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杂志编辑工作流程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投稿要求及稿件处理

区健康管理是活动时间与日常生活冲突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不知道从何处获得健康管理信息。
为流动老年人制定适宜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策略,了解他们对健康管理实施路径的需求情况是必须的。
本研究发现,流动老年人对实施路径的需求情况与普通老年人有所不同。
对于健康管理提供时间需求,超过70%的流动老年人希望社区进行的健康管理活动如义诊、讲座等可以安排在周末。
访谈中也有很多流动老年人表示,平时子女上班自己就要照顾孙辈,只有在子女下班或放假时才能有时间外出,但这就与社区医护工作者正常工作时间不匹配。
另外,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使得短信、电话等方式成为最简单、快速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逐渐被部分流动老年人接受和推荐。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流动老年人表示,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健康信息等,且收到短信电话后有在新社区中被重视的感觉,还希望可以在开展健康服务/活动前一天可再次通知提醒。
就诊时健康管理者的口头宣教/咨询和通过亲朋好友告知的方式获得健康方式的高接受程度也反映出社会支持对提高流动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度的重要性[13-14]。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已被广泛运用到健康宣教健康管理中[15],本次调查中有35.02%的流动老年人表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区健康管理信息。
社区医护人员可根据这种趋势,在原有的数字化服务基础上,更上一层次去探究如何将网络最大化利用,从而改变流动老年人目前健康管理方面不佳现状。
本研究仅在杭州市选择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调查,样本较局限,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1]周光清,夏瑶,崔华欠,等.我国城市社区健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7):852-855.[2]李金涛,王建勋.杭州市健康治理实践[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3):289-294.[3]廖爱娣.中国流动老人研究现状及展望[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20.[4]胡建江,倪延延,黎秋菊,等.杭州市流动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144-1148.[5]H A R A L A M B O U S B,D O W B,L I NX,e t a l.D e p r e s s i o n i s n o t a n i l l n e s s.I t’s u pt o y o ut o m a k e y o u r s e l f h a p p y:P e r c e p t i o n s o f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a n d c o m m u n i t y w o r k e r s a b o u t o l d e r C h i n e s e i mm i g r a n t s'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 d e p r e s s i o na n da n x i e t y[J].A u s t r a l a s j a g ei n g,2016,35(4):249-254.[6]王翠连,王丽丹,胡婉侠,等.迁移行为对老人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P S M方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3):5-10.[7]董芬,江志琴,王俊,等.城市社区老年居民健康管理需求及实施路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4):535-537.[8]李莉.重庆主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现状、需求及对策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6.[9]王颖,黄迪.“老漂族”社会适应研究—以北京市某社区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6,4(7):22-31.[10]王泳仪,王伟,严非.上海市流动老年人社会适应定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2):171-173.[11]易丹,薛中华.重庆市随迁老人社区融入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382-4384.[12]唐丹,王菲.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1(2):17-22.[13]B O L Z M A N C,V A G N I G.F o r m so f c a r ea m o n gn a t i v eS w i s sa n do l d e r m i g r a n t s f r o m S o u t h e r nE u r o p e:ac o m p a r i s o n[J].J o u r n a l o fe t h n i c&m i g r a t i o n s t u d i e s,2017,43(2):1-20.[14]王泳仪,王伟,严非.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混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32-37.[15]刘新颖,吴浩.“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二期)[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891-1909.[收稿日期:2021-02-05](编辑:贾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年4月第35卷第4期(总第424期)1投稿要求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h t t p://w w w.c p h c.c n,在线投稿。
编辑部年终述职报告(3篇)

第1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年终的时刻。
在这一年里,编辑部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将本年度编辑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敬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一、工作回顾1. 策划与执行本年度,编辑部围绕公司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策划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活动。
在策划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资源,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活动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内容创作编辑部以提升内容质量为核心,注重原创性和深度报道。
全年共完成稿件XXX篇,其中原创稿件占比达到XX%。
在内容创作方面,我们紧跟时事热点,关注行业动态,力求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阅读体验。
3. 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编辑部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平台。
截至年底,我们已成功入驻XX个平台,粉丝数量突破XX万。
在平台运营过程中,我们注重用户体验,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互动性,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 团队建设编辑部高度重视团队建设,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团队建设活动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凝聚力。
本年度,编辑部共举办培训课程XX场,参与员工XX人次。
二、工作亮点1. 活动策划与执行本年度,编辑部策划并执行了XX场大型活动,如“XX论坛”、“XX大赛”等,吸引了众多行业精英和媒体关注。
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2. 内容创新在内容创作方面,编辑部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栏目,如“XX解读”、“XX访谈”等,深受读者喜爱。
同时,我们还加强与知名专家、学者的合作,邀请他们为读者提供专业解读。
3. 平台拓展编辑部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平台,实现了多渠道传播。
在本年度,我们成功入驻了XX个平台,粉丝数量增长XX%,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三、工作不足1. 内容同质化问题在内容创作方面,部分稿件存在同质化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原创性和深度报道。
《中国教师》杂志2021年征稿启事

《中国教师》杂志2021年征稿启事《中国教师》杂志(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 N 11-4801/Z;国际标准刊号:[SSN 1672-2051 )创刊于2003年, 是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期刊。
自创刊以来,《中国 教师》杂志秉承“把握中国教育脉搏,服务中国教师群体”的办刊理念,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 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
2021年,《中国教师》杂志将继续坚持贴地而行,坚持记录政策诠释、前沿理 论、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坚持为教师服务、为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现将杂志常设栏目分述于下:大家关注解读教育政策,聚焦热点教育事件,阐释教育 理论基本问题。
投稿邮箱:heartedu_sx@。
名师工作坊关注、展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或有突出成 果的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由名师介绍自己的教育理论、教学主 张,并呈现其教学实践和效果,由另一位名师(教授或教研员)进行点评。
投稿邮箱:heartedu_sx@、lis@。
课程与教学关注基础教育(包括学科教育)课程与教学 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投稿邮箱:lis@、huym@。
教师与发展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探讨教师教研改革方向,记录优秀教师成长路径。
投稿邮箱:lis@。
学前教育反映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动态与新探索,汇集优秀研究成果。
投稿邮箱:1040756279@。
博览与叙事由博览、读书和叙事三个子栏目构成。
博览 是围绕国际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的最新热点话题,深人解 读域外教育的现状。
读书是以书评形式向读者推荐一本(套)2016—2020年度发行出版的优秀教育类图(丛)书或者教育经 典著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叙事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将教 育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记录下来,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经验与心路历程。
投稿邮箱:huym@。
投稿须知命本刊极力维护学术尊严,来稿文 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三个月未接到 录用通知,可另投他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投稿指南

WCJD|https://
I
2021-07-08|Volume 29|Issue 1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投稿指南
2 手稿要求 2.1 总体标准 手稿撰写应遵照国家标准GB7713科学技 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6447文 摘编写规则, GB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及GB/T 3179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等要求, 同时遵照国际医 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制定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 要求(第5版)》(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具体见: Ann Intern Med 1997; 126: 36-47. 2.2 名词术语 手稿应标准化, 前后统一. 如原词过长 且多次出现者, 可于首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加括号内注 简称, 以后直接用简称. 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 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生理学名词》、《生物化学
®
在线投稿: https:// www.wjgne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om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年7月8日; 29(13): I-V ISSN 1009-3079 (print) ISSN 2219-2859 (online)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投稿指南
1 投稿总则 1.1 性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WCJD, print ISSN 1009-3079, online ISSN 2219-2859, DOI: 10.11569)是一份国际性同行评议和开放 获取(Open Access, OA)的学术出版物. 本刊创刊于1993 年1月15日, 半月刊, 每月8和28号在线出版. 《世界华人 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由719位专家组成, 来自中国31个 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1.2 目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的目的是发表高质量 的胃肠病学和肝病学领域多学科的前沿进展和原创性 文章, 促进胃肠病学和肝病学事业的发展, 提高消化系 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 1.3 范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的范围涵盖消化内科 学、消化外科学、消化感染病学、消化中医药学、消 化肿瘤学、消化影像学、消化内镜及介入治疗学、消 化中西医结合学、消化基础研究、消化病理学和消化 护理学. 1.4 栏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的栏目包括述评、基 础研究、临床研究、文献综述、研究快报、临床实践 和病例报告. 手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和 实用性, 重点突出, 文字简练, 数据可靠, 写作规范且表 达准确. 1.5 收录 本刊被国际检索系统《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BASE/ Excerpta Medica, EM)》、《文摘杂志(Abstract Journal, AJ)》、Scopus、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和《超星 期刊域出版平台(Superstar Journals Database)》数据库收 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在Scopus数据库的2017年期 刊评价指标包括: CiteScore: 0.04; SJR: 0.109; SNIP: 0.020. 本刊是由美国百世登出版集团有限公司(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BPG)主办和出版的一份中文印刷版、 电子版和网络版的国际核心学术刊物. 1.6 出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由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BPG)编辑和出版. BPG联系地址如下: 7041 Koll Center Parkway, Suite 160, Pleasanton, CA 94566, USA
《临床麻醉学杂志》稿约

‘临床麻醉学杂志“稿约‘临床麻醉学杂志“为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以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报道内容为麻醉学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临床麻醉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研究㊂本刊的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我国麻醉学科临床㊁科研工作的重要进展,促进国内外麻醉学的学术交流㊂本刊对从事临床麻醉工作人员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㊂一㊁投稿内容:麻醉学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与麻醉学密切相关的基础医学研究等㊂栏目包括但不限于: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经验;综述;专家笔谈;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病例报道;教训及意外等㊂二㊁撰稿要求1.文题:应能反映论文主题,力求简单㊁明确,尽量不用简称或外文缩略语㊂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㊂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㊂2.作者及单位:作者姓名列于文题下方,一般不宜超过6位㊂作者均应具备的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该文进行学术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㊂每一篇来稿均应有1位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author)㊂所有作者的单位㊁邮政编码和通信作者及其Email均标注在首页脚注中㊂3.摘要:论著文章须有中㊁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㊁方法(Methods)㊁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4个部分㊂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 本文 ㊁ 作者 等主语㊂考虑篇幅的限制,中文摘要可简略些(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㊂英文摘要原则上与中文摘要对应,应包括英文文题(仅第1个字母大写)㊁所有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姓全大写,名字仅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㊁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和科室㊁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㊂4.关键词:有摘要的论著文章须标引3 6个关键词㊂中㊁英文关键词应一致㊂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词,可通过http://www.ncbi.nlm.nih.gov/mesh查询㊂若MeSH中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相关的主题词组配,或采用相关主题词的直接上位词,或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㊂每个英文关键词仅第1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以 ; 隔开㊂5.医学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㊂尚未通过审定的医学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㊁‘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㊁‘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㊂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㊂中㊁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㊂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㊂文中反复出现超过3次的较长术语可使用简称或缩略语㊂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直接使用,如:DNA㊁RNA㊁SBP㊁DBP㊁MAP㊁HR㊁RR㊁SpO2㊁PaO2㊁PaCO2㊁PETCO2㊁VT㊁CVP㊁ASA㊁VAS等㊂6.图表:图表一般可随文排,需先见文,后见图表㊂图的高度和宽度比应为5ʒ7㊂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顶线㊁表头线㊁底线)㊂图表均应有表题或图题㊂图表中的标注需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标注㊂图表注解应在图表的下方,并以 注: 开头㊂照片图需使用原图,一般不采用翻拍图㊂7.计量单位和数字:本刊执行GB3100 3102 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㊁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㊂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 2011‘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㊂压力计量单位可用mmHg或cmH2O㊂单位符号在1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如mg㊃kg-1㊃min-1㊂均值和标准差的写法为:(48ʃ6)kg,(2.5ʃ0.3)mg,(8ʃ10)%,均值和标准差的小数位数应一致㊂百分数的范围,前一个百分号不能省略,例如 30% 45% ,不能写作 30 45% ㊂但书写单位相同的参数范围时,仅需在后一个参数之后写出单位符号,例如 50 75kg ㊂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仅在最末一个数字后面写出单位符号,例如 7㊁8㊁9㊁12mg/L ㊂描述面积或体积时,每个数字后需注明单位符号,例如 2cmˑ6cmˑ3cm ㊂心率和呼吸频率一律用 次/分 表示㊂表示时间的单位,文内叙述及图表用英文小写 s(秒),min(分),h(小时),d(天) ,但在描述第(每)2天㊁第(每)2小时㊁第(每)2分钟时不可用英文㊂周㊁月和年(岁)一律用汉字表示㊂8.统计分析:应指出所用的统计软件名称和版本㊂统计学描述和差异比较应根据不同的研究设计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不应误用㊂如随机对照研究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百分比(率)的比较应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㊂统计学符号按GB/T3358 1 2009‘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㊂以上符号均用斜体㊂统计结果的描述请表述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9.参考文献:一般论著不超过15条,综述不超过20条,且需引用最新文献㊂凡未公开发表的文章㊁内部刊物及资料等不作参考文献引用㊂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注于作者或句末右上角㊂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按出现顺序排列㊂参考文献中最多只列出前3位作者,其他以 等 (中文)㊁ etal (英文)代替㊂中文期刊刊名使用全称,外文期刊刊名应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的‘IndexMedicus“中的缩写形式㊂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举例:[1]㊀吴新民,邓小明,黄文起,等.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的随机㊁开放㊁多中心阳性对照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9):709⁃711.[2]㊀BlumenthalS,BorgeatA,PaschT,etal.Ropivacainedecreasesinflammationinexperimentalendotoxin⁃in⁃ducedlunginjury.Anesthesiology,2006,104(5):961⁃969.[3]㊀罗爱伦.新型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10.[4]㊀RoiznMF.Anestheticimplicationsofconcurrentdiseases//MillerRD,eds.Anesthesia.5thed.SanFrancisco:HarcourtAsiaChurchillLivingstone,2001:906⁃910.三㊁投稿注意事项1.稿件内容应具有创新性㊁科学性和实用性,力求文理通顺㊁语言精练,数据准确并做规范统计学处理㊂来稿需注意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㊂随机对照研究可参考CONSORT指南,观察性研究可参考STROBE指南,系统性回顾可参考PRISMA指南㊂2.论文涉及的课题若已取得有关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在文档首页脚注中注明,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0001) ㊂若文中涉及专利技术,请注明专利号㊂投稿时,作者须将有关文件或影印件上传至投稿系统㊂3.凡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在文中注明研究方案是否已获相应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以及试验对象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㊂如试验方案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或其他类似机构注册,请提供注册号,以备查询㊂四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网上成功投稿后作者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㊂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作如下处理:(1)刊登撤销该论文及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2)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期刊进行通报;(3)2年内拒绝发表以该文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任何来稿㊂五㊁作者须对来稿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刊用稿件作文字修改和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均征求作者同意㊂修改稿逾期1个月不回者,视为自动撤稿㊂六㊁来稿被审定采用后,论文所有作者须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该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部所有㊂编辑部有权以电子期刊㊁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该论文,未经‘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被转载㊂七㊁稿件拟刊出后,将通知作者支付论文版面费,该款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㊁科研经费或其他经费支付,论文刊出后由本刊编辑部开具发票供作者报销之用㊂稿件刊出后酌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㊂八㊁作者须登录http://www.lcmzxzz.com进行网上投稿㊂投稿前应认真阅读投稿须知,注册后真实详细填写有关信息㊂投稿时请正确选择论文的类型及主题㊂本刊不接受其他形式投稿㊂九㊁本刊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10003,电话:025⁃83472912,电子信箱:jca@lcmzxzz.com㊂十㊁既往本刊对文稿的要求中凡与本稿约不一致的条文,一律以本稿约为准㊂。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社会实践报告5篇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社会实践报告5篇第1篇示例: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社会实践报告一、暑期实习背景暑假即将来临,我有幸被分配到某杂志社进行编辑部的实习。
这是我大学生涯中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杂志社编辑部一直以来都是我向往的地方,我期待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
二、实习任务和工作内容在编辑部实习期间,我被安排参与到了杂志内容的策划、编辑和制作过程中。
我需要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参与编写稿件,包括新闻报道、专题文章以及各类特稿。
在编辑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题、撰写文字,更深入地了解到编辑部的工作需要细致入微,一点一滴的修改都可能影响到最终成品的呈现效果。
我还参与到了审核稿件和制作排版的工作中。
通过学习编辑软件的使用,我能够根据稿件内容和版式要求进行排版设计,使得杂志的排版更加美观、规范。
我还参加了编辑部的会议和讨论,学习如何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作,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编辑团队需要每个成员都能够做到沟通、合作和互助,才能产出高品质的作品。
三、实习心得和收获在编辑部的实习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是提高了我的文字处理能力。
在编辑稿件和制作排版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文字能力和审美观,使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排版技巧得到了提升。
其次是了解到了编辑部的运作机制和要求。
编辑部的工作需要对信息敏感、理解深刻,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编辑工作。
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编辑部的实习中,从未有过的困难和挑战让我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在团队协作中,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产出更好的作品。
四、展望未来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编辑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意识到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和专业素养,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为杂志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医院管理》投稿要求及稿件处理

综合质控反馈在医疗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一许大国等《中国医院管理》第41卷第3期(总第476期)2021年3月位思考,考虑不同接受方的处境、立场、利益以及反应,才能得到较好的反馈效果叫(3)质控反馈有助于培育质量文化。
质控反馈的目的绝不仅限于质控结果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质量意识的养成、质量活动的积极参与、质量氛围的增强。
当质量成为每一位员工的主动行为,尤其是深入每一位员工的“精髓”之时,质量文化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3.3质控反馈的要点与注意事项(1)高度重视质控反馈的重要作用。
某种程度上质控反馈的效果决定了质量改进的效果,因此,切不可忽视质控反馈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领导带头,亲自参与到质控反馈之中,效果会更好。
(2)采用综合性质控反馈,相互取长补短。
每种反馈形式都有其优势与局限性。
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采取多种形式的立体反馈,才能充分发挥整合协同效应。
(3)质控简报的编制要点。
一是数据来源于质控信息系统与质控检查,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奠定了质控简报的质量基础。
因此,首先要保证数据质量,发现异常数据要保持警觉,追根求源。
二是图表的正确应用。
图表的误用和不恰当应用还很普遍,这是质控部门的基本功,要加强学习和审核把关。
三是字体字号与颜色的合理搭配,给人以美的享受,且方便阅读。
避免千篇一律冗长的文字,“一黑到底”。
四是注重审校。
质控简报体现了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与工作作风,更要标杆引领、率先垂范。
最好做到三审三校,反复修改、核对,保证反馈内容的准确无误、表达的精准简洁。
(4)多部门协同质控反馈,包括质控简报的编制与质控反馈会的召开。
要构建全院的大质控体系,统一质控报表的格式、内容与形式,以便快速整合编制综合性简报。
我院各部门质控反馈内容包括质控检查结果、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的意见建议、上期问题改进效果追踪等。
联合质控反馈会既有利于减轻临床负担、提升反馈效率,又有利于协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5)综合质控反馈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
2021年内刊杂志编辑部年工作总结

内刊杂志编辑部年工作总结内刊杂志编辑部**年总结*年底,《**》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应运而生。
短短一年时间,在各位领导正确指导下,各单位全力支持下,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对全市**工作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一、取得成绩1、**领导高度重视,支持改善工作条件,各单位鼎力支持供稿,使《****》逐步走向正轨。
《****》编辑部自*年*月成立,截止到*年*月底,共计出版了*期。
全年各单位及外来投稿共计文章*篇,照片*张,其中共刊用文章*篇,照片*张。
****、****等上级单位也对《****》非常关注,及时向我们传达最新的**工作精神。
*领导为编辑部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全力支持编辑部的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始稳步向前发展,通过这块园地,我们为创建****城市,实现建设美丽**的目标而竭诚服务,鼓劲助力,营造舆论氛围;通过这个窗口,我们报道**市**部门的员工,为“****”建设工程付出的心血汗水,做出的重要贡献;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展示****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普及**知识,交流科技成果,传递各地**建设的经验和资讯。
大家在这里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2、积极与其他刊物进行技术交流,逐步扩大了对外影响力,得到了其他各界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自创办以来,对外发行部门及下属单位*家,其他省内单位*家,省外单位*家。
其中与《****》进行刊物互换、互相交流的全国**刊物单位**家。
《****》、《****》等栏目及时给广大****传达前沿的工作理念和成果,《****》、《****》等栏目为大家了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和日常管理经验,《****》、《****》等栏目为广大读者提供绿色心情的平台,让大家从文字中识花香,知鸟趣,放松心情。
《****》、《****》等栏目受到了很多其他县市**单位的欢迎,****、****等单位都踊跃投稿,积极介绍当地的**文化,传授**工作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志编辑工作流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这个是比较详尽的编辑部工作流程,以财经杂志为例。
杂志编辑工作流程
根据整个编辑流程和操作程序,流程报告按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信息收集与整理,第二个部分是信息的再造,第三个部分产品生产流程。
信息收集和整理
该项主要解决编辑部的信息来源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不遗漏重要行业的重大经济事件,同时统一报道的角度和降低采访的难度;另外一方面要积累各种行业和公司的资源,提高记者和编辑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能力。
1.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是指对具体的行业和地区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我们杂志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行业研究:对行业、公司资料的收集整理。
内容包括:每个行业营业额前30名企业资料:联系人、公关公司、上下游客户、代表人物;政府、研究机构、代表人物、行业协会、主要网站等相关资源的联系方式。
■区域研究:对一定地域内的主要行业及知名企业进行的调查工作。
例如云南的烟草业,山东的家电制造业,四川的传媒业等。
具
体内容包括:区域内特色行业概述,包括行业规模,龙头企业、典型企业的联系人、上下游客户和代表人物。
2.常规工作:编辑记者在日常的采访报道流程中,随时积累的采访资源。
信息再造
信息搜集汇总后,由信息变为选题,并且在编辑记者的协作下进行文章写作。
1.选题产生:每月召开选题探讨会,所有编辑记者都必须参加。
选题会的主要职能是综合编辑部的意见,将信息转化为选题,并为每一选题确定执行编辑、执行记者,并控制流程。
在理想的情况下,编辑部应设立编委会来确定选题、安排工作,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
选题来源包括:
■主编和编辑部主任收集每月重大新闻及信息供所有编辑参考。
■对行业信息的研究分析,以及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记者的自身资源及资源开发成果。
2.选题操作:在选题探讨会上由编辑部讨论后决定选题操作的规模和执行人员。
■填写选题执行单:确认的选题,由编辑部主任统一编写“任务摘要”。
任务摘要的主要目的是划分选题归属栏目,确认操作选题的执行编辑记者以及执行时间和线索,明确工作目标和进度,在编辑部内部为记者工作提供足够帮助。
■策划型选题执行人制度:任何一个大中型选题都应该有选题负责人,下设执行记者若干。
执行记者主要负责采访、写作,选题负责人则负责选题规模控制、文字编辑整合工作。
■选题进度:执行过程中的进度检测由编辑记者在工作进程会上向主编及编辑部主任汇报选题进度,并可在主编的允许下适当调整进度计划。
■文章写作:由执行记者提供原始写作素材并完成文字初稿,在编辑部主任的指导下修改整合。
在写作过程中应尽量寻找相关图片。
3.选题执行后的资源积累:编辑记者编写采访手记,提供采访对象联系方式及在采访中出现的新线索等,并把已经总结的资料上报至编辑部资源库。
产品生产
1.文字初稿:在确定的截稿时间之前,文字初稿应由编辑部主任确认质量修改后(重大稿件应在工作进程会上充分交流修改意见后),以.doc文档的形式交由主编审核。
2.文字定稿:文字经由主编审核定稿后交由编辑记者修改后生成正式的文字定稿,以.txt格式发于美术编辑。
3.小样:排版完成后,每个文章的执行编辑记者分别校稿,完成后返还美术编辑。
4.大样:修改小样的错误后,编辑部主任安排编辑、记者流水线作业进行二校。
5.清样:二校完成后,由编辑部主任送至主编处审定。
6.出片打样:总编辑、主编定稿后,交由出片打样公司处理。
7.印刷:由美术编辑参与印刷厂送样工作。
责任编辑岗位职责
1. 对所执编的某期学报,根据稿源情况和编辑意见,提出组稿计划,经主编同意后实施。
2. 对责任刊(期)进行统校、核查、组织编辑活动,安排排版并对质量和进度负责。
处理主编委托的工作,对主编负责。
3. 对进入排校中的稿件,要按时分、收、送,一般三周内完成终校。
其中每校收回校样后,应通览一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独立完成稿件的初审、送审(函审)、退修、编辑加工、图表处理、校对、互校以及所编稿件各个环节的检查,参加学报交流和发行。
5. 进行计算机编排修改,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
并对所负责期刊的网页定期更新。
6. 收集并及时研究和处理作者、读者意见和反馈信息,索要课题获奖证书和效益证明材料。
7. 研究有关专业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和组稿设想。
8. 努力学习编辑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编辑水平、文字能力、相关专业水平和外文水平。
9. 每年撰写编辑学论文至少一篇,指导编辑工作。
编辑岗位职责
1. 组稿。
根据作者投稿时间和编辑部的安排,提出自己分工栏目的组稿计划及约稿意向,经主编同意后实施。
组稿计划和约稿意向要
兼顾校内外两个渠道,重点组约专家学者的优质稿件,并在组约稿件过程中,逐步建立作者群体和网络。
2. 审稿。
按照分工、完成稿件的初审工作。
审稿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本刊的特点及学术规范,对稿件提出准确具体的审鉴意见,认真填写编辑流程工作单中编辑加工意见,按规定提交主编终审。
3. 改稿。
编辑对终审通过的稿件,需进行必要的文字修改和技术加工。
稿件修改加工要尊重原作,遵循规范,防止草率从事。
4. 校稿。
按照本刊编校合一的工作制度,编辑必须承担一定的校对任务。
校对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确保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
要注意及时处理稿件中存在的其它问题。
5. 编稿。
根据编辑部的统一安排,具体运作每期学报的编排校等事项,协助责任编辑解决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承担主编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6. 进行计算机编排修改,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
对所编刊网页更新提出可行性建议。
7. 参加学报印刷、发行、订阅和交流工作。
8. 努力学习编辑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编辑水平、相关专业水平和外文水平,每年撰写编辑学论文至少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