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印度教案(1)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3课印度(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印度的古代文明及风俗特点,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视频:同学们,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喜悦心情的方式各不相同,印度的人们喜欢伴着优美的歌声跳出快乐,印度舞蹈历史悠久,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舞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印度是世界上公认的传统舞蹈的发源地,现在,我们就一起探究文明古国—印度!纱丽蕴藏着印度女性最美丽的情怀公交车开车门招揽生意摩的骆驼车大象是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攀爬列车都是被禁止的危险行为。

在印度,反而成为了一种特色。

【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 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巴基斯坦B.印度C.孟加拉国D.缅甸2. 读“印度的地形图”,印度自北向南依次是()A.山地、盆地、高原B.山地、平原、高原C.山地、平原、盆地D.山地、平原、盆地3. 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国家是()A.尼泊尔B.孟加拉国C.巴基斯坦D.斯里兰卡4. 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5. 古印度是下列宗教的发源地的是()A.伊斯兰教B.佛教C.基督教D.犹太教6. 下列经纬线中,经过印度国土的是()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7.目前,给印度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A.农村劳动力少B.水旱灾害多C.人口增长过快D.劳动力流失8. 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高原、南部是平原B.全年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恒河流入孟加拉湾D.东临阿拉伯海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节 《印度》(第一课)沉浸式双语上课教学方案设计

第三节 《印度》(第一课)沉浸式双语上课教学方案设计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沉浸式双语教学设计课件www.5y【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浸型双语教学。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让学生沉浸英语环境中,达到自然而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2.认识印度的位置,明确地理方位,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并通过分析人口数据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2.印度的人口问题【教学难点】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自制地理多媒体【教学方法】1.英语沉浸法2.探究式3.谈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影片《西游记》剪辑片放映,引出主题“印度”[教师提问]HaveyoueverseenthisTVplays?whatisitabout?canyout ellmethestoryof“Triptothewest”?[学生活动]学生用英语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教师承转]Inthestory,wheredoes‘west’reallymean? (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西游记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积极性,并在心理上消除学生语言障碍,克服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1)》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总体分析:《印度》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七年级下学期主要是学习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因此第六章主要是从整体上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本章是将第六章所学的内容进一步以地区和国家形式进行具体的应用和分析。

而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因此是本章的重要章节。

而且学好本章,可以为下一章节学习我们不太了解的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做好准备。

具体分析:教材简明的选取了“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和“发展中的农业”四个内容集中地反映了当今印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本节主要讲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两部分的内容,具体包括:利用书中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及活动问题的设置,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阅读资料结合视频内容了解印度文明古国的历史背景;结合数据分析印度的人口情况;通过书中活动掌握印度的气候特点,并探索其水旱灾害频繁的成因。

2、学情分析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往往是令他们感到“新、奇、乐”的材料,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所以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影音资料以及多媒体展示等手段,结合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活动中的思考及展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另一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中提取、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为学习印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已有经验,通过活动的设置引导其自主进行分析、归纳,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但由于学生掌握程度不同所以在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时需要通过不断的引导,帮助其建立与新知识联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

最新初中地理《印度》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最新初中地理《印度》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印度》教学设计长治县西池学校王育强(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道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大国与人口压力;【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有关印度的录像板书:第三节印度一、概况活动:演示图片一《印度》提问:印度的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排第几位呢?学生活动:从书中查找印度的面积、人口。

活动:演示图片二《印度在世界中---南亚图》链接表格《印度与中国的比较》学生活动:讨论并完成《中国与印度》的比较表简要讲解:印度与中国都是世界的人口大国,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又同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活动:演示图片三《印度国旗》板书:二、世界文明古国活动:演示图片四《人种、民族、宗教和语言》讲解:印度在人种、民族、宗教和语言方面更加复杂,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方面都由其独特性。

学生活动:请同学谈谈自己了解的印度。

活动:演示图片四《印度教徒颂经、泰姬陵、恒河沐浴、印度的牛》演示图片五《印度信念、印度饮食》提问: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印度饮食有特色,服装也独特。

有人可能有疑问:印度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的1/3,人口却有10亿人,那么它如何来解决人民的吃、穿问题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的农业发展情况。

板书:三、世界的农业大国与人口压力1、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活动:演示图片六《印度地形图、印度年降水量图》,链接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文字学生活动:分析西南季风实力强弱不同会给印度农业带来什么影响。

活动:演示图片七《印度的水旱灾害》活动:教师简要介绍主要农作物及各种农作物所需的生产条件学生活动:讨论各农作物在印度的分布。

板书: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活动:演示图片八《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主要农作物图片及分布的表格》简要讲解:印度农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农业生产,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活动:演示图片九《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提问:为什么印度农产品产量大出口量却很少?板书:3、巨大的人口压力活动:演示图片十《印度人口增长图》、链接《印度最新人口资料、印度稻田耕作》学生活动:阅读《印度的绿色革命》提问:印度农业耕作技术比较粗放,单产低。

中考地理第七章第三节认识国家——印度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七章第三节认识国家——印度复习教案

印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重点:印度水旱灾害、印度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分析造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一:视频导入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印度旅游》,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引领:1.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2.说说你对印度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画面,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印象,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一定基础,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描图、读图、绘图、析图,能简单绘制出印度的轮廓、地形区示意图,归纳印度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制简图、读图分析,能准确地找到地理事物的位置,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分析。

学生活动一:1.描图析图:描绘印度轮廓,读图回答印度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邻国位置。

2.歌谣学地理:指图反馈歌谣内容——“喜山印洋间,北回北部穿。

陆上六邻国,巴中尼不孟缅。

”教学评价:准确的定位是学习一个区域的基础和前提,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歌谣准确定位,在定位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学生活动二:1.绘制简图:请把印度轮廓示意图绘制在作图区,并在图中标注出喜马拉雅山、印度洋和北回归线。

2.读图填图:读图找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区,尝试在简图中标注出三大地形区。

教学评价:注意观察学生在绘制简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绘制简图是否标准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定位方法。

教学环节三:合作交流学生活动一: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相关问题,归纳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问题引领:1.2011年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2.从1993年到2003年间,印度人口大约增长了多少亿?3.从1950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图中提取数据的分析,诊断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第一课时)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第一课时)

上冈实中地理备课用纸年级七年级周次 4 课题《印度》
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情况,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能力目标:
1、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家园。

教学重点:
印度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人口。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影响分析。

印度气候对印度农业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特点:人口增长过快
2.影响: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二、水旱灾害频繁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
2.成因:季风
3.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水旱灾害频繁
教学反思:
第一,不拘泥于教材,教学理念能有点创新,目标达成较好;第二,四大板块(认识印度-走进印度-研究印度-帮助印度)层层深入,教学设计注重激趣,有点特色;第三,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乐学”这一目的;第四,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了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

以后,在学生的参与面和识图能力培养上需继续努力!。

印度教案(3篇)

印度教案(3篇)

印度教案(3篇)印度教案范文篇一广州市21中地理科黎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明确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能力目标:能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能够解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起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

【教具准备】电教平台、手提电脑、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3月17日——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追踪》。

自3月8日以来,马航失联客机上2百多位乘客的安危一直是我们牵挂的焦点。

现周边国家已将范围扩大到印度洋海域。

那么印度洋的名字来源和哪个国家密切相关呢?(板书) 第三节印度过渡:那么印度的位置在哪里呢?(板书)一、印度的位置出示地图《亚洲的政区》,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并说出印度所在的大洲及周边的海洋。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1: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的_______部,南临__________洋,西边是________海,东边是_________湾。

(板书)1、海陆位置过渡:那么印度的范围有多大呢?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先画出经过东南西北四个端点的经纬线。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2:经纬度范围:印度主要位于___ N~___ N,___ E~___ E,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板书)2、经纬度位置过渡:印度的范围比较大,那么他的邻国有多少个呢?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的邻国。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3:主要邻国:北邻中国、_____ 和不丹;东北与______ 、缅甸接壤;西北与_________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_______隔海相望。

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

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注:在评价中应尽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应按分数给学生排队。 课堂表现评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个人 项目 A级 B级 C级 评价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 认真 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 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业,极少参与讨论 真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 积极 与讨论与交流,阅读完 论与交流 了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 自信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 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 想法 交流 评价 评价 同学 教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针对 7 年级学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种地理智能;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C(合格) 应付式 不能按时完成 没有交流 一般
选答
A(优秀) 表达清晰
B(良好) 能基本描述
C(合格) 不能描述
选答
学生制作统计图完成情况 学生对本节网络教学态度
全部能完成 非常投入 分工明确,
大部分能完成 较积极 有合作,但分工不尽合 理
少部分完成 应付式
学生们分工合作情况 合作有效 八、帮助和总结
学生有感而发。 (五)水旱灾害频繁 学生看图了解印 度的自然灾害。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1.看两幅水旱灾害图,说明印度是一个什么 样的国家?(水旱灾害频繁)
2.看“印度气候类型图”,说出印度属于什么 查找印度的气候, 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热带季风气 读图总结这种气 候:终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季) 候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三、 地形、气候和农业 教师:播放课件 印度的洪灾 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 月 月。盛行从 洋吹来的 季风。再观察旱季 月至次年 月。盛行来自 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高科技工业 [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
教学提示与建议
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印 度 一、 概况
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
二、 印度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大国(超10亿)
压力:资源、环境、可续发展
三、 地形、气候和农业 1、热带季风气候 夏:降水多(西南风)---- 水灾 冬:降水少(东北风)---- 旱灾 2、地形 ---- 平坦 东北喜玛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 3、农业 水稻 沿海地区,东北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恒河上游 棉花 西南 黄麻 东北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 文明古国(概况)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 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 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 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 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 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 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 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教学目标: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 印度
1、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 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 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难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 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 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 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 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 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 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 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 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 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 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 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 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 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 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 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 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四、工业发展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高科技工业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 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 得相应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 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 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 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 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 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 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 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 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 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引导 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 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 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 高迅速。 4、注重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 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 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 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 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 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 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 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 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 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 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 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 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 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 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 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 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 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 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 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问题和教训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 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 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 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学年,取得好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