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外国人学中文时经常发生的尴尬趣事

合集下载

笑话:别再以为老外不懂中文

笑话:别再以为老外不懂中文

笑话:别再以为老外不懂中文1.有两个女生到法国留学,刚到巴黎,在街上看到一个黑人从对面走来,一个对另一个说“真黑啊。

”那个黑人马上走到她们面前说了一句,“就你白!”2.我朋友一再告戒我,在国外不要乱说中文。

我问为什幺?他说:“他碰到过外国人懂中文的事,已经有好几次了。

”他和朋友在麦当劳吃东西聊天,正说湖南人的话题,结果有个德国mm在边上插了一句,说:“湖南人,真辣!”朋友当时吓得楞了好几秒,没回过神。

3.更强的是一个印度同学,一次有人问他,“听说你会说中国话,是么?”那印度人立刻用中国话说:“你有毛病么?你看不出我是印度人么?我不会讲中国话。

”立马抽丫的!4.在法兰克福的地铁上,对面坐了个高个儿,偶跟同伴随口说了一句,“那家伙腿可真长啊……”没想到那老外居然问俺:“你也不赖”吓俺一跳,他说,“你们中国人天不怕,天不怕,就怕洋鬼子开口说中国话,哈哈哈……”最后道别时,那个家伙居然还是用上海话说了一句“再会”,偶当场差点晕倒在地…5.朋友的一件真事:朋友一次到东京出差,在一个高级大厦的电梯里看到一个金发碧眼穿着暴露的女郎走了进来。

朋友就小声问旁边的同事:“这是不是鸡啊?”谁料那个女郎猛的一回头用标准的京片子说:“你丫说谁呢?小样儿!找抽吧?”6.偶一同事在美国某机场,和另外一位MM,看见前面走着一位白人老奶奶,巨肥硕那种的。

俩MM在后面用上海话说:“也不知道吃什幺能吃得这幺胖?”白人老奶奶回头,用上海话答曰“阿拉吃饭”7.一同学,在纽约,问路,一个巨pp的金发美女,很热心,还会中文,遂带着他走了一段,那同学夸奖说,你中文说的真好;那mm的回答巨强:纽约就是中国人的殖民地,不会中文行幺!哈哈8.偶老妈坐地铁去前门结果睡着了到站时猛然惊醒随口说了句:是前门吗?旁边一个外国小伙子立马点头说:是前门!于是老妈下车……9.和老爸在法国才好笑,我们4各人在电梯里,然后我跟老爸说了句,“老外好高”,那几个人立刻说:“在这里你才是老外”,现在想起来当时真是丢人。

老外学汉语的梗

老外学汉语的梗

老外学汉语的梗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

然而,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语法的不同,对于老外来说学习汉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老外学习汉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梗,并带来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经历。

梗一:四声的烦恼汉语的四声是老外学习中最具挑战的部分之一。

许多汉字在不同的声调下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这对老外来说非常困难。

例如,“妈妈”的第一声意思是”母亲”,第二声则意味着”麻麻”(麻烦)。

因此,老外经常会搞混并造成一些有趣的误解。

有一次,我在一个汉语学习班上遇到了一位老外同学。

他一直很努力地学习汉语,但是四声对他来说仍然很困难。

一天,我们一起去吃饭,他尝试着用中文点菜。

他想要一份”面条”,却意外地用了第三声,结果点到了一份”毛血旺”(一道辣味火锅菜)。

我们当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梗二:汉字的迷惑汉字是老外学习汉语中的另一个难题。

相对于其他语言的字母表,汉字有着复杂的笔画和形状,对老外来说非常陌生。

例如,“猫”这个字由于其可爱的形状而受到了很多老外的喜爱,但是要将它的发音和意思牢记并不容易。

有一次,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外国朋友,他满怀兴奋地给我展示了他刚刚学会的一个汉字:“糖”。

他觉得这个字的形状和意思都很有趣,于是他用它写了一句口号:“糖果让我甜到爆炸!”然而,当他向我展示时,我看到他错误地写成了”燥”字,让这个可爱的故事变得非常滑稽。

梗三:语法的困扰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许多西方语言截然不同,这也是老外学习汉语时的一个挑战。

一个简单的句子在汉语中经常需要进行调序,造成了许多老外在表达意思时的困惑。

我有一个朋友来自美国,他在中国学习汉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有一天,他想要询问我去哪里买衣服。

他问:“你是去哪里买衣服?”我立刻笑了起来,告诉他应该先说主语”你”,然后才是动词”去”,最后是地点”哪里”。

他非常惊讶,因为在英语中问句是以”是不是”开头的。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弄出了不少笑话,早安老师总结了几个笑话,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轻松一下。

老外学汉语笑话一:有位老外一见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 好)小姐刘,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

老外学汉语笑话二:有位老外学习汉语时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告诉秘书:“我的媳妇 (西服)在皮包里。”

为了谈协议,我们约好八点种在我办公室见面。“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 ’”他的好友回国了,于是这位外国友人经常念叨 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 老外学汉语笑话三:

老外学汉语开始的时候和她的秘书说了一句:“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秘书:“怎见得?”源自这位外国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老外学汉语笑话四:有位老外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话说 得不好。我与贵国语文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关系一样,我很爱它,却又无法控制它。”

外国人在上海学中文的趣事

外国人在上海学中文的趣事


个枕头。”售货员直摆手道:“没有,我们没有 针
头!”马克困惑了,架子上明明摆着很多款式的 枕 头怎么售货员却跟他说没有呢?于是马克又再次 说道:“我要枕头!”售货员也坚持道:“我们 不卖 针头的!”在无果后,马克气愤的向货架上的枕Biblioteka
外国人在上海学中文趣事二半寸?板寸!一日,丹 尼在同班同学的忽悠下进了一家理发店,在明确 了自己只要剪半寸之后,丹尼就很放心的睡觉了。 待美梦被吵醒之后,睁眼,噩梦啊,当丹尼一再 确认自己真的被修剪成板寸后,愤怒的跟理发师


交涉:“我要剪半寸,不是板寸!”理发师莫名了:
“这就是板寸啊!多好看啊!”丹尼郁闷的怒了: “半寸!半寸!”当丹尼用手比划着理发师终于明 了半寸的意思后,理发师脸红道:“那个叫半寸, 你刚刚说的是板寸,而板寸就是你现在的样子。”

外国人在上海学中文一定要注意发音,不 然就会不好办事哦。
外国人在上海学中文的趣事

外国人在上海学中文趣事多多,以在早安 汉语学习的学生为例,他们“卓越”的汉语口 语不但令我们捧腹连连,更让我们惊悚着 发音不正确的后果。今天就让我们就看几
则因发音不准确而引起的一些小趣事。

外国人在上海学中文趣事一枕头?针头!:马克 是一名刚来上海的交流生,一向睡惯软枕头的马 克对于宿舍的硬枕头有着极大的怨念,一日马克 毅然决然的冲向商店向售货员道:“您好,我要 一

老外学中文笑话,笑死人不偿命

老外学中文笑话,笑死人不偿命


蒂娜到北京旅行,她很风趣,一次饭局上告诉我 们她的奇特经历每每想起都会让我忍俊不禁。她 提醒大伙说,“亲爱的们, 北京这地方人不错, 但是公交车就不行了,欺负我们外国人中文不好, 给大家举个例子。说着便站起来拿起盘中的栗子 开口了,这家伙还真是举了个“栗子”大伙顿 时 笑声绵绵。她说,”前门到了,请您从后门下车; 北京西站南广场东到了请您从前后门下车,你们 谁能一下反应出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听完我也 乐了,对于外国 朋友来说听到这话还真是难为了。 出现这样的老外学习中文笑话,也真不能怪我们 的外国朋友。

老外学中文时常会碰到让他们头痛的发音难问题,很多字对他们来说 很拗口,很多时候分不清该捋直了舌头还是卷着舌头说。有一次吃早 点 的时候,同事菲利普就说,“我要吃婊子!”我一听脸都快绿了, 估计店主得想着这老外怎么这么没礼貌,我立马给店主翻译过来说, “他要吃饺子!”菲利普好像 也觉察到什么,赶紧改口说,“对对, 我要吃饺子,不是婊子!”

老外学习中文笑话既是让我们发现他们的错误的关键点,也是学习过 程中的一大娱乐。

老外学习中文笑话,笑死人不偿 命
老外学中文的趣事 早安汉语推荐

老外学习中文笑话举不胜举,来看看上海早安汉语中文学校的老师经 历的是哪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克是美国人,是一名资深记者,按说文字功底也不差的,但是几年 前的他说中文,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他可能知道中文里近义词这一 说。一次外出活动中,他的 手机没电了但是需要打一电话,于是自 作聪明地跟我说,“哥们,我的爪机没电了,你的借给我吧,我要打 电话”。听完立马我就觉着天雷滚滚了,就问他,“怎么 是爪机 了?”他说,“中国的手和爪不是一个意思么?那手机就是爪机了” 有时候老外的思想也是挺有意思的吧!

外国人学汉语趣事

外国人学汉语趣事

外国人学汉语趣事1、不是东西老师:“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电脑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外国学生:“老师,我明白了,像你就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2、魏什么德国友人魏特荗,娶了位中国太太。

某日遇一老人,两人寒暄起来。

老人:“您贵姓”德国友人:“我姓魏。

”老人:“魏什么”德国友人:“为什么姓魏也要问为什么”3、各种各样的汁有一次,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试卷上出现了一道填空题:“绞尽()汁。

”~试卷收一来,老师发现答案多种多样,但都没答对,如“绞尽果汁”、“绞尽墨汁”、“绞尽汤汁”、“绞尽乳汁”等等。

老师在后来讲评试卷时,对这些留学生说:“你们真是‘绞尽脑汁’也没有写出‘绞尽脑汁’。

”4、吓退洋教授清末,一位西方教授听人说汉语难学,不太相信,便漂洋过每来到中国,想用最短时间学会汉语。

他带着翻译登陆后,用手杖在沙滩上戳了一下,指着凹下去的沙坑问身边的渔人:“你们管这叫什么”渔人瞟了一眼说:“洞。

”洋教授问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窝。

”洋教授问一位少女,少女说:“孔。

”再问一位秀才,秀才说:“穴。

”又问一名儿童,孩子大声道:“窟窿。

”洋教授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么一个小问题,竟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第二天就乘船回国了。

5、洋教授交白卷老外来华留学4年,主攻汉语。

临毕业,参加中文晋级考试:~请写出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在哪里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女孩给男朋友打电话: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

老外学汉语常闹的10个最经典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常闹的10个最经典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常闹的10个最经典的笑话奥运会,其实也是一次世界语言交流大会。

这几天,在北京的奥运村,外国朋友学说汉语成了新闻,有关方面也及时安排了这方面的志愿者。

由此我想到找点外国朋友学汉语的趣闻,与外国朋友一起捧腹。

对外国朋友来说,真的要学会汉语,并非易事。

在包括雅利安语、闪米特语、含米特语、图兰语、印第安语、班图语等各大语系在内的人类语言中,汉语(中国话)在西方人眼里是最难学的。

外国朋友如何形容汉语难学?在欧洲曾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学生调皮,老师惩罚他的方式是,让他去学汉语。

最偏激的反应应该是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学者H.G.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其经典作品《世界史纲》中,威尔斯把中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归结为语言原因——因为太难学,中国人都把精力用在语文学习上了。

原话是这样的——“在中国,文字造就了一个特殊的读书人阶级,也就是官吏。

他们也就是统治和官僚阶级。

他们的注意力必须集中于文字和古典文学格式,胜过集中于思想和现实;尽管中国相当太平,它的人民的个人智慧很高,但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看来却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像到的原因。

”(吴文藻、冰心、费孝通译本)外国朋友觉得汉语难学,难在哪?主要是语言习惯和所使用的语系完全是两个概念。

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都属雅利安语系,学起来自然方便。

更麻烦的是,汉语一字多义、一词多义和多字一义、多词一义现象很普遍。

如有人专门就“我”(“I”)的不同用法作过研究,竟然有多达108不同说法。

如此繁杂,连以汉语为母亲的中国人有时也很难搞清楚,对外国朋友来说,就难上加难了。

再加上外国朋友喜欢用他们单一、简单、自以为是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汉语,忽视汉语字、词结构的复杂、多义性,常常会闹出大笑话。

外国人学中文的几则笑话故事

外国人学中文的几则笑话故事

外国人学中文的几则笑话故事〈中文字的奧妙〉外國人學中文,確實不容易。

中文字的奧妙,常常讓學中文的老外暈倒,說幾個聽來的段子:一、方便一位剛學過一點中文的美國人來到中國,中國朋友請他吃飯。

到了飯店落座,中國朋友說:「對不起,我去方便一下。

」那老外沒聽明白,「方便」是哪裡?見老外疑惑,中國朋友告訴他說「方便」,口語裡是「上廁所」的意思。

哦,老外意會了。

席間,中國朋友對老外說:「我下次到美國,希望你能幫忙提供些方便。

」老外納悶了:他去美國,讓我提供些廁所幹嗎?道別時,另一位在座的中國朋友熱情地對老外說:「我想在你方便的時候請你吃飯。

」見老外驚訝發愣,中國朋友接著說:「如果你最近不方便的話,咱們改日……」老外無語。

「咱找個你我都方便的時候一起吃飯吧。

」老外隨即暈了。

二、乳一位老師向老外學生解釋「乳」字的含義:乳即是小的意思,比如乳鴿、乳豬等。

講解完,老師要求老外學生用「乳」字造句。

老外學生造句說:「現在房價太高了,所以我家只能買得起20平方米的乳房。

」老師聽了,冒著冷汗說:「再造一個!」老外學生:「我年紀太小,連一米寬的乳溝都跳不過去。

」老師冷汗如雨下,說:「再造一個!」老外學生說:「老師我真的想不出來了,我的乳頭都快想破了!」三、意思某老外苦學漢語10年,到中國參加漢語考試。

試題之一:請解釋下文中每個「意思」的意思:阿呆給領導送紅包時,兩個人的對話頗有意思。

領導:「你這是甚麼意思?」阿呆:「沒甚麼意思,意思意思而已。

」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領導:「你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

」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這老外聽了,一頭霧水。

中文的「意思」太深奧了,於是他交白卷回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数外国人学中文时经常发生的尴尬趣事(组图)
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

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这位朋友却吓了一大跳!想不到笼统地赞美,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需举例说明,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早点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老外评老外
初到美国时,几个中国同学请我到一家中餐馆上给我接风洗尘。

小林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在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
小王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

他们再也不是只会叫杂碎、春卷了。


小张正要开口,只见邻桌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我们桌前来,用他那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请你们搞清楚,在这里,你们才是老外。


打架三次
一位美国友人回国,请他谈谈观感。

他说:“在你们这儿吃一餐饭,要打三次架。


他解释说:“一进餐厅,为了推让座位,主客就开始互相拉扯,接着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挡一番,最后为了付账,更会展开一场精彩激烈的争夺战。


无法控制
一位外国留学生在大陆某地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

我与贵国语文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关系一样,我很爱它,却又无法控制它。


不是东西
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等等,所以,你和他都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外国人看麻团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团回国去,逢人便说:“你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
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再说,你们看,这芝麻,一颗颗地贴,需要多少时间啊!”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

譬如: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

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吻”字新义
美国青年比利学习中文。

当学到“吻”这个字时,比利提出了疑问:“吻字会意就是‘勿’,‘口’,不动口如何接吻?”
有人想了想,笑着回答:“中国人个性比较含蓄,‘勿’‘口’就是‘不必说话’的意思。

你接吻的时候,会说话吗?”
吃水饺
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我亲眼看见一位外国朋友吃水饺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习惯,先喝汤;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先喝完,然后开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将每一只饺子切开,使肉馅和饺子皮分开,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再吃一口馅……慢慢咀嚼、品尝,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我投来微微的一笑。

我见状,走近问:“好吃吗?”
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如果再能配上一点果子酱和奶油,那会更加OK。


魏什么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

某日遇一老翁,两人寒暄起来。

老翁:“您贵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么?”
德佬:“为什么?姓魏也要为什么?”
各种各样的“汁”
有一次,专考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托福”试卷上出现了一道填空题:“绞尽___汁”。

试卷收上来,老师发现答案多种多样,但都没答对,如:“绞尽墨汁”;
“绞尽乳汁”;
“绞尽果汁”;
“绞尽汤汁”;
老师在后来评讲试卷时,对这批未来的来华留学生说:“你们真是‘绞尽脑汁’也没写出‘绞尽脑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