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中括号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中括号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中括号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中括号教学设计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中括号教学设计中括号教学目标:1、认识中括号,体会中括号的作用2、能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包括小,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3、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中括号的必要性——改变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含有中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你们是先脱袜子还是先脱鞋子的呀生:当然是鞋子啦师:那有没有人是先脱袜子再脱鞋子的呀生:没有师:我们今天的学习还真和鞋子与袜子的关系有点联系。

接下来我们上课大家看黑板能添上合适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吗 5 2=9(板书)大家独立思考并把能想到的方法写到草稿纸上(请同学回答)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能想出这么多方法。

老师也有一种方法分享给大家9÷3⨯5-2=9老师这个算式对吗?(不对)那应该怎么修改生:5-2这添上小括号师:真聪明,那你能说说这个方法究竟是怎么算的吗?生:先算5与2的差再算9与3的商再算它们的积师:说的真准确,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小括号有什么作用?生:有小括号的先算生:小括号可以改变得数生: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师:说的真好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了算式的运算顺序,那同桌之间再说一说我们的这个算式应该怎么算二、新知探索师:现在老师加大难度(板书将9改成1)9÷3⨯(5-2)=1现在谁还能让这个等式成立(学生上台板演)两个小括号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两个小括号就好像你已经穿了一件衬衫然后外面再穿一件衬衫这样会舒服吗(不舒服)所以我们今天来学习中括号(板书中括号)师:刚刚我们用小括号使算式的得数等于9,现在要想使得数等于1我们又加了一个括号而这个括号是中括号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究竟什么时候用中括号啊(引导问题我们的小括号已经用过了但还要再改变一次运算顺序才能使得数等于1,二次引导通俗一点来说一个括号还不够我们用)生:小括号不够用的时候用中括号师:好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这是中括号了,那大家知道中括号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引导在这题中我们如果不加小括号先算3与5的积,如果没有中括号先算5与2的差)没了小括号和没了中括号都改变了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我们说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那现在知道中括号的作用了吗?生:也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师:通过这些学习我们知道遇到中括号要怎么计算了吗?生: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多人复述)师:现在大家看看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关系是不是像鞋子与袜子一样,它们是脱的顺序不能变而我们小括号与中括号是(算的顺序不能变)那大家现在会写中括号了吗?每个人写一对中括号同桌之间交换互相欣赏下老师也写一个中括号大家看看同学们再修改下自己的中括号让它变得更美观(上台修改中括号)现在同学们看看修改后的中括号更好看了是不是。

《认识中括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认识中括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认识中括号》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47-49教材分析:《认识中括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原教材设计两课时完成中括号的认识,第一课时单纯回顾旧知,通过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让学生通过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来了解运算顺序;第二课时则通过添加运算符号来了解中括号的应用。

个人认为这样的课时划分太过割裂,所以将教学设计稍作调整,目的还是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

创设了机智小游戏,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中括号的意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

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运算顺序打下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该如何计算,同时也小结了当时应该遵守的运算法则,所以,本课时完全可以通过简短回忆运算法则,继续探讨新的运算符号的产生。

教学目标:1.经历具体情境抽象出中括号的过程,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比较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

3.感受符号的奇妙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试。

教学准备:PPT、导学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完成简单的两步计算,回忆运算顺序。

(细一点,慢一点)师:今天我们继续探讨有关计算的数学问题。

这里有三道综合算式,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完成导学单第一题,脱式计算。

计算时,请看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抽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先算这一步?生: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计算。

师:正确。

所以我们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提醒自己。

像这样养成习惯很重要哦!2、完成运算法则填空。

师:通过这三道综合算式的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混合运算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正确完成运算法则填空,在导学单上第二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括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括号》教学设计

《中括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括号”,即课本第77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幻灯片。

2、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电脑出示: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让学生分析处理信息,了解灾区学生的困苦。

)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

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在列综合算式时,老师适时请出[ ]来帮忙,由此,学生对中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加入中括号,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这也是中括号的作用所在。

)4、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渗透德育教育。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1、完成课本第77页“算一算,比一比”。

120÷(8+4)×2 400÷(51-46)×8120÷[(8+4)×2] 400÷[(51-46)×8]这两组题有什么区别?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完成“练一练”。

182÷[(36-23)×7] 288÷[(26-14)×8]720÷[(12+24)×20] 200÷[(172-72)÷25]A、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什么?B、同桌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中括号》WORD版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中括号》WORD版教案

《中括号》教学设计教学背景: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从一个小狗活动的实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圆的面积.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弧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了学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1。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将几个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深圳,生活十分幸福。

但是,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生活还很贫困,而且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

在20XX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

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

(课件展示)每辆车装5顶大帐篷,一顶小帐篷可以坐12人,一顶大帐篷多坐6人。

二.观察与思考1.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上寻找信息,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作好准备。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一所学校360名学生,全部用大帐篷估计要多少辆卡车运输?三.探究问题1.老师提出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小组合作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12 + 6 = 18 (人)18 × 5 = 90 (人)360 ÷90 = 4 (辆)4.你能将这三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1)学生独立写算式。

(2)学生交流各自算式。

(3)教师评价。

※教师给出评价标准------结果是否相同※学生动笔计算360÷(12+6)×5= 360÷18×5= 20×5= 100(辆)※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结果不一样呢?5.认识中括号(1)顺序不对,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发表见解)(2)使用中括号※在算式360÷18×5中要先算18×5就得加括号,但前面已经有小括号了,所以这里用一个不一样的括号-----中括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中括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中括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中括号|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中括号|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中括号。

我们将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中括号,以及如何用中括号表示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中括号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和理解中括号,并能够运用中括号表示数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中括号表示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括号,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数学书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字,然后用中括号把它们括起来,让学生们读出来。

例如:[3, 4, 5]。

我会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们解释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告诉他们中括号用来表示数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集合。

我会用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们理解。

3. 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用中括号表示数量。

例如:有5个苹果,又来了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们可以用中括号来表示:[5, 3]。

4. 应用:我会让学生们分组,每组用中括号来表示一些物品的数量,然后向大家展示并解释。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中括号的符号 [ ],并在旁边写下一些例子,如:[3, 4, 5],[5, 3]。

七、作业设计(1) 有4个橘子,又来了2个橘子。

(2) 一共有7个学生,其中有3个男生,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答案:(1) [4, 2](2) [3, 4], [4,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中括号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运用中括号表示数量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运用中括号。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中括号来表示数量,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中括号教学设计

中括号教学设计

中括号教学设计中括号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括号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括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要求二、学与教大比武1、出示60+240÷[(30-10)×2]⑴区分会与不会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⑶汇报学与教的情况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2、考核(过五关)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⑴提问:[]是什么括号?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⑵划运算顺序⑷实力比拼用递等式计算⑸评选先秀师傅出色徒弟三、课堂练习课本练一练第14页第3、4题四、课堂总结中括号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中括号》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中括号的意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

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运算顺序打下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中括号》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简单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将几个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括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括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括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括号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中括号。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括号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中括号的正确使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能够正确使用中括号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正确使用中括号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难点:中括号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括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数学题目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展示。

3.教学环境:创设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故事、游戏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中括号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中括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中括号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要求学生使用中括号进行计算。

北师大数四上《中括号》word案

北师大数四上《中括号》word案

《中括号》导学案设计者:姓名: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77页的内容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简单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想一想,说一说。

在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里,先算,后算。

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后算。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把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459-22×11 1000-725+225 1200÷400×30 (105+145)÷25 二、解读教材1、算式:360÷[(12+6)÷5]===三、巩固练习1、算一算,比一比(1)120÷(8+4)×2 (2)400÷(51- 46)×8====120÷〔(8+4)×2〕400÷〔(51- 46)×8〕====2、改正下面各题的错误。

5000÷〔(92-42)-10〕600÷〔(32+28)×2〕=5000÷50-10 =600÷60×2=100-10 =10×2=90 =203、写算式(1)1000加上125,再除以5,求商的算式()(2)1000加上125除以5的商,和是多少的算式()4、计算182÷〔(36-23)×7〕288÷〔(26-14)×8〕720÷〔(12+24)×20〕======200÷〔(172-72)÷25〕125 ×〔(12+8)÷20〕240÷〔(85-75)×6〕======四、拓展练习1、在下面算式中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等式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课题:中括号
2.探索算法。
(1)介绍有关括号的常识。
()是小括号,又称圆括号,早在1544年就被采用了,在采用小括号前,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括线“——”,例如:50—15+12,在15+12上面画上一条线,就表示先算15+12。
[ ]是中括号,又称方括号。17世纪,英国数学家华里士在计算时最先采用了它。
算式“360÷[(12+6)×5],应先算12+6的和(18),再算18×5的积(90),最后算360÷90的商(4)。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时要看清题目,做到认真审题这一点很重要。
3.对比练习。
知道学生完成课本第77页“算一算,比一比”练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含有中括号计算题的运算顺序,进一步认识中括号的作用。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77页“算一算”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道题的计算顺序。
三、全课小结
师:你认为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要先认真审题,看看目中含有哪些运算,有无小括号,中括号,决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进行计算,计算之后要认真检查。
{}是的括号,又称花括号。它是1593年由法国数学家韦达首先创用的。
现在的小学课本里一般只出现小括号和中括号。
(2)独立尝试。
师:根据刚才的介绍,谁能说一说“360÷[(12+6)×5]”的运算顺序?
指名口答后,让学生独立尝试,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指名板书,进行全班核对
360÷[(12+6)×5]
课题
中括号
教学目标
1.认识引入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进行简单的带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中括号,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复习引入。
1.师:你知道下面两题的计算顺序吗?
360÷12+6×5
120÷8-4×2
=360÷[18×5]
=360÷90
=4
(4)对比、发现,深化认识。
让学生对比360÷(12+6)×5和360÷[(12+6)×5]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这两道题虽然看上去很相似,但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都不相同。
算式“360÷(12+6)×5,先算12+6的和(18),再算360÷18的商(20),最后算20×5的积(100)。
师:如果第一题先算加法,第二题先算减法,有办法实现吗?
生可能回答:加上小括号。
选一位同学上黑板进行板书:
360÷(12+6)×5
120÷(8-4)×2
师:你能现在说说这两题的计算顺序吗?
生:先算小括号里,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师:如果算完小括号里的,能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吗?
让学生思考。
引出中括号,讲解中括号的写法。
4.补充练习。
让学生计算下面两组题目。
540÷3+6×2 180÷(36÷12)+6
540÷(3+6×2)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
全班核对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后的感受或体会,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时弄清运算顺序很重要。
板书设计
中括号
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再算中括号里,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