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诊断基础:血清铁蛋白实验室检查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旨在为学生提供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医学检验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了解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临床检验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
2、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3、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预后及预防措施。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初步的临床分析和判断。
2、能够正确解读临床检验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具备一定的临床沟通能力,能够与临床医生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病因: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
发病机制:炎症反应、免疫调节。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
治疗原则:抗感染、对症治疗。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因:吸烟、空气污染、感染等。
发病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重塑、肺实质破坏。
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
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肺功能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原则:戒烟、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3、肺结核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发病机制:结核菌的感染与免疫反应。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200题)1、下列哪项会使红细胞沉降率减慢?()A.红细胞沉降率管有轻度倾斜B.心肌梗死C.血浆中白蛋白增多D.风湿病活动时E.高胆固醇血症【答案】 C2、钙、镁离子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火焰光度法B.邻甲酚酞络合铜法C.过锰酸钾滴定法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EDTA络合滴定法【答案】 D3、血小板表面具有复杂的血型抗原,但是没有A.ABO抗原B.Rh抗原C.HLAD.血小板特异抗原E.血小板相关抗原【答案】 B4、关于霍乱肠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B亚单位组成B.α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C.其受体是糖蛋白D.β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E.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答案】 C5、临床免疫测定分析技术中,灵敏度最低的是()。
A.酶联免疫吸附技术B.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技术C.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技术【答案】 A6、患儿男,5岁。
1周前,出现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伴血尿,尿沉渣镜下见大型红细胞,胞浆呈葫芦状畸形,多形性变化达50%。
其血尿是由哪种疾病所致?()A.急性膀胱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尿道炎D.肾盂肾炎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案】 B7、在温度对荧光分析的影响中,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B.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C.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D.溶液温度升高,自熄灭现象减少E.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答案】 A8、以下疾病,NAP染色积分不增高的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D.再生障碍性贫血E.类白血病【答案】 C9、血清钾、钠测定的参考方法是B.离子选择电极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火焰光度法E.大环发色团法【答案】 C10、患者男,16岁。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目录一、生物化学检验 (2)1.1 血糖测定 (4)1.2 血脂测定 (5)1.3 电解质测定 (6)1.4 血清铁蛋白测定 (7)1.5 肌酐测定 (8)1.6 尿素氮测定 (9)1.7 胆红素测定 (10)二、免疫学检验 (11)2.1 肝功能检查 (12)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 (13)2.3 丙肝病毒抗体测定 (14)2.4 甲状腺功能测定 (15)2.5 肿瘤标志物测定 (16)三、分子生物学检验 (17)3.1 基因检测 (18)3.2 药物代谢酶测定 (19)3.3 病毒抗体测定 (20)四、血液学检验 (22)4.1 血细胞计数 (23)4.2 出血时间测定 (24)4.3 血块收缩时间测定 (25)4.4 血小板计数 (25)五、尿液检验 (26)5.1 尿液常规分析 (27)5.2 尿沉渣分析 (29)5.3 尿液生化分析 (30)六、体液检验 (31)6.1 脑脊液检验 (32)6.2 精液检验 (34)6.3 阴道分泌物检验 (35)七、其他生化检验项目 (36)7.1 血清蛋白电泳 (38)7.2 免疫球蛋白测定 (39)7.3 血清酶学测定 (41)一、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是指通过检测人体内的生化指标,如酶、蛋白质、糖类、脂质、电解质等,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化反应的重要物质,其活性水平的异常可能反映出机体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酶类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提示肝损伤。
谷草转氨酶(AST):同样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ST 也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也提示肝损伤。
乳酸脱氢酶(LDH):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其水平升高可能与组织坏死、缺氧、炎症等有关。
血清铁蛋白

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时可造成血清铁蛋白升高。
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所以铁蛋白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临床意义: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
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铁蛋白降低:缺铁性贫血、失血、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障碍等。
参考值: M (男)15-20μg/L F(女)12-150μg/L注:因试剂及方法不规范,各实验室要有自己的参考值。
血清铁蛋白(SF)测定意义1.血清铁蛋白降低见于:⑴缺铁性贫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⑵营养不良、严重慢性疾病体内贮存铁减少导致的继发性贫血。
2.血清铁蛋白增高见于:⑴体内铁贮存过多,如长期接受输血和不恰当的铁剂治疗;⑵恶性肿瘤;⑶急性感染和炎症;⑷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坏死和心肌梗死等。
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意义1.根据MCV、RDW值可将贫血分为6种:⑴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⑵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⑶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⑷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
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⑹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的观察。
缺铁性贫血RDW值增大,当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 RDW值可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再逐渐降到正常。
4.血小板比容(PCT)意义1. 血小板比容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2. 血小板比容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等。
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意义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基础知识-6-2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基础知识-6-2(总分:46.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33,score:33分)1.反映体内储存铁最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是•A.血清铁•B.血清铁蛋白•C.血清总铁结合力•D.骨髓内铁粒幼细胞数•E.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score:1分】【A】【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D】【E】本题思路:铁蛋白是人体主要的储存铁的蛋白。
2.如血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显示增生低下,三系造血均减低,则符合•A.骨髓纤维化•B.脾功能亢进•C.再生障碍性贫血•D.严重的缺铁性贫血•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score:1分】【A】【B】【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E】本题思路: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病征,其特点为:①全血细胞减少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②骨髓增生低下,黄髓增加呈脂肪化,而造血组织(红髓)减少。
表现为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造血减低,细胞明显减少。
3.肌钙蛋白复合物中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是•A.TnI•B.TnT•C.TnC•D.Mb•E.cTn【score:1分】【A】【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D】【E】本题思路:肌钙蛋白T(TnT)molectllar weight 37KD,是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
4.下列哪种物质先天性缺乏可导致血栓性疾病•A.AT-Ⅲ•B.FVⅢ•C.FXⅢ•D.PAI•E.vWF【score:1分】【A】【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C】【D】【E】本题思路:AT-Ⅲ(抗凝血酶Ⅲ)缺乏,凝血酶降灭活减少,从而引起血栓性疾病。
贫血三项临床意义及结果判读

叶酸检测及临床意义叶酸是由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
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叶酸检测及临床意义叶酸是由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
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还会导致身体无力、易怒、没胃口以及精神病症状。
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
如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从而增加裂脑儿,无脑儿的发生率。
其次,孕妇经常补充叶酸,可防止新生儿体重过轻、早产以及婴儿腭裂(兔唇)等先天性畸形。
叶酸缺乏时,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变受阻,细胞内DNA合成减少,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都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疼痛。
维生素B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表现,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无欲、嗜睡或精神错乱。
叶酸缺乏可引起情感改变,补充叶酸即可消失。
孕妇缺乏叶酸,可使先兆子痫、胎盘剥离的发生率增高,患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孕妇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怀孕早期缺乏叶酸,还易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无脑畸形等)。
叶酸缺乏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小肠疾病能干扰食物叶酸的吸收和经肝肠循环的再循环过程,故叶酸缺乏是小肠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实验室检查:1、血清叶酸含量反映近期膳食叶酸摄入情况。
最新:铁缺乏(ID)和缺铁性贫血(IDA)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诊断建议

最新:铁缺乏(ID )和缺铁性贫血(IDA )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诊断建议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ID 诉口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 IDA )是普遍影响儿童、绝经前女性(尤其是孕妇)和老年人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常见合并症。
一、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头晕、耳鸣。
其他可见易怒/抑郁、脱发、头发或皮肤干燥、匙状甲、口角炎、运动耐量下降和不宁腿综合征。
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异食癖,多见于女性和儿童,原因尚不清楚。
体征可见面色苍白、舌乳头减少、唇裂、口角开裂。
但这些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
Blank等研究显示,35%有缺铁症状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倦怠或慢性疲劳等。
因此,怀疑IDA时需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指标1 .血常规:Hb水平是诊断贫血的标准,但是对铁状态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须与其他铁代谢指标结合进行诊断。
不过,一旦确诊IDA , 跟踪治疗反应中的Hb浓度则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
IDA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0 fl ,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 <27 Pg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 ,但与血清铁等铁代谢指标相比,这些变化相对较晚,MCV在非缺铁状态下(如地中海贫血或炎症性贫血)也可能降低。
2 .骨髓铁染色:是评估铁含量的金标准。
骨髓穿刺因其侵袭性不常规用于ID/IDA诊断,但对复杂病例的诊断仍有价值。
3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是反映体内储存铁能否有效利用的指标,TSAT<20%提示ID o TSAT是根据铁和总铁结合能力(TIBC )计算的,其水平受这些值变化的影响,也受患者炎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导致诊断ID/IDA的可靠性降低,且日内变化较大。
4 .血清铁:日内变化较大,受外部因素影响也大,其水平随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而降低,随肝脏疾病而升高。
2022-2023年检验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预测试题10(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检验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B.大肠埃希菌C.霍乱弧菌D.铜绿假单胞菌E.结核分枝杆菌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常选用pH8.5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培养。
2.白色念珠菌芽管形成试验是培养物接种于A.玉米培养基B.柯氏培养基C.同化试验培养基D.人或动物血清E.该菌的特异性抗血清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芽管形成试验,即将念珠菌接种于0.2~0.5ml人或动物血清中,37℃孵育3h(一般不超过4h),取一接种环血清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细胞是否形成了芽管。
3.一般用于固定标本的荧光抗体的荧光素与蛋白质结合比率(F/P)值应为A.0.5B.1.0C.1.5D.2.0E.2.4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荧光抗体的鉴定:包括效价及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
抗体效价可以用琼脂双扩散法进行滴定,效价大于1:16者较为理想。
荧光素与蛋白质结合比率(F/P)来计算。
F/P值越高,说明抗体分子上结合的荧光素越多,反之则越少。
一般用于固定标本的荧光抗体以F/P=1.5为宜,用于活细胞染色的以F/P=2.4为宜。
故正确答案为C。
4.将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分类根据主要是A.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C.白血病细胞的数量D.血红蛋白的数量E.血小板的数量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白血病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
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
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单、红、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细胞系。
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