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峡水库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可行性建议

三峡水库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可行性方面:1.技术可行性:三峡水库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库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都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
在三峡水库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和经验,确保工程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2.经济可行性:三峡水库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通过调节库容,可以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社会效益。
同时,水库建设可以促进水力发电、航运等产业的发展,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资源可行性: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三峡水库的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
通过水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发挥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作用。
必要性方面:1.防洪减灾:三峡水库的建设对于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节库容,可以削减洪峰,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能源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峡水库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建设水电站,可以为国家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缓解能源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3.改善航运:三峡水库的建设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提高了航运能力,促进了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这对于加强地区间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三峡水库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都非常显著。
通过三峡水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发挥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地质条件、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水库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建设三峡工程的利弊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利方面:1.防洪减灾: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调节库容,可以削减洪峰,降低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
开发长江三峡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意义

开发长江三峡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意义
三峡工程的意义:
三峡工程不但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加快长江中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有利于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三峡工程建设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史册。
三峡工程作用:
1、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
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大水库,可拦蓄洪水、调节洪峰,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2、三峡工程是国家调整能源布局和促进全国电网联网的重要措施。
三峡工程建成后,水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可以缓解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地区能源紧张局面。
而且,随着三峡电站、长江上游电站以及输变电工程的相继建成,将使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川渝地区实现联网,进而实现全国联网。
3、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和水资源滚动开发的基础。
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段可规划10个左右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6000多万千瓦,是未来“西电东送”重要基地之一。
三峡工程建成后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资金能力,为梯级开发上游干流水能资源提供了物质保证。
此外,三峡水
库的形成,为南水北调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4、三峡工程可以改善长江中上游通航条件。
三峡水库蓄水后,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1/3,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黄金水道的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③流域地形特征:地__势__低__平_,__南__北__两__岸_支__流汇入
❖ 人为原因 :
①中上游过度砍伐,使得森林涵__养__水__源__调__节__径__流__削__减_洪__峰_ 的能力降低;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河床_抬__高__,河道 的_泄_洪__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__蓄__洪__峰__的功能削弱.
江河段,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严重,两岸
地面普遍低于洪水位,形成“悬河”
❖ 2.三峡工程为何能起巨大的防洪作用?①由于三
峡工程处于二__、_三__阶_梯__转__换_处_的转换位置,控制着
_长_江__上_游__全__部_的__来_水__和__来_沙_______ ②三峡水库具
有393亿立方米的库容,其中用于_调__节_洪__峰__ 、
❖ 2.由于三峡工程所处的良好的区位,使它与华中的 输电距离在_5_0_0_千米范围,与华东、广东及全国 其他主要负荷地区的距离也均在_1_00_0_千米左右 的经济输电范围内.
❖ 3.未来中国统一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是_三_峡__, 它的建成对缓解_华_中__、_华_东__地区能源紧张,减轻 __铁_路__运输压力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以清洁的_水_能_ 代替火电,因此,其__环_境__效益也十分显著. 返 回
9.南水北调
三峡水库之水引至丹江口水库,汇入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总干渠 ,流经河南、河北直至北京,解决沿途各省区水荒之危,并对缓 解在北煤南运中争交通、挤投资、占耕地、恶化生态、污染环境 等诸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0.供水灌溉
❖ 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让长江之水,源源不断地浇灌久旱 的北方大地,使中华沃野更加生机盎然,民族更焕发青春和活力 。
[精选]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精选]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527b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2.png)
[精选]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防洪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
造成洪灾的原因。
首先是自然因素。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
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
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
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
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
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
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与作用资料

④流域内的人类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4.三峡工程为何能起巨大的防洪作用? 由于三峡工程处于_上_游_山_区__与_中_下_游__平_原 的转换
位置,控制着_上_游__的_全_部_来__水_和_来_沙______,并且三 峡水库具有__巨_大__的_库_容_____,可以有效地控 制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 5 长江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平原的转换 位
配合分蓄洪工程等措施避免
位置
优 防 大于100年一遇的洪水造成的
势洪
毁灭性灾害
显 控制着长江 著 上游的全部 来水和来沙
巨
作 用 突 出
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 减轻洞庭湖淤积
大 总库容393 库 亿立方米 容
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的损失
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
水电站 三峡工程
重庆
宜昌 武汉
湖口
上海
落差大,水量大
课堂练习
6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效益与其最大受益 区域匹配错误的是( C ) A 防洪—荆江流域 B 航运—川江航段 C 发电—西南、华中 D 灌溉—中下游地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千里长江, 险在荆江”? 2、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 哪些措施治理荆江?
提高通过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增加运量
课堂练习
1 三峡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是( B )
A 水资源
B 水能资源
C 水利资源
D 矿产资源
2 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 A )
A 防洪
B 发电
C 灌溉
D 航运
课堂练习
3 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D) ①流域面积广 ②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
地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课件大纲版选修

改善下游河道状况
三峡工程的建设改善了下 游河道的行洪能力,减少 了河道淤积,提高了河道 的防洪能力。
预警与应急响应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促进了 防洪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 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 了抗洪救灾的效率。
对发电的作用
清洁能源供应
三峡工程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减少了化石燃 料的消耗,降低了碳排放。
稳定电网运行
三峡工程的电力供应对于保障国家电网的稳定运 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峡工程的电力产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 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对航运的作用
改善通航条件
01
三峡工程通过调节水位,改善了库区的通航条件,提高了航运
效率。
促进内河航运发展
02
三峡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加强了沿江地区
地理长江三峡工程 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课件大纲版选修
目 录
• 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意义 •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作用 •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影响 • 长江三峡工程未来发展
01
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工程背景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 世界第三长河,具有巨大的水 能资源。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 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是长 江上最为壮观的峡谷之一。
对经济的影响
能源供应
三峡工程的建设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对于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 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也极大地支持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
航运发展
三峡工程的建设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提高了航道的通行能力,为沿江地区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持。
对社会的影响
移民安置
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的安置问 题,如何合理、公正地安置移民,保 障移民的权益,是三峡工程建设中需 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峡工程意义和作用

03
三峡工程的作用
对环境的影响
防洪减灾
促进生态保护
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减少了洪涝灾 害的发生,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 护和修复,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 护了库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 样性的发展。
改善水质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改善长江流域的水 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水库的调 节作用,减少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提 高了水质。
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使得下游河道 的流量更加稳定,提高了航道的通航 能力。同时,三峡工程的建设还改善 了航道的通航条件,提高了航行的安 全性。
灌溉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为周边地区的农业 灌溉提供了便利。三峡水库的调节作 用使得下游河道的流量更加稳定,为 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促进了周边地区的 农业发展。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使 得农田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当 地农民的收入增长。
资源利用
优化水资源利用,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动清洁能源发 展。
与其他大型工程的协同发展
区域协调
加强与其他大型工程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 化和资源优化配置。
优势互补
发挥各自工程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 赢。
生态环境保护
共同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 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估
生态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周边生 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包括 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改变、 水质的改变等。
气候影响
有研究认为三峡工程的建 设对周边地区的气候产生 了影响,如降雨量、温度 等。
地质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周边地 区的地质结构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如地震、滑坡等。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意义作用

3
减少灾害损失
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有助于减少洪水灾害对农业、 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损失。
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
优化水资源调度
通过调节水库水位,三峡工程可以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更 好地满足下游地区工农业和城市用水的需求。
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应对水资源短缺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带动旅游业发展
三峡工程的建设形成了壮丽的三峡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 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航运业发展
三峡工程的建设改善了长江上游的航道条件,提高了航道的通航能力,促进了长 江航运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沿江地区的物流和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04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影 响
在干旱季节,三峡工程可以提供稳定的水源,缓解下游地区的水资 源短缺问题。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促进旅游业发展
01
长江三峡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三峡工程的建
设改善了航运条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02
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多个领域,如建筑、机械、电力等,
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发展
三峡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长江三峡 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
产业升级与转型
三峡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了高新技 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峡工程建设有利于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区域内的 经济合作与交流。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保护与修复
三峡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库区周边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包括退 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有效 改善了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959年所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的修订补充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推荐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同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
防洪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万,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
由于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历史上洪灾频繁而严重。
建国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方30余亿m3,兴建了荆江分洪等分洪工程,安排了一批分蓄洪区,修建了丹江口等有防洪作用的支流水库,目前正继续实施1980年制定的以防御1954年类似洪水为目标的平原防洪方案。
上述方案完成后,干流堤防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其中荆江河段只能防约10年一遇洪水。
超过这一标准时,需运用分蓄洪工程,牺牲局部,以保重点。
但分蓄洪损失很大,如遇类似1954年洪水,需分蓄洪约500亿m3,淹没农田约1000万亩。
特别是荆江河段,采取分蓄洪措施后,也只能勉强通过技城洪峰流量75000-800m3/s。
自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大于800m3/s的有8次,其中1860和1870年洪水,宜昌洪峰流量分别约为92500和105000m3/s,枝城洪峰流量均在1100m3/s左右。
若这一类特大洪水再现,必将在荆江南岸或北岸溃堤,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城市被冲毁、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
经反复论证,除兴建三峡工程外,尚无其它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
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0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可拦洪120-200亿m3,减少中下游淹没农田250-300万亩;并可减轻武汉市的洪水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
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主要供应华东、华中地区,小部分送川东,每年可替代煤炭约4000-5000万t。
是供华中、华东地区的一个最优电源点。
它将为华东、华中地区供应可靠、廉价、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并对缓和两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煤炭运输巨大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华东、华中地区工农业发达,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两地区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6%和3."2%,目前即需从北方调入煤炭,进一步发展火电受到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制约。
华东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殆尽,华中地区剩余的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
据两地区电力发展规划,从1986年起15年内两地区需新增电力8000万kw,30年内需新增1."7亿kw,按兴建三峡电站并尽可能建设核电,预测2000年两地区从区外调入的煤炭仍分别达8500万t和4475万t,2015年分别达到1."7亿t和1."15亿t。
若不建三峡,煤炭运输将更为困难。
航运方面据有关方面预测,川江下水运量2030年为5000万t。
目前川江通过能力仅约1000万t。
主要原因是川江航道坡陡流急,在重庆至宜昌660km航道上,落差120m,共有主要碍航滩险139处,单行控制段46处。
三峡工程修建后,航运条件明显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不修建三峡工程,虽可采取航道整治辅以出川铁路分流,满足5000万t出川运量的要求,但工程量很大,且无法改善川江坡陡流急的现状,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运输成本也难大幅度降低。
二、推荐的三峡工程方案在1985-1986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组织水位论证的工作基础上,对正常蓄水位150、"l60、"170、"180m,以及两级开发和“一级开发、分期建设”等三种类型共六个方案进一步论证比较后,推荐“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
即坝顶高程185m,一次建成;初期蓄水位156m,最终正常蓄水位175m;移民按统一规划,20年连续移完。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
水电站位于河床溢流坝两侧坝后。
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多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位于左岸。
工程总工期18年,其中准备工程3年,从正式开工至第一批机组发电的工期为9年。
三、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三峡工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经过几十年来的收集、勘测、整编、分析和审查,比较完整可靠。
这次重新论证中,又补充进行了调查、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认为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一)枢纽工程设计和施工三峡工程有优良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均可依靠国内力量解决,主要机电设备中除少量需引进外,绝大部分可以立足国内生产制造。
(二)地震和库岸稳定三峡坝区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活动轻微,经国家地震部门鉴定,坝址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
建筑物按Ⅶ度设防。
建库后可能产生的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5."5级左右,从最坏的情况估计,假定距坝址最近的九湾溪断层发生6级地震,影响到坝区的最大烈度也不会超过Ⅵ度,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水库库岸基本稳定,经多部门平行调查,干流库岸100万m3以上的大、中型崩塌、滑坡体约140处,其中有22处建库后可能失稳,但距坝址均在26km以远。
经计算、实验,即使距大坝最近的新滩滑坡和链子岩危岩体整体滑入库内,坝址处的涌浪最高为2."7m,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由于建库后水面拓宽,水深加大,滑坡对航道的影响较建库前为小。
(三)工程泥沙问题三峡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t,平均含沙量1."2kg/m3。
"借鉴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处理泥沙问题的经验,经过大量现场观测、数学模型计算、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工程泥沙问题已基本研究清楚。
水库汛期按防洪要求持低水位,以腾空防洪库容并排沙,汛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采用这种运行方式(俗称“蓄清排浑”),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
据数学模型计算,防洪库容可保留85%,调节库容可保留90%。
库尾和坝区的泥沙淤积,可以采取综合措施予以解决,航道、港口和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可有保证。
如不考虑上游建水库拦沙和调节洪水的有利影响,枢纽运用100年后,重庆市10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199m,不会影响主要市区。
(四)人防问题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底孔,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也很大,临战前可迅速降低水位运行。
加之水库为狭长的河道型,坝下游有40km的狭谷河段限制,据试验,万一大坝遭受核袭击,溃坝损失可限制在沙市以上的局部地区,不致造成两湖平原的毁灭性灾害。
四、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可行性研究三峡水库淹没区有耕地35."7万亩(其中水田约11万亩),柑桔地7."44万亩,人口7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46%。
推算到2008年,包括人口自然和机械增长、新城镇占地移民等,规划可能需迁安的移民总人数为113."2万人。
三峡水库淹没耕地和农业移民的总量虽大,但分散在沿库岸长达2000km的范围内,分属于19个县(市),淹没耕地占各县耕地的0."15-5."88%。
根据调查和初步规划,移民安置区361个乡内,有需要改造的低产地200多万亩,荒山草坡300余万亩,可以改造、开发,用以安置移民;还可以利用水库发展水产养殖,因地制宜地实行防护,结合当地资源兴办二、"三产业等。
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是足够的。
只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政策,结合库区经济发展统一规划,移民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
此外,建议三峡电站发电后,每kw.h电费中提取3厘钱作为库区(含坝区)建设基金,促进库区改变贫困面貌。
目前,库区19个县(市)均已完成了初步的移民规划,并已进行了74项移民工程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五、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与环境专家组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分别组织60多个单位完成的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影响的论证报告。
建坝引起的水库淹没和河流水文、水力情势的变化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基本原因。
三峡水库是一座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全长600余km,平均宽度1."1km,较天然江面宽度增加约一倍。
库容系数(总库容与坝址年水量的比值)为0."09,而埃及阿斯旺水库为2,丹江口水库为0."55,因此,三峡水库对河流天然径流的调节不大,水库各月下泄平均流量仅在枯水季节有变化,均在天然流量的变化幅度范围之内。
生态与环境专家组的综合结论认为,大坝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其中库区移民环境容量是工程决策中比较敏感的制约因素,需要认真对待、慎重处理。
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六、工程投资估算按照我国水电工程投资估算的有关政策、规程、规范、定额和1986年末物价水平,估算三峡项目的静态总投资为361."l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为187."7亿元,水库移民投资为110."6亿元,电网的输变电投资为62."8亿元。
第一批机组发电前的静态投资为169."2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111."l亿元,移民投资43亿元,输变电投资15."l亿元。
经反复研究,这个投资估算数作为综合经济评价的基础是可靠的。
七、"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暂行规定》,进行了工程的综合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按影子价格和10%的社会折现率,对三峡工程本身的投入、产出和早建、晚建、不建三峡工程进行了动态经济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净现值(即产出总现值减投入总现值)为131."2亿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5%。
按规定,净现值大于零,或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10%,建设项目是可以接受的。
说明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衡量,兴建三峡工程是有利的。
对早建(假定1989年开工)、晚建(假定200l年开工)、不建(以其它工程替代)进行了综合分析,成果表明,三峡工程早建方案费用总现值最小,晚建方案费用现值大于早建方案,但小于不建方案。
说明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