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好)
2012胫腓骨骨折总结分析与优化

2012年胫腓骨骨折疗效总结、分析、评估与优化 自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共56例,总有效率达89.29%,将其进行总结有利于该病的规范化治疗,并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疗效判断1.治愈: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压痛、叩痛,伤肢无明显短缩,骨折成角小于5°,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15°内,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以内。
2.好转: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模糊,伤肢短缩小于2cm,成角小于15°,膝关节活动受限在30~45°以内,踝关节屈"伸受限有10~15°以内。
3.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cm以上,膝关节活动受限在450以上,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在15°以上,伤肢不能负重者。
2、 结果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共56例,西医骨折分型 1、横断骨折;2、斜形骨折;3、粉碎型骨折。
中医以三期辨证治疗为基础: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 阻塞气血、气滞血瘀。
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
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 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疗方案:1.手法复位2.外固定(1)石膏固定;(2)夹板固定。
3.中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活血止痛汤加减。
中成药:伤科接骨片等。
瘀血凝滞证,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药:接骨紫金丹加减。
中成药:伤科接骨片、七厘接骨片等。
肝肾不足证,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八珍汤等加减。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4.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 。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在接受传统的西医治疗的也可以尝试中医护理方案来辅助治疗。
本文将分析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
一、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中医认为胫腓骨骨折属于“骨伤”范畴,治疗原则为“理气活血、化瘀生肌、固护骨髓”。
一般情况下,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措施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配伍应用。
二、中医护理方案1. 针灸治疗:通过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以促进气血运行,促进骨折愈合。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天枢、合谷等。
针灸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2. 推拿按摩:采用推拿按摩手法,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改善局部组织供血供氧,促进骨骼的生长和愈合。
推拿按摩可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增强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愈合过程的进行。
3. 艾灸疗法:对患处进行艾灸处理,以温经散寒,活血散瘀,促进局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可选用腧穴和距穴进行艾灸,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
4.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肌作用的中药进行熏洗,对于患处进行药物熏洗处理,有助于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以上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针对胫腓骨骨折的症状进行辅助治疗,通过调理气血,活络经络,促进骨折愈合,达到缓解疼痛,加速康复的作用。
三、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经过中医护理方案的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临床观察,使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多数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行走和运动功能。
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骨折愈合:中医护理方案能够调理气血,活络经络,促进骨折部位的局部循环,有助于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加速愈合时间。
2. 缓解疼痛和肿胀:通过针灸、推拿、熏洗等手段,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腓骨(人体下肢的两根长骨)发生完全或部分骨折的损伤。
这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可以由外伤或骨质疾病引起。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通常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1.临床评估:-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度和神经功能等方面。
-进行X射线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
-如果怀疑骨折引起了其他伤害(如血管损伤或软组织损伤),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CT扫描或MRI。
2.非手术治疗:-如果骨折是稳定的,没有移位,并且没有神经或血管损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使用石膏或支具来固定骨折,并保持适当的位置。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肢体的固定和充分的休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3.手术治疗:-如果骨折是开放性的(皮肤受损),或者骨折不稳定、移位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标是通过正位植入金属板和螺钉来重建骨折,并保持骨折的稳定。
-手术可以使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技术,也可以使用镜下手术技术(腓骨和胫骨内、外侧的微创锁定钉)进行。
4.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护理。
-接受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活动度恢复和肌肉强化,以帮助恢复功能和骨折的愈合。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进行复查和X射线检查,以确保骨折逐渐恢复。
5.康复和恢复:-康复的时间因每个患者而异,但通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包括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以帮助恢复功能和骨折的愈合。
-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并定期进行复查和X射线检查,以确保骨折恢复正常。
总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包括临床评估、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护理和康复。
对于严重的骨折,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以恢复骨折和功能。
胫腓骨骨干骨折怎样治疗?

胫腓骨骨干骨折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胫腓骨骨干骨折应该吃什么药。
*胫腓骨骨干骨折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目的是恢复小腿的承重功能。
因此骨折端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应该予以完全纠正,以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
除儿童病例外,虽可不强调恢复患肢与对侧等长,但成年病例仍应注意使患肢缩短不多于1cm,畸形弧度不超过10°,两骨折端对位至少应在2/3以上。
1.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外固定或开放复位内固定。
(1)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不稳性骨折牵引3周左右,待有纤维愈合后,再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①稳定性骨折无移位或整复后骨折面接触稳定无侧向移位趋势的横断骨折、短斜行骨折等: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及外固定,即长腿石膏固定。
膝关节应保持20°左右轻度屈曲位,待石膏干固后可扶拐练习以足踏地及行走,2~3周后可开始去拐练习持重行走。
②不稳定骨折斜行、螺旋形或轻度粉碎性的不稳定骨折,单纯外固定不可能维持良好的对位:可在局麻下行跟骨穿针牵引,用螺旋牵引架牵引复位,小腿石膏行局部外固定。
术后用4~6kg 重量持续牵引3周左右。
待纤维愈合后,,除去牵引,用长腿石膏继续固定直至骨愈合。
骨折整复后,在稳定性骨折,轴线良好者,亦可考虑用小夹板固定,小夹板固定的优点是固定范围不超关节,膝、踝关节功能不受影响,如能保持良好的固定,注意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常较快,因此小夹板固定的愈合期较石膏固定者为短。
但小夹板固定的部位局限,压力不均匀,压垫处皮肤可发生坏死,要严密观察。
小夹板包扎过紧可造成小腿筋膜间区内组织坏死,应注意避免。
石膏固定的优点是可以按肢体的轮廓进行塑型,固定确实。
但如包扎过紧,可造成肢体缺血甚至发生坏死;包扎过松或肿胀消退,肌肉萎缩可使石膏松动,骨折必将发生移位。
胫腓骨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ilon 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带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带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扎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腓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致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二)外固定1.石膏固定:用于裂纹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胫腓骨骨折中医康复和健康指导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胫腓骨骨折中医康复和健康指导一定义胫腓骨骨折是指发生在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上部分的胫腓骨骨折,是长骨骨折中最多发的一种,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
二生活起居指导1、病室宜舒适、安静,定时开窗通风,使空气清新。
2、抬高患肢,摆放与功能位。
3、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避免过多移动患肢,必须移动时先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合作,移动患肢动作要轻柔,双手同时托付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并且向后远端牵引。
三情志指导1、中医学认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患者应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心理,避免忧思、恼怒,保持心情舒畅。
2、采取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如聆听轻音乐,学习一些放松自己的方法。
3、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配合治疗,取得最佳疗效。
四用药指导1、骨折三期遵医嘱分别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补肝肾等药物如中药湿热敷:方剂如下:威灵仙30g,鸡血藤20 g,没药10 g,桂枝10 g,防风10 g,乳香10 g,透骨草10 g,伸筋草10 g,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伤后或术后24h后热敷,注意温度适宜,以防烫伤皮肤。
口服复方骨肽片,骨康胶囊等,宜饭后半小时服,必要时用镇痛药。
2、在骨折初期、中期,中药汤剂宜午前、后温服或顿服。
骨折后期中药汤剂宜睡前服。
五饮食指导根据骨折三期特点进行辨证施膳:1、骨折初期(伤后或术后1-2周),此期宜消肿止痛、活血化瘀。
饮食宜清淡、薄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食物,如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蛋类、鱼类、瘦肉粥、黑木耳瘦肉汤、薏苡仁汤及田七瘦肉汤等。
忌食油腻、热毒、酸辣及发物。
2、骨折中期(伤后或术后3-4周),此期宜接骨续筋。
宜进食健脾、清补之品,如去皮鸡汤、清补凉瘦肉汤、淮山芡实瘦肉汤、牛肉及土茯苓煲龟等。
3、骨折后期(伤后或术后5-6周),此期宜补肝肾,壮筋骨。
宜多食滋补肝肾之品如骨头汤、核桃煲脊骨、淮山杞子炖水鱼等。
六功能锻炼指导1、稳定性骨折者,从第2周开始进行抬腿及膝关节活动,第3周扶拐不负重步行锻炼。
【免费下载】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一.定义及范围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胫腓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
多为交通事故以及矿难等原因,导致高能量损伤,其中多为胫腓骨双骨折,胫腓骨由于部位的关系,遭受直接或间暴力,打击、压轧的机会较多,又因胫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开放骨折较多见。
胫腓骨骨折西医病名分为:胫腓骨骨折;中医病名分为:胫腓骨骨折。
本方案主要规定了胫腓骨骨折的诊断,分型,辩证施治,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内容,本方案包括胫骨近端平台骨折和胫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病史有明确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损伤病史。
2.症状体征损伤后小腿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可有骨擦音、骨擦感及骨异常活动。
有移位的骨折肢体缩短、成角及足外旋。
胫腓骨骨折绝大部分移位方向是向内、向前成角,极少有反方向者。
腓骨颈骨折容易合并腓总神经损伤,造成踝关节及足趾背伸受限,足部皮肤感觉障碍。
胫腓骨骨折较少直接合并血管损伤,但胫腓骨骨折上段骨折容易发生,应检查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
主要症状有感觉异常、疼痛、肿胀、压痛、肌肉牵拉性疼痛、张力性水泡、肌力和血循环变化等。
3.影像检查常规摄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
通过X线片判断骨折部位及类型,应包括胫腓骨全长,以免遗漏高位腓骨骨折,或裂纹骨折,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
通常胫腓骨骨折诊断无困难,但应注意病理骨折情况。
复位后的X线片最好包括膝、踝关节,判断两关节是否平行,避免后期的并发症。
必要时行CT及三维重建,胫骨近端、远端涉及关节面的移位、压缩等情况。
二)证侯诊断1.血瘀气滞证(早期):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中期):伤后2周~4周。
瘀血未尽,气血不畅,瘀阻去而未尽,疼痛减而未止,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后期):伤后>4周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气血亏损,体质虚弱。
损伤日久,正气必虚,肝肾不足。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运用的经验总结.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运用的经验总结我院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胫腓骨骨折245余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好,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45例中男156例,女89例;年龄2.5~80岁;骨折部位及类型:左侧140例,右侧100例,双侧5例;开放性骨折85例,闭合性骨折160例;横断骨折66例,粉碎骨折179例,损伤原因:跌倒摔伤32例,车祸致伤213例。
2.治疗方法2.1 手法整复适用于稳定性骨折。
复位时将患者置于整复床一端,膝关节屈曲,患肢自然下垂,可有一定牵引作用。
用轻手法牵引和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或用石膏托固定。
对不稳定性骨折,或闭合复位仍不能达到满意复位,或有较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或合并小腿筋膜间隙综合症的病例,可行跟骨牵引治疗。
骨牵引可打在跟骨上,也可打在胫骨下端,并通过使用牵引弓的方面,调正移位。
患肢置于Bohler架上,膝关节稍屈曲。
牵引力3~5kg,小夹板外固定。
在牵引后24~48小时内拍X线片复查骨折位置,如复位不满意可调整。
复位后,牵引力适当减量,避免过度牵引。
在伤后三周左右可将患肢以长腿管型石膏固定,石膏中保留牵引针。
因牵引治疗的病人骨折一般均较严重,因此不宜早期负重。
牵引针在伤后6周左右拔除,并开始练习持重。
2.2 手术切开复位对不稳定的斜形、螺旋形、横断粉碎骨折或手法复位困难者,行切开复位。
胫骨用外固定架,钢板,髓内针等固定。
2.3 闭合手法复位、内或外固定对于胫骨中下段骨折,可在电视X光机下行手法闭合复位。
自胫骨内侧距胫骨嵴旁约1.5cm处,用四根半针固定,单臂外固定架固定,对于下端粉碎性骨折,可通过跟骨及趾骨分别打入半针,“T”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后2周后可扶杖下地。
此法骨折愈合期明显缩短,平均90天左右。
外固定支具(单臂、双臂)在陈旧、新鲜骨折中亦可运用。
2.4 中药的使用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分期论治的理论,初期治宜活血化瘀。
用药有消肿止痛合剂,复元活血汤,消瘀顺气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腓骨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
本科治疗胫腓骨骨折63例,其中闭合性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跟骨骨牵引术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9例,外固定支架治疗6例,均治愈,治愈率达100%。
我科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骨折与西医比较有如下特点:
1、固定方法: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优点创伤轻微,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快,外观满意,但手法操作要求较高(手法娴熟,少数须X光操作),部分骨折对位难以达到解剖对位,骨折对位后相对欠稳定.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是切开复位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骨折部的血液供应,甚则引起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同时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减少局部抵抗力,如无菌操作不严,易于发生感染,导致化脓性骨髓炎;还有切开复位所用的内固定器材如选择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质量不佳时,可因氧化和电解作用,发生无菌性炎症,使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
内固定器材拔除,大多需要再一次手术。
2、局部与全身治疗兼顾:骨折以后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内在变化,局部受伤不能只从局部着手,我们采用了一整套包括局部的包扎固定、手法按摩、被动活动、自动运动、红外线照射、外敷膏药、内服接骨丹等综合疗法,能使骨折愈合时间缩短二分之一,整个疗程缩短三分之二.
3、固定与运动的统一:骨折后长期连续固定,势必引起关节僵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动静结合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固定,避免了以上并发症。
4、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同时并进:促进骨折愈合、保持关节功能,避免了肌肉粘连、感染造成骨髓炎,减少手术瘢痕等。
5、在用药上,要内服与外敷相结合。
中医治疗骨折主张全身用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药,除内服药物外,局部采用中药外敷熏洗;西医主张内服抗生素、维生素、镇痛剂等,很少用外敷药。
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采用内服与外敷中西药,以减少伤员的疼痛、出血、感染,促进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
骨折复位固定器的应用使肢体大部分裸露,为外敷药物与观察伤口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可以对骨折局部或全身用中药或西药,以缩短骨愈合与功能恢复期.
总之,中医治疗骨折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功能锻炼作为治疗的综合措施,其中以手法为骨折治疗的首要。
我院正骨手法娴熟,使80%以上的骨折达到满意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达到动静结合、中药内服外敷促进骨折愈合,使肢体功能恢复快,不留后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完美疗法。
治疗方法的选择:
骨伤科的治疗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 :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原则除上述十六字之外,尤应注重恢复小腿的功能和长度。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各有所长,但医疗单位设备条件不同,患者的经济能力也有大小。
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对位良好,固定牢靠,但对人体的破坏也大,费用也较高;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单纯夹板固定或石膏固定,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我科采用闭合性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跟骨骨牵引术,治疗了大量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对于开放性骨折或者难于复位者及并发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者,在能保肢的情况下,多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治疗经验总结及治疗方案优化:
1、本病在临床上具多发性和复杂性,在临床诊断时又由于检查不全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漏诊情况:( 1 )漏诊腓骨骨折 ;( 2 )漏诊血管损伤 ;( 3 )
漏诊腓总神经损伤.故患者入院时应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切防漏诊。
2、应用跟骨骨牵引术.患者入院后一经确诊,应尽快进行跟骨牵引。
因为跟骨牵引可以尽快相对固定患肢,既可减轻疼痛,又可减少骨折断端对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再损伤;二来又可以抬高患肢,利于肿胀的消退,为尽快手法复位、上小夹板外固定,创造条件;其次,就是尽可能在1周内予以理想的对位,为骨痂的生长创造条件,因为,从理论上讲,第1周是血肿的肌化期,也就是骨痂形成的早期,然后是纤维化、骨化期。
据我们对大量患者的临床观察,凡是超过2周未能达到功能对位的患者,其愈合时间大都会延迟2~3周或更长。
3、小腿肌筋膜室综合症的观察和预防,这点非常重要,在我们观察的患者中,就有5例是肌筋膜室综合症,因及时发现和处理,没造成严重后果.我们主张对于胫腓骨骨折,入院后首先要观察有无肌筋膜室综合症的倾向,如有,尽早采取措施,我们一般采取的是,先药物治疗,“止血与扩管”同用,密切观察,必要时立即“开窗减压”。
早期减压是唯一正确有效方法。
但时机如何掌握?尤其是远端脉搏存在,末梢皮肤颜色和温度尚正常时,医师很难决策。
Whitesides等设计的测定组织压的方法可在早期诊断。
其方法是以20ml注射器经三通接头连一水银血压计.针头侧之塑料管内充满盐水,注射器抽入15ml空气。
将针头插入疑有病变的肌肉中,推动注射器。
当所加压力大于组织压时,盐水即注入肌肉内,此时压力可由血压计上读出。
当组织压上升到距患者的舒张压为10~30mmHg时,即表明组织的血液灌注已不足,呈缺血状态。
此时应行切开减压术。
一般需在临床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手术,否则将会造成肌肉、神经不可逆的结果.手术应彻底敝开受累骨筋膜室的全部皮肤及筋膜。
单纯作腓骨段截除不仅不可靠,而且会影响功能。
经皮肤小切口行皮下筋膜松解也不足以消除皮肤的限制作用.敝开的伤口行无菌敷料松散包裹,留待二期植皮。
4、小夹板放置的时机选择:对于小腿肿胀不明显者,在行跟骨牵引的
同时,可同时行夹板外固定。
对于肢体肿胀明显者,一般入院牵引4到5天后待肢体肿胀消退后再行夹板外固定,这样可以减少小腿肌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5、外用药物的选用:对于稳定的胫腓骨骨折,可选用双柏膏外敷,对于不稳定骨折,应用夹板外固定,选用驳骨油或者跌打万花油外敷,日常查房注意调整夹板松紧度减轻骨折移位的发生。
6、胫腓骨骨折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pilon 骨折,主张早期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缺损或者软组织缺损者,固定后加强换药处理,待病情稳定后行二期手术治疗.
7、在辨证用药上应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开放骨折早期在活血化瘀方药中加用清热凉血,祛风解毒之品.如牡丹皮、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防风等。
早期局部肿甚,宜酌加利水消肿之药,如木通、薏苡仁等。
胫骨中下1/3骨折局部血供较差,容易发生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故后期宜重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之剂。
8、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内固定方法有螺丝钉、钢板、髓内针等,需依骨折类型选择,根据需要再决定是否用外固定。
自1945年以来应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有所增加,其优点是内固定牢固,关节功能恢复早.(2)胫骨干单骨折的治疗:因有腓骨支持胫骨干骨折不会发生明显移位,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其下端常向腓侧移位和轻度短缩,需在适当麻醉下手法复位局部外固定。
由于腓骨无骨折,复位胫骨有时困难,复位失败和不利于愈合时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有迟延愈合时可在腓骨干作斜截骨术,使胫骨骨折端间有嵌压力而有利于愈合。
(3)腓骨干单骨折的治疗:因腓骨干仅供肌肉和韧带附着,无直接承重作用,在上、中部有移位时也不需复位,容易愈合,即使有畸形愈合或不愈合也无碍功能。
为了避免疼痛可用弹力绷带作裹腿样包扎,伤肢可早期承重行走。
(4)胫腓骨干开放骨折治疗:因开放骨折的程度不同,轻者经清创处理和伤口愈合后即变为闭合骨折。
清
创术的重要原则是清除创面的所有污物和无活力的组织,消灭细菌生长的基地,健康组织才能顺利愈合。
严重的开放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较多、较广,关系着伤肢的存活.除了贯彻清创的原则外,对特殊情况的处理需机动灵活,处理不当预后难测.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技巧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
简单的胫骨开放骨折应在清创后用螺钉或钢板内固定。
术后用长腿石膏托暂时外固定.伤口愈合后的处理同闭合骨折.对于粉碎骨折内固定有困难时,可以把腓骨骨折正确地复位内固定,使其起到夹板作用以保持胫骨骨折的稳定。
复杂的胫骨开放骨折,软组织损伤和污染严重,骨折粉碎,甚至部分骨折片丢失,一次复位和保持对位对线常有困难.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不易兼顾,容易顾此失彼.由于感染扩散和组织相继坏死容易造成残废,甚者最后只好截肢.
9、很多患者因为惧怕疼痛而不行练功活动,常造成膝关节及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因此必须指导患者进行练功活动。
在练功治疗方面要早期开始作肌肉自主活动,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骨折趋向稳定时,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4周后开始关节的锻炼和纵轴叩击,促进骨折的愈合。
10、牵引针口的护理:很多患者因长期牵引且肢体摆放不正确,容易引起针口组织受压坏死,老年人及骨质疏松患者还容易引起针道扩大,牵引针松动,因此必须加强换药护理,必要时予更换牵引针,严防感染及组织坏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