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艺术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艺术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艺术探析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艺术,是每一个游客休憩、观赏、游玩、审美的绝佳产生过。

但是,对于目前很多游客在观赏中国古典园林时的走马观花现象,笔者认为引导游客深刻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对于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色繁多,独具特色,但归结起来主要是山水、花木和建筑3大类。

1欣赏园林的山水1)作为古典园林中的基本骨架,在假山的欣赏中,要充分激发游客对崇山峻岭的联想,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山体中。

一方面,要引导人们从远处观察假山的形状,体验出假山表现出来的气势。

例如,通过观赏假山的山势高低、高低起伏、山体层次、曲折蜿蜒程度,可以对假山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1]。

另一方面,要引导人们从近处观察山体的组成成分,体验山体石材的特征,从而加深对假山的认识。

例如,通过观察山石的品种、质地、纹理、色泽等外部形态特征,可以感受出假山的整体感觉。

2)作为古典园林中的强表现力景物,在水体的欣赏过程中,要让游客对水进行情感感知,体验水在园林特色中的较强表现效果。

园林中的水是园林的灵魂,更是园林的血液,有了水体的存在,园林才会显得生动。

但是,园林中的水体类型比较多样,有湖泊、河流、瀑布、小溪、泉水、潭渊等。

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对静态水体的感知,感受到由水体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净化人们的内心。

另一方面,要引导人们观赏动态水体,让人们体验到园林的生动性和活泼性[2]。

2欣赏园林的花木园林内部的花草树木是园林的皮肤,如果缺少了花木,园林就会失去了英姿,缺少了几分乐趣。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花木的欣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观察花木的英姿。

花木具有一定的造型,可以引导人们观察花木的整体造型、数目形态、树枝的密疏、花朵的娇艳,让人们体验到园林的勃勃生机。

2)观察花木的色彩。

在每一个季节,每一种花木的色彩都不尽相同,通过引导人们观察花木的颜色,不仅可以拉近花木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距离,还让人们带有感情地去体验每一种色彩表现出来的生活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最新文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最新文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

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宋,元,明,清初),集大成期(清中叶,清末)二.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中国园林建筑类型丰富,有殿、堂、厅、馆、轩、榭、亭、台、楼、阁、廊、桥等,以及他们的各种组合形式,不论其性质与功能如何,都能与山水、树木有机结合,协调一致,互相映衬、互相渗透、互为借取。

有的建筑能成为园林景观的主体,成为构图中心,有的建筑对自然风景其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

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二)园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门犹如文章的开头,是构成一座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有关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中国园林广博精湛,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一家。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后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长,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色鲜亮,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多半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

园林观点初次出此刻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幽静为胜⋯⋯光景可因借随机⋯⋯”。

其意思是,在必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川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川地貌,联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旅行、居住、赏析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体素,即山川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

山是永久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要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清廉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经过波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裕活力,象征着繁荣昌盛。

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境界,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适应地形、朝向等自然天气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存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别在自然因素之中,与自然的光景交织在一同。

园中的主要建筑常常和主山池相对,自然风景最集中的地方常常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

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开空间和组织旅行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种类(一)按全部者身份分类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歇息享福的园林,先人讲“普天之下难道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河山都是属于皇家全部的,所以其特色是规模弘大,真山真水许多,园中建筑色彩华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有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结构赏析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结构赏析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结构赏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它的产生与我国古代文人提倡的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思想息息相关,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无论从内在结构还是外在形态上都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中西方两大园林艺术体系,同时,园林结构的多面性导致了中国园林空间内要素组合的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东方特色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结构赏析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结构发展历程早期的皇家园囿多带有生产性质,大都是在圈定的范围内维持自然本身的面貌,几无结构可言。

到秦太液池中置三岛以象征海上仙山,开始形成了对自然山水(或想像中的仙境)进行缩小模拟的模型式结构。

而在东汉梁冀园中“十里九坂,以象二崤”则开始大规模地摹仿真山真水,以期把自然移室入户,由于所汲取的自然对象的种类增多,模型式结构得到进一步扩大和丰满。

到南北朝时代,玄谈隐逸的需求使文人士大夫广泛参与私家园林的建造,园林开始向多题材、多风格方向发展,其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即要素相对分离、以局部代表全体的手法出现了,一直到宋末,象太液池中那样模型式的缩小手法还是园林表现方式的主流,只是在规模上有所变化而已(小如独乐园,大如艮岳)。

这一时期园林结构仍比较单一,景物层次并不丰富,直到明清之际,园林结构才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突出地位造就了江南私家园林的极大繁盛,各种理论与技术纷纷出现,而市民文艺(以戏曲、小说代表)的发展进一步引起了园林美学思想的巨大变化;从顺应自然发展为美化自然,强调以人工为主导的“人工中见自然”,追求外在的物质创造,原来造园思想中的清旷超逸、淡泊宁静逐渐向形式美和技术精巧转化。

园林空间开始追求层次,结构布局力求“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踦攀”的曲折回环效果。

明末张涟、计成等一批杰出的造园家和工匠极大发扬了以局部代全体、以少总多的造园手法,使每一园林要素的表现手法都得到极大完善,从而能以独立的形态表现主题。

1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PPT高中美术鉴赏

1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PPT高中美术鉴赏
古典园林的保护措施
针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保护规划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室内外环境装饰设计灵感来源
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框景、对景等造景手法,可以运用到室内外 环境装饰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意境的空间效果。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讲究四季有景、三季有花,这种配置方式可 以为现代室内外绿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致。
北方园林风格及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01
北方园林以宏大、粗犷著称,注重建筑和山石的运用,强调对
称和轴线。
代表作品
02
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艺术特色
03
北方园林建筑宏伟壮丽,山石堆叠大气磅礴,水面开阔,植物
配置以常绿针叶树为主,形成庄重、肃穆的氛围。
岭南园林风格及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岭南园林以轻盈、通透著称,注重庭园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善于运 用水景和石景。
园林艺术融合了诗、画、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古典园林在规划布局上遵循科学原则,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实现了科学
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代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责任担当
树立文化自信
青少年应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感和自豪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1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PPT高 中美术鉴赏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概述 • 古典园林艺术元素分析 • 地域特色及代表作品欣赏 • 高中美术鉴赏方法指导 • 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2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 合。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
筑无论多寡,也无论性质功
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
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
4、变化多样,不拘一 格
中国古典园林在构
图与形态上讲究变化,没
有固定的模式,这与自然
本身联系的更为紧密。体
现了自由舒展的艺术形态。
5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中国南北造园艺术的差异
四、皇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3,吸取了江南园林 的特点
在宫宛园林中,许
多造景皆模仿江南山水,
吸取江南园林的特点。
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是模仿无锡寄畅园;后
湖的苏州街,是模仿苏
州江南水乡风光。
18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四、皇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4,以自然山水为主, 体现天人合一的思 想
皇室大权在握,
财力雄厚,山林湖沼
都可以根据帝王的喜
好成为造园的元素。
避暑山庄在这方面是
集大成者。山庄虽是
一座园林,却最大程
度上保持了大自然的
原生环境。
19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初探园林——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规模宏大 布局严整
清高淡雅 布局自由
宗教主题 庄严深沉 布局有层次感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建筑
置以小桥庭院,突出游行特点。利用游廊 作为景区分隔物,增强空间层次感。分别 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
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廊桥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扬州个园
再探园林——园林鉴赏
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组,给大家5分钟讨论时间,从老师给出的江南私家园 林图或你游览过的园林中选择一个进行赏析。并写出50字左右的赏析稿, 课后提交。可从园林布局特点、造景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植物
所谓无花不成景,无绿不成园。园中植物 与门窗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 起着障景、框景的作用。
扬州何园
扬州个园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叠山 理水
叠山:堆叠石头和土壤形成有层次的山体。 理水:对水系的设计,包括河湖水的布局、 水面大小与形状,造美丽倒影与水光。为 模仿自然,造写意山水,迎合“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人作与天开 ——Biblioteka 国古典园林艺术“万岁御笔千金,微
臣一贫如洗,叩请皇
真 趣真 有 趣
上把中间的有字赏给 奴才吧!”
园林意境营造——造园理念
师虽 宛 法由 自 自人 天 然作 开
初探园林——构成要素
地形
理水
地貌
建筑
植物
筑山
初探园林——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洛阳白马寺
苏州留园
寺观园林 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法兰克福春华园
春华园选址在法兰克福古老的贝特曼公园内。原址内有池塘、树林和草地,规划设计充分 利用原有条件,营造出中国徽州水口园林的气氛。园名“春华”,喻欣欣向荣之意。园内建 筑造型为徽州园林的传统形式,提炼了较多的当地民居建筑元素,除采用大木作的营造制度 ,还多用徽州的“砖、木、石、竹”四种雕塑点缀,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是首次在欧 洲建造徽派园林,令人耳目一新,备受青睐。
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
寄兴园自1985年开始策划至1998年建成,历时13年之久,几经周折。其间中美双方多次相互考 察,选定建造苏州园林风格的中式园林。造园资金由当地华人团体主持筹措,并由我公司捐赠部分人 工及材料费用,最终促成了该园的建成。寄兴园为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风格,依地就势,堆山理水, 所有的驳岸和叠石所用太湖石均由国内运去,其间的亭台堂榭、曲桥飞廊、花街铺地、云墙月洞应有 尽有,在大洋彼岸共同构成了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园林空间。
四、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 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 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 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 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五、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 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 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 ,揭示意境的作用。
国外中国古典园林
慕尼黑芳华园
芳华园位于慕尼黑的西公园内,是欧洲的第一座中国公园。公园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是 为1983年在慕尼黑西公园举行的国际园艺展览会,由广州园林局设计并承建的一座小巧玲珑 、具有江南风格的中国公园。园内有钓鱼台、方亭、船厅等传统建筑小品,配以中国园林中 传统的花木,如松、竹、梅、玉兰、丹桂等,形成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园林空间,布局合理 ,轻巧明朗,花木繁茂,景致优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前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目錄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3*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4*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5*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6*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7*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8*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9*欧美的中国古典式园林10*世界造园艺术的三筇逑?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

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

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许多名篇,都是这一时期问世的。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

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真正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还是在隋唐之后。

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唐朝王维是当时倍受推崇的一位,他辞官隐居到蓝田县辋川,相地造园,园内山风溪流、堂前小桥亭台,都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如诗如画的园景,正表达出他那诗作与画作的风格。

苏轼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而他创作的园林艺术,也正是这样。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

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

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

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

在城市与乡村日益隔离的情况下,那些身居繁华都市的封建帝王和朝野达官贵人,为了逍遥玩赏大自然山水景色,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园苑,不出家门,却能享“主入山门绿,水隐湖中花”的乐趣。

因而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都市,也就成了皇家宫苑和王府宅第花园聚集的地方。

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

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唐太宗“励精图治,国运昌盛”,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

当年唐太宗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

这里的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

杜甫曾有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情五百字》的长诗,描述和痛斥了王侯权贵们的腐朽生活。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

他对绘画有些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

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

“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

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现今开封相国寺里展出的几块湖石,形体确乎奇异不凡。

苏州、扬州、北京等地也都有“花石纲”遗物,均甚奇观。

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

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

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

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杏诒本?靼病?逖簟?猓渲杏纫? 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3*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

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