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血片制作方法课件
合集下载
疟原虫的镜检技术制片染色

门诊和发热病人血片每片1人,涂2个厚血膜1个薄 血膜,以防血膜脱落而影响检查。
标签
标本片
发热病人血片
厚血膜的制作
取洁净的载玻片1张,左手持载玻片平置,右手持推片, 用推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①约4~5微升血量 (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 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转2~4圈,涂成②直径 0.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20h内取血,发作后2小 时左右,此时环状体发育至最高峰,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 虫。末梢血血检到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是在末梢血出现环状体之 后的7-10天。
血膜的制作(取血操作)
❖在采集标本、制作血片前,首先要核对 患者的姓名、年龄和住址。
❖取血部位和方法
耳垂或无名指(婴幼儿 拇趾或足跟),通常在 耳垂取血,先用75%酒精 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待 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 和食指紧捏耳垂上方或 无名指指尖,右手持消 毒针迅速刺入皮肤,不 宜过深或过浅(1~2mm 为宜)。然后用左手大 拇指、食指和右手中指 协同轻轻挤压出血滴。
7
偏右或偏左过多
5
8
过多或过少
5
厚薄不匀呈波浪型
8
5
血片染色质量(10分)
外观(4分) 镜下(6分)
蓝紫色
4
白细胞、疟原虫胞浆蓝色,
核红色
6
深蓝色
3
深红色或灰白色
2
染色过深,原虫胞浆与核
染色过浅,胞浆蓝色不易显
均呈深蓝色
4
见,核淡红
3
血片清洁度(10分)
外观(5分) 光洁无油灰 镜下(5分) 无沉渣
制作血膜注意事项
❖清洗玻片,且勿碰撞、磨损 载玻片必须完全清洁
标签
标本片
发热病人血片
厚血膜的制作
取洁净的载玻片1张,左手持载玻片平置,右手持推片, 用推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①约4~5微升血量 (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 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转2~4圈,涂成②直径 0.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20h内取血,发作后2小 时左右,此时环状体发育至最高峰,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 虫。末梢血血检到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是在末梢血出现环状体之 后的7-10天。
血膜的制作(取血操作)
❖在采集标本、制作血片前,首先要核对 患者的姓名、年龄和住址。
❖取血部位和方法
耳垂或无名指(婴幼儿 拇趾或足跟),通常在 耳垂取血,先用75%酒精 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待 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 和食指紧捏耳垂上方或 无名指指尖,右手持消 毒针迅速刺入皮肤,不 宜过深或过浅(1~2mm 为宜)。然后用左手大 拇指、食指和右手中指 协同轻轻挤压出血滴。
7
偏右或偏左过多
5
8
过多或过少
5
厚薄不匀呈波浪型
8
5
血片染色质量(10分)
外观(4分) 镜下(6分)
蓝紫色
4
白细胞、疟原虫胞浆蓝色,
核红色
6
深蓝色
3
深红色或灰白色
2
染色过深,原虫胞浆与核
染色过浅,胞浆蓝色不易显
均呈深蓝色
4
见,核淡红
3
血片清洁度(10分)
外观(5分) 光洁无油灰 镜下(5分) 无沉渣
制作血膜注意事项
❖清洗玻片,且勿碰撞、磨损 载玻片必须完全清洁
疟原虫镜检血片的制作与染色课件

厚血膜的位置,位于玻片右1/3处。
厚血膜外观:圆形厚薄均匀,无划痕。过厚易于脱 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求。
4.推制薄血膜
用干棉球抹净玻片角上的血渍,然后将推片下缘 平抵载玻片的中线,当血液在载玻片与推片之间 向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使两玻片保持25~35° 角,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舌状薄血膜,厚度 应以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为佳。
吉姆萨(Giemsa)染液由天青、伊红组成。染料中天青是 碱性的,伊红是酸性的。染色的原理是基于在酸性染料中具 有染色作用的阴离子和细胞内的碱性物质相结合,而碱性染 料中的阳离子和细胞内的酸性物质相结合,所以酸性的细胞 成分被碱性染料所染色,而碱性的细胞组分则被酸性染料染 色。
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色, 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 胞浆为酸性,与 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 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天青均可结合,染淡紫色,称为 中性物质。
(2) 采血针:使用一次性釆血针。
(3) 玻片盒:
(4) 75%乙醇棉球:用于采血前后的消毒。
(5) 标签记号笔:用于玻片上书写号码。
2. 采血部位及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以耳垂较为 合适,也可在手指末端采血,婴儿可从拇趾或 足跟取血。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后, 以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入取血部位1~2mm深, 然后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右手中指协同挤出 血滴。
2. 染色用水
常用的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的冲洗用水,是中 性的蒸馏水或经煮沸过滤的冷开水,也可用井水、 河水、泉水或雨水。为了使血膜着色较好,应用 pH7.0~7.2水效果最佳。
可配制缓冲液用于染液的稀释和染色后的冲洗。 配制pH6.6~7.4缓冲液时,先制备好两种贮备液。 贮备液Ⅰ为每1 000ml蒸馏水含9.5g 磷酸氢二钠, 贮备液Ⅱ为每1 000ml蒸馏水含9.07g 磷酸二氢钾。 配制pH6.6~7.4的缓冲液时,将两种贮备液按一定 比例混合后,用蒸馏水稀释成各种浓度的溶液。
厚血膜外观:圆形厚薄均匀,无划痕。过厚易于脱 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求。
4.推制薄血膜
用干棉球抹净玻片角上的血渍,然后将推片下缘 平抵载玻片的中线,当血液在载玻片与推片之间 向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使两玻片保持25~35° 角,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舌状薄血膜,厚度 应以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为佳。
吉姆萨(Giemsa)染液由天青、伊红组成。染料中天青是 碱性的,伊红是酸性的。染色的原理是基于在酸性染料中具 有染色作用的阴离子和细胞内的碱性物质相结合,而碱性染 料中的阳离子和细胞内的酸性物质相结合,所以酸性的细胞 成分被碱性染料所染色,而碱性的细胞组分则被酸性染料染 色。
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色, 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 胞浆为酸性,与 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 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天青均可结合,染淡紫色,称为 中性物质。
(2) 采血针:使用一次性釆血针。
(3) 玻片盒:
(4) 75%乙醇棉球:用于采血前后的消毒。
(5) 标签记号笔:用于玻片上书写号码。
2. 采血部位及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以耳垂较为 合适,也可在手指末端采血,婴儿可从拇趾或 足跟取血。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后, 以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入取血部位1~2mm深, 然后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右手中指协同挤出 血滴。
2. 染色用水
常用的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的冲洗用水,是中 性的蒸馏水或经煮沸过滤的冷开水,也可用井水、 河水、泉水或雨水。为了使血膜着色较好,应用 pH7.0~7.2水效果最佳。
可配制缓冲液用于染液的稀释和染色后的冲洗。 配制pH6.6~7.4缓冲液时,先制备好两种贮备液。 贮备液Ⅰ为每1 000ml蒸馏水含9.5g 磷酸氢二钠, 贮备液Ⅱ为每1 000ml蒸馏水含9.07g 磷酸二氢钾。 配制pH6.6~7.4的缓冲液时,将两种贮备液按一定 比例混合后,用蒸馏水稀释成各种浓度的溶液。
血片制作 PPT课件

2019/9/7
3
血片制作染色与疟原虫计数
血膜的制作 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血液涂
呈薄膜状,称薄血膜;一种是血辅在玻片上面。
发热病人血片 2019/9/7
标本片 4
52006-12-13
取血时机 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取血,疟疾普 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某期 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的取血时机。
2019/9/7
13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液种类:目前所用的血片染色液,虽然名称 很多,但都是从罗门诺夫斯基氏创造的染液 变化过来的。总的可分为水溶液和酒精溶液 两大类,前者包括罗氏、西氏(Simon)、 J.S.B氏染液等,后者包括利氏 (Leishman)、瑞氏和吉氏染液等。这些染 液中的主要染剂都包含美兰、伊红和由美兰 氧化所成的天青,所以称多色性染剂。
涂制厚、薄血膜的位置 通常是将厚、薄血膜 涂在一张载片上。方法是将载片分为6等分, 第1、2格备贴标签及编号用;厚血膜涂在第3 格中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 作为标本的血片每张玻片涂厚、薄血膜各1个; 门诊和发热病人血片每片1人,涂
涂2个厚血膜1个薄血膜,以
标标签签
防血膜脱落而影响检查;
2019/9/7
2
血片制作与染色镜检
2 采血制片 自耳垂或手指采血,厚血膜的血量约为火柴 头大小(4-5mm3),滴在载玻片的1/3处;薄血膜的 血量为其1/4,滴于玻片中央,立即用边缘整齐光滑的推 片与玻片之间成30-40度角平直向前推成薄血膜。再用推 片的一角将厚血滴涂制成直径约0.8-1cm的圆形厚血膜, 厚度以能清晰映出报刊上的铅字为宜。薄片的厚度为镜下 只见一层均匀紧密排列的红细胞为宜。血片涂制好后用 HB铅笔在干燥的薄血膜底部写上受检者的姓名或编号。 对疑为恶性疟者,可用皮肤划痕法刮取渗出的体液作涂片 染色,此法检出率较高,且可查见末梢血液中不常看到的 恶性疟原虫的滋养体和裂殖体。
疟疾血片制作课件ppt课件

吉氏染液的染色方法
血片染色: 取蒸馏水或缓冲液1ml加入吉氏原液1滴, 混合均匀后涂在厚、薄血膜上,染色30分钟左 右,然后用清水轻轻将载玻片上的染液冲洗干 净,晾干镜检。
血片制作注意事项
A. 使用前载玻片一定要清洁,否则会影响 血片制作和镜检结果。 B. 厚血膜干燥时勿加热,加热会使原虫变 形,影响镜检结果。 C. 固定薄血膜时勿将甲醇触碰到厚血膜。
厚度以薄血膜上的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 重叠为佳。
薄血膜
血片的制作(厚血膜涂片)
用推片的一角刮取4~5微升血量(相当于火柴 头大小),使血滴涂于载玻片的中央偏右处,由 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2圈,涂成直径0.8~1.0cm的 圆形厚血膜,血膜厚薄均匀,过厚易于脱落,过 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求(厚度以1个油镜视野内可 见5~10个白细胞为宜)。
血膜染色前的处理
固定薄血膜 血片干燥后,用吸有甲醇的吸管 在薄血膜表面轻轻涂抹,自然干燥。注意固定 时甲醇不要接触厚血膜,否则会影响厚血膜的 溶血。 溶解厚血膜 血片干燥后,用滴管滴水于厚血 膜上,待血膜呈灰白色时,将水倒去,晾干。 (吉姆萨染色:直接)
血膜制作意事项
1. 清洗玻片,且勿碰撞、磨损 2. 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在标本盒内 3. 血膜应自然干燥 ,要充分干燥。
疟疾血片制作 课件
血片的制作(厚、薄血膜)
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 一种是将血液涂成薄膜状,称薄血膜; 一种是血液涂成圆盘状,称厚血膜。 最好一张玻片上同时制作厚、薄两种血膜。
血片的制作(薄血膜涂片)
取洁净的载玻片 1 张,左手持 载玻片平置 , 右手持推片,推片一端边缘 的中点刮取血液 1.0~1.5 微升(相当于 1/4 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中 线接触,待血液向两侧扩展约 2cm 宽时, 以25°~35°夹角均匀而迅速地向左推成 舌状薄血膜(约2.5cm长)。
疟原虫镜检技术-制片与染色_PPT课件

• 染色用水:为了使血膜着色较好,应用pH7.0~7.2水效果
最佳。中性的蒸馏水也可。
缓冲液配制
pH
1/15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
1/15mol/L 磷酸1
7.0
6.3
3.7
7.2
7.3
2.7
7.4
8.1
1.9
蒸馏水 (ml)
90
90
90
90
染色方法
• 少量血片染色:取吉氏染液1份,加入缓冲液或蒸馏水15 至20份,混合均匀后,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20~30分 钟,然后用缓冲液或蒸馏水将血片上的染液冲走,晾干待 检。
血膜的染色
• 染色液的制备:推荐使用吉氏染液。吉氏染剂不仅适用于 厚血膜和批量血膜的染色,而且效果稳定,染色时间和染 液浓度对染色结果影响较小,染色后的血膜保存时间较长, 同时吉氏染剂能长期保存而不变质。
• 吉氏染液配制:吉氏粉 5g,甲醇250ml,甘油250ml。将 吉氏粉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甘油充分研磨,边加边磨, 至甘油加完为止,倒入500ml有塞玻璃瓶中。在研钵中加 入少量甲醇,洗掉剩余部分,倒入瓶内,再次加甲醇,洗 后再倒入瓶中,至甲醇洗净研钵为止。塞紧瓶塞,充分摇 匀,室温内放置,每天用力摇动溶液5分钟,3天后即可使 用。
注意事项
• 染色效果的好坏与稀释用水的氢离子浓度 (pH)、染液的浓度、染色时温度的高低、 染色的时间长短、染液配制的时间长短等 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每批血片染色前 要进行试染,以取得更好的染色效果。
染色前血膜的保存
• 血膜制成后,立即将受检者号码写在玻片上,血膜朝下水平插入 标本盒内,让血膜自然干燥后才能染色。
• 血膜放置时间,夏天不宜超过48小时,冬天不宜超过72小时,否 则厚血膜会自然固定而不能溶血,影响镜检。
最佳。中性的蒸馏水也可。
缓冲液配制
pH
1/15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
1/15mol/L 磷酸1
7.0
6.3
3.7
7.2
7.3
2.7
7.4
8.1
1.9
蒸馏水 (ml)
90
90
90
90
染色方法
• 少量血片染色:取吉氏染液1份,加入缓冲液或蒸馏水15 至20份,混合均匀后,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20~30分 钟,然后用缓冲液或蒸馏水将血片上的染液冲走,晾干待 检。
血膜的染色
• 染色液的制备:推荐使用吉氏染液。吉氏染剂不仅适用于 厚血膜和批量血膜的染色,而且效果稳定,染色时间和染 液浓度对染色结果影响较小,染色后的血膜保存时间较长, 同时吉氏染剂能长期保存而不变质。
• 吉氏染液配制:吉氏粉 5g,甲醇250ml,甘油250ml。将 吉氏粉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甘油充分研磨,边加边磨, 至甘油加完为止,倒入500ml有塞玻璃瓶中。在研钵中加 入少量甲醇,洗掉剩余部分,倒入瓶内,再次加甲醇,洗 后再倒入瓶中,至甲醇洗净研钵为止。塞紧瓶塞,充分摇 匀,室温内放置,每天用力摇动溶液5分钟,3天后即可使 用。
注意事项
• 染色效果的好坏与稀释用水的氢离子浓度 (pH)、染液的浓度、染色时温度的高低、 染色的时间长短、染液配制的时间长短等 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每批血片染色前 要进行试染,以取得更好的染色效果。
染色前血膜的保存
• 血膜制成后,立即将受检者号码写在玻片上,血膜朝下水平插入 标本盒内,让血膜自然干燥后才能染色。
• 血膜放置时间,夏天不宜超过48小时,冬天不宜超过72小时,否 则厚血膜会自然固定而不能溶血,影响镜检。
血片制作染色课件

血片的染色
第二步:染色用水和冲洗用水配制
常用中性的蒸馏水或经煮沸过滤的冷开水; 用pH7.0~pH7.2的缓冲液。
血片的染色
第三步:染色
薄血膜经甲醇固定干燥后, 将血片平放
用PH7.0-7.2的磷酸缓冲液 (PBS)或蒸馏水将吉氏原液 稀释;
染色20-30分钟,晾干镜检。
血片的染色
久,颜色偏酸;
染色时间 :染色时间应根据染液的质量、新旧、稀释浓度和气温而适当增减。 冲洗方法:染色后不要直接将染液倒掉,沿玻片及染缸边缘加水使染液表面 益出,并轻轻冲洗,以免染液色素颗粒粘污血膜。
染色质量影响因素
染色稀释用水: PH7.0-7.2清洁水。
用水过酸,可致感 染的RBC上的点彩 染不出来; 用水过碱,则使薄 血膜上的RBC染成 灰蓝色,致使R的 胞浆难以辨论。
厚血膜溶血染色 放臵多时未染色的血 片(2天以上,薄片已 用甲醇固定),在染 色之前,须在厚血膜 上用清水进行溶血, 待血膜全部溶解后倒 掉,用吉氏染液染色, 清水漂洗干净,晾干。
血片的染色
如果血片偏红,说明
标 准
偏 碱
血片制作影响因素
载玻片必须清洁无油污,理想的薄血膜是一层血细胞均匀 分布不重叠、无裂缝、无皱折和空泡,血膜末端呈舌状; 厚血膜厚度以一个油镜视野内可见5-10个白细胞为宜; 血片制作场所要保持清洁,以免尘埃沾污血膜,防止苍蝇 等舔食血膜; 制成的血片在未干前不能倾斜放臵,待其自然干燥,不要 加热,加热会使原虫变形,影响镜检结果.
血片制作
第二步:患者信息的核实
首先要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和住址。
非常重要
血片制作
第三步:血样的采集 部位:指尖、耳垂
2013.4.15疟原虫血片制作染色

2020/2/25
9
血片编号
血膜制成后,立即将受检者的个人编 号写在玻片磨砂面上(血片的编号要 与血检登记本上编号一致)以防差错。
2020/2/25
10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1. 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 磨损。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 全清洁而毫无油渍或污垢。制片 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 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 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 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平滑, 才能使推出的血膜均匀一致。
血片制作和染色质量标准
项目
检查 内容
好
质量标准
中
差
血量 4~5цl
略多或略少
过多或过少
厚血 膜
位置 直径
玻片右1/3 0.8~1.0cm
稍偏右
0.7~0.8 或1.0~ 1.2cm
偏右过多 <0.7或>1.2cm
血片 制作
外观 血量
圆形厚膜均匀, 边缘整齐
1~1.5цl
圆形稍不均不整齐 厚薄不匀影响着色
2020/2/25
23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4)染液的稀释浓度 染液的浓度高其着 色就快而深,从而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薛 氏点粗大显著,但颜色常偏碱;染液浓度 过低则染色时间久,颜色偏酸,薛氏点不 明显或消失。
2020/2/25
24
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
(5)染色时间 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好, 反之较差。室温高则着色快,染色时间可 略缩短,气温低可适当延长。因此染色时 间应根据染液的质量、新旧、稀释浓度和 气温而适当增减。
2020/2/25
15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美兰与伊红都不能使原虫和白细胞 的核着色,必须由天青作为媒介(染媒)才 能使其着色。天青虽然也是碱性染剂,但又 具有染媒作用,使原虫核和白细胞核等原来 只能染上极淡兰色的结构染上显著的酸性染 剂伊红,这样,就使白细胞粗大的核染成显 著的既兰又红的紫兰色,而较小或菲薄的原 虫核和淋巴细胞原浆中的颗粒染成紫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2. 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在标本盒内,厚血膜 未干前勿使标本盒倾斜,以免血膜倾向一侧, 造成血膜厚薄不均,厚处不一溶血和着色而影 响检查结果;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 蝇、蟑螂等昆虫吮吸血膜,干后应及时装入标 本盒并盖严,新的木制标本盒需敞开放置一段 时间,让木醇挥发后才能使用,以免厚血膜红 蛋白被其固定,不能溶血或染色效果不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膜的制作(取血时间)
取血时机 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取血,疟疾普 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某期 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的取血时机。
间日疟在寒热发作时,外周血液中主要可见环 状体期;发作后数小时,环状体发育到滋养体 期,疟色素形成,形态较易辩认,为诊断的有 利时机;36~48小时,可检出裂殖体;发作 一、二次后,配子体出现较多。
取血量及涂片法(涂片操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薄血膜 取洁净的载玻片2张, 1张平置在桌上,以左手拇 指,食指夹持载玻片两端 (手指切勿接触玻片表面), 用另一张边缘平滑(最好为 磨口边缘)的载玻片做推片, 用推片一端边缘的中点从取 血部分取约1微升的血量 (相当于1/4火柴头大小), 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 并形成25~30度夹角,待 血液向两侧扩展约2厘米长 度时,均匀而迅速地轻轻向 左推出(约2.5厘米长)。
血片的染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液种类:目前所用的血片染色液,虽然名称 很多,但都是从罗门诺夫斯基氏创造的染液 变化过来的。总的可分为水溶液和酒精溶液 两大类,前者包括罗氏、西氏(Simon)、 J.S.B氏染液等,后者包括利氏 (Leishman)、瑞氏和吉氏染液等。这些染 液中的主要染剂都包含美兰、伊红和由美兰 氧化所成的天青,所以称多色性染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涂片操作)
厚血膜 用推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微升血 量(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 接触,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转2~4圈,涂成 直径0.8~1厘米大小圆形厚血膜,血膜厚薄均匀, 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片的染色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伊红是酸性水溶性钠盐,美兰是碱性 水溶性盐酸盐,当它们各自溶化水中时,就离 解为带阳电和阴电的离子。伊红主要离解为酸 性的阳离子,在遇到碱性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 嗜伊红白血球颗粒等即可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 沈淀物染成红色。美兰主要离解为碱性的美兰 离子,美兰就与疟原虫、淋巴和大单核细胞的 胞浆、嗜碱性白细胞的颗粒等酸性蛋白质结合 染成兰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膜的制作(涂片操作)
涂制厚、薄血膜的位置 通常是将厚、薄血膜 涂在一张载片上。方法是将载片分为6等分, 第1、2格备贴标签及编号用;厚血膜涂在第3 格中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 作为标本的血片每张玻片涂厚、薄血膜各1个; 门诊和发热病人血片每片1人,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本人删除。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3. 血膜让其自然干燥,切忌用太阳晒或 火烤,干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膜。 夏天标本尽可能24~48小时内固定染色; 冬天也不能超过72小时。放置时间越久, 厚血膜越不易脱血,染色效果也差。若 不能及时染色,膜血膜宜先用甲醇固定 (1~3分钟)然后用过滤清水对厚血膜 溶血,晾干固定后装入盒内盖严,待以 后染色。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20小 时内取血,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膜的制作(取血操作)
取血方法 采血部位一般人为耳垂,指头, 通常在耳垂取血(现场取血建议用大头针 采血,一人一针,避免血传疾病)。先用 75%酒精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冬季用手 捻动耳垂使其充血后再行消毒),待酒精 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耳垂上方, 右手持消毒针迅速刺入耳垂下端1~2毫米, 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用右手中指轻轻向 挤压出血。
血片的染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美兰与伊红都不能使原虫和白细胞 的核着色,必须由天青作为媒介(染媒)才 能使其着色。天青虽然也是碱性染剂,但又 具有染媒作用,使原虫核和白细胞核等原来 只能染上极淡兰色的结构染上显著的酸性染 剂伊红,这样,就使白细胞粗大的核染成显 著的既兰又红的紫兰色,而较小或菲薄的原 虫核和淋巴细胞原浆中的颗粒染成紫红色。
涂2个厚血膜1个薄血膜,以
标标签签
防血膜脱落而影响检查;
标本片
疟疾调查时,每张玻片
可涂制2~3人血膜。
发热病人血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膜的制作
血膜编号 血膜制成后,立即用特种 蜡笔或水笔于玻片面上写上受检者的 号码,以防差错,待薄血膜干后再用 铅笔于薄血膜中写上血片种类的代号 和受检者的个人编号,依次顺序插入 标本盒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
1. 玻片清洗时,避免玻片碰撞、 磨损。制作血膜的载玻片必须完 全清洁而毫无油渍或污垢。制片 时,手指只能持载片的边缘,不 能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油污使薄 血膜产生空白区以及厚血膜脱落。 作为推片的玻片边缘一定要平滑, 才能使推出的血膜均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