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综合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综合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试题

专题综合评估(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将葡萄汁制成果酒和果醋后( B )A.能量增加,有机物种类不变B.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变化C.能量不变,有机物种类变化D.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不变解析:在将葡萄汁制成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酵母菌和醋酸菌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酒精、醋酸和其他中间代谢产物。

2.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先去烂籽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污物B.发酵的温度维持在20 ℃最好C.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发酵瓶破裂D.需要不断地充入氧气解析:为防杂菌污染,烂籽粒应该在冲洗之前去除,而去枝梗应在冲洗之后;酵母菌酒精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放气时只能拧松瓶盖不可打开,以防止杂菌进入;酒精发酵最适宜温度为20 ℃。

3.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B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将发酵装置放在45 ℃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

A项,制作果酒所使用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的生长与光照无直接联系;B项,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CO2,因而要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项,酵母菌发酵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因而不能向装置中通入空气;D项,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

4.关于豆腐乳的制作,正确的说法是( D )A.乳酸菌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C.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乳酸菌生产豆腐乳D.加盐腌制可避免豆腐乳变质解析: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毛霉生长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5~18 ℃,而夏天的温度远远高于15~18 ℃,故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也是错误的。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B卷能力素养提升新人教版选修1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B卷能力素养提升新人教版选修1

阶段质量检测(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B卷能力素养提升)(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如图是草莓酒制作的步骤,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挑选草莓―→②―→榨汁―→装瓶―→⑤―→发酵―→放气A.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灭菌处理B.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C.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D.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解析:选A 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冲洗,不能进行灭菌,否则会杀死草莓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错误;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B正确;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随着发酵的进行,由于营养物质逐渐减少等原因,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速率减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随之减少,因此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C正确;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D正确。

2.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 和 RNA解析:选D 果醋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为30~35 ℃;果醋制作所用的菌种(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主要是毛霉;酵母菌、醋酸菌、毛霉等菌种都具有细胞壁,都既有DNA又有RNA,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3.利用果汁制作果醋的原理是( )A.醋酸菌将乙醇还原为醋酸B.醋酸菌将乙醇氧化为醋酸C.醋酸菌将乙醇分解为CO2、水和醋酸D.醋酸菌直接将乙醇氧化为醋酸,不需其他中间转化过程解析:选B 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醋酸,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时,可直接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氧化为醋酸;二是在糖源不足时,可以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为原料,先在氧气的作用下,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进一步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进而生成醋酸。

因此只有B项叙述正确。

4.泡菜制作过程中,下列对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泡菜初期并无乳酸菌的存在B.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含量会逐渐增多并达到最高峰,然后下降C.腌制后期乳酸菌含量会急剧下降D.腌制的全过程乳酸菌的含量不变,活性不同解析:选B 泡菜的制作是利用蔬菜表面的乳酸菌的代谢,将糖类转化成乳酸,因此发酵初期就有乳酸菌,由于发酵条件的变化,乳酸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量后由于酸度过大,乳酸菌数量会下降。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

选修一专题 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在糖源和氧气都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2.在大小两个容器内加入等量的乳酸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然后密封瓶口,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定量分析,应得到的结果是( )A.小容器的乳酸比大容器的多B.小容器的乳酸比大容器的少C.大容器的葡萄糖比小容器的少D.大容器与小容器中乳酸的量相等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醋时,必须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及发酵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4.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

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5.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

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

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 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6.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时一般酒中所含的酒精成分不超过 14%,其原因是( )A.是加水过多造成的B.原料中用于发酵的糖太少C.一定浓度的酒精影响酵母菌的存活D.发酵过程产热多,高温使酵母菌死亡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立即密封B.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C.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D.制葡萄酒的时间控制在 10~12 天8.下列有关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的正常繁殖都离不开氧气B.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生产酒精,醋酸菌则不能生产醋酸C.两者都是异养生物,生存都离不开葡萄糖D.醋酸菌可以以酵母菌的某种代谢产物为原料来合成醋酸9.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A.血红色染料 B.棕色染料C.玫瑰红色染料 D.桃红色染料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醋酸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毛霉等微生物直接对蛋白质等的分解11.食醋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是 ( )①曲霉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醋酸菌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2.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如下图),恰当的做法是(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B.一直打开阀 b 通气C.一直关紧阀 a、阀 b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13.细胞结构是原核细胞,生长繁殖过程绝对不需要氧,体内不含有氧呼吸酶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变形虫 D.固氮菌14.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发挥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15.分别将四份 100 mL 混有乳酸菌的牛奶装入甲(500 mL) 、乙(250 mL) 、丙(150 mL) 、丁(100 mL)4 个锥形瓶中,密封保存,其中发酵最好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16.在酿制果醋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需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后密封B.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 ℃,发酵效果最好C.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而酿制成果醋D.以上说法都正确17.为了使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提高,关键的操作是 ( )A.泡菜的选择B.样品的处理C.标准显色液的制备D.比色18.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 )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B.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19.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12%左右D.卤汤中香辛料的作用仅仅是调制风味,且越多越好20.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揲作,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保持适当的距离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2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2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含水量大于 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23.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1(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4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CA.发酵菌群均为原核细胞B.均需高温高压灭菌C.均可以使用自然菌种D.均需控制无氧条件解析:腐乳制作过程中用到的菌种主要是毛霉,果酒制作中用到的酵母菌,都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传统的果酒、果醋、腐乳制作过程不需要高温、高压灭菌,B错误;传统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均是使用自然菌种,C正确;果醋制作过程需要有氧条件,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的生长阶段是有氧条件,D错误。

2.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C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解析: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杂菌不能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其他微生物不适应缺氧和酸性环境。

3.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③都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解析:①过程有氧无氧条件均可以发生,②过程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①在酵母菌细胞基质中进行,③在酵母菌线粒体内进行;③为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④需要氧气参与;过程①、②、③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最适宜温度约为20℃左右;④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4.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叙述是(C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解析: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高考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1)

高考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1)

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配制而成,酒精度在7%~18%的发酵酒。

在果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可得到果醋。

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B.制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温度高些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液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是()。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B.酵母菌细胞失水C.改变了培养液的pH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3.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醋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4.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5.在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取发酵液样品,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

A.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6.在制葡萄醋的过程中,时间应控制在()。

A.7~8天 B.10~12天C.9~12天 D.15天左右7.在制果酒、果醋、泡菜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

A.无氧、有氧、无氧 B.有氧、无氧、无氧C.无氧、有氧、有氧 D.兼氧、无氧、有氧8.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是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是()。

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醋酸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醋酸菌是异养生活的真核生物B.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是因其内有线粒体C.醋酸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在有氧条件下,醋酸菌可进行醋酸发酵产生醋酸2.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只冲洗1~2遍,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感染3.下列关于发酵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B.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C.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控制在10~12 d左右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 d左右4.在配制卤汤时,酒精是不可缺少的,对酒精量的要求为12%。

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不包括( )A.调节腐乳口味 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作为发酵原料 D.避免豆腐腐败5.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青霉、曲霉和毛霉②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且不利于毛霉的生长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④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⑥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6.有关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要设置空白比色管做对照7.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8.有关醋酸生产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的菌种是醋酸菌B.发酵过程中不能通入空气,要密封C.在发酵中控制的只是温度、pH、通气量D.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就是商品意义上的产品9.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制备标准显色液——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B.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配制溶液——比色C.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制备标准显色液——比色D.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10.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11.在酿酒和酿醋的过程中都要涉及各种微生物的发酵,在上述两过程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在结构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A.前者有细胞结构,后者没有细胞结构B.前者没有细胞结构,后者有细胞结构C.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成形的细胞核12.腐乳制作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word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word解析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泡菜制作过程中,下列对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泡菜初期并无乳酸菌的存在B.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含量会逐渐增多并达到最高峰,然后下降C.腌制后期乳酸菌含量会急剧下降D.腌制的全过程乳酸菌的含量不变,活性不同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立即密封B.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C.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D.制葡萄酒的时间控制在10~12天3.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腐乳发酵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完成的B.发酵过程分为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C.发酵后期,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D.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需要接种菌种4.下列不属于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是()A.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先用温水清洗再用酒精消毒B.在卤汤配制时加入酒C.封瓶时要使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D.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5~18 ℃范围内5.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腐乳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挥作用B.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35 ℃C.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6.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7.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腐乳制作过程中的灭菌不仅是杀灭细菌,还要杀灭其他的微生物B.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温度应为15~18 ℃,并保持一定湿度C.菌种的选择和用量会影响腐乳的口味D.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分解8.果醋制作过程中,需从充气口()A.先通入一段时间氧气,以后停止通入B.不断通入氧气C.整个过程不需通入氧气D.先密封一段时间,然后再通入氧气9.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密封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果醋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和醋酸菌C.毛霉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 10.酵母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A.染色体B.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D.线粒体和叶绿体11.关于果酒的制作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酵的温度维持在18~25 ℃最好B.先去烂子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C.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止发酵瓶破裂D.在果酒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12.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可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都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C.果酒、果醋发酵的培养基呈液态D.都可以通过人工接种菌种提高产品质量13.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有()A.应选用材料好、外表美观的坛子B.应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C.选用泡菜坛没有原则,只要不漏水、不渗水就行D.应选用坛沿浅的坛子,便于观看坛内泡菜的腌制情况14.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15.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提取胡萝卜素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D.酵母菌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也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好材料16.下列关于发酵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作过程中,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停止的原因是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D.通过比色法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需要制备标准显色液17.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即使是短时间处于无氧环境中,也会引起醋酸菌的死亡,根据这一事实可以得出,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醋酸菌是一种需氧型细菌℃在制醋过程中必须不断通气℃醋酸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醋酸菌只能生活于培养液适宜、pH呈酸性的环境中A. ℃℃B. ℃℃C. ℃℃℃D. ℃℃℃18.在“果醋制作过程”中,获得较多的醋酸菌菌种的最简便方法是()A.从变酸的葡萄酒表面获得菌膜,再培养、分离B.不必人为加入菌种,在葡萄等水果表面本身就存在大量醋酸菌C.从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的表面获得菌膜,再培养、分离D.从土壤中分离提取19.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A.口味太淡B.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C.重量减轻,影响经济效益D.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及质量20.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发挥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21.根据毛霉在新陈代谢中异化作用的特点,下列哪些措施与其有关()A.豆腐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B.控制温度为15~18 ℃C.用塑料袋罩时不要太严D.与上述A、B有关22.发酵酿造苹果醋正成为果醋市场新贵,该产品由苹果汁经“两次发酵”而成。

生物选修一: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生物选修一: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生物专题 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综合检测人教版选修 1(时间:60 分钟总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1-30 每题 1.5 分,31-35 每题 1 分,共 50 分)1.以下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表达,不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渐渐减小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答案] D[解析] 果酒发酵后期,随着葡萄糖的消耗和酒精度的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减弱,无氧呼吸产生CO2较少,所以可增加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当氧气、糖源充分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果酒发酵过程中不断消耗养分物质葡萄糖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释放出,使发酵液的密度渐渐降低,故A、B、C 项正确。

制作腐乳时,对长满毛霉的豆腐加盐腌制时,需逐层加盐,并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在近瓶口外表要铺的厚一些,以防杂菌感染,D 项错误。

2.以下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 和RNA[答案] D[解析] 此题考察传统发酵技术的过程与特点。

制葡萄酒的温度为 18~25℃,制作葡萄醋的温度为 30~35℃,制作腐乳的温度为 15~18℃,A 项错误;果醋发酵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在氧气充分时,才能进展旺盛的生理活动,B 项错误;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 项错误;发酵使用的菌种都有细胞构造,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 和RNA,D 项正确。

3.制作葡萄醋时,必需把握的发酵条件是( )A.温度18℃~25℃,适时通气B.温度18℃~25℃,隔绝空气C.温度30℃~35℃,隔绝空气D.温度30℃~35℃,适时通气[答案] D[解析]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并且是需氧的细菌,所以要适时地进行通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如青霉、毛霉、曲霉等,它们都是真核生物D.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参与泡菜和酸奶的制作解析:制作果酒利用的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在发酵初期通入无菌空气可以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醋酸菌是好氧微生物,在果醋发酵过程中必须持续通入无菌空气;参与腐乳发酵的青霉、毛霉、曲霉等都属于真核生物;泡菜、酸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细菌。

答案:B2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下图),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加入适量的醋酸菌B.一直打开阀b通气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解析:若一直打开阀b通气,酵母菌就只进行有氧呼吸,则不会产生酒精;若把装置放到4 ℃冰箱中,温度过低会导致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降低,则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效率会极低;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CO2,偶尔打开阀b可排出CO2,防止装置中CO2过多,影响酵母菌的发酵。

答案:C3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B.在无氧或缺糖条件下,醋酸菌能够将酒精发酵成醋酸C.在发酵过程中都需要保持在同一恒定的温度条件下D.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在接种的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解析:制作腐乳所利用的菌种主要是毛霉;在有氧及缺糖条件下,醋酸菌能够将酒精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发酵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菌种,其适宜的温度范围不同。

答案:D4 (2017江苏)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解析:在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以保证毛霉的生长以及密封后相关酶的活性,A项错误。

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既有抑制杂菌的作用,又能调节腐乳的风味,B项正确。

毛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以分解豆腐制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C项错误。

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形成的,能固定腐乳的形状,D项错误。

答案:B5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解析:①既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又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无氧都能发生。

①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

③属于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④乙醇形成醋酸也需要氧气参与。

不同化学反应所需要的酶不同,最适温度也不同。

答案:C6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应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污染B.制作果醋时应适时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的正常代谢C.制作腐乳时酒精的含量高于12%时会加快腐乳的成熟D.三种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均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解析:制作果酒时需要葡萄上的野生酵母菌作为菌种,故不能反复冲洗;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制作果醋时应通入无菌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的正常代谢;制作腐乳时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时会延长腐乳的成熟时间;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B7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果酒制作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制作果醋所需的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相同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解析: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并不与密封时间呈正相关;制作果醋所需的醋酸菌的发酵条件是通入氧气,温度控制在30~35 ℃,而酵母菌的发酵条件是无氧,温度控制在18~25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不产生CO2。

答案:C8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

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是( )装置或操作解析:制酒的装置中的排气管不能插入发酵液中;制作腐乳应先让豆腐坯长满毛霉后再加盐腌制;制作泡菜应使用乳酸菌。

答案:B9下图是酸奶制作的简易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发酵瓶、鲜奶无菌处理→新鲜原味酸奶与鲜奶按体积比1∶10加入发酵瓶中后密封→38~42 ℃的环境下保温发酵3~4 d→2~4 ℃冷藏24 hA.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发酵瓶和鲜奶进行无菌处理B.乳酸发酵菌种和醋酸发酵菌种都属于原核生物C.保温发酵过程中要适时打开发酵瓶盖放出气体D.酸奶发酵的适宜温度比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要低解析:鲜奶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没有气体产生,乳酸发酵过程中无需排气;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 ℃,故酸奶发酵的适宜温度比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要高。

答案:B10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的原因是发酵瓶漏气解析: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的消耗,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积累,无氧呼吸逐渐减弱,酒精的产生速率减慢,A项错误;由图可看出,发酵瓶中最初进行有氧呼吸,所以集气管中的CO2不完全来自无氧呼吸,B项错误;酵母菌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其种群数量不可能呈“J”型增长,C项错误;发酵过程中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是发酵瓶漏气,而使好氧微生物繁殖形成,D项正确。

答案:D11将下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解析: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需要提供氧气,应打开阀a,A项正确;从管口3取样可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不能检测CO2的产生情况,B项错误;实验开始前应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以防O2进入影响发酵,C项正确;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既可检测CO2产生的情况,又可防止O2进入装置内,D项正确。

答案:B12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解析:果酒发酵的后期,营养物质减少,酵母菌代谢减慢,产生的CO2量减少,可以间隔较长的时间再拧松瓶盖;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糖源不足时,则利用酒精产生醋酸;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被消耗,并且有水的生成,因而发酵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制腐乳时,在摆放豆腐的同时,应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答案:D13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主要)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解析:果醋制作中所需温度最高,为30~35 ℃。

制果醋所用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只能进行有氧发酵。

腐乳制作所用菌种主要是霉菌。

细菌与真菌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答案:D1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最有可能是( )A.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B.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解析:毛霉在腐乳发酵过程中主要依靠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把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所以在毛霉发酵过程中会有比较多的控制蛋白酶和脂肪酶合成的RNA产生,从而通过翻译形成比较多的水解酶来发挥作用。

答案:C15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

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B.进入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斗争趋于激烈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D.在发酵中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解析: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数目增加较快,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进入发酵中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此外,由于乳酸对乳酸菌代谢活动影响不大,所以在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乳酸菌占据优势;在发酵中期,由于乳酸的大量积累泡菜坛内微生物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明显下降。

答案:D16腐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青霉、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但主要是毛霉的作用B.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不受温度影响C.现代工厂化生产腐乳的菌种需专门接种D.卤汤中一般加入12%的酒,作用很关键解析:古代人民制作腐乳利用的是自然菌种,所以有多种微生物参与;葡萄糖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需酶的催化,受温度影响;优质菌种、无杂菌污染的培养制作,可大幅度提高腐乳的质量;加入12%的酒既可以杀菌,又增加了腐乳的风味。

答案:B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醋制作的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B.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亚硝酸,还有少量的乳酸C.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天平称量法D.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橘黄色化合物解析:食醋制作的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泡菜发酵时,在乳酸菌等的作用下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乳酸;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含量,此方法叫做比色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