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ET法》

合集下载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以《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为标题,本文将介绍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实验原理、步骤及使用意义。

BET容量法,全称Brunauer-Emmett-Teller容量法,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测定固体表面积的实验方法,由Stanley P. Brunauer, Paul H. Emmett和Edward Teller于1938年提出。

它采用一种叫做物理吸附的方法,通过对拟合模型,利用二氮杂环碳分子吸附到粒径中小的固体粉末表面上,以表征表面能和表面分子结构,来进行固体表面积测定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BET容量法基于物理吸附的原理。

物理吸附原理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在一定的压力(1 kPa)和温度(多在77K,即摄氏零下196度)下,简单分子(如He、N2、O2)会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些微小的吸附层,并且会与固体表面产生粘附力来保持这种吸附状态,这个吸附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经过特殊处理,以二氮杂环碳分子为媒质,可以获得表面分子结构和表面能的实验数据,然后利用BET容量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而计算固体的比表面积,即BET容量法。

实验步骤1.实验样品的预处理:去除实验样品中的潮气,可以采用真空法、充氮法或其他方法,以保证BET容量的测定的精确性。

2.BET容量测定:将实验样品装入实验装置中,采用静态吸附方法,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实验样品引入N2来进行测试,测得一系列吸附曲线,测定吸附量和吸附速率。

3.BET容量数据分析:对所得到的吸附曲线,采用BET容量模型进行拟合及相关分析,计算出BET容量,从而得出该样品表面积的值。

使用意义BET容量法能够准确、精确地测定固体表面积,是众多样品表面分析测试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其结果可作为对样品粒径和分散性的检测,以及对物料催化过程中反应机理的研究和深入了解。

此外,BET 容量测定固体比表面积与其他实验如比表面能、比自由能等实验相联系,能够更加系统地研究固体的表面特性。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大学物理的许多实验之一是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其目的是确定一种固体材料中单位体积内分子在液体相中可以比其在固态中更多地暴露出表面积。

Bet容量法按照贝特(Bet)公式来确定介观结构的毛细参数,然后根据毛细参数来测定比表面积。

贝特公式的原理是当一种物质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它的孔隙越大,其物质的比表面积就会越大。

一般来说,用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实验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样品在气相色谱(GC)中测定它的型号;其次,将样品移植到实验室中,利用毛细仪移植,或者在实验室中用手工单元滤空测定样品的孔径大小;然后,以固体温度为30°C,以温度补偿形式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将温度补偿的值与刚才测出的型号值比较,若相等则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完成。

贝特公式除了用于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外,还可用于测定液体和气体比表面积。

在液态和气态中,物质的分子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扩散,使空隙得以增大,从而增加了比表面积。

因此,贝特公式用于测定液体和气体比表面积,实验步骤与测定固体比表面积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液态时,样品的毛细参数不会受温度的影响,而在气态时,它们会受温度影响。

贝特公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克服传统技术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比表面积的困难。

它的计算公式简洁,可以精确地获得比表面积的数值,因此可以帮助我们对固体材料的孔径大小和比表面积有更好的理解。

贝特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在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反应机理研究、活性中间体制备及其分离纯化、金属表面复合物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理解固体材料的构造及其相关反应。

总之,Bet容量法对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固体材料的孔径大小和比表面积。

除了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外,贝特容量法还可用于测定液体和气体比表面积,同时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

BET比表面吸附实验-e

BET比表面吸附实验-e

BET公式使用于(P/P0)在0.05~0.35之间范围内,在此范围内,P/V (P0-P)对(P/P0)作图为一条直线,且1/(斜率+截距)=Vm,因此,在 0.05~0.35之间选择4~5个不同(P/P0)测出每个氮气分压下氮气吸附量V, 并用P/V(P0-P)对(P/P0)作图,由图中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Vm,再根据 Sg公式求出比表面积。在BET公式中,C反应材料吸附特性的常数,C越大 吸附能力越强。
Vm:样品表面单层吸附量(ml) N: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1mol气体分子数 σ :每个单分子所占横截面积(0.612nm2) W:样品的重量(g) (注:在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或22400ml)
将N和σ 具体数据代入上式,得到氮吸附比表面积 基本公式:
Vm Sg W

6.8 4.1
53 56.4 59.8
63.2 65.9
70 70 70
70 70

6、吸附:将六通阀调到预备档,点吸附开 始,马上将升降台上升,吸附曲线平了 后吸附饱和,数显TCD数显表数值为0, 若不为0就手动调到0. 7、脱吸附:点吸附停止键,马上点脱附开 始,并将六通阀调到测量档。 出现第一个虚拟峰,最终TCD表为零, 若不为零,要手动调零。

4、倒液氮:先加少量液氮将保温杯冷却, 然后将液氮加到距杯顶1cm处。 5、打开仪器开关,设置N2 和He,试样设 置和录入,点确定。
P/P0 0.34 0.30 N2流量 23.1 20.4 He流量 46.9 49.6 总流量 70 70
0.25 0.20 0.15
0.10 0.06
17 13.6 10.2

8、将六通阀调至预备档,然后马上将第一 个液氮杯放下,脱吸附至数显表值为0. 9、依次测完四个样的脱吸附。 10、改变N2 、He比值,重复上述操作, 选取最少四个比值点进行试验,并进 行结果分析.

1.BET法测量固体样品的比表面

1.BET法测量固体样品的比表面

专业实验(1)五:BET法测定固体样品的比表面一、实验目的1.复习气体在固体表面物理吸附的基本概念;2.掌握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和BET吸附等温式及其在比表面测量中的应用;3.掌握连续流动色谱法测定固体样品比表面的方法;4.掌握ST-08型和JW-004型比表面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二、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验讲义,在复习巩固气体吸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气体吸附法测量比表面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BET吸附等温式及其在比表面测量中的应用,初步掌握连续流动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的原理,对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两种比表面仪的操作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仔细阅读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在实验时严格遵守。

三、实验所需仪器设备与试剂ST-08型比表面积测定仪;JW-004型全自动氮吸附比表面仪;杜瓦瓶;液氮;高纯氦气(≥ 99.999%)/氮气(≥ 99.999%)的混合气(体积比80:20);高纯氮气(≥ 99.999%);高纯氦气(≥ 99.999%);标准样品;待测样品。

四、基本原理固体颗粒的表面对其许多物理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在表征固体表面的物理量中,比表面是重要的一个。

比表面有两种,重量比表面和体积比表面。

重量比表面是指单位质量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简称比表面,常用单位为m2∙g−1;体积比表面是指单位体积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

测量比表面的方法多种多样,按照所利用的原理,可分为:热传导法、消光法、浸润热法、溶液吸附法、流体透过法和气体吸附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流体透过法和气体吸附法。

我们知道,处于固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具有表面自由能,因此,当气体分子与其接触时,有一部分会暂时停留在表面上,使得固体表面上气体浓度大于气相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通常把能有效地吸附气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测出在单位质量固体(吸附剂)表面上某吸附质分子铺满一个单分子层所需的分子数,然后根据每个该种吸附质分子在固体表面所占的面积,计算出该固体的比表面。

BET法测定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精)

BET法测定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精)

实验九 BET 容量法测定固体物质的比表面一、实验目的1、 通过测定固体物质的比表面掌握比表面测定仪的基本构造及原理2、 学会用BET 容量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的方法3、 通过实验了解BET 多层吸附理论在测定比表面中的应用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固体物质的制备和比表面测定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实验要求本实验为设计型实验,对固体物质的制备学生需查阅相关文献并设计制备方案,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制备。

固体物质比表面的测定和比表面测定仪的使用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四、实验准备查阅文献,设计固体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并准备所需药品和仪器。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BET 法测定比表面是以氮气为吸附质,以氦气或氢气作载气,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达到指定的相对压力,然后流过固体物质。

当样品管放入液氮保温时,样品即对混合气体中的氮气发生物理吸附,而载气则不被吸附。

这时屏幕上即出现吸附峰。

当液氮被取走时,样品管重新处于室温,吸附氮气就脱附出来,在屏幕上出现脱附峰。

最后在混合气中注入已知体积的纯氮,得到一个校正峰。

根据校正峰和脱附峰的峰面积,即可算出在该相对压力下样品的吸附量。

改变氮气和载气的混合比,可以测出几个氮的相对压力下的吸附量,从而可根据BET 公式计算比表面。

BET 公式:0)1(1)(p p C V C C V p p V p m m -+=- (9-1) 式中, P ——氮气分压,(Pa )P 0——吸附温度下液氮的饱和蒸气压,(Pa )V m ——样品上形成单分子层需要的气体量,(mL )V ——被吸附气体的总体积,(mL )C ——与吸附有关的常数。

以)(0p p V p - 对0p p 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为 C V C m )1(- , 截距为CV m 1 , 由此可得:截距斜率+=1m V (9-2) 若已知每个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即:18102240-⨯=WA N V S m A m g (9-3) 式中,S g ——被测样品的比表面,m 2/gN A ——阿佛加得罗常数,A m ——被吸附气体分子的截面积,(nm )2W ——被测样品质量,g;BET 公式的适用范围为: p/p 0=0.05~0.35, 这是因为比压小于0.05时,压力大小建立不起多分子层吸附的平衡,甚至连单分子层物理吸附也还未完全形成。

物理实验报告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ET法

物理实验报告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ET法

物理实验报告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 E T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物理实验报告《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ET法》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BET法测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2.了解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和BET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3. 掌握 BET法固体比表面的测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测定软件的操作.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建立在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测定多孔物质比表面的方式,常用BET公式为:)-1 + P (C-1)/ P0 VmC上式表述恒温条件下,吸附量与吸附质相对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中V是平衡压力为P时的吸附量,P0为实验温度时的气体饱和蒸汽压,Vm是第一层盖满时的吸附量,C为常数.因此式包含Vm和C两个常数,也称BET二常数方程.它将欲求量Vm与可测量的参数C,P联系起来.上式是一个一般的直线方程,如果服从这一方程,则以P/[V(P0-P)]对P/ P0作图应得一条直线,而由直线得斜率(C-1)/VmC和直线在纵轴上得截据1/VmC就可求得Vm.则待测样品得比表面积为:S= VmNAσA/ (22400m)其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为样品质量(单位:g); σm为每一个被吸附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所占有得面积,σm的值可以从在液态是的密堆积(每1分子有12个紧邻分子)计算得到.计算时假定在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以六方密堆积的方式排列,对整个吸附层空间来说,其重复单位为正六面体,据此计算出常用的吸附质N2的σm=.现在在液氮温度下测定氮气的吸附量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国际公认的σm的值是.本实验通过计算机控制色谱法测出待测样品所具有的表面积.三,实验试剂和仪器比表面测定仪,液氮,高纯氮,氢气.皂膜流量计,保温杯.四: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1,按逆时针方向将比表面测定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旋至放松位置(此时气路处于关闭状态).2,将氮气钢瓶上的减压阀按逆时针方向旋至放松位置(此时处于关闭状态),打开钢瓶主阀,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减压阀至减压表压力为,同法打开氢气钢瓶(注意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万一表盘冲出伤人).3,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比表面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至气体压力为.4,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1口连接,将氮气阻力阀下方的1号拉杆拉出,测量氮气的流速,用氮气阻力阀调节氮气的流速为9ml/min,然后将1号拉杆推入.5,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2口连接,将氢气阻力阀下方的2号拉杆拉出,测量氢气的流速,用氢气阻力阀调节氢气的流速为36ml/min,然后将2号拉杆推入.6,打开比表面测定仪主机面板上的电源开关,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至桥路电流为120mA,启电脑,双击桌面上Pioneer图标启动软件.观察基线.(二)测量工作1,将液氮从液氮钢瓶中到入保温杯中(液面距杯口约2cm,并严格注意安全),待样品管冷却后,用装有液氮的保温杯套上样品管,并将保温杯固定好.观察基线走势,当出现吸附峰,然后记录曲线返回基线后,击调零按钮和测量按钮,然后将保温杯从样品管上取下,观察脱附曲线.当桌面弹出报告时,选择与之比较的标准参数,然后记录(打印)结果(若不能自动弹出报告,则击手切按钮,在然后在谱图上选取积分区间,得到报告结果).重复该步骤平行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为样品的比表面积.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范文大全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2)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2)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2)实验七 BET 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一)实验目的了解气体在固体表面物理吸附的其本概念,掌握BET 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和BET 二常数公式的应用;用BET 容量法测定固体粉末的比表面。

(二)实验原理处于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有表面(过剩)自由能,当气体分子与其接触时,有一部分会暂时停留在表面上,使得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大于气相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通常把能有效地吸附气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吸附剂对吸附质吸附能力的大小由吸附剂、吸附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决定。

吸附量是描述吸附能力大小的重要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或单位表面面积)吸附剂在一定温度下在吸附达到平衡时所吸附的吸附质的体积(或质量、摩尔数等)来表示。

对于一定化学组成的吸附剂其吸附能力的大小还与其表面积的大小、孔的大小及分布、制备和处理条件等因素有关。

一般应用的吸附剂都是多孔的,这种吸附剂的表面积主要由孔内的面积(内面积)所决定。

1 g 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

比表面和孔径大小及分布是描述吸附剂的重要宏观结构参数.测定固体比表面的基本设想是测出在l g 吸附剂表面上某吸附质分子铺满一层所需的分子数,再乘以该种物质每个分子所占的面积,即为该固体的比表面。

因而,比表面的测定实质上是求出某种吸附质的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

测定吸附量的一般原则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将一定量的吸附剂置于吸附质气体中,达到吸附平衡后根据吸附前后气体体积和压力的变化或直接称量的结果计算吸附量。

测定方法一般分为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种。

前者有常压流动法、色谱法等;后者有容量法、重量法等。

容量法是在精确测定过体积的真空体系中装入一定量的吸附剂,引入气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吸附平衡,根据气体压力因吸附而产生的变化计算吸附量。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和吸附质,在指定温度下吸附量与气体平衡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实验十四 固体比表面的测定

实验十四  固体比表面的测定

实验十四 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ET 色谱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BET 公式的基本假定、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应用BET 公式求算多孔固体的比表面积。

2、掌握ST -03型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测定仪的测定原理、使用方法及流动体系的操作技术。

3、用连续流动色谱法测定多孔物质的平衡吸附量。

二、预习要求:1、 了解BET 色谱法测定固体比表面记的原理。

2、 了解ST-03型比表面测定仪的仪器构造及测量原理。

三、实验原理:一克多孔固体所具有的总表面积(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定义为比表面,以m 2/g 表示。

在气固多相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中,大量的事实证明,气固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固体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

某些催化剂的活性与其比表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因此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对多相反应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测定多孔固体比表面的方法很多,而BET 气相吸附法则是比较有效、准确的方法。

BET 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在物理吸附中,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而吸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也是范德华力。

所以当气相中的吸附质分子被吸附在多孔固体表面上之后,它们还可能从气相中吸附同类分子。

因此吸附是多层的,但同一层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吸附平衡是吸附和解吸附的动态平衡;第二层及其以后各层分子的吸附热等于气体的液化热,根据这个假设,推导得到BET 方程式如下:P P V P P V C C V C P P Sd S m m S N N N 222111()-=+-⋅14 (1)式中:P N 2—混合气中氮的分压P S —吸附平衡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汽压V m —铺满一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标准态) C —与第一层吸附热及凝聚热有关的常数V d —不同分压下所对应的固体样品吸附量(标准状态下) 选择相对压力P P S N 2在0.05~0.35范围内。

实验得到与各相对P P S N 2相应的吸附量V d 后,根据BET 公式,将P P V P P Sd S N N 221()-对P P S N 2作图,得一条直线,其斜率为b C V C m =-1,截距a V C m =1由斜率和截距可以求得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V mV a b m =+114 (2)根据每一个被吸附分子在吸附表面上所占有的面积,即可计算出每克固体样品所具有的表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报告《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et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bet法测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 2.了解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和bet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 3. 掌握 bet法固体比表面的测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测定软件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建立在bet 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测定多孔物质比表面的方式,常用bet公式为: )-1 + p (c-1)/ p0 vmc 上式表述恒温条件下,吸附量与吸附质相对压力之间的关系. 式中v是平衡压力为p时的吸附量,p0为实验温度时的气体饱和蒸汽压,vm是第一层盖满时的吸附量,c为常数.因此式包含vm和c两个常数,也称bet二常数方程.它将欲求量vm与可测量的参数c,p 联系起来. 上式是一个一般的直线方程,如果服从这一方程, 则以p/[v(p0-p)]对p/ p0作图应得一条直线,而由直线得斜率(c-1)/vmc和直线在纵轴上得截据1/vmc就可求得vm. 则待测样品得比表面积为: s= vmnaσa/ (22400m) 其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为样品质量(单位:g); σm为每一个被吸附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所占有得面积,σm的值可以从在液态是的密堆积(每1分子有12个紧邻分子)计算得到.计算时假定在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以六方密堆积的方式排列,对整个吸附层空间来说,其重复单位为正六面体,据此计算出常用的吸附质n2的σm=0.162nm2. 现在在液氮温度下测定氮气的吸附量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国际公认的σm的值是0.162nm2. 本实验通过计算机控制色谱法测出待测样品所具有的表面积.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比表面测定仪,液氮,高纯氮,氢气.皂膜流量计,保温杯. 四: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按逆时针方向将比表面测定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旋至放松位置(此时气路处于关闭状态). 2,将氮气钢瓶上的减压阀按逆时针方向旋至放松位置(此时处于关闭状态),打开钢瓶主阀,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减压阀至减压表压力为0.2mpa,同法打开氢气钢瓶(注意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万一表盘冲出伤人). 3,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比表面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至气体压力为0.1mpa. 4,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1口连接,将氮气阻力阀下方的1号拉杆拉出,测量氮气的流速,用氮气阻力阀调节氮气的流速为9ml/min,然后将1号拉杆推入. 5,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2口连接,将氢气阻力阀下方的2号拉杆拉出,测量氢气的流速,用氢气阻力阀调节氢气的流速为36ml/min,然后将2号拉杆推入. 6,打开比表面测定仪主机面板上的电源开关,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至桥路电流为120ma,启电脑,双击桌面上pioneer图标启动软件.观察基线. (二)测量工作 1,将液氮从液氮钢瓶中到入保温杯中(液面距杯口约2cm,并严格注意安全),待样品管冷却后,用装有液氮的保温杯套上样品管,并将保温杯固定好.观察基线走势,当出现吸附峰,然后记录曲线返回基线后,击调零按钮和测量按钮,然后将保温杯从样品管上取下,观察脱附曲线.当桌面弹出报告时,选择与之比较的标准参数,然后记录(打印)结果(若不能自动弹出报告,则击手切按钮,在然后在谱图上选取积分区间,得到报告结果).重复该步骤平行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为样品的比表面积. 2.实验完成后,按顺序(1)关闭测量软件,(2)电脑,(3)将比表面仪面板上电流调节旋钮调节至电流为80ma后,关闭电源开关,(4)关闭氢气钢瓶和氮气钢瓶上的主阀门(注意勿将各减压阀和稳压阀关闭).(5)将插线板电源关闭. 操作注意事项 1.比表面测定仪主机板上的粗调,细调和调池旋钮已固定,不要再动; 2.打开钢瓶时,表头正面不要站人,以免气体将表盘冲出伤人; 3.使用液氮时要十分小心,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要将保温杯盖子盖紧; 4.将保温杯放入样品管或者取下时动作要缓慢,以免温度变化太快使样品管炸裂; 5.关闭钢瓶主阀时,不可将各减压阀关闭;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样品序号重量(mg) 表面积(m2/g) 峰面积(m2/g) 标准样品 70 200 1660630 样品 1 70 199.241 1626622 样品 2 70 198.646 1621763 样品均值70 198.944 1624192.5 样品表面积的平均值为
(199.241+198.646)/2= 198.944m2/g 相对误差为: (198.944-200.00)/200.00=-0.0078) 六,误差分析 (1)调零时出现问题,出峰时,基线没有从零开始,然后处理不当; (2)取出装有液氮的保温杯时,基线还未开始扫描. (3)脱附时温度较低,出现拖尾.通常认为滞后现象是由多孔结构造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脱附的热力学平衡更完全.
七,注意事项 1,打开钢瓶时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表盘冲出伤人; 2,液氮时要十分小心,切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可将保温杯盖子盖紧; 2,注意开关阀门,旋纽的转动方向; 3,钢瓶主阀时,注意勿将各减压阀和稳压阀关闭; 4,测量时注意计算机操作:在吸附时不点测量按纽,当吸附完毕拿下液氮准备脱附时再点调零,测量,进入测量吸附量的阶段; 5,严格按照顺序关闭仪器. 6,bet公式只适用于比压约在所不惜.0.05-0.35之间,这是因为在推导公式时,假定是多层的物理吸附,当比压小于0.05时,压力太小,建立不起多层物理吸附,甚至连单分子层吸附也未形成,表面的不均匀性就显得突出;在比压大于0.35时,由于毛细凝聚变得显著起来,因而破坏了多层物理吸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