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合集下载

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

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

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 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 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 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 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
“设计”的概念
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 的潮流。
日常语言中的“设计” 多个层次、通常分为 三类: 第一、精神活动层面。 是指在人的意识和思想中对人的生活世界进行 预先设定与规划,这是宽泛意义上的设计; 第二、造物活动层面。 设计起源于人类物质生存的需要,是人为了改 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有目的的造物活动。从远 古的彩陶、青铜,到今天的电子、家具产品等 ,都是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基于精 神或物质上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物品。这是狭 义上的设计;
“设计”的概念
第三、非物质层面。 指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的表达和处理所进行 的设想与规划。如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软件 程序的设计等。这是设计在信息时代新的表现 形式。
“设计”的概念
深泽直人——茶包设计
(造物活动层面)
设计 —— 一词虽然是西语Design在现
代汉语中的反映,但其西语词源学上的含义,
1950年,美国人爱德华·考夫曼·琼尼“12条定义”:
1.现代设计应满足现代生活的实际需要。
2.现代设计应体现时代精神。 3.现代设计应不断发展的纯美术与纯科学中吸取营养。 4.现代设计应灵活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并使其得到发展。 5.现代设计应通过运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不断丰富 产品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效果。 6.现代设计应明确表达对象的意图,绝不能模棱两可。 7.现代设计应体现使用材料所具备的区别于它种材料的特 性及美感。 8.现代设计须明确表达产品的制作方法,不能使用表面可 行,实际却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欺骗手段。
另一种斱式为写意仿生设计也就是在仿生自然界物佑时需要对物佑的典型特征造型迚行升华加工然后通过设计手段实现再特征的再创造这种斱式丌仅在视觉上佑现出了物佑特质的仿生更是追求物佑特性的意境也就是通过造型表现出杢的产品情怀引起亰仧养心丐界的共鸣

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论

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论

第一章绪论General introduction第一节电力系统概论General introd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一、电力系统的构成Composing of power system<一>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The status of power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ic1.电力工业是社会公共基础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

2.为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提供动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3.“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

从各国经济发展看,国民经济每增长1%,就要求电力工业增长1.3%—1.5%。

<二> 电力系统的形成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1 初期电厂建在用电区附近,规模很小,孤立运行。

2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用电量和发电厂容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发电所需的一次能源通常离负荷中心较远,因此形成了电力网和电力系统。

<三>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ion电力系统: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的电器设备所组成的电气上的整体。

电力网:电力系统中输送、分配电能的部分(变压器和输配电线路)。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发电厂的动力部分(火电厂的锅炉、汽机;水电厂的水库、水轮机;核电厂的反应堆)二、电力系统的发展The history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1.国外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183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后,出现了交流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出现里100-400V的低压直流输电系统;1882年德国 1500-2000V 直流输电系统1885年单相交流输电1891年三相交流输电俄国人展示了现代电力系统模式2.国内电力系统发展历史1882年第一座电厂在上海建成1882—1945年全国总装机容量185万KW,年发电量仅43亿KWh2000年全国总装机容量3亿KW,年发电量13556亿KWh并建成500kV交流、直流超高压输电线路,7个跨省电力系统西南大容量水电的开发,山西陕西和内蒙西部大量坑口电厂的建设,使得全国联网的格局逐步形成。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版课后习题详细讲解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版课后习题详细讲解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P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2. 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

(1)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系统软件在硬件之外,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操作界面。

(3)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

通常将硬件系统之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拟机。

各层次之间关系密切,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3. 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及其联系。

答: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表示,高级语言是面向算法的语言。

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处于最高层,必须翻译成汇编语言,再由汇编程序汇编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之后才能被执行。

4. 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答: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组成及I/O 机理等。

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连接方法等。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电气工程概论》第一章 电机与电器基础(第1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电气工程概论》第一章 电机与电器基础(第1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电气工程概论》第一章电机与电器基础(第1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一章电机与电器基础(第1节)学习时间:2015年9月28日--10月4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绪论以及第一节开关电器的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开关电器的技术参数,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的用途、分类、选择要点,低压控制器的用途、选用。

通过绪论的学习对电气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要对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低压控制的概念以及技术参数和使用方法重点掌握。

绪论1.电气工程的历史和形成电气工程是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电工科学中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工程技术。

根据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可将其分为相对独立的五个分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工新技术,其结构简图如下:2.电气工程的地位和发展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家科技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1)是国民经济的一些基本工业(能源、电力、电工制造等)所依靠的技术科学;2)是另一些基本工业(交通、铁路、冶金、化工、机械等)必不可少的支持技术;3)是一些高新技术的重要科技组成部分。

3.电气工程的展望1)20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冲击着所有传统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综合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等在内的广大领域。

2)有人统计,最近20年中的科技创造和发明超过了过去两千年中创造发明的总和。

3)在技术科学范围内,不少学科都发生了“旧貌换新颖”的变化,电工学科的巨大变化也十分显著。

第一章电机与电器基础第一节开关电器1.1.1概述1.开关电器概述(1)断路器:电力网正常工作和发生故障时关合和开断电路。

(2)隔离开关:将高压设备与电源隔离,以保证检修工作人员的安全。

(3)熔断器:电路发生故障或短路时,依靠熔件的熔断来开断电路。

(4)低压控制电器:接通和分断低压交、直流的控制电路。

其中,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高压开关电器,不但要用于关合、开断正常线路工作,更主要是用来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自动切断短路电流。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02)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版(课后习题)第⼀章第⼀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 ⽐较电⼦数字计算机和电⼦模拟计算机的特点电⼦数字计算机中处理的信息是在时间上离散的数字量,运算过程是不连续的;电⼦模拟计算机中处理的信息是连续的变化的物理量,运算过程是连续的。

2. 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分为专⽤计算机和通⽤计算机分类依据是计算机性能、速度、价格、运⾏的经济性3. 数字计算机有哪些应⽤ ?科学计算、⼈⼯智能、家⽤电器、测量等4.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主要设计思想:1)采⽤存储程序的⽅式编织好的程序和数据都存放在同⼀存储器中,2)计算机可以在⽆⼈⼲预的请扩下⾃动完成逐条指令的取出和执⾏指令的任务3)指令和数据均以⼆进制码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组成部分:运算器、存储器、I/O设备、逻辑器、5. 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什么是指令字?存储容量: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单元地址:每个存储单元的编号数据字:某字代表要处理的数据指令字:某字为⼀条指令6. 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指令:计算机硬件可以直接执⾏的每⼀个基本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的操作程序:解算某⼀问题的⼀串指令寻列7. 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他们是指令还是数据?指令:取指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数据:执⾏器周期中内存读取的信息流8. 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包括哪⼏部分?说明他们的⽤途。

半导体存储器称为内存存储容量更⼤的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称为外存内存和外存共同来保存⼆进制数据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来控制计算机以及进⾏算术逻辑运算配适器是外围设备与主机联系的桥梁,相当于转换器,使主机和外围设备并⾏协调⼯作9. 计算计的系统软件包括哪⼏类?说明他们的⽤途包括系统程序和应⽤程序。

系统程序⽤于简化程序设计,提⾼计算机使⽤效率应⽤程序是⽤户利⽤计算机来解决某些问题⽽编制的程序10. 现代计算机系统如何进⾏多级划分?这种分级观点对计算机设计会产⽣什么影响?微程序设计级机器语⾔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级⾼级语⾔级⽤⼀系列的级来组成计算机的借⼝对于掌握计算机是如何组成的提供了良好的结构和体制分级的挂念来设计计算机保证产⽣⼀个良好的系统结构也是很有帮助的11. 为什么软件能够转化为硬件?硬件能转化为软件?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是什么?应为任何操作可以由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可以由软件完成,也可以由硬件完成,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是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综 合考虑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2.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系 统中加以考察
环境 教师 目标 内容
媒体
过程 学生 效果
教学系统构成
四、传播理论
传播: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 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 活动。

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罗伯特· 加涅 (Robert Mills Gagne 1916- 200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 大师。

加涅--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9个阶段)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工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 涅 基本观点: 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 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②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 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 极性 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 已经掌握的知识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与要点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特点与学科性质 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层次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的理论基础 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 理解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1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包括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是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大,例如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

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共同完成。

4、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5、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人类的潜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2)主要流派:①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②认知主义分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加涅;结构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

③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①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的思想;尊重学生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行为矫正(态度的学习)贡献突出②认知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各种中小规模芯片的使用方法,从中挑选 最合适的器件,缺乏灵活性。 n 设计系统所需要的芯片种类多,且数量很大。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采用中小规模器件的局限
n 电路板面积很大,芯片数量很多,功耗很大, 可靠性低--应提高芯片的集成度
n 设计比较困难--将手工设计方法提升为计算 机辅助设计方法(使用EDA设计工具)。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传统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
n 逻辑(布尔)代数是数字电路理论基础 n 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n 组合电路设计问题逻辑关系真值表化简(卡 诺图)逻辑图
n 时序电路设计 列出原始状态转移图和表状态优化状态分配 触发器选型求解方程式逻辑图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设计方法的局限
n 卡诺图只适用于输入比较少的函数的化简。 n 采用“搭积木”的方法的方法进行设计。必须
n 速度
n 250MHz
n 内部资源
n 4992个逻辑单元 n 10万个逻辑门 n 49152 bit的RAM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PLD的发展趋势
n 向高集成度、高速度方向进一步发展
受限。一般需要用较多的芯片才能构建一个数字系统, 并需要进行大量的芯片间连线,致使系统构成复杂、 功耗高、可靠性偏低。 n 标准化的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是设计数字系统的 基本方法之一。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构建数字系统的途径-使用CPU、MCU及DSP n 2.基于LSI(大规模集成Large Scale Integration)
n 它可以看作是半定制ASIC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目前数字电子 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
n 芯片厂商将其作为一种通用数字器件进行设计、生产; n 而用户则可以在相应的EDA开发系统的支持下自行对PLD进行
功能定义与设计。 n 经过用户定义与设计的PLD器件就立即变成了具有用户所要求
的特定功能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如果设计有误,用户只需 修改错误,重新对芯片进行定义配置即可。 n 在这个意义上说,通用型的数字器件PLD可以归之为一种半定 制的ASIC。显然这种具有即改即用特性的PLD器件的出现,使 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入到了一种崭新的阶段。
n CAD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完善先进的EDA开发工具
n 提供语言、图形、波形等设计方法,灵活、方便 n 通过仿真工具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提高设计的成
功率。
n 可以反复地擦除、编程配置,方便进行设计修 改和升级。
n 灵活地定义管脚功能,简化应用 n 减轻设计工作量,缩短系统开发时间 n 保密性好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n 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开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 大
n 可编程器件(PLD):开发周期短,投入小,风险小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PLD器件的优点
n PLD集成度高,可以替代多至几千块通用IC芯片
n 极大减小电路的面积,降低功耗,提高可靠性
一个声音处理系统
n
计算机中使用的内存条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应用中的数字系统芯片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数字器件
n 数字器件是构成数字系统的“元素”或“细胞”; n 标准TTL或CMOS数字集成电路(如各种门电路、计数
器、寄存器、译码器等),是数字器件。最简单的逻
辑器件是与、或、非门(74LS00,74LS04等),在此基础上 可实现复杂的时序和组合逻辑功能。
n 但是PLD与MCU有基本的不同: n MCU是通过软件(指令)来实现预期的功能; n 而PLD是通过内部硬件布线、以硬件来实现预
期的功能。 n 所以PLD完成逻辑功能的工作速度比MCU要快得
多。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1.2 构建数字系统的途径
n 1.标准化的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 n 特点: n 简单易用、价格低廉,应用广泛,集成度较低,功能
便的实现几乎任意的数字逻辑功能,其应用灵 活性极强。 n 但这些微处理器一般需要一定的数字接口器件 相配合才能有效工作;依靠执行软件来完成数 字逻辑功能的工作方法导致其工作速度相对较 慢,故在一些需要高速、实时工作的应用场合 它们的应用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集成电路ASIC
n ASIC(即Application Specific IC)是一种为完成某种特 定的电路功能而专门设计、生产的IC器件。
n 特点: n 需要专门设计/定制,大规模集成。性能强、功耗低、工
作可靠性高、保密性高、大批量应用时成本也较低; n 但其功能专一且不能改变,不适宜在电子产品的研发阶
段予以使用。 n ASIC分类: n 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数字ASIC、模拟ASIC及混合型
n 其实,最早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就是 可写入存贮器(PROM),包括(三种)
n ▲可编程只读存贮器(PROM)、 n ▲紫外线可擦除的只读存贮器(EPROM) n ▲电可擦除只读存贮器(EEPROM) 。 n 由于结构的限制,这类芯片虽然能够完成一些
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功能,但它们一般也只作 为存贮器来使用。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数字系统与数字器件的主要区别
n 数字系统一般应包含某种控制 器及受控单元,并且功能不那 么单一。
n 例如: 一个大规模集成的数字 存储器,它一般只被认为是一 个数字器件而非一个数字系统。
n 而一个数字电子钟,虽然该数 字钟的芯片集成度并不一定很 高,但它却可被认为是一个数 字系统。因为数字钟内不仅包 含有受控单元(如计数器), 也有某种控制器(如分频控制 电路、校时、预置电路等)。 并不仅仅只看系统是否相当复 杂及芯片集成度的高低。
n CPLD/FPGA的集成度可做得很大(可达几万到几百万门/片), 用它可以替代几十至几千块普通的标准数字集成芯片。用这 样的CPLD/FPGA实际上就能实现一个数字系统或子系统。这种 高功能、高集成度的器件目前在世界范围都受到电子设计人 员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
n 与专用ASIC芯片相比,CPLD/FPGA具有设计开发周期短、设计 制造成本低、开发工具先进、标准产品无需测试、质量稳定 以及可实时在线检验等优点,因此已广泛应用于数字系统与 数字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中。几乎所有应用门阵列、ASIC、 SPLD和中小规模通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场合都可应用CPLD或 FPGA器件。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2020/11/25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课程宗旨
n 建立现代数字电子系统设计的概念; n 更新传统数字电路的设计观念,建立
用PLD器件取代传统TTL器件设计数字 电路与系统的思想 n 更新数字系统设计手段,学会使用硬 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代替传统的数字电路设计 方法(画电路图)来设计数字系统。
ASIC。 n 综合言之,使用ASIC进行数字系统设计需要较高的开发
费用、设计与制造周期也较长。所以ASIC只适合在大批 量工业应用的场合中使用。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4.基于LSI/VLSI的可编程逻辑器件 PLD(Programmab1e Logic Dvice)。
n PLD是一种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完全由用户 自行定义芯片逻辑功能的“通用型”数字器件。
一个PLD芯片:GAL16V8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n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 Altera公司和Xilinx公司分别推出了 类似于PAL结构的扩展型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1e Logic Dvice)和与标准门阵列结构类似的现场 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通用可编程逻辑器件
n 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研制出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包括: n ▲PLA (Programmab1e Logic Array即可编程逻辑阵列) n ▲PAL (Programmab1e Array Logic即可编程阵列逻辑) n ▲GAL(General Array Logic即通用阵列逻辑)。 n PAL/PLA/GAL器件的集成度一般都不超过1000门,故被称为
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SPLD(Simple Programmab1e Logic Device)。 n PLA因电路复杂、编程设计较困难,发展缓慢,很少应用。 n GAL是在PAL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后问世,至今仍得到广泛应 用。 n 这些早期的SPLD器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可以实现速度特性 良好的数字逻辑功能,是取代74系列逻辑器件的通用数字 芯片。但其相对简单的电路结构也使它们只适合完成不是 太复杂的数字逻辑功能。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1.1 什么是数字系统?
n 数字电子系统:简称为数字系统。是可以 完成某种(或多种)特定的、功能不单一 的一种电子系统。
n 数字器件:即数字IC芯片。是构成数字系 统的基本部件,是数字系统的“元素”或 “细胞”。
n 一个数字电子设备(产品),小到一个数 字电子钟,大到一台数控车床或超级计算 机,都是一个“数字电子系统”。
n 近来人们已经能够在单一半导体芯片上设计、制造百 万个以上的晶体管,这种高集成度的IC芯片已经开始 具备以往一个数字系统的全部特性与功能,这就产生 了现代所谓的“单片系统”(SOC,即System On a Chip)和SOPC 。此时数字器件已发展成为数字系统
n 由于单片系统集成度高、功耗低、功能强大,工作可 靠,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今后必将会有光明 的发展前景。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数字器件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焊在电路板上的数字器件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给单片机作接口控制的数字芯片
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