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峡工程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是世界“十大之最”。
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
利: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缓洞庭湖的淤积等。
弊: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珍稀物种,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一定影响。
一、长江三峡工程利处:1、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以内,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秒。
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有效的措施。
2、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
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3、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
由于险滩淹没,航深增加,坡降变缓,流速减小,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4、其他: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长江三峡工程弊处:1. 文物: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移民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移民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2. 环境: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完成,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
论长江三峡工程的利弊

论长江三峡工程的利弊
长江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由拦江大坝、水力发电厂和通航船闸组成,其水利工程的防洪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以前,在长江上游地区洪水频繁,每逢特大洪水,虽有分洪,但也会淹没一些乡村和田地。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有了三峡大坝,它有强大的滞蓄洪水的能力,防洪库容有两百多亿立方米,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洪水,可防止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直接确保了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内的耕地的保护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对于三峡工程的发电功能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它的年总发电量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的年发电量,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全国水力发电的20%。
而且它还促进了节能减排,它发出的电相当于燃烧数千吨煤所发的电,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并且解决了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的电力供应。
在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三峡工程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电力,发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三峡工程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但它也有那不可忽视的弊端。
对于生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给洄游鱼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长江流域曾是洄游鱼类的理想栖息地,因为它给洄游鱼类提供了天然的繁殖、产卵的场所和洄游通道。
但在三峡水库建成之后,因为没有修建鱼道,所以就发生了许多洄游鱼类撞死在坝堤上的惨剧,中华鲟,白鲟等珍稀鱼类都明显受到了影响,数量锐减。
除了这个,三峡工程还带来了地质、气候、文化遗产方面的问题,但纵观利弊,我个人认为三峡工程得利还是大于弊,毕竟那些弊端还是可以改善的。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三峡工程的好处,最次要是会合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十分无效控制大水。
中国事十分典范的西北季习尚候,降雨散布十分不平均,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来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各人照旧浮光掠影。
三峡工程建筑当前,宏大的调理库容,可以十分无效进步卑鄙的防洪规范,并且还可以无效地延缓河道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天然调和相处十分须要的步伐。
长江中卑鄙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髓地域。
但空中广泛低于大水6-17米,端赖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维护。
而长江处古洪灾频仍到约10年一次,大水威力微弱。
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大水,确保中卑鄙平安。
遇千年一遇大水,共同分洪区分洪,可防止发作毁坝的危害。
汗青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间接确保中卑鄙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富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平安的保卫神。
中国的汗青便是治河的汗青,大水不治无法使国失掉安宁。
也便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分,别的方面都照旧可以替换的,唯独防洪不行替换的,三峡工程部建筑的话,在大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无效的手腕,江汉地域人与天然无法做到调和相处。
三峡建坝后,滚滚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停止反调理,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致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度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顿525万人失业。
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要地本地,至天下各大负荷中央的输电间隔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将来天下各大电网联网中央。
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天下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进步电网运转质量和效益。
因而,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将来的电力调理中央。
三峡工程建筑对交通方便,经济开展比拟落伍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一时的好时机。
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
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

三峡工程利与弊学校:汕头市飞厦中学班级:初二三班姓名:陈思畅参赛号:002024753 指导老师:方旭乔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个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三峡的作用第一.防洪三峡修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洪。
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的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
第二.调水三峡工程可以有效的调控长江的水流。
在汛期可以蓄水,减小长江下游的水量;在枯水期就可以加大下游水的供应。
从而起到为下游地区调控流水,协调下游地区防洪抗旱。
第三.发电对于三峡的发电功能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它还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有害气体排放,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
三峡工程有防洪,发电等作用,在养殖,航运等方面也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在三峡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弊端。
三峡的弊端第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给洄游鱼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使长江的生物链以受到巨大破坏。
第二.地质灾害三峡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会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第三.文化遗产在三峡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曾存在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文化遗产遗失,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
总结综合三峡上述的作用与弊端,我认为其作用还是占主体位置。
至于其所出现的弊端,其影响虽大,但是人们正一步步的解决缓解,对上下游带来的问题也一直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工程多利少弊,长治久安,全面发挥综合效益,使三峡工程成为造福人民的工程。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利:1.可以抵挡百年不遇洪水。
2.可以发电为当时的半个中国!3.突显我国自古代以来的卓越建筑水平!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
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
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
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
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
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
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
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
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
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的利与弊

关于三峡的利与弊利处有三1.防洪:“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
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2. 发电: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h。
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
3. 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弊端有三:1、宏伟的三峡工程上马,百万移民大军湖北只占极少一部分,而绝大多数移民是四川人,在三十年前三门峡移民的后遗症依然无法解决的今天(三门峡工程使一部分移民成为职业上访客,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这种背景下又增加一个三峡百万移民的浪潮,我们将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2、我们虽然已经吸取了三门峡移民的经验教训,不使大多数移民背井离乡,而主要采取就地后靠,但这根本无法解决移民的后遗症:大量河谷良田被淹,后靠土地贫瘠,生活水平降低,同时,由三峡大坝至重庆以至成都一线地下水位全面抬升,在洪水泛滥时将严重威胁重庆以及成都一线安全,今天的两湖灾难就是明天的成渝写照!2.严重扰乱三峡以至川东的生态平衡:突然增加的一个巨大水面将会使当地传承千年的生物种群更迭,而新的适应期将以十百年计,这将导致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优势动植物种群消失,短期内很可能使库区昆虫种群爆炸式增加,这种巨变式的生态更替能使人生活舒畅吗?另外,高高的水坝将拦截鱼类的洄游,而最终使长江、黄鱼类产量降低。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利与弊,现在,就让我们谈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利1、防洪效益大。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水电站大。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3、航运效益显著。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4、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弊1.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哋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
从至今还保存的叙利亚境内的最古老水库坝算起,人类已有三千三百多年筑坝历史,但建造坝高超过一百米、二百米甚至三百米的高坝,还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对于三峡建成后蓄水的初期的地质灾害的大幅度增加,一定要让大家认识到,不是三峡制造了地质灾害,而是三峡的水位变化让原来高海拔处的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地形,得到了提前的释放。
这些潜在的地质滑坡体经过蓄水初期几年的考验,最终一定会减少未来的地质灾害。
除此之外,河流沿岸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河水的能量不断切割河谷导致的地质变形造成的。
因此,把河流中的水能利用发电之后,一定会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的成因。
所以,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同时凡是水能资源被完全开发若干年之后,地质灾害就会变得很少发生。
例如,国内的丰满、新安江,欧洲的法国所有水电开发充分的地方,我们很少听说哪里出现了地质灾害。
即便就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比非就是像人们所说的那么邪乎。
例如,官方比较公认的说法之一,是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的四大家鱼数量明显减少,渔业经济受到巨大损失。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的利弊从网上看了三峡工程的资料,明显的分成了两派。
一派极力强调三峡工程是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工程;而另一派则从各个方面指出三峡工程的问题,让人怀疑国家投资20000多亿兴建的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难道是个天大的错误?在此,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将这些资料做一些整理和对比,提高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在防洪、发电和航运这三个方面。
(一)防洪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解决下游洪水灾害问题。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
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
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
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
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
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不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二)发电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峡工程利与弊
1992年4月3日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修建。
从那一刻起你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你的修建是炎黄子孙又一智慧的体现。
本应以美好的期盼出发,但随之而来的不是对你的称赞而是源源不断的争议。
利与弊的相互冲撞将争论声变得时起时落,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也愈加严重,古代的艺术精华也许会沉于江底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个新技术的结晶……这些矛盾的相互交织渐渐地使人们陷入深思。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三峡治洪。
可说三峡工程在防洪上起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是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
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
三峡建坝后,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同样他也是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与此同时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其他效益使人们的眼球紧盯其上,而渐渐淡忘了他为我们带来的弊端。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
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
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
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在利与弊得相互作用下,在政府的一次次的讨论下,三峡工程必会成为浩浩长江上的明珠,成为中华儿女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