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复习教案(教师版)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1课时坐标系教学案(含最新模拟、试题改编)新人教A版选修4-4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1课时 坐 标 系(对应学生用书(理)192~194页)1. (选修44P 17习题第7题改编)已知点M 的直角坐标是(-1,3),求点M 的极坐标. 解:⎝⎛⎭⎫2,2k π+2π3(k ∈Z )都是极坐标.2. (选修44P 32习题第4题改编)求直线xcos α+ysin α=0的极坐标方程. 解:ρcos θcos α+ρsin θsin α=0,cos (θ-α)=0,取θ-α=π2.3. (选修44P 32习题第5题改编)化极坐标方程ρ2cos θ-ρ=0为直角坐标方程. 解:ρ(ρcos θ-1)=0,ρ=x 2+y 2=0,或ρcos θ=x =1.∴ 直角坐标系方程为x 2+y 2=0或x =1.4. 求极坐标方程ρcos θ=2sin2θ表示的曲线.解:ρcos θ=4sin θcos θ,cos θ=0,或ρ=4sin θ,即ρ2=4ρsin θ,则θ=k π+π2,或x 2+y 2=4y.∴ 表示的曲线为一条直线和一个圆.5. (选修44P 33习题第14题改编)求极坐标方程分别为ρ=cos θ与ρ=sin θ的两个圆的圆心距.解:圆心分别为⎝⎛⎭⎫12,0和⎝⎛⎭⎫0,12,故圆心距为22.1. 极坐标系是由距离(极径)与方向(极角)确定点的位置的一种方法,由于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个且极径可以为负数,故在极坐标系下,有序实数对(ρ,θ)与点不一一对应.这点应与直角坐标系区别开来.2. 在极坐标系中,同一个点M 的坐标形式不尽相同,M (ρ,θ)可表示为(ρ,θ+2n π)(n ∈Z ).3. 极坐标系中,极径ρ可以为负数,故M(ρ,θ)可表示为(-ρ,θ+(2n +1)π)(n ∈Z ).4. 特别地,若ρ=0,则极角θ可为任意角.5. 建立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其基本思路与在直角坐标系中大致相同,即设曲线上任一点M(ρ,θ),建立等式,化简即得.6. 常用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 经过点A(a ,0)与极轴垂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a. (2) 经过点A(0,a)与极轴平行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θ=a. (3) 圆心在A(a ,0),且过极点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2acos θ.7.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平面内任一点P 的直角坐标(x ,y)与极坐标(ρ,θ)可以互换,公式是⎩⎪⎨⎪⎧x =ρcos θ,y =ρsin θ和⎩⎪⎨⎪⎧ρ2=x 2+y 2,tan θ=yx . [备课札记]题型1 求极坐标方程例1 如图,AB 是半径为1的圆的一条直径,C 是此圆上任意一点,作射线AC ,在AC 上存在点P ,使得AP·AC =1,以A 为极点,射线AB 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 求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2) 求动点P 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3) 求点P 的轨迹在圆内部分的长度.解:(1) 易得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2) 设C(ρ0,θ),P (ρ,θ),则ρ0=2cos θ,ρ0ρ=1.∴ 动点P 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12.(3) 所求长度为 3.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求以点A(2,0)为圆心,且过点B ⎝⎛⎭⎫23,π6的圆的极坐标方程.解:由已知圆的半径为 AB =22+(2 3)2-2×2×2 3cos π6=2.又圆的圆心坐标为A(2,0),所以圆过极点, 所以圆的极坐标方程是ρ=4cosθ.题型2 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例2 在极坐标系中,设圆ρ=3上的点到直线ρ(cos θ+3sin θ)=2的距离为d.求d 的最大值.解:将极坐标方程ρ=3化为普通方程,得圆:x 2+y 2=9.极坐标方程ρ(cos θ+3sin θ)=2化为普通方程,得直线:x +3y =2. 在x 2+y 2=9上任取一点A(3cos α,3sin α). 则点A 到直线的距离为d =|3cos α+33sin α-2|2=|6sin (α+30°)-2|2,∴ 所求d 的最大值为4. 变式训练在极坐标系中,圆C 的方程为ρ=2 2sin ⎝⎛⎭⎫θ+π4,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1,判断直线l 和圆C 的位置关系.解:ρ=22sin ⎝⎛⎭⎫θ+π4即ρ=2(sin θ+cos θ),两边同乘以ρ得ρ2=2(ρsin θ+ρcos θ),得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1)2+(y -1)2=2,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d =|2-1+1|22+12=255<2,所以直线l 和圆C 相交.题型3 极坐标的应用例3 若两条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ρ=1与ρ=2cos ⎝⎛⎭⎫θ+π3,它们相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解:(解法1)联立方程⎩⎪⎨⎪⎧ρ=1,ρ=2cos ⎝⎛⎭⎫θ+π3,得交点坐标为A(1,0),B ⎝⎛⎭⎫1,-2π3(注意坐标形式不唯一).在△OAB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AB 2=1+1-2×1×1×cos 2π3=3,所以AB = 3.(解法2)由ρ=1,得x 2+y 2=1.∵ ρ=2cos ⎝⎛⎭⎫θ+π3=cos θ-3sin θ,∴ ρ2=ρcos θ-3·ρsin θ,∴ x 2+y 2-x +3y =0.由⎩⎨⎧x 2+y 2=1,x 2+y 2-x +3y =0,得A(1,0)、B ⎝⎛⎭⎫-12,-32,∴AB =⎝⎛⎭⎫1+122+⎝⎛⎭⎫0+322= 3.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 1:ρ(2cos θ+sin θ)=1与曲线C 2:ρ=a(a>0) 的一个交点在极轴上,求a 的值.解:曲线C 1的直角坐标方程是2x +y =1,曲线C 2的普通方程是直角坐标方程x 2+y 2=a 2,因为曲线C 1:ρ(2cos θ+sin θ)=1与曲线C 2:ρ=a(a>0)的一个交点在极轴上,所以C 1与x 轴交点横坐标与a 值相等,由y =0,x =22,知a =22.1. (2013·安徽)在极坐标系中,求圆ρ=2cos θ的垂直于极轴的两条切线方程. 解:在极坐标系中,圆心坐标ρ=1,θ=0,半径r =1,所以左切线方程为θ=π2,右切线满足cos θ=2ρ,即ρcos θ=2.2. (2013·天津)已知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4cos θ,圆心为C ,点P 的极坐标为⎝⎛⎭⎫4,π3,求|CP|.解:由ρ=4cos θ得ρ2=4ρcos θ,即x 2+y 2=4x ,所以(x -2)2+y 2=4,圆心C(2,0).点P 的极坐标为⎝⎛⎭⎫4,π3,即ρ=4,θ=π3,所以x =ρcos θ=4cos π3=2,y =ρsin θ=4sin π3=23,即P(2,23),所以|CP|=2 3.3. (2013·上海)在极坐标系中,求曲线ρ=cos θ+1与ρcos θ=1的公共点到极点的距离.解:联立方程组得ρ(ρ-1)=1=1±52.又ρ≥0,故所求为1+52.4.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C 经过点P ⎝⎛⎭⎫2,π4,圆心为直线ρsin ⎝⎛⎭⎫θ-π3=-32与极轴的交点,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解:∵ 圆C 的圆心为直线ρsin ⎝⎛⎭⎫θ-π3=-32与极轴的交点,∴ 在ρsin ⎝⎛⎭⎫θ-π3=-32中令θ=0,得ρ=1.∴ 圆C 的圆心坐标为(1,0). ∵ 圆C 经过点P ⎝⎛⎭⎫2,π4,∴ 圆C 的半径为PC =(2)2+12-2×1×2cos π4=1.∴ 圆C 经过极点.∴ 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1. (2013·北京)在极坐标系中,求点⎝⎛⎭⎫2,π6到直线ρsin θ=2的距离.解:在极坐标系中,点⎝⎛⎭⎫2,π6化为直角坐标为(3,1),直线ρsin θ=2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y =2.(3,1)到y =2的距离1,即为点⎝⎛⎭⎫2,π6到直线ρsin θ=2的距离1.2. (2013·福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已知点A 的极坐标为⎝⎛⎭⎫2,π4,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π4=a ,且点A 在直线上.(1) 求a 的值及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 圆C 的参数方程为⎩⎪⎨⎪⎧x =1+cos αy =sin α,(α为参数),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1) 由点A ⎝⎛⎭⎫2,π4在直线ρcos ⎝⎛⎭⎫θ-π4=a 上,可得a = 2.所以直线的方程可化为ρcos θ+ρsin θ=2,从而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2=0.(2) 由已知得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1)2+y 2=1, 所以圆心为(1,0),半径r =1, 因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22<1,所以直线与圆相交. 3.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曲线C 1:ρ=12sin θ,曲线C 2:ρ=12cos ⎝⎛⎭⎫θ-π6.(1) 求曲线C 1和C 2的直角坐标方程;(2) 若P 、Q 分别是曲线C 1和C 2上的动点,求PQ 的最大值.解:(1) 因为ρ=12sin θ,所以ρ2=12ρsin θ,所以x 2+y 2-12y =0,即曲线C 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6)2=36.又ρ=12cos ⎝⎛⎭⎫θ-π6,所以ρ2=12ρ⎝⎛⎭⎫cos θcos π6+sin θsin π6,所以x 2+y 2-63x -6y =0,即曲线C 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33)2+(y -3)2=36.(2) PQ max =6+6+(33)2+32=18.4. 圆O 1和圆O 2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ρ=4cos θ,ρ=-4sin θ.(1) 把圆O 1和圆O 2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 求经过圆O 1、圆O 2交点的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解: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 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1) x =ρcos θ,y =ρsin θ,由ρ=4cos θ得ρ2=4ρcos θ,所以x 2+y 2=4x.即圆O 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4x =0,同理圆O 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4y =0.(2) 由⎩⎪⎨⎪⎧x 2+y 2-4x =0,x 2+y 2+4y =0,解得⎩⎪⎨⎪⎧x 1=0,y 1=0,⎩⎪⎨⎪⎧x 2=2,y 2=-2,即圆O 1、圆O 2交于点(0,0)和(2,-2),故过交点的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 =-x.由于平面上点的极坐标的表示形式不唯一,即(ρ,θ),(ρ,2π+θ),(-ρ,π+θ),(-ρ,-π+θ),都表示同一点的坐标,这与点的直角坐标的唯一性明显不同.所以对于曲线上的点的极坐标的多种表示形式,只要求至少有一个能满足极坐标方程即可.例如对于极坐标方程ρ=θ,点M ⎝⎛⎭⎫π4,π4可以表示为⎝⎛⎭⎫π4,π4+2π或⎝⎛⎭⎫π4,π4-2π或⎝⎛⎭⎫-π4,5π4等多种形式,其中,只有⎝⎛⎭⎫π4,π4的极坐标满足方程ρ=θ.请使用课时训练(A )第1课时(见活页).[备课札记]。
XX届高考数学备考复习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案

XX届高考数学备考复习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案选考部分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3、极坐标方程和参数方程所表示的图形分别是A、圆、直线B、直线、圆c、圆、圆D、直线、直线.7、设曲线的参数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贝y曲线上到直线距离为的点的个数为A、1B、2c、3D、4B【解析】化曲线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圆相交,过圆心和平行的直线和圆的2个交点符合要求,又,在直线的另外一侧没有圆上的点符合要求,所以选B.【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把曲线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然后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就是曲线上到直线距离为,然后再判断知,进而得出结论•.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为x2 + 2 = 1.解析:.15.在极坐标系中,曲线与的交点的极坐标为.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P为半圆c:上的点,点A的坐标为,o为坐标原点,点在射线oP上,线段0与c的弧的长度均为。
以0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点的极坐标;求直线A的参数方程。
解:由已知,点的极角为,且点的极径等于,故点的极坐标为5分点的直角坐标为,A,故直线A的参数方程为……10分.已知曲线c: , c:。
化c, c的方程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曲线;若c上的点P对应的参数为,Q为c上的动点,求中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解析:为圆心是,半径是1的圆。
为中心是坐标原点,焦点在轴上,长半轴长是8,短半轴长是3的椭圆。
当时,,故为直线,到的距离从而当时,取得最小值.已知点是圆上的动点,求的取值范围;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设圆的参数方程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P的坐标满足方程组:若为参数,为常数,求P点轨迹的焦点坐标。
若为参数,为非零常数,则P点轨迹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得:.已知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求曲线c的普通方程。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基本知识,考查转化问题的能力。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案(教师版)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干知识一、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
3.极坐标系的建立: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 ,自点O 引一条射线OX ,同时确定一个单位长度和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其中O 称为极点,射线OX 称为极轴。
)① 设M 是平面上的任一点,ρ表示OM 的长度,θ表示以射线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所成的角。
那么有序数对(,)ρθ称为点M 的极坐标。
其中ρ称为极径,θ称为极角。
约定:极点的极坐标是ρ=0,θ可以取任意角。
4.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互化以直角坐标系的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且在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平面内的任一点P 的直角坐标极坐标分别为(x ,y )和(,)ρθ,则x = 2ρ=y = tan θ=二、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直线的极坐标方程:若直线过点00(,)M ρθ,且极轴到此直线的角为α,则它的方程为: 00sin()sin()ρθ-α=ρθ-α几个特殊位置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1)直线过极点 (2)直线过点M(a,0)且垂直于极轴 (3)直线过(,)2M b π且平行于极轴 图:方程:2.圆的极坐标方程: 若圆心为00(,)M ρθ,半径为r 的圆方程为: 2220002cos()0r ρρρθθρ--+-=几个特殊位置的圆的极坐标方程(1)当圆心位于极点 (2)当圆心位于(,0)M r (3)当圆心位于(,)2M r π图:方程:3.直线、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 利用: x = 2ρ= y = tan θ=三、参数方程1.参数方程的意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曲线C 上的点(,)P x y 满足()()x f t y f t =⎧⎨=⎩,该方程叫曲线C 的参数方程,变量t 是参变数,简称参数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1)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常见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曲线:⑴cos sin x a y b ϕϕ=⎧⎨=⎩(ϕ为参数); ⑵00(x x at t y y bt=+⎧⎨=+⎩为参数) (3)2sin cos x y θθ=⎧⎨=⎩[0,2)θπ∈ (4)1()21()2a x t t b y t t⎧=+⎪⎪⎨⎪=-⎪⎩(t 为参数) (5)cos sin x a r y b r ϕϕ=+⎧⎨=+⎩(ϕ为参数)☆参数方程通过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消去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不要忘了参数的范围!(2)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常见化普通方程为参数方程,1、圆222()()x a y b r -+-=的参数方程。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14.3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精品教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14.3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新课标人教版,教师版)【考纲解读】1.理解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以及有关圆的极坐标问题. 2.理解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以及简单的应用问题.【考点预测】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是历年来高考重点内容之一,在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中均有可能出现,难度不大,又经常与其它知识结合,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013年的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 【要点梳理】1. 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如图).设M 是平面上的任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称为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ρ,θ). 2.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互化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正半轴作为极轴,且在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设M 是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极坐标分别为(x ,y )和(ρ,θ),则⎩⎪⎨⎪⎧x =ρcos θ,y =ρsin θ或⎩⎪⎨⎪⎧ρ2=x 2+y 2,tan θ=y x x3.直线的极坐标方程若直线过点M (ρ0,θ0),且极轴到此直线的角为α,则它的方程为:ρsin(θ-α)=ρ0sin (θ0-α).几个特殊位置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1)直线过极点:θ=θ0和θ=π-θ0; (2)直线过点M (a,0)且垂直于极轴:ρcos θ=a ;(3)直线过M ⎝⎛⎭⎪⎫b ,π2且平行于极轴:ρsin θ=b .4.圆的极坐标方程若圆心为M (ρ0,θ0),半径为r 的圆方程为 ρ2-2ρ0ρcos(θ-θ0)+ρ20-r 2=0. 几个特殊位置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1)当圆心位于极点,半径为r :ρ=r ;(2)当圆心位于M (a,0),半径为a :ρ=2a cos_θ;(3)当圆心位于M ⎝⎛⎭⎪⎫a ,π2,半径为a :ρ=2a sin_θ.5.参数方程的意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都是某个变量的函数⎩⎪⎨⎪⎧x =f t ,y =ft ,并且对于t 的每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 (x ,y )都在这条曲线上,则该方程叫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变数x ,y 的变数t 是参变数,简称参数.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叫做普通方程. 6.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的一般形式(1)经过点P 0(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 =x 0+t cos α,y =y 0+t sin α(t 为参数).设P 是直线上的任一点,则t 表示有向线段P 0P →的数量.(2)圆的参数方程⎩⎪⎨⎪⎧x =r cos θ,y =r sin θ(θ为参数).(3)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椭圆x 2a 2+y 2b 2=1的参数方程为⎩⎪⎨⎪⎧x =a cos θ,y =b sin θ(θ为参数).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参数方程为⎩⎪⎨⎪⎧ x =a sec φ,y =tan φ(φ为参数).抛物线y2=2px 的参数方程为⎩⎪⎨⎪⎧x =2pt 2,y =2pt(t 为参数).【例题精析】考点一 极坐标例1. (2012年高考湖南卷文科10)在极坐标系中,曲线1C :sin )1ρθθ+=与曲线2C :a ρ=(0)a >的一个交点在极轴上,则a =_______.【名师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圆的极坐标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转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考查运算能力;题型年年有,难度适中.把曲线1C 与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都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求出与x 轴交点,即得. 【变式训练】1. (2012年高考陕西卷文科15)直线2cos 1ρθ=与圆2cos ρθ=相交的弦长为 。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复习教案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复习教案教案: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复习(1200字以上)一、教学目标:1.复习极坐标及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
2.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之间的转换关系。
3.复习极坐标和参数方程表示的图形特征。
4.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极坐标表示法的复习1.极坐标系的定义和坐标表示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3.极坐标方程的表示和解析几何意义4.极坐标方程的图形特征2.参数方程表示法的复习1.参数方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参数方程的图形特征和解析几何意义3.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相互转换1.极坐标转换为参数方程2.参数方程转换为极坐标4.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1.利用极坐标方程和参数方程求曲线的方程2.利用极坐标和参数方程求曲线的长度、面积等几何量3.利用极坐标和参数方程解决几何问题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应用。
2.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应用。
3.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演示: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
2.练习巩固:通过给予学生一定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掌握程度。
3.解题指导:针对应用题和难题,给予学生相应的解题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流程:1.复习极坐标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
2.复习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
3.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相互转换关系。
4.复习极坐标和参数方程表示的图形特征。
5.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6.练习巩固和解题指导。
六、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教材、习题册、参考书等。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
七、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学习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系列4选讲 12.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1课时)坐标系教案(含解析)

第1课时坐标系考情考向分析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是重点,主要与参数方程相结合进行考查,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属于低档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上,取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意一点P都可以由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确定,(x,y)称为点P的坐标.2.极坐标系(1)极坐标与极坐标系的概念一般地,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自点O引一条射线Ox,同时确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点O称为极点,射线Ox称为极轴.平面内任一点M的位置可以由线段OM的长度ρ和从射线Ox到射线OM的角度θ来刻画(如图所示).这两个数组成的有序数对(ρ,θ)称为点M的极坐标.ρ称为点M 的极径,θ称为点M的极角.一般认为ρθ的取值X围是[0,2π)时,平面上的点(除去极点)就与极坐标(ρ,θ)(ρ≠0)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约定,极点的极坐标中,极径ρ=0,极角θ可取任意角.(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设M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它的直角坐标为(x,y),极坐标为(ρ,θ).由图可知下面关系式成立:⎩⎪⎨⎪⎧x =ρcos θ,y =ρsin θ或⎩⎪⎨⎪⎧ρ2=x 2+y 2,tan θ=y x (x ≠0),这就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3.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曲线图形极坐标方程圆心在极点,半径为r 的圆ρ=r (0≤θ<2π)圆心为(r,0),半径为r 的圆ρ=2r cos_θ⎝⎛⎭⎪⎫-π2≤θ<π2圆心为⎝⎛⎭⎪⎫r ,π2,半径为r 的圆ρ=2r sin_θ(0≤θ<π)过极点,倾斜角为α的直线θ=α(ρ∈R )或θ=π+α(ρ∈R )过点(a,0),与极轴垂直的直线ρcos θ=a ⎝⎛⎭⎪⎫-π2<θ<π2过点⎝ ⎛⎭⎪⎫a ,π2,与极轴平行的直线ρsin_θ=a (0<θ<π)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点与坐标也是一一对应关系.( × )(2)若点P 的直角坐标为(1,-3),则点P 的一个极坐标是⎝ ⎛⎭⎪⎫2,-π3.( √ )(3)在极坐标系中,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不是唯一的.( √ ) (4)极坐标方程θ=π(ρ≥0)表示的曲线是一条直线.(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P11例5]在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的坐标为(-2,-6),则点P 的极坐标为________.答案 ⎝⎛⎭⎪⎫22,4π3 解析 ρ=(-2)2+(-6)2=22,tan θ=-6-2=3,又点P 在第三象限,得θ=4π3,即P ⎝⎛⎭⎪⎫22,4π3. 3.[P32习题T4]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线段y =1-x (0≤x ≤1)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ρ=1cos θ+sin θ⎝⎛⎭⎪⎫0≤θ≤π2解析 ∵y =1-x (0≤x ≤1),∴ρsin θ=1-ρcos θ(0≤ρcos θ≤1), ∴ρ=1sin θ+cos θ⎝ ⎛⎭⎪⎫0≤θ≤π2.4.[P32习题T5]在极坐标系中,圆ρ=-2sin θ(ρ≥0,0≤θ<2π)的圆心的极坐标是________.答案 ⎝⎛⎭⎪⎫1,3π2解析 由ρ=-2sin θ,得ρ2=-2ρsin θ,化成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y ,化成标准方程为x 2+(y +1)2=1,圆心坐标为(0,-1),其对应的极坐标为⎝⎛⎭⎪⎫1,3π2.题组三 易错自纠5.在极坐标系中,已知点P ⎝⎛⎭⎪⎫2,π6,则过点P 且平行于极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答案 ρsin θ=1解析 先将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P ⎝ ⎛⎭⎪⎫2,π6转化为直角坐标为x =ρcos θ=2cos π6=3,y=ρsin θ=2sin π6=1,即P (3,1),过点P (3,1)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为y =1,再化为极坐标为ρsin θ=1.6.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 θ,则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____________. 答案 x 2+y 2-2y =0解析 由ρ=2sin θ,得ρ2=2ρsin θ,所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y =0.7.在极坐标系下,若点P (ρ,θ)的一个极坐标为⎝ ⎛⎭⎪⎫4,2π3,求以⎝ ⎛⎭⎪⎫ρ2,θ2为坐标的不同的点的极坐标.解 ∵⎝⎛⎭⎪⎫4,2π3为点P (ρ,θ)的一个极坐标.∴ρ=4或ρ=-4.当ρ=4时,θ=2k π+2π3(k ∈Z ),∴ρ2=2,θ2=k π+π3(k ∈Z ). 当ρ=-4时,θ=2k π+5π3(k ∈Z ), ∴ρ2=-2,θ2=k π+5π6(k ∈Z ). ∴⎝⎛⎭⎪⎫ρ2,θ2有四个不同的点:P 1⎝ ⎛⎭⎪⎫2,2k π+π3(k ∈Z ),P 2⎝ ⎛⎭⎪⎫2,2k π+4π3(k ∈Z ),P 3⎝⎛⎭⎪⎫-2,2k π+5π6(k ∈Z ),P 4⎝⎛⎭⎪⎫-2,2k π+11π6(k ∈Z ).题型一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1.(2018·某某模拟)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C 经过点P ⎝ ⎛⎭⎪⎫2,π3,圆心C 为直线ρsin ⎝ ⎛⎭⎪⎫θ-π3=-3与极轴的交点,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解 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直线方程为y =3x -23,点P 的直角坐标为(1,3), 令y =0,得x =2,所以C (2,0),所以圆C 的半径PC =(2-1)2+(0-3)2=2,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2+(y -0)2=4,即x 2+y 2-4x =0, 所以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4cos θ.2.(2019·某某省某某一中月考)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C :ρ=4cos θ被直线l :ρsin ⎝⎛⎭⎪⎫θ-π6=a 截得的弦长为23,某某数a 的值.解 因为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2+y 2=4, 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3y +2a =0, 所以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d =|2+2a |2=|1+a |,因为圆C 被直线l 截得的弦长为23,所以r 2-d 2=3. 即4-(1+a )2=3,解得a =0或a =-2.3.(2018·某某期中)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参数方程为⎩⎪⎨⎪⎧x =r cos θ+2,y =r sin θ+2(θ为参数,r >0).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2ρsin ⎝⎛⎭⎪⎫θ+π4+1=0.(1)求圆C 的圆心的极坐标;(2)当圆C 与直线l 有公共点时,求r 的取值X 围.解 (1)由C :⎩⎪⎨⎪⎧x =r cos θ+2,y =r sin θ+2,得(x -2)2+(y -2)2=r 2,∴曲线C 是以(2,2)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 ∴圆心的极坐标为⎝⎛⎭⎪⎫22,π4.(2)由直线l :2ρsin ⎝ ⎛⎭⎪⎫θ+π4+1=0, 得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1=0,从而圆心(2,2)到直线l 的距离d =|2+2+1|2=522.∵圆C 与直线l 有公共点,∴d ≤r ,即r ≥522.思维升华(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的前提条件:①极点与原点重合;②极轴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③取相同的单位长度.(2)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比较容易,只要运用公式x =ρcos θ及y =ρsin θ直接代入并化简即可;而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则相对困难一些,解此类问题常通过变形,构造形如ρcos θ,ρsin θ,ρ2的形式,进行整体代换. 题型二 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例1将圆x 2+y 2=1上每一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曲线C .(1)求曲线C 的标准方程;(2)设直线l :2x +y -2=0与C 的交点为P 1,P 2,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过线段P 1P 2的中点且与直线l 垂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解 (1)设(x 1,y 1)为圆上的任一点,在已知变换下变为曲线C 上的点(x ,y ),依题意,得⎩⎪⎨⎪⎧x =x 1,y =2y 1.由x 21+y 21=1,得x 2+⎝ ⎛⎭⎪⎫y 22=1,即曲线C 的标准方程为x 2+y 24=1.(2)由⎩⎪⎨⎪⎧x 2+y 24=1,2x +y -2=0,解得⎩⎪⎨⎪⎧x =1,y =0或⎩⎪⎨⎪⎧x =0,y =2.不妨设P 1(1,0),P 2(0,2),则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为⎝ ⎛⎭⎪⎫12,1,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12,于是所求直线方程为y -1=12⎝ ⎛⎭⎪⎫x -12,化为极坐标方程,并整理得2ρcos θ-4ρsin θ=-3, 故所求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34sin θ-2cos θ.思维升华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步骤(1)建立适当的极坐标系,设P (ρ,θ)是曲线上任意一点.(2)由曲线上的点所适合的条件,列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极径ρ和极角θ之间的关系式. (3)将列出的关系式进行整理、化简,得出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跟踪训练1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为直角坐标系xOy 的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两种坐标系中的长度单位相同,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x -2y =0,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1+t ,y =t (t 为参数),射线OM 的极坐标方程为θ=3π4.(1)求圆C 和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2)已知射线OM 与圆C 的交点为O ,P ,与直线l 的交点为Q ,求线段PQ 的长. 解 (1)∵ρ2=x 2+y 2,x =ρcos θ,y =ρsin θ, 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x -2y =0, ∴ρ2+2ρcos θ-2ρsin θ=0,∴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sin ⎝⎛⎭⎪⎫θ-π4. 又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1+t ,y =t (t 为参数),消去t 后得y =x +1,∴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sin θ-cos θ=1ρ.(2)当θ=3π4时,OP =22sin ⎝ ⎛⎭⎪⎫3π4-π4=22,∴点P 的极坐标为⎝ ⎛⎭⎪⎫22,3π4,OQ =122+22=22,∴点Q 的极坐标为⎝ ⎛⎭⎪⎫22,3π4,故线段PQ 的长为322.题型三 极坐标方程的应用例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4.(1)M 为曲线C 1上的动点,点P 在线段OM 上,且满足OM ·OP =16,求点P 的轨迹C 2的直角坐标方程;(2)设点A 的极坐标为⎝⎛⎭⎪⎫2,π3,点B 在曲线C 2上,求△OAB 面积的最大值.解 (1)设点P 的极坐标为(ρ,θ)(ρ>0),点M 的极坐标为(ρ1,θ)(ρ1>0).由题意知OP =ρ,OM =ρ1=4cos θ.由OM ·OP =16,得C 2的极坐标方程ρ=4cos θ(ρ>0). 因此C 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2+y 2=4(x ≠0). (2)设点B 的极坐标为(ρB ,α)(ρB >0). 由题意,知OA =2,ρB =4cos α,于是△OAB 的面积S =12·OA ·ρB ·sin∠AOB=4cos α·⎪⎪⎪⎪⎪⎪sin ⎝⎛⎭⎪⎫α-π3=2⎪⎪⎪⎪⎪⎪sin ⎝ ⎛⎭⎪⎫2α-π3-32≤2+ 3.当α=-π12时,S 取得最大值2+ 3.所以△OAB 面积的最大值为2+ 3. 思维升华极坐标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的前提条件:①极点与原点重合;②极轴与x 轴正半轴重合;③取相同的长度单位.(2)若把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求极角θ时,应注意判断点P 所在的象限(即角θ的终边的位置),以便正确地求出角θ.利用两种坐标的互化,可以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3)由极坐标的意义可知平面上点的极坐标不是唯一的,如果限定ρ取正值,θ∈[0,2π),平面上的点(除去极点)与极坐标(ρ,θ)(ρ≠0)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跟踪训练2在极坐标系中,求直线ρsin ⎝⎛⎭⎪⎫θ+π4=2被圆ρ=4截得的弦长.解 由ρsin ⎝⎛⎭⎪⎫θ+π4=2,得22(ρsin θ+ρcos θ)=2,可化为x +y -22ρ=4可化为x 2+y 2=16,圆心(0,0)到直线x +y -22=0的距离d =|22|2=2,由圆中的弦长公式,得弦长l =2r 2-d 2=242-22=4 3.故所求弦长为4 3.1.(2018·某某省某某师X 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C :ρ=22cos θ和直线l :θ=π4(ρ∈R )相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解 圆C :ρ=22cos θ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2x =0, 即(x -2)2+y 2=2,直线l :θ=π4(ρ∈R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 =x ,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d =|2-0|2=1, 所以AB =2(2)2-1=2.2.在极坐标系中,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8ρsin ⎝⎛⎭⎪⎫θ-π3+13=0,已知A ⎝⎛⎭⎪⎫1,3π2,B ⎝⎛⎭⎪⎫3,3π2,P 为圆C 上一点,求△PAB 面积的最小值. 解 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43x -4y +13=0, 即(x +23)2+(y -2)2=3,由题意,得A (0,-1),B (0,-3),所以AB =2.P 到直线AB 距离的最小值为23-3=3,所以△PAB 面积的最小值为12×2×3= 3.3.(2018·某某省姜堰、某某、前黄中学联考)圆C :ρ=2cos ⎝ ⎛⎭⎪⎫θ-π4,与极轴交于点A (异于极点O ),求直线CA 的极坐标方程.解 圆C :ρ2=2ρcos ⎝ ⎛⎭⎪⎫θ-π4=2ρcos θ+2ρsin θ,所以x 2+y 2-2x -2y =0, 所以圆心C ⎝⎛⎭⎪⎫22,22,与极轴交于A (2,0). 直线CA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2, 即直线CA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π4=1.4.在以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21-sin θ.(1)将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2)过极点O 作直线l 交曲线于点P ,Q ,若OP =3OQ ,求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 解 (1)∵ρ=x 2+y 2,ρsin θ=y , ∴ρ=21-sin θ化为ρ-ρsin θ=2,∴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4y +4.(2)设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θ0(ρ∈R ), 根据题意知21-sin θ0=3·21-sin (θ0+π),解得θ0=π6或θ0=5π6,∴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6(ρ∈R )或θ=5π6(ρ∈R ).5.在极坐标系中,P 是曲线C 1:ρ=12sin θ上的动点,Q 是曲线C 2:ρ=12cos ⎝ ⎛⎭⎪⎫θ-π6上的动点,求PQ 的最大值.解 对曲线C 1的极坐标方程进行转化,∵ρ=12sin θ,∴ρ2=12ρsin θ,∴x 2+y 2-12y =0, 即x 2+(y -6)2=36.对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进行转化, ∵ρ=12cos ⎝ ⎛⎭⎪⎫θ-π6,∴ρ2=12ρ⎝⎛⎭⎪⎫cos θcosπ6+sin θsin π6, ∴x 2+y 2-63x -6y =0,∴(x -33)2+(y -3)2=36, ∴PQ max =6+6+(33)2+32=18.6.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C 1:x =-2,圆C 2:(x -1)2+(y -2)2=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C 1,C 2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C 3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4(ρ∈R ),设C 2与C 3的交点为M ,N ,求△C 2MN 的面积.解 (1)因为x =ρcos θ,y =ρsin θ, 所以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2,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ρcos θ-4ρsin θ+4=0.(2)将θ=π4代入ρ2-2ρcos θ-4ρsin θ+4=0,得ρ2-32ρ+4=0,解得ρ1=22,ρ2= 2. 故ρ1-ρ2=2,即MN = 2.由于C 2的半径为1,所以△C 2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C 2MN 的面积为12.7.(2018·某某江阴中学调研)在极坐标系中,设圆C :ρ=4cos θ与直线l :θ=π4(ρ∈R )交于A ,B 两点,求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解 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由题意,得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4x =0,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 =x .由⎩⎪⎨⎪⎧ x 2+y 2-4x =0,y =x ,解得⎩⎪⎨⎪⎧ x =0,y =0或⎩⎪⎨⎪⎧ x =2,y =2,所以交点的坐标分别为(0,0),(2,2).所以以AB 为直径的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1)2+(y -1)2=2,即x 2+y 2=2x +2y , 将其化为极坐标方程为ρ2=2ρ(cos θ+sin θ),即ρ=2(cos θ+sin θ).8.以原点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 的方程为ρsin ⎝⎛⎭⎪⎫θ-2π3=-3,⊙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4cos θ+2sin θ.(1)求直线l 和⊙C 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求弦AB 的长.解 (1)直线l :ρsin ⎝⎛⎭⎪⎫θ-2π3=-3, ∴ρ⎝⎛⎭⎪⎫sin θcos 2π3-cos θsin 2π3=-3, ∴y ·⎝ ⎛⎭⎪⎫-12-x ·32=-3,即y =-3x +2 3. ⊙C :ρ=4cos θ+2sin θ,ρ2=4ρcos θ+2ρsin θ,∴x 2+y 2=4x +2y ,即x 2+y 2-4x -2y =0.(2)⊙C :x 2+y 2-4x -2y =0,即(x -2)2+(y -1)2=5.∴圆心C (2,1),半径R =5,∴⊙C 的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 d =|1+23-23|(3)2+12=12, ∴AB =2R 2-d 2=25-⎝ ⎛⎭⎪⎫122=19. ∴弦AB 的长为19.9.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 的方程为ρ2=31+2sin 2θ,点R ⎝⎛⎭⎪⎫22,π4. (1)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R 点的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2)设P 为曲线C 上一动点,以PR 为对角线的矩形PQRS 的一边垂直于极轴,求矩形PQRS 周长的最小值,及此时P 点的直角坐标.解 (1)∵x =ρcos θ,y =ρsin θ,∴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3+y 2=1, 点R 的直角坐标为R (2,2).(2)设P (3cos θ,sin θ),根据题意,设PQ =2-3cos θ,QR =2-sin θ,∴PQ +QR =4-2sin ⎝⎛⎭⎪⎫θ+π3, 当θ=π6时,PQ +QR 取最小值2, ∴矩形PQRS 周长的最小值为4, 此时点P 的直角坐标为⎝ ⎛⎭⎪⎫32,12. 10.(2018·某某)在极坐标系中,直线l 的方程为ρsin ⎝⎛⎭⎪⎫π6-θ=2,曲线C 的方程为ρ=4cos θ,求直线l 被曲线C 截得的弦长.解 因为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4cos θ,所以曲线C 是圆心为(2,0),直径为4的圆.因为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 ρsin ⎝ ⎛⎭⎪⎫π6-θ=2, 则直线l 过点A (4,0),且倾斜角为π6, 所以A 为直线l 与圆C 的一个交点.设另一个交点为B ,则∠OAB =π6.如图,连结OB .因为OA 为直径,从而∠OBA =π2, 所以AB =4cos π6=2 3. 因此,直线l 被曲线C 截得的弦长为2 3.11.已知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x =2+5cos α,y =1+5sin α(α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 (2)若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θ+cos θ)=1,求直线l 被曲线C 截得的弦长. 解 (1)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x =2+5cos α,y =1+5sin α(α为参数),∴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x -2)2+(y -1)2=5.将⎩⎪⎨⎪⎧ x =ρcos θ,y =ρsin θ代入并化简得ρ=4cos θ+2sin θ,即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4cos θ+2sin θ.(2)∵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1=0,∴圆心C (2,1)到直线l 的距离d =22=2, ∴弦长为25-2=2 3.12.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 :ρ=2a cos θ(a >0),l :ρcos ⎝⎛⎭⎪⎫θ-π3=32,C 与l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1)求a ;(2)O 为极点,A ,B 为曲线C 上的两点,且∠AOB =π3,求OA +OB 的最大值. 解 (1)曲线C :ρ=2a cos θ(a >0),变形为ρ2=2aρcos θ,化为x 2+y 2=2ax ,即(x -a )2+y 2=a 2,∴曲线C 是以(a,0)为圆心,以a 为半径的圆.由l :ρcos ⎝⎛⎭⎪⎫θ-π3=32, 展开为12ρcos θ+32ρsin θ=32, ∴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3y -3=0.由题意,知直线l 与圆C 相切,即|a -3|2=a , 又a >0,∴a =1.(2)由(1)知,曲线C :ρ=2cos θ.不妨设A 的极角为θ,B 的极角为θ+π3, 则OA +OB =2cos θ+2cos ⎝⎛⎭⎪⎫θ+π3 =3cos θ-3sin θ=23cos ⎝⎛⎭⎪⎫θ+π6, 当θ=11π6时,OA +OB 取得最大值2 3.。
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选修4_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1讲坐标系教案文新人教A版

第1讲 坐标系一、知识梳理 1.坐标系 (1)伸缩变换设点P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x ′=λ·x (λ>0),y ′=μ·y (μ>0)的作用下,点P (x ,y )对应到点P ′(λx ,μy ),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2)极坐标系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M (ρ,θ).2.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互化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在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设M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极坐标分别为(x ,y )和(ρ,θ),则⎩⎪⎨⎪⎧x =ρcos θ,y =ρsin θ,⎩⎪⎨⎪⎧ρ2=x 2+y 2,tan θ=y x (x ≠0).3.直线的极坐标方程若直线过点M (ρ0,θ0),且极轴到此直线的角为α,则它的方程为:ρsin(θ-α)=ρ0sin(θ0-α).几个特殊位置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1)直线过极点:θ=θ0和θ=π+θ0.(2)直线过点M (a ,0)且垂直于极轴:ρcos θ=a .(3)直线过点M ⎝⎛⎭⎪⎫b ,π2且平行于极轴:ρsin θ=b .4.圆的极坐标方程若圆心为M (ρ0,θ0),半径为r ,则该圆的方程为:ρ2-2ρ0ρcos(θ-θ0)+ρ20-r 2=0.几个特殊位置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1)当圆心位于极点,半径为r :ρ=r .(2)当圆心位于M (a ,0),半径为a :ρ=2a cos θ.(3)当圆心位于M ⎝⎛⎭⎪⎫a ,π2,半径为a :ρ=2a sin θ.常用结论 1.明辨两个坐标伸缩变换关系式⎩⎪⎨⎪⎧x ′=λx (λ>0),y ′=μy (μ>0),点(x ,y )在原曲线上,点(x ′,y ′)在变换后的曲线上,因此点(x ,y )的坐标满足原来的曲线方程,点(x ′,y ′)的坐标满足变换后的曲线方程.2.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1)公式代入: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公式x =ρcos θ及y =ρsin θ直接代入并化简.(2)整体代换: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变形构造形如ρcos θ,ρsin θ,ρ2的形式,进行整体代换.二、习题改编1.(选修44P15T2改编)在极坐标系中,圆ρ=-2sin θ的圆心的极坐标是( )A.⎝⎛⎭⎪⎫1,π2B.⎝ ⎛⎭⎪⎫1,-π2C .(1,0)D .(1,π)解析:选B.由ρ=-2sin θ,得ρ2=-2ρsin 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y ,化成标准方程为x 2+(y +1)2=1,圆心坐标为(0,-1),其对应的极坐标为⎝ ⎛⎭⎪⎫1,-π2.故选B.2.(选修44P15T2改编)圆心C 的极坐标为⎝⎛⎭⎪⎫2,π4,且圆C 经过极点.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解:圆心C 的直角坐标为(2,2),则设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2+(y -2)2=r 2,依题意可知r 2=(0-2)2+(0-2)2=4,故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2+(y -2)2=4,化为极坐标方程为ρ2-22ρ(sinθ+cos θ)=0,即ρ=22(sin θ+cos θ).一、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点与坐标也是一一对应关系.( )(2)在极坐标系中,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不是唯一的.( ) (3)极坐标方程θ=π(ρ≥0)表示的曲线是一条直线.( ) 答案:(1)× (2)√ (3)× 二、易错纠偏常见误区(1)对极坐标几何意义不理解;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致误.1.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3,π4,B ⎝ ⎛⎭⎪⎫2,π2,则|AB |= .解析:设极点为O .在△OAB 中,A ⎝ ⎛⎭⎪⎫3,π4,B ⎝⎛⎭⎪⎫2,π2,由余弦定理,得AB =32+(2)2-2×3×2×cos ⎝ ⎛⎭⎪⎫π2-π4= 5.答案: 52.确定极坐标方程ρ2cos 2θ-2ρcos θ=1表示的曲线. 解:由极坐标方程ρ2cos 2θ-2ρcos θ=1,得ρ2(cos 2θ-sin 2θ)-2ρcos θ=1. 由互化公式⎩⎪⎨⎪⎧x =ρcos θ,y =ρsin θ,x 2+y 2=ρ2,得x 2-y 2-2x =1,即(x -1)2-y 2=2.故此方程表示以(1,0)为中心,F 1(-1,0),F 2(3,0)为焦点的等轴双曲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师生共研)(1)曲线C :x 2+y 2=1经过伸缩变换⎩⎪⎨⎪⎧x ′=2x ,y ′=y 得到曲线C ′,则曲线C ′的方程为 .(2)曲线C 经过伸缩变换⎩⎪⎨⎪⎧x ′=2x ,y ′=3y后所得曲线的方程为x ′2+y ′2=1,则曲线C 的方程为 .【解析】 (1)因为⎩⎪⎨⎪⎧x ′=2x ,y ′=y ,所以⎩⎪⎨⎪⎧x =x ′2,y =y ′,代入曲线C 的方程得C ′:x ′24+y ′2=1.(2)根据题意,曲线C 经过伸缩变换⎩⎪⎨⎪⎧x ′=2x ,y ′=3y 后所得曲线的方程为x ′2+y ′2=1,则(2x )2+(3y )2=1, 即4x 2+9y 2=1,所以曲线C 的方程为4x 2+9y 2=1. 【答案】 (1)x ′24+y ′2=1 (2)4x 2+9y 2=11.平面上的曲线y =f (x )在变换φ:⎩⎪⎨⎪⎧x ′=λx (λ>0),y ′=μy (μ>0)的作用下的变换方程的求法是将⎩⎪⎨⎪⎧x=x ′λ,y =y ′μ代入y =f (x ),整理得y ′=h (x ′)即为所求.2.解答该类问题应明确两点:一是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公式的意义与作用;二是明确变换前的点P (x ,y )与变换后的点P ′(x ′,y ′)的坐标关系,用方程思想求解.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伸缩变换φ:⎩⎪⎨⎪⎧x ′=3x ,2y ′=y ,则点A ⎝ ⎛⎭⎪⎫13,-2经过变换后所得的点A ′的坐标为 .解析:设A ′(x ′,y ′),由伸缩变换φ:⎩⎪⎨⎪⎧x ′=3x ,2y ′=y ,得到⎩⎪⎨⎪⎧x ′=3x ,y ′=12y .由于点A 的坐标为⎝ ⎛⎭⎪⎫13,-2,于是x ′=3×13=1,y ′=12×(-2)=-1,所以A ′的坐标为(1,-1). 答案:(1,-1)2.将圆x 2+y 2=1变换为椭圆x 29+y 24=1的一个伸缩变换公式为φ:⎩⎪⎨⎪⎧X =ax (a >0),Y =by (b >0),求a ,b 的值.解:由⎩⎪⎨⎪⎧X =ax ,Y =by得⎩⎪⎨⎪⎧x =1a X ,y =1bY ,代入x 2+y 2=1中得X 2a 2+Y2b 2=1,所以a 2=9,b 2=4,因为a >0,b >0,所以a =3,b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师生共研)(1)已知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2ρsin ⎝⎛⎭⎪⎫θ-π4=2,点A 的极坐标为A ⎝⎛⎭⎪⎫22,7π4,求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2)把曲线C 1:x 2+y 2-8x -10y +16=0化为极坐标方程.【解】 (1)由2ρsin ⎝ ⎛⎭⎪⎫θ-π4=2,得2ρ⎝ ⎛⎭⎪⎫22sin θ-22cos θ=2,所以y -x =1.由点A 的极坐标为⎝ ⎛⎭⎪⎫22,7π4得点A 的直角坐标为(2,-2),所以d =|2+2+1|2=522. 即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522.(2)将⎩⎪⎨⎪⎧x =ρcos θ,y =ρsin θ代入x 2+y 2-8x -10y +16=0,得ρ2-8ρcos θ-10ρsin θ+16=0,所以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2-8ρcos θ-10ρsin θ+16=0.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1)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将公式x =ρcos θ及y =ρsin θ直接代入直角坐标方程并化简即可.(2)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通过变形,构造出形如ρcos θ,ρsin θ,ρ2的形式,再应用公式进行代换.其中方程的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ρ及方程两边平方是常用的变形技巧.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点A 的极坐标为⎝ ⎛⎭⎪⎫2,π4,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 ⎛⎭⎪⎫θ-π4=a ,且点A 在直线上,求a 的值及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解:因为点A (2,π4)在直线ρcos ⎝ ⎛⎭⎪⎫θ-π4=a 上,所以a =2cos ⎝ ⎛⎭⎪⎫π4-π4=2,所以直线的方程可化为ρcos θ+ρsin θ=2, 从而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2=0.2.在极坐标系下,已知圆O :ρ=cos θ+sin θ和直线l :ρsin ⎝ ⎛⎭⎪⎫θ-π4=22(ρ≥0,0≤θ<2π).(1)求圆O 和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2)当θ∈(0,π)时,求直线l 与圆O 的公共点的极坐标.解:(1)圆O :ρ=cos θ+sin θ,即ρ2=ρcos θ+ρsin θ, 故圆O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x -y =0, 直线l :ρsin ⎝ ⎛⎭⎪⎫θ-π4=22, 即ρsin θ-ρcos θ=1,故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1=0. (2)由(1)知圆O 与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将两方程联立得⎩⎪⎨⎪⎧x 2+y 2-x -y =0,x -y +1=0,解得⎩⎪⎨⎪⎧x =0,y =1, 即圆O 与直线l 在直角坐标系下的公共点为(0,1),将(0,1)转化为极坐标为⎝⎛⎭⎪⎫1,π2即为所求.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师生共研)(2019·高考全国卷Ⅱ)在极坐标系中,O 为极点,点M (ρ0,θ0)(ρ0>0)在曲线C :ρ=4sin θ上,直线l 过点A (4,0)且与OM 垂直,垂足为P .(1)当θ0=π3时,求ρ0及l 的极坐标方程;(2)当点M 在C 上运动且点P 在线段OM 上时,求P 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解】 (1)因为M (ρ0,θ0)在C 上,当θ0=π3时,ρ0=4sin π3=2 3.由已知得|OP |=|OA |cos π3=2.设Q (ρ,θ)为l 上除点P 外的任意一点.连接OQ , 在Rt △OPQ 中,ρcos ⎝ ⎛⎭⎪⎫θ-π3=|OP |=2. 经检验,点P ⎝ ⎛⎭⎪⎫2,π3在曲线ρcos ⎝ ⎛⎭⎪⎫θ-π3=2上.所以,l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π3=2.(2)设P (ρ,θ),在Rt △OAP 中,|OP |=|OA |cos θ=4cos θ,即ρ=4cos θ. 因为P 在线段OM 上,且AP ⊥OM ,故θ的取值范围是⎣⎢⎡⎦⎥⎤π4,π2.所以,P 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ρ=4cos θ,θ∈⎣⎢⎡⎦⎥⎤π4,π2.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步骤(1)建立适当的极坐标系,设P (ρ,θ)是曲线上任意一点.(2)由曲线上的点所适合的条件,列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极径ρ和极角θ之间的关系式.(3)将列出的关系式进行整理、化简,得出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过极点O 作圆C :ρ=8cosθ的弦ON ,交圆C 于点N .求ON 的中点M 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解:设M (ρ,θ),N (ρ1,θ1).因为N 点在圆ρ=8cos θ上,所以ρ1=8cos θ1.① 因为M 是ON 的中点,所以⎩⎪⎨⎪⎧ρ1=2ρ,θ1=θ,代入①式得2ρ=8cos θ,故点M 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是ρ=4cos θ.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π3=1(0≤θ<2π),M ,N 分别为曲线C 与x 轴,y 轴的交点. (1)写出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求M ,N 的极坐标; (2)设MN 的中点为P ,求直线OP 的极坐标方程. 解:(1)由ρcos ⎝ ⎛⎭⎪⎫θ-π3=1得 ρ⎝ ⎛⎭⎪⎫12cos θ+32sin θ=1.从而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12x +32y =1,即x +3y -2=0.当θ=0时,ρ=2,所以M (2,0). 当θ=π2时,ρ=233,所以N ⎝⎛⎭⎪⎫233,π2.(2)由(1)知,M 点的直角坐标为(2,0),N 点的直角坐标为⎝⎛⎭⎪⎫0,233.所以P 点的直角坐标为⎝ ⎛⎭⎪⎫1,33, 则P 点的极坐标为⎝⎛⎭⎪⎫233,π6. 所以直线OP 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6(ρ∈R ).曲线极坐标方程的应用(师生共研)(2020·福州四校联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x =2+cos α,y =2+sin α(α为参数),直线C 2的方程为y =3x .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曲线C 1和直线C 2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C 2与曲线C 1交于A ,B 两点,求1|OA |+1|OB |.【解】 (1)由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x =2+cos α,y =2+sin α(α为参数),得曲线C 1的普通方程为(x -2)2+(y -2)2=1,则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2-4ρcos θ-4ρsin θ+7=0,由于直线C 2过原点,且倾斜角为π3,故其极坐标方程为θ=π3(ρ∈R )(tan θ=3).(2)由⎩⎪⎨⎪⎧ρ2-4ρcos θ-4ρsin θ+7=0,θ=π3得ρ2-(23+2)ρ+7=0,设A ,B 对应的极径分别为ρ1,ρ2,则ρ1+ρ2=23+2,ρ1ρ2=7,所以1|OA |+1|OB |=|OA |+|OB ||OA |·|OB |=ρ1+ρ2ρ1ρ2=23+27.在已知极坐标方程求曲线交点、距离、线段长、面积等几何问题时,如果不能直接用极坐标解决,或用极坐标解决较麻烦,可将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解决.1.(2020·昆明市诊断测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x =3cos t ,y =sin t (t 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6(ρ∈R ).(1)求曲线C 1的极坐标方程;(2)若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8cos θ=0,直线l 与曲线C 1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 ,与曲线C 2的交点为B (异于原点),求|AB |.解:(1)消去参数t 得曲线C 1的普通方程为x 2+9y 2=9,故曲线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2+8ρ2sin 2θ-9=0.(2)因为A ,B 两点在直线l 上,所以可设A ⎝ ⎛⎭⎪⎫ρ1,π6,B ⎝ ⎛⎭⎪⎫ρ2,π6.把点A 的极坐标代入C 1的极坐标方程得,ρ21+8ρ21sin 2π6-9=0,解得ρ1=± 3. 已知A 点在第一象限,所以ρ1= 3.因为B 异于原点,所以把点B 的极坐标代入C 2的极坐标方程得,ρ2+8cos π6=0,解得ρ2=-4 3.所以|AB |=|ρ1-ρ2|=|3+43|=5 3.2.(2020·安徽五校联盟第二次质检)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1:x =0,圆C :(x -1)2+(y -1-2)2=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直线l 1和圆C 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l 2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4(ρ∈R ),设l 1,l 2与圆C 的公共点分别为A ,B ,求△OAB 的面积.解:(1)因为x =ρcos θ,y =ρsin θ,x 2+y 2=ρ2,所以直线l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0,即θ=π2(ρ∈R ),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ρcos θ-2(1+2)ρsin θ+3+22=0. (2)将θ=π2代入ρ2-2ρcos θ-2(1+2)ρsin θ+3+22=0,得ρ2-2(1+2)ρ+3+22=0,解得ρ1=1+ 2.将θ=π4代入ρ2-2ρcos θ-2(1+2)ρsin θ+3+22=0,得ρ2-2(1+2)ρ+3+22=0, 解得ρ2=1+ 2.故△OAB 的面积为12×(1+2)2×sin π4=1+324.[基础题组练]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x ′=12x ,y ′=13y后,曲线C :x 2+y 2=36变为何种曲线,并求曲线的焦点坐标.解:设圆x 2+y 2=36上任一点为P (x ,y ),伸缩变换后对应的点的坐标为P ′(x ′,y ′),则⎩⎪⎨⎪⎧x =2x ′,y =3y ′,所以4x ′2+9y ′2=36,即x ′29+y ′24=1.所以曲线C 在伸缩变换后得椭圆x 29+y 24=1,其焦点坐标为(±5,0).2.在极坐标系中,圆C 是以点C ⎝ ⎛⎭⎪⎫2,11π6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1)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2)求圆C 被直线l :θ=7π12(ρ∈R )所截得的弦长.解:(1)圆C 是将圆ρ=4cos θ绕极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π6而得到的圆,所以圆C 的极坐标方程是ρ=4cos ⎝⎛⎭⎪⎫θ+π6. (2)将θ=-5π12代入圆C 的极坐标方程ρ=4cos ⎝ ⎛⎭⎪⎫θ+π6,得ρ=22,所以,圆C 被直线l :θ=7π12,即直线θ=-5π12所截得的弦长为2 2. 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1:ρ=4cos θ⎝⎛⎭⎪⎫0≤θ<π2,C 2:ρcos θ=3. (1)求C 1与C 2的交点的极坐标;(2)设点Q 在C 1上,OQ →=25OP →,求动点P 的极坐标方程.解:(1)联立⎩⎪⎨⎪⎧ρcos θ=3,ρ=4cos θ,得cos θ=±32,因为0≤θ<π2,所以θ=π6,ρ=23,所以交点坐标为⎝⎛⎭⎪⎫23,π6. (2)设P (ρ,θ),Q (ρ0,θ0),则ρ0=4cos θ0,θ0∈⎣⎢⎡⎭⎪⎫0,π2,由OQ →=25OP →,得⎩⎪⎨⎪⎧ρ0=25ρ,θ0=θ,所以25ρ=4cos θ,θ∈⎣⎢⎡⎭⎪⎫0,π2,所以点P 的极坐标方程为ρ=10cos θ,θ∈⎣⎢⎡⎭⎪⎫0,π2.4.(202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一模)已知曲线C 1:x +3y =3和C 2:⎩⎨⎧x =6cos φ,y =2sin φ(φ为参数).以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把曲线C 1和C 2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2)设C 1与x ,y 轴交于M ,N 两点,且线段MN 的中点为P .若射线OP 与C 1,C 2交于P ,Q 两点,求P ,Q 两点间的距离.解:(1)因为C 2的参数方程为⎩⎨⎧x =6cos φ,y =2sin φ(φ为参数),所以其普通方程为x 26+y 22=1,又C 1:x +3y =3,所以可得极坐标方程分别为C 1:ρsin ⎝ ⎛⎭⎪⎫θ+π6=32,C 2:ρ2=61+2sin 2θ. (2)易知M (3,0),N (0,1),所以P ⎝⎛⎭⎪⎫32,12, 所以OP 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6(ρ∈R ),把θ=π6代入ρsin ⎝⎛⎭⎪⎫θ+π6=32, 得ρ1=1,P ⎝⎛⎭⎪⎫1,π6,把θ=π6代入ρ2=61+2sin 2θ, 得ρ2=2,Q ⎝⎛⎭⎪⎫2,π6,所以|PQ |=|ρ2-ρ1|=1, 即P ,Q 两点间的距离为1.5.直角坐标系xOy 中,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过点M (-2,-4),以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2θ=2cos θ.(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α为常数)和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且|MA |·|MB |=40,求倾斜角α的值.解:(1)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2+t cos α,y =-4+t sin α(t 为参数),ρsin 2θ=2cos θ,即ρ2sin 2θ=2ρcos θ,将x =ρcos θ,y =ρsin θ代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得y 2=2x .(2)把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y 2=2x ,得t 2sin 2α-(2cos α+8sin α)t +20=0,设A ,B 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t 1t 2=20sin 2α, 根据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得|MA |·|MB |=|t 1t 2|=20sin 2α=40,得α=π4或α=3π4.又Δ=(2cos α+8sin α)2-80sin 2α>0,所以α=π4.6.(2020·江淮十校联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x =2+2cos α,y =2sin α(α为参数),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2)已知A ,B 是曲线C 上任意两点,且∠AOB =π3,求△OAB 面积的最大值.解:(1)消去参数α,得到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 (x -2)2+y 2=4,故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4cos θ.(2)在极坐标系中,不妨设A (ρ1,θ0),B (ρ2,θ0+π3),其中ρ1>0,ρ2>0,-π2<θ0<π2,由(1)知,ρ1=4cos θ0,ρ2=4cos(θ0+π3).△OAB 面积S =12ρ1ρ2sin π3=43cos θ0cos(θ0+π3),S =23cos 2θ0-6sin θ0cos θ0=3(1+cos 2θ0)-3sin 2θ0=23cos ⎝⎛⎭⎪⎫2θ0+π3+3,当2θ0+π3=0时,即θ0=-π6时,cos ⎝ ⎛⎭⎪⎫2θ0+π3有最大值1.此时S max =3 3. 故△OAB 面积的最大值为3 3.[综合题组练]1.(2020·长沙市统一模拟考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M 的参数方程为⎩⎪⎨⎪⎧x =1+cos φy =1+sin φ(φ为参数), 过原点O 且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交M 于A ,B 两点.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l 和M 的极坐标方程;(2)当α∈⎝⎛⎦⎥⎤0,π4时,求|OA |+|OB |的取值范围.解:(1)由题意可得,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ρ∈R ). 曲线M 的普通方程为()x -12+(y -1)2=1,因为x =ρcos θ,y =ρsin θ,x 2+y 2=ρ2,所以M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cos θ+sin θ)ρ+1=0. (2)设A (ρ1,α),B (ρ2,α),且ρ1,ρ2均为正数, 将θ=α代入ρ2-2(cos θ+sin θ)ρ+1=0, 得ρ2-2(cos α+sin α)ρ+1=0, 当α∈⎝ ⎛⎦⎥⎤0,π4时,Δ=4sin 2α>0, 所以ρ1+ρ2=2(cos α+sin α),根据极坐标的几何意义,|OA |,|OB |分别是点A ,B 的极径. 从而|OA |+|OB |=ρ1+ρ2=2(cos α+sin α)=22sin ⎝ ⎛⎭⎪⎫α+π4.当α∈⎝ ⎛⎦⎥⎤0,π4时,α+π4∈⎝ ⎛⎦⎥⎤π4,π2,故|OA |+|OB |的取值范围是(2,22].2.在极坐标系中,直线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θ=2,M 是C 1上任意一点,点P 在射线OM 上,且满足|OP |·|OM |=4,记点P 的轨迹为C 2.(1)求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2)求曲线C 2上的点到直线ρcos ⎝ ⎛⎭⎪⎫θ+π4=2距离的最大值. 解:(1)设P (ρ1,θ),M (ρ2,θ), 由|OP |·|OM |=4,得ρ1ρ2=4,即ρ2=4ρ1.因为M 是C 1上任意一点,所以ρ2sin θ=2, 即4ρ1sin θ=2,ρ1=2sin θ.所以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 θ. (2)由ρ=2sin θ,得ρ2=2ρsin θ, 即x 2+y 2-2y =0,化为标准方程为x 2+(y -1)2=1,则曲线C 2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 由直线ρcos ⎝⎛⎭⎪⎫θ+π4=2,得ρcos θcos π4-ρsin θsin π4=2,即x -y =2,圆心(0,1)到直线x -y =2的距离为d =|0-1-2|2=322,所以曲线C 2上的点到直线ρcos ⎝ ⎛⎭⎪⎫θ+π4=2距离的最大值为1+322.。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2讲参数方程

第2讲 参数方程【20XX 年高考会这样考】考查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以及简单的应用问题. 【复习指导】复习本讲时,应紧紧抓住直线的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建立以及各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要熟练掌握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的一些方法.基础梳理1.参数方程的意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都是某个变量的函数⎩⎨⎧x =f (t ),y =f (t ),并且对于t 的每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 (x ,y )都在这条曲线上,则该方程叫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变数x ,y 的变数t 是参变数,简称参数.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叫做普通方程. 2.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的一般形式(1)经过点P 0(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 =x 0+t cos α,y =y 0+t sin α(t 为参数).设P 是直线上的任一点,则t 表示有向线段P 0P →的数量. (2)圆的参数方程⎩⎨⎧x =r cos θ,y =r sin θ(θ为参数).(3)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椭圆x 2a 2+y 2b 2=1的参数方程为⎩⎨⎧x =a cos θ,y =b sin θ(θ为参数).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参数方程为⎩⎨⎧x =a sec φ,y =tan φ(φ为参数).抛物线y 2=2px 的参数方程为⎩⎨⎧x =2pt 2,y =2pt(t 为参数). 双基自测1.极坐标方程ρ=cos θ和参数方程⎩⎨⎧x =-1-t ,y =2+t (t 为参数)所表示的图形分别是( ).A .直线、直线B .直线、圆C .圆、圆D .圆、直线解析 ∵ρcos θ=x ,∴cos θ=x ρ代入到ρ=cos θ,得ρ=xρ,∴ρ2=x ,∴x 2+y 2=x 表示圆.又∵⎩⎪⎨⎪⎧x =-1-t ,y =2+t ,相加得x +y =1,表示直线.答案 D2.若直线⎩⎨⎧x =1-2t ,y =2+3t (t 为实数)与直线4x +ky =1垂直,则常数k =________.解析 参数方程⎩⎪⎨⎪⎧x =1-2t ,y =2+3t ,所表示的直线方程为3x +2y =7,由此直线与直线4x +ky =1垂直可得-32×⎝ ⎛⎭⎪⎫-4k =-1,解得k =-6.答案 -63.二次曲线⎩⎨⎧x =5cos θ,y =3sin θ(θ是参数)的左焦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 题中二次曲线的普通方程为x 225+y 29=1左焦点为(-4,0). 答案 (-4,0)4.(2011·广州调研)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2t ,y =1+4t (t 为参数),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sin θ,则直线l 与圆C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解析 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x =2t ,y =1+4t 化为普通方程得,y =1+2x ,圆ρ=22sin θ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2,圆心(0,2)到直线y =1+2x 的距离为2-11+4,因为该距离小于圆的半径,所以直线l 与圆C 相交.答案 相交5.(2011·广东)已知两曲线参数方程分别为⎩⎨⎧x =5cos θ,y =sin θ(0≤θ<π)和⎩⎪⎨⎪⎧x =54t 2,y =t(t ∈R ),它们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 解析 由⎩⎪⎨⎪⎧x =5cos θ,y =sin θ(0≤θ<π)得,x 25+y 2=1(y ≥0)由⎩⎨⎧x =54t 2,y =t(t ∈R )得,x =54y 2,∴5y 4+16y 2-16=0. 解得:y 2=45或y 2=-4(舍去).则x =54y 2=1又θ≥0,得交点坐标为⎝ ⎛⎭⎪⎫1,255. 答案 ⎝⎛⎭⎪⎫1,255考向一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例1】►把下列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1)⎩⎨⎧x =3+cos θ,y =2-sin θ;(2)⎩⎪⎨⎪⎧x =1+12t ,y =5+32t .[审题视点] (1)利用平方关系消参数θ; (2)代入消元法消去t .解 (1)由已知⎩⎨⎧cos θ=x -3,sin θ=2-y ,由三角恒等式cos 2θ+sin 2θ=1,可知(x -3)2+(y -2)2=1,这就是它的普通方程. (2)由已知t =2x -2,代入y =5+32t 中,得y =5+32(2x -2),即3x -y +5-3=0就是它的普通方程.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消去参数,常用的消参方法有代入消去法、加减消去法、恒等式(三角的或代数的)消去法,参数方程通过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消去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不要忘了参数的范围.【训练1】(2010·陕西)参数方程⎩⎨⎧x =cos α,y =1+sin α(α为参数)化成普通方程为________.解析 由⎩⎪⎨⎪⎧ x =cos α,y =1+sin α,得⎩⎪⎨⎪⎧x =cos α, ①y -1=sin α, ②①2+②2得:x 2+(y -1)2=1. 答案 x 2+(y -1)2=1考向二 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例2】►已知圆C :⎩⎨⎧ x =1+cos θ,y =sin θ(θ为参数)和直线l :⎩⎨⎧x =2+t cos α,y =3+t sin α(其中t 为参数,α为直线l 的倾斜角).(1)当α=2π3时,求圆上的点到直线l 距离的最小值; (2)当直线l 与圆C 有公共点时,求α的取值范围.[审题视点] (1)求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这个距离减去圆的半径即为所求;(2)把圆的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得关于参数t 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的Δ≥0.解 (1)当α=2π3时,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3x +y -33=0,圆C 的圆心坐标为(1,0),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232=3,圆的半径为1,故圆上的点到直线l 距离的最小值为3-1.(2)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1)2+y 2=1,将直线l 的参数方程代入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得t 2+2(cos α+3sin α)t +3=0,这个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故Δ=4(cos α+3sin α)2-12≥0,则sin 2⎝ ⎛⎭⎪⎫α+π6≥34,即sin ⎝ ⎛⎭⎪⎫α+π6≥32或sin⎝ ⎛⎭⎪⎫α+π6≤-32.又0≤α<π,故只能sin ⎝ ⎛⎭⎪⎫α+π6≥32,即π3≤α+π6≤2π3,即π6≤α≤π2.如果问题中的方程都是参数方程,那就要至少把其中的一个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训练2】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1+t ,y =4-2t (参数t ∈R ),圆C 的参数方程为⎩⎨⎧x =2cos θ+2,y =2sin θ(参数θ∈[0,2π]),求直线l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 解 由⎩⎨⎧ x =1+t ,y =4-2t 消参数后得普通方程为2x +y -6=0,由⎩⎨⎧x =2cos θ+2,y =2sin θ消参数后得普通方程为(x -2)2+y 2=4,显然圆心坐标为(2,0),半径为2.由于圆心到直线2x +y -6=0的距离为d =|2×2+0-6|22+1=255,所以所求弦长为222-⎝⎛⎭⎪⎫2552=855. 考向三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应用【例3】►求经过点(1,1),倾斜角为135°的直线截椭圆x 24+y 2=1所得的弦长.[审题视点] 把直线方程用参数表示,直接与椭圆联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弦长公式可解决.解由条件可知直线的参数方程是⎩⎪⎨⎪⎧x =1-22t ,y =1+22t(t 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1-22t 24+⎝⎛⎭⎪⎫1+22t 2=1, 即52t 2+32t +1=0.设方程的两实根分别为t 1、t 2,则由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t 1+t 2=-625,t 1t 2=25,则直线截椭圆的弦长是|t 1-t 2|=(t 1+t 2)2-4t 1t 2=⎝ ⎛⎭⎪⎫-6252-4×25=425.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为参数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引入参数,即选定合适的参数t ,先确定一个关系x =f (t )(或y =φ(t )),再代入普通方程F (x ,y )=0,求得另一关系y =φ(t )(或x =f (t )).一般地,常选择的参数有角、有向线段的数量、斜率,某一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需要引入参数,选择的参数不同,所得的参数方程也不一样.【训练3】(2011·南京模拟)过点P (-3,0)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和曲线⎩⎪⎨⎪⎧x =t +1t ,y =t -1t(t 为参数)相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解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 =-3+32s ,y =12s(s 为参数),又曲线⎩⎪⎨⎪⎧x =t +1t ,y =t -1t(t 为参数)可以化为x 2-y 2=4,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上式,得s 2-63s +10=0,设A 、B 对应的参数分别为s 1,s 2.∴s 1+s 2=63,s 1s 2=10.∴|AB |=|s 1-s 2|=(s 1+s 2)2-4s 1s 2=217.如何解决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综合问题从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参数方程的考查重点是直线的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的简单应用,特别是利用参数方程解决弦长和最值等问题,题型为填空题和解答题.【示例】►(本题满分10分)(2011·新课标全国)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x =2cos α,y =2+2sin α(α为参数).M 是C 1上的动点,P 点满足OP →=2OM →,P 点的轨迹为曲线C 2.(1)求C 2的方程;(2)在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θ=π3与C 1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A ,与C 2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B ,求|AB |.第(1)问:利用代入法;第(2)问把曲线C 1、曲线C 2均用极坐标表示,再求射线θ=π3与曲线C 1、C 2的交点A 、B 的极径即可. [解答示范] (1)设P (x ,y ),则由条件知M ⎝ ⎛⎭⎪⎫x 2,y 2.由于M 点在C 1上,所以⎩⎪⎨⎪⎧x 2=2cos α,y2=2+2sin α,即⎩⎨⎧x =4cos α,y =4+4sin α. 从而C 2的参数方程为⎩⎨⎧x =4cos α,y =4+4sin α(α为参数).(5分)(2)曲线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4sin θ,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8sin θ. 射线θ=π3与C 1的交点A 的极径为ρ1=4sin π3, 射线θ=π3与C 2的交点B 的极径为ρ2=8sin π3. 所以|AB |=|ρ2-ρ1|=2 3.(10分)很多自主命题的省份在选考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中的命题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命题,而且通常将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相结合,以考查考生的转化与化归的能力.【试一试】(2011·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求过椭圆⎩⎨⎧x =5cos φ,y =3sin φ(φ为参数)的右焦点,且与直线⎩⎨⎧x =4-2t ,y =3-t (t 为参数)平行的直线的普通方程.[尝试解答] 由题设知,椭圆的长半轴长a =5,短半轴长b =3,从 而c =a 2-b 2=4,所以右焦点为(4,0).将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x -2y +2=0.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2,因此其方程为y =12(x -4),即x -2y -4=0..精品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x 2 2 t 2 (t为参数) 的距离最小,并求出该点坐标和最小距离。 y 1 1 t 2
解:直线 C2 化成普通方程是 x+y-2 2 -1=0……………………………………2 分 设所求的点为 P(1+cos ,sin ),……………………………………………3 分 则 C 到直线 C2 的距离 d=
(5)
x (4) y
x a r cos ( 为参数) y b r sin
☆参数方程通过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消去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不要忘了参数的范围! (2)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 常见化普通方程为参数方程, 1、圆 ( x a)2 ( y b)2 r 2 的参数方程。 2、经过点 P ( x0,y0 )倾斜角为的参数方程 。
(Ⅰ)将曲线化为普通方程; (Ⅱ)求出该曲线在以直角坐标系原点为极点, x 轴非负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下的极坐 标方程. (Ⅰ) x 2 y 2 2 3x 2 y 0 … 5分
(Ⅱ) 2 3 cos sin
… 10 分
2 t 2 2 (t为参数) 。 2 t 2
( x 1) 2 ( y 3) 2 10 …………………………………(5,0) ,圆 C 2 的圆心为 (1,3) ∴ C1C 2 ∴两圆相交 设相交弦长为 d ,因为两圆半径相等,所以公共弦平分线段 C1C2 ∴( ) (
2
(2 1) 2 (0 3) 2 3 2 2 10
表示以射线 OX 为始边, 设 M 是平面上的任一点, 表示 OM 的长度,
射线 OM 为终边所成的角。那么有序数对 ( , ) 称为点 M 的极坐标。其中 称为 极径, 称为极角。 约定:极点的极坐标是 =0, 可以取任意角。 4.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互化 以直角坐标系的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且在两坐标系中 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平面内的任一点 P 的直角坐标极坐标分别为 (x,y)和 ( , ) ,则
x
y
二、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2
tan
1.直线的极坐标方程:若直线过点 M ( 0 ,0 ) ,且极轴到此直线的角为 ,则它的方程为:
sin( ) 0 sin(0 )
几个特殊位置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1)直线过极点 (2)直线过点 M(a,0) 且垂直于极轴 (3)直线过 M (b, ) 且平行于极轴 图:
极坐标方程为 = 4 cos( )。 3
(2)依题意 o的参数方程为
x 2cos 设M(x,y),点P(2cos ,2sin ). y=2sin
M为PQ中点,Q(6, 0), M的参数方程为
6 2sin x x 3 cos 2 即 y=sin y 2sin 2
2 2 解:圆 ( x 1) y 1 的极坐标方程为 2cos ……4 分
……………(3
2 4 2
3 2
……………………(6
………………………… (10
设点 P 的极坐标为 ( 1 ,1 ) ,点 M 的极坐标为 ( , ) , ∵点 M 为线段 OP 的中点, ∴ 1 2 , 1 ……7 分 将 1 2 , 1 代入圆的极坐标方程,得 cos ∴ 点 M 轨 迹 的 极 坐 标 方 程 为 cos , 它 表 示 圆 心 在 点 ( , 0) , 半 径 为 圆. ……10 分 练习 2.2 考点 3、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 例题 3: (2009 学年海南省)已知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曲线 C 2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cos 6 sin .
| 1 cos sin 2 2 1 | 2
…………………………5 分
=|sin( + 当
)+2|……………………………………7 分 4
4
3 5 时,即 = 时,d 取最小值 1………………………………9 分 2 4
此时,点 P 的坐标是(1练习 4.1
2 2 ,)……………………………………10 分 2 2
d 2
3 2 2 ) ( 10) 2 2
∴d
22
∴公共弦长为 22 ……………………(10 分) 练习 3.1(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 C:
x 3 2 cos ( 为参数,0≤ <2π), y 1 2 sin
C
(09 厦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动圆 x2 + y 2 - 8 x cos - 6 y sin + 7 cos2 + 8= 0 ( q Î R)的圆心为 P ( x, y ) ,求 2x - y 的取值范围.. ì ï x = 4cos q, 【解】由题设得 ï ( q 为参数, q Î R). í ï ï î y = 3sin q 于是
考点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 例题 2、福建省龙岩市 2009 年
已知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是 4sin .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
2 t x 2 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 l 的参数方程是 (t为 y 4 2 t 2 参数) ,点 P 是曲线 C 上的动点,点 Q 是直线 l 上的动点,求| PQ |的最小值.
1 . 2. ( 宁 夏 09 ) 已 知 圆 C : ( x 1)2 ( y 3)2 1 , 则 圆 心 C 的 极 坐 标 为 _______ ( 0, 0 2 ) 答案: ( (2,
2 ) 3
)
练习 1.2(2009 丹东) (1)已知点 c 极坐标为 (2, 坐标方程(写出解题过程) ;
解: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 4sin 可化为 2 4 sin , 其直角坐标方程为 x2 y 2 4 y 0 ,即 x2 ( y 2)2 4 . 分) 直线 l 的方程为 x y 4 0 . 所以,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 d 分) 所以, PQ 的最小值为 3 2 2 . 分) 练习 2.1、 (沈阳二中 2009)设过原点 O 的直线与圆 C : ( x 1)2 y 2 1 的一个交点为 P , 点 M 为线段 OP 的中点。 (1) 求圆 C 的极坐标方程; (2) 求点 M 轨迹的极坐标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x x cos 练习 3.2(08 海南)已知曲线 C1: ( 为参数) ,曲线 C2: y sin y
(1)指出 C1,C2 各是什么曲线,并说明 C1 与 C2 公共点的个数; (2)若把 C1,C2 上各点的纵坐标都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分别得到曲线 C1 ' , C2 ' 。写出
x 2 10 cos 得 y 10 sin
( x 2)2 y 2 10
∴曲线 C1 的普通方程为 ( x 2) 2 y 2 10 ∵ 2 cos 6 sin ∴ 2 2 cos 6 sin ∵ 2 x 2 y 2 , x cos , y sin ∴ x 2 y 2 2x 6 y ,即 ( x 1) 2 ( y 3) 2 10 ∴曲线 C 2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3
) ,求出以 C 为圆心,半径 r=2 的圆的极
(2)P 是以原点为圆心,r=2 的圆上的任意一点, Q(6,0) ,M 是 PQ 中点,当点 P 在圆 上运动时,求点 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解: ( 1)如图所示,设M为圆上一点,M (, ),
则MOC
3
或
,由余弦定理得4 2 4 cos( ) 4 3 3
⑴
x a cos ( 为参数) ; y b sin
⑵
x x0 at (t为参数) y y0 bt
a 1 (t ) 2 t (t 为参数) b 1 (t ) 2 t
x sin [0, 2 ) (3) 2 y cos
), Q(2, ) 之间的距离以及过它们的直线的极坐标方 4 4
练 习
1.1 、 已 知 曲 线 C1,C2 的 极 坐 标 方 程 分 别 为 cos 3 ,
4cos ≥ 0, 0 ≤ ,则曲线 C1 与 C2 交点的极坐标为 2
π
.
2 3 cos 3 【解析】我们通过联立解方程组 ( 0,0 ) 解得 ,即两曲线的交 4cos 2 6 点为 (2 3, ) 。 6
数学选修 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主干知识 一、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 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 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 3.极坐标系的建立: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 O,自点 O 引一条射线 OX,同时确定一个单位长 度和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 ,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其中 O 称为极点,射线 OX 称为极轴。 ) ①
1 2
1 的 2
x 2 10 cos ( 为参数) , y 10 sin
(1)将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将曲线 C 2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曲线 C1 , C 2 是否相交,若相交请求出公共弦的长,若不相交,请说明理由. 解: (1)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