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

朗读《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 雨》,概括你的朗读感受。
《望天门山》:__壮__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__柔__美
赏西湖之“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 明媚
波光闪动的样子 想象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阳光洒 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
赏西湖之“雨”
山色空蒙雨亦奇 淡雅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想象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 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 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背景
[宋]苏 轼
交代天气变化情况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zhān),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 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 至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中“断”“开”二字运用极其传神, 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下句反 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 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思考:天门山本来就是隔江相对,诗人却把它 想象成是从中间劈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象神奇,化静为动,借山势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山势阻挡,江水撞击山石,激起回旋,汹 涌澎湃。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
三年级(上)古诗三首ppt

残菊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9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9张PPT)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9张PPT)
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深秋收获季节色彩鲜状元成才路明而富有生气。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辽阔深远
驻足观赏
枫林晚 霜叶红
秋比春美
美丽秋景 无比热爱
主旨归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行》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在山
状元成才路
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状幅元成才路 动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9张PPT)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zhān),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父苏洵 (xún)、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念奴娇·赤壁 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 赋》等都是他广为流传的名篇。
妙解课文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朗读课 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边读边 思考: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的景色?分别描写了怎样 的景色?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9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9张PPT)
山行 唐 杜牧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9张PPT)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共60张PPT)

里。经过秋霜的红薯秧,叶黑黑的,一团团堆在地头,发
出一种甘甜的味道。……(只要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就可)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走进作者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
《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
见录》等。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
因为。 深秋时节的山。 石子小路。
【生】
【坐】
我会写
hán
寒冷
结构:上下
寒
书写指导:上下宽 中间窄,中间是三 横两竖,下边的撇 和捺要舒展。
音序:H 部首:宀
组词:严寒
寒冬腊月
jìng
石径
结构:左右
径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左边是彳,右上边第二 笔点在撇的下边中间位 置、上边不交叉。
音序:J 部首:彳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
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
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 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远”字,写出
阅读方法解密
七言诗的朗读
古诗的朗读要注意在诗句中适当的停顿,这样有节奏读, 听起来才会有美感。不同字数(五言诗、七言诗)的诗有 不同的节奏。 七言诗的诵读节奏基本句式应为上四下三,或上二中二
下三。一般七言诗我们都是后三字和前面的四字分为两个
大节奏来读,也就是上四下三读法。 试试用上四下三的停顿节奏读本课的三首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共54张PPT)

句段导读
夜夜书书所所见见
shào
xiāo [[宋宋]]叶叶绍绍翁翁
萧萧萧萧/梧梧叶叶/送送寒寒声声,,
江江上上/秋秋风风/动动客客情情。。
tiǎo cù
知知有有/儿儿lí 童童/挑挑促促织织,, 夜夜深深/篱篱落落/一一灯灯明明。。
tiǎo(挑战) 挑 tiāo(挑水)
句段导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课后习题
(5)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6)课后整理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并与同学们分享。
写景
品诗意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品诗意 晚:
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 格外美丽。
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爱 好之极。
④因为停车甚久,视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课后习题 (3)辨字组词。
桃( 挑(
) 橙( ) 瞪(
) 姜( ) 盖(
) 增( ) ) 赠( )
【参考答案】桃李 挑灯;橙黄 瞪眼;姜汤 盖住;增加 赠送
课后习题
(4)根据古诗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我)停下车来,是因为爱好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 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___停__车___坐__爱__枫__林___晚__,__霜__叶___红__于__二__月___花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无叶 菊残 枝傲 橙子 金黄 橘子 青绿
凋落 成熟
色彩明艳 富有生机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思乡
[唐]李白
床前光,
疑是地上霜。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共27张PPT).ppt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只小船从水天相
接的远处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同一
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感谢聆听
duàn 笔顺:
字义:①(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②隔绝。
chǔ 笔顺:
字义:①古时指楚国。②清晰,清楚。
zhì 笔顺:
字义:①到。②至于。③极,最。
ɡū 笔顺:
字义:①单独,孤单。②孤儿。
fān 笔顺:
字义:①指帆船。②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天天门门山山〕〕今今安安徽东徽梁东 梁 山与与西西梁梁山山的的合合称。称东。 东 梁山在今今芜芜湖湖市市,,西西梁梁山山 在今马鞍鞍山山市市,,两两山山隔隔江江 相对对,,像像天然天的然门的户 门 户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三首
认识生字
4
莫
1
3
5
7
亦
盘
未
宜
2
6
抹
庭
望天门山
李白
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自 称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 肃静宁西南)。他曾被 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作者名片
文学成就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最擅长的体裁 是绝句。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
yǐn 笔顺:
字义:①喝,有时候特指喝酒。②可以喝的东西。
chū 笔顺:
字义:①开始的一段时间。②开始的。③刚开始。
jìnɡ 笔顺:
字义:①镜子。②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做光学实 验用的器具,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
接的远处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同一
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感谢聆听
duàn 笔顺:
字义:①(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②隔绝。
chǔ 笔顺:
字义:①古时指楚国。②清晰,清楚。
zhì 笔顺:
字义:①到。②至于。③极,最。
ɡū 笔顺:
字义:①单独,孤单。②孤儿。
fān 笔顺:
字义:①指帆船。②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天天门门山山〕〕今今安安徽东徽梁东 梁 山与与西西梁梁山山的的合合称。称东。 东 梁山在今今芜芜湖湖市市,,西西梁梁山山 在今马鞍鞍山山市市,,两两山山隔隔江江 相对对,,像像天然天的然门的户 门 户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三首
认识生字
4
莫
1
3
5
7
亦
盘
未
宜
2
6
抹
庭
望天门山
李白
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自 称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 肃静宁西南)。他曾被 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作者名片
文学成就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最擅长的体裁 是绝句。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
yǐn 笔顺:
字义:①喝,有时候特指喝酒。②可以喝的东西。
chū 笔顺:
字义:①开始的一段时间。②开始的。③刚开始。
jìnɡ 笔顺:
字义:①镜子。②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做光学实 验用的器具,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21张PPT)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 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一 面没经过打磨的镜子。
课外拓展
有关洞庭湖的诗词
1、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7、古诗三首
李白(701一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 称,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 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 有《李太白集》传 世 。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 , 享年61岁 。 其墓在安徽当涂 , 四川江油 、 湖 北安陆有纪念馆。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 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束缚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 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迹 。
语段分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三句承 接 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 。 “出” 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 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 好像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 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 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语段分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 风景。“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 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36张ppt)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jìnɡ
wèi
mó
yáo
镜未磨遥
yín
pán
银盘
望:从远处看。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照物时显得模 模糊糊。这里比喻洞庭湖湖面平静,湖中景物迷漫。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澈的洞庭湖面。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 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 旋的水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山 [唐]李白 ———————, ———————。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诗人。宇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 寂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 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 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 生活多所体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 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到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è ng liú
赠 刘景文
苏轼
qí ng jú cán yǒu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 残 犹 有傲霜枝 。
ché ng jú jūn xū 一年好景君 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2)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 中表达了怎样的情趣和情感?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 和荷花这两种品性高洁的代表,赞 美刘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 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同时也勉 励友人和自己要珍惜时光、乐观向 上。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一年中的好景你必须记住,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赠刘景文》这诗写的是什么 时候的景色?哪几句是景物描写,描 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赠刘景文》一诗中,“荷尽已无擎雨 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是景物描写。描 写的是“荷尽”、“菊残”的萧瑟景象。
yuè huā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认真思考
1.“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中的“坐”是什 么意思?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 所看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 绘了一幅由( )构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 )之情。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 思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所 看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 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 叶)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 的(喜爱)之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 诗。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 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屡屡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 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 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 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 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 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 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 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 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课文朗读.sw f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3. 掌握本诗中的7个生字。
我会写
给下列生字标拼音
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zèng liú gài jú cán jūn chéng
赠送 刘海 掩盖 菊花 残阳 君子 橙子
赠品 姓刘 盖子 秋菊 残废 残渣 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 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返回
山行
[唐] 杜牧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jìng xié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tínɡ chē zuò ài fēnɡ lín wǎn shuānɡ yè hónɡ yú èr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借景来歌颂刘景文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 诗。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 对秋天的思乡之情。
3. 掌握本诗中的2个生字。
我会写
给下列生字标拼音
送 挑
sòng
tiāo宋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叶绍 翁,我是江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 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 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 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 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 诵。这下你了解我了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 云 深 处 有 人 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想一想这些是什么意思
于
寒山
坐
山行
径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坐:因为、由于。
于:比。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 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 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 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 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答案: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
“赠”,也就是?的意思。 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 《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 送给谁的呢?
(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 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 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 你想知道些什么?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拓展练习:连一连
正月初一
重阳节
中秋节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吃元宵,闹花
贴春联,拜年 吃粽子,赛龙舟 吃月饼,赏月 插茱萸,登高
灯 五月初五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正月十五
山
行
山 行
唐-杜牧
跟我学生字
径
斜 霜 jì ng xié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 双人旁 余字旁 雨字头
shuāng 上下结构 hán
寒
上下结构 宝盖头
我会认
径 斜 枫 于 jì ng xié fēng yú
新课导入
课文解析
理解字词
课文朗读
课后练习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 字牧之,精通兵法,有 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 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 色。与李商隐齐名,世 称“小李杜”。
喜欢我吧?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孤独 寂寞
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念家乡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江上秋风动客情。
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 任知州时作的。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 物,没有一字涉及刘景文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 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 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 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 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 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尽 :完,指败尽。 擎 :举,往上托 。 擎雨盖 : 指荷叶(比喻)。 残 :枯萎、残败 。 犹:依然,还。 傲: 坚强不屈的样子。 傲霜:不畏寒霜。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 荷叶败尽了,已经看不见能像雨伞一样撑 起的荷叶,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菊花也已枯萎,但还有枝条傲然挺立着, 不怕风吹霜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