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疗效分析

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高于对照组,桡骨轴向短缩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并发症较少,手术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较高,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有极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是腕部骨折的常见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很容易出现骨折移位、功能恢复不良、愈合畸形的情况,因此临床主张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实施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是该类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相比手法复位外固定相比可以提高复位的精准度和固定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尽早的开展功能训练,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避免患者出现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骨折延迟愈合的情况。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64例。
实验组中有男性30例,女性3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25±4.14)岁,疾病分型为:A3型患者16例、C1型患者20例、C2型患者18例、C3型患者10例。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效果差异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效果差异分析摘要】目的:比较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治疗效果。
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内固定组(39例)和外固定组(39例),内固定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上来看,外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
从治疗后尺偏角和掌倾角来看,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来说,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外固定手术利于骨折愈合,内固定手术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139-02桡骨远端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治疗的关键在于确保骨折部位血供正常,减轻韧带损害,使骨折复位[1]。
本文择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析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效果差异,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内固定组(39例)和外固定组(39例),内固定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最大为73岁,最小为27岁,年龄均值为(52.33±10.22)岁;外固定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最大为74岁,最小为28岁,年龄均值为(52.12±10.4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本研究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内固定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前臂桡掌侧作纵向切口,对桡侧腕屈肌腱、桡动脉进行分离,在桡骨止点部位切断旋前方肌,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于直视下复位骨折端,尽可能使骨关节面保持平整状态,使桡骨远端长度恢复,成功复位之后,选择长度适合的斜T形钢板或T形钢板固定骨折端,最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关瑞祥【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两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相关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08【总页数】2页(P36-36,37)【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作者】关瑞祥【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二医院骨科,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桡骨远端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的常见病,由于干骺端骨小梁的缺陷导致骨折的不稳定性增加[1]。
目前,人们对腕关节功能的要求逐渐增高,内、外固定技术也得到改善,更多的患者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2]。
为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对我院收治的1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
观察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为(71.7±6.2)岁;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63~91岁,平均年龄为(72.5±6.6)岁。
所有患者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高能伤力或者跌倒等原因引起。
这种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医生关注的焦点,而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它们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治疗方法。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将支架外固定在受伤的骨折部位,以维持骨折的正常位置,促进愈合。
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则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将钢板内固定在骨折部位,以实现骨折的稳定愈合。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
首先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手术导致的创伤,降低感染的风险,对于一些年龄较大、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但是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对于一些粉碎性骨折来说,骨折部位的解剖复位可能会受到限制,影响到愈合的效果。
相比之下,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骨折部位的解剖复位,保证骨折的稳定愈合。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风险也较高。
针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效果。
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些研究表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能够有效地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尤其适用于部分骨折、无移位或者轻度移位的患者。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都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可能更为安全;而对于一些复杂、移位性的骨折来说,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可能更为有效。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夹板外固定的疗效对比

2 . 2 无形成果 通过改善前后无形效果 确认 调查表得知 ,品管 圈活动提升 了圈员们Q C C 手法运 用 、 增 强 了团队协作精神 , 使得 护理人员更爱工作 、 爱品质 1 2 . 3 标准化 标准化是品管圈改善历程 的重 要步骤 ,可使对策 效果能长期稳定的维持 。 3 讨 论 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 的, 找 出不足 之处 , 才能更上 个台阶。按P D C A 循 环,品质需要持续改善 ,所 以每完成一次
参考文献: [ 1 ] 王惠琴. 品质管理 中的护理 文化Ⅱ ] . 中华护理杂志, 2 0 1 0 , 4 5 ( 9 ) : 3 . 作者简介 : 殷 云, 扬 州市 苏; I E A. 民医院神经 内科护师。
桡 骨远 端骨 折切 开 复位钢 板 内固定 与夹板 外 固定 的疗效 对 比
方 面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o 消退后未到 医院及时就诊 复位 , 且患者事后拒绝再次接受手术 治 1 . 2 方法 疗; 观察组中出现2 例评价为中者 , 就其原 因主要是在关节 锻炼期 1 . 2 . 1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采取T 形钢板 内固定治疗 。具体方 间无法忍受疼痛导致 的 , 而且 在整个随访期 间, 所有 患者均未 出 法包括 : ( 1 ) 对 患者 臂 丛 神 经 阻滞 麻 醉 后 进 行 骨 折 切 口复 位 T 形 钢 现骨筋膜 氏综合征 、 以及合并神经 、 切 口感染等情况 。 板螺 钉内固定 。( 2 ) 掌侧人路 , 将骨折 断端 显示出来后行 骨折复 在进行闭合复位 且复位效果较满意 时 , 患者可进行前后夹板 位 。( 3 ) 复位后 , 选择 r 形 钢板进行 固定并将钢板放置在掌侧 。( 4 ) 外 固定 , 在治疗期 间需要密切 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 , 待 肿 胀 消 退 若干骺端无骨支撑时 , 将异体人工骨植入后进行T 形 钢板 内固定 。 后再次调整夹板外固定松 紧度 , 否则容易出现 已复位 的骨折再次 ( 5 ) 在不缝合腕横韧带 的基础上 , 必须时刻保护桡 动静脉 。( 6 ) 术 出现移位 , 发生对照组 中出现的情况。 在进行骨折切开复位 I 形 钢 后3 天起进行适度功能锻炼 , 出院后定期 门诊复诊 , 术后1 年 视骨 板 内固定时 , 由于采用掌侧切 口固定、 钢板和桡骨远端骨面贴敷 , 折愈合后 , 可将内固定材料取出。 因此具有疼痛低 , 功能恢复快等特点。另外 I . 形钢板 内固定 , 能够 1 . 2 . 2 对照组 对对照组 患者采取夹板外 固定治疗。 具体操作方 稳 定 骨 折 断 端 , 恢 复桡 骨 远 端 的 正 常 解 剖 关 系 , 因此 有 利 于 早 期 法包括 : ( 1 ) 在臂丛 神经 阻滞麻 醉后进行骨折 闭合复位( 电视x光 功能锻炼 、 降低腕关节发生功能障动方向 , 来进行背伸拉固定 ( 掌 综上所述 , 对于桡骨远端不稳 定性 骨折 , 可行 骨折切开复位T 侧移位者 ) 和掌屈位夹板外固定 ( 背侧移位者 ) 。 ( 3 ) 在夹板 固定的 形 钢板 内固定 , 这样 能恢复桡骨 的长度 , 有利 于关节 功能的恢复 基础上进行手指功能和肩肘关节锻炼。( 4 ) P F 固定7 天后需进行 x 和康复时问的缩 短 ; 对于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 , 可行夹板外 固定 , 片照射检查 , 以检查骨折是否发生移位 , 若移 位则必须再次进行 不仅住院时间短 , 费用低 , 而且康复时间短。 复 位 。( 5 ) g b 固定 4 — 6 周 后 行 X片 照 射 检 查 , 视 骨 折 愈 合 情 况 将 夹 参 考 文 献 : 板拆除后 , 可辅助 中药熏洗治疗 。 [ 1 】 荣 国威, 翟桂 华, 刘沂, 等译. 骨科 内固定f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 第1 版) , 1 9 9 5 , 9 6 - 9 7 . 1 . 3 随访 对上述参 与研究对 象进行3 ~ 1 2 个月不 定期 随访 , 随 社 ( 访 内容包括 : 夹板拆除时间 、 感染情况 、 复位情况等 。 [ 2 ] Z l o wo d z k i M, Wi l l i a m. s o n S , Co l e P, e t a 1 . B i o me c h a n i c l a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l e s s i n va s i v e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a n g l e d b l a d e 1 . 4 疗效判 断 依据患者腕部 疼痛 、 手指灵 活性 、 运动能 力 、 关 e p l a t e a n d r e t r o g r a d e i n t r a me d u l l a r y n a i l f o r t h e i n t e ma l i f a i f o n o f d i s t a l 节活动强度等方面进行S H E A 评分 。 f e mu r f r a c t u r e s . Or t h o p T r a u ma , 2 0 0 4 , 1 8 ( 8 ) : 4 9 4 . I . 5 统 计 学 分 析 在 统 计 方 法 上 使 用 S P S S 1 1 . 0( S t a t i s t i c a l 【 3 】 贡 小英, 荣国威 , 安贵 生, 等. 桡 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掌侧或 背侧 P r o d u c t a n d S e r v i c e S o l u t i o n ) 统计 软件 , 数 据用 x s 表示 , P O . 0 5 内固定的选择 口 1 . 中��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摘要】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包括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本文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并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综合效果。
研究发现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在恢复期功能和术后并发症方面表现较优,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在骨折愈合和手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更佳。
结论指出综合使用两种方法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这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综合效果分析、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一直是骨科医生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通常包括使用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钢板来稳定骨折部位。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优点包括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灵活性,可以有效固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
针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与改进,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疗效也一直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通过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探讨哪种治疗方法更为优越。
希望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案,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日期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4%,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82.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0%和优良率67.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桡骨远端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在急诊骨折中的发病率占有17%左右的比例,且由于桡骨远端骨折部位的灵活性,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相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来说,良好的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手术实施的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是如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就会耽误手术治疗的效果,且会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本研究将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手段展开分析,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日期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2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9.6±2.7)岁,其中,左侧11例,右侧17例;对照组患者28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1±2.2)岁,其中,左侧10例,右侧1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2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切开内固定组和闭合外固定组,每组各13例,分别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和手法外固定复位,比较两组X线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以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情况。
结果:切开内固定组X线评估骨折复位情况较闭合外固定组好,且两组愈合时间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切开内固定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于闭合外固定组。
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情况愈合率高,复位后腕关节功能评价良好,效果显著。
标签: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发生的骨折,该处是桡骨与腕关节的交界处,横截面骨皮质较弱,力学结构相对弱,因此桡骨远端骨折易出现松质骨塌陷及皮质骨的粉碎。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闭合外固定、外固定支架疗法、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人工置换关节等。
传统的手法复位和石膏闭合外固定功能恢复较好,但存在畸形[1]。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内固定研究的不断深入,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复位到合适的位置并稳定愈合仍很难实现,对于是否有必要进行手术切开内固定恢复解剖复位仍在医学界存在争议,本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2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传统的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效果之间的差异,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2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21~74岁。
经X线检查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均为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知情同意。
排除陈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按照随即数字法分为切开内固定组和闭合外固定组,每组各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骨折类型见表1所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行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为闭合复位组,42例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为切开复位组。
结果:9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
闭合复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20、21、6、3例,优良率82.0%;切开复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18、19、4、1例,优良率8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92,P>0.05)。
两组患者6周时影像学测量及8周时腕部功能情况比较,切开复位组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
结论: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不如内固定精确,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尺倾角复位后存在一定的丢失。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腕部骨折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5%[1],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2]。
治疗上多以传统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主,但随着现代人对骨折复位要求的增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逐渐增多,通过对本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运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方法治疗,现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59例,女33例;年龄26~83岁,平均53.7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车祸伤16例、滑倒摔伤63例;就诊时间:最短0.5 h,最长10 d,平均3.2 d;AO分型:A3型34例,C1型28例,C2型16例,C3型14例。
其中50例行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为闭合复位组,42例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为切开复位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行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CT检查;②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为单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③AO分型为A3、C1、C2、C3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本研究所选病例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2)排除标准:①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及局部皮肤条件差者;②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如尺骨远端骨折、腕舟骨骨折者;③既往有腕部陈旧性损伤者。
1.3 方法1.3.1 闭合复位组以Colles骨折为例,患者仰卧治疗床上,助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助手握住患者前臂上段,拔伸牵引1 min,术者双手拇指按住骨折远端,其余四指握住患者尺桡骨近端,双拇指下压的同时其余四指上提骨折近端并嘱第一助手掌屈尺偏腕关节,同时维持掌屈尺偏位,透视监测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用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四夹外固定,三角巾悬吊患肢,固定时间4周,定期换药调整夹板松紧度,2、4周时复查DR片。
1.3.2 切开复位组患者取仰卧位,臂丛麻醉满意后,常规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手术巾,上臂上止血带,取腕部掌侧切口长6~8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开桡侧腕屈肌及掌长肌肌腱,将正中神经牵向尺侧,拇长屈肌腱牵向桡侧,显露旋前方肌桡骨起点并切断,显露骨折,如用小骨折块先用直径1.5 mm克氏针临时固定,关节面塌陷予以撬平后用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直视下复位见骨折端对位良好,桡骨茎突长度恢复,掌倾角及尺倾角恢复,予以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固定,依次分层缝合,留置术口引流条,加压包扎,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3 d。
1.4 疗效评价参照Jakim等[3]标准进行评分,主观指标(疼痛和功能)30分,客观指标(活动度、握力和畸形)30分,影像检查(掌倾角、尺倾角、桡骨茎突长度及关节改变)4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
1.5 观察指标通过两组患者8周时腕部伸屈功能情况与6周时影像学测量桡骨茎突长度、桡骨掌倾角及尺倾角进行对比分析。
1.6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92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闭合复位组优良率为82.0%,切开复位组为8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92,P>0.05),见表2。
两组患者6周时影像测量及8周时腕部伸屈功能情况比较,切开复位组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见表3。
3 讨论桡骨远端骨折是腕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4],好发于中老年人,對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闭合手法复位支架外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支架外固定等[5]。
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大多数的桡骨远端骨折常选用保守治疗方法,尤其对于Colles骨折,非手术治疗疗效明显[6]。
周劲松等[7]认为复杂桡骨远端骨折采用中医非手术治疗仍为主要治疗手段。
特别对于老年患者,陈杰等[8]认为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不一定要解剖复位,可予以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从而避免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
张睿强[9]认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远期手腕功能恢复基本一致。
本研究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在功能上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无明显差异,而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具有方法简单、损伤小、费用低、患者痛苦较小、骨折愈合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好[10],但保守治疗在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治疗过程中存在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及尺倾角的部分丢失,骨折愈合常遗留一定的腕部畸形,对于部分中青年患者比较难以接受。
近年来随着骨科内植物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治疗恢复患者腕部良好功能已取得共识,更多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1]。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较坚强的固定,徐文停等[12]研究提出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优于手法复位外固定,特别应用鎖定钢板,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最流行、应用最广的方法[13],在固定早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早期功能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手术的创伤,内固定物的高昂费用,且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4],手术治疗特别对于老年患者仍较难于接受,为了减少手术创伤,近年亦提出了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内固定术后由于钢板的支撑,桡骨茎突的长度、掌倾角及尺倾角较少丢失,张勇等[15]认为采用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于维持术后桡骨远端长度及腕关节功能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总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肯定,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是否有更好的长期疗效仍不确定[16]。
因此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从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对功能、外观的要求及自身的经济情况等多方面予以考虑。
通过对本院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后的随访及分析,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对于不稳定型骨折的固定不如内固定精确,在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尺倾角复位后存在一定的丢失,但操作简单、损伤小,适合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稳定可靠,对不稳定型骨折若闭合复位有再移位趋势应适当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1] Davis D I,Baratz M.Soft tissue complications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Hand Clinics,2010,26(2):229-235.[2]朱小虎,周临东,张惠法,等.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453-454.[3] Jakim I,Pietense H S,Sweet M B.External fixation for intra 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J].J Bone Joint Surg Br,1991,73(2):302-306.[4]郭世明,石玲玲,郭志明,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医正骨,2015,27(4):15-20.[5]姜保国,张殿英,傅中国,等.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45-648.[6]張雄,谢心军.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107-108.[7]周劲松,唐晓俞.复杂桡骨远端骨折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探讨[J].华西医学,2016,31(8):1409-1412.[8]陈杰,曾文生,刘志清,等.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N].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2):32-34.[9]张睿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34-35.[10]张容超,徐卫国,万春友,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68例[J].中医正骨,2015,27(11):61-64.[11]李夏,王秋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1):23-25.[12]徐文停,倪诚,喻任,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傷杂志,2014,29(1):50-51.[13]郑上团,吴斗,郝海虎,等.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5):314-320.[14]陈民,林学波,王寰,等.改进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伤,2008,21(2):87-89.[15]张勇,阿良,张乐,等.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3):246-248.[16]徐志国,张超,曹聪,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3):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