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财政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049 涂菁农经(本硕连读)201201

浅析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财政支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因此,重视和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稳定和发展农业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其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最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三农”支出是指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投入的总和,并不是单独的预算科目,考虑到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总体投入情况,这里专门把涉农的各方面支出项目综合反映在“三农”支出中,因此与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支出会有所交叉。

近年来,各级财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数据分析

2011年,全国财政“三农”支出29727.2亿元,占总支出的27.2%,比2010年增加5513.7亿元,增长22.8%。其中,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10497.7亿元,增长22.4%(见图4.2)。包括:支持农业生产支出4089.7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406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4381.6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用于“三农”的支出,

2011年地方财政共实现“三农”支出28772.9亿元,比2010年增长23.1%。

2006-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主要体现在投资力度的加大和投资范围的拓宽。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投入达3172.97亿元,至2010年已高达8579.7亿元,支持力度、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本文所分析讨论的财政支农支出不仅包括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还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属于宽口径的支农支出数据指标。“十一五”期间我国“三农”财政支出具体科目大致如下表所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三农”财政支出结构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根本性问题。“农民稳,则天下稳”这似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当前我国政府关注“三农”问题,必须要把核心放在改善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

权上,给农民一个公平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把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做为政策制定的首要目标。“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名义增长81.8%,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民增收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和瓶颈。本文在此简要分析三个现状问题:

(1) 农民收入不高,增收乏力

2006—201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从3587增长到5919元,增幅相对较大,但与城镇人均收入相比,无论从收入总量还是增长幅度来看,城乡差距日益明显(如图2.1)。对于城乡差距扩大感受最为直观的不是城镇居民、政府官员,也不学者,而是那些奔波于城乡间的打工一族,当农民宁愿在城市捡破烂过日子也不愿回到农村生活时,中国城乡差距的局面已经非常严峻。此外,国家对种粮农民采取直接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上涨的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业补贴的好处③。农业收入依旧微薄,农民依旧被牢牢限定在农村并与低效率的农业紧紧绑困在一起,农民的生活依旧没有很大的改善。

(2) 农民工问题

在面对农业生产周期长、收入低下的状况,大多数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仅2010年,农民工总量就达到24223万人。学者们对农民工问题已有诸多论述研究,本文在此不再熬述。本文认为,农民工虽然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城市的建设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也间接地极大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本文认为如何构建科学良性的体制发挥农民工的纽带作用,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 真正贫困的人

对于进城农民工而言,农村真正贫困的是那些想成都成不了农民工的人群,主要是农村留守妇孺、单身母亲、山区农民、年迈老人等等之类人群。他们没有能力或是没有机会去进城打工,去接触外界,去赚取生活来源,只能被深深地牵制在农村,靠微薄的传统农业生活。这类人群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虽然也引起许些关注,但他们的生活依旧贫困不堪。在官方公布农民飞速增长收入的背后,他们没有享受到快乐富足的生活,而是面对物价飞涨、子女教育、昂贵医疗、高额房价、天灾人祸的无奈和无助。他们没有多少生活来源,当农业季节性收入减少时,仅仅付担子女的学费都十分沉重,倘若有家人生病,那么生活更将苦不堪言。既然国家财政支出不能让绝大部分人富裕,那么就应该让那极少一部分的人不再贫困,只有这极少一部分人不再贫困了,“三农”问题才会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迎刃而解。

总结

人民的政府本就应该为人民谋求民生福利,谋求幸福,谋求公平和正义,消除腐败。政府对“三农”的支出不是对农民的恩惠,而是农民本就应该得到的补偿。政府要让每一名官员铭记:敢有腐败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

一个时候,都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能真正的繁荣富强起来。

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而农村应该借助财政的支持努力提升自己的生产力。只有农村的自身发展力提高了才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所以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我国面临解决“三农”问题的良好契机,我国一定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三农”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果仁,2010,《国外公共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的经验及启示》、《中国乡村发现》。

2.李永友,2007.1,《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稳定效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姚林香,2007.1,《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4.任保秋,2008.8,《“三农”问题成因及出路再思考》,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