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糖尿病足现状分析

饮食 宜低糖 、 低盐 、 清热 利湿 之食物 , 赤小 豆 、 瓜 、 苡仁 如 冬 薏
挥药效作用 , 可改 善周 围组 织 营养 、 故 促进 血 液循 环扩 张血
等, 也可用玉米须 、 自茅根煎 水代 茶饮 , 忌辛 辣厚 味食 物。中 药汤药予 四妙散加减 , 局部 中药熏洗 法选用黄柏 、 连 、 黄 乳香 、
114 气阴两虚 , 伤血瘀 型 治则 : .. 精 补益气 血 , 祛瘀通 络 ,
敛 疮 生 肌 。饮 食 以 温 补 为 主 , 紫 河 车 、 肉 、 肉 、 枣 等 , 如 羊 鹿 大 可配 合 淮 山药 、 芪 等 煎 水 代 茶 饮 。 中 药 汤 药 选 用 八 珍 汤 加 黄
平整清洁。景 秀荣 对皮 肤完 整 、 开放性病 变采用 中药熏 无
洗以活血化瘀 , 温通络 ; 对局部破 溃坏死者采用外科 清创后用 治 则 : 阳通 络 , 血化瘀 。 温 活 生理盐水 2 ml庆 大霉 素 6万 U、 0 、 山莨 菪碱 1mg 维生 素 0 、
1 I 中 医辩 证 施 护 .
法 , 得 满 意 效果 。现 将 中 医护 理 糖 尿病 足 的 现状 综 述 如下 。 取
1 中 医 护 理
饮食控制 和降血糖 等全身 治疗 , 口服 降糖药 物 , 胰岛 素治疗 ,
抗 感染 治疗 , 部 分 采 用 广 谱 抗 生 素 。 在 日常 护 理 中 要 加 强 大
巡视 , 督促患者经常多换 卧位 , 勤换 内衣 , 床单被罩 , 保持床铺
解 毒 。注 意 切 开 排 脓 引 流 , 持 引 流 通 畅 , 坏 死 组 织 较 多 , 保 如 采用 吞 食 方 法 逐 渐 清 除 。
志过极能影响人体 的脏腑 变化 , 可导致各 种疾病 的发 生或延
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指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导致足部神经和血管受损,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易于发生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等并发症。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病因主要是气阴两虚、胃热侵蚀、淤血凝滞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的治疗方法具有针对病因、病机的特点,因此在糖尿病足的护理中中医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保持血糖平稳血糖控制好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首要方法。
中医认为,糖尿病可由虚火所致,应当纠正饮食不规律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保持血糖平稳,以减轻对神经的损害。
二、加强足部护理1、日常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应定期进行检查,特别是脚底,发现足部状况不佳时应及时处理。
2、保持足部干爽:避免穿过紧或过松鞋袜,保持双足干燥,注意换鞋垫和鞋子,避免积水。
糖尿病患者有手段控制皮肤皲裂血瘀,应定期进行足底按摩,并使用保湿霜定期涂抹。
3、足部运动:不要在卧床时待太久,建议每小时左右抬起双脚休息一下。
同时太极、气功、散步等易于进行的运动可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三、中药调整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病因主要是气阴两虚、胃热侵蚀、淤血凝滞等因素引起的。
因此中药调整起到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当归、黄芪等滋补气血、强身健体的药物;苦参、地黄、玄参等清热解毒、祛风生肌的药物;川芎、益智、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四、穴位按摩针对糖尿病足症状的不同,中医有不同的穴位按摩方法。
如:足三里穴、涌泉穴、昆仑穴可缓解糖尿病所致的脚底疼痛;中脘穴、大椎穴、百会穴等穴位可治疗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医学护理措施,需要包括药物治疗、医学护理及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中医的治疗,可以达到切实有效防治糖尿病足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研究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研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传统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研究进行讨论,希望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法。
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胃失常、气血不足、肾阴亏虚等。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中具有独特优势。
二、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症状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一般来说,病因为消化不良、饮食失节、情志不舒、过度劳累等。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案,以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中药调理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以中药调理为主。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气虚、血瘀、痰湿等病因所致。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具有补气养血、祛痰化瘀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调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汤剂、颗粒、丸剂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3. 食疗调理中医护理强调食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根据中医学理论,食物的性味与患者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糖尿病患者中,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食谱,推荐一些有益于调节血糖的食物,如山药、苦瓜、红枣等。
建议患者少食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控制血糖的升高。
4. 穴位按摩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还包括穴位按摩。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针对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师会选择一些与糖尿病相关的穴位进行按摩,如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这些穴位按摩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控制血糖的升高。
5.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浅谈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

作者简 介 : 刘玉琼 , 17 . 一)云南省 昆明市禄劝 县中 医院 女(9 01 。 0
护理部主任、 主管护师 , 究方向 : 研 内分泌系统 的临床护
3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中医的特 色, 也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 问题 。 中医学认为 , 过食肥甘 , 致脾 胃积热 , 灼伤肺 肾之 阴 , 也可发
~
糖及其并发症得到较好控制后可予 以出院 。出院前要做好 出院指导 , 要教会患者测血糖 、 尿糖 、 注射胰 岛素 , 告诉 患者
坚持按 时服药 , 节制饮食和房事 , 防感染 和感 冒, 预 建立 有 规律的作息制度。同时 , 注意劳逸结合 , 当参加文娱活动 适
和体育锻炼等。 患者要 随身携带甜食和急救卡 , 的正面填 卡 写患者 的姓 名 、 名 、 病 电话 号码 、 家庭 住址 、 在单位 、 系 所 联 人姓名及 电话号码等 , 的背 面印上 : 患有糖尿病 , 发 卡 我 若
室 温 l ℃ ~2 ℃, 8 O 湿度 5 % ~6 %环 境下 生活 , 患者感 0 0 使 受到温暖 、 舒适 、 方便和安全 。患者入院后测身高 、 体重 , 以 便计算饮食和药量 。以后每周测体重 1次,注意观察尿液 量、 、 色 味变化 , 观察 患者神 志 、 视力 、 压 、 血 舌象 和皮肤情
4 心 理 护 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 受疾病折磨 ,心情抑郁 ,情绪低 落 ,所 以说搞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对他们的护理要有耐
容易产生 紧张 、 恐惧 、 焦急 、 悲观等情绪 , 对治疗和康复 十分 不利 , 甚至加重病情 , 因此 , 做好患者 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
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多关心体贴患者 , 经常和其谈 心 , 了解其 心理状态 , 与之建立 良好 的朋 友关系 , 并 另一方面 , 有针对 性 地用 恰当 的语言循 序渐进解释情志 与疾 病的康复关 系 ,
《例糖尿病足截趾术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例糖尿病足截趾术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一、疾病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足截趾术是在糖尿病足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截趾术后患者需要精心的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神经损伤,使患者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容易受伤而不自知。
- 糖尿病血管病变: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下肢血管狭窄、闭塞,影响足部血液循环,使足部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
- 感染:足部溃疡一旦发生,容易被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 外伤:足部受到外伤,如磨损、烫伤、刺伤等,容易引发糖尿病足。
2. 发病机制- 高血糖导致神经和血管病变,使足部组织的防御能力下降。
- 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患者容易受伤而不自知。
- 血管病变使足部血液循环不良,组织缺血缺氧,伤口愈合困难。
- 感染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三、临床表现1. 足部感觉异常:患者可出现足部麻木、刺痛、灼热感等感觉异常。
2. 足部溃疡:早期表现为足部皮肤破损、水疱等,逐渐发展为溃疡,溃疡可深达骨骼。
3. 足部感染:溃疡处可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4. 足部畸形:长期糖尿病可导致足部关节变形,如爪状趾、锤状趾等。
四、治疗要点1.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
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
2. 抗感染治疗:根据溃疡处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 局部伤口处理: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严重的溃疡,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手术。
4. 改善血液循环:可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高压氧治疗等方法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5. 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无法起到正常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气虚、血瘀、阴虚等因素引起。
因此,中医在糖尿病的护理中注重调理阴阳平衡,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改善糖尿病病情的目的。
中医护理糖尿病的关键是改善体质,调理脾胃功能。
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也是气血生成的基础。
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好坏直接影响体内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糖尿病患者脾胃功能一般较弱,消化吸收不良,容易引起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因此,中医在糖尿病护理中,重视调理脾胃功能,提升消化吸收功能,改善食欲,增加营养摄取。
另外,中医还注重调理阴阳平衡。
糖尿病主要为阴虚火旺的病理表现,阴虚火旺会导致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因此,中医在糖尿病护理中,通过补充阴虚损伤的阴液,清除体内的火邪,达到调理阴阳平衡的目的。
具体方法可以采用中药调理,如熟地、枸杞子、玄参等药材常用于养阴清虚,降火利尿。
中医认为糖尿病还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糖尿病的进展和并发症发生。
因此,中医护理中重视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血流的畅通。
可以通过中药治疗,如山楂、黄芪、红花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糖尿病相关的症状和并发症。
此外,中医护理中还强调病人的日常保健。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中医的“平补健脾”的原则,饮食均衡,少吃油腻、辛辣、甜食,多摄取蔬果,保持正常体重。
适量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循环,增加耐力和肌肉力量。
同时,中医认为情绪调节也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糖尿病重点在调理脾胃功能,改善体质,调理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适当运动等综合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当然,糖尿病也是个体化的疾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中医和西医治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监测血糖水平,定期复诊,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彻底康复。
浅谈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和护理

家 庭 医 药 · 医 药 论 坛
499
浅谈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和护理
马 湘玉 (武汉市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3)
【摘要 】 目的 :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病痛,促进糖尿病足创 面的愈合。方法 :各种 中药治疗和护理 措 施 。结 果 :减 少糖 尿病 足 的截 肢 率 ,提 高患 者生 活质 量等 方 面取 得 了满 意的 效果 。结 论 :中 医治疗 糖 尿病足 的特 色和 优 势体现在 内外兼 治 ,适合 推 广。
肤破 溃 、 干枯 、 变黑 ,甚 至 出现 足 部坏 疽 而 导致 晚饭 后1h,各服 1 50-250m1。
截 肢 致残 。
1.2.2 中药泡足熏洗 寒凝血淤 ,脉络阻滞型局部
糖 尿 病 足 在 祖 国 医 学 中 属 “血 痹 ” 、 “脱 疮面中药熏洗法选用桂枝 、附子、忍冬藤、丹参
和 损伤 的 一种 严 重 并发 症 。糖 尿 病足 病 变 主要 损 中药汤药予仙方活命饮或四妙通安汤加减 ;气阴
伤 经络 、 血管 、皮肤 、肌腱 ,甚 至 骨骼 ,使患 者 两虚 ,精伤 血 淤 型 中药 汤 药选 用 八珍 汤 加 减 。药
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下肢静息性疼痛 ,严重者皮 煮沸 后改 文 火煎20min左 右 ,煮300~500ml,早、
(下转P498)
收稿 日期 :2010—5—7 作者简介 :马湘玉 。现就职于武汉市中医院。地址 :武汉市江岸区黎黄陂路49号
498
家 庭 医 药 · 医 药 论 坛
பைடு நூலகம்
2010年 第 7期
并组 织 大 家 经常 分析 在 工作 中与 护理 相 关 纠纷 产 良环境下 ,伴随新的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的颁布实
糖尿病足中医的特色护理方法

糖尿病足中医的特色护理方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后期严重的并发症,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有关。
为了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避免已患糖尿病足者的病情恶化,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很重要。
目前中医的护理方法疗效显著,结合其他方法的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痛苦。
标签:糖尿病足;中医;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感染、溃疡等诱因引起的严重足部溃疡病变[1]。
糖尿病足不但给患者经济上带来巨大负担同时也在身心上造成极大伤害,甚至有些患者因此而截肢。
因此重视糖尿病足部的护理与健康教育,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中医特色护理1.1 中医的常规护理(1)合理控制血糖,对入院时血糖控制不良患者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并监测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值来控制血糖。
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急需服用降糖药来维持血糖的平稳。
(2)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规清创,但不宜急于做大面积扩创手术,待全身和局部微循环改善,炎症控制后,再做清创处理,并根据坏疽的性质予分别处置。
(3)改善外周循环治疗:丹参、川芎嗪、灯盏花素等静脉用药,改善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的循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1.2 针灸治疗的护理针灸治疗前配合针灸医师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一次性针灸针,消毒棉球,干棉球,止血钳。
针灸治疗前可与患者交流,目的缓解患者针刺前的紧张。
针刺后医嘱患者避免吹风,穴位避免凉水的刺激,针刺后可指导患者揉按腧穴1~2 min,起到舒经通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1.3 中药泡足以及辨证换药目前我院运用的泡足药物为糖尿病足零号制剂和糖尿病足一号制剂,糖尿病足零号制剂用于干性坏疽患者,主要表现为创面边缘清晰,渗出少者。
糖尿病足一号制剂用于湿性或混合性坏疽者,症状表现最为足部已经有溃疡,创面湿润渗出多者。
在为患者泡足时,要动作轻柔,温水大约为40℃左右,泡脚20 min,用吸水毛巾轻擦脚,注意擦干脚裂隙残留水迹,尤其是脚趾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护理
本文依据36例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的实践,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护理从情致护理、饮食调护、运动与环境护理、局部皮肤护理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对局部皮肤的护理谈了较为详细的护理措施。
标签:糖尿病足;皮肤护理;中医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
它是一种损及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消除足部隐患,降低致残率,是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因此,全方位、系统、精心的中医护理治疗及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降低截肢致残率。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其中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30例,糖尿病病程1~22年;24例為下肢感觉减退、麻木、发凉、疼痛,8例溃疡表浅,2例溃疡深至骨质,2例趾坏疽严重,合并感染12例。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感觉异常者无一例发生足部溃疡,足部溃疡表浅者全部愈合,深度溃疡治愈2例、好转1例,坏疽2例中1例好转、无截肢致残病例。
2 中医护理措施
2.1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
怒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火灼肺胃津液而发为消渴;阳气虚,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或阴虚燥热,热灼津血,血粘成瘀,瘀血阻络,肌肤失养,复因外伤毒邪侵入,败坏经络,腐烂肌肤筋骨,导致肢端红肿溃烂,甚则变黑坏死。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肢体缺血或外周神经病变,生活质量将受到影响,皮肤一旦破损或有感染则经久难愈,医疗负担重。
患者情绪往往比较消极、焦虑,进而加重肢体局部缺血,影响愈合。
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情致疏导,从而达到气机调畅、气血平和的目的。
2.2饮食调护
2.2.1饮食护理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
消瘦患者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
肥胖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
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15~16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
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2.2.2饮食护理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
既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
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2.2.3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
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
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
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2.3环境和运动的护理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清新使患者能感受到温暖舒适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三大治疗方法之一。
运动产生的体重降低效应常常伴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空腹血糖降低作用与二甲双胍类似,可以降低1.5~2mmol/L,餐后血糖常常可以降低超过3~4mmol/L,其作用强于二甲双胍。
这说明运动是降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血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对预防大血管病变有着确定的效果。
最近世界糖尿病联盟(亚太区)会议指出,运动可以延长寿命12~14年,与这方面的作用很有关系。
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患者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对足的保护,要选择合适的鞋,穿纯棉袜子,运动后要仔细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或受压的痕迹,有足畸形或足肿胀的患者以散步为宜,不宜做较剧烈的运动;运动后出现下肢疼痛,不要再坚持运动;对足部有开放性病变的,有坏疽、急性溃疡合并感染的,应卧床休息,不宜行走。
嘱糖尿病患者每日适当作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min,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运动、下蹲运动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为防低血糖,不要在空腹时运动,运动时随身带些糖果,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即进食;防损伤,注意运动周围环境,穿着鞋袜柔软舒适;防寒防暑,看天行事,注意添减衣服;适可而止,心肺异常者,出现气促、心悸时,应停止运动。
伴有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活动后心律紊乱加重者;伴有严重高血压者(血压大于180/105mmHg)等要慎做运动,最好在运动前咨询专业医务人员,制定切合实际的运动计划。
2.4局部皮肤护理
2.4.1每日检查足部,观察皮肤情况,注意有无水泡、肿胀、擦伤及皮肤的色泽、温度,有无感觉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和弹性。
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2.4.2无皮肤溃疡患者的护理①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睡前用38℃左右温水浸泡双脚15~20min,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②对于足部皮肤易干燥者,可涂上一层薄的润滑油脂;避免脚边放置电暖器、热水袋等;③脚汗多的人可在足趾脚间抹些爽身粉;,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忌挠抓;④足部按摩每日数次,动作轻柔,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嘱患者鞋袜应宽松、舒适;
⑤指导家属学会正确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得过短,不要随意修剪脚上的鸡眼或结痂。
2.4.3已有皮肤溃疡患者的护理:糖尿病足皮肤溃疡形成后,然后局部用红
外线照射,距离30~50cm,15min/次。
2.4.4皮肤水泡的护理糖尿病性水泡病是诱发肢端坏疽的危险因素,保持水泡部清洁,对紧张性水泡避免切开,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预防继发感染。
对小水泡一般不需抽液给予无菌纱布包扎,微循环改善后可自行吸收,水泡干枯后形成的痂皮,利用其保护作用可预防感染,任其自然脱落,切勿剥脱。
2.4.5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敏感抗生素。
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
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距离为30~50㎝,2次/d,15min/次,也可用紫草油纱布包扎换药,1次/d。
经过以上积极治疗和护理,若患者仍出现全身毒血症状且感染灶明显扩大与健康部位有明显界限,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足量广谱抗生素给予全身用药。
总之,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病机为气阴两虚,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标证为湿热壅盛。
血管病变与血瘀证的发展趋势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湿热壅盛的顺序递增。
因此在治疗和护理方法上,紧紧围绕湿毒和血瘀的病机,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护理上充分利用中医内外调理理论[1-3],注重足部的局部护理,使患者疼痛减轻,皮肤转红,溃疡愈合,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糖尿病足的优势,取得了满意效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注重饮食及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对足部的保养及护理。
科学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适当运动、出院指导,能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并症。
参考文献:
[1]李仕明.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
[2]王珩.老年Ⅱ型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5,5.
[3]孙红.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对策[J].现代医院,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