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答案(14过渡元素2)
大学无机化学第20章 过渡金属元素习题答案 20120319

第20章d区过渡金属元素习题解答1.为什么过渡元素中,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高氧化态物质的稳定性升高,而过渡后的p区元素同族自上而下低氧化态的物质趋于稳定?2.自ⅣB族到ⅦB族元素的最高氧化态在溶液中为什么不存在简单的离子M4+、M5+、M6+?3.为什么d区金属的密度、硬度、熔点、沸点一般较高?4.过渡元素的氧化态分布有何特点?5.由MnO2制备锰酸盐应在酸性介质还是碱性介质中进行?欲把Mn2+ 离子氧化为MnO4–离子应选用何种氧化剂?6.Cr3+与Al3+在生成化合物方面有何异同?7.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在酸性K2Cr2O7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颜色由橙红变蓝绿色,此时加入乙醚,并用HNO3酸化,溶液变为深蓝色。
(2)黄色的BaCrO4溶在浓盐酸中,得到的是绿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说明颜色变化。
(3)Fe2(SO4)3溶液与Na2CO3溶液作用,得不到Fe2(CO3)3。
(4)在水溶液中用Fe3+与KI作用,不能制得FeI3。
(5)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后出现红色,若再向溶液中加入Fe粉或NH4F晶体,红色又消失;(6)向Co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析出粉红色沉淀,沉淀很快又转为灰绿色至褐色。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TiO2(s) + BaCO3(s) → ;(2)V2O5(s) + HCl(aq) → ;(3)Cr2O72–(aq) + Ag+(aq) + H2O(l) → ;(4)[Cr(OH)4]–(aq) + H2O2(l) + OH–(aq) → ;(5)MnO4–(aq) + Fe2+(aq) + H+(aq) → ;(6)MnO2(s) + HCl(aq,浓) → ;(7)Cr3+(aq) + MnO4–(aq) + H2O(l) → ;(8)Co2O3(s)+ HCl (aq,浓) → ;(9)K3[Fe(CN)6] (aq) + Fe2+(aq) → ;(10)PO43–(aq) + (NH4)2MoO4(aq) + H+(aq) → ;(11)PdCl2(aq) + CO(g) + H2O(l) → ;(12)Pt(s) + HNO3(aq) + HCl(aq) → 。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练习题(带答案)2019

元素周期表原子的构成:如果用 A Z X 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原子 A Z X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注意:原子的质量数近似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不能说原子的质量数就是其相对原子质量(3)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原子的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③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④阳离子中:质子数(Z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⑤阴离子中:质子数(Z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⑷ 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电子层: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 2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电子的排布是先排K 层,K 层排满再排L 层,L 层排满再排M 层,M 层不一定排满了再排N 层,后面的也一样不一定排满了再排下一层。
(只有前3层)当电子层数≥4,最外层为1~2个电子,则次外层电子数为: 8 ;最外层为3~8个电子,则次外层电子数为: 18 。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指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编制原则: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⑴编排原则① 按照 核电荷数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4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属于过渡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该空用字母表示)。
(2)B,F,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__最不稳定。
(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r K F Br M H2O、HCl、PH3 PH3 Cl【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氟、B为氧、C为磷、D为碳、E为Ar、F为Cl、G为硫、H为Al、I为Mg、J为Na、K为Ca、L为钾、N为Br、M处于过渡元素。
【详解】(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4种元素中,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Ar(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故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为K,非金属性最强的为F;Br2常温下为液态,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M属于过渡元素;故答案为:Ar;K;F;Br;M;(2)B,F,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O、HCl、PH3,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P、Cl>P,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与PH3最不稳定,故答案为:H2O、HCl、PH3;PH3;(3)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第三周期中Cl原子半径最小,故答案为:Cl。
2.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生成盐F;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期;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A、B、D、E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C、D、E三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过渡元素(2)

(4)在碱性溶液中,低氧化态的Fe,Co,Ni有一定程度的还原性; (5)单质无论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都有较强的还原性. 二,铁系元素离子的存在形式及常见反应 1,常见化合物 2,常见反应:稳定性,水解性,氧化还原性
表:铁系元素的常见化合物
氧化值 氧化物 +2 FeO黑,CoO灰绿 黑 灰绿 NiO暗绿 暗绿 氢氧化物 Fe(OH)2白, Co(OH)2粉红 Ni(OH)2浅绿 FeSO47H2O淡绿 淡绿 (NH4)2Fe(SO4)3H2O绿, 绿 CoCl26H2O粉红 粉红 NiSO47H2O绿 绿 +3 砖红, Fe2O3砖红,Co2O3黑, Ni2O黑 黑 Fe(OH)3棕红, 棕红, Co(OH)3棕, Ni(OH)3 黑 FeCl3 黑褐
三,铁系元素的配合物 1,氨合物 2,氰合物 3,硫氰配合物 下页表:铁系元素的常见配离子
�
[Fe(H2O)6 ]3+ + H2O = [Fe(OH )(H2O)6 ]2+ + H3O+ H 2[Fe(H2O)6 ]3+ = [(H2O)4
F O e F O H e
(H2O)4 ] + 2H2O
[Fe(OH )(H2O)5 ]2+ + [Fe(H2O)6 ]3+ = [(H2O)5 Fe OH Fe(H2O)5 ]5+ + H2O
的形状.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材料在导弹,航空航天,石 油化工,机械仪器仪表,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Ni-Ti合金具有非常独特的形状记忆 效应.美国设计的一种用Ti-Ni合金做的新式宇宙飞船天 线,在室温下该天线可以折叠成线团,便于发射,当飞船 升至高空时,温度升至77°C以上,天线即可自动打开. 本族元素价电子构型3d6-84s2,共用的常见氧化态为+2, +3,Fe最高为+6,Ni最高为+4. *铁系元素的元素电势图 (1)酸性溶液中,Fe2+,Co2+和Ni2+是元素的最稳定状态; (2)Fe(VI),Co(III),Ni(IV)在酸性溶液中是强氧化剂; (3)在碱性溶液中,Fe(III),Co(II),Ni(II)是各元素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所 氧化,例如:绿矾在空气中可逐渐失去部分结晶 水,同时晶体表面有黄褐色的碱性硫酸铁生成.
过渡元素(课后基础习题)

过渡元素1、钛的主要矿物是什么?简述从钛铁矿制取钛白得反应原理。
2、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Ti + HF →(2)TiO2 + H2SO4→(3)TiCl4 + H2O →(4)FeTiO3 + H2SO4→(5)TiO2 + BaCO3→(6)TiO2 + C + Cl2→3、完成下列反应(1)TiI4在真空中强热;(2)FeTiO3和碳得混合物在氯气中加热;得水溶液加入过量得氨;(3)向含有TiCl-26(4)向VCl3的水溶液加入过量的氨;(5)将VCl2的固体加到HgCl2水溶液中。
4、根据下列实验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将一瓶TiCl4打开瓶塞时立即冒白烟。
向瓶中加入浓HCl溶液和金属锌时生成紫色溶液,缓慢地加入NaOH溶液直至溶液呈碱性,于是出现紫色沉淀。
沉淀过滤后,先用HNO3处理,然后用稀碱溶液处理,生成白色沉淀。
5、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1)V2O5 + NaOH−→−(2)V2O5 + HCl−→−(3)VO43- + H+(过量) −→−(4)VO2+ + Fe2+ + H+−→−(5)VO2+ + H2C2O4 + H+−→6、新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淀为什么会发生下列变化(1)Mn(OH)2几乎是白色的,在空气中变为暗褐色?(2)白色的Hg(OH)2立即变为黄色?(3)蓝色的Cu(OH)2,加热时为什么变黑?7、根据下述各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往Cr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析出葱绿色絮状沉淀,后又溶解,此时加入溴水,溶液就由绿色变为黄色。
用H2O2代替溴水,也得到同样结果。
(2)当黄色BaCrO4沉淀溶解在浓HCl溶液中时得到一种绿色溶液。
(3)在酸性介质中,用锌还原Cr2O-2时,溶液颜色由橙色经绿色而变成蓝色。
放置时又变回绿色。
7(4)把H2S通入已用H2SO4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时,溶液颜色由橙变绿,同时析出乳白色沉淀。
过渡元素实验报告习题(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过渡元素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掌握过渡元素的一些典型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过渡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过渡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具有独特的性质,如多种氧化态、较高的熔点和硬度、催化性能等。
这些性质使得过渡元素在化学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滴管、镊子、移液管等。
2. 试剂:FeCl3溶液、KSCN溶液、K4[Fe(CN)6]溶液、HCl、H2SO4、HNO3、CuSO4溶液、NaOH溶液、苯、乙醇等。
四、实验内容1. 过渡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1)实验原理:利用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观察血红色的Fe(SCN)3生成,说明Fe3+具有氧化性。
(2)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FeCl3溶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溶液变为血红色。
(4)实验结论:Fe3+具有氧化性。
2. 过渡元素的配位性质(1)实验原理:利用K4[Fe(CN)6]溶液与FeCl3溶液的反应,观察普鲁士蓝的生成,说明Fe3+与[Fe(CN)6]4-形成配位化合物。
(2)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FeCl3溶液,滴加K4[Fe(CN)6]溶液,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溶液变为蓝色。
(4)实验结论:Fe3+与[Fe(CN)6]4-形成配位化合物。
3. 过渡元素的催化性质(1)实验原理:利用CuSO4溶液作为催化剂,观察苯与乙醇在CuSO4催化下的反应,说明Cu2+具有催化作用。
(2)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苯和乙醇,滴加CuSO4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溶液变为蓝色,且有气体产生。
(4)实验结论:Cu2+具有催化作用。
4. 过渡元素在工业中的应用(1)实验原理:利用FeCl3溶液作为印染工业的染料。
(2)实验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过渡元素》课件 (2)

过渡元素的作用是增强用户体验,增加网站的吸引力。过渡元素还可以减轻页面加载时 的压力,让卡顿的转换过程显得平滑。
渡元素的使用场景
页面转场效果
过渡元素可以用于页面之间的转场效果,让用 户在页面之间有更加自然的感觉。
模态框动画
过渡元素可以让模态框的弹出更加平滑,让用 户感觉更加舒适。
悬停效果
过渡元素PPT课件 (2)
欢迎来学习过渡元素!在这堂课中,我们将介绍过渡元素的定义、作用,使 用场景以及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看起来很棒的过渡元素的案例分析!
过渡元素的定义和作用
1 定义
过渡元素是在网站和应用界面中实现动态效果的 HTML 和 CSS 元素。当页面中的内容发 生变化时,过渡元素能创造出无缝的视觉过渡,使用户体验更加流畅。
图片画廊效果
通过幻灯片效果和翻页效果, 实现了简单的图片画廊效果。
视频前奏动画
在视频加载之前,通过过渡 元素创造了一个炫酷的前奏 动画,增加了视频的仪式感 和观赏性。
结论和总结
本课程讲解了过渡元素的定义和作用、使用场景、类型和效果、操作步骤、 设计注意事项以及案例分析。我们希望你现在更能运用过渡元素来增强你的 网站,让你的网站更加精彩!
设置触发条件,比如页面滚动、鼠标悬停等。
过渡元素的设计注意事项
• 过渡元素的使用应避免过度,以防影响页面的正常阅读。 • 过渡元素的过度和延迟时间要合理,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用户造
成不良的影响。 • 过渡效果所使用的图形和颜色要与网站风格相协调,不要过于突兀。
过渡元素的案例分析
店铺街头展示
通过淡入淡出的过渡元素, 让店铺展示更具动态感,吸 引大量目光。
旋转效果
4
卡牌翻转等动画效果。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十四 物质结构与性质(Word含答案)

单元检测十四 物质结构与性质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 .N 、P 、As 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B .价电子排布为4s 24p 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 族,是p 区元素C .2p 和3p 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D .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2.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 .3p 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2的原子B .M 层全充满而N 层为4s 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的原子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5的原子和价电子排布为4s 24p 5的原子D .2p 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价电子排布为2s 22p 5的原子 3.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B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 2n p 6(若只有K 层时为1s 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电离能I 1<I 2<I 3<…4.对于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各分子,下表所述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分子式 CH 4 NH 3 CO 2 SCl 2 VSEPR 模型名称 正四面体形四面体形直线形 四面体形 分子的空间结构名称正四面体形 平面三角形直线形V 形5.已知各种硝基苯酚的性质如下表:名称结构式25 ℃,水中溶解度/g熔点/℃沸点/℃邻硝基苯酚0.2 45 100 间硝基苯酚 1.4 96 194 对硝基苯酚 1.7 114 295下列关于各种硝基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邻硝基苯酚分子内形成氢键,使其熔、沸点低于另两种硝基苯酚B.间硝基苯酚不仅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也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C.对硝基苯酚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其熔、沸点较高D.三种硝基苯酚都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在水中溶解度小6.下列有关原子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二氧化硅晶体的最小结构单元都是正四面体B.1 mol金刚石中的C—C数目是2N A,1 mol SiO2晶体中的Si—O数目是4N AC.水晶和干冰在熔化时,晶体中的共价键都会断裂D.SiO2晶体是原子晶体,所以晶体中不存在分子,SiO2不是它的分子式7.元素周期表是安置元素的一座“大厦”,已知原子的下列结构或性质,能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单元号和房间号”即位置的是()A.某元素原子的第二电子层电子排布图为B.某元素在某种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4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D.某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5s25p18.硫酸盐(含SO2-4、HSO-4)气溶胶是雾霾的成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 过渡元素[习题]1. 解:(1)2Cu + → Cu 4434421湿空气O 2H 2CO 2O ++2(OH)2CO 3↓ (2) Cu 2O + 2Cl - + 2H + → 2CuCl 2↓+ H 2O(3) Cu 2O +2H + → Cu 2+ + Cu ↓+ H 2O(4) 2Cu 2+ + 4I - → 2CuI ↓+ I 2(5) 2Cu 2+ + 6CN -(过量) → 2[Cu(CN)2] - + (CN)2↑(6) AgBr + 2S 2O 32- → [Ag(S 2O 3)2] 3- + Br -(7) Zn 2+ + 4NH 3·H 2O(过量) → [Zn(NH 3)4]2+ + 4H 2O(8) Hg 2+ + 4I - (过量) → [HgI 4] 2-(9) Hg 22+ + 4I - (过量) → [HgI 4] 2- + Hg ↓(10) Hg 2+ + 2OH - → HgO ↓+ H 2O(11) Hg 2Cl 2 + SnCl 2 → 2Hg ↓+ SnCl 4(12) HgS + S 2- → [HgS 2]2-※2. 解:简单工艺流程如下:(1) 配制工业纯ZnCl 2溶液,用稀HCl 调节溶液pH = 1~2,加入少量Zn 粉,除去重金属离子(Pb 2+、Cu 2+等)杂质。
(2) 过滤,除去重金属离子后的清夜中加入少量H 2O 2(3%),将Fe 2+氧化为Fe 3+。
(3) 用NH 3·H 2O 调节溶液pH = 4,通H 2O(g)加热,使Fe 3+沉淀完全,过滤除去Fe(OH)3。
(4) 滤液中加入饱和NH 4HCO 3溶液,调节溶液pH = 8,生成白色沉淀。
(5) 过滤,将沉淀离心甩干,再用热水洗涤多次,直到用AgNO 3试剂检查Cl -含量达标为止。
(6) 沉淀经干燥焙烧,即得产品ZnO 试剂。
3. 解:(1)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由于白色Zn(OH)2沉淀溶于NaOH ,因而加过量NaOH 时白色沉淀消失。
Zn 2++2OH -(适量) →Zn(OH)2↓Zn(OH)2+2OH -(过量) →[Zn(OH)4]2-(2) 先有浅蓝色Cu 2(OH)2SO 4沉淀,NH 3·H 2O 过量时,沉淀因[Cu(NH 3)4]2+形成而溶解。
2Cu 2++2NH 3·H 2O+SO 42- → 2Cu 2(OH)2SO 4↓+2NH 4+Cu 2(OH)2SO 4 +8NH 3·H 2O (过量) →2[Cu(NH 3)4]2+ +2OH -+SO 42-+ 8H 2O(3) HgCl 2溶液中加入适量SnCl 2时生成白色Hg 2Cl 2沉淀,加过量SnCl 2时白色Hg 2Cl 2被还原为Hg 。
2HgCl 2 + SnCl 2 → 2 Hg 2Cl 2↓+ SnCl 4;Hg 2Cl 2 + SnCl 2 → 2Hg ↓+ SnCl 4(4) HgCl 2溶液中加入KI 时,先有橘红色HgI 2沉淀生成,加KI 过量时,HgI 2沉淀因形成无色[HgI 4] 2-而溶解。
HgCl 2 + 2I - → HgI 2↓+ 2Cl -HgI 2+ 2I - (过量) → [HgI 4] 2-4. 解:因混合液中含有大量F -,它可与Fe 3+配合,使c (Fe 3+)降低,导致Fe 3+的氧化能力下降,所以加入KI 溶液时,Cu 2+可氧化I -而生成白色CuI 沉淀和单质I 2。
反应式如下:Fe 3+ + 6F - → [FeF 6]3-2Cu 2+ + 4I - → 2CuI ↓+ I 2这可用电极电势值说明。
已知:Fe 3+ + e -Fe 2+ \E = 0.771V [FeF 6]3-+ e - Fe 2+ + 6F -将两电极组成原电池,电动势为零(E = 0)时,则:E (Fe 3+/Fe 2+) = E ([FeF 6]3-/Fe 2+) \E (Fe 3+/Fe 2+) + 0.0592V × lg)Fe ()Fe (23++c c = \E ([FeF 6]3-/Fe 2+) + 0.0592V× lg 6236)}F ()}{Fe ({)]FeF ([−+−c c c\E ([FeF 6]3-/Fe 2+) = \E (Fe 3+/Fe 2+) + 0.0592V× lg)]FeF ([136f −\K = 0.771 + 0.0592× lg1410×04.21 = - 0.076 V << \E (I 2/I -) = 0.536V所以, [FeF 6]3-不能氧化I -。
查表:\E (Cu 2+/CuI) = 0.86V >\E (I 2/I -) 故有Cu 2+氧化I -的反应发生,而无[FeF 6]3-氧化I -的反应发生。
5. 解:A 为CuCl 2,B 为Cu(OH)2,C 为 CuS ,D 为AgCl 。
(1) Cu 2+ + 2OH - → Cu(OH)2(A) 浅蓝色沉淀B(2) Cu(OH)2 +2H + → Cu 2+ +2H 2O(B)Cu(OH)2 + 4NH 3 → [Cu(NH 3)4]2+ + 2OH -(B)(3) Cu 2+ + H 2S → CuS ↓+ 2H +(A) 黑色沉淀C(4) 3CuS + 8H + + 2NO 3- → 3Cu 2+ + 2NO ↑+ 3S ↓+ 4H 2O(5) Ag + + Cl - → AgCl ↓(A) 白色沉淀D(6) AgCl + 2NH 3 → [Ag(NH 3)2]+ + Cl -(D)6. 解:这无色溶液中含有Hg(NO 3)2。
(1) 2Hg 2+ + NO 3- + 4NH 3 + H 2O → HgO·NH 2HgNO 3↓+ 3NH 4+白色(2) Hg 2+ + 2OH - → HgO ↓+ H 2O黄色(3) Hg 2+ + 2I - → HgI 2↓橘红色HgI 2+ 2I -(过量) → [HgI 4]2-(4) Hg 2+ + Hg → Hg 22+2Hg 22+ + 4NH 3 + H 2O + NO 3- → HgO·NH 2HgNO 3↓+ 2Hg ↓+3NH 4+白色 黑色7. 解:A 为HgCl 2、 B 为HgO 、 C 为HgS 、 D 为[HgS 2]2-、E 为AgCl 、F 为[Ag(NH 3)2]+、G 为Hg 2Cl 2、H 为Hg 。
8. 解:(1) 加过量NaOH; (2) 加NH 3·H 2O;(3) 加过量NH 3·H 2O; (4) 加HNO 3;(5) 加NH 3·H 2O ; (6) 加稀HCl(或根据颜色);(7) 加过量NH 3·H 2O; (8) 加Na 2S 或HCl※9. 解:(1)由已知电对的\E 值可知: \E = \E (Cu +/Cu) -\E (Cu 2+/Cu +)= 0.36 V > 0故Cu +发生歧化反应:2Cu +→Cu 2+ + Cu反应平衡常数可由下式求得:lg K = \V 0592.0z '\E =V 0592.0V 36.01×=6.08 \K = 1.2×106K \值较大,表明Cu +在水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较完全。
(2)下面两个平衡反应: CuCl(s)Cu + + Cl - (A) == 1.72×10\A K \sp K -72Cu +Cu 2+ + Cu (B) = 1.2×10\B K 6(A)式× 2 +(B)式得: 2CuCl(s)Cu 2+ + Cu + 2Cl - (C) 则:={(CuCl)}\C K \sp K 2· \B K = 3.6×10-8该反应的逆反应为Cu 2+ + Cu + 2Cl - → 2CuCl ↓ (D)\D K = 1/= 1/(3.6×10\C K -8) =2.8 × 107计算结果表明:当Cu()Ⅰ形成沉淀或配合物时,可使Cu()Ⅱ转化为Cu()Ⅰ的化合物,即发生歧化反应的逆过程。
10. 解:(1)(-)Ag, AgI(S)∣I -(1 mol•L -1)‖Ag +(1 mol•L -1)∣Ag (+)(2) 电池反应为Ag ++ I -→AgI ↓(3) K sp θ(AgI) = 8.63×10-1711. 解:([AuCl \f K 2]−)=3.09×1011; ([AuCl \f K 4]−)=1.41×102612. 解:(1) 常温下气态Cu(I)比Cu(II)稳定;(2)常温下Cu 2O 、CuO 均稳定;(3)高温下Cu 2O 比CuO 稳定;(4)水溶液中Cu(I)不稳定,会自发歧化为Cu(II)和Cu13. 解:A 为AgNO 3、 B 为AgCl 、 C 为[Fe(NO)]2+、 D 为[Ag(NH 3)2]+、E 为AgBr 、F 为Ag 2S 2O 3、G 为[Ag(S 2O 3)2]3-、H 为AgS 、I 为AgI 、 J 为[Ag(CN)2]-、 K 为S 、 L 为NO 。
※14. 解:E = - 0.02377V ;lg K o =- 1.606K o =0.0248[思考题]11. 解:Cu2+ + 2OH-→ Cu(OH)2↓Cu(OH)2 + 2OH-→ [Cu(OH)4]2-Cu2+ + 4NH3·H2O → [Cu(NH3)4]2+ + 4H2OZn2+ + 2OH-→ Zn(OH)2↓Zn(OH)2 + 2OH-→ [Zn(OH)4]2-Zn2+ + 2NH3·H2O → Zn(OH)2↓+ 2NH4+Zn2+ + 4NH3·H2O(过量) → [Zn(NH3)4]2+ + 4H2OHg2+ + 2OH-→HgO↓+ H2O2Hg2+ + 4NH3 + NO3- + H2O → HgO·NH2HgNO3↓+ 3NH4+Hg22+ + 2OH- → HgO↓+Hg↓+ H2O2Hg22+ + 4NH3 + NO3- + H2O → 3NH4+ + 2Hg↓+ HgO·NH2HgNO3↓12.解:2Cu2+ + 4I- → 2CuI↓+ I2Ag+ + I- → AgI↓Hg2+ + 2I- → HgI2↓HgI2 + 2I- → [HgI4]2-Hg22+ +2I- → Hg2I2↓Hg2I2 +2I- → [HgI4]2- + 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