细菌,仅能以无机氮素化合物为氮源。

动物和一部分细菌,只能以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植物的氮源最重要的是无机化合物的硝酸盐和氨盐。

硝酸盐一般需还原成氨盐后才能进入有机体中。

作为氮源的有机化合物有氨基酸、酰胺和胺等。

红糖碳氮比的作用碳氮比在我们的种植、发酵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指标。

1、碳氮比高的有机物分解矿化困难或速度很慢为什么呢?原因是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要同化1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5:1。

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时需要消耗4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时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机碳。

也就是说,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正当分解的碳氮比的25:1。

如果碳氮比高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当土壤里氮源不足时,甚至会与植物争夺氮源。

2、不同碳氮比的有机肥的用途施用碳氮比高的肥料,会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C/N 小于30的有机肥料其作用以供应养分为主(如猪粪尿、鸡粪等)。

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碳氮比(C/N ratio)在食用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碳元素是
生物体的主要构成成分,氮元素则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组成成分。

因此,在菌丝体生长和菌丝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碳源和氮源的供应比例对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碳氮比的高低直接影响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和菌丝体的产量。

如果碳氮比过高,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碳源,导致氮源相对不足,进而限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另一方面,如果碳氮比过低,菌丝体会面临氮源的过剩,过多的氮源可能会被转化为氨气排放,导致能量的浪费。

因此,适当调节碳氮比能够提高菌丝体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中,通常会采用含有丰富碳源的底物,如木屑、米糠等,作为基础碳源。

而氮源则多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物质,如豆饼粉、大豆粉等。

通过调节碳源和氮源的比例,可以控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碳氮比对食用菌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适宜的碳氮比可以影响食用菌的味道、香气和口感等品质特征。

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可能导致食用菌的品质下降。

总之,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合理调节碳氮比能够提高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也对食用菌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和调节碳源和氮源的比例非常重要。

园艺2010级食用菌实验指导书

园艺2010级食用菌实验指导书

《食用菌加工工艺学》课程实验指导书2006年5月31日目录实验一食用菌菌种分离技术-------------------------------1 实验二食用菌的深层发酵技术-----------------------------6 实验三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 8实验一食用菌菌种分离技术一、目的和要求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的方法和实际操作技术,明确食用菌菌种分离在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每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每4个人一个小组)组织分离接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同学接种2支试管母种。

每小组每人采用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组织进行分离和菌盖带菌褶部分进行组织分离。

(各做一支试管)三、仪器、设备和材料试管斜面PDA培养基、平菇和香菇较成熟的子实体、酒精灯、接种针、75%酒精,火柴以及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无菌操作台、解剖刀等。

四、实验原理食用菌菌种分离方法有多种,如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耳木分离法和土中菌丝分离法,本实验采用组织分离法。

在食用菌生产中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繁殖母种是大多数菌类普遍采用的方法,而组织分离成功与否是与种菇子实体的选择、分离过程中的操作方法等分不开的。

这直接关系到所繁菌种的优劣。

因此食用菌组织分离是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五、实验步骤1、选菇平菇选朵大肉厚子实体作种菇。

香菇选择菇形圆整、肉厚较成熟未开伞的作种菇。

2、种菇消毒将选好的种菇剪去过长的菌柄,放入接种箱内进行消毒。

种菇均用75%的酒精擦洗菌盖、菌柄。

3、组织分离接种用无菌解剖刀从菌柄中部纵向切开,或把种菇撕开,在菌盖与菌柄交界处或菌盖带菌褶部分挑取一小块组织,移接到试管PDA培养基上。

4、菌种培养及保存置28℃左右温度下培养3~5天,组织块上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并向培养基上生长。

菌丝长满斜面后,管口用塑料薄膜或防潮纸包扎,即可放入5℃冰箱中保藏。

六、作业根据观察结果同一菌种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后菌丝生长情况,评价何种部位更适宜该菌种的组织分离繁殖,并对操作的各个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经验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

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

双孢蘑菇属草腐菌,只在发酵后的粪草料中生长。

北方地区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双孢菇等草腐菌的资源优势。

其中双孢菇稳产、高产的最为关键技术之一是培养料配制的质量。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

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原料是麦秸等秸秆或牛马粪、鸡粪等。

准备这些原料的原则与要求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C/N比,双孢菇基料碳氮比发酵前为30-33:1,可按含氮量1.5%来计算。

发酵后为17-18:1。

(二)粪草比,依当地资源条件而定,6:4、5:5、4:6均可。

适当增加畜粪比例,有利于升温,有利于优化基质理化性状和高产。

(三)配料数量,按干物质计算,一般每100m2实际栽培面积用料为250kg-4000kg。

用料多少与栽培效果具有以下相关性:1、用料多,则料厚,单产高;用料少,则料薄,单产低。

2、料厚者,发菌时间相对较长,出菇时间相对较晚;而料薄者,则发菌时间短,出菇时间相对较早。

3、料厚者,料温较高,播种时间宜晚不宜早;而料薄者,料温较低,播种时间相对较早。

4、料厚者,菌丝量多,容易保持料温,有利于寒冷季节出菇;而料薄者,菌丝量少,不易保持料温,气温低时不易形成菇蕾,转入越冬期早。

那么对原料质量要求有哪些?1、秸秆类。

小麦秸、稻草、玉米秸、燕麦秸、大麦秸等,要求干燥、无霉变。

小麦秸用前要压扁;稻草用前要切短;玉米秸用前要用铡草机切短打碎,目的是有利于吸水、发酵和改善基质物理性状。

2、畜禽粪类。

马粪、牛粪、鸡粪等均要提前收集晒干、粉碎,贮存好。

凡在养殖厂外长期堆积已经发酵的畜禽粪,往往已经失效,不能使用。

3、其他有机氮源。

豆饼、花生饼、棉仁饼粉、菜籽饼、啤酒糟、麸皮等,用前都要晒干、防霉变。

香菇栽培料配方研究

香菇栽培料配方研究

香菇栽培料配方研究香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用菌,广泛应用于各种菜肴中。

香菇的栽培可以产生丰富的产量,并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获得高产和高质量的香菇,栽培料的配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香菇栽培料配方的研究。

香菇的栽培料主要由秸秆、蘑菇树皮和一些辅助原料组成。

秸秆是最常用的基础原料,它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适合菌丝生长。

蘑菇树皮富含木质纤维素和氮源,能提供菌丝所需的养分。

辅助原料可以包括麦麸、豆腐渣和麦草等,用于增加菌丝的营养需求。

研究发现,栽培料中碳氮比的适当控制对香菇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碳氮比是指材料中碳和氮的比例。

通常来说,碳氮比过高会导致栽培料过于富含碳,而菌丝无法正常生长;碳氮比过低则会导致栽培料过于富含氮,易产生潮湿和发霉。

因此,确定适当的碳氮比对于获得优质的香菇至关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适当增加栽培料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可以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既可以增加秸秆的使用量,也可以添加豆腐渣等富含有机物质的辅助原料。

这些有机物质能够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菌丝的发育和子实体的形成。

此外,适当控制栽培料的含水率也很重要。

含水率过高会导致栽培料过湿,易滋生病菌;含水率过低则会导致栽培料干燥,难以提供菌丝所需的水分。

本文还将讨论一些其他影响栽培料配方的因素,如pH值和栽培料的消毒处理。

pH值是指栽培料的酸碱程度,对菌丝的生长和营养吸收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香菇的生长适宜的pH范围为6.0-8.0。

若pH值过低,栽培料会过酸,影响菌丝生长;若pH值过高,栽培料则会过碱,菌丝也无法正常发育。

栽培料的消毒处理是为了杀灭栽培料中的病菌和竞争性微生物,防止它们对香菇生长的干扰。

消毒处理一般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方式,可以有效杀死绝大部分的病菌和杂菌。

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栽培料被充分灭菌。

总之,香菇栽培料配方的研究对于获得高产和高质量的香菇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碳氮比”,方能调好水!

掌握“碳氮比”,方能调好水!

掌握“碳氮比”,方能调好水!”碳氮比”一词,真是老生常谈,但你真的了解它吗?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

一般用'C/N'表示。

假如碳氮比(C/N)为20,意思是指该有机肥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20倍,当然碳氮比只能说明该肥料中的碳和氮的比例,并不能表示养分含量。

(以下碳氮比大小表示:如15/1<50/1)//什么是碳氮比//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

一般用'C/N'表示。

假如碳氮比(C/N)为20,意思是指该有机肥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20倍,当然,碳氮比只能说明该肥料中的碳和氮的比例,并不能表示养分含量。

//为什么要关注“碳氮比”或“碳氮平衡”//水产养殖里,需要大量投料,养殖动物大量排泄造成了水体中富营养化严重,氮的降解是水质调控的重点和难点。

怎么降解?大家应该都知道,通过藻类和菌类去净化。

最简单的,维持稳定的藻相和菌相是最好的。

怎么去维持呢,那就需要水体保持合适的碳氮平衡,藻类和菌类的活力才是最好的。

//什么是碳源//简单来说,碳源就是微生物生长需要的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能量的。

最常见的就是糖类,如红糖、葡萄糖等,属于简单碳水化合物,其优点是应答快,利用迅速。

还有淀粉、糖蜜、木薯粉、谷物粉等属于复合碳水化合物,优点是稳定、持久,但是要注意一点,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是不同的。

活性这么强的发酵碳源你见过吗?//什么是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补碳的重要性//举一个例子,平时我们所用的培养基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碳氮比,细菌的供能物质来自碳源,当氮源高时相对碳源低,细菌没有充足能量合成蛋白质和进行生命活动,生长也就慢了。

碳氮比在我们的种植、发酵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指标。

若碳氮比适中,则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净化能力就强。

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作

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作


3.木屑试管菌种保存法

用杂木屑按原种的培养基配制装入大 号试管,容量为管高的三分之二,擦净管 口塞紧棉塞,用牛皮纸包扎管口后高压灭 菌,然后移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 待长满菌丝后,立即移到低温干燥环境保 存、或埋于尿素、硝酸铵或地洞中保存, 效果更好,并能延长保存时间。
4.冷冻干燥保藏法
菌丝形态
1 2 3 4 5 6 a b c d 孢子 孢子膨大 孢子萌发 菌丝分枝 菌丝体 放大的菌 丝体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隔膜
特征 来源 2.概况 作用 生长点
集聚时多呈白色绒毛状
孢子萌发或菌丝片断伸长分支
吸收水分和养料,是营养器官
在菌丝尖端,向四周辐射伸展
蘑菇圈
蘑菇圈(fairyring):也叫仙人圈,仙人环,是由 于蘑菇菌丝辐射生长的缘故。菌丝由中间一点向 四周辐射生长,时间长了,中心点及老化的菌丝 相继死去,外面的生活力强,于是形成了自然的 菌丝体环,并长成蘑菇圈。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好后,应立即用于扩接 栽培种或栽培生产,不宜保存过久,时间越长, 生活力越差,也越容易感染杂菌。若因特殊情 况不能及时使用,原种瓶口用牛皮纸包好,置 4~14℃条件下可保藏一年左右。栽培种短期 保存也可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但种瓶 不宜堆叠过高,以免堆内发热,加速菌丝老化。
如何防止食用菌菌种退化
子实体
菌丝体
食用菌营 养器官,主要 功能是分解基 质,吸收营养。
次生菌丝体----双核菌丝
三生菌丝---结实性双核菌丝
二、菌丝及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及菌丝体的正常形态结构
射状延 伸、分支的每一根细线,称为菌丝。细胞 管状,壁薄、透明,细胞内含有一个、两 个或多个细胞核。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 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计算食用菌培养料的碳氮比
碳氮比(C/N)是指食用菌培养料中碳源和氮源适当浓度的比值。一般在食用菌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子实体生长
发育期碳氮比以30~40∶1为佳。食用菌的种类及培养材料不同,对碳氮比的要求也不同。如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堆制原料

时的碳氮比为33∶1,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最适碳氮比为17∶1。若碳氮比值过大,食用菌不出菇,或虽能出菇,却往往在
成熟前停止发育。因此,碳氮比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仍以蘑菇堆料为例,配制碳氮比为33∶1的培养料1 000公斤(其
中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需补充氮量即补充尿素或硫酸铵多少公斤?
速算公式:需补充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补充物质含氮量
经查得(已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
氮量21%。
速算方法:
(1)设需补充尿素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
斤)
(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
斤)
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也可混合补充尿素和硫酸铵各50%
常用培养料碳氮比例表 (干)

成分比培养料 碳(%) 氮(%) 碳:氮
杂木屑 49.18 0.10 491.8
栎木屑 50.4 1.10 45.8
稻 草 42.3 0.72 58.7
麦 秸 46.5 0.48 96.9
玉米粒 46.7 0.48 97.3
玉米芯 42.3 0.48 88.1
豆 秸 49.8 2.44 20.4
野 草 46.7 1.55 30.1
甘蔗渣 53.1 0.63 84.2
棉籽壳 56 2.03 27.6
麦 麸 44.7 2.2 20.3
米 糠 41.2 2.08 19.8
啤酒槽 47.7 6 8
豆 饼 45.4 6.71 6.76
花生饼 49 6.32 7.76
菜籽饼 45.2 4.6 9.8
马 粪 12.2 0.58 21.1
黄牛粪 38.6 1.78 21.7
奶牛粪 31.8 1.33 24
猪 粪 25 2 12.6
鸡 粪 30 3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