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让学生享受“好吃的有营养”的数学教学

高二数学教师庞老师

2009年1月10日,我们一行五人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组组织的专题会议——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本次会议都由全国著名的专家进行讲座,我听了之后受益匪浅,特别是其中有两位数学教师的讲座对我更是触动很大,这两位教师分别是:吴正宪老师,北京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北京人大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下面我就这两位教师的讲座给大

家做一个汇报,汇报的题目是;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让学生享受“好吃的有营养”的数学教学

触动:

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女儿问爸爸:你总让我吃这吃那,说他们都有营养,可这些东西我都不爱吃,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

反思:

1.将数学成人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我们把我们学过的知识经过自己多年的认识强加给了学生,而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接受程度,从而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难,而且是越学越难。更有些教师从高一就开始灌输高考论,高考考的我们就学,不考的就不学或少学,使得学生三年都背负高考的压力为学习的动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谈什么动力呢?

2.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追求单一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媒体应用——舍本求末

♦情境创设——牵强附会

♦评价语言——滥用失真

♦学生活动——放任自流

♦教师表现——退居二线

♦情感态度——穿鞋戴帽

♦学科整合——花拳绣腿

♦教学形式——一味求新

教学中的几个不等式

♦教师讲解≠机械灌输

♦教师聪明≠学生聪明

♦传统的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方法

♦问答式的教学≠启发式的教学

♦尊重学生≠放纵学生

♦课堂开放≠完全放开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提倡教学民主≠不要教学秩序

♦学习技巧≠学习技能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自发学习

♦教学创新≠标新立异

♦教学的观赏性强≠教学的时效性高

♦课堂气氛活≠教学效果好

♦教学花样多≠教学水平高

坚守: 坚守多年来数学教学的规律

坚守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全国很多地方新一轮的改革已经开始了,而我们的第一轮才刚起步,全国的教学改革已经从以前的传统教学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为导演,并且逐渐从盲目的课堂表演,课堂上追求亮点中转变过来了,我们正好借这股东风少走一些弯路,把我们的教学改革转变为务实的教学,成为能使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掌握知识的教学。

创造: 学生们喜欢的数学

学生们需要的数学

能给学生们带来良好感受的数

一、读懂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1、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

研读教材,研读教参。思考教材给了我们什么?我们是怎么理解的?我们准备怎么用教材?

2、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

(1)通过研读,弄清课标教材与义务教材的异同。

(2)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希望学校能给教师定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

3 、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4、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1)让教材内容走近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

新课程强调教材内容要回归生活,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僵硬的知识”、“知识形态的知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学习教材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

♦(2)将静态知识进行动态处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

♦(3)将统一内容进行弹性处理

♦一般来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调整;

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关于教学情境

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

♦教师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

♦情境并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的情境。

5、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

鲜明的课程意识拒绝“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

★身边素材的及时引入。

⑴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的资源。

⑵选择有意义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的资源。

⑶选择振奋人心、激动不已的场面作为教学的资源。

♦★、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

♦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由于新教材内容大多与生活、生产结合十分紧密,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掌握翔实的材料,确凿的数据。

♦★、媒体、网络资源的有效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计算机已经入普通百姓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现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其表现为:

•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

二、读懂学生

♦学生的内心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我们教师不了解的世界!

♦希望工程救助了那些失学的孩子,可是,很多上学的孩子极想失学。

♦请老师们一定特别关注这些厌学孩子。

数学课真正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而不是教师的精彩。

♦搞好教学前测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