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格监管。

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旨在分析我国环保法律的适用及实施情况。

二、案件简介某化工厂(以下简称“化工厂”)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

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019年,当地居民向环保部门投诉,反映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经环保部门调查核实,化工厂确实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处罚,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然而,化工厂在整改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仍然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2020年,当地居民再次向环保部门投诉,要求追究化工厂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分析(一)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超标排放污染物,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气超标,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水污染防治,规定了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水超标,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针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了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环境保护法案的案例,探讨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效果。

1. 案例一: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和民众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

该法案明确了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和责任分工,并规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处罚措施。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中国的大气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得到了提升,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2. 案例二:美国《清洁水法》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其水资源管理长期存在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美国制定了《清洁水法》。

该法案规定了对水体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包括限制工业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效率等。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美国的水质得到了改善,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恢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得到了保障。

3. 案例三:巴西《森林法》作为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国家之一,巴西的森林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非法砍伐和滥用森林资源的问题一直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巴西制定了《森林法》。

该法案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限制非法砍伐和滥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加强对森林的监管等。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巴西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热带雨林的破坏程度得到了控制。

4. 案例四:日本《废弃物处置法》日本是世界上资源稀缺的国家之一,废弃物处理问题一直是该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置法》。

该法案规定了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措施,鼓励人们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废弃物的处理效率。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日本有效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法案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法案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措施,规范了各方的行为,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实施。

环境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环境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本文将结合一起环境污染案件,对环境法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情简介2018年5月,某化工厂在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排放大量废气、废水。

当地居民投诉后,环保部门对该化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化工厂确实存在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

经检测,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

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三、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

本案中,化工厂在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属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

2.超标排放污染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不得篡改、伪造监测数据。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属于超标排放污染物。

(二)法律责任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责令停产整治。

本案中,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层出不穷。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

本报告将以一起典型的环保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环保法律的适用、执行及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案件概述案例名称:XX工业园区污染环境案案由:环境污染当事人:原告:XX市环境保护局被告:XX工业园区案情简介:XX工业园区位于XX市XX区,主要从事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近年来,该园区部分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XX市环境保护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对园区内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多家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

经调查取证,XX市环境保护局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XX工业园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有: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机构、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水污染防治机构、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机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四、案例分析1. 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内的多家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法院依法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违法排污。

2. 环境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因违法排污行为导致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环境的法律问题案例分析(3篇)

环境的法律问题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工业园区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园区内有几十家企业,主要从事化工、电子、纺织等行业。

近年来,随着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周边居民和政府的关注。

2018年,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发现园区内某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二、法律问题分析1. 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依照国家或者地方的规定,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在本案中,某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超标,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损害,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环保部门的监管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在本案中,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应当依法对企业进行调查,核实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理。

3. 环保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加强对环境质量监测。

在本案中,当地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放的废气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可以作为判断企业是否违法的重要依据。

4. 环境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某化工企业的违法行为造成了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损害,企业应依法承担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5. 企业内部管理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

在本案中,某化工企业未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暴露出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三、案例分析1. 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法律保护环境的案例分析(3篇)

法律保护环境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

本文将以XX 市一起环境污染案件为例,分析法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二、案件概述2018年,XX市某化工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因排放超标废水,被当地环保部门查获。

经检测,该公司排放的废水COD(化学需氧量)严重超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3倍。

此外,该公司还涉嫌未按规定设置废水处理设施,直接将废水排放至附近河流。

XX市环保部门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整改废水处理设施。

然而,该公司在整改过程中,仍存在超标排放废水的行为。

2019年,XX市环保部门对该公司作出了罚款人民币100万元的处罚决定。

三、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国家实行环境保护制度,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本案中,该公司排放超标废水,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的防治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

本案中,该公司排放超标废水,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程序和实施等内容。

本案中,XX市环保部门对该公司作出了罚款人民币100万元的处罚决定,属于行政处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中,若该公司排放超标废水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法律保护环境的作用本案中,XX市环保部门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罚,体现了法律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促使企业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从而保护环境。

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各国政府和组织采取了各种措施,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层面。

以下将通过分析几个经典的环境保护案例,探讨不同措施的效果和影响。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中国的大熊猫保护。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也是一种濒危物种。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狩猎,大熊猫的数量在20世纪70年代时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止砍伐竹子、设立保护区和采取联合巡逻等。

这些措施的效果非常显著,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增加,栖息地的恢复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这个案例展示了政府的重要作用和保护措施的积极影响。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美国的清洁水法案的实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水体遭受着严重的污染,很多河流和湖泊几乎成为了垃圾场,水质严重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案,其中包括1972年的清洁水法案。

这个法案要求限制工业废水和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水体的监管和保护。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美国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许多受污染的水域得到了恢复。

这个案例展示了法律和监管的重要性,并引起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效仿。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巴西的亚马逊森林保护。

亚马逊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伐木、农业扩张和非法砍伐等原因,亚马逊森林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片重要的自然资源,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加强执法以及改善土地管理等。

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亚马逊森林的破坏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案例展示了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组织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

通过分析上述经典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作用和环境保护措施的积极影响。

然而,保护环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球各方的合作和努力。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2023-10-30contents •案例一:海洋污染事件•案例二:空气污染治理•案例三:水资源保护•案例四: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案例五:生态修复与保护•案例六:工业污染治理目录01案例一:海洋污染事件2021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洋保护区发生一起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到海洋中。

事故发生时,正值鱼类繁殖季节,因此对当地渔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事件背景污染源与影响事故是由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引起的,导致大约1.6万加仑的原油泄漏到海洋中。

原油泄漏导致海洋水质恶化,大量鱼类和海洋生物死亡。

当地渔业受到严重影响,渔民失去了生计,同时清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应对措施与效果当地渔业部门为渔民提供了紧急援助和就业指导,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海洋环境逐渐得到恢复,但渔业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计划,组织清理工作和调查事故原因。

02案例二:空气污染治理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市空气质量逐渐下降,出现严重的雾霾和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季节性变化地区性差异不同季节空气质量存在差异,冬季由于采暖等原因,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城市和工业区等特定区域,空气质量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03城市空气质量现状0201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烟尘等污染物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工业排放汽车、公共交通工具等排放的尾气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交通尾气如秸秆燃烧等农业活动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农业活动空气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影响健康污染源与影响0102工业污染治理通过技术升级和环保设施投入,降低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

交通尾气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通行,减少交通尾气排放。

农业活动管制禁止秸秆燃烧,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空气质量监测与信息公开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并参与环保行动。

效果经过治理,城市空气质量得到一定改善,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公众的健康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案例梗概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被网络曝光,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

时间正值农历龙年春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

当地政府积极展开治污工作,以求尽量减少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这是自2011年8月云南曲靖重金属污染水库水体被曝光以来,第二起由网络民意全程关注并推动解决的水源污染事件,是网络监督以腐败官员为目标向以腐败行政为重点成功转移的又一范例。

二、案例具体情况
1月15日,龙江河宜州市怀远镇河段水质出现异常,河池市环保局在调查中发现龙江河拉浪电站坝首前200米处,镉含量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约80倍。

因担心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处于下游的柳州市市民出现恐慌性屯水购水,超市内瓶装水被市民抢购。

1月24日,柳州市开始通过网络论坛、微博、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滚动公布水情监测结果,平息市民恐慌情绪。

广西河池龙江河段发生重金属镉严重超标的水污染事件,直接危及下游沿江群众的饮水安全。

柳州市自18日凌晨接到河池市通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Ⅲ级响应,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

目前,柳州市正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置,一方面在柳江支流龙江河段糯米滩电站采取降解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另一方面调用柳江干流上游的麻石、浮石、古顶、大埔四个水电站实施冲淡稀释;供水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还能保持市民用水安全;环保部门加大监测次数,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等市属媒体及时向市民发布相关信息,确保社会稳定。

广西河池龙江河段发生重金属镉严重超标的水污染事件,直接危及下游沿岸群众饮水安全。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柳州市委、市政府发出了“打响柳江保卫战”的号召,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全力应对此次突发事件、保障这座中国西南重要城市的饮水安全。

“过了这个水电站下游就是一马平川,这里是唯一一个能打…柳江保卫战‟的地方了,柳州的饮用水源安全的关键就是这里!”大量应急处置物资已运达柳城县糯米滩水电站,对污染水体进行降解稀释。

1月27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糯米滩水力发电厂,武警消防战士将袋装碱投入水池,准备引入江中稀释污染水体。

在电站的大坝旁,身着迷彩服的武警战士来回奔忙搬运物料,身着防化服的消防队员一刻不停地向处理池投放絮凝剂,絮凝剂在处理池中溶解后通过管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大坝上、流入受污染的龙江河中……
据介绍,镉是重金属中的一种,镉超标聚集会对人的肾脏带来影响,但它比砷、铬等其他重金属的毒性小许多;聚合氯化铝是自来水厂用于净化水源的物质,它可以将离子状态的镉固化,避免被人体吸收,这是当前可采取的最有效措。

对公众关注的大量投放聚合氯化铝会不会对河水造成二次污染?知情人士称,已经请到清华大学专家对此问题论证。

这种方式属于常见方式。

氯化铝与镉产生反应后,会沉淀到江底,然后挥发。

不会对河水再次污染。

他称“这一原理跟自来水厂净化水差不多,只是针对的物质不一样而已”。

2月1日,广西镉污染事件污染源所在城市广西河池市表示“事件发生后没有沉默”。

中共广西河池市委副书记秦斌介绍:1月15日接到河池水产部门报告有死鱼后,水产部门和环保部门当即就采样,按照正常的鱼类死亡标准如水中的含氧量等各方面来检验,检验发现
是合格的。

第二天,有关部门重新再去取样做更全面的检验,才发现是有重金属污染的迹象。

于是当即把样送去广西自治区有关部门做进一步检测。

同时,环保部门启动了应急预案,就对沿河的企业进行了排查,看有无污染的现象。

1月1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结果出来确认是污染后,18日凌晨3点钟河池就已通报下游城市柳州,同时组织干部进入沿江村屯宣传,让村民不能再饮用受污染的水。

秦斌表示,当时最要紧的是人命的问题,所以当时派了大批干部沿江排查、通知、发公告。

秦斌认为,这种宣传更具体、更直接并更有针对性。

[6]
秦斌坦陈,河池市对新闻媒体需要的素材提供得不够及时,他对此表示歉意。

“河池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天开始,每天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

把我们的工作进展,提供给媒体。

今天下午4时30分,河池市将举行正式新闻发布会,由市长发布新闻。

大家关注的很多内容,比如整个污染事故的处置,企业排查处置的情况,包括我们对群众信息发布的情况,都会做详细的说明”他说,河池市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一是查处,第二是整治,第三是生态恢复,包括环境的恢复和产业的提升、监管。

秦斌介绍,污染事故发生后,河池市对流域内的企业全部进行排查。

目前的排查工作最大的困难是地质。

第二就是技术,人员方面,我们调集了全区包括环保部的很多专家。

使排查尽可能地不留空白。

专家们这段时间对处置效果的评估显示,按照现在的处置方式,龙江河水流入柳州市区河段后是达标的,能够满足柳州安全取水的需要。

对养殖户的损失,河池市已对龙江河沿线逐屯进行调查,对养殖户的损失,河池市政府将采取措施进行赔偿。

所有的死鱼做了无害化处理。

[7]
2月3日下午,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河池市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存在非法生产、非法经营、违法排污行为,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冶化厂存在违法排污行为,两家企业与龙江河污染事件有直接关系,分别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

经查,河池市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2009年转手后不挂牌闭门生产,将原来的生产工艺擅自变更。

没有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利用溶洞恶意排放高浓度镉污染物的废水,造成龙江河镉污染事故,手段恶劣,情节严重。

金河冶化厂通过岩溶落水洞将镉浓度超标的废水排放入龙江河。

监测结果表明,溶洞前外排镉浓度严重超标。

对地下溶洞入口旁的底泥镉含量严重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经查,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冶化厂的浸出渣和压滤渣均属于危险废物。

但该厂渣场根本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建设,渣场防渗、防漏、防雨、防洪措施不完善,而浸出渣、净化渣等危险废物和其他一般固体废物混杂堆放于渣场,未按规定做到分类分区堆放。

通过岩溶落水洞将镉浓度超标的废水排放入龙江河,部分废渣渗滤液及厂区面源污水通过该排水沟流入溶洞。

2月8日,中国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在北京回应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时称,目前,广西柳州饮用水情况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当天在该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事件发生后,卫生部高度重视,并派出专家组参与相关工作。

赴柳州参与监测的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张岚在当天的会上表示,目前柳州的情况比较稳定,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源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她还说:“卫生部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开展高频的重点水域污染物监测工作,以保证饮水的卫生安全”。

三、案例分析
(一)政府在后期污染治理的成功之处
1、较重视沟通信息。

政府污染治理与传达污染信息的渠道畅通,定期向公众通报
污染治理的进程。

2、重视危机研究及各部门间的合作管理。

通过各类研究机构使公众正确理解危
机,避免过度恐慌.提高对危机的反应能力。

各机构间共同分享有关危机情报,通过对危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提高管理和传达危机信息的技术水平。

3、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保障市民饮水安全;加强镉污染的治理,设立
五道防线,通过放水稀释、投放降解吸附物等方式降低镉浓度;切断新污染源,勒令龙江上游7家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停产;发放水产养殖户补贴;物价、商务
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瓶(桶)装饮用水价格监管,同时积极组织货源,保
证瓶(桶)装水价稳货足。

(二)广西政府在龙江镉污染在治理上的教训
1、污染暴发前期,封闭消息传播渠道,引起公众恐慌。

镉污染消息最早1月15
号传出来了,18号的时候通知了柳州,但是在过年那几天除夕、初一的
时候,恰恰是有关方面信息的一个静默期。

2、河池市政府及环保部门对重金属企业排污的监管不力,以致危机爆发。

3、对相关问题问责模糊不清。

此次污染事件不可谓不严重,社会影响不可谓
不恶劣,谁是此次严重污染事件的“罪魁祸首”,却依旧扑朔迷离,看不到
制造污染的企业出来承担责任,对污染源的追查也迟迟看不到明确的结
论。

(三)案例对策
1、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

在管理制度层面上,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有权威
的流域环境管理机构。

这一机构有权协调、检查、监督可能影响该流域环境系
统质量、功能的各类社会行为主体的发展活动。

2、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

流域环境管理在方法上必须以全流域环境规划优先。


流域环境规划是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3、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

在流域环境保护中,上游地区所承担的
水资源保护责任往往大于或多于下游地区对水资源的保护责任。

为合理分摊流
域各地区间的水资源保护责任,有必要依据各地区的水量、水质保护标准或流
域分水协议,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成本分摊、损害赔偿机制。

4、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

5、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