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与园林楼阁桥梁和水利工程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

天安门
午门
太和门
太和殿
金銮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堆秀山
穴居——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
“上古穴居而野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 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 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 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 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隋:统一后的城市建设
• 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 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凿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 大兴城是隋文帝时所建,洛阳城是隋炀帝时所建,这两 座城均被唐朝所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为东西二京。 • 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又称赵州 桥)。它是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 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 1,宫殿的布局 严格的中轴对称 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 左祖右社
前朝后寝
• 2,陈设 华表
石狮
吉祥缸
嘉量
日晷
铜龟,铜鹤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 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 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 (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 始称故宫。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八章楼阁、桥梁和水利工程建筑共23页文档

(二)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 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世界上 年代最久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 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灵渠
灵渠是秦代修筑的水利工程,又名 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俗称陡河,位 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中 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岳阳楼
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耸立在湖南省岳 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 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三)黄鹤楼
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坐 落于湖北武昌蛇山,享有“天下绝景”的盛 誉。
(四)西安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标 志性建筑物,201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丰台区永 定河上,因为永定河旧时称卢沟河,卢沟桥 之名也由此而来。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 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三)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
泸定县的大渡河之上。
(四)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 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 交通要津。
目录 第一节 古代楼阁建筑 第二节 古代桥梁建筑 第三节 古代水利工程建筑
第一节 古代楼阁建筑
一、古代楼阁建筑的发展历史
秦汉以前已出现楼阁建筑的雏形——夯土高台 商代,在夯土台上建造木结构建筑物已蔚然成 风 春秋战国时,普遍出现了双层楼阁建筑 秦汉时期,高台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楼阁建造达到了鼎盛的阶段 唐宋辽金时期的楼阁建筑,功能扩展到宫殿、 园林、风景、商业和居住 元明清时期,楼阁的应用范围在各方面有所扩 大,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功能 有所深化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节古楼阁、古塔和古桥

2.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塔
妙应寺白塔,覆钵式,位于北京,是中
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传佛塔,是元 至元年间,忽必烈敕令建造的一座藏传佛塔, 由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经 8年建成。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台 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
2.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塔
于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 高的木结构大塔。木塔建于辽代,平面呈八角 形,外观5层,夹有暗层4层,实为9层,高 67.13米,塔内明层均有塑像。
2.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塔
泉州开元寺双塔,楼阁式,位于福建省泉
州市。东塔称镇国塔,西塔名为仁寿塔,两塔 相距200米。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为木塔, 宋代两次改建,先砖后石,高48.24米,塔基周 围有佛本故事浮雕;西塔也为木塔,建于五代 后梁年间,北宋改为砖砌,南宋再改石塔,高 44米。双塔模仿木阁楼式样,5层塔檐起翘甚 大。
2、我国现存的著名古桥
安济桥,即赵州桥。横跨河北赵县城南的
洨河,建于隋开皇年间,由李春设计建造。 桥身为单拱,弧形,全长50.82米,宽9.6米, 跨度37.37米。桥拱肩敞开,拱肩两端各建 两个小拱,即敞肩拱。开创了桥梁的新类型, 是世界桥梁工程中的首创,也是世界上现存 最大的敞肩桥。它即减轻了桥身自重,省工 省料;又有利于洪水的宣泄,减少洪水对石 桥的冲击。
第五节古楼阁、古塔和古石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一、古楼阁
● 中国古代楼阁系多层木建筑。西汉以后逐渐发展并取代了春秋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 ● 1.古阁楼的类型 ● (1)宗教楼阁。楼阁内常供奉高大佛像,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承德普
宁寺大乘之阁。 ● (2)文化楼阁。作储藏图书、经卷的地点。浙江宁波天一阁,清代皇家藏书楼的文渊阁、文津阁、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
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
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
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
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
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
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
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中国古代建筑7—水利桥梁建筑

2.赵州桥 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 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 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 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为单孔弧形敞肩坦拱石桥,构思精 巧为世界桥梁史首创。全长64.4米,拱顶宽 9.6米,跨径37.02米,拱顶至拱脚水平线的垂 直距离是7.23米。赵州桥建筑结构奇特,具有 高度的科学性。
赵州桥的特点:一是赵州桥开敞肩拱型之先河, 在主拱的两肩上各建两个小拱,不仅节约了石材, 减轻桥身的重量,而且有利于洪水的渲泻。拱上加 拱,从艺术的角度看使大桥造型更为优雅;二是赵 州桥采用跨度大而弧形平的坦拱,桥面坡度仅为 6.5%,极大的方便了行人和车辆的通过;三是赵州 桥的主拱共28道,采用纵向并列(顺桥方向)砌筑 法。这样每道拱券都自成一体,能独立支撑,日后 局部拱券的损坏不至危及全桥,修复也比较容易。
第七节 水利桥梁建筑
一、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治理江 河和利用江河资源。其中至今仍保留 和发挥着经济效益,它们充分显示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水利建设方面的 才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古 代的四大水利工程有些工程。
名称
位置 长度 开凿 历史 主持者 组成
京杭大运河
北京——杭州 1794千米 BC486年—— 1293年
名称 位置
洛阳桥 福建泉州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 隋代大业年间(公 元605-618年) 拱桥
永济桥
广西三江侗族 自治州 建于1916年
始建于宋 (1053 历史 年) ,重建于清 (1761年) 类型 梁桥
“筏形基础”、 “牡蛎固基法”
廊桥
特色
一是开敞肩拱型之 先河,二是采用跨 全桥不用一颗 度大而弧形平的坦 铁钉 拱,三是采用纵向 并列砌筑法。 是侗族高超的 建筑艺术水平 的体现。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8-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建筑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长城建筑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古楼阁、古塔和古桥建筑考试大纲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特征。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
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塔和古桥的类型、布局、特点等相关知识。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原始社会至汉代,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考工记》,木构架,瓦,大型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砖结构,登封嵩岳寺塔,佛教建筑。
隋唐时期,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赵州桥,长安城,都料工,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唐代单体建筑的特点。
宋朝,古建筑体系的大转折时期:《营造法式》,现存宋代建筑,宋代建筑特征。
元朝,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现存元代建筑。
明清时期,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园冶》、《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一、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1.敬天祭祖2.皇权至上3.以中为尊4.阴阳五行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体系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形式木构架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2)穿斗式穿斗式又称立贴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
穿斗式构架是一种轻型构架,屋顶重量较轻,有优良的防震性能。
用料较少,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
这种结构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在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建筑篇

2.坛庙建筑
1.概况
2.中国现存著名坛庙
FILL IN THE TITLE HERE
填 写
太庙
文
社稷坛
字 天坛
皇穹宇
地坛
郊祭
左祖 右社
圜丘坛、祈年殿、斋宫、
岱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阜孔庙“孤例”“世界文化遗产”
陵墓、古城、古长城 与古镇古村建筑
了解古陵墓、城、镇村的基本特点 与代表 掌握古长城结构特点
台基 Tai Ji
定义: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又称基座。 主要作用:防潮防腐,承托建筑物,增强建筑的 高大雄伟。 分类: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
开间 Kai Jian
“间”为四柱围成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 本单元。建筑的迎面间数称“开间”,或称“面 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建筑 的纵深间数称“进深”。古人以奇数为吉祥数, 面阔进深多为单数。开间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大梁 Da liang
即横梁,是架于木头圆柱(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 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为底的台上)上的一根最 主要的木头,用以形成屋脊。
斗拱 Dou Gong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 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 置于柱头和额访、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 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3 的地方,称社稷坛。
布局 特点
前朝后寝:“前朝” 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建筑群的前部。“后寝”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
4 居的地方,建筑群的后部。
三朝五门:“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奉天殿(太和殿)、
5 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五门制”沿中轴线以五
道门。内向外以此为奉天门或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大 清门。
古代中国的建筑工程和宏伟工程有哪些

古代中国的建筑工程和宏伟工程有哪些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建筑工程和宏伟工程古代中国的建筑工程和宏伟工程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古代中国的建筑工程和宏伟工程:1.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事。
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21,196公里。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过秦、汉、明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规模。
2.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个。
兵马俑则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位于陵墓的东侧。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展现了秦朝军队的雄伟壮观。
4.都江堰:都江堰是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
它建于公元前256年,由蜀汉政府为解决当地水灾而修建。
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5.大运河:大运河是古代中国最长的人工河流,全长约1,776公里。
它连接了黄河与长江流域,自南向北依次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省份。
大运河始建于隋朝,后经过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规模。
6.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它建于唐代,高71米,相当于23层楼高。
乐山大佛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7.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它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悬空寺的建设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技艺的高超,被誉为“东方奇迹”。
8.莫高窟: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它始建于北魏时期,经过隋、唐、五代、宋、元、明等朝代的扩建和绘制,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楼阁建筑的类型
(一)按建筑形式划分 主要包括井干式、重屋式、平坐式、 通柱式等。
(二)按功能用途划分 概括起来主要有游赏型、祭祀型、 军事型、生活型、文化型等几类。
三、现存著名楼阁
(一)滕王阁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之作,在中华建 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素有“西江第一楼” 的美誉。
第二节 古代桥梁建筑
一、古代桥梁的发展历史
周文王姬昌在渭河上架设浮桥迎亲的故事,成 为中国古代有文字可考的桥梁建筑史的开端。 春秋战国时期,现代桥梁中广为修建的多孔桩 柱式桥梁已遍布黄河流域和其他地区 。 隋唐时期,桥梁建筑技术日益成熟,达到飞跃。 元明清时期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西南地区的 铁索桥、竹索桥、藤索桥等得到了较大发展。
二、古代桥梁的主要类型 (一) 梁桥
所谓梁桥,是指用梁承载构件的桥,由于 梁一般是平直安置,故又称平桥。 (二)拱桥
拱桥是指以拱形构件作为承载结构的桥, 由于外形是曲的,所以古时也常称为曲桥。 (三)索桥
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 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 桥,主要见于西南地区。 (四)浮桥
第三节 古代水利工程建筑
一、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史 (一)生活用水工程的发展历史 (二)农田灌溉工程的发展历史 (三)防洪排水工程的发展历史 (四)漕运航运工程的发展历史
二、著名水利工程介绍
(一)芍陂
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的古陂塘灌溉 工程,又名安丰塘,位于安徽省寿县 南。始建于春秋时期,迄今2500多年 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与都 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 代四大水利工程。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秦朝
D. 东汉
5. 下列古代桥梁中,出现最早的一种是( )。
A. 梁桥
B. 拱桥
)。
A. 赵州桥
B. 洛阳桥
C. 安澜桥
D. 泸定桥
7. 下列古代桥梁中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是( )。
A. 卢沟桥
B. 赵州桥
(二)岳阳楼
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耸立在湖南省岳 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 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三)黄鹤楼
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坐 落于湖北武昌蛇山,享有“天下绝景”的盛 誉。
(四)西安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标 志性建筑物,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二)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 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世界上 年代最久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 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灵渠
灵渠是秦代修筑的水利工程,又名 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俗称陡河,位 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中 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塔是从( )建筑中分化出来的。
A. 佛寺
B. 道观
C. 石窟
D. 楼阁
2. 下列楼阁建筑中素有“西江第一楼”美誉的是( )。
A. 滕王阁
B. 岳阳楼
C. 黄鹤楼
D. 蓬莱阁
3.宁波的天一阁从功能上看,属于( )的楼阁。
A. 游赏型
B. 军事型
C. 文化型
D. 祭祀型
4.中国古代有文字可考的桥梁建筑史开端于( )。
第八章 楼阁、桥梁和水利工程建筑
本章导读
楼阁、桥梁、水利工程在中国大地上随处 可见,它们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 展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有极高的使用和艺术价值。本章对中国古代 楼阁、桥梁、水利工程建筑进行分别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这些建筑的 发展历程、重要价值,还能够学会欣赏具有 代表性的著名建筑,了解隐藏在建筑表面下 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丰台区永 定河上,因为永定河旧时称卢沟河,卢沟桥 之名也由此而来。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 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三)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
泸定县的大渡河之上。
(四)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 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 交通要津。
(四)坎儿井
坎儿井是我国新疆地区特有的一种 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 的水利设施,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 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本章小结
本章分别对中国古代楼阁、桥梁和水利工程 三类建筑做了概括性介绍。古代楼阁建筑种类 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丰富的中 国传统文化内涵。中国是世界上“多桥梁的古 国”,中国的桥梁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 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世界桥梁建筑史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用途 广泛,既可治理水患,还可灌溉、通航等,从 古至今一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是古 人智慧的结晶,也给人类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 化遗产。
目录 第一节 古代楼阁建筑 第二节 古代桥梁建筑 第三节 古代水利工程建筑
第一节 古代楼阁建筑
一、古代楼阁建筑的发展历史
秦汉以前已出现楼阁建筑的雏形——夯土高台 商代,在夯土台上建造木结构建筑物已蔚然成 风 春秋战国时,普遍出现了双层楼阁建筑 秦汉时期,高台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楼阁建造达到了鼎盛的阶段 唐宋辽金时期的楼阁建筑,功能扩展到宫殿、 园林、风景、商业和居住 元明清时期,楼阁的应用范围在各方面有所扩 大,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功能 有所深化
浮桥是指把浮体置于江河之上而联结成的 一座桥梁。
三、现存著名古代桥梁
(一)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位于河北省石 家庄市赵县城南。建于隋开皇至大业初年 (595—605),是世界现存年代最久、保存 最好、科学水平极高、艺术形象极美的古石 拱桥,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二)卢沟桥
C. 洛阳桥
D. 广济桥
8. 中国四大古桥中,具有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的是 ( )。
A. 洛阳桥
B. 赵州桥
C. 卢沟桥
D. 广济桥
9.下列用于灌溉的古代水利工程,修建时间最早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