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1起流感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起流感暴发流行共报告发病学生407例, 罹患率48.39%。没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差异,具有明显的聚集性。所有患病学生均有发热,体温在37.5℃~39.9℃之间,咳嗽占84.03%,乏力占66.83%,咽痛占62.16%,头痛占58.72%。对8名症状典型的病例采集咽拭子,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流感快速诊断试剂检测,4份样品检出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结论此次流感暴发疫情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应加强学校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村级疫情网建设。[关键词] 疫情;流感;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Epide miolo g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fluoutbreak in Luanping county

Zhang Xin-yu

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易变异、易引起仅有抗原的小变异不易引起流行,多见于局部暴发流行,症状较轻。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出现,主要侵袭幼儿,一般不引起流感流行[1]。

2011-04-29T 11:00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大屯乡卫生院报告该乡部分中、小学生出现疑似流感样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确认此次疫情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现将该起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现场调查采用统一《流行性感冒个案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对几所学校的现患患者和所有发热病史学生逐一进行个案调查。

1.2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4-1995)

1.3 实验室检测采集发病3d内典型病例的咽拭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大屯乡共有14个行政村,有中、小学校15所,本次疫情涉及该乡4所学校,分别是兴洲中学、兴洲小学、路南营小学、小城子小学。4所学校所在的3个村庄相邻,3个村庄的中学生都在兴洲中学就读。4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841人,其中男生442人,女生399人;共有教职工61人,无校医和医务室,无住校学生。报告发病学生407人,罹患

率48.39%,患者均为学生,无死亡病例。兴洲中学最早发病,罹患率58.01%(表1),除小城子小学,疫情波及到其他3所学校的所有班级。

2.2 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于4月5日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症状,于学校附近诊所就诊,测体温38.9 ℃,初诊为“上感”,回家治疗2d后又复课。从4月7日始相继在该班级及其他班级出现类似症状的病例。4月14日其他几所学校相继出现相似病例,发病高峰时间集中在4月20~28日,共267例,占发病总数的67.81%,之后发病人数迅速下降,5月1日报告最后4例新发病例,之后再无新发病例报告,此次疫情持续27d终止(图1)。

2.2.2 人群分布407例病例中,男生213例,女生166例,男女生比为1.28:1。发病年龄分布在6-17岁之间,其中以7-10岁及14-16岁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5.12%和38.43%。

2.2.3 流行病学史首发病例病前10天内未到过外地,也未曾与流感患者接触,但其他病例均有明确的接触史,或同桌学习,或一起玩耍。最初发病的学生均未真正地实施隔离治疗,而是带病坚持上课,或边治疗边上课,或回家治疗稍好转后又来复课。所有发病学生无流感疫苗接种史。

2.2.4 临床资料407例患者中,中学生占40.05%(163/407),小学生占59.95%(244/407)。所有患病学生均有发热,体温在37.5℃~39.9℃。咳嗽占84.03%,乏力占66.83%,咽痛占62.16%,头痛占58.72%。患者大多咽红、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症状较为严重的病例出现呼吸音粗,病程较长的患者出现干罗音,胸部透视见肺纹理加重,大部分患病学生白细胞计数正常,个别略高,淋巴细胞正常,少数中性粒细胞偏高。

2.2.4 病原学检测4月29日现场采集8份症状典型病例咽拭子,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流感快速诊断试剂检测,4份样品检出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3 讨论

本次流感暴发开始是以少数散发为主,由于疫情报告和传染源处理不及时,病例数不断增加,造成局部暴发流行。本次流感发病例数虽多,但大部分症状较轻,主要以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易使人误为一般感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本次流感暴发可能是乙型流感病毒引起。造成暴发原因:(1)疫情报告迟缓,无论是学校还是村卫生所疫情报告意识淡薄,使得疫情监测单位不能够及时发现疫情苗头,失去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造成疫情蔓延;(2)疫情早期未对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学生带病上课且教室内通风不良,造成交叉感染;(3)学生未接种流感疫苗,无免疫力。

针对本次疫情采取了如下措施:(1)核实疫情,及时采样,明确诊断;(2)对患病学生隔离治疗,痊愈后方可复课;(3)落实学校晨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发热患者隔离治疗;(4)做好学校教室通风换气和消毒工作;(5)全体师生预防服药7天: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煎服;(6)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经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此次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建议:学校是人群集中场所,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晨检、疫情报告等相关制度,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学生的追踪调查,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有症状的学生,防止学生间交叉感染[2];同时在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另外加强村级各类诊疗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疫情上报意识的培训,做到对传染病患者早发现、早报告,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一、暴发疫情的报告 (一)相关定义。 1、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2、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3、暴发疫情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p1EanqFDPw (二)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1、疫情暴发单位发现达到预警指标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DXDiTa9E3d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在2小时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附表1)进行网络直报。RTCrpUDGiT 2、流感监测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0%)时,应立即报告上一级监测负责机构。 3、一旦实验室确定为流感等法定传染病疫情,所有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5PCzVD7HxA在“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当地负责网络直报该起疫情的疾控机构进行实验室样本的关联。jLBHrnAILg 4、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进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随时对《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首次报告进行相应的更正。并按照《国家突发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和控制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生、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1 调查目的 1.1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2 发现和追踪病、死禽类及人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1.3 发现人传人的线索,并寻找其证据,为及时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提供依据。 2 组织与准备 2.1 启动条件 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系统报告、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疫情通报等途径获知本辖区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发生经省级及以上农业部门证实的禽流感疫情。 (2)发现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3)发现人禽流感疑似、确诊病例。 (4)发现其他需要排除人禽流感的病例或需要开展调查的相关情况。 2.2 组织及实施 2.2.1县级卫生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禽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2小时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

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根据需要,可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2.2.2市级及以上卫生部门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遣调查组前往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应邀或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前往疫区指导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3 调查准备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组成员一般包括有关领导、流行病学工作者、临床医生、消毒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其它相关人员等。 3 调查内容和方法 3.1背景资料收集 3.1.1当地地理、气象、人口等资料的收集 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当地相关部门等方法了解当地的地理状况(如地理位置、流域、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植被、湖泊、河流、交通状况等)、气象资料(如年均气温、年均月气温、年均降雨量、年均月降雨量、年均湿度、当年月均气温及月均降雨量及月均湿度等)、农林业(土地使用、农业种植、养殖业、野生动物、候鸟迁徙情况等)、人口资料(最新的人口总数、年龄别构成、流动人口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产值、医院数量及床位数、学校数量等)、其它相关资料如特殊风俗及生活习惯等。 3.1.2历史及横断面相关资料调查

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调查报告模板

关于*小学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初次调查报告 **年*月*日,接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电话报告:*小学近期发生多例发热病例,并已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位于**街道**路**村,共有*个班级,有学生*人,无住校生,每个班级有独立的教室、午休室。除晨练,课外活动时间外,各班学生间很少接触,近期并未举办大型活动,有教学楼2幢。 二、发病情况 病例定义:自*月*日以来,该校学生及教职工中出现发热(体温≥38.0℃),伴咽痛或咳嗽症状之一者。 该校自*月*日至*日累计发生*例符合定义的病例,三间分布如下: 1、时间分布:*月*日*例,***。 2、空间分布:病例分布在*个年级*个班级,其中**班、**各**例,**班、**班和**班各*例,**班和**班各*3例,****班*例,***班*例,病例住址间无明显聚集性。 3、人群分布:男性**例,女生**例,男女比率为1.5:1,年龄均为**岁。 三、首发病例情况及病例临床特征 首发病例:*,女,*8周岁,家住*组*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最高体温39.5℃,无其他明显不适。在*儿保就医,被诊断被“感冒”。 其余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咳嗽、部分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分别至*院、*儿保、*医院,分别诊断为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均已居家隔离治疗。 四、疫情分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可判断本起疫情为一起校内传播的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 五、预防控制措施

1、所有病例离校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2天,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证明返校上课。 2、班主任老师每日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发现类似病例,立即由家长带回,并上报当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3、其他班级加强晨检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发现类似病例立即由家长带回,并上报当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4、注意教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5、校内近期避免室内混班的聚集性活动。 6、继续通过黑板报、告知书等形式,加强流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家长充分了解流感防控知识;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7、**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好疫情的追踪与报告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月1**日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年版)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 年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处置和管理,提高各级机构对流 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及时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减少续发病例,降低暴发规模,保障公 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二)适用围。 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及 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单位开展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二、暴发疫情相关定义 (一)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 一者。出现发热的时间应在本次急性发热病程,体温认定包括患 者自测体温和医疗机构检测体温。 (二)流感样病例暴发:指同一地区或单位在较短时间出现 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 三、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1 周,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 1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及时以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地县(区)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 告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核实。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通过“中

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疫情事件的相关信息(附件1)。 (二)1 周,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3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疾病住院的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 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经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确认后,应当在2 小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三)对于报告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经核实为流感暴发疫情后,所有实验室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负责暴发疫情调查处置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采样及检测结果统计表”(附件2),并根据实验室检测开展情况,对填报容进行及时更新;同时,按照要求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四、暴发疫情的调查 (一)流行病学调查。 接到疫情报告后,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根据流感样病例定义进行诊断,核实是否为流感样病例暴发,已核实的暴发疫情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疫情发生单位基本信息与相关因素调查。容包括:疫情发生的集体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疫情波及人数;单位部门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

附录A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最初调查表

附录B 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地调查表 疫情类型(1)确诊(2)疑似(3)可疑 B1疫点易感禽与发病禽现场调查 B1.1 最早出现发病时间:年月日时, 发病数:只,死亡数:只,圈舍(户)编号: B1.2 禽群发病情况: B1.3袭击率: 计算公式:袭击率=(疫情暴发以来发病禽数—疫情暴发开始时易感禽数)x 100% B2可能的传染来源调查 B2.1发病前30d内,发病禽舍是否新引进了家禽? (1 )是(2 )否

B2.2发病前30d内发病禽场/户是否有野鸟栖息或捕获鸟? (1 )是(2 )否 B2.3发病前30d内是否运入可疑的被污染物品(药品)? (1 )是(2 )否 B2.4最近30d内是否有场外有关业务人员来场?(1)无(2)有,请写出访问者姓名、单位、访问日期,并注明是否来自疫区

B2.5发病场(户)是否靠近其他养禽场及动物集散地? (1 )是(2 )否 B2.5.1与发病场的相对地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 B2.5.2与发病场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 。 B2.5.3其大致情况 _________ 。 B2.6发病场周围10公里以内是否有下列动物群? B2.6.1 猪,_________ 。 B2.6.2野禽,具体禽种: ________ 。 B2.6.3野水禽,具体禽种: _________ 。 B2.6.4田鼠、家鼠: __________ 。 B2.6.5 其它:_________ 。 B2.7 在最近25-30d内本场周围10公里有无禽发病?(1)无(2 )有,请回答: B2.7.1发病日期: _________ 。 B2.7.2病禽数量和品种: _________ 。 B2.7.3确诊/疑似诊断疾病: _________ 。 B2.7.4场主姓名: _________ 。 B2.7.5发病地点与本场相对位置、距离:___________ 。 B2.7.6投药情况:。

关于中国甲型H7N9禽流感爆发流行病学特征的初步报告-中文版

关于中国甲型H7N9禽流感爆发流行病学特征的初步报告-中文版

关于中国甲型H7N9禽流感爆发流行病学特征的初步报告 摘要:背景2013年2-3月中国发生第一例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截至4月17日,通过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揭示目前中国H7N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方法分离出H7N9病毒者判定为确诊病例。对每个H7N9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其人口学特征、暴露史、病例时间表信息。对密切接触者实行7天医学观察,对有临床症状者采集咽拭子标本并进行RT-PCR检测H7N9病毒。结果82例确诊病例中,平均年龄为63岁(2~89),73%为男性,84%为城镇居民,病例分布在中国的六个省市。根据现有掌握的77例病例信息,4人为涉禽人员,77%有活禽接触史,其中鸡接触率为76%。82例确诊病例中17例(21%)死亡,死亡病例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1天,60例危重,4例临床轻症病例出院,1例儿童病例未住院。两起家庭聚集性事件中,没有证据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1689例密切接触者中,1251例完成了医学观察,其中19例(1.5%)有呼吸道症状,H7N9病毒检测均呈阴性。结论大部分病人感染H7N9病毒表现为重症,病例间均无流行病学关联。密切接触者中无实验室证据表明H7N9病毒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不排除这两个家庭内有限的人际传播。 2013年2月-3月,中国东部地区首次发现人类感染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其临床特点是急性重症性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致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分析了2013年4月17之前报告的H7N9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在这份报告中,我们总结了病例调查的初步结果,并继续追踪监测密切接触者,这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调查。 方法 病例定义: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发布的H5N1病例定义的基础上,对此次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定义(附录S1,全文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见附录S2。

关于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调查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545 (报告范本系列) 关于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调查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调查报 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调查时间:XX年12月20日星期日 调查地点: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社区 调查方式:走访问卷 调查人:王宏学号:0864…… 甲型hini流感已经造成中国内地7人死亡,美国1000人死亡,全球5000人死亡,疫苗是抵抗甲流疫情的办法之一,无奈的是现有的产能无法满足全球人类接种计划。尽管疫苗还不够,人们对疫苗接种还存在顾虑。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今天采访了50位市民,同

时做了相关统计。 调查显示,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达97.8%,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三类样本对甲流的知晓率达100%;在担心程度上,有56.2%的样本表示对感染甲流不担心,40.8%的样本表示担心,只有3%的样本表示很担心;在注射甲流疫苗方面,57.7%的样本表示希望注射疫苗,有14.8%的样本不希望注射疫苗;在首批疫苗注射对象上,有92.2%的样本赞同将第一批疫苗注射给医生、护士以及学生等高危人群;有87.1%的样本对我市采取的防控甲流措施表示满意,94.8%的样本对政府防控甲流扩散有信心。 在甲流防控方面,94.7%的样本对甲流的基本症状症状和甲流的传播途径比较了解,有87.4%的样本已经采取了甲流预防措施,12.6%的样本没有采取

流言侦探n调查报告(共5篇)

流言侦探n调查报告(共5篇) H7N9作为全球首例新亚型流感病毒来势汹涌,继三月底出现在上海之后,已从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蔓延至北京、河南等内陆地区,截止4月15日16:00,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62例,其中死亡14人。最早感染H7N9的两例病例就在离交大2.5公里处的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治无效身亡,而被检测出H7N9阳性的禽类样品也在离交大3.4公里处的景川和凤庄两个农贸市场被发现,再加上各地的严防戒备,无不增加了同学们心中的恐慌感,科学理性应对这一突发事件,显得尤其重要。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同学们对于H7N9禽流感的认识、禽流感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以及对相应措施的看法,为能够进一步科学面对禽流感问题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并且得到较为可信的结论。 正文: 一.调查内容及调查分析(初步数据分析)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网站,我们向分布在江浙沪等地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网络问卷http:///jq/***-*****.aspx),共采集有效问卷106份。内容包括对禽流感病毒的认识、疫情给自己带来的改变以及对相应措施的一些看法。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同学对H7N9禽流感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用科学的方法的处理它,对感染病例较快速地增长也能理性看待,但提到今后的流感疫情发展时,只有三分之一的持乐观心态表示能很快控制住,而大多数人抱有不能很快控制或者是说不清的态度。可见,禽流感虽没有带来太大的恐慌,但也没有让大家掉以轻心,现在卫生部所能提供的种种信息也没有能让大家感受到足够的信心。 而涉及禽流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时,可以看出多数人还是比以往更加注重饮食、生活卫生习惯。H7N9禽流感虽然给我们的健康安全带来了隐患,但同时也从另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正能量”,让我们有了改善生活习惯的动力。

我国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医脉通2014-02-20发表评论分享 文献标题:Epidemiology of human infections with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 in China.文献来源:N Engl J Med 2014 Feb 370 6 :520-32 从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21日,H7N9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例,其中2013年12月1日以后持续发病的H7N9确诊病例已超过65例。2014年2月6日,NEJM 发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子健教授等关于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论文。 2013年2月到3月间,我国确诊了第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本研究对每个确诊的H7N9病毒感染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描述了2013年12月1日之前确诊的H7N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确诊病例采用RT-PCR、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等手段确定H7N9病毒的存在。获取确诊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接触史、病情时间轴等相关信息。对有疾病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监测7天,并采集有症状进展的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通过RT -PCR检测是否存在H7N9病毒。 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为H7N9病毒感染的139例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岁-91岁),71%患者为男性,73%患者为城镇居民。确诊病例分布在我国的12个地区。9人为家禽从业人员,在可获得信息的131名患者中,82%有包括鸡类在内的活禽接触史。 共有137人(99%)住院治疗,其中125人(90%)患有肺炎或呼吸衰竭,现有数据的103名患者中有65名(63%)入住重症监护室。47人(34%)在疾病期的中位时间21天后院内死亡,88人出院,2例重症患者仍住院接受治疗,2例患者未入院接受治疗。 在4个家庭聚集性病例中,不能排除H7N9病毒人传人。除聚集性病例中的二代病例外,2675名患者密切接触者完成了监测,其中28名进展为呼吸道症状(1%),所有接触者的H7N9病毒呈阴性。 我国139例H7N9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 研究发现 1.139例确诊病例分布在10个省和2个直辖市,主要在华东地区。大多数H7N9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特征为:年龄较大(平均年龄61岁)、男性(71%)、城镇居民(73%)。

最新-流感疫情对农业影响情况分析思考 精品

流感疫情对农业影响情况分析思考 1自墨西哥、美国等国发生甲型11流感疫情以来,我们一直高度关注疫情的传播速度及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由于甲型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的人畜共患病,因此,如同2019年的类似,本次甲型流感疫情对生猪及农业的影响远小于对人的杀伤力,生物医药行业比农业的影响更大。 从国内目前采取的措施来看,也是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主来构建密集、高效的疫情防控体系。 对生猪供求及猪价的影响有限为了应对防范甲型流感向我国扩散,4月29日,国务院已经下令禁止从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猪肉及制品。 我们认为,由于进口猪肉占我国猪肉总供应量的比重极低,2019年共进口了15万吨,只占全国猪肉产量的03%,因此限制进口不会改变国内生猪总的供应关系。 2019年1月份,我国共从美国进口了猪肉2100吨,从欧盟进口了6400吨,占国内猪肉总供应量的比重比2019年全年有进一步的下降,因此,我们认为限制进口对2019年生猪供应形势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甲型流感疫情短期可能对猪肉消费产生心理层面的冲击。 尽管截至目前,尚无明显证据说明甲型流感是由于食用猪肉引起的,但心理层面的冲击仍然可能存在,我们预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短期的猪肉消费量,疫情恐慌消除之后,猪肉消费量则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短期对猪肉消费可能形成替代的是鸡鸭肉和牛羊肉。 我们认为,牛羊肉等红肉和鸡鸭肉等白肉对猪内短期的消费替代可能存在,好当家、獐子岛、东方海洋等公司可能迎来交易型机会,但我们不建议客户参与此类机会。 我们倾向于认为,疫情对猪价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甲型流感发生后,北京等国内主要城市猪价小幅下跌,但很难判断猪价下跌是否与疫情相关。 我们坚持认为,决定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的核心因素还在于供求关系和行业周期,而不是短期的突发性疫情。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精选版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附录A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最初调查表

附录B 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地调查表 疫情类型(1)确诊(2)疑似(3)可疑 B1 疫点易感禽与发病禽现场调查 B1.1 最早出现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发病数:只,死亡数:只,圈舍(户)编号: 。 B1.2 禽群发病情况: 圈舍(户)编号家禽品种日龄发病日 期 发病数开始死 亡日期 死亡数 B1.3 袭击率: 计算公式:袭击率=(疫情暴发以来发病禽数÷疫情暴发开始时易感禽数)×100% B2 可能的传染来源调查 B2.1 发病前30d内,发病禽舍是否新引进了家禽? (1)是(2)否 引进禽品种引进数 量 混群情 况* 最初混 群时间 健康状 况 引进时 间 来源 * 混群情况为:(1)同舍(户)饲养(2)邻舍(户)饲养(3)饲养于本场(村)隔离场,隔离场(舍)人员应单独隔离

B2.2 发病前30d内发病禽场/户是否有野鸟栖息或捕获鸟?(1)是(2)否 鸟名数量来源鸟停留地 点* 鸟病死数 量 与禽畜接触频 率** * 停留地点:包括禽场(户)内建筑场上、树上、存料处及料槽等; ** 接触频率:指鸟与停留地点的接触情况,分为每天、数次、仅一次。 B2.3 发病前30d内是否运入可疑的被污染物品(药品) (1)是(2)否 物品名称数量经过或存放地运入后使用情 况 B2.4 最近30d内是否有场外有关业务人员来场(1)无(2)有,请写出访问者姓名、单位、访问日期,并注明是否来自疫区。 来访人来访日期来访人职业/ 电话 是否来自疫区 B2.5 发病场(户)是否靠近其他养禽场及动物集散地? (1)是(2)否 B2.5.1 与发病场的相对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报告提纲及模板

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报告提纲及模板 一、基本情况 疫情发生地点的一般情况 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 介绍疫情发生、发现的经过 三、流行病学调查 (一)三间分布 1. 临床症状 [附图或表] 2.时间分布 [附图或表] 3.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分布 [附图或表] 4.空间(居住地/教室分布、家庭聚集性)分布 [附图或表] (二)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 1. 居民居住条件: 2. 禽畜饲养情况: 3. 疫苗接种情况: 4. 学校科室等人口密集场所通风状况: 四、实验室检测 标本采样分数、(阳性标本数)、采样类型、采样和送检日期、检测方法和结果。 五、初步分析 结合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初步检测结果 六、已采取的措施 七、存在问题 八、下一步工作建议

关于XX市XX镇XX小学一起流感暴发疫情 初步调查报告 200X年X月X日下午,XX疾控中心接到XX市疾控中心报告:自X月XX日以来,XX市XX镇XX小学学生中陆续有流感样病例发生;截至X月XX日,共发病XX例。 为进一步掌握疫情动态与趋势,控制疫情蔓延,我疾控中心派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X人于X月X~X日到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XX小学地处XX镇XX村,距离XX市约公里,学生来自XX村N个自然村以及邻近HP村的1个自然村。该校共有6个年级,12个班,在校学生776人,教师27人。学校课室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情况一般。学校无食堂及宿舍,学生在家住宿及用餐。学校无校医,学生有病通常在村医处就诊。 XX村共有N个自然村,人口约XXXX人,村民以种田为生。该村饮用水以井水为主,村中垃圾、污水较多,村民卫生习惯较差。部分村民家中散养家禽,无集中养殖。村民居住环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差。 村内有N个村医站,由于村庄偏僻,交通不便,平时村民到村医站就诊。 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 200X年X月X日上午10时,XX镇XX小学发现近几天学生缺勤人数增加明显,由班主任家访及电话询问多名学生出现感冒症状,遂向XX镇中心小学报告。XX镇中心小学接到报告后于10时30分报至XX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进行初步的核实诊断后于X月X日11时47分报XX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 接到报告后,XX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人民医院的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会同XX卫生院工作人员奔赴现场调查,初步确认该校已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X月X日下午1时接到报告后,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 三、流行病学调查 确定本起暴发调查的病例定义:X月XX日以来(至调查日),N个自然村内,凡发热(38℃以上),同时伴咳嗽、咽痛之一以上者;或明确发热并伴其他症状,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人禽流感(human avian influenza)是由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某些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 最近国内外由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禽流感称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由特异的核糖核蛋白抗原区分为甲、乙、丙三型,均能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甲、乙型可引起人类流感流行,乙、丙型仅能对人致病,甲型则可对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和禽致病. 禽流感病毒系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一些毒株,某些亚型(H5、H7)对禽类有高致命性,但近年发现可传染给人。 传染源: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它禽类、野禽或猪也可成为传染源。已有证据显示病人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流行特征:突然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季节性不强,来源常不明。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因扩散主要通过粪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气。 临床表现:1、禽类的表现:(1)潜伏期极不一致,从几小时到几天,疾病常突然发生,迅速蔓延,病鸡事先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就可发生死亡。(2)症状变化多端,从隐性至致死性感染,取决于受害的禽种、年龄、病毒、并发感染和环境因素等。(3)病鸡死亡前常表现精神沉郁、身体蜷缩、共济失调、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中毒症状,肿头,眼睑周围浮肿,肉冠和肉垂肿胀、出血甚至坏死,鸡冠发紫。 2、人感染禽流感后的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早起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摄氏度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2~3天。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血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大多降低,血小板正常。骨髓穿刺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部分患者ALT增高,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重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发病1周内很快进展为呼吸窘迫,肺部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吸衰竭,即使接受辅助通气治疗,大多数病例仍然死亡。还可出现肺炎、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常表现为结膜炎 重型患者大多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

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1起流感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起流感暴发流行共报告发病学生407例, 罹患率48.39%。没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差异,具有明显的聚集性。所有患病学生均有发热,体温在37.5℃~39.9℃之间,咳嗽占84.03%,乏力占66.83%,咽痛占62.16%,头痛占58.72%。对8名症状典型的病例采集咽拭子,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流感快速诊断试剂检测,4份样品检出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结论此次流感暴发疫情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应加强学校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村级疫情网建设。[关键词] 疫情;流感;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Epide miolo g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fluoutbreak in Luanping county Zhang Xin-yu 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易变异、易引起仅有抗原的小变异不易引起流行,多见于局部暴发流行,症状较轻。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出现,主要侵袭幼儿,一般不引起流感流行[1]。 2011-04-29T 11:00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大屯乡卫生院报告该乡部分中、小学生出现疑似流感样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确认此次疫情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现将该起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现场调查采用统一《流行性感冒个案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对几所学校的现患患者和所有发热病史学生逐一进行个案调查。 1.2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4-1995) 1.3 实验室检测采集发病3d内典型病例的咽拭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大屯乡共有14个行政村,有中、小学校15所,本次疫情涉及该乡4所学校,分别是兴洲中学、兴洲小学、路南营小学、小城子小学。4所学校所在的3个村庄相邻,3个村庄的中学生都在兴洲中学就读。4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841人,其中男生442人,女生399人;共有教职工61人,无校医和医务室,无住校学生。报告发病学生407人,罹患

流行病学调查表

流行病学调查表

————————————————————————————————作者: ————————————————————————————————日期: ?

附表1 流行病学调查表 一、病例的发现/报告情况 1.病例的首次发现单位(具体到科室): 1.1联系方式: (1)电话: (2)传真: (3)E-mail: 1.2发现时间: □□□□年□□月□□日□□时□□分 2.首次报告单位: 2.1接到报告单位: 2.2报告方式: □电话□传真□E-mail□网络直报□其它 2.3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2.4报告疾病名称: 3.首次报告时,是否进行网络直报: □是□否 3.1若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单位为: 3.2报告时间: □□□□年□□月□□日□□时□□分 3.3 报告疾病名称: 二、病例一般情况 1.病例姓名: 家长姓名(若是儿童,请填写): 2.性别: □男□女 3.民族: 4.出生日期: □□□□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则实足年龄:□□岁或□□月) 5.身份证号码:□□□□□□□□□□□□□□□□□□(或家长身份证号码) 6.户籍:省市县(区) 乡(街道) 村(栋) 组(单元)号 7.现住址: 省市县(区) 乡(街道) 村(栋) 组(单元) 号 8.学习或工作单位: 9.联系电话:(1)手机:(2)家庭电话: (3)其它联系人电话: 10.职业:□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教师□保育保姆 □餐饮业□商业服务□工人□民工□农民 □牧民□渔(船)民□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务 □待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其他 三、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发病地点: □家中□单位□其他 3.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前,是否自行服药: □是□否□不知道 3.1若自行服药,则服药种类: 4.请填写以下就诊情况: 就诊次数就诊单位就诊日期治疗天数诊断结果是否隔离入住院时间门诊/住院病历号转归第1次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最初调查表

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地调查表 疫情类型(1)确诊(2)疑似(3)可疑 B1 疫点易感禽与发病禽现场调查 B1.1 最早出现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发病数:只,死亡数:只,圈舍(户)编号: 。 B1.2 禽群发病情况: B1.3 袭击率: 计算公式:袭击率=(疫情暴发以来发病禽数÷疫情暴发开始时易感禽数)×100% B2 可能的传染来源调查 B2.1 发病前30d内,发病禽舍是否新引进了家禽? (1)是(2)否

B2.2 发病前30d内发病禽场/户是否有野鸟栖息或捕获鸟? (1)是(2)否 B2.3 发病前30d (1)是(2)否 B2.4 最近30d内是否有场外有关业务人员来场?(1)无(2)有,请写出访问者姓名、单位、访问日期,并注明是否来自疫区。 B2.5 发病场(户)是否靠近其他养禽场及动物集散地? (1)是(2)否 B2.5.1 与发病场的相对地理位臵_____________________。 B2.5.2 与发病场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 B2.5.3 其大致情况__________。

B2.6 发病场周围10公里以内是否有下列动物群? B2.6.1 猪,__________。 B2.6.2 野禽,具体禽种:__________。 B2.6.3 野水禽,具体禽种:__________。 B2.6.4 田鼠、家鼠:__________。 B2.6.5 其它:__________。 B2.7 在最近25-30d内本场周围10公里有无禽发病?(1)无(2)有,请回答: B2.7.1 发病日期:__________。 B2.7.2 病禽数量和品种:__________。 B2.7.3 确诊/疑似诊断疾病:__________。 B2.7.4 场主姓名:__________。 B2.7.5 发病地点与本场相对位臵、距离:__________。 B2.7.6 投药情况:__________。 B2.7.7疫苗接种情况:__________。 B2.8 场内是否有职员住在其他养殖场/养禽村? (1)无(2)有 B2.8.1该农场所处的位臵:__________。 B2.8.2该场养禽的数量和品种:__________。 B2.8.3该场禽的来源及去向:__________。 B2.8.4职员拜访和接触他人地点:__________。 B3 在发病前30d是否有饲养方式/管理的改变?

疫情工作人员信息调查表

***疫情工作人员信息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三.用户身份及帐号 3.1 你的用户身份为(可多选): 3.1.1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1.2业务管理员□业务管理员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1.3本级用户□本级用户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1.4直报用户□直报用户帐号数量:个,帐号为: 3.2你所持有的账户数量合计为:个(上诉账户合计数量)

3.3 分配的系统有(可多选):□1.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3.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 4.历史数据综合查询统计分析;□ 5.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6.流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7.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8.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9.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10.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新);□11.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12.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13.标准编码管理系统;□14.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系统;□15.出生登记信息管理系统;□16.人口死亡系想你登记管理系统;□17.症状监测直报系统;□18.高温中暑病例报告信息系统;□19.基本信息系统;□20.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1.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统;□22.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23.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24.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 3.4 分配的系统合计数为:个。 四.备案信息 如果用户类型为“系统管理员”或“业务管理员”,请填写以下信息。否则,请结束问卷。

备注:系统管理员:建账号、管理账号 业务管理员:分配权限、管理权限 本级用户:监测、审核、质控 直报用户:个案报告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2008年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模板】

2008年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 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状况, 了解疫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规律,评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规范全国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按照目标明确、系统规范、科学有效的工作原则,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分工 (一)农业部负责全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定和发布全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评估机制。 农业部组建全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专家委员会(简称委员会),主要承担全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论证和咨询。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据

本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内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组织实施辖区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设专人负责。 (三)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协调各分中心和相关兽医实验室,承担全国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汇总调查和检测数据,开展流行学调查评估、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起草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报告。北京、哈尔滨、兰州、上海分中心按照本方案规定,分别承担或参与有关动物疫病的抽样调查工作。 (四)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疫情监测站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定期报送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一)范围 1.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由当地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3)小反刍兽疫、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4)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复发; (5)新发病以及其他呈暴发流行或病因不明的疫病。 2.发生其他动物疫情时,由当地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本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必要时,农业部兽医局组织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同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二)工作目的 1.查明病因,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2.确定疫病的可能扩散范围; 3.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 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三)工作程序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与处理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报告、调查及处理工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南。 一、暴发疫情的报告 (一)相关定义。 1、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2、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3、暴发疫情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二)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1、疫情暴发单位发现达到预警指标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在2小时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附表1)进行网络直报。 2、流感监测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0%)时,

应立即报告上一级监测负责机构。 3、一旦实验室确定为流感等法定传染病疫情,所有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 在“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当地负责网络直报该起疫情的疾控机构进行实验室样本的关联。 4、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进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随时对《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首次报告进行相应的更正。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的结束,应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当地专家组进行评估、确认,判定应以病例数恢复到当地发病基线水平为原则。 二、有关部门职责 (一)分级处理。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以县为单位,一周内发生3起以上暴发疫情,或发生模较大且病因不明的疫情,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现场指导,必要时,省级、国家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现场指导。 各地可通过完善流感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建立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占就诊病人比例的基线资料,设立不同的预警水平,分类采取针对措施。 (二)部门职责分工。 当局部地区出现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负领导职责,提供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有关部门或机构的职责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