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的缺乏所导致的慢性疾病

合集下载

维生素缺乏部份慢性疾病的关系

维生素缺乏部份慢性疾病的关系

维生素缺乏部分慢性疾病的关系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1992年和2002年《中国人群膳食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维生素A、B2和钙等营养素呈现严重缺乏状况。

其中,维生素A和B2的每日平均膳食摄入量分别仅达国家膳食参考摄入量标准的63%和58%;而在特殊群体(如老年人、素食者等)中,维生素C、B1、B6和部分微量元素的普遍缺乏更加常见。

维生素缺乏与痴呆2005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同时发表了两项关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与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队列研究。

以退伍军人为调查对象的《标准化衰老研究》,通过对包括321名参试者为其3年的随访发现,认知能力下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6和B12显著相关。

其中,饮食摄入叶酸水平高者空间认知能力和语言流利程度均较高,而B型维生素水平低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均预测认知能力下降。

在另一项关于大脑衰老的研究(CSBA)中,研究者通过对816名基线时非痴呆老年人为期4年的随访,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发生痴呆和AD的风险均翻倍,体内叶酸水平低着痴呆和AD风险也升高。

在同期发表的述评中,美国代谢性疾病研究所的研究者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B族维生素缺乏对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的机制复杂,可能包括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激活导致的神经毒性;DNA、蛋白质、脂质和神经递质的甲基化;氧化应激增加或者β淀粉样蛋白毒性增加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B族维生素缺乏很可能通过上述几种机制协同促进痴呆和AD 的发生发展。

维生素缺乏与心脑血管病大量研究表明,膳食叶酸、B族维生素等摄入减少或血浆叶酸水平降低与冠心病或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

目前已明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各种机制,特别是对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促发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

在同型半胱氨酸再甲基化形成蛋氨酸的过程中,需蛋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以维生素B12为辅助因子,由5-甲基-四氢叶酸作为甲基的供体。

维生素d简介

维生素d简介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骨骼健康、免疫系统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健康都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D:
1.来源: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包括阳光和食物。

人体可以通过皮肤
接触阳光来合成维生素D,而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有鱼类、牛奶、奶制品和蛋黄。

2.功能: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对骨骼发育和维持骨
骼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它还参与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

3.缺乏症:儿童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成人则可能导致骨
质软化症。

维生素D缺乏还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的发生发展有关。

4.适宜摄入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推荐摄入量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
建议成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800国际单位(IU),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适当增加。

5.过量: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高钙血症、
高磷血症、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时应遵循适量原则,并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维生素D水平。

6.补充方式: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食物、维生素D补充剂以及适
度的户外活动(如阳光照射)等方式。

在补充维生素D时,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补充方案。

全球佝偻病的预防和管理共识

全球佝偻病的预防和管理共识
社会负担
由于佝偻病的影响,社会需要承担 更多的医疗、教育、福利等方面的 负担。
03
佝偻病的预防策略
营养教育
总结词
营养教育是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家长和儿童了解佝偻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对佝偻病的认 识和重视程度。
详细描述
营养教育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提供科学、实用的营养知识和饮食建议, 帮助家长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同时,教育家长和儿童了解维生素D的作用和缺乏的后果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时间。
维生素D补充
总结词
维生素D是预防佝偻病的关键营养素,通过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佝偻病的发病率。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维生素D补充方案。对于婴儿和儿童,应定期检测维生素D 水平,根据医生建议适量补充维生素D。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保证胎 儿和婴儿的健康发育。同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的安全性,避免过量摄入导致不良反应。
开展临床试验,对新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进行评估,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预防策略的优化
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以提高预防 效果和覆盖率。
加强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佝偻病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长期管理和康复的研究
研究长期管理和康复的方法,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 量。
02
佝偻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 期,若不及时治疗,会对孩子的 生长发育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佝偻病的病因和病理
病因
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可能 是由于日照不足、饮食中维生素 D含量不足、慢性疾病或长期使 用药物等。
病理
维生素D缺乏导致肠道吸收钙磷 减少,血液中钙磷浓度下降,骨 骼矿化受阻,骨质变软,出现佝 偻病的症状和体征。

什么是佝偻病

什么是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我国儿科重点防治四病之一。

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下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较少,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

如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辅食、鱼肝油等,则易患佝偻病。

3、维生素D的需求量增加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临床表现:(一)初期多数小儿出生3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

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此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检查可正常或临时钙化带稍模糊;血生化检查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偏高。

如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极期。

(二)极期除有上述症状外,主要变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头部: 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的小儿。

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郝氏沟;胸骨突出,呈鸡胸或漏斗胸,影响呼吸功能。

3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可出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开始行走后,可出现“O”型腿“X”型腿。

长久坐位可见脊柱后突或侧弯。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三)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四)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和控制病情活动,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健康教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健康教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二)健康指导
1. 坚持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预防的关键在于日光浴与适量的维生素D的补充。

出生3周后可带婴儿户外活动,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小时的户外活动,夏季阳光充足可在阴凉处活动,尽量暴露皮肤。

2.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辅食。

给予富含练生素D.何。

碱。

蛋白质的食物。

3.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

4.加强生活护理,避免感染。

5.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患儿,防止骨折。

6.用药指导:告知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的剂量及疗效。

注意观察有无中毒反应。

饮食中的维生素D与肾病的关系

饮食中的维生素D与肾病的关系

饮食中的维生素D与肾病的关系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然而,缺乏维生素D可能与肾病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饮食中的维生素D与肾病的关系,并给出一些相应的防控建议。

一、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它通过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以及调节骨骼中的钙和磷的释放,维护血液中的钙磷稳态。

此外,维生素D还参与调节免疫功能、心血管健康和神经系统功能等。

二、维生素D与肾病的关系1. 维生素D缺乏与慢性肾病慢性肾脏疾病是指肾功能慢性受损导致的疾病。

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往往伴有维生素D缺乏。

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患者无法有效地将维生素D激活为活性形式,导致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降低。

这种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骨骼疾病,如矿物质丢失性骨病和骨质疏松等。

2. 维生素D与肾透析肾透析是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长期进行肾透析可能导致维生素D的缺乏。

在肾透析过程中,肾脏无法正常激活维生素D,导致血液中活性维生素D的含量明显降低。

这会增加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3. 维生素D与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的炎症反应,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

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和进展。

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促进肾小球肾炎的发展。

三、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对于肾病患者或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补充维生素D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维生素D补充方法:1. 饮食补充饮食是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之一。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包括鱼类(如鲍鱼、鳕鱼和河豚等)、蛋黄、酿魚膾和鲨鱼肝油等。

在选择饮食时,需要注意食材来源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避免摄入过多的污染物。

2. 维生素D补充剂除了通过饮食摄取,也可以通过补充剂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但是,在使用补充剂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中毒的风险。

人体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人体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临床探索人体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危害及影响因素李天才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贵州贵阳 550000)摘要: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与骨质疏松、慢性肾病、佝偻病、胎儿生长受限、软骨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并发症、帕金森病、皮肤病等的发生均有关系。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主要由植物中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维生素D3主要由动物皮肤组织中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而成。

虽然人体维生素D主要通过日光照射获得,但对于光照不足区域的人群,通过食物为来源摄取获得维生素D的途径不容忽视。

关键词: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日照;食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维生素D是唯一可以在人体内合成的维生素,最早是由海洋浮游植物产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维生素D是所有维生素中最古老的一种,并推测维生素D最初的功能可能是早期浮游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保护其对紫外线敏感的诸如蛋白质、DNA、RNA一类的生物大分子[1]。

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存在于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D2;而存在于动物皮肤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转变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

两种类型维生素D在人体内均无生物活性,必须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两次羟化后生成1,25(OH)2D3,并通过与其核受体维生素D 受体(VDR)相互作用发挥功能。

1,25(OH)2D3作为维生素D代谢中间产物,半衰期长达数周,不受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等影响,体现了膳食摄入的维生素D和阳光产生的维生素D 的总量,因而血清25(OH)2D3被作为反映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金指标[2]。

人体95%的维生素D由皮肤在日光照射产生,剩余5%来自食物,故人体维生素D水平主要受日照影响[3]。

虽然食物来源维生素D占比较小,但对于生活在光照不足区域的人群不可忽视食物中维生素D的重要性。

1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判断标准美国医学会修订指南提出:当25(OH)D<20 ng/ml时,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症;当25(OH)D水平在21~29 ng/ml时,诊断为维生素D不足症;25(OH)D>30 ng/ml为维生素D足够,其中40~60 ng/ml是理想范围[4]。

坏血病的危害,没想到会如此严重!

坏血病的危害,没想到会如此严重!

坏血病的危害,没想到会如此严重!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坏血病,这是严重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所以也被称之为维生素c缺乏症。

坏血病会有一系列的症状,患者身体健康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坏血病的危害是比较多的。

一、坏血病(scurvy)又称维生素C缺乏症。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胶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它有助于保持间质物质的完整,如结缔组织,骨样组织以及牙本质。

严重缺乏可引起坏血病,这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特征为出血,类骨质及牙本质形成异常。

儿童主要表现为骨发育障碍,肢体肿痛,假性瘫痪,皮下出血。

成人表现为齿龈肿胀、出血,皮下瘀点,关节及肌肉疼痛,毛囊角化等。

而我国普通膳食中有大量新鲜果菜,婴儿又多哺母乳(母乳含维生素C227.2~397.5μmoL/L),大多均能维持维生素C生理需要量,因此本病少见。

二、维生素C是作用很强的还原剂,在体内被可逆性氧化和还原,因而在细胞内起着氧化还原的作用。

它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有关。

作为一种还原剂(和氧,亚铁离子及2-酮酸一起)维生素C可激活使前胶原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为前胶原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的那些酶。

有坏血病的动物弹性蛋白羟脯氨酸变得越来越缺乏。

维生素C能保护叶酸还原酶,这种酶可使叶酸转变为亚叶酸,并有助于从食物内的叶酸结合物中释出游离叶酸。

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严重缺乏可引起坏血病,这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特征为出血,类骨质及牙本质形成异常。

三、坏血病并发症⒈骨质疏松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以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

在儿童常表现出一种突出的特征,即长骨端呈杆状畸形,关节活动时疼痛,患儿常使膝关节保持屈曲位。

肋骨及肋软骨交界处明显突出呈串珠状,其角度比佝偻病串珠稍尖;在凸起的内侧可扪及凹陷;佝偻病串珠则两侧对称,无内侧凹陷区。

⒉近年证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反应:⑴尿中排出的草酸显著增高,可能发生尿路草酸盐结石。

肾结石、痛风、半胱氨酸尿症等病人应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的缺乏所导致的慢性疾病维生素是我们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物质,是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卫士。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相应的代谢反应就会出现问题,会让我们的肌体代谢失去平衡,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病毒就会趁虚而入。

以下是各种维生素的缺乏所引起的典型症状:
1、缺乏维生素A时:指甲出现深刻明显的白线,会引起头发枯干,皮肤粗糙,呼吸道感染,眼部干燥、畏光、多泪、视物模糊,心情烦躁及失眠等症状。

2、缺乏维生素B1时: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小腿有间歇性的酸痛,会引起消化不良,有时还会引起手脚发麻及多发性神经炎和脚气病。

3、缺乏维生素B2时:嘴角破裂溃烂,出现各种皮肤性疾病,手脚有灼热感觉,对光有过度敏感的反应,容易出现口臭、失眠、头痛、精神倦怠、皮肤“出油”、头皮屑增多。

4、缺维生素B3:舌头红肿,口臭,口腔溃疡,情绪低落。

5、缺乏维生素B6时:舌苔厚重,嘴唇浮肿,头皮特多,口腔黏膜干燥,会导致肌肉痉挛、外伤不愈合,孕妇缺乏维生素B6则会过度恶心、呕吐。

6、缺乏维生素B12时:行动易失平衡,身体时有间歇性不定位置痛楚,手指及脚趾酸痛,会导致皮肤苍白、毛发稀黄、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7、缺乏维生素C时:会导致齿龈紫肿且容易出血,眼膜,舌苔厚重,皮肤易出血,伤口不易愈合,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容易感冒。

8、缺乏维生素D时:头部会多汗,儿童则可患软骨病,成人可得骨质软化病。

9、缺乏维生素E时:可出现四肢乏力、易出汗、皮肤干燥、头发分叉、妇女痛经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