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等级考】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主线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行星地球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3章地球上的水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6章人口的变化
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8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9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2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4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7章世界区域地理
第18章中国区域地理
选修6
注: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生存空间减小等。
人类活动的破坏和干扰:人类的滥捕滥猎、污染物的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倾斜与四季变化- 昼夜更替与时差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地图的种类(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坐标系与定位-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干旱等)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形成与特征- 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3. 地貌与地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等)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 地震与火山活动4. 土壤与生物地理- 土壤类型与形成- 土壤侵蚀与保护-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地理分布规律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等)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工业布局) - 交通运输与物流- 旅游地理与文化遗产3. 政治地理- 国家与领土-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区域合作与全球化- 边界与领土争端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 GPS在地理信息采集中的作用五、地理实践与研究1. 地理实验与观测- 气象观测与记录- 水文观测与分析- 土壤与植被的采样与测试2. 地理研究方法- 地理调查与访谈- 地理统计与分析- 地理论文的撰写与发表3. 地理教育与职业发展- 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目标- 地理相关职业介绍- 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上是对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实践与研究等主要领域。
[荐]高考高中地理-必考点全套思维导图
![[荐]高考高中地理-必考点全套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b6be8ec83c4bb4cf6ecd1a0.png)
【下载后获高清完整版-独家】
高考高中地理必考点全套思维导图
常见等值线的判读
太阳直射点
大气环境知识体系
影响气温的因素
温差问题
影响降水的因素
风沙问题
河流知识体系
河流特征
河流输沙量
河流开发
地形地质知识体系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形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人口知识体系
城市知识体系
农业知识体系
农业生产
工业知识体系
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知识主线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行星地球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3章地球上的水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6章人口的变化
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8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9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2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4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7章世界区域地理
第18章中国区域地理
选修6。
高考地理核心知识思维导图总汇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二、地图与3S技术
三、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四、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五、陆地水循环与洋流
六、地质作用与地貌
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八、人口的变化
九、城市与城市化
十、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十一、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十二、地域联系与地理环境
十三、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
十四、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十五、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可持续发展
类型1 等值线图判读
类型2统计图表
类型3区域图
类型4示意图
类型5景观图
类型6关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