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漆涂饰工艺
生漆涂饰工艺

生漆涂饰工艺揩徐生漆工艺,俗称擦漆工艺,是涂饰者先在被涂物面上涂上生漆,然后用老棉絮进行全面揩擦,以使漆层薄而均匀,无刷痕,无尘粒,色泽柔和、平整光滑、透明度高,装饰性能好。
若对涂饰要求不很高,可象涂饰广漆一样刷涂2�3道即可。
擦漆工艺细致复杂,常用于材质坚硬、木纹细密而光滑的红木、紫檀木、花梨木等精制或雕刻的高级家具的涂饰。
也可用于材质较硬纹孔较小的松木、桦木、白牛子木等阔叶村家具的涂饰。
并较多地涂饰成红本色。
(一)擦漆工艺流程制品表面处理一刮涂头道生漆腻子一砂磨一刷涂水色刮涂第二道生漆腻子一砂磨一拼色刮涂第三道生漆腻子一砂磨一揩涂头道生漆一砂磨一揩涂二道生漆一砂磨-揩涂第三道生漆一砂磨一揩涂第四道生漆一砂磨一揩涂第五道生漆一磨水砂抛光一敷油蜡。
(二)擦漆工艺操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二.被涂物表面处理跟广漆涂饰工艺基本相同,一定要使被涂物面平整、洁净、光滑。
对雕刻花纹和线条处,需精心砂磨光滑,不得损坏雕刻花纹和线条的形状,为整个涂饰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刮涂生漆腻子为提高整个生漆涂膜的附着力,应采用生漆腻子来填平被涂物面上的纹孔、洞眼、裂缝及沟纹等。
生漆腻子常用生漆、熟石膏、微量着色颜料及少许清水调配而成(具体配比请参考下面生漆涂饰色彩配比)。
刮涂的技术要领及质量要求跟广漆涂饰工艺基本相同。
只是对雕刻花纹及较复杂的线条,可用老棉絮蘸取腻子进行指擦,务必将雕刻花纹和线条中的纹孔、洞眼、裂缝填实填平,并揩清余汁浮粉,确保十分清晰光滑。
应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有多余的腻子堆积在雕刻花纹中,因生漆腻子干燥后很坚硬,很难剔除砂磨光滑。
刮涂生漆腻子的道数,应根据被涂物面是否已填平纹孔、洞眼、裂缝而定。
一般刮涂2道可获得较好的平整度,最多刮涂3道。
刮涂的方法跟上述相同。
3.砂磨每刮涂一道生漆腻子、每擦涂一道生漆,待涂层干后均要砂磨光滑并清除灰尘。
砂磨材料现多用0#木砂纸,湿磨可用320~600号水砂纸。
传统材料是用木贼草、沙叶采砂磨。
浅谈生漆及其擦漆工艺

浅谈生漆及其擦漆工艺一、生漆的概述生漆又名天然漆。
泛称中国大漆。
为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
漆树是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米。
树叶呈椭圆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初夏开黄绿色的花朵,秋季结果成扁球形,外观平滑呈黄色,生长到五-八年的漆树就可以割取漆液了,早在中国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至前11世纪)已开始用大漆制出了精美的漆器。
其科学道理在于大漆中的漆酶能促进漆酚加速氧化成膜,为生漆涂层固化成膜的天然催干剂。
这一催干作用与漆酶的活性有关,活性强弱决定生漆涂层干燥的快慢。
漆酶的活性受制于气温、湿度及大漆中的酸性物质虽然,大漆属于天然漆,无毒,可是有些人接触到大漆会皮肤过敏,甚至闻到大漆的味道也能起疹子,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傅们就会说是被大漆“咬了”,其实,就是大漆过敏症。
经过实验得出结论:气温为20℃至40℃,大气相对湿度为75%至85%时最适宜于涂擦大漆,且在大漆中不能加入带强酸性或碱性物质。
温度过高过低、过干过湿均不能对硬木家具擦大漆。
在荫房中可以进行人工升温、泼水或在地面放置浸湿的麻袋、草包、荫房是擦漆必备条件。
二、生漆的用途由于天然生漆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因此用途十分广泛。
它可以用作军工、化工、纺织、轻工、造船、机电以及工艺制品等方面的重要涂料。
可作为副优良的防腐剂,生漆的防腐性能,对于木材、房屋、器具、钢铁、管适、车船等都有良好的防腐效果。
这些器物因经常受到日光、风雨、潮湿、海水的浸浊,以及与空气发生氧化作用,易于腐朽、生锈和风化,涂上了生漆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可用作电器设备的良好绝缘材料,由于生漆的漆膜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和一定的防辐射性能,因此,它是电机、海底电缆漆包线等电器设备的良好绝缘涂料,对某些辐射试验研究设备也是很好的涂料,又由于生漆能耐油和耐有机溶剂,所以,它又是航空油罐内蟹的良好涂料。
是漆器工艺制品的良好涂料,我国漆器工艺品驰誉世界,是传统出口商品,如扬州漆器,福州脱胎、北京雕漆、这些漆器不仅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还因为生漆漆膜光亮,色泽耐久,保光性能特优,因而具有经久不会变色,不易污染,不怕虫蛀和不受温度影响的特点。
木材涂饰和工艺综述

木材木材泛指用于工民建筑的木制材料,常被统分为软材和硬材。
工程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树木的树干部分。
木材因取得和加工容易,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
木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资,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及能量交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木材涂饰对木材及其制品按最终使用要求和视觉要求进行的表面加工处理过程。
木制品大都在制成最终产品后进行,人造板则在使用之前或在制成木制品后进行。
中国古代早已使用清漆、生漆、桐油涂饰木制品。
明代家具除涂饰外,还有了雕刻、镶嵌等装饰技术。
20世纪40年代后,酚醛树脂涂料开始在一些国家被采用,以后合成树脂涂料逐渐占主要地位。
60年代陆续出现的新颖贴面装饰材料,又为木材表面装饰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木材自然优雅的质地、颜色和花纹,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自然生长的木材表面存在着各种缺陷如变色、腐朽、油脂、木节、裂缝、虫眼等,会直接影响木材的表面装饰质量和档次。
所以必须对木材表面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
现代木材表面装饰方法主要有涂饰、覆贴和机械加工3种。
涂饰涉及木材的涂饰性,覆贴涉及木材的胶合性质(见木材胶合),而机械加工则涉及木材的切削性质(见木材切削)。
1.1 装饰性1.1.1木质材料表面涂饰是木材利用和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木质材料涂饰的目的是在木材表面形成一层兼有保护性和装饰性。
木材表面涂饰最初是以保护木材为目的,如传统的桐油和生漆涂刷;后来逐渐演变为以装饰性为主,实际上任何表面装饰都兼有保护作用。
在透明涂饰后,使木材表面光泽度提高,充分表现了木材的自然质感,具有顺畅自然、装饰性强等特点;同时又保护术材,不受腐蚀。
1.1.2提高木质装饰材料的装饰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不仅可以防止木材表面受腐蚀、受脏污、受划伤、保护木材表面,提高木材的耐久性,延长木材的使用期限,而且还可装饰木材表面,保持和改变木材原有的色泽和纹理,使木材外观更加美观悦目。
通过涂饰,还可赋予木材新的一面。
中国传统漆器的制作过程

中国传统漆器的制作过程
中国传统漆器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极高技艺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胎身制作:漆器的胎身一般分为木胎和脱胎,其中脱胎则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
制作胎身时,木材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以防止变形,而胎身的拼合处则要涂上“法漆”使其粘合。
采漆:每年三伏天,漆农用河蚌壳破开漆树皮,流出来的乳白色液体就是生漆。
制漆:采集到的生漆要经过过滤、沉淀等工序,制成大漆。
大漆有黑红两种颜色。
髹漆:至少需要5个红色层和5个黑色层组成,每层都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来覆盖下方色层。
每遍上漆的厚度要一致,而且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窨中用24小时氧化。
这个过程需要历经百余天,历经百遍涂漆,才能达到剔犀漆器工艺品需要的厚度。
这也是做漆器最复杂最关键的步骤。
描绘和雕刻:不是拿笔画画,而是用刀子雕刻纹饰,然后剔刻,即通过掀、挠等工艺步骤,使红黑相间的纹饰呈现在我们眼前。
推光:用老旧房子上的灰砖粉末细细打磨漆器剔犀工艺品的每一个角落,用适当的力度,上百次的打磨,才能抛光出灿烂的漆器剔犀工艺品。
生漆工艺

浅议xx生漆又称国漆,大漆或土漆,是我国著名的特产。
数千年前祖先们已掌握了利用它的植物油以及各种天然的颜料和胶料来保护和装饰各类木制品。
这种漆来源于漆树的树干中。
在净化并去除漆内的杂质后即可直接涂于物面。
并能在相应的温度和湿度中自行干燥。
由于生漆的漆膜硬且脆,并只能呈一种半透明的铁黑色,所以先祖们为了改变它的这类缺点,并将它与经过熬炼的桐油结合起来,制得改良好的退光漆(又称推光漆)、广漆(又称明漆、金漆)。
在经先祖们改良后的传统大漆虽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但生漆中的一些能引起部分人的皮肤过敏还是存在,所以在操作时应注意劳动保护。
另外由于生漆固有颜色,所以生漆大多都用于半透明有色家具制作。
下面就向您简单的介绍一下传统的光漆的涂装工艺和红木揩漆工艺。
一、广漆涂装工艺广漆,有的称为明漆、金漆或熟漆。
它是由优良的生漆,经过严格的数次过滤与脱水后与坯油混合而成。
用生漆和桐油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广漆漆膜干燥后坚韧、光亮透明、色艳、可配制彩色漆。
广漆具有耐久、耐热、耐水、耐候、耐磨、耐大气腐蚀等性能。
其适用范围主要为房屋、门窗和整个室内、车船内部装潢以及家具、器具及工艺美术漆器的表面涂饰。
广漆有多种施涂方法,下面介绍的两种家具涂饰工艺,可简称为:抄油复漆广漆和抄漆复漆广漆涂饰工艺。
1.抄油复漆广漆涂饰工艺(1)操作工艺顺序:施工准备→白坯处理→白木上色油(抄底油)→嵌批腻子、打磨→复补腻子、打磨→上色油(抄油)→上色浆(施涂豆腐色)→打磨→施涂广漆(复漆)→干燥。
(2)操作工艺要点1)施工准备A.主要工具:大小漆刷、弯把漆刷、牛尾漆刷、牛尾抄漆刷、理漆刷、通帚、牛角翘、钢皮批板、80~100目铜筛等。
B.主要材料:生漆、熟桐油(坯油)、熟石膏粉、豆腐、血料、松香水、颜料、厚漆等。
C.窨房:与退光漆磨退窨房相同。
2)白坯处理:按常规方法处理。
特别注意要将物件表面的木刺、油污、胶迹、墨线等一概除净。
松动的翘槎应加固或勒除。
关于马王堆漆器纹饰艺术性和工艺欣赏

关于马王堆漆器纹饰艺术性和工艺欣赏关于马王堆漆器纹饰艺术性和工艺欣赏(韦东梅155********)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漆器担得起艺术品一词,不仅和其色泽用料有关,更重要的是漆器的独特纹饰和丰富多彩富有寓意的图画、图腾。
漆器的纹饰也蕴含着大量的知识。
纹饰和工艺:其中,马王堆出图的大量的汉代漆器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漆器的制作水平和漆器文化的主流。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
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
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这些器物在湘博大部分可以看到。
汉代的漆器纹样大致有以下几种:动物纹(云龙纹、云凤纹、云兽纹、凤纹、龙纹、虎纹等)、云气纹(云纹漆盆、云纹漆鼎、云纹漆圆壶、云纹漆锺、云龙纹大漆盘、云纹漆匜、云纹漆案、云纹漆盒、点纹漆盂、漆平盘)、几何纹(方连变体花纹、鸟头形花纹、几何云纹、环纹、菱形纹、点纹等)、生活题材(车马、舞蹈、狩猎等,具有时代感、清新活泼的艺术特点)。
花纹装饰绘制方法有三种:一是漆绘。
采用生漆制成的半透明漆,加入某种颜料,描绘于已髹漆完成后的器物上,在有花纹的漆器中,漆绘占绝大多数。
一般是在黑漆地上描绘红、赭、灰绿色漆,也用少量在红漆地上描绘黑色漆的,色泽光亮,不易脱落。
鼎、盒、钟、钫、盆、盘、案、耳环等漆器上的花纹大多是漆绘。
二是油彩。
采用朱砂或石绿等颜料调油(可能是桐油)绘画于已髹漆的器物上,见于食奁,几、屏风等器物。
木饰面及视觉感受分析

木饰面及视觉感受分析张春宇【摘要】人类对于天然木质材料的亲近感比起其他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保护木材而进行的涂饰行为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本篇文章从传统涂饰材料开始,分析了常用涂料的优缺点,并分别对几种常见涂料及饰面方式的不同,对所形成的木质材料表面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期刊名称】《工业设计》【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木质材料;涂饰工艺;视觉感受【作者】张春宇【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建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9随着木材加工及涂饰技术的提高,对于木材饰面纹理的开发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面貌。
在木质材料表面运用蜡、油漆等材料进行涂饰饰面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下面就几种常用涂饰材料形成的视觉感受与装饰效果进行分析。
因木质本身特性,如易受阳光、潮气等外在条件影响而产生变色、氧化等问题,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其表层想尽办法进行保护;其次就是持久留住木材美丽的纹理,如明清家具的蜡质涂饰都是这个目的。
传统红木家具及木质饰面常采用蜂蜡或川蜡进行表面涂饰,红木材质纹理天然的美感只需用蜡进行保护性涂饰,就可以持久地展现其天然的材质美感。
在明清时期,烫蜡技术被作为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工艺应用在家具的表面防护上。
它不仅很好地展现了木材优美的自然纹理,给家具增添一份纯朴自然的气息,而且还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防止外界环境原因对木材的腐蚀,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1]。
大漆,又名国漆、生漆,天然生漆是用人工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漆树液,是我国最早发现与应用,大漆是我国最早应用的油漆种类,也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大漆由于成本较高,施工工艺复杂,现在多用于艺术家具、工艺品及漆画工艺制作。
大漆饰面光亮、浑厚、含蓄、丰满,如山西平遥特产大漆推光工艺家具等。
腰果漆,系采用腰果壳液为主要原料,与苯酚、甲醛等有机化合物经缩聚后与溶剂调配成似天然大漆的合成大漆。
无大漆的毒性,成本低,与大漆表面装饰效果近似,可作大漆替代品。
第十七章-传统油漆、古建筑油漆、彩画工艺PPT优质课件

.
(A)开头浆。用油满血料浆 (1 : 1.2)满涂于扫荡灰表面, 刷涂厚度根据披麻的厚度决定,以经压实后,能浸透披麻为 度,不宜过厚。
(B)轧麻。披完麻后用木压子 (麻轧子)先从阴角边沿轧 起,后轧大面。轧麻要两人配合,一人将开头浆轧匀,将麻 轧倒,一人随后干轧,层层轧实。
(I)刷生桐油 (钻生)。用丝头或油刷蘸生桐油,紧跟上道工序随 磨随刷。如表面浮油不再渗透,就达到了提高油灰层的强度。干透后, 用砂纸磨到磨光。
.
一麻五灰的工序做完,地杖处理也就完成了。将迸 人下一道油皮及漆皮工序。
一布四灰、单批灰是对一麻五灰工序的简化,一布 四灰主要省去了“批中灰”。单批灰适用于对古建筑 油漆的修缮,有些基层面进行单批灰施工,同样可以 达到保护和装饰的效果。
.
3.红木揩潦 红木制品给人高雅的感受。因其木质致密,多采用 生漆揩擦,可获得木纹清晰、光滑细腻、红黑相透的 装饰效果。 红木揩漆工艺接木质可分为红木搭漆、香红木揩漆、 杂木仿红木揩漆工艺。 红木揩漆工序及操作工艺见表17-2。
.
.
4.香红木揩漆 香红木采用揩漆饰面,涂饰效果类似红木揩漆。与红木 揩漆所不同之处是上色工艺。在满批第一遍生漆石膏腻子干 燥打磨后,要刷涂一遍“苏木水”, 待干燥后,过水擦干。 在揩第一遍生漆并打磨后,再刷涂“品红水”,干燥后,过 水擦干。后续的揩漆工序与红木揩漆工序相同。 5.仿红木揩漆 仿红木揩漆与红木揩漆工序相同。“仿”的关键:在上 色方面,仿红木揩漆要上三次色,每次上色后均要满批生漆 石膏腻子。第一遍上色为酸性大红,第二遍、第三遍上色为 酸性大红加黑粉 (适量)。上色是仿红木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漆涂饰工艺
(一)擦漆工艺流程制品表面处理一刮涂头道生漆腻子一砂磨一刷涂水色刮涂第二道生漆腻子一砂磨一拼色刮涂第三道生漆腻子一砂磨一揩涂头道生漆一砂磨一揩涂二道生漆一砂磨-揩涂第三道生漆一砂磨一揩涂第四道生漆一砂磨一揩涂第五道生漆一磨水砂抛光一敷油蜡。
(二)擦漆工艺操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二.被涂物表面处理跟广漆涂饰工艺基本相同,一定要使被涂物面平整、洁净、光滑。
对雕刻花纹和线条处,需精心砂磨光滑,不得损坏雕刻花纹和线条的形状,为整个涂饰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刮涂生漆腻子为提高整个生漆涂膜的附着力,应采用生漆腻子来填平被涂物面上的纹孔、洞眼、裂缝及沟纹等。
生漆腻子常用生漆、熟石膏、微量着色颜料及少许清水调配而成(具体配比请参考下面生漆涂饰色彩配比)。
刮涂的技术要领及质量要求跟广漆涂饰工艺基本相同。
只是对雕刻花纹及较复杂的线条,可用老棉絮蘸取腻子进行指擦,务必将雕刻花纹和线条中的纹孔、洞眼、裂缝填实填平,并揩清余汁浮粉,确保分清晰光滑。
应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有多余的腻子堆积在雕刻花纹中,因生漆腻子干燥后很坚硬,很难剔除砂磨光滑。
刮涂生漆腻子的道数,应根据被涂物面是否已填平纹孔、洞眼、裂缝而定。
一般刮涂2道可获得较好的平整度,最多刮涂3道。
刮涂的方法跟上述相同。
3.砂磨每刮涂一道生漆腻
子、每擦涂一道生漆,待涂层干后均要砂磨光滑并清除灰尘。
砂磨材料现多用 0#木砂纸,湿磨可用320~600号水砂纸。
传统材料是用木贼草、沙叶采砂磨。
木贼草是一种中草药,外观为青灰色,大小类似粗稻草,外形也是一节一节,每节外围有较均匀似灯芯绒布面上四起的细丝纹,丝纹布满细密绒状锐利物,好似极细的砂纸,能砂磨涂膜表面。
经它砂磨的涂膜表面,手感格外平滑、柔和。
通常是将木贼草编成草辫,用水先浸湿,并带水进行砂磨。
对于雕刻花纹及嵌条,可用湿水贼草包住特制的细木棒精心砂磨光滑。
木贼草使用前定用水浸软,以提高其坚韧性,然后用湿毛巾包住,以免于燥发脆不耐用。
沙叶是沙朴树的叶子,具有优于600号水砂纸的砂磨效果。
经它砂磨的涂膜手感光洁平滑、细腻舒适。
使用前同样要用水浸泡使其柔韧耐用,然后象用手拿住水砂纸一样拿住沙叶在涂膜上顺木纹方向轻轻地砂磨光滑。
4.刷涂水色和拼色是用漆刷将染料的水溶液(也可在染料水溶液中加人适量水豆腐或猪血作粘接剂,再滤去杂质)先横后竖均匀地刷涂到被涂物面上,并趁涂层未干之前用排笔顺木纹方向轻轻刷涂一遍,使之表面无刷痕无流挂,色彩更一致协调。
制品经染色后,若局部色彩或深或浅,需进行拼色以消除色差。
拼色可用各色染料先溶于酒精中,然后用毛笔沾取所需酒色调配成所要拼的色彩,再加入适量生漆调匀,即可进行拼色(拼色要领如透明涂饰工艺所述)。
拼色后应使整个制品色彩均匀协调。
5.揩涂生漆揩涂工艺的特点是每道涂层薄而均匀,形成的涂膜
结实、附着力强。
每道涂层的用漆量为40~50g/m2,总涂层的用量约200g/m2。
涂饰时,先用大漆刷蘸取生漆大致均匀地刷涂到制品表面上,随即用老棉絮先横后竖地用力进行指擦均匀,应使整个涂层平整光滑,不得有遗漏,余漆堆积或流挂现象。
若遇到复杂的雕刻花纹或嵌线的凹陷处有积漆,需用细木棒剔除,并用漆刷进一步刷均匀,接着用老棉絮揩擦平整光滑。
要是花纹中有余漆堆积,就会出现皱纹而极难干透,会造成返工损失。
因此指徐须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