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第3版)——教学大纲
教学课件 数控加工与编程(第三版)(詹华西)

4) 高一体化 CNC系统与加工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实现机电光声综合控制,测量造型、加工一 体化,加工、实时检测与修正一体化,机床主机设计与数控系统设一体化。
5) 网络化 实现多种通讯协议,既满足单机需要,又能满足FMS(柔性制造系统)、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对基层设备的要求。配置网络接口,通过Internet可 实现远程监视和控制加工,进行远程检测和诊断,使维修变得简单。建立分布 式网络化制造系统,可便于形成“全球制造”。
控技术产业化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华中数控自主开发出基于PC-NC的HNC 数控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加大了我国数控机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度。
2.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1) 高速切削 受高生产率的驱使,高速化已是现代机床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高速切 削可通过高速运算技术、快速插补运算技术、超高速通信技术和高速主轴等技术 来实现。 高主轴转速可减少切削力,减小切削深度,有利于克服机床振动,传入零件 中的热量大大减低,排屑加快,热变形减小,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因此,经高速加工的工件一般不需要精加工。日本新泻铁工所生产的UHSIO型超 高速数控立式铣床主轴最高转速高达100 000 r/min。中等规格加工中心的快速进 给速度从过去的8~12 m/min提高到60 m/min。
采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时,只需要将零件图形和工艺参数、加工步骤等以数 字信息的形式,编成程序代码输入到机床控制系统中,再由其进行运算处理后转 成驱动伺服机构的指令信号,从而控制机床各部件协调动作,自动地加工出零件 来。当更换加工对象时,只需要重新编写程序代码,输入给机床,即可由数控装 置代替人的大脑和双手的大部分功能,控制加工的全过程,制造出任意复杂的零 件。数控加工的原理如图1-1所示。
数控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讲义(ppt 27页)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1.提取信息的能力 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掌握新技术、新设备、 新工艺的能力等 4.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新能力
1.较好的表达能力的工作态度和 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数控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着力于 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与刀具及 工装选用、数控机床操作等职业核心能力。
摘自《数控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专业基础课 机械制图(前期)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 公差与配合
专业核心课 (编程与调试) 机械制造技术 数控工艺设计与程序 编制
专业能力训练课 (后续) 数控考证实训 CAM实训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 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数控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的教学,为数控 加工考证及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工作任务3 定位套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程序的编制及其加工
工作任务4 椭圆手柄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程序的编制及其加工
工作任务5 U形槽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程序的编制及其加工
工作任务6 凸模板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程序的编制及其加工
工作任务7 调整板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程序的编制及其加工
工作任务8 基座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程序的编制及其加工
数控机械加工岗位
岗位职业能力
1、工艺设计能力 2、程序编制能力 3、数控机床操作能力 4、零件质量控制能力
职业素养
1、良好的职业道德 2、遵守纪律,规范操作 3、安全文明生产
1-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理念: 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第3版 教案

60学时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教案数控车30学时,数控铣18学时、加工中心12学时建议以FANUC或华中数控系统为主,以SINUMERIK为补充模块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总课时30 项目任务数控车床认识与操作任务课时4学时授课内容数控车床与控制面板认识课时 2授课地点数控仿真实训室/实训车间授课条件数控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教学目标 1.了解数控车床的结构、组成、分类及适用加工对象2.熟悉FANUC系统数控车床控制面板各按键功能含义与用途3.熟悉数控车床坐标系4.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结协作、责任担当及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数控车床坐标系教学难点识记数控车床控制面板各按键功能含义与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采用线上看视频自主学习、线下分组讨论与数控仿真实训,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实现局部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线上教学活动活动1:讨论数控车床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活动2:讨论数控车特别适合加工哪类零件?活动3:讨论数控车床的结构组成与车床类型有关吗?活动5:数控车床坐标系各轴及方向如何确定?活动6:同一公司的不同型号数控系统操作面板上的功能按键设计风格与图形符号是否相同?活动7:为什么同样是配置FANUC系统,怎么不同机床生产厂的操作面板设计风格及按键布局不一样?活动8:如何理解前置刀架与后置刀架数控车床的X轴正方向的不同?(讨论)教学课前线上1.学生自主完成MOOC学院相关视频与课件学习并思考教学活动相关讨论话题;过程准备线下学生:记录自主学习中的疑难点并反馈给老师。
到实训车间观察数控车床,根据所学知识对车床类型进行识别,观察车床结构与车床操作,了解数控车床坐标系各轴方向,面板上各按键的功能及操作方法老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订或调整教学策略课中任务讲授内容1、数控车床坐标系(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参考点)2、数控车床和系统控制面板(按键功能讲解要结合数控车床的操作来加深识记和理解)3、针对学生数控车床有关凝难问题进行针对性讲授课后巩固线上1. 完成在线作业及讨论线下2. 完成课后训练任务课后总结模块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总课时30 项目任务数控车床认识与操作任务课时4学时授课内容数控车床操作课时 2授课地点数控仿真实训室/实训车间授课条件数控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教学目标 1.掌握数控车床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加工程序的校验方法3.能完成数控车床一把刀的对刀操作4.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结协作、责任担当及遵纪守法意识。
数控技术第3版课件3第三章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a)
虚线为G00快进。
3.1 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
二、车削固定循环功能 柱面循环指令
➢多次循环指令 N- GΔΔ X(U)- Z(W)- I- K- H- F-;
H后的数字表示重 复循环次数。 X(U)和Z(W)为第 一次循环的坐标值。 X = XC ; Z = ZC I、K为每次循环完 成后的推进量。
150 140 65
N60 X65.0 Z110;
O
45
2
Z
N70 Z90.0;
N80 X140.0 Z80.0;
N90 Z60.0; N100 Xl50.0 Z40.0;
40 20 20 10 20 30 30 10 2 230
3.1 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
三、车削加工编程实例
如图某零件的图样,要求编制精加工程序。
G21
G21 G71 毫米输入
G22
G22 G22 存储行程检查接通
G23
G23 G23 存储行程检查断开
G27
G27 G27 返回参考点检查
3.1 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
FANUC0i系统G代码表
G代码
功能
A
B
C
G28 G28 G28 返回参考位置
G32 G33 G33 螺纹切削
G34 G34 G34 变螺距螺纹切削
刀具半径补偿建立与取消指令G41、G42、G40 一般车刀均有刀尖半径,即在车刀刀尖部分有一 圆弧构成假想圆的半径值 。
Z轴方向 刀尖位置
P
假想刀 尖位置
X 轴方向 刀尖位置
3.1 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
(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教学大纲精编

(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教学大纲《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教学大纲壹、教学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学习数控编程及数控机床操作的壹门重点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程任务:让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学会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电加工等机床的编程方法及基本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1.正确设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2.掌握常用编程指令的具体含义。
3.熟练地掌握利用数控车床对零件进行加工时的程序编制。
4.熟练地掌握利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对零件进行加工时的程序编制。
5.熟练地掌握利用数控电加工机床对零件进行加工时的程序编制。
6.具备壹定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程序编程能力。
7.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面板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壹)理论教学第壹部分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基础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内容:(1)数控程序编制的基本概念(2)数控机床坐标系的定义方法(3)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要求:(1)了解数控程序编制的基本概念(2)了解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不同类型典型零件的工艺设计方法及原则(3)理解各类不同数控机床坐标系的定义方法第二部分数控车床程序编制内容:(1)数控车床常用编程指令(2)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方法(3)几种典型零件型面(阶梯外圆、槽类结构、螺纹结构、圆弧特形面等)加工的加工工艺及编程方法。
要求:(1)掌握数控车床常用编程指令的使用;(2)熟练掌握阶梯外圆类零件、沟槽结构类零件、螺纹结构类零件的程序编制;(3)掌握中等复杂程度的回转体零件的数控车削程序编制;(4)理解圆弧特形面等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理解复杂的回转体零件的数控车削程序编制;(5)了解其它数控车床系统的编程使用方法。
(选讲)第三部分数控铣床程序编制内容:(1)数控铣床常用编程指令(2)数控铣削加工程序编制(3)宏指令和宏功能的应用(选讲)要求:(1)了解数控铣床常用编程指令的使用,零件轮廓铣削的加工程序编制;(2)掌握FANUC数控铣床常用编程指令(G17-G19、G40-G42、G90、G91、G00-G03)的使用;(3)理解利用CAD/CAM技术编程方法及过程;(4)熟练掌握简单零件轮廓铣削的手工编程方法;第四部分加工中心程序编制内容:(1)加工中心常用编程指令(2)基本的孔加工工艺方法(3)宏指令和宏功能的应用(选讲)要求:(1)了解加工中心机床常用编程指令的使用,基本的孔加工工艺方法及加工程序编制;(2)掌握FANUC数控加工中心常用编程指令(G81、G83、G73)的使用;(3)熟练掌握孔加工的手工编程方法;第五部分数控电加工机床的程序编制内容:(1)数控电加工机床常用编程指令及工艺方法;(2)利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制常见零件的加工程序;(3)利用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编制常见零件的加工程序;(4)利用CAD/CAM技术编制数控电加工机床加工程序要求:(1)理解利用CAD/CAM技术编制数控电加工机床加工程序的基本过程;(2)掌握数控电加工机床常用编程指令的使用及加工工艺方法;(3)理解利用CAD/CAM技术编程方法及过程;(4)熟练掌握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及成型机床编程操作方法。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大纲(参考).doc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日的与任务《数控加工T艺基砒》机械I:程的专业技术谍程,具右•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关键的技术专业课。
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中的机床设备相站仆,形成了•种全新的机械加I:装备一控机床. 根据机械加匚T艺的要求,数控机床由计算机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信息处理和控制,实现加工过程的全部自动化.随若微电子、微型计算机、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数控机床和*他数控装备是现代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装备.数控加1:工艺将是新也纪从事制造业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门技术.本教材着重以企业中实际生产零件为例来进行工艺分析并编程加工,同时将在加工中遇到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故障作出提示和分析。
书中提供的的典型实例都是较成熟的操作工艺,便于学习和借鉴,减少了学习者的弯路,使其更好、更方便的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
教材中力求做到突出以实训技能为主,课程从工作任务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以常见加工零件为载体,体现专业领域学习内容的普遍性,通过学习掌握专业基本生产技能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和强化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积极通过实践、实验、实习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不能分家。
同时突出数控技术的实用性和数控车床的操作性,进一步增强操作人员的数控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在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较多的采用图片、实物照片、三维实体和表格等形式将知识点生动的展示出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力求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并且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了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互动栏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该教材“易教易学、移动易用”。
教材编写紧扣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招收高中毕业生三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课程任务与要求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
其主要任务是讲授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工件在数控机床中的装夹、数控车削、数控镗铣、加工中心和电加工机床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作为企业数控加工工艺岗位和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必须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2.有制定和实施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3.具有正确选用切削用量、常用刀具的能力;4.具有设计一般工艺装备的能力。
5.具有解决生产现场一般数控加工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及课时分配表讨三、课题内容课题一绪论1.数控加工的定义,数控加工的特点,数控加工的发展前景;2.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课题二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制订1.基本概念: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工艺过程的组成,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规程的作用,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制定工艺规程的方法与步骤;3.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读图和审图,零件结构的工艺性;4.毛坯及加工余量:毛坯种类,毛坯的选择,加工余量,影响加工余量的主要因素,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5.定位基准的选择:基准的概念和分类,定位的概念及其获得方法,定位基准的选择;6.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顺序的安排;7.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尺寸链的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8.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选择:设备的选择,工艺装备的选择;9.数控加工常用工艺文件。
课题四工件的装夹和数控夹具的选用1.夹具的组成和分类:夹具的功用,夹具的组成,夹具的分类;2.工件的定位:定位的原理,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欠定位及过定位;3.常见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工件以平面定位(固定支承,可调支承,自位支承)、4.辅助支承,工件以圆孔定位(定位销、心轴),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V型块、定位套),组合定位;5.常用夹紧装置:对夹紧装置的要求,基本夹紧机构,复合夹紧机构,联动夹紧机构;6.定位误差分析:定位误差的概念,定位误差的组成,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典型夹具简介: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夹具的设计步骤。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第三版课程设计 (2)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背景随着工厂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控机床的应用不断扩大。
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员和编程员还相对较少,所以培养数控机床操作员和编程员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的设计旨在通过对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操作和编程能力,提高学生对数控机床加工的认识,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数控机床编程基础知识和技能;2.熟悉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和方法;3.能够独立完成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4.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包括数控机床的分类、结构、编程系统等;2.数控编程思路和方法:包括G代码、M代码、坐标系、程序格式等;3.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包括钻孔、铣削、切割等;4.数控机床编程案例: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数控机床编程过程;5.数控机床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数控机床编程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将数控机床编程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数控机床编程的理解和掌握;3.课堂互动:通过互动式授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动手能力;4.课程大作业:通过大作业的设计和完成,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验操作情况等;2.课堂测试:对课堂知识进行测试;3.大作业:对学生独立完成的编程作业进行评分。
六、参考文献1.程宗善,李维。
数控机床编程[M]。
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徐利‘,张凯。
数控技术基础[M]。
北京市: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3.肖爽。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与趋势[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年,38(1):49-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教学大纲
制定人: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编码:TC4 开设时间:第7阶段课时数:84
一、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领域课程,本课程为培养数控编程工艺员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编程指令的应用、数控仿真软件的操作,重点掌握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
学生通过训练,能达到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员高级工数控手工编程的水平。
本门课程是以“做”为主体的课程,所有理论知识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得以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以训练学生数控编程技能为目标,将数控加工工艺、手工编程、数控仿真软件应用的方法和规范等知识嵌入到各个零件的数控编程案例中进行分析讲解。
零件数控编程的技能训练分为5个环节:
(1)课堂操作示范。
将编程知识融入案例中进行讲解示范。
(2)课堂模仿操作。
模仿老师编程的方法,进行零件的数控编程和仿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练”三者有机结合。
(3)课内实践。
根据课堂所学习的操作方法,选择一个零件,自己动手编程。
(4)课外拓展实践。
由教师设计一个比较复杂的装配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一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设计数控程序,只提供装配图和零件图,由学生自己选择编程方法进行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和数控程序的编制。
(5)综合项目实训:全面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按照数控编程工艺员的工作过程,设计一个机构中所有零件的数控工艺设计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二、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培训学生必要的政治素质。
(3)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4)培养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5)培养学生的交际和沟通能力。
(6)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
(1)从给定零件图及技术资料中提取数控加工所需的信息资料。
(2)设计数控工艺方案,编制工序卡,刀具卡等工艺文件。
(3)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走刀路线,能够计算数控加工所需的工艺数据和几何数据。
(4)根据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的性能、程序代码编写数控程序。
(5)通过数控模拟软件来检查和优化加工程序,并通过试加工试验数控程序。
(6)编制数控程序卡,并存档。
(7)对数控加工的经济性和产品质量进行分析。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1)《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制》使学生具备了具备一定的识图、CAD画图的能力。
(2)《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使学生具备了应用金属材料和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3)《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使学生具备了普通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加工方法的能力。
(4)《机床维护与保养》使学生具备了数控机床的分类、工作原理、数控系统、典型结构的能力。
(5)《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具备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数控加工刀具、数控加工质量分析、常用夹具的使用等的能力。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复杂工件的数控编程》、《使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打下数控编程的基础,为学生进行中、高级工考证作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9个学习单元。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尽量选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涉及的概念讲解要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实例,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推荐教材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周虹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方式与标准见表2~表3
九、学习单元设计
P4-4学习单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