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第五章 选择育种和芽变育种

5、芽变的遗传
①有些变异,通过有性繁殖(杂交)或无性繁殖(异地高
接)变异消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这种变异是
?
②有些变异,异地高接存在,但杂交后代消失,说明这种
芽变发生在梢端组织发生层的
层。
③有些变异,异地高接或杂交后代都存在,说明这种芽变
发生在梢端组织发生层的
层。
例如,短枝旭与普通型金帅的杂交试验结果如下:
Coco × coco
芽变选种分生就组是织对中芽,变就发形成生变的异遗芽传。变只异有当进变行异选芽择,从而育 成新品种萌并发且的成在选枝性择或状育被 上种无表法意现识出。地与用原来品繁种殖的成性新状的 有植明株显,
差异时,才易被发现。所以芽变总以枝变或 株变的形式表现出来。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能遗传的变异叫饰变。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五章 选择育种
2)芽变的多样性
包括突变部位的多样性,突变可发生于根、茎、 叶、花、果各器官的各个部位;突变性状的多样性 包括根、茎、叶、花、果所有形态、解剖和生理 生化特性,从主基因控制的明显的变异到微效多基 因控制的不易觉察到的变异;突变类型的多样性包 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其中经常发生的是多 倍性芽变;胞质基因突变如雄性不育和叶绿素合成 障碍型芽变以及大量频繁发生的核基因突变。
第五章 选择育种
二、芽变选种的意义
芽变经常发生以及变异的多样性,使芽变成为无 性繁殖植物产生新变异的丰富源泉。芽变选种既 可直接从中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又可不断丰富原 有的种质库,给杂交育种提供新的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五章 选择育种
芽变选种的突出优点是可对优良品种的个 别缺点进行修缮,同时,基本上保持其原有综 合优良性状。所以一经选出即可进行无性 繁殖提供生产利用,投入少,而收效快。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三章选择育种

3. 相关性状选择 某些性状具有相关性,对于现阶段
不能选择的性状可以通过相关性状提 前选择,从而缩短育种年限。
这一选择方法是基于基因的多效性 和基因间的连锁关系。
28
4.遗传标记辅助的选择育种 遗传标记:
表明生物体遗传特征的标记。
遗传标记的基本特征:
不受生长发育阶段的限制; 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不受组织特异性限制。
突变的芽长成枝条经繁育可 以成为单株变异。
33
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34
2. 芽变的特点 1) 多样性; 2) 多方向性; 3) 重演性; 4) 稳定性; 5) 局限性;
35
3. 芽变选种在品种改良中的意义 芽变是观赏植物品种变异的重要
来源; 芽变选种有效保留了体细胞内产
生的可遗传变异。
36
4.芽变选种的方法 选种目标 选种时期 对变异的分析 及时分离
二、选择育种的基本要素
1. 供选择的群体内有可遗传的变异; 2. 供选择的群体足够大; 3. 选择要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 4. 选择的单位是个体; 5. 选择要根据综合性状有重点地进行。
16
三、选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1. 选择与物种进化(遗传、变异和自 然选择是生物体进化的三大动力。)
2. 定向培育与定向选择 3. 选择的创始性作用
37
七、选择育种中 观测和记载的方法
1. 目测法; 2. 评分比较选择法; 3. 综合评估法。
38
露地菊百分制计分评选表
品系
菊体(40分)
花朵(40分) 花期(20分)
编号
抗性
株姿
长势
茎叶 繁密度 花色
花容
早晚
持久
综合 评判
园艺植物育种学(5.1)--选择育种

一. 基本选择法
(一)混合选择法( mass selection ) (二)单株选择法( individual selectio
n)
二. 常用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
第二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一次混合选择法
多次混合选择法
园艺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
第二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 法
一代选择即可使隐性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达到 100%
目标性状为显性类型
一次单株选择的后代鉴定,即可选出显性同型结合类型。
除主基因外还受修饰基因影响,或从表型上不易鉴别类型 如由 Rr 控制的抗病性,在入选感病程度较轻的类型中,既包含了 Rr
,也包含了因某种原因未感病的 rr 个体,常采取的方法是:
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2. 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具体明确
选择内容必须具体,分解成单个性状,标准要明确
3. 各性状的当选标准要适当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当选择标准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三、选择育种的应用
在人类开展杂交育种以前,所有作物的品种,都是通过选种 途径创造出来的。
一. 基本选择法
(一)混合选择法
概念: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 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 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由于是根据表型选择留种,又叫表型选择法。
现在乃至未来,选择育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育种途径。
─ 1990~1992 年间,世界范围育成的 258 个李品种,来自杂交育种 占 25% ,实生选种占 35% ,芽变选种占 17% 。
选择育种通常适用于主要经济性状大多基本 符合要求,只有 少数经济性状较差,而且这些表现较差的性状在个体间变异 较大的群体。
第4章 选择育种 园林花卉植物育种学课件

三、选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为选择提供了材料,没有 变异,也就不会有选择
遗传又是选择的保证,只有通过选择、繁殖, 将有利的变异性状遗传下去,选择才有意义。
❖ 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和成活 率(差别繁殖),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 传组成。
❖ 注:选择只是通过表型筛选 ❖ 选择对隐性基因的作用:隐性基因频率高时
1.几乎所有性状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 变(与无性后代相比)
2.很难找到遗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与 无性后代相比)
3.利用现有变异(与杂交育种相比)
(三)实生选种的遗传基础
1. 基因重组
是实生群体中不同个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假设一种园林植物在100个位点上各有两个相对的等
位基因,通过自然受粉后,由基因重组可能产生的 基因型将有3100种
选择有作用,频率低时作用甚微
淘汰隐性基因
❖ 选择对显性基因的作用:非常有效
淘汰显性基因
四、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1. 变异程度 2. 优中选优 3. 选择时机 4. 质量性状还是数量性状
❖ 生物界遗传性状的变异有连续和不连续的两种:
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如果按单一的经济目标进行多世代的人工选择之 后,必然会导致原有种群的遗传基础变窄。
❖例如观赏价值较高,而抗病虫害、抗寒、抗旱等较差
2. 选择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人工选择,自 然选择也参与):
独立的育种手段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 是引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等育种方 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 美国著名育种学家布尔班克(Luthe Burbank)曾经说:
❖ 应充分利用自然选择创造的条件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ppt课件第4章 选择育种

在整个育种过程中如只进行一次以单株为对象的选 择而以后就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称一次单株选择法。
如先进行连续多次的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然 后再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就称为多次单株选择 法。
精选课件ppt
32
★ ☆ ☆ ☆ ☆ ★★ ☆★ ☆ ★ ☆ ★ ☆ ★ ☆ ☆ ★ ☆ ☆★
精选课件ppt
40
❖ 在植物的生化组成上,也有明显的全息现象
例如,高梁一片叶上的氰酸分布形式与整 个植株的分布形式相同。
❖在整个植株上,上部的叶含氰酸较多, 下部的叶含氰酸较少;在一张叶上,也 是上部含量较多,下部含量较少。
精选课件ppt
41
❖ 当进行植物离体培养时,也发现了植物的全息现象。 ❖ 若将百合的鳞片经消毒用来离体培养,发现在鳞片
6. 其它
精选课件ppt
22
第二节 选择的主要方法
一、实生选种(seeding selection breeding)
(一)概念: 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
择,从而改进群体遗传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 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品种.
(供选群体:生产上实生繁殖的, 及生产上无性繁殖的偶然实生苗 产生的优良变异)
精选课件ppt
9
远在人类开展杂交育种以前, 所有作物的品种, 都是通过选种途径创造出来的。
即使是杂交育种普遍开展以后, 选择育种仍然为 生产上提供了大量新的品种。
精选课件ppt
10
❖ 1990-1992年(三年间)世界范围新育成的桃 68个和李258个品种
其中来自杂交育种的分别占48% 和25% 通过实生选种育成的分别占22% 和35% 通过芽变选种育成的分别占6% 和17%
园林植物育种学考试重点

园林植物育种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物质资源:是指对花卉品种改良和栽培有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体,既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
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
实生选种: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从而改进群体的遗传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品种。
芽变选种:对由芽变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并将优良的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方法。
倍性育种:根据一定的育种目标,采用人工诱变等方法,产生染色体倍数性增加或减少的后代,从中培育成优良新品种的过程。
品种:是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诱变育种:人工利用理化因素诱使植物或植物材料发生遗传变异,并将优良突变体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繁殖材料分别收货,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方法。
区域试验:将少数地区进行试验的初步结果,拿到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试验点上进行栽培。
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品种或品系与其他品种杂交所得杂交组合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半致死剂量:使被照射材料成活率为对照50%的辐射剂量。
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只需要采取简单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而正常生长发育,不改变遗传性的称简单引种。
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改变才能新环境或必须采取相应的农业栽培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自交不亲和:又称自交不育性,是指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且同期成熟的雌雄配子的雌雄同体植物,在自花授粉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完成受精现象。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4章选择育种

建立群体,通过田间观察和记录, 筛选出表现良好的个体。
利用人工选择方法,选取具有良 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育种数据分析
对群体中的个体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最具潜力的后代。
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遗传改良法
1
性状相互关联
分析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遗传改良方法,改善多个性状。
2
遗传参数估计
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确定各个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性。
双向选择法
正向选择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 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 渐提高整体品质。
逆向选择
选择具有相对较差性状的个 体进行杂交,通过基因交换, 引入新的遗传变异。
再选择
根据正向和逆向选择的结果, 再次进行选择,逐步优化园 林植物的品种。
3
种子处理
对杂交后的种子进行处理,增强其萌发和生长能力。
纯系选优及其方法
纯系培育
通过自交或兄弟姐妹间杂交,获得纯系(纯合种),有利于选优。
性状评估
仔细评估纯系的性状和表现,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纯系进行繁育。
选择指标
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选择指标进行纯系选优。
群体选优及其方法
群体培育
人工选择
育种目标
根据育种目标和市场需求,选择 具有良好表现和经济潜力的后代 品种。
田间试验
通过田间试验,评估后代品种的 生长、开花、耐逆性等性状,选 择最优品种。
杂交优势的应用
1
杂种优势
利用杂交优势,提高园林植物的生长速度、开花数量和花色的丰富程度。
2
亲本选择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以获得更好的后代品种。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 第4章选择育种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章-选择育种 (一)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课件第章-选择育种 (一)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是园林景观设计、植物保护、农业生产等领域的重要学科,旨在通过育种、改良植物品种,提升植物的生产力和美观度。
其中,选择育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选择育种的定义和意义选择育种是指在众多基因型中选取部分个体,通过一系列筛选、交配等操作,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品种,并形成新的育种材料。
选择育种是利用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方式,减少有害基因,增加有益基因,加速品种的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使得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增强其生产力、抗逆性和观赏性。
二、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1. 选择育种的确定目标在开展选择育种之前,一定要明确具体的目标,根据需求确定育种目标。
例如,有的品种可能需要针对特定的环境或病虫害进行筛选,有的可能重视花色等外观特征,还有一些则可能更关注其生殖和生长特性等因素。
2. 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在育种材料中,首先需要对基因型进行筛选。
筛选的指标可以根据目标进行设定,例如生长速度、产量、外貌等。
针对这些指标,可以进行局部或整体测量。
3. 选择优良的个体筛选优良的基因型后,还需要针对个体进行筛选。
筛选个体和基因型的方法一般可以采用相应的生物学指标,例如测量植物的高度、根系、叶面积、鲜重等参数。
4. 选择优良的亲本优良的亲本是进行选择育种的关键。
亲本的选择要考虑到其遗传价值、生长特性、繁殖力、抗病性等方面。
只有选出优质亲本,后代才有更好的遗传品质。
三、结论选择育种是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在科学的育种理念和策略的指导下开展。
只有在合适的时间,针对具体的目标和需求,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培育出更加适宜环境、美观、高效的植物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选择育种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正确理解实生选种、芽变选种的概念及其原理。
2.掌握选种的方法和一般程序。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实生选种的方法。
2.芽变的特点及细胞学、遗传学基础。
难点:选种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芽变的转化与选择。
教学内容:选种的概念和意义选种的基本原理实生选种:概念、选种方法、选种程序、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芽变选种:芽变的概念、特点、细胞学与遗传学基础、芽变选种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节选择与选择育种一、选择育种的概念选择( selection ):是指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简称选种,是指对现有植物繁殖的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根据园林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植物的选种通常被称为实生选种;无性繁殖植物的选种则称为芽变选种。
二、选择与选择育种的意义1 .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主要依靠三种力量(三要素)——遗传、变异、选择;变异是进化的动力,遗传是进化的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选择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人工选择又分为无意识选择和有意识选择。
自然选择的作用在于定向地改变种类群体的基因频率,促进生物不断地进化,产生对自然条件高度适应的新的类型、变种乃至新的物种。
适者生存人工选择的作用则是选择合乎人类需要的某些性状的变异,并促进其继续发展成为更加符合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型品种。
定向选择2 .选择虽不能创造变异,但具有积极的创造性作用。
生物具有连续变异的特性;如单瓣花 e 重瓣花选优汰劣可排除劣株对优株的干扰,加速有利变异的巩固和纯化。
定向多代选择,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能得到开始选择时群体内没有的变异类型,因此,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3 .选种是人类应用最早的一种改良方法,为丰富我国的园林植物作出了重要贡献。
1500 多年前,从实生莲藕中选出重瓣品种,后来又选出小花碗莲品种;我国梅花品种 323 个,其中人工选育的 75 个品种中有 48 个是通过选择育种得到的。
桃花、凤仙花、菊花、兰花、牡丹、芍药、山茶、月季等花色、花型、叶色、枝姿、株型等4 .选择不仅是选择育种的中心环节,而且是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它贯穿于育种工作的始终和育种对象的整个生活周期。
三、选种的原理1 .遗传平衡原则( Hardy-Winberg 原则)在一个无限大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突变,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作用,也无其它基因的掺入,则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之间将保持不变。
基因频率是群体中某一基因在该基因位点上全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百分率。
例如:在 10000 株的实生苗中,红花( AA ) 3600 株、白花( aa ) 1600 株、粉色花( Aa ) 4800 株,则A 的基因频率=(3600 × 2 + 4800 ) / 20000 = 60%Aa 的基因型频率= 4800/10000 = 48%2 .植物性状变异的广泛性变异是选择的基础,为选择提供材料;遗传是选择的保证,只有通过选择、繁殖,将有利的变异性状遗传下去,选择才具有意义。
植物性状的变异类型:1 )基因重组:实生个体间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可产生两种效应: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互作效应)。
2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及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变异,是产生新的变异的重要来源。
3 )饰变: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表现型变异,属于非遗传的变异。
3 .选择的遗传本质选择使群体内的某些基因型( Genotype )比另一些基因型能够更多的提供配子和繁殖后代,从而改变下一代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给某些有价值的基因型的出现创造条件。
简单地说,选择就是造成有差异的生殖率和成活率,从而能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1 )选择对隐性基因的作用:选择可淘汰隐性个体,经过一代选择, a 的频率即可减少;频率高时,选择有作用,频率低时作用甚微;隐性有害基因只有多代连续选择,才能从群体中逐渐消失。
2 )选择对显性基因的作用: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都可受到选择的作用四、制定选择标准的原则•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定选择标准•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具体明确•各个性状的当选标准要适当五、园林植物的选种目标•抗逆性•抗病虫•新花色•枝姿、株型奇特•切花、干花•花型、花期、叶形、叶色、果形、果色等•观赏经济兼用型第二节实生选种一、实生选种的概念实生选种( seedling selection breeding )是指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群体中,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进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特点:适用于异花授粉的园林植物;实生后代的性状变异普遍;性状变异的范围广泛;利用现有的自然变异,简便省时。
二、实生选种的方法1 .两种基本的选择方法1 )混合选择法( Bulk Selection ):又称表型选择法,根据植株的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取符合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相邻栽培对照品种(当地同类优良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加以比较鉴定。
根据选择次数的多少分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和多次混合选择法。
一次混合选择法:当选择的群体表现优于原始群体或者对照品种时,即进入品比预备试验圃。
多次混合选择法:在第一次混合选择的群体内继续进行两次以上的混合选择,直至性状表现比较一致、稳定,并胜过对照品种为止。
混合选择的优点:简单易行,能迅速分离出优良的类型;能获得较多的种子和繁殖材料;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性状遗传力高、种群混杂、遗传品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混合选择的缺点:依据表型进行选择,当选单株的种子混合繁殖,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的真伪;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开始进行混合选择时,由于原始群体比较复杂,容易得到比较显著的效果,连续多代选择后,选择效果则会不显著。
2 )单株选株法( Individual selection ):又称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的好坏。
根据选择次数的多少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择法。
一次单株选择法:单株选择只进行一次,在株系圃内不再进行单株选择;通常隔一定株系种植一个小区的对照品种。
多次单株选择法:在第一次株系圃选留的株系内,继续进行优株的选择、比较,分别编号、采种,播种成第二次株系圃,比较株系的优劣。
如此反复多次。
单株选择的优点:可以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确定单株基因型的优劣,有效淘汰劣变基因,获得遗传性显著优良的品种。
单株选择的缺点:占用较多的土地,需要较长的时间;异花授粉植物多代近交易引起生活力衰退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
2 .基本选择法的综合应用1 )单株-混合选择法:先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在株系圃内先淘汰不良株系,再在选留的株系内淘汰不良植株,然后使选留的植株自由授粉,混合采种,再进行一代或多代混合选择。
优点:先经一次单株后代的株系比较,可根据遗传性淘汰不良株系;以后进行混合选择,不致出现生活力衰退。
2 )混合-单株选择法:先进行几代混合选择,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
适于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群体。
3 )母系选择法(无隔离系谱选择法):对所选的植株不进行隔离。
4 )集团选择法:把性状相似的优株依不同的特性,分成几个集团,将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各个小区,集团内自由授粉,集团间相互隔离。
5 )亲系选择法(留种区法):每一当选单株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播种株系圃,一份播种于留种区,株系圃不隔离,留种区隔离,根据株系圃的鉴定结果,在留种区各相应系统内选株留种;如此继续多次。
6 )剩余种子法(半分法):每一入选单株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播种于株系圃内不同小区,一份保存于室内,下一年播种当选株系的存放种子。
3 .综合评分法:评分比较选择法按照植物各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给予一定的比分,总分 100 ,各评委根据植株各性状的表现进行评分,将各性状所得的分数相加即为该植株的总分,然后汇总评委的评分,求其平均分,最后根据平均分的高低,择优选拔。
4 .相关选择法:根据观赏植物实生幼苗与开花后某些性状的相关性进行早期选择的一种方法。
如根据子叶的颜色确定花色,依蜡质层的有无、气孔的大小等判定抗旱性。
相关选择的理论基础:遗传学基础:基因的连锁关系(由连锁基因控制的性状同时表现于同一杂种个体的频率较高);基因的系统效应(基因控制某一器官某一性状的同时也控制另一器官的同名性状);基因的多效性(一个位点的基因能影响到几种性状)。
生理学依据:形态特征(叶片和芽的大小、形状等);组织结构(叶的气孔、表皮组织、栅栏组织以及导管、筛管等的数量和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干物质含量、细胞液浓度、渗透压、呼吸率、糖、酸等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5 .选择方法在不同园林植物选种中的具体应用植物的繁殖方式不同、授粉习性不同、遗传基础不同,对它们的选择应区别对待。
1 )自花授粉植物( self-pollinated plants )的选择在自然情况下,以自花授粉为主的植物,异交率在 10 %以下。
如凤仙花、矢车菊、桂竹香、羽扇豆、香豌豆、半支莲、金盏菊、风铃草、黑麦草等。
特点:自花授粉植物,其后代为自交系,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比较一致,后代与亲代相似,自交一般不发生生活力衰退,连续多代选择往往效果并不显著。
选择方法:一般采用单株选择法,但在结合生产进行品种纯化时,为了及时提供大量生产用种子,也可采用混合选择法。
只需进行 1-2 次的选择。
2 )常自花授粉植物( often self-pollinated plants )的选择有自花授粉习性,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异交率在10%-50% 之间。
如牡丹、芍药、荷花、多花菜豆、翠菊、辣椒、茄子等。
特点:以自花授粉为主,遗传组成比自花授粉植物复杂,但杂合程度不如异花授粉植物显著;自交后不会出现显著的退化现象。
选择方法:常采用单株选择法或母系选择法,但选择的次数要多一些;在品种纯化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或多次混合选择法。
3 )异花授粉植物与自由授粉植物的选择异花授粉植物( cross-pollinated plants ):在自然状态下,雌蕊通过接受其它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
如百日草、菊花、大丽花、雏菊、非洲菊、郁金香、罂粟、花菱草、金鱼草、报春花、麝香百合、补血草、千屈菜、君子兰、仙人球、昙花、羊茅草、多数木本植物等。
自由授粉植物( free cross-pollinated plants ):在花器结构和开花授粉习性方面与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相同,但能自由接受自花及异花的花粉而正常受精和繁殖后代,异交率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