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20、学会看病教案(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看病的基本过程和礼仪,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看病的基本流程和相关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症状提出问题,帮助他人寻求帮助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课文及相关练习。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笔记本、幻灯片等。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排列整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小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看病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习并讨论生词语句。

2.教师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3.学生分组展示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第三步:课文拓展1.教师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表达看法。

2.学生表达就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礼仪。

第四步:巩固练习1.学生个人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小组互评。

2.教师针对错题和易错题进行讲解。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讲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搜集相关医疗知识,写下体会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需要更多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欢迎参阅。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学习刻画医生的主要特征及病人的面部表情。

2.大胆绘画,表现医生看病的情景。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2.油画棒、记号笔、白纸。

活动过程:1.引出课题。

师:我们生病了,谁给我们看病?我们来画一画医生看病的情景。

2.观察医生的主要特征。

(1)观察《小朋友的书》,请幼儿说说医生的主要特征。

(2)引导幼儿回忆医生看病、治病的过程。

(3)师: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的表情会怎样?(4)我们来画医生看病,要画出医生的职业特征,还要画出医生怎样为病人看病以及病人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画什么。

3.引导幼儿画出医生特征,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4.展示与交流作品。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希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

请看大屏幕,一同欣赏一组画面。

(播放课件)师:欣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身体不适的症状和表达病情。

2.学生能够根据医生的嘱咐,购买药品并按照正确的用量使用。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就医经历。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身体不适的症状和表达病情。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就医经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简单的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生过病呢?生病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各自的经历)教师:非常好!生病时,我们是不是都去看医生呢?那么,如果我们要去医生那里看病,我们要说什么呢?2. 学习课文(15分钟)接下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并逐句解读。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小小医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第一段课文)教师:在这段课文里,我们可以看到小明生病了,他有什么症状呢?学生:头疼、喉咙疼。

教师:非常好!小明有头疼和喉咙疼的症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表达病情。

(展示第二段课文)教师:在这段课文里,小明去看了医生,医生给他开了哪些药呢?学生:退烧药、咳嗽药。

教师:非常好!医生给小明开了退烧药和咳嗽药。

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如何购买药品并按照正确的用量使用。

3. 练习(15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扮演医生,其他学生扮演患者,根据教师提供的症状和药品名称进行对话练习。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分成小组,选择一位学生扮演医生,其他学生扮演患者。

根据我提供的症状和药品名称进行对话练习。

(教师提供症状和药品名称进行练习)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同学们,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表达身体不适的症状和病情,如何购买药品并按照正确的用量使用。

请你们回答以下问题:生病时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表达病情?如何购买药品并使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原文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原文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如何看病。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关键词句的掌握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看病流程。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看病话题的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语气。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停顿等。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交流感悟。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分析关键词句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析。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2.深入分析课文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看病流程。

3.情境模拟学生分组,模拟看病过程。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家长签字确认。

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看病经历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

在情境模拟环节,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1.深入分析课文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去看病的流程是怎样的?”学生回答:“作者先是自己观察病情,然后决定去看病,接着挂号、就诊、拿药。

五年级语文20《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20《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看病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常识。

2.能力目标:学会简单的问诊和描述病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待身体健康的重视和正确看待生病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问诊和描述病症。

教学难点:理解看病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常识。

教学准备:图片、课本、病例卡片、医生和患者角色扮演道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学会看病》,你们有没有生过病?生病时,你们是怎么办的?2.讲述自己生病的经历,引出今天的话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出示问题:看病前,你们觉得有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请举手说一说。

2.询问学生答案,然后引出看病的基本步骤,如:预约挂号、去医院、排队等待、医生问诊、医生检查等。

3.利用图片展示每个步骤,逐一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三、病例分析(15分钟)1.发放病例卡片给学生,要求他们站起来,模拟成为医生和患者。

2.指定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其他学生扮演医生,进行问诊和描述病症的练习。

3.老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

四、巩固练习(30分钟)1.分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病例,然后交换卡片,进行问诊和描述病症的练习。

2.鼓励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病症,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让学生问答:生病时应该怎样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2.提供相关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自由组合描述生病时的正确行为和态度。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总结回顾(5分钟)1.让学生回答: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学到这些知识有什么用?2.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总结看病的基本步骤和正确看待生病的态度。

七、作业布置(5分钟)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简单写一篇关于自己生病的经历和看病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看病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常识,并且能够简单的问诊和描述病症。

通过角色扮演和问答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教案:学会看病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学会看病》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看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看病的基本知识,如体温计、药物等。

(2)掌握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诉求。

(3)学会合理使用一些常见的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看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诉求。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体温计、药物样本、病例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疾病症状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疾病名称。

2.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生病时,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病情和需求?理解1.合作阅读课文《学会看病》。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解释理解。

教师扩展解释并板书。

3.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病例分析,细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探究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药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用途。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填写一些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展示所写的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运用1.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段病情描述,并展示给全班其他学生。

2.全班学生通过观察病情描述,猜测病因和给出适当的医疗建议。

3.学生假装到医院就诊,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如何向医生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需求。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学习的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答关于看病的问题。

拓展1.学生查找一些常见的疾病,并整理相关的预防措施。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看病时的常用表达和基本对话;2.学会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3.能够向医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并主动询问医生的建议;4.培养学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正确的看病表达;2.学会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

三、教学难点1.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2.学会询问医生的建议。

四、教学准备1.课文《学会看病》的PPT课件;2.医生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常用看病表达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看病时常用的表达方式和问题;•通过图片和简短的对话,激发学生对看病话题的兴趣。

2.展示与练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表达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表达方式。

3.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常用看病表达。

第二课时: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常用看病表达;•提问学生:看病时除了表达疾病外,还需要表达什么?2.学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疾病和身体症状的描述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学生阅读课文《学会看病》,注意文中的描述方式和用词。

3.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描述方式。

4.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的方式。

第三课时: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1.导入(5分钟)•随机提问学生:看病时为什么要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2.学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的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自己的病情,并更好地和医生沟通。

3.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准确描述方式。

4.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的方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学会看病》的文章内容,掌握生病时应怎样去看病,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3.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及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病情,掌握看病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及预防疾病的方法;2.难点:掌握文章篇目层次结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5分钟)1.让学生说出生病时应该怎么做,如去看病、吃药等等;2.反思上次的身体检查,复习如何保健身体。

3.2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学会看病》的文章背景:文章讲述了小朋友跟着妈妈去看病,但因为处理不当而感染细菌。

学生应该掌握看病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及预防疾病的方法。

3.3 认真阅读篇章(20分钟)1.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找出篇章结构,理顺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旨;2.学生可在这个过程中用笔圈出不懂的单词或短语,记录下来。

3.4 团队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自己想出如何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和保健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5 联络讨论(10分钟)让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互动,讨论其他组的展示方式,总结自己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不足之处。

3.6 语言扩展(15分钟)通过老师提供的词汇卡片,学生动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应的生词。

3.7 课外延伸(10分钟)为了加强对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安全知识的书籍、图片或视频,供学生在课后自由阅读。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小组互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来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口语表达的准确性;2.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用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保持好健康。

3.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互动表现,来考察学生对于预防疾病和保健的实际受益,并评估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20、学会看病教案
(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20、学会看病教案(参考文本)
教学目标:
1.熟悉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

我想以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大家可以轻轻跟我吟诵:《妈妈的爱》
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着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她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三八妇女节那天/ 我给妈妈献上一束鲜花/ 妈妈把我抱在怀里/ 轻轻地亲吻我的脸颊/ 啊,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 我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
2、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3、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学会看病》。

出示课题: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2、反馈,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儿子生病了,他母亲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最后孩子学会了看病。


(2)、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师:你们班的同学都很会读书。

那具体从哪里可看出这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感悟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交流:
你找到了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一)第21小节的句子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生:母亲当时很后悔。

(1)师:是的,这里第一句话已经清晰地说明母亲开始后悔。

(2)母亲后悔什么?
(3)句子中有个词雪上加霜跟读2遍你理解吗?
对文中的儿子来说,雪指什么?我们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
霜课文里指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当时母亲是怎么逼儿子独自上医院的,出示对话:(“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

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

”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

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

”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师生分读(我当母亲,大家当孩子)
读好后,师:你觉得我刚才逼问残忍吗?
师:……省略号,当时儿子在想什么?
师:对于此时生病的儿子来说,妈妈的这种举动就是——雪上加霜。

(4)一想到这里,作为母亲的我真是后悔莫及,谁能读出我的后悔?指读
(5)是的,这时母亲好后悔,多想第一次领着孩子一起去。


着他一块去,有什么好处?
对,照着第一次的样子去做,文中有个词叫按图索骥再读一次
(6)母亲有没有给儿子按图索骥的机会?是没有,此时的母亲怎能不后悔呢?一起读句子。

(7)师小结:看,这里不但写出了我后悔,而且把后悔什么写具体了,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加细腻,紧紧吸引住了我们,这可比我们平时写非常后悔,后悔极了强多了。

让我们再来深深地体会母亲的悔意吧。

齐读。

师:还找到了描写母亲心理的什么句子?
(二)第22小节的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1)母亲当时的心情怎样?(忐忑不安)
(2)忐忑不安这个词很有意思,先读准它。

从字形上来猜一下
它是什么意思?(心在一上一下,很紧张,很不安)
(3)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就是——忐忑不安。

我们中国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那谁能读出母亲的忐忑不安,谁来试试?
(4)感受到了你的忐忑不安,还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坠感受到忐忑不安坠速度快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

前面的沙漏,知道是什么吗?
(沙漏是计算时间的一个东西,放些细沙,它的流速非常慢,说时间是艰涩地流动)
师:看,这里是多么矛盾,多么紧张。

作者在这里用了像沙漏这样的比喻把当时的忐忑不安写得更加生动了。

师:句子中还有一处写到时间——2个小时过去了。

这2个小时对于我们来说其实过得挺快。

但对于母亲来说呢?(漫长)师:时间过得很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

这2小时母亲是多么难熬,可以说是度日如年。

想象一下,在这2小时里,母亲可能做什么呢?
(踱来踱去,不断张望,坐立不安……)
师:是呀,母亲还肯定是神情严肃,眉头紧锁,她如此忐忑不安,不知道干什么好。

师:那是她担心孩子呀,已经到了什么程度?(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疼痛是什么样的感觉?(很痛,很难受)
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担心儿子到了心痛的感觉。

这儿还用了个递进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让我们读出母亲不安心痛的感觉。

师:母亲非常忐忑不安,心痛,但是之前就是母亲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的,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心软过吗?
(三)哪一节的句子写到也曾心软过,读,第20节前3句。

师:事实上,母亲就是心软过,后悔过,担心过,但还是没有被心软战胜,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了,这样的母亲是爱孩子的吗?
(四)读最后2段。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学会不断地磨练自己,要自强自立,独立)
师:这里的磨练自己指谁?(我,母亲)
那母亲为什么说也在磨练自己呢?
(她在鼓励儿子独自看病的过程中,如果她心软了,那么她的儿子那次就学不到独立看病的本领,所以自己也经历着心理的磨练。


四总结,课外阅读
师:是的,这文中所有的语言和心理的句子都蕴含着母亲不一般的爱。

同学们,母亲仅仅让儿子学会看病吗?(不仅仅,而且学会独立生活)因为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师: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这位母亲就是文中的作者——毕淑敏。

师:课外老师推荐她写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相信大家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