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精品教案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设计:讲解法、对比法、归纳法。
学法设计:合作交流、对比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一)汇报预习案上复习题。
1、解下列方程.χ=×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9=():156:0.8=():4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预习案。
三、汇报展示,引导点拨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320=1:10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两内项320与1的积。
(填等或不等):3、列式解答指名板演,老师点拨。
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结解比例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四、知识检测,达标提升1、解下面的比例2、解下面的比例(1)8︰12=X︰45(2)0.4︰X=1.2︰23、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厘米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
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五、拓展延伸,总结激励作业布置:练习八7、10题。
板书:解比例1、什么叫做解比例例:1.5:2.5=6:X解2.5×6=1.5X1.5X=15X=10X:320=1:10解10X=320X=32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例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设计:讲解法、对比法、归纳法。
学法设计:合作交流、对比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一)汇报预习案上复习题。
1、解下列方程.χ=×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9=():156:0.8=():4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预习案。
三、汇报展示,引导点拨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320=1:10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两内项320与1的积。
(填等或不等):3、列式解答指名板演,老师点拨。
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结解比例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四、知识检测,达标提升1、解下面的比例2、解下面的比例(1)8︰12=X︰45(2)0.4︰X=1.2︰23、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厘米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
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五、拓展延伸,总结激励作业布置:练习八7、10题。
板书:解比例1、什么叫做解比例例:1.5:2.5=6:X解2.5×6=1.5X1.5X=15X=10X:320=1:10解10X=320X=32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例3。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2X=8x91/2=1/5x1/4。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3:8=15:40,9/1.6=4.5/0.8二、新课1、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法国著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出事例题,读题并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讨论,研究解题办法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5、注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致性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三练习1、求X的值1/2X=1/4x1/57.8:X=8.2:102、书上练习第8题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4、小兰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
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怎样解比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导学习题例。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
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精品教案

《解比例》教学设计中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旋一、教学内容:解比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五、教学要素:1、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知识经验。
2、原型:由埃菲尔铁塔图引出的比例。
3、探究的问题:①运用转化的思想可以将比例转化为以前学过哪部分的知识?②怎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③如何解比例?六、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如果已知比例中的3项,而有一项未知,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就是解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比例。
板书课题。
(二)探究与解决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出示例2,让学生读取数学信息,列出算式。
X:320=1:10这个比例你会解吗?2、尝试计算:提出问题,启示学生分析:比例的内项、外项分别是什么?哪项未知?能否利用转化的思想,将解比例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转化转化为以前学过哪部分的知识?怎样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明确算理: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可以将比例转化为方程来解,其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要让学生说明怎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4、举一反三:①板书0.8:4=X:6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过程。
②出示例3,分数形式的比例,我们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明确同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转换成方程,再解方程。
通过独立计算并讲述算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为归纳算法做准备。
5、总结算法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然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解比例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解方程就行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3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
学习这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比例中未知项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从中进行优化。
2、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了解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2、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8:20和7.2:8、100:0.2和10:0.0022导入新课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14:21=2:()、1.25:()=2.5:4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
互动新授(一)教学例二1、投影出教材第42页例二。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2、阅读与理解(1)学生独立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为此,本课从学生地生活经验出发,把陌生枯燥地应用题与学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联系起来。
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三个阶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地过程,体验策略地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比的意义,通过计算解决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旧知的迁移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探索知识、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获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时间安排:复习2分钟,导入3分钟,新授20分钟,巩固5分钟,小结3分钟,练习7分钟。
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呢?2、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4和1.5:2 1/4 :1/3和9:12 72:8和1.2:0.13 3:8和12:32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三、1、教学例2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比例,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8=15:x中x的值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并让学生自己介绍这种解法的思路,请其他学生补充完。
2、教学例2这道题和例2相比,有哪些地方不同?想一想,怎样解?学生讨论解答。
“做一做”第2题中的比例。
四、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创意作业:如果5a=3b,你能写出尽量多的比例式吗?并用含a的式子表示出b。
大家来比赛谁找的多。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范文【第2篇】比例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经历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3、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运用比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9和9:12 (2)1.4:2和28:40(3)1/2:1/5和5/8:1/4 (4)7.5:1.3和5.7:3.1二、提高练习1、解下面的比例(3):= X:92、博物馆展出一个高为19.6cm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比例》教学设计
中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旋
一、教学内容:解比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知识经验。
2、原型:由埃菲尔铁塔图引出的比例。
3、探究的问题:①运用转化的思想可以将比例转化为以前学过哪部分的知识?
②怎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③如何解比例?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如果已知比例中的3项,而有一项未知,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就是解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比例。
板书课题。
(二)探究与解决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2,让学生读取数学信息,列出算式。
X:320=1:10
这个比例你会解吗?
2、尝试计算:
提出问题,启示学生分析:比例的内项、外项分别是什么?哪项未知?能否利用转化的思想,将解比例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转化转化为以前学过哪部分的知识?怎样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明确算理: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可以将比例转化为方程来解,其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要让学生说明怎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4、举一反三:
①板书0.8:4=X:6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过程。
②出示例3,分数形式的比例,我们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明确同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转换成方程,再解方程。
通过独立计算并讲述算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为归纳算法做准备。
5、总结算法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然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解比例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解方程就行了。
(三)训练与应用
1、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小结与提高
小结学到的知识、方法以及学习的过程等,评价学习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