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中氨浓度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合集下载

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

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
3.2 水杨酸溶液(50g/L):称取 10.0g 水杨酸[C6H4(OH)COOH]和 10.0g 柠檬酸钠 (Na3C6O7·2H2O),加水约 50mL,再加 55ml 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 用水稀释至 200ml。此试剂稍有黄色,室温下可稳定一个月。
3.3 亚 硝 基 铁 氰 化 钠 溶 液 ( 10g/L ) : 称 取 1.0g 亚 硝 基 铁 氰 化 钠 [Na2Fe(CN)5·NO·2H2O],溶于 100mL 水中,贮于冰箱中可稳定一个月。
0.10ml 次氯酸钠溶液,混匀,室温下放置 1h。用 1cm 比色皿,于波长 697.5nm
处,以水作参比,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以氨含量(μg)作横座标,吸光度
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并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校准曲线的斜率、截距及回归方
程(1)。 式中:
Y=bX+a
(1)
Y――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X――氨含量,μg;
a――回归方程式的截距;
b――回归方程式斜率,吸光度/μg。标准曲线斜率 b 应为 0.081±0.003
吸光度/μg 氨。以斜率的倒数作为样品测定时的计算因子(Bs)。
7.2 样品测定
将样品溶液转入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的水洗吸收管,合并,使总体积为
10ml。再按制备标准曲线的操作步骤(4.4.2.1)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在每批样
0.50 1.00 3.00 5.00 7.00 10.00
吸收液,ml
10.00 9.50 9.00 7.00 5.00 3.00 0
氨含量,ug
0
0.50 1.00 3.00 5.00 7.00 10.00
表 1 氨标准系列
在各管中加入 0.50ml 水杨酸溶液,再加入 0.10ml 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和

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定作业指导书一、抽样方法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每个建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氡、甲醛、氨、苯、tvoc的抽检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每个建筑单体不得少于三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凡惊醒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量减半,并不得少于三间。

民用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应当按下表中设置。

(摘自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掌控规范gb50325―2021)室内环境监测布点规范房屋采用面积(m2)<50≥50,<100≥100,<500≥500,<1000≥1000,<3000≥3000监测点数(个)12不少于3不少于5不少于6每1000m2不少于3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监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并取各店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监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m~1.5m。

监测点应分布均匀,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监测室,对使用分散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当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展开;对使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当在对外门窗停用1h后展开。

对装饰翻新工程中顺利完成的紧固家具时,应当确保正常采用状态。

二、原理及步骤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化合物应当按一下步骤展开测量:用tenaxta溶解管收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通过热解吸装置加热吸附管,并得到tvoc的解吸气体;将tvoc的MALDI气体转化成气象色谱仪展开色谱分析,以留存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

三、仪器及设备恒流取样泵:在取样过程中流量应当平衡,流量范围应当在0.02l/min~0.5l/min,能克服5kpa~10kpa之间的阻力,用皂膜断路器校准系统流量时,相对偏差不应当大于±5%。

热解吸装置:能对吸附管进行热解吸,其解吸温度及载气流量可调。

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仪器文献- 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频道:仪器仪表发布时间:2008-03-05测定空气中氨的化学方法有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靛酚蓝试剂比色法;仪器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等。

f.1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f.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f.1.2 原理氨被稀硫酸吸收液吸收后,生成硫酸铵。

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铵离子、水杨酸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697nm波长处进行测定。

f.1.3 测定范围在吸收液为10ml,采样体积为10~20 l时,测定范围为0.008~110 mg/m3,对于高浓度样品测定前必须进行稀释。

本方法检出限为0.1μg/ml,当样品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10l时,最低检出浓度0.008mg/m3。

f.1.4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全部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使用的水为无氨水。

f.1.4.1 水:无氨,可用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f.1.4.1.1 蒸馏法向1000ml的蒸馏水中加0.1ml硫酸(ρ=1.84g/ml),在全玻璃装置中进行重蒸馏,弃去50ml初馏液,于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接取其余馏出液,密封,保存。

f.1.4.1.2 离子交换法将蒸馏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其流出液收集在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

f.1.4.2 硫酸吸收液硫酸溶液c(1/2 h2so4)=0.005mol/l。

f.1.4.3 水杨酸—酒石酸钾溶液称取10.0g水杨酸〔c6h4(oh)cooh〕置于150ml烧杯中,加适量水,再加入5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 l,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另称取10.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解于水,加热煮沸以除去氨,冷却后,与上述溶液合并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标线,摇匀。

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作业指导书警告:二氯化汞(HgCl2 )和碘化汞(HgI2 )均为剧毒物质,避免经皮肤和口腔接触。

一、执行标准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3-2009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氨的测定,也适用于制药、化工、炼焦等工业行业废气中氨的测定。

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 0.5μg/10ml 吸收液。

当吸收液体积为 50 ml,采气 10L 时,氨的检出限为0.25 mg/m3,测定下限为 1.0 mg/m3,测定上限 20 mg/m3。

当吸收液体积为 10ml,采气 45L 时,氨的检出限为 0.01 mg/m3,测定下限 0.04 mg/m3,测定上限 0.88 mg/m3。

三、干扰及消除样品中含有三价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干扰测定,可通过下列方法消除:(1)三价铁等金属离子分析时加入 0.50 ml 酒石酸钾钠溶液络合掩蔽,可消除三价铁等金属离子的干扰。

(2)硫化物若样品因产生异色而引起干扰(如硫化物存在时为绿色)时,可在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去除干扰。

(3)有机物某些有机物质(如甲醛)生成沉淀干扰测定,可在比色前用 0.1 mol/L 的盐酸溶液将吸收液酸化到 pH 不大于2 后煮沸除之。

四、测定原理用稀硫酸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氨,生成的铵离子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的含量成正比,在 420 nm 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根据吸光度计算空气中氨的含量。

五、仪器和设备(1)气体采样装置:流量范围为 0.1~1.0 L/min。

(2)玻板吸收管或大气冲击式吸收管:125 ml、50 ml 或 10 ml。

(3)具塞比色管:10 ml。

(4)分光光度计:配 10 mm 光程比色皿。

(5)玻璃容器:经检定的容量瓶、移液管。

(6)聚四氟乙烯管(或玻璃管):内径 6~7 mm。

《室内环境检测》实验项目指导书-氨的测定—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室内环境检测》实验项目指导书-氨的测定—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实验项目指导书向以上各管分别加入0.50mL 水杨酸溶液,混匀;再加入0.10mL 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和0.1mL 次氯酸钠使用液,混匀,室温下放置60min 后,在波长697.5nm 下,用10mm 比色皿,以蒸馏水作参比,测定各管的吸光度。

以氨含量(µg )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曲线的斜率,以斜率的倒数为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Bs (µg/吸光度)。

标准曲线的斜率应为(0.081±0.003)吸光度/µg 氨。

②样品的测定:将样品溶液转入具塞比色管,吸收液定容到10mL 。

以下步骤同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样品测定的同时,应用10mL 未采样的吸收液进行试剂空白测定。

如果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的范围,则取部分样品溶液,用吸收液稀释后再显色分析。

计算样品溶液浓度时,要考虑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5. 结果计算①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式中:V 0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 V ——采样体积,L ;T 0 ——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273K ;T ——采样时采样点现场的温度(t )与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之和,(t + 273)K ; P 0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101.3kPa ;P ——采样时采样点的大气压力,kPa 。

②空气中氨浓度用下式计算:0)(V DB A A c s ⋅-=式中:c ——试样中的氨含量,mg/m 3; A ——样品溶液吸光度; A 0——试剂空白液吸光度; B s ——计算因子,μg/吸光度;V 0 ——标准状况下的的采样体积,L ; D ——分析时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6. 根据国家标准GB/T 18883中氨浓度限量,对室内环境进行评价。

000P PT T V V ⨯⨯=表1 次氯酸钠试剂原液浓度的标定计算公式:200.1)()(322⨯⋅=VO S Na c NaClO c 标定日期:填表人: 校核人: 审核人:附表2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氨的标准曲线记录表标准曲线名称: 标准溶液来源: 适用项目: 方法依据: 曲线编号: 测定波长: 参比溶液: 比色皿厚度:填表人: 校核人: 审核人:附表3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氨的数据记录表样品名称: 方法依据: 采样日期: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分析日期: 测定波长: 参比溶液: 比色皿厚度:计算公式:0)(V DB A A c s ⋅-=填表人: 校核人: 审核人:附表4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氨的技能考核标准思考题1.用碘量法标定次氯酸钠原液,平行滴定中消耗硫代硫酸钠的平均体积为12.50 mL,已知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为0.1003mol/L,求次氯酸钠原液的浓度。

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附录F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测定空气中氨的化学方法有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靛酚蓝试剂比色法;仪器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等。

F.1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F.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F.1.2 原理氨被稀硫酸吸收液吸收后,生成硫酸铵。

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铵离子、水杨酸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697nm波长处进行测定。

F.1.3 测定范围在吸收液为10mL,采样体积为10~20 L时,测定范围为0.008~110 mg/m3,对于高浓度样品测定前必须进行稀释。

本方法检出限为0.1μg/mL,当样品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10L时,最低检出浓度0.008mg/m3。

F.1.4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全部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使用的水为无氨水。

F.1.4.1 水:无氨,可用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F.1.4.1.1 蒸馏法向1000mL的蒸馏水中加0.1mL硫酸(ρ=1.84g/mL),在全玻璃装置中进行重蒸馏,弃去50mL初馏液,于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接取其余馏出液,密封,保存。

F.1.4.1.2 离子交换法将蒸馏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其流出液收集在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

F.1.4.2 硫酸吸收液硫酸溶液c(1/2 H2SO4)=0.005mol/L。

F.1.4.3 水杨酸—酒石酸钾溶液称取10.0g水杨酸〔C6H4(OH)COOH〕置于150mL烧杯中,加适量水,再加入5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另称取10.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解于水,加热煮沸以除去氨,冷却后,与上述溶液合并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标线,摇匀。

此溶液pH=6.0~6.5,贮于棕色瓶中,至少可以稳定一个月。

氨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2

氨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2

氨的测定1.方法依据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3—2009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氨的测定,也适用于制药、化工、炼焦等工业行业废气中氨的测定。

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5 μg/10 ml 吸收液。

当吸收液总体积为50ml,采样体积为10L时,氨的检出限为0.25 mg/m3,测定下限为 1.0 mg/m3,测定上限为20 mg/m3。

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 ml,采样体积为45 L 时,氨的检出限为0.01 mg/m3,测定下限为0.04mg/m3,测定上限0.88mg/m33.干扰和消除样品中含有三价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干扰测定,可通过下列方法消除:3.1 三价铁等金属离子分析时加入0.50 ml酒石酸钾钠溶液(4.6)络合掩蔽,可消除三价铁等金属离子的干扰。

3.2 硫化物若样品因产生异色而引起干扰(如硫化物存在时为绿色)时,可在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去除干扰。

3.3 有机物某些有机物质(如甲醛)生成沉淀干扰测定,可在比色前用0.1 mol/L的盐酸溶液将吸收液酸化到pH不大于2后煮沸除之。

4.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所用试剂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按4.1 无氨水,在无氨环境中用下述方法之一制备(无氨水的检查见10.1)。

4.1.1 离子交换法将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柱,流出液收集在磨口玻璃瓶中。

每升流出液中加10 g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以利保存。

4.1.2 蒸馏法在1 000 ml蒸馏水中加入0.1 ml硫酸(4.2),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

弃去前50 ml馏出液,然后将约800 ml馏出液收集在磨口玻璃瓶中。

每升收集的馏出液中加入10 g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以利保存。

在1 000 ml 蒸馏水中加入0.1 ml 硫酸(4.2),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

室内环境氨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氨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氨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T18204.25-2000 )一、适用范围、技术标准1.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检测。

2.技术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GB/T18024.25-2000)。

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2.1 仪器设备2.1.1 722s分光光度计:可测波长340——1000nm。

2.1.2 电子天平:精确到0.1mg。

2.1.3 气泡吸收管。

2.1.4 空气采样器:使用前后,用皂沫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的流量,误差应小于±5%。

2.2 环境条件检测室温度: 20±10℃湿度:60±10%三、采样方法及样品规格。

3.1 氨吸收原液(A1*):量取2.8mL浓硫酸(LS)加入水中,定容于1L容量瓶中;氨吸收液(A2):临用时将氨吸收原液(A1)稀释10倍。

*注:此编号代表药品、配制试剂的编号。

下同。

3.2 吸取10mL A2入气泡吸收管。

3.3 采样3.4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成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以前进行。

3.3.1.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查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查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3.3.2.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3.3.3.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a)房间使用面积少于50m3时,设1个检测点;b)房间使用面积(50~100)m3时,设2个检测点;c)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 m3时,设3~5个检测室。

3.3.4.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3.3.5.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1.5m。

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空气中氨浓度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最新版)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第1页主题: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氨靛酚
第1版
蓝分光光度法检测作业指导书颁布日期: 1 编制目的
为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检验。

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检验。

3 检验依据
3.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 3.2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
4.25-2000 4 检验原理
空气中氨吸收在稀硫酸中,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下,与水杨酸生成蓝绿色的靛酚蓝染料,根据着色深浅,比色定量。

5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须经省建设厅培训考核的持证上岗人员,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应认真负责。

6 检验仪器及设备
6.1大型气泡吸收管:有10mL刻度线,出气口内径为1mm,与管底距离应
3,5mm。

6.2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L/min,流量稳定。

6.3具塞比色管:10mL。

6.4分光光度计:
6.5 气压表:
6.6 皂膜流量计:
7 试剂和材料
本法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以上,水为三级以上蒸馏水。

7.1 吸收
液,C(HSO)=0.005mol/L,:量取2.8ml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24 1L。

临用时再稀释10倍。

7.2 碘化钾(KI)。

7.3 盐酸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第 2页
主题: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氨靛酚
第1版
蓝分光光度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颁布日期:
7.4 水杨酸溶液(50g/L):称取10.0g水杨酸,CH(OH)COOH,和10.0g柠檬酸钠64
(NaCO?2HO),加水约50mL,再加55mL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3672 用水稀释至200mL。

此试剂稍有黄色,室温下可稳定一个月。

7.5 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10g/L);称取1.0g亚硝基铁氰化
钠,NaFe(CN)?NO?2HO,,252溶于100mL水中,贮于冰箱中可稳定一个月。

7.6 次氯酸钠溶液,C(NaClO)=0.05mol/L,取1mL次氯酸钠试剂原液,用碘量法标定其浓度。

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称释成0.05mol/L的溶液。

贮于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

7.7 氨标准溶液 7.7.1 标准贮备液:称取0.3142g经105?干燥1h的氯化铵(NHCl),用少量水溶解,4
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见7.1)稀释至刻度。

此液1.00mL含1.00mg 氨。

7.7.2 标准工作液:临用时,将标准贮备液(见7.7.1)用吸收液稀释成1.00mL 含1.00μg氨。

注:可用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品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

8 检验程序
8.1 采样
8.1.1 采样条件应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空气样品采集实施细则进行。

8.1.2 采样:用一个内装1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m流量,采样10min,采气5L,及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及大气压力。

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保存,于24h内分析。

8.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0ml具塞比色管7支,制备标准系列管。

管号 0 1 2 3 4 5 6 标准溶液,(7.7.2)mL 0 0.5 1.00 3.00 5.00 7.00 10.00 吸收液,(7.1)mL 10.00 9.50 9.00 7.00 5.00 3.00 0
甲醛含量,μg 0 0.50 1.00 3.00 5.00 7.00 10.00 在各管中加入0.50mL水杨酸溶液(7.4)再加入0.10mL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7.5)和0.10ml次氯酸纳溶液(7.6),混匀,室温下放置1h。

用1cm比色皿,于波长697.5nm处,以水作参比,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

以氨含量(μg)作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第 3 页
主题: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氨靛酚蓝
第1版
分光光度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颁布日期:
并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校准曲线的斜率、截距及回归方程(1)。

Y=bX+a (1) 式中:Y——标准溶液的吸光度;X——氨含量,μg;a——回归方程式的截距;
b——回归方程式斜率。

相关系数应γ>0.999。

8.3 样品测定
将样品溶液转入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的水洗吸收管,合并,使总体积为
10ml。

再按制备标准曲线的操作步骤(8.2)测定样品的吸光度。

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用10mL未采样的吸收液作试剂空白测定。

如果样品溶液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范围,则可用试剂空白稀释样品显色液后再分析。

计算样品浓度时,要考虑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8.4 结果计算
室内空气中氨浓度计算
空气中氨浓度按式(2)计算:
(A,A),a0C(NH)= (2) 3b,V0
3式中:C——空气中氨浓度,mg/m;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a —校准曲线的截距; 0
b —校准曲线的斜率;V——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O
9 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为10mL 样品溶液中含0.5,10μg的氨。

按本法规定的条件采样
10min,
3样品可测浓度范围为0.01,2mg/m。

10 注意事项
10.1次氯酸钠溶液不稳定, 光照射分解,商品次氯酸钠多系无色塑料瓶装,建议用黑纸包裹,冰箱内避光保存。

10.2 由于纯水痕量的氨不易除去,常规工作用空白试样校正。

10.3本方法显色温度以25,30?较好,如试剂系从冰箱内取出,应放置与室温平衡后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