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理解人》读后感
《做人与做事》读后感15篇

《做人与做事》读后感15篇《做人与做事》读后感1古人有云:“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可以没有金钱,没有权力,但是不能没有了诚信。
说到诚信,让我想起了“狼来了”这个故事,那个放羊的孩子用“狼来了”的谎言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了正在山坡下面做农务的大人们,直到真正的狼来到了,小孩子跑去求救,大人们却不再相信他的话了,认为小孩子又在欺骗他们。
最终小孩子的羊全被大灰狼咬死了,真悲哀呀!现实中,我也有做过不守诚信的事情。
有一次,表姐约我星期六早上九点去森林公园玩,说好了不可以迟到的。
到了星期六,妈妈早早就叫我起床,但前天晚上我睡晚了,都不愿意起床,到了九点我还懒在床上。
表姐在森林公园等了我很久,后来气呼呼的走了。
表姐生了我好久的气,还说以后不约我去玩了,我哄了她好久才原谅我呢。
表姐还教育了我,做人要守信用,不然没有人会跟我做朋友的。
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唯有这样,才能利人、利己。
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了。
《做人与做事》读后感2最近,妈妈给我送给我一本书——《做人与做事》,《做人与做事》读后感450字。
它的作者是知心姐姐——卢勤。
这本书有点特别,书上面特别注明了写给孩子的,写给爸爸妈妈的。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这是马克思说的话,用笑脸迎接失败,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吧!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一个高三女孩,平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三好学生,读后感《《做人与做事》读后感450字》。
参加高考后,她觉得自己考糟了,天天坐立不安,想到落榜后人们的白眼,她再也忍受不住了,悬梁自尽了。
更令人惋惜的是,高考成绩公布后,她的成绩超出录取分数线7分!这个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良好的承受失败与战胜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不向失败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
记得我以前也是,如果考试偶尔没考好,就会害怕得把考卷藏起来,不让同学知道,怕同学们笑我,以后,我再也不会这样了。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9篇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9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1读完《赏识你的学生》一书,心中感慨万千。
本书《前言》主要介绍了希腊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与雕像》和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提出了赏识教育,并期望每个教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学生;接下来七章各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老师,您听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一生的感谢》、《就这样被你感动》、《师心深处》、《恨,铁就能成钢吗?》。
分别从家长、学生、教师、旁观者、专家五个角度描述了我们的教育生活,教会了我们欣赏。
读完此文,对于“赏识教育”,也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突然之间我的脑海里忆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关于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某天看到一名男孩正想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后,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到办公室。
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发现那个男孩正在等他,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
”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这个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个男孩哭了:“校长,我错了。
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校长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
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多么睿智而高明的语言!多么令人钦佩的教育方法!我想再也没有任何的办法能达到这样的一个教育效果了。
在这里,“赏识教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我不得不感慨大教育家的风范!赏识一个人是如此的简单!对皮格马利翁效应与罗森塔尔效应我们都很熟悉。
但是我却没有想到,只要一个肯定的眼神,不经意的一声赞扬,对学生一个欣赏的手势,甚至一个微笑,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完全被震撼了。
《他人的力量》读后感

《他人的力量》这是一本讲述力量来源、影响力和人际关系的书籍。
我的理解,主要是表
达每个人都拥有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知识、情感、道德、公正和人际关系。
首先,书中关于知识的力量是与生俱来的探讨,带给我深深的启发。
我深化了对于“知识
就是力量”的理解,人们通过学习和理解掌握新知识,可以清晰对待生活,克服挑战。
然后,作者深度探讨了情感的力量。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情绪和态度影响他人,进而
达成建设性的结果。
我更加明白情感的现象和共鸣的重要性,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人,
并与人建立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此外,还谈到了道德和公正的力量。
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公正和道德是每个人都需
要具备的原则。
尊重他人,保持公平公正,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
这也是人类社会能够
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最后,人际关系也是这本书讨论的重要话题。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他人的关系。
乐于助人,明理善良,与人为善,这些都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使自己生活更加幸福的重要元素。
总体而言,这本书让我有了更多对力量的思考,也让我看到了每个人都有影响他人和改变自己的力量。
请尊重每一个人读后感

请尊重每一个人读后感《请尊重每一个人》是一本关于人际关系和尊重的书籍。
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提出了尊重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人际关系和尊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尊重的重要性。
他指出,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不论他们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社会地位如何。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可能和我们观念不同,有些人可能行为举止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存在和权利。
只有当我们尊重他人的时候,别人才会愿意尊重我们,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尊重的具体表现。
他认为,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示,更重要的是行动上的体现。
比如,我们可以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不论他们的选择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尊重别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去干涉他们的私生活;我们可以尊重别人的时间和精力,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实践和提升。
最后,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尊重每一个人。
比如,他建议我们要学会倾听,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要先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他建议我们要学会包容,不要过分执着于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尊重多样性,接纳不同的声音;他建议我们要学会感恩,不要忽视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而是要心存感激,回报别人的善意。
这些建议都是非常实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尊重每一个人,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而尊重每一个人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通过学习和实践尊重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环境。
因此,我非常推荐这本书,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阅读并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更美好的人际关系。
无声的尊重读后感

无声的尊重读后感《无声的尊重》一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尊重的力量和重要性。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在儿子治疗自闭症的过程中,通过尊重儿子的个性和需求,帮助他走出孤独和隔离。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感动,也启发了我对于尊重的认识和思考。
书中的主人公安迪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他由于自闭症的特殊性,无法理解和适应社会上的常见行为和规则。
他不善言辞,与人交流困难,很难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生活在一个孤立的世界里,与他人的交往只能依赖于家人和学校的支持。
另一方面,安迪的父亲喬治是一个温和和睦的男人,他深爱着儿子,尊重他的个性和需求。
他理解到,安迪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环境,他需要被接纳和理解,而不是被排斥和指责。
通过观察和思考,喬治发现了一种与安迪有效沟通的方式——通过音乐。
这种无声的沟通方式让喬治更好地理解儿子的需求和感受,也让他们之间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联系。
通过音乐,喬治和安迪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连接,他们之间没有了语言和社交上的困扰和隔阂。
音乐成为了他们彼此交流和表达感受的桥梁,让他们相互理解和分享快乐。
喬治通过创作音乐,帮助安迪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的兴趣和才能。
尊重的眼光和耐心,使得这个本来封闭的个体得以打开心扉,勇敢地面对社会。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
尊重是一种无声的力量,能够改变和影响人的心灵。
通过尊重,我们能够看到每个人独特的需求和感受,接纳他们所处的状况和特殊性。
正如书中所描写的,喬治尊重安迪的个性,尊重他的需求,帮助他走出孤独和隔离。
父子之间建立的深刻的情感连接,也归功于喬治对安迪的尊重和关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而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需求。
尊重是一种包容和宽容的姿态,它能够成就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互助。
通过尊重,我们能够培养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创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试着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挫折。
有时候,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行为,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扰和局限,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XXX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深受启发。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以及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通过这本书,我得到了答案:教育就是“”,包括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
这是孩子做人和其他素质的基础。
XXX在书中
分享了很多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故事,让我明白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让孩子得到和谐的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关心、爱护他们。
XXX在书中讲述小女孩XXX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
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
育应当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让我想起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比如学生不带书本、作业拖欠、不认真听课、影响别人、作业错误等。
我曾经认为这些“问题学生”无药可救,但在读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我想起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犯过错。
我们应该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因为每个人都是从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教育方式可能使孩子缺少一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力量,所以
我们需要更加宽容,这是一种境界和智慧,也是一种充满温情和期待的爱。
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孩子的心扉。
总之,通过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深刻理解到教育就是,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关心、爱护他们,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以及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让他们在犯错中成长。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十大关系是《论语》中的一篇经典篇章,其中包含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建议。
这篇文章通过对十种不同的关系进行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孔子在文章中提到了君臣的关系。
他认为,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各尽其责,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社会中的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只有领导能够尊重员工,员工才能够全力以赴地为企业做出贡献。
这种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关系,对于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孔子还提到了父子的关系。
他认为,父母应该尽力教育子女,子女则应该尊敬父母,这样才能够实现家庭的和睦。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关系,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家庭才能够和谐。
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孔子的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除了君臣和父子的关系,孔子还提到了朋友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等等。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论述,孔子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只有我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读完《论语》中的十大关系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只有我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价值,还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通过阅读《论语》中的十大关系,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只有我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价值。
希望我们都能够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深度关系读后感

《深度关系》读后感篇一:《深度关系》读后感(600字)《深度关系:从信任对方到彼此成就》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了如何建立、维护和深化各种人际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理解和尊重他人来提升彼此的信任和互相成就。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深度关系的重要性。
深度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它需要双方在关系中投入时间、精力和情感。
通过建立深度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深度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在关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夫妻关系、朋友关系还是同事关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本书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
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倾听他人,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如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后,这本书强调了互相成就的重要性。
在建立深度关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决定。
通过互相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实现彼此的成就。
这种互相成就的关系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的来说,《深度关系:从信任对方到彼此成就》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它教会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如何行动,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实现彼此的成就。
这本书对于想要提升人际关系质量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每一个读者都有所帮助,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篇二:《深度关系》读后感(800字)《深度关系:从信任对方到彼此成就》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人际关系指南。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护和深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作者大卫·布拉德福德和卡罗尔·罗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实现双方的共赢。
书中强调了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核心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人、理解人》读后感
谭卫
最近,通过拜读朱小丹常务副省长《尊重人理解人》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对“尊重人理解人”这个问题的认真思考,我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不断寻求尊重、寻求理解的过程。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把人当商品买卖的奴隶社会,再到讲究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人是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可言的。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人人生而平等”的呼唤;才有了毛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才有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才有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诗经?王风?黍离》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惆怅;才有了电影《知音》主题歌“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的慨叹;才有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解万岁”口号的广泛流传。
一、尊重人
尊重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尊重人,就是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成为引导工作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切实做到尊重人,就要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以民主协商、讨论交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就要尊重工作对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凡是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事,都要尽量让他们了解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地位,激发他们配合工作的热情。
尊重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爱人敬人,二是自尊自重。
爱人敬人。
尊重是双向的,你尊重了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你能给人尊重,别人也报以欣赏,你若予人轻视,别人定还以鄙薄。
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要相互尊重。
下属要尊重领导,领导也要尊重下属。
若下属不懂得尊重领导,领导不可能信任下属,更不可能重用下属,下属的事业和前途必然堪忧。
若领导不懂得尊重下属,下属对他的尊重也必然是短暂的,或者表面的,“政声人走后”就是这个道理。
能够尊重下属,尤其是能尊重有不同意见,甚至是下属反对意见的领导一定是值得下属敬重、有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的领导。
自尊自重。
“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一个自尊自重的人,他的言行举止能对身边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并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能正视和解决好,就会逐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事事都不顺心,精神消极,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工作中我们有些同志因得不到提拔,就觉得单位对不起自己,认为领导对自己有偏见,从而不在自身找原因,开始消极工作,没有积极性,长此下去,对自己、对单位、对事业都没有好处。
连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自暴自弃,是很难得到别人尊重的,就如
“烂泥扶不上墙”一样。
这就是“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的道理。
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有时候会因为不懂得自尊自重,而受人侮辱、轻视。
如一些人在国外旅游时随处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等不文明行为,有损中国“礼仪之邦”形象。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都要学会自尊自重,言行举止都要体现出浩然正气。
只有学会了自尊自重,才能受人尊重,免于受侮。
二、理解人
理解也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理解别人,更要理解自己。
理解他人就是要求我们平时待人处事要换位思考,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着想。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事时都要多想想,如果我处在他人的位置,是不是也是这样说、这样做,或不该这样说、这样做,体会对方的感受。
一是学会倾听。
我可以不赞成你的思想言论,不喜欢你的作风作派,但必须尊重你的发言权。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那是因为人在世界上需要与人交往,更好地理解别人,就要通过嘴巴说和用耳朵听来达到交流、沟通和理解。
二是宽容大度。
古人云:“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友爱。
宽容意味着尊重、理解和信任。
三是换位思考。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埋怨对方不理解自己,其实这是由于自己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
理解自己就是正确看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
明白自己应该怎么说、怎么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一是要做到既不越权越位,又不固步自封。
踢球当守门员,就不能老跑到中场去,因为跑到
中场,球门就会大开,对手就会射空门,就会输球,但也不能因为自己是守门员就只待在球门线内,关键时刻该出击时还是要果断出击。
二是要做到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就是人要有理想,但也不能不切实际,同时也不能自弃自贱,把自己看得太低。
三是要做到既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不原地踏步失去人生的目标,就是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同时,还要想着进步,有人生的目标,比如今天我当科长,那么想明天做副局长,这是很正常的,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能更好地看待自己,摆正好自己的位置。
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志都争做一个自尊自重的人民公仆,做一个懂得尊重人、理解人的人民公仆,做一个受人尊重、被人理解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