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头针1 ppt课件

主治:肺、心等上焦疾病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
2020/12/9
(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2020/12/9
目前是以头皮针标准治疗线作为刺激 部位,其特点为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 上选穴,采用穴位透刺方法。
2020/12/9
• 一、头皮针刺激部位
(一)额区
1、额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神庭穴向下刺1寸。 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
2、额旁1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 内眦,自眉冲穴向下刺1寸。
百会透前顶穴。 主治:腰腿足病症。 2、顶颞前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前神聪透
悬厘穴。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 3、顶颞后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百会透曲鬓穴。
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的疾患。
2020/12/9
1、能使脑电波指数和电压上升,并改善起不对称性。 2、能引起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图改变。 3、能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4、可以迅速改善瘫肢的肌电和皮温,而且有皮肤电位的改变。 5、能加强对血浆中环核甘酸的调节,有宜于记忆力的提高增强短时记忆。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
2020/12/9
(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2020/12/9
目前是以头皮针标准治疗线作为刺激 部位,其特点为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 上选穴,采用穴位透刺方法。
2020/12/9
• 一、头皮针刺激部位
(一)额区
1、额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神庭穴向下刺1寸。 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
2、额旁1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 内眦,自眉冲穴向下刺1寸。
百会透前顶穴。 主治:腰腿足病症。 2、顶颞前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前神聪透
悬厘穴。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 3、顶颞后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百会透曲鬓穴。
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的疾患。
2020/12/9
1、能使脑电波指数和电压上升,并改善起不对称性。 2、能引起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图改变。 3、能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4、可以迅速改善瘫肢的肌电和皮温,而且有皮肤电位的改变。 5、能加强对血浆中环核甘酸的调节,有宜于记忆力的提高增强短时记忆。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
最新针灸学课件--刺灸方法 7.头针PPT课件

针灸学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v (四)额旁3线 v 【部位】 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
0.75寸起向下引一条长1寸的线。 v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
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
08.01.2021
针灸学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v (五)顶中线 v 【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
08.01.2021
针灸学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v (八)顶旁1线 v 【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
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 v 【主治】 腰腿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
等。
08.01.2021
针灸学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v (九)顶旁2线 v 【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
v 2.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医 者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v 3.婴儿由于颅骨缝骨化不完全,不宜采用 头针治疗。
08.01.2021
针灸学
四、头针的注意事项
v 4.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溢血引起有 昏迷、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 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 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偏瘫者,宜及早采用 头针治疗。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衰 竭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到承灵 穴。 v 【主治】 肩、臂、手等病证,如瘫痪、麻 木、学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v (十)颞前线 v 【部位】 在头的颞部,胆经颔厌穴与悬厘
穴的连线。 v 【主治】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
经神麻痹和口腔疾病。
08.01.2021
针灸学
头针课件ppt

强头针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
头针的国际交流与推广
国际学术交流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等方式,加强头针的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 学者前来交流学习,促进头针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培训和普及
通过开展国际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广头针技术,提高头针的国际知名度。同时可以编写相关教材和 宣传资料,方便国外学习者学习和了解头针。
运动系统疾病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 突出等。
其他
如美容养颜、调节亚健康状态 等。
02 头针的穴位与操作方法
头针穴位分布
01
头针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部各个区 域,包括前头部、后头部、两侧 头部等。
02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 用,掌握好穴位分布是进行头针 治疗的基础。
头针操作流程
消毒
对头部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 染。
国际合作研究
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头针研究项目,推动头针的国际合作与发展。通过合作研究,可 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促进头针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基础研究
加强头针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头针治疗疾病的原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 科学和可靠的依据。同时需要关 注头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为头针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头针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头针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激发经络之 气,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调整脏腑功 能,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
特点
头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 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常见疾病的 治疗和预防。
头针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内科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 腹泻等。
《头针疗法》课件

注意事项
头针治疗需注意消毒,避 免感染;同时,对于某些 疾病和特殊人群,需谨慎 使用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的科学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头 针疗法在各种疾病中的疗效和优 势,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
据。
机制研究
科研人员对头针疗法的治疗机制进 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调 节神经递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等 方式发挥作用。
失眠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头针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常用 的穴位包括神门穴、三阴交等。
面瘫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详细描述
面瘫是由于面部肌肉瘫痪引起的病症,头针 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肌肉功 能,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常用的穴位包括地 仓穴、颊车穴等。
针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如毫针、皮肤针等。
消毒措施
在针刺前应对针具、皮肤等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针刺方法与技巧
针刺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 刺方法,如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 等。
针刺技巧
在针刺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进针 角度、深度和刺激强度,以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VS
控制刺激强度
在针刺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刺激强度,避 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或不良反应。
03
常见病症的头针疗法
头痛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缓解头痛症状。
头针针灸课件(共55张PPT)

侧,顶中线旁开 前神聪 百会前1寸
[顶中线]
寸处,属足 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少阳胆经。自正 头针的行针只捻转不提插。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
营穴沿皮向后刺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
(三)颞区
[颞前线] [颞后线]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悬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
[颞前线]
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 回顾 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
等。
曲鬓 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用头针治疗。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 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衰竭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其操作常用等长度的三根毫针,分别从上述治疗线的起点(如前顶穴)、第一个等分点和第二个等分点(将此线三等分)处进针,沿皮由上 而下依次透针。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
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e中,旁约太阳
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顶中线]
寸处,属足 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少阳胆经。自正 头针的行针只捻转不提插。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
营穴沿皮向后刺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
(三)颞区
[颞前线] [颞后线]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悬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
[颞前线]
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 回顾 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
等。
曲鬓 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用头针治疗。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 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衰竭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其操作常用等长度的三根毫针,分别从上述治疗线的起点(如前顶穴)、第一个等分点和第二个等分点(将此线三等分)处进针,沿皮由上 而下依次透针。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
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e中,旁约太阳
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头针疗法-PPT课件

3
一、概 述
2、头针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 头部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 目而为之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十二经脉三百 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头部是调整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
4
一、概 述
经络与头部的联系:阳经、心肝经 经别
5、顶颞前斜线(中央前回)
督/膀胱/胆/胃/三焦
定位 前神聪→悬厘
前神聪 百会前1寸--督脉 悬 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 1/4交点-胆经
主治 对侧下肢、上肢、面部瘫
痪,流涎、发音障碍。
10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6、顶颞后斜线(中央后回) 督/膀胱/胆/胃/三焦 定位 百会→曲鬓
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交点
主治 对侧下肢、上肢、头面部疼痛、
麻木、感觉异常,偏头痛、颞
颌关节炎
11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7、顶中线(旁中央小叶肛门、膀胱括约肌中枢)
定位
前顶→百会(1.5寸) 前顶 百会前1.5寸--督脉
主治
腰腿足的瘫痪、麻木、
疼痛,性功能减退,
夜尿、遗尿、皮质性多尿
子宫下垂 、脱肛
12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针灸治则的近取
气街、四海、标本、根结理论
现代经络研究
5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1、额中线 督脉
定位 神庭向前引1寸直线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定位与主治
2、额旁一线 膀胱经 定位 眉冲向前引1寸直线
眉冲 攒竹直上入前发际0.5寸 膀胱经
主治 胸部疾病/鼻病
25
三、操作方法
一、概 述
2、头针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 头部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 目而为之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十二经脉三百 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头部是调整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
4
一、概 述
经络与头部的联系:阳经、心肝经 经别
5、顶颞前斜线(中央前回)
督/膀胱/胆/胃/三焦
定位 前神聪→悬厘
前神聪 百会前1寸--督脉 悬 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 1/4交点-胆经
主治 对侧下肢、上肢、面部瘫
痪,流涎、发音障碍。
10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6、顶颞后斜线(中央后回) 督/膀胱/胆/胃/三焦 定位 百会→曲鬓
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交点
主治 对侧下肢、上肢、头面部疼痛、
麻木、感觉异常,偏头痛、颞
颌关节炎
11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7、顶中线(旁中央小叶肛门、膀胱括约肌中枢)
定位
前顶→百会(1.5寸) 前顶 百会前1.5寸--督脉
主治
腰腿足的瘫痪、麻木、
疼痛,性功能减退,
夜尿、遗尿、皮质性多尿
子宫下垂 、脱肛
12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针灸治则的近取
气街、四海、标本、根结理论
现代经络研究
5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与主治
1、额中线 督脉
定位 神庭向前引1寸直线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定位与主治
2、额旁一线 膀胱经 定位 眉冲向前引1寸直线
眉冲 攒竹直上入前发际0.5寸 膀胱经
主治 胸部疾病/鼻病
25
三、操作方法
头针疗法PPT课件

wwwthemegallerycom22头皮解剖结构wwwthemegallerycom23头针禁忌症头针禁忌症心肌梗塞急性脑出血高热婴儿囟门未闭高血压血压不稳不连电针wwwthemegallerycom24特色治疗特色治疗背部八髎快针背部八髎快针风池颈三四夹风池颈三四夹脊大椎脊大椎颈三颈四夹脊靠近颈三颈四夹脊靠近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可改善颈椎病脑可改善颈椎病脑供血不足面瘫供血不足面瘫三叉神经痛肌无三叉神经痛肌无力等症状力等症状背部夹脊穴背部夹脊穴一寸直刺可在一寸直刺可在病变特定穴位加强病变特定穴位加强治疗相应脏腑病变治疗相应脏腑病变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调节植物神经的功痛坐骨神经痛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中医药结合头针治疗多种老年病
芦 晓 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概述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是结合脏腑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上选
取相关的区域进行针刺。此方法首创于原山西省稷山县医
院焦顺发医师,1969年研究,1971年总结出“头针”。中 医科学院蒋达树教授结合个人经验,稍作改进。
Company name
各区定位及主治
6.言语二区
Add Your Text here
部位:从顶骨结节引一与前后正中线之平行线, 从顶骨结节顶点取2cm,沿其末端再取3cm,为 言语二区(3cm)。
主治:命名性失语
各区定位及主治
7.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 水平线
Company Logo
病例分析
1-2周
患者,女,31岁,因服 食菌类快餐,随后出现 发热,头痛,入院后诊 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 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 物2天后,突然出现下 肢剧烈神经根疼痛,添 加对症治疗无效,发展 为双下肢萎软,行走不 能
中医药结合头针治疗多种老年病
芦 晓 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概述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是结合脏腑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上选
取相关的区域进行针刺。此方法首创于原山西省稷山县医
院焦顺发医师,1969年研究,1971年总结出“头针”。中 医科学院蒋达树教授结合个人经验,稍作改进。
Company name
各区定位及主治
6.言语二区
Add Your Text here
部位:从顶骨结节引一与前后正中线之平行线, 从顶骨结节顶点取2cm,沿其末端再取3cm,为 言语二区(3cm)。
主治:命名性失语
各区定位及主治
7.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 水平线
Company Logo
病例分析
1-2周
患者,女,31岁,因服 食菌类快餐,随后出现 发热,头痛,入院后诊 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 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 物2天后,突然出现下 肢剧烈神经根疼痛,添 加对症治疗无效,发展 为双下肢萎软,行走不 能
焦氏头针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0.平衡区
【部位】: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 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5厘米处,向下引平行于前 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小脑性平衡障碍。
13.生殖区
【部位】: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 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白带 多;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下,然后迅速拔出。因为头皮血管比较丰富,取
针后应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以防出血。
头皮针法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以10次为一 疗程。疗程间隔5~7日。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适应病症】 头皮针法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求捻转200次左右。这一速度对初学者来说是有
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双手同步捻转,因此要下苦
功锻炼一段时间。每次持续捻转1~2分钟,头皮
针留针15~30分钟,在此期间还需间隔5~10分
钟运针1次。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主治】:命名性失语。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针疗法
2020/11/13
1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 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 “ 起 于 鼻 、 交 颈 中 , 旁 约 太 阳 之 脉 , 下 循 鼻 外 …… 上 耳 前 , 过 客 主 人 , 循 发 际 、 至 额 颅……。”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尤其是足厥阴肝经在“循喉咙之后, 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 面部。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在气街学说中“头之气街” 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 集的重要部位,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部腧穴的重要作用。
2020/11/13
5
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一)额区 1.MS 1 额中线 ézhōngxiàn (英文MS是“micro-system”and “scalp points”的缩写。 )
【部位】: 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癫痫。 鼻病。
6.MS 6 顶颞前斜线 Dǐngniè Qiánxiéxiàn (运动区)
【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
并将其分为五等分段。
【主治】: 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
(言语一区),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
【主治】: 上1/5段,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下肢感觉异常及后头痛、
颈项痛和头鸣;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
段,治疗对侧头面麻木、疼痛等。
【刺法】: 用长针从百会穴刺入,向颞部曲鬓穴透刺,或用2寸长针从
上点作分段接力刺入,然后行快速捻针手法。
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该方案是1983年由中国针灸学会主持制定的,并
于1989年在WHO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正式通过。 WHO于1991年将该方案
公开颁布于世,向世界各国针灸界推荐。该方案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
的原则,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制定了头针穴名
标准化方案,确定14条治疗线,分属额、顶、枕、颞4区。2020/11/136
3.MS 3 额旁2线 épángxiànⅡ (胃区、肝胆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对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对 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胁肋痛、乳房胀痛。眩晕、目病。 【刺法】: 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4.MS 4 额旁3线 épángxiànⅢ (生殖区、肠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频、尿急,糖尿病引起烦渴、多饮、 多尿,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对下腹部疼痛有一定疗效。 【刺法】: 从此线上端进针,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刺法】: 用长针由前神聪沿皮向悬厘穴方向刺入,或用2寸长针由上点向悬厘
分段接力刺,行快速运针手法。
头202针0/1图1/1.3ppt
8
7. MS 7 顶颞后斜线 Dǐngniè Hòuxiéxiàn (感觉区)
【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
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将全线分为五等分段。
几种常用头针
目前提出了各自的学术见解,并形成了自己的头针穴名体系者,主要有焦顺 发、方云鹏、汤颂延、张鸣九、朱龙玉等。其中临床应用较广泛,并有一定 影响力的是焦顺发、方云鹏头针穴名体系,以及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和在该方案基础上提出自己治疗带的朱明清头针穴名体系。
焦氏头针 :山西焦顺发同志于1971年首先提出,是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为理 论依据,在头皮相应区域划分出14个刺激区,作为头针治疗部位。临床常用 于脑源性疾病。
2020/11/13
7
(二)顶区
5.MS 5 顶中线 Dǐngzhōngxiàn
【部位】: 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 头痛,眩晕,高血压。
中风失语,昏厥,癫狂,痫症。
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
小儿夜尿、脱肛。
【刺法】: 从百会穴进针,向前沿皮刺,透至前顶,行快速捻针手法。
【刺法】: 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2.MS 2 额旁1线 épángxiànⅠ(胸腔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对心慌、气短、浮 肿、尿少有一定的效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舌强不语。 【刺法】: 从眉冲穴刺入,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头针图.ppt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 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 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 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2020/11/13
1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 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 “ 起 于 鼻 、 交 颈 中 , 旁 约 太 阳 之 脉 , 下 循 鼻 外 …… 上 耳 前 , 过 客 主 人 , 循 发 际 、 至 额 颅……。”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尤其是足厥阴肝经在“循喉咙之后, 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 面部。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在气街学说中“头之气街” 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 集的重要部位,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部腧穴的重要作用。
2020/11/13
5
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一)额区 1.MS 1 额中线 ézhōngxiàn (英文MS是“micro-system”and “scalp points”的缩写。 )
【部位】: 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癫痫。 鼻病。
6.MS 6 顶颞前斜线 Dǐngniè Qiánxiéxiàn (运动区)
【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
并将其分为五等分段。
【主治】: 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
(言语一区),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
【主治】: 上1/5段,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下肢感觉异常及后头痛、
颈项痛和头鸣;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
段,治疗对侧头面麻木、疼痛等。
【刺法】: 用长针从百会穴刺入,向颞部曲鬓穴透刺,或用2寸长针从
上点作分段接力刺入,然后行快速捻针手法。
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该方案是1983年由中国针灸学会主持制定的,并
于1989年在WHO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正式通过。 WHO于1991年将该方案
公开颁布于世,向世界各国针灸界推荐。该方案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
的原则,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制定了头针穴名
标准化方案,确定14条治疗线,分属额、顶、枕、颞4区。2020/11/136
3.MS 3 额旁2线 épángxiànⅡ (胃区、肝胆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对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对 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胁肋痛、乳房胀痛。眩晕、目病。 【刺法】: 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4.MS 4 额旁3线 épángxiànⅢ (生殖区、肠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频、尿急,糖尿病引起烦渴、多饮、 多尿,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对下腹部疼痛有一定疗效。 【刺法】: 从此线上端进针,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刺法】: 用长针由前神聪沿皮向悬厘穴方向刺入,或用2寸长针由上点向悬厘
分段接力刺,行快速运针手法。
头202针0/1图1/1.3ppt
8
7. MS 7 顶颞后斜线 Dǐngniè Hòuxiéxiàn (感觉区)
【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
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将全线分为五等分段。
几种常用头针
目前提出了各自的学术见解,并形成了自己的头针穴名体系者,主要有焦顺 发、方云鹏、汤颂延、张鸣九、朱龙玉等。其中临床应用较广泛,并有一定 影响力的是焦顺发、方云鹏头针穴名体系,以及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和在该方案基础上提出自己治疗带的朱明清头针穴名体系。
焦氏头针 :山西焦顺发同志于1971年首先提出,是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为理 论依据,在头皮相应区域划分出14个刺激区,作为头针治疗部位。临床常用 于脑源性疾病。
2020/11/13
7
(二)顶区
5.MS 5 顶中线 Dǐngzhōngxiàn
【部位】: 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 头痛,眩晕,高血压。
中风失语,昏厥,癫狂,痫症。
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
小儿夜尿、脱肛。
【刺法】: 从百会穴进针,向前沿皮刺,透至前顶,行快速捻针手法。
【刺法】: 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2.MS 2 额旁1线 épángxiànⅠ(胸腔区)
【部位】: 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 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对心慌、气短、浮 肿、尿少有一定的效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舌强不语。 【刺法】: 从眉冲穴刺入,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头针图.ppt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 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 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 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