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戏剧教学内容
中国五大剧种

中国五大剧种
中国五大剧种分别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京剧在中国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一种戏剧形式,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开始,融合了徽班、汉调、昆曲、秦腔以及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
2、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也被称为绍兴戏,因为它发源于绍兴嵊州,越剧的长处是抒情,一般以唱为主,表演非常的真切、动人,非常具有江南的灵秀感。
3、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后来早安徽安庆发展壮大,黄梅戏的主体是山歌、秧歌、茶歌等,开始在农村发展,后来发展到城市,代表作品是《天仙配》。
4、评剧一直流传于中国的北方,是汉族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目之一。
评剧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京剧和河北梆子的影响下才变得成熟,出现了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5、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它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而来的,建国之后,河南简称为“豫”,所以被称为豫剧,豫剧的唱腔非常的铿锵有劲、生动活泼。
1。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戏曲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戏曲的分类戏曲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沪剧、粤剧等。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北方地区。
京剧以唱功、功夫为主要表演方式,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
京剧的表演服饰、化妆和音乐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2.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强调唱腔的表现力和唱腔技巧,以及角色的精神内核。
3. 越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流行于浙江地区。
越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以其细腻的唱腔、灵动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4. 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之一,以说唱、打击乐器等表演形式著称。
评剧的表演特点是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5. 黄梅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湖北黄梅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域。
黄梅戏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音乐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6. 沪剧:是中国上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说唱、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
沪剧的表演特点是语言清晰,表演技巧独特。
7. 粤剧:是中国广东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粤语为演唱语言,表演形式以唱、说、做、打为主要。
二、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演员在表演中需要通过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
1. 唱: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演员需要掌握不同的唱腔和音乐技巧,通过歌唱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唱腔进行表演。
2. 念:念是戏曲表演中的朗诵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轻重缓急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白也是戏曲表演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艺术常识之戏剧(讲义+笔记)

艺术常识之戏剧(讲义)CONTENTS五、外国音乐家(三)其他音乐家肖邦《革命练习曲》《小狗圆舞曲》(三)其他音乐家李斯特“钢琴之王”《匈牙利狂想曲》(三)其他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天鹅湖》(三)其他音乐家狄盖特《国际歌》随堂练习1.巴赫是17世纪杰出的作曲家、管风琴家,其创作广泛吸取16世纪以来意大利、法国等国音乐的成功经验,成就很高,对后世音乐发展有深远影响。
他的国籍是()。
A.德国B.法国C.英国D.俄国2.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改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其作曲者是()。
A.舒曼B.贝多芬C.勃拉姆斯D.柴可夫斯基七、戏剧(一)中国戏剧1.昆曲《牡丹亭》(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越剧《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评剧《刘巧儿》《花为媒》(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艺术常识之戏剧(笔记)【说在课前】今天讲解的是艺术常识中的戏剧部分,尤其是中国戏剧。
先把昨天没有讲解的名家名曲讲解完毕。
CONTENTS五、外国音乐家(三)其他音乐家肖邦《革命练习曲》《小狗圆舞曲》“肖邦”一夜成名【解析】外国作曲家肖邦:主要创作钢琴音乐作品。
他是爱国音乐家,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事业。
创作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波兰籍作曲家,从小出入于专业的音乐学院,国家处于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没有好的生存技能让自己在战火中生存。
于是他离开了国家,但是他非常爱国,走之前还带走了一捧泥土。
他去世的时候还将心脏运回了祖国。
1.他在离开波兰的路上听到了国家战败的消息,非常愤懑激昂,于是写了一首《革命练习曲》。
慷慨激昂的旋律代表了他愤懑的心情。
戏曲资料

滑稽戏
浙江——越剧、婺剧、昆曲、绍剧、甬剧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瓯剧、
新昌调腔、宁海平调、乱弹
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江西——赣剧、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
弋阳腔、青阳腔、萍乡采茶戏、
徽剧、吉安采茶戏、广昌孟戏
宜黄戏
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
闽剧、大腔戏、四平戏
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蒲剧、山东梆子、龙江剧、庐剧、沪剧、徽剧、婺剧、赣剧、湖南花鼓、川剧、桂剧、潮剧、高甲戏、歌仔戏、曲剧、越调、大弦戏、四平调、太康道情、邻县道情、北京曲剧、石家庄丝弦、保定老调、唐剧、武安平调、上党梆子、北路梆子、二人台、碗碗腔、眉户、阿宫腔、漫瀚戏、新城戏、黄龙戏、淮剧、扬剧、锡剧、滑稽戏、绍剧、杭剧、睦剧、甬剧、瓯剧、采茶戏、梨园戏、南音、鲤声剧、闽剧、芗剧、凤阳花鼓、含弓戏、柳琴戏、泗州戏、淮海戏、江苏梆子、柳子戏、茂腔、二夹弦、南乐目连戏、落腔、五音戏、山东渔鼓、罗腔、坠剧、湖北汉剧、襄阳花鼓、楚剧、常德汉剧、湘剧、辰河戏、祁剧、巴陵戏、广东汉剧、十字戏、白字戏、西秦戏、雷剧、琼剧、彩调、邕剧、黔剧、四川清音、滇剧、花灯戏、汉调二黄、陇剧、白剧、傣剧、藏剧、贵州傩剧、青海弦子戏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河南省:
*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调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
四川省:
*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
*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云南壮剧彝剧
贵州省:
*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
*藏剧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剧种。
中国五大剧种

中国五大剧种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大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昆曲和其他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京剧有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代表人物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老生: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俞派——俞振飞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2];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2.评剧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评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俗称蹦蹦戏、落子戏,又称平腔梆子。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是一种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演艺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戏曲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代,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黄梅戏:黄梅戏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由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黄梅戏以其柔和、细腻的表现方式,以及温婉典雅的唱腔而著称,被称为“江南第一声”。
3、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上海地区,以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和细腻婉转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越剧以其浓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被誉为“东方曼妙之声”。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粤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音乐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南国昆曲”。
5、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形式和浑厚、深沉的唱腔而著称,被誉为“中原昆曲”。
6、秦腔、沪剧、晋剧、川剧、湘剧、闽剧、滇剧等,各地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形成并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文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中,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演艺形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1、唱、念、做、打:唱指由主要角色演员用唱腔来表演,念指对白的念白表演,做指角色的身段动作表演,打指表演中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武打和打击乐器。
这四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
2、唱段、念白、大面、小面:唱段是戏曲中由主要角色演员演唱的乐曲,念白是角色之间的对白表演,大面是全体演员演出的大型场面,小面是由少数演员演出的小型场面。
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

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意义: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文化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湘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分别从起源、特色、艺术、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戏剧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中国戏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内容(简介):一、国粹——京剧(一)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二)国粹中的国粹——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大的剧种,集合各剧之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
京剧演员个行当都经过化妆,有固定的脸谱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特征。
脸谱使人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脸谱以舞台为第一应用,它的产生源于生活,现于舞台。
在看戏的过程中首先一直觉给人深刻印象的正是这些鲜明各异的脸谱造型,如:蓝脸的多尔礅,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等。
京剧脸谱不但我国广大人民熟悉喜爱,也逐渐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一提到脸谱就会让人想到京剧,想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京剧脸谱已是我国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旅游市场久打不衰的强项品牌。
(三)京剧独特地位国粹京剧艺术以其丰厚的内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表现方式,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和写意手法,凝聚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其所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是完全可以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戏剧艺术体系相媲美的,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中国国粹之戏曲

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
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时期(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中后期(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时期(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朝时期(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明清时期(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
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
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
温州是它的发祥地)。
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
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黄梅戏以歌舞并重为特色。湖北黄梅采茶调发展而成。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 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 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 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 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 味感染观众。
你不懂戏曲胡说八道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分辨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要朝新要发展
哇呀呀……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颜色油的脸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好哇哇…… 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
一边唱一边喊
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哇呀呀呀呀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
好象炸雷其实大家就像在耳边
一个劲的来称赞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生旦净丑唱点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1. 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2. 奴隶社会的祭祀性的歌舞 特点是全是男人滑稽(优孟衣冠)
4. 汉代“百戏”繁荣
4
5. 盛唐南北文化空前融合,中外文化大规模 交流( “梨园子弟”)
6. 宋金年间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进一步融合产 生了“宋杂剧”。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咙个哩个三大件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吸引当代小青年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一地地钩庙一点点夸大
15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哇哈哈……
3、 京剧的流派、名家(分京派和海派)
“老三鼎甲”“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后三鼎甲”“老生新三杰”:谭鑫培、孙菊仙、汪桂 芬 “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唱腔分:花腔、 彩腔、正腔。 剧目:《打猪 草》、《天仙 配》、《女驸马》 演员:严凤英
22
23
24
25
3、 豫剧东调和西调两大支流。也称“河南梆子”、 “河南高调” 以梆子击节、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
剧目:《穆桂英挂帅》、《朝阳沟》 《谁说女子不如男》 演员:常香玉、马金凤 陈素真
崔兰田 阎立品 豫剧界‘五朵金花“
威涛
28
5、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 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 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 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
剧目:《杨三姐告状》 演员:成兆才《秦香莲》、《杜十 娘》、《马寡妇开店》、《花为媒》、《卖油郎独占花 魁》、《刘巧儿》、《小女婿》
三、中国戏剧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二)、京剧
(三)、其它剧种
——昆剧、黄梅戏、 豫剧、越剧、粤剧、 秦腔、川剧、湖南花 鼓戏、汉剧、晋剧、 江西采茶戏、藏戏、 评剧、话剧
1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中国戏剧 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
2
2、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与特点起源
北方杂剧(金院本)和南方杂剧 “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南戏中的《王魁》《赵贞女蔡二郎》《张协状 元》 ——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
5
7. 元代是黄金时代,出现元曲(北杂剧、北曲) 《窦娥冤》、《汉宫秋》、 《墙头马上》 、 《倩 女离魂》 王实甫的《西厢记》
8. 明代传奇戏出现,使中国戏剧发展进入一个新 的阶段。
传统剧目:《四郎探母》、《武家坡》、《群英会》、 《空城计》、《三贫口》、《打渔杀家》、《逼上梁 山》、《三打祝家庄》
梅兰芳的旦行艺术和余叔岩、杨小楼的生行艺术代表 着京剧艺术的鼎盛时期
8
2、 京剧的特点
贵妃醉酒 视频
——京剧选段
9
(2)京剧的角色、脸谱、四功与五法角色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16
4、 “四大名旦”代表剧目
梅兰芳:《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程砚秋:《锁麟囊》、《荒山泪》 荀慧生:《红娘》、《杜十娘》 尚小云:《梁红玉》、《昭君出塞》
17
京剧以虚拟和程式为主要表演特征
18
(1) 时空的虚拟
19
(2) 人物的虚拟 “三步五步走遍天下,十个八个千军万马”
20
(3) 道具的虚拟
26
豫剧 谁说女子不如男
27
4、越剧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 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 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 主,艺术流派纷呈。
剧目:《梁山伯与 祝英台》、《红楼 梦》、《祥林嫂》 演员:袁雪芬、尹 桂芳、傅全香、茅
9. 清代争奇斗艳。形成了昆腔、高腔、柳子腔、 梆子腔、皮黄腔五大声腔体系。
6
(二)、京剧(原称皮黄、京调)
1、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2、京剧的特点
3、 京剧的流派、名 家(分京派和海派) 4、 “四大名旦”代 表剧目 5、 怎样欣赏京剧
7
1、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四大微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由唱微调为主,徽汉合流,形成皮黄腔,出现京剧。
10
旦:惟一的扮演女性人物的行当。分:正旦、花旦、武旦、 彩旦、老旦等。
11
净:性格品质或相貌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又称“花脸”、 “花面”。分:正、副、武。 丑:化装鼻梁抹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与净角的大花脸 (正净)、二花脸(副净)并称“三花脸”。
12
脸谱: 红色:忠勇;黑色:粗直;白色:奸诈。主要用于净角。
关羽(红整脸)
白虎(白色象形脸)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13
功法:“四功五法”。――我国戏曲演员的基本素养。 四功:唱、念、做、打。 唱,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楚。 念:也称“道白”, 做:即表演 打:武打。 五法:手、眼、身、步、法
14
音频 京剧 歌曲 说唱脸谱 说唱脸谱.aac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