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5 选择与选择育种

5 选择与选择育种
1 定义 选择育种(breeding by selection) :对现有品 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鉴定、选择并 通过试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又称 系统)优中选优,简便有效: a 利用自然变异材料,省去人工创造变异环节 b 优良个体多是同质结合体,不需几代的分离 和选株 c 个别性状上有提高,其他性状都保持原品种 优点
因此,单株选择更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2)混合选择 在群体中选择在经济性状和形态性 状相对一致的一批单株,混合脱粒,下 一年混合播种的方法。 混合选择的品种是个混合物。
混合选择
注:图片引自四川农业大学精品课网站
不同类型作物的混合选择
① 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混合选择后, 个体基因型趋于纯合化,起到淘汰劣株的 作用,但不能进行单株后代测验。 ② 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选 择后,既保持高生活力,又保持群体的遗 传多样性,使群体得到改良。
(2)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 a 自然异交引起基因重组:作物品种在引种及繁 殖推广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异交。 b 自然突变:包括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突变的 发生;植株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变化引起的自 发突变;块根和块茎作物的芽变等。 c 新育成品种群体本身不纯合
2 纯系学说
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Johannsen,W.L.)提出 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群体是由许多基因 型不同的纯系组成,从这样的原始群体中选 择可以得到许多纯系,选择是有效的。如再 从分离出来的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纯系学说具有重要的育种指导意义,也 有局限性。
因此,混合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和异花授粉作物 的品种群体改良。
二 鉴定的作用、原则及方法
1 鉴定的作用
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是 保证和提高育种质量的基础。
2 鉴定的一般原则

选择育种的方法

选择育种的方法

选择育种的方法植物育种是农业科学领域的关键领域之一,旨在通过生产高质量的农作物来增加农业产量和利润。

植物育种通常涉及选择和繁殖具有最佳品质和产量的植物材料,以及利用种子扩大其种质库。

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是成功的植物育种的关键,本文将讨论选择植物育种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可用的不同方法。

自交法:自交法是一种让植物在自身(或群体)中交配的方法。

因为自交法可以消除杂种的基因型变异,因此对于纯合体的材料特别有用。

在此方法中,兄弟姐妹之间进行交配,材料被反复自交,以便减小遗传变异并创建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菌株。

这项技术适用于长时间的育种程序,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自交法的优缺点:优点:自交法是最便宜和最简单的育种方法之一,可以轻松选择更适合特定种类的品种。

长时间使用自交法可以创造纯种,并消除大多数杂合的难题。

缺点:由于自交法会导致基因池缩小,并会导致潜在的克隆或一致性问题,因此不适合用于大规模生产或种植领域。

杂交法:杂交法是一种将两种不同亲本物种(品种)组合起来,以生产具有更好基因组合的后代的方法。

此方法利用基因交替,增强缺陷性状,形成较强的杂种优势。

杂交法通常包括使用经过良好选择和繁殖的纯合材料进行杂交,然后选择和保留杂交后代中的最佳品种作为下一轮繁殖的亲本。

杂交法的优缺点:优点:杂交法可获得数量更多的变异,从而增加作物的适应性、产量和抗病性。

使用杂交法通过产生多样性来提高品种复杂性和稳定性,使它们能够适应更广泛的环境变化。

缺点:制作和保持杂交亲本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由于后代的变异性太大,因此这种方法必须进行多代选择以稳定产生遗传稳定的品种。

基因工程法:有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工程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的DNA序列来创造新的植物品种。

这些技术可以在单倍体植物细胞中操作,这需要从植物中获取单倍体细胞(表现为植物完整的遗传信息的单个复制),然后将其与基因编辑器结合使用。

基因工程法的优缺点:优点:在制作适应于多种作物的高产量抗病品种方面,基因工程方法成为近年来用于育种的重要技术。

作物育种4第四章选择与鉴定

作物育种4第四章选择与鉴定
2.混合选择法 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根据一定的 性状(如成熟期、株高、产量等)表现,选择 优良个体,混合脱粒,下季混合播种,并与原 始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方法
两种选择方法的比较
单株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
个体选择,分别分别种植。
种植
当选个体 鉴定依据 选择效果
应用
• 混合选择法同单株选择法的区别是什么,各 有什么优缺点?各应在何种情况下应用?
– 一次个体选择与多次个体选择
– 一次混合选择与多次混合选择、集团混合选择、 改良混合选择
• 配子选择法
– 根据性状鉴定水平的不同区分出的方法,可以 用于两种基本方法
• 定向连续选择
– 根据选择效果区分的方法,混合选择+随机交 配的遗传效果
• 歧化选择
– 根据选择方向区分出的方法
• 轮回选择
– 混合选择法在随机交配群体中的应用,可以达 到定向选择的效果
1) 直接鉴定
2) 间接鉴定
2 根据鉴定条件:
1) 自然鉴定 2) 诱发鉴定
小麦育种田(横行为诱发行)
3 根据鉴定手段:
1) 感官鉴定
2) 实验室鉴定
4 根据鉴定地点
1) 当地鉴定
2) 异地鉴定 CIMM YT’ s Experimenta l
Re sea rch Station s
Cd. Obregón 39 m
• 一粒传选择法
– 个体选择的特例
• 标记辅助选择
– 根据鉴定手段的不同区分的方法
关于选择方式
• 根据对选择的性状的不同处理进行的区分, 与选择方法无关
– 顺次选择 – 独立淘汰选择 – 指数选择
三、性状鉴定与选择
鉴定与选择是紧密相连的,是育种工 作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鉴定是选择 的依据,没有科学准确的鉴定,就没有 有效的选择。选择效率的高低主要决定 于性状鉴定的手段及其准确性。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植株或动物,以期获得更好的品种。

在育种中,有多种育种方式可以选择,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步骤原理。

下面将介绍六种常见的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步骤原理。

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根据植株或动物本身的自然变异,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育种材料,并将其繁殖后代。

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优良性状:根据遗传性状特点和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2)个体筛选:通过对育种材料进行观察和测试,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

(3)后代选择:选择所得后代中的最优个体,并进行进一步繁殖。

关键步骤原理:选择育种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和筛选方法。

根据遗传学原理,良好的性状在后代中具有较高的遗传率,通过持续的选择和繁殖,可以逐步积累并固定这些优良性状,从而获得更好的品种。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亲本之间的亲和性和互补性进行交配,以获得一代的杂种。

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亲本选择:选择具有较好性状的亲本,确保其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2)交配:将选定的亲本进行人工或自然授粉交配,获得杂交后代。

(3)杂种优胜劣汰:评价杂交后代的性状,并选择优秀的杂交种植株或幼苗,在后续繁殖中进行淘汰和筛选。

关键步骤原理:杂交育种通过将不同亲本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杂种优势的发挥。

杂交后代表现出了杂种优势,表现在生长速度、产量、抗病性等方面。

通过选择杂交后代中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固定这些优良性状。

3.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利用植物或动物自然突变或诱发突变,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突变体,将其进行繁殖和选育。

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突变体筛选:通过收集植物或动物种群,筛选出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

(2)突变体鉴定:对筛选出的突变体进行性状鉴定,并与野生型或普通品种进行比较。

(3)后代选择和繁殖:选择突变体中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并进行后代繁殖。

4-1选择育种

4-1选择育种

(二)、选择方法
1、两种基本的选择方法 1 )单株选株法( Individual selection ):又称系谱选择法 或基因型选择法或个体选择,就是以个体为单位按育种目 的进行选择。在原始群体中,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选择符
合育种要求的优良个体,并且以个体为单位,分别采种或
采条,单独繁殖,每个个体的子代或无性系分别种植一个 小区,并种植对照材料进行鉴定比较。根据各株系的鉴定
生活力衰退;并且从第二代起每代都可以产生大
量的种子。
2)混合-单株选择法:先进行几代混合选择,再进
行一次单株选择。适于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群体。
特别是对杂交育种后代的选择,初期针对遗传力 较强的性状进行混选,后期对产量等数量性状进 行系统选择更为适宜。
3)母系选择法(无隔离系谱选择法):在原始材料 中,选择优良单株,种植在选种圃内,与标准品
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所在的自然环境条件对
生物所起的选择作用。
人工选择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符合人类 需要的变异植株,并使变异性状积累加强, 使其向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人工选择 又分为无意识选择和有意识选择。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指根据育
种目标,在现有的天然或人工群体出现的
致、稳定,并胜过对照品种为止。
一次混合选择法
混合选择的优点:
1. 简单易行,能迅速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优良
的类型;
2. 同时一次能获得较多的种子和繁殖材料,供
次年大田生产用种;
3. 既能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又可维持和
提高品种的种性。对异花授粉植物,不易引起生
活力衰退。 在性状遗传力高、种群混杂、遗传品质差异 较大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导言:新品种的选育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选育新品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从而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包括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两种主要方法,并总结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是指通过选择和交配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在具有适应性的自然或人工条件下进行繁殖和选择,进而培育出具备目标性状的新品种。

其主要步骤包括亲本选择、杂交组合、后代选择和品系选育。

1. 亲本选择亲本选择是传统育种的第一步。

根据目标性状的要求,选择具有丰产性、抗病虫害性和逆境适应性的亲本。

这些亲本应该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变异程度。

2. 杂交组合杂交组合是传统育种的核心步骤。

选择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亲和力和异质性优势获得优良的杂种。

杂种通常比纯系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抗逆性。

3. 后代选择杂交后代的选择是决定新品种发展方向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大量后代进行鉴定和筛选,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进行进一步繁殖。

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多年的努力和耐心。

4. 品系选育通过多年的选择和繁殖,选择出稳定、具有一致性表现的品系。

品系选育旨在保持和巩固所需性状,并发展适应不同环境的新品种。

传统育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经验丰富、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繁杂的工作流程、较长的育种周期和不能直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基因编辑。

二、现代分子育种方法现代分子育种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辅助传统育种的方法。

通过对作物基因进行分析、编辑和转移,加快育种进程,实现对新品种的精确控制。

其主要步骤包括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和品种发展。

1.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现代分子育种的第一步。

通过分子标记和基因组测序等技术,对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和高效基因进行鉴定和筛选。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现代分子育种的核心步骤。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直接对作物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实现目标性状的改良和优化。

第六章 选择育种

第六章 选择育种

3.品系比较试验
把上年当选的优良品系种成小区进行比较试验.试验 设计可采用随机区组法,重复3次,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品系多时也可以采用顺序法排列.试验的环境条件应与 大田生产条件接近,保证试验的代表性。品系比较试验一 般进行两年。在第二年品系比较试验的同时,应加速繁殖 种子,以便进行生产试验.根据田间观察评定和室内考种 ,选出较对照显著优越的品系1-2个,参加区域试验,与 其他单位选育的新品共同试验评比。
第四节 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
1.选择对象
从生产上大面积栽培的品种中进行选择最为有效.这 类品种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适 应性较强。实行优中选优,以保持和提高其优良性状, 克服其不良性状,最容易见效。而且大面积栽培的品种, 长期种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异, 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容易选出更好的品种。 杂交育成的品种、外地引进品种,也是系统育种的 好材料。
第二节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纯系:是指自花授粉作物一个纯合个体 自交所产生的后代,即由同一基 因型组成的个体群。
一、纯系学说
1901-1906年,约翰逊从市场买来菜豆品种,经 过6个世代种植和选择,提出了纯系学说。 1.在自花授粉作物群体品种中,通过单株选择,可以分 离出许多纯系。 表明原始品种是纯系的混合物,通过选择把不 同基因型从群体中分离出来,这是基于种群的分化, 选择是有效的。
2.保留和积累变异
育种实践证明,通过连续定向选择,可以显著 地改变原始群体的面貌,从而出现新的变异,有利 基因的积累和基因累加作用.
例如,美国对波尔白玉米未经过选择的原始群体进行含油量 和蛋白质含量的连续70年正向(高)和负向(低)选择,结果后代 的高含油量由原群体的4.7%提高到16.6%,低含油量则降为 0.7%,分别是原始群体的354%和14.9%;高蛋白质含量由原 群体的10.9%提高到26.6%,低蛋白质含量降至4.4%,分别是 原始群体的244%和40%。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定向选择具 有创新作用。

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主要步骤

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主要步骤

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主要步骤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主要步骤如下:
1、精准测序技术:这是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基本步骤。

首先,
使用现代精准测序技术,包括单碱基变异(SNP)测序、片段分析、短
片段测序、转录组分析等,对染色体上标记位点进行详细分析,从而
确定位点上的基因及基因型。

2、构建关联图:将经过精准测序技术所获得的SNP位点数据制作
成关联图,即基因组关联图,基于此关联图可以识别出可能关联于某
一特性的基因型,从而可以进行重要特征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3、运用QTL定位技术: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使用连
锁映射和QTL定位技术,进一步定位控制某一特性的重要基因的位置,同时也可以确定多个基因组区域中的基因的贡献。

4、分子标记技术:在类群育种中,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
有效地识别出拥有优良基因的株系,进而进行精细育种,从而提高作
物的品质和产量。

5、蛋白质组技术:蛋白质组技术可以有效地定量分析植物体内蛋
白质组织的结构特征,可以检测植物产量、品质、适应能力等农艺性
状特征所牵涉到的重要遗传因子,从而为精准育种提供指导。

6、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精确地定位植物染
色体上的基因组结构,从而有效地挖掘、分析核心基因及基因组的结
构及表达特征,为精准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
介绍
育种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选择和配对适合的作物品种,来获得更好的产量、品质和抗性。

在育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分类
传统育种方法
1.分离育种:将不同基因型的植株进行交配,并通过观察和筛选后代来选择理
想的品种。

2.选择育种:根据对不同品种的性状评估,选择具有所需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

3.杂交育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交配,利用杂种优势来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分子育种方法
1.DNA标记辅助选择(MAS):利用分子标记来辅助选择具有目标基因的个体,
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

2.基因编辑: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目标基因上进行精确的
修改,以改善作物性状。

3.基因组选择:通过测定和分析植株基因组中的多样性,预测其表型,并选择
具有期望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选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传统育种方法
1.优点:
–成本低:传统育种方法不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成本较低。

–适用广泛:传统育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作物,能够满足不同的育种需求。

2.缺点:
–时间长:传统育种方法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选择和筛选。

–选择效率低:传统育种方法受到环境因素和多基因性状的限制,选择效率相对较低。

分子育种方法
1.优点:
–高效:分子育种方法通过DNA标记和基因编辑技术,大大提高了选择效率和准确性。

–可控性强:分子育种方法可以精确地编辑和调整作物基因组,快速改良性状。

2.缺点:
–成本高:分子育种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

–需要专业知识:分子育种方法需要专业的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知识,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不同方法的结合应用
为了克服单一育种方法的局限性,现在通常采用不同方法的结合应用来进行育种工作。

1. 筛选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首先通过传统筛选方法选择具有期望性状的个体,然后利用分子标记的技术验证其是否带有目标基因。

2. 杂交与基因组选择相结合:根据植株基因组的分析结果,选择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亲本进行杂交,以增加后代的遗传潜力。

3. 基因编辑与选择育种相结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具有期望基因的个体进行精确修改,并结合选择育种方法筛选出最理想的个体。

结论
选择育种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结合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的优势,提高育种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