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医药 源远流长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独具特色,被广泛应用于苗族社区中,为人们的健康提供着宝贵的帮助。
本文将探索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源远流长,与苗族民俗、宗教和环境息息相关。
在苗族传统观念中,人体与自然界密不可分,人的生命力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苗族医药注重平衡与和谐,追求身心灵的整体健康。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等。
首先,草药疗法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核心。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许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他们采集当地特有的草药植物,通过不同的煎煮、蒸馏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草药粉末、浸泡剂等制剂,用于治疗感冒、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疾病等。
这些草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理特性,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相信,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施加适当的刺激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
他们运用细针刺入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疼痛、肌肉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刮痧疗法和拔罐疗法也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中的独特表现。
刮痧疗法通过用刮具直接刮擦患者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排除湿气等。
拔罐疗法则是通过将特制的玻璃罐或竹筒贴附在患者的皮肤上,利用气压之变形成负压效应,以改善气血循环,治疗风寒感冒、肩颈疼痛等症状。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除了常见的感冒、发热等病症,苗族人民还使用传统疗法治疗更为复杂的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许多研究表明,苗族医药传统疗法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慢性疾病和症状缓解有明显效果。
然而,苗族医药传统疗法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民族医药泽被苍生,仁心仁术济世天下

民族医药泽被苍生,仁心仁术济世天下作者:君子陶陶来源:《小演奏家》2019年第08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与疾病抗争的实践中,以各自的生活环境、民族文化等为根基,创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而它们的集合就是我国独特而又丰富的民族医药文化。
苗药是指在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大苗山脉以及海南山地等地区生长、种植的中草药材,同时也指苗族医药文化。
苗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较早,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写道:“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
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
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苗父是谁?湘黔交界的苗族人说苗父就是药王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飞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长年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为人们寻找治病救命的药方。
至于苗药,那要追溯到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的年代。
关于苗药的故事更是多不胜数,比如金果榄又叫“青牛胆”,传说太上老君座下的大青牛下凡为善,以牛胆为种子种出草药,救治了患有疖肿的苗族孩子的命。
再比如苗族的看家药水金凤,相传美丽勇敢的苗族少女金凤舍身除掉了祸害寨子的大蟒蛇,人们便把她坟头生长出来的金色花朵称为“水金凤”,它不仅是避蛇的圣药,更作为外伤药被广泛使用。
苗族对中草药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又深入的过程,经历了“一个药王,身在四方,行走如常,餐风露宿寻找药方”到形成“三千苗药,八百单方”、“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苗医药的发展过程历久而弥坚。
苗药多产自于苗族人生活的地区,如湘西山脉、海南山地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贵州的雷公山。
雷公山是苗药的黄金产地,又被称为“药王山”,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生态文化圣地”。
苗药对采制有一定的要求,植物类药材要在有效成分富足时采集,如根类药材宜在植株茂盛至翌年抽苗前采集,茎叶类药材宜在生长旺盛期采集,花类药材宜在待放时采集,果实宜在初熟时采集,芽芯力求娇嫩鲜美,皮类药材则以浆汁富足为佳。
苗族传统民间医术

苗族传统民间医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人民拥有丰富的传统民间医术,这些医术经验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成为保护和发展苗族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资源。
一、苗族传统民间医术的起源和特点苗族传统民间医术起源于苗族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实践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技巧。
这些知识和技巧传承至今,成为苗族人民治疗疾病和保健的重要方法。
苗族传统民间医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疗法:苗族传统民间医术深受自然观念的影响,推崇自然疗法。
他们相信大自然中的万物有着独特的疗效,草药、石药、虫药等天然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苗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很多植物和动物都具有治疗功效,比如野葛根、苦艾草等。
2. 道德观念:苗族人民注重道德观念在医疗中的作用,认为医务人员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
在治疗病人时,他们会给予慈爱和关怀,树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3. 治未病:苗族民间医术强调预防和保健,注重治未病。
苗族人民相信疾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因此,他们会通过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的调节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苗族传统民间医术的主要疗法苗族传统民间医术有许多疗法,其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疗法包括:1. 草药疗法:苗族人民广泛运用各种天然植物制备草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他们根据不同病症选择合适的植物,并进行配伍和煎煮,以提取药效。
比如苗族人民常用的川木香可以治疗感冒,龙胆草可以治疗肝炎等。
2. 推拿疗法:苗族人民善于利用手法进行推拿,将经络按摩和穴位按压结合起来,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推拿疗法在苗族传统医术中有着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
3. 祈福疗法:苗族人民相信疾病与灵魂的和谐与否有关,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他们会进行一些祈福仪式,以寻求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这种疗法在苗族医术中虽然并不常见,但对苗族人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苗族传统民间医术的现代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苗族传统民间医术正在逐渐受到关注和保护。
千年苗医 万年苗药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提起传统医药,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中医药,其实在我国传统医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医药。
藏、苗、蒙、维、傣、回……,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近20个拥有较为系统的医药文化,它们与中医药共同组成了我国民族医药的“百花园”,在保障各族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藏、蒙、维、傣医药尤为突出,被称为四大民族医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对民族医药非常陌生,很多民族的医药知识、特色疗法等都靠师带徒口头、手把手相传,广泛应用者甚少。
湖南湘西是我国苗医药文化保留较为完备的地方。
为继承、传播民族医药文化,从本期起,本版将推出民族医药专栏,首先介绍苗医药文化。
我们将选载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原所长田华咏等编著的《中国苗医史》(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起源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苗族医药历史从传说时期医药知识的原始积累开始,就萌芽了医药理论。
在经过巫与医的结合、神与药的联姻后,将苗族医药文化传接到了秦汉以来有文字记载的苗族医药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使苗族医药得以快速发展。
神话传说时代的苗族医药是在九黎蚩尤、三苗、荆蛮三个不同时期而积累起来的早期苗族医药文化,也称为氏族部落医药文化。
中国苗族医药到底是谁发明的?据传,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族”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关于“神农尝百草,始创医药”的文化背景,有学者认为,神农既是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也是苗医学的创始人。
“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按摩强身术”、“苗药祖师苗父”、“药王传医方”等早期神话传说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是苗族医药学之源。
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由苗巫师、理老、歌师在诗词、古歌中传承下来。
苗族医药文化也不例外。
在苗族民间,苗医们认为从古至今所用的苗药和药方都是“药王爷爷”相传下来的。
那“药王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民间传说中的“药王爷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长有翅、能在空中飞行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为苗民寻找药方。
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医药资源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传统和特色。
以下是关于民族医药特色的汇报材料:
一、藏医药特色
藏医药源远流长,结合藏族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医疗体系和诊疗方法。
藏医药强调平衡治疗,注重调整人体气血和脾胃功能,使用大量草本植物和动物药材进行治疗。
二、苗医药特色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擅长采用苗药、汤药、膏药等方式进行治疗。
苗医药注重辨证施治,尊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擅长针灸和草药疗法。
三、壮医药特色
壮族医药以土法取药、水煎服药、风培直接药等为主要特征,善于运用当地的药材和资源进行治疗。
壮医药讲究药食同源,注重饮食起居和治疗结合,对于调养和保健也有丰富的经验。
四、哈尼医药特色
哈尼族医药擅长采用土法、水煎、沸煮、炒茶等方法,注重保健和治疗结合。
哈尼族医药在云南省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特色药材和特色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五、维吾尔医药特色
维吾尔族医药注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擅长使用当地植物药材和中药饼剂进行治疗。
维吾尔医药还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强调饮食和饮水的安全卫生。
以上是关于民族医药特色的汇报材料,每个民族医药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价值,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宝贵的医药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苗族的传统医药

苗族的传统医药
摘要:
1.苗族传统医药的概述
2.苗族传统医药的特点
3.苗族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
4.苗族传统医药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苗族传统医药的概述】
苗族传统医药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苗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
苗族传统医药主要包括苗医、苗药和苗疗等方面。
【苗族传统医药的特点】
苗族传统医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独特的理论体系:苗族传统医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学说,这些理论是苗族人民对自然界和生命现象的独特见解。
2.天人合一的观念:苗族传统医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疾病时,注重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3.丰富的药物资源:苗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苗族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资源,研制出了众多具有独特疗效的药物。
【苗族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
苗族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熏洗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疗效,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
【苗族传统医药的价值与影响】
苗族传统医药不仅为苗族人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还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苗族传统医药的传播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独特的医药体系,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贵州苗医药博物馆贵州苗医药信息

贵州苗医药博物馆贵州苗医药信息1、贵州苗医药非遗传承人/original/oneday/1788.html他叫王增世,今年57岁,苗族,家住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是家族的第八代苗医药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的传承人湖南怀化老苗医神奇老苗医识药三千七苗族医药源远流长。
早在先秦的著述中,“苗”就是尝百草神农的最早传人之一,西汉时更有“古之医者曰苗父”的记载。
苗族民间及苗族古歌中,也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那么,现在还有能识别“三千苗药”的苗族医师吗?在贵州省龙里县召开的首届中国苗医药博览会暨全国苗医药学术研讨会上,一位身着民族服装、腰挎一红一黄两个葫芦的老头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湖南怀化、现年78岁的著名苗族老医师罗其林。
据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医师萧成纹介绍,老苗医罗其林能识别中草药3700多种,被人们誉为“民族药活字典”。
在湖南长沙行医一位雷医师,去年从民间收集到一副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中草药。
打开一看,里面的十几味药都不认识。
他专程跑到怀化“百草堂”请教老苗医罗其林,结果罗老不仅能一一识别,还告知每种草药的功用。
这使学过西医,又钻研中医30多年的雷医师大为惊叹,立即拜罗老为师。
雷医师的女儿雷芳2003年湖南省中医学院毕业后,目前也跟随罗老学习苗族医药,成为罗老10个徒弟中年龄最小的徒弟。
据介绍,罗其林是贵州省六盘水“百草堂”苗医第八代传人。
他11岁开始跟随祖父行医,掌握许多祖传的苗族医药秘方和绝招。
罗老深谙苗医医理医法,坚持以阴阳为本,四诊合一,五色八纲,辩证论治,按本草五味下药。
已在湖南省怀化市开设“百草堂”坐堂行医10余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当地享有声誉。
2、中华贵苗医药,国际苗医药/3、凯里苗医药研究院/index.html4、苗医药的理论基础与特色疗法/21nx/html/zhuanti/minzuyiyao/2015/ 0603/50186.html5、苗医药的药学概述/t/38117/2016/0523/5177815.ht ml6、苗医药会议和高人介绍:/roll/20031115/0822520507.shtml /roll/20031115/0822520507.shtml /rollnews/2010/12/09/8215375.html7、1988年,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前所长陆科闵主持编著的《苗族药物集》出版,这是关于苗医药的第一部专著,结束了苗医药单靠口传心授的历史。
苗药_精品文档

苗药古老而神奇的中草药在中国源远流长,并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和认可。
苗药,作为中草药的一种形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少数民族苗族传承下来的重要疗法,被称为苗药。
苗药基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采用特定的制作方法提取有效成分,以治疗各种疾病。
苗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唐朝时代,苗族传统医学就开始流传。
苗族是中国最早研制和应用草药的民族之一。
在苗族的传统医学理论中,认为疾病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所引起的,苗药则是通过调整这种阴阳关系来恢复身体的健康平衡。
苗药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苗族药师进行手工制作。
首先,苗药师会精选和采集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材料,这些材料通常都是在当地山林、草原和河流中采摘或捕捞而来的。
然后,它们会以特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并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的药方进行炮制。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煎煮、蒸馏、蒸炼、研磨和浸泡等步骤,以提取出有效成分。
苗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苗族的传统医学中,苗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感冒、发热、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由于苗药的温和性和温补效果,它也常被用于恢复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
此外,苗药还用于美容和保健,许多人认为苗药可以改善肤色、减轻皱纹和治疗皮肤病。
苗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苗药是由自然材料制成的,不含化学物质和人工添加剂,因此被认为是安全和无副作用的。
许多研究也证明了苗药的药效和疗效。
例如,某些苗药被发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此外,苗药也逐渐受到现代医学界的重视和研究。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医生开始研究苗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以期发现新的药物并改进传统疗法。
一些苗药甚至已经被开发成为现代医药品,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
然而,苗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苗药的制作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力,这限制了苗药的产量和供应。
此外,由于苗药的制作方法多为传统手工制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医药源远流长——为庆祝贵阳苗医医院正式营业而作李廷贵我们伟大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品牌,故有文明古国的美称。
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同人的生命休戚相关、为人类健康长寿贡献卓著的医药事业,底蕴浑厚,奇妙无比。
例如,中医中药,藏医藏药,蒙医蒙药,苗医苗药,傣医傣药等,源远流长,饮誉全球。
作为最古老的农业民族之一的苗族,在与自然的树木花草的接触中,汇集了无数的养生补品与治病良方,苗族的“祭祖词”和众多古籍文献都有记载。
湘黔边界有药王爷爷的传说和诗歌:“药王药王,身明体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披星戴月,志在四方。
”这些药王创作了“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庆鼓坛》也有“全赖苗父尝百草,才有良药治百病”的祭祖敬神之词。
汉文文献记述苗医苗药的文字就更多了,《山海经》曰:“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药王爷爷就是一个有翅膀的苗民,西汉刘向著《世说新语·说苑辨物》云:“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
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
诸扶之而来者,举之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苗父常年“行医于乡里。
”“苗父”者谁?近人刘镜如在《中医史话》中说,这个苗父就是“苗黎族的巫师”。
被称为“大泽”(泽兰)的苗药菖蒲,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经常出现,“苗族的楚国巫师就是常用苗药作为巫具”。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说“楚国是苗族的楚国”。
)楚国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直接用苗语记载白芷、川芎。
长沙马王堆一、二号墓出土的《五十病方》中,就有用来治病的“答”,“答”即湘西苗语“豆类植物”。
在《吴普本草》中,类似用苗语记录的药名有20多种,其他中草药手册用苗语记音的药名约占30%,用苗语意译记音的药名约占40%。
这说明苗药早已被载入祖国医书药典。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就吸收了西州、匈奴、蛮夷等少数民族的医药经验,文中的蛮夷包括了苗族。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大量的苗药,该书菖蒲条引宋代苏颂的记载说:“黔蜀蛮人常将随行,以治卒患心痛,其生蛮谷中尤佳。
人家移种者亦堪用,但干后辛香不及蛮人持来者,此皆医方所用石菖蒲也。
”这说明苗医早就用菖蒲治疗“心病”(现代所称的冠心病)。
清代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收载了不少苗医,如“黔中苗峒,焚莱作淀(蓝靛),远贩江汉。
”“滇黔之药,出于夷洞”,“白芨根苗妇取以浣衣,甚洁白;白芨为补肺要药。
”清人所著《黔书》亦有“刺梨野生,味甘而微凉,食之可以解已闷,亦可清滞。
”黔东南苗药认为刺梨性冷味酸,涩入热经,有清热止咳止泻的作用,和其它药配方,主治年老肺虚咳或上吐下泻。
《黔书》所记和苗药治疗情况相符。
苗药品名繁多,含植物、动物、矿物几类,以植物类居多。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药材产地之一,“云贵川广,地道药材”,贵州所记载的药用植物有281 0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的57%),其中苗药有1000多种。
苗药与其他民间药物基本相同,其实出之处在于命名、来源、加工和用法方面带有浓厚的苗族特色,因而成为独特的药物体系。
苗药之成为独特的药学流派,有以下原因:1、命名的民族性。
黔东南苗语叫药为“加”,凡冠以“加”的植物多为药用植物,如虎耳草的药用名为“加比赊”。
同时,以植物的形态、器官、功能、气味、色相等进行命名,通过药名就可以知道某药的类别、特征和作用。
完整的苗药命名,必须是类别、种名加特征。
2、用药的季节性。
中医用药讲四季二十四节,苗医用药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同一物种在春夏用花或叶,秋冬用根或茎。
口诀曰:春用尖叶夏花枝,秋采根茎冬挖蔸。
乔木多取茎皮果,灌木适可用全株。
鲜花植物取花苞,草本藤本全草收。
须根植物地上采,块根植物取根头。
3、药理的朴素性。
苗医药的口诀又说:藤本中空能消风,对枝对叶洗涤红。
多毛多刺消炎肿,亮面多浆败毒凶。
苗医认为,水肿、风毒尤其是风湿等症,用藤本类植物可以祛风除湿,滤水消肿;“对枝对叶”的植物可以活血化瘀、止血凉血;而“多毛多刺”的植物则能清热、解毒、消炎、消肿;“亮面多浆”的植物具有解毒、败毒的功效。
苗族用药谚语还有:“补药味甘甜,注红用涩酸。
芳香多开窍,消炎取苦寒。
”这反映了甘味滋补、涩酸敛血、芳香开窍、苦寒消炎的道理。
4、立方的简明性。
苗医用药,多为一方一病,专病专方。
苗药立方有立方简单、喜用鲜药和针对性强等特点。
如36症72疾,随着症疾的不同,用药立方也不同。
如“凤凰蛇药”的“白辣蓼”是专治五步蛇咬伤的,若加上“罗柱叶下风”配成复方,就可以治疗各种毒蛇咬伤了。
5、加工的特殊性。
苗族医药不分家,药工、药师也就是苗医师。
苗医多用生药,生药药性集中,见效最快。
所以,苗医师往往到用时才在附近山上或药园中采集。
对不易采集而又有特效的药或有毒性的药,才提前采之炮制,如草乌、天南星、生半夏需用石灰水或童尿浸泡10-15天,尝无麻味后,才可作为药用。
苗药加工的方法多,但操作简便。
苗医主张以晾干为主可得药力,其中有“身背干蚀法”(即以体温“烘干”),蒸熟曝晒法、开水烫淋法、石灰水渍法和尿渍法、霜制法、火烤法、火燎法、夜露法、酒制法、醋制法等十多种,而以现采、现制、现用为多。
所以,苗医治病,见效很快。
6、剂量的针对性。
苗医用药是“随手抓”,但不等于用药无剂量,而是根据病人的主症和体制来对症下药,对有毒、剧毒等药物严格掌掘。
苗药剂型种类很多,花样纷呈,有煎剂、粉剂、酊剂、鼻嗅剂、香囊剂、塞鼻剂、烟熏剂、丸剂、茶剂、磨汁剂(水、酒、醋)、口含剂、口嚼剂、浴剂、膏剂和捣泥外敷剂等,分两大类,一类为内服,一类为外用,医生根据病情、药性和条件确定型剂剂量,灵活多变,因病而宜,随取随用,简便易行。
众所周知,苗族历史悠久,贡献突出,其中最大的功劳之一就是苗医苗药。
史书记载,中医传入苗族地区是“改土归流”之后,而西医传入苗族地区则是民国以后的事。
可见,在中医西医传入苗族地区之前,苗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全靠本民族的医和药。
事实上,苗族医药是有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
如苗族医药在辩证分类上有两纲(冷病、热病)、五经(冷经、热经、半边经、快经、慢经)、36症72疾的辨症原则和理论要素。
贵州松桃有《百零八救世奇症仙方》一书,指出病症有49翻、49症、10丹毒共108种疾病;《湘西苗医考》也记录了苗医36症72疾的108种疾病。
故民间传说云“药有3300种,病有108样”。
苗医在108种疾病中分病立症,在某些方面大大超过了现代医学。
如性病中的阳萎,苗医分为“见花羞”和“见花谢”两种,认为“羞”即举而不坚或射精过早;“谢”则表示根不能举、绵软枯谢了,并以此对症下药,取立竿见影的效果。
苗医认为,同一种病生长的部位不同,病因不同,用药也不同。
这种辩证的诊断与科学的用药,疗效显著。
《凤凰厅志》记载:“苗医用草药,……或吞或敷,奏效最捷。
”苗医诊断病情不同于民间草医,也和中医有所区别。
如苗医诊病主要有看、嗅、问、拿(即望、号、问、摸“四要”,与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望、触、听、叩相似)。
看诊主要看神色、肤色、四毛(头发、眉毛、睫毛、汗毛)、眼色、指纹、指甲、掌面;嗅诊主要用于呕吐、泄肚及小便异样的疾病,嗅其气味以助诊断;问诊主要问病史、发病时间与发病情况;拿诊最为讲究,苗医把脉分为11种(中医是24种),拿脉部位有寸口、肘口、腕部、五指、内外踝、内外膝眼、足背、左侧乳房的上中部等。
苗医“四诊”的口诀如下:“一主神态二主色,三视女男当有别,四望年龄看四季,五取腕部细号脉,第六细问再触摸,百病疑难有窍诀。
”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苗医诊断口诀,成了苗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为现代临床医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上概述说明苗药是丰富的,加工是独特的,验方是科学的,诊断是辩证的。
苗医在医学形式上也别具一格,有自己的六大特点:(1)医武结合。
凡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苗医医师都有武术功底,即会拳脚、刀棍、气功,有些动作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相同。
(2)医巫结合。
苗族巫师都懂一点医术,医师也懂一点巫术,巫术是一种精神疗法,为的是安定病人情绪,解除病痛,可谓“医巫结合,神药两解”。
(3)医药结合。
苗族医师不仅能诊断、立方、开药,而且自己会采集加工制药,有的医师还自辟药园种植药材,做到就地取材,随时选用。
(4)医护结合。
临床医疗中,医师亲自护理,亲自配药上药与观察病情(病轻者,定期巡诊),专心致志,认真负责,令人尊敬。
(5)医商结合。
苗医师都自带行医器具,自背各类药材,走乡串寨,赶集赴会,一面为患者治病,一面则摆摊卖药。
如贵州关岭的花江药摊每场天达1000多人,沿街摆摊长800多米。
这个县每年外出行医卖药的苗医生达1000人以上,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治愈了不少疑难病症。
(6)医防结合。
苗医既重治,也重防,有一套防病方法。
如在房屋周围种指甲花和磨芋以防蛇来栖息;常挂菖蒲、艾蒿以避邪驱蛇;用八角风、地风藤预防皮肤病;用雄黄、大蒜揭烂兑酒以防病疫;带上一根黑竹子以防狂犬病;等等。
总之,苗族医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品格独特,基础雄厚。
其医学体系既包括苗医的辩证诊断和防疫卫生的观点,也包括苗药的临床立方和加工炮制以及医疗方法。
对多发病和疑难怪病(如癌症、乙肝和艾滋病等)的医治有独到之处,因而以独特的医药体系著称于世。
苗族医药对中医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苗族的生存、繁衍和壮大有巨大的作用。
苗族医药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丽珍珠,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介绍,贵州苗药获国家准字号的已达160多项,这是应该有一个医院作载体来运用和发展的,贵阳苗医医院作为贵州的第一家苗医专业医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今天,贵阳苗医医院挂牌营业,成为优秀的苗医大夫和奇妙的苗药单方的用武之地以及苗族医学的研究基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贵阳苗医医院全体同仁一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群策群力,热情服务,科学研究,辩证施治,为富民兴黔、实现小康和建设和谐社会而竭尽全力,积极奉献。
资料来源:贵州省民委文教处、贵州省卫生厅中医处、贵州省中医研究所编:《苗族医药学》,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
李廷贵、张山、周光大主编:《苗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 996年出版。
欧志安:《论湘西苗族医药》,《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第1期。
陆科闵:《苗族药物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谭学林:《苗族医药发展史》,《贵州卫生史料》1987年第4期。
吉首大学:《湘西苗族》,《吉首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杨昌文:《苗族医药浅议》,《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第3期。
《苗族医药再议》,《苗学研究》第1辑,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出版。
《苗族医药三议》,第三届苗学年会论文。
《贵州民族调查》之八:《民族民间医药调查摘要》(之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90年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