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禽流感流行现状与对策 (徐京生)

合集下载

近期家禽疫病难控的原因及对策 徐京生

近期家禽疫病难控的原因及对策 徐京生

近期家禽疫病难控的原因及对策河南牧翔药业徐京生根据大量资料和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家禽疫病防控中,使用疫苗的预防难度逐步加大,常规方案控制难度也明显加大。

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禽群、不同圈舍治疗效果不一。

同样的病例,使用同样治疗方案,效果差异很大。

这都给整个家禽行业人员及单位造成极大的困惑。

我们如何认识当下家禽疫病现状?一、影响家禽疫病难控的主要因素:(一)生物安全措施仍不被重视1、禽场隔离、消毒基本措施执行力差。

1.1禽场没有严格有效消毒措施和隔离概念,工作人员进出随便;做不到每次真正有效消毒;尤其是80%兽医人员,每天都连续巡防、处理多起发病鸡群,病死鸡在场内随意剖检,没有做到死后焚烧、深埋要求;甚至有60%养户愿意让兽医在鸡舍内进行剖检,这都是疫病迅速侵入健康鸡群、导致连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

1.2消毒对大部分鸡场来说是应付;常见的所谓消毒只是对脚底进行踩踏消毒,没有对全身进行有效彻底消毒。

2、饲养密度大。

3、同进同出饲养原则落实不到位。

4、养殖户在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缺乏教育或有效引导。

(二)种鸡存在的问题大:1、种鸡现状:我国种鸡行业管理看似有条不紊,实际大部分生产单位管理粗放、发病率高、病原垂直传播严重。

这和我国种鸡饲养人员层次差异有关,中、小型种鸡场多是“游击型”,没有专业饲养管理人员和兽医人员,饲养管理、疫病预防意识淡薄。

发生疫病问题,直接到大专院校进行检测,这样虽然没有错,但是过于依赖大专院校专家,务必会造成场内很多的琐碎问题不易被发现。

长期下去,有大量的鸡群存在隐性疾病,导致整个生产性能不达标。

2、种鸡疾病现状:2.1 AI由于缺乏冻干苗的保护,没有特异性黏膜免疫屏障;AIV只要传入即可引起感染,单凭HI抗体是不能完全保护禽群发生AI的。

虽然,种禽场做了严格有效的H5、H9疫苗,也不能阻挡禽群感染AIV的机会;只是发病程度不一,或隐性发病。

导致AIV垂直传播几率无法降低,使AIV在1-13日龄就会诱发AI。

最新当前禽流感疫情防控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建议

最新当前禽流感疫情防控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建议

最新当前禽流感疫情防控存在问题和下步
工作建议
疫情概况
近期,禽流感疫情在我国多地出现,且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
致死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0余个城市、省份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影响面广泛且形势严峻。

存在问题
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
在一些问题:
- 防控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在禽流感疫情当前形势下,政府和
专业部门应采取更多更有力的措施和政策来加强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 疫情监测不及时:有的地方更新和发布监测数据存在滞后性,不能快速反映禽流感疫情的变化情况。

- 禽类养殖环境监管不力:养殖场管理和监管不到位,禽类饲
养环境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加之禽类繁殖能力强、易在批量转移的
情况下扩散病毒。

- 公众认识不足:部分群众疫情防护意识淡漠,对疫情防控措施没有充分理解或没有配合的意识。

下步工作建议
- 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加强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如:建立全国应急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和协作机制等。

- 加大疫情监测力度,时刻掌握疫情数据,加强信息公开,做到信息透明化,增强公众信心。

- 加强禽类养殖场环境监管,严格防护和检测机制,及时了解疫情,加强管控和执法。

- 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疫情防护意识,提高民众自我保护能力。

目前,禽流感疫情在我国仍处于高发的状态,全社会要高度关注,共同努力,加强综合防控措施,务必遏制疫情扩散,促进禽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解析当前温和型AI、非典型ND流行新特点

解析当前温和型AI、非典型ND流行新特点

禽流感、新城疫已成为威胁当今养禽业的重要元凶,尤其在秋冬季节更是两者肆虐的时期。

随着疫苗的普遍使用,在临床中典型病例已很难见到,但温和型流感和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却逐渐增多。

一、当前温和型禽流感流行新特点根据这两年的发病情况来看,温和型流感已经发展成为一年四季的常发病,而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份是该病多发、且致病性较强的时期。

AI发病形式明显呈多样化、非典型化,混合感染普遍化。

多发原因主要是和病毒血清型多、疫苗相对交叉免疫效果差、疫苗选择和接种时间、接种次数少等因素有关。

H9+ND混合感染目前极为普遍,根据国家有关实验室信息,接种疫苗诱发ND病例,可以检测到在90%病例中有H9感染。

已经证实垂直传播AIV感染十分普遍,是10日龄雏鸡内发生呼吸道病、甚至诱发ND的主要因素。

(一)、临床症状:蛋鸡、种鸡:1、呼吸音异常:鸡群内有低沉的呼噜声,部分有“啊啊”较大的声音,伴随咳嗽的较多。

2、拉翠绿色或灰绿色稀便(同ND粪便一样),绿色粪便多少与发病时间、严重程度有关。

3、温和型流感患群,初期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如果接种疫苗不合理,感染AIV后精神明显变差,并且拉绿色粪便。

采食量初期影响不大,中后期有明显影响。

4、肿头肿脸症状比较普遍。

头部皮下或眶下窦内有纤维素样渗出物,形成坚实的肿胀。

5、产蛋率:一般病例都会受到影响,下降至10~50%。

影响的程度与机体AI抗体高低、病程长短、控制使用方案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

白羽肉鸡:1、一般都会出现肿头肿脸,出现几率高于蛋鸡、种鸡。

2、混合感染是主要的发病形式,多并发支原体、大肠杆菌、肠毒综合征,甚至呼吸型传支。

并发率80~90%,死亡率10~20%。

3、AI与ND并发率占30~60%左右,治疗难度极大。

4、发病初期眼结膜严重充血,呈“红眼”样较多,呼吸道声音异常明显。

5、患群有典型翠绿色粪便,慢性或非典型AI鸡群则灰绿色稀粪便较多。

麻鸡、黄鸡、蛋鸡青年鸡:发病情况同白羽肉鸡,但发病率低于白羽肉鸡,一般在50~60%,且混合感染相对偏少。

2012年春季禽病防控 徐京生

2012年春季禽病防控  徐京生

◆目前病毒病发病形式:
NDV + AIV+ 霉菌毒素 +细菌 + 致病因子 。
IBV、ILTV混感率≥30%、鸡痘(APV)、 IBD等。aMPV2012年 应引起重视! ◆复发率高;如ILTV、AIV、APV等; ——部分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2、外部威胁:(多病毒多重混合感染呈常发形式)
▲对将来控制家禽疫病的药物、方案要求更
部分地区发病率达10-20% 发病特点:主要和AIV等混感感染
(八)细菌类疫病: ——鼻炎、大肠杆菌、肠毒、肠炎,
发病率: 60-70%
发病特点:
多呈继发形式出现,细菌病相对冬季多发
——夏季禽病预测
(一)新城疫(ND)
1.发病率:
夏季发病率:50% (弱于春季)
夏季 感染率:70%
其中NDV+AIV混感率:60-80% 2.发病特点: 多呈混感、非典型形式出现。
白羽肉鸡感染率:60-70%
▲肉杂鸡、青年鸡:
发病率:20-30%; 感染率:60-70%。
2.发病特点:
◆春天霉菌病主要以肌胃炎形式发病,肌
胃腺胃炎基本没有。 ◆春天难控疾病需要考虑霉菌因素的病例 要占20-30%。 ◆白羽肉鸡、肉杂鸡:
REV、MDV同时随机隐性混感率:30-45%
(五)传染性喉气管炎(ITL)
白羽肉鸡发病率:30-50%;
肉杂鸡:10-15%。
2.发病特点:
▲AIV、IBV、aMPV多病毒混感
▲治疗难度比往年增加。
REV、MDV同时隐性随机混感率: 30-45%
(四)霉菌病(肌胃炎、肌胃腺胃炎) 1、发病率: ▲蛋鸡发病率:10-15%; 蛋鸡感染率:40-50%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措施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措施
资源 育繁
禽流感 的流行现状及 预 防措施
王剑 ( 江 苏省金 湖县塔 集 中心畜牧 兽 医站 2 1 1 6 3 1 )
摘 要 :近 年 来 ,禽 流 感 对 人 类 的 危 害越 来 越 严 重 ,给 我 国很 多地 区造 成 了 巨大 损 失 。 本 文 简述 了禽 流 感 的 特 点 . 并 对 其
养场发病。
1 . 2 传 播 途 径
预 防措 施 做 了 简要 总 结 ,对 禽 流 感 的 防 治 工 作 具 有 一 定 的参
考价值。 关 键 词 :禽 流 感 ;流 行性 ;预 防措 施 ; 防治 办法
禽 流 感 是 禽 流 行 性 感 冒 的简 称 ,禽 流 感 是 由 A 型 流 感 病 毒 引 起 的 家 禽 和 野 禽 ,包 括 野 鸟 和 观 赏 鸟 在 内 的一 种 传 染 性 疾 病 ,禽 流 感 的 传 染 谱 广 泛 , 多数 的 家 禽 、野 禽 和 水 禽 均 易 感 ,其 中 鸡 、火 鸡 最 易 感 。鸡 禽 流感 因 为 最 开 始 是 在 意 大 利
快 就波 及 全 群 ,造 成 大 面 积 的 家禽 感 染 该 病 毒 。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易 感动 物
呈 现 上 升趋 势 ,国 际 兽 医局 和 中 国农 业 部 将 其 列 为 一 类 传 染 病 ,本 病 发 病 急 ,传 播 范 围 广 泛 ,死 亡 快 ,危 害 程 度 大 ,给 当 地 的 养 禽 业 造 成 了 巨 大 的经 济损 失 。
禽 流 感 的 传 染 源 很 多 ,主 要 包 括 隐 形 感 染 及 发 病 的 家 禽 ,但 是 野 鸟 和迁 徙 性 野 鸟 也 可 成 为 重 要 的传 染 源 ,尤 其 是 迁 徙 性 野 鸟 ,在 野 鸟 迁 徙 的 过 程 中 。随 着 野 鸟 的迁 徙 ,隐 性 感 染 该 病 毒 的野 鸟就 在 飞 行 路 线 上 传 播 该 病 。造 成 经 过 的 饲

禽流感的发生现状和防治对策

禽流感的发生现状和防治对策

禽流感的发生现状和防制对策发生概况自禽流感发现流行以来,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目前从不同省份离鉴定出的Hl、H3、H4、H5、H9及H14等多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AIV),充分表明了我们正面临禽流感的挑战。

山东省自1998 年下半年以来,已陆续在不同地区发现有禽流感的发生。

产蛋鸡群发病率较高,一度造成严重损失。

分离病毒鉴定结果为H9N2 型禽流感病毒。

1999年8月从济南近郊某个体养殖户蛋鸡场分离出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鸡群死亡率85%以上。

2001年,又相继从鸭群中检测和分离出H5N1病毒。

最近一段时期,禽流感的流行比较严重。

病毒的毒力明显增强,发病鸡群死亡率升高。

潍坊、日照、济南、聊城、德州等地均有发病的传言。

我们的邻省河北、河南也大面积爆发禽流感的消息不断传来。

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为H9,H5。

至今,还未有分离到H7亚型病毒。

(蛋鸡养殖网络合作社群 70013763 免费共享)病毒特性禽流感亚型众多加上基因突变、重组和重排,使其变异极快,导致毒株的致病性也千差万别, 历来最受关注的是含H5或H7血凝素的禽流感病毒。

这些病毒常常表现出具有或变成高致病性的潜力。

H9目前虽流行较为普遍,但只要严格卫生管理,及时预防,即可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H5虽致病力较强,但传播速度慢,解释原因可能是由于传播途径所限。

经粪便和直接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山东省目前还未从发现禽群中分离到H7亚型流感病毒。

从理论上看,由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与神经氨酸酶(N)可以组成几百个血清亚型,为禽流感的诊断与防制带来麻烦。

但事实上,从国外已报道的禽流感疫情来看,在某—国家或某一地区的相当时期内,所流行的病毒亚型还是相对稳定为某一亚型,只是毒力常有变化,我们省内的近几年的发病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禽流感病毒是—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这比较有利于对禽流感的隔离、消毒和净化。

有研究证明:苯酚、氢氧化钠、漂白粉,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百毒杀、新洁尔灭、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药物均能在推荐的有效浓度下杀灭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doc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doc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概述:1禽流感简介禽流感(AI)又名“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最早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20世纪初发生于欧洲和美国。

流感病毒分为A、B和C三个血清型,禽流感病毒(AIV)属于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包括人、禽、猪、马等,B和C型主要感染人。

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有的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有的则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和产蛋下降,严重者引起全身感染,导致100%死亡。

近几年来,禽流感呈世界性发生和流行,给世界各国养禽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2禽流感毒株分类禽流感病毒粒子表面覆盖有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别是血球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根据HA与NA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已经鉴定出来15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

根据致病性的高低,禽流感又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和无致病性禽流感(NPAI)。

3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AIV 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物理因素如热、极端PH值,干燥等都能使其灭活。

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鼻腔分泌物或粪便可以增强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使病毒得到保护。

阴冷潮湿的条件有利于病毒的生存。

冬天AIV在粪便中可以存活105天,4℃时可在粪尿中存活30-35天,在20℃可以存活7天。

4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由于AIV在呼吸道、消化道、肾脏和生殖器官中复制,因而它可以从感染禽的鼻腔、口腔和泄殖腔排放到环境中,其中在口咽部和粪便中含量最高。

病毒可以通过感染禽和易感禽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气溶胶及与带有病毒的污染物接触而间接传播。

4.1呼吸道传播病毒的滴度非常高,产生的气溶胶是重要传播媒介。

4.2粪便传播由于体积大,也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4.3人、车辆、物品传播可以通过人(污染的衣服和鞋),被病原污染的车辆、工具、物品等传播。

4.4野鸟和迁徙水禽带毒的野鸟与家禽直接接触或粪便污染食物和水源造成感染。

我国当前禽病流行概况及防控对策

我国当前禽病流行概况及防控对策

我国当前禽病流行概况及防控对策禽病流行概况禽病是指影响家禽健康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营养不良等多种原因所引起的疾病。

当前我国禽病流行情况严峻,近年来,我国禽病爆发频繁,不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也给群众带来了健康威胁。

主要疾病包括以下几种: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的疾病,多由H5N1亚型病毒引起,通过极度接近的接触、呼吸和食物污染而传播。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禽流感疫情高发地之一,疫情呈现高发、大流行的趋势。

新型禽葡萄球菌病新型禽葡萄球菌病是由禽葡萄球菌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病原体对鸡产蛋量、肉鸡生长速度等都有很大影响。

该病易于引发家禽群体性病原体污染,是当前我国禽病流行的重要疾病之一。

禽腹泻禽腹泻是由细菌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省份出现该病流行的情况,其中以福建省禽腹泻暴发最为严重。

禽病防控对策禽病的防控是家禽养殖的重要环节,一旦禽病流行,将严重影响家禽健康,损失巨大。

因此,做好禽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禽病防控对策:完善养殖条件和改善环境家禽养殖的环境条件和饲养措施对禽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要做好家禽卫生,加强疫区的环境治理,预防病原体的滋生扩散,提高家禽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开展禽病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禽病,对于防范和减轻禽病的危害至关重要。

要密切监测禽病的动态发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并建立禽病检测技术和服务体系,开展系统、规范的禽病检测和监测工作。

建立规范的疫苗应用和疫苗接种计划禽病防控的核心是疫苗预防。

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疫苗应用和疫苗接种计划。

对高效、低毒的疫苗进行应用,并且做好疫苗资料和预防接种记录,确保家禽的免疫效果。

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反应遇到突发疫情,启动应急预案是关键。

要建立完善的应急体制,迅速组织实行应急处置,为最大程度限制和控制禽病的影响,做好必要的信息报告和协调工作。

总结禽病是我国家禽养殖中的重大难题,对于家禽业而言,禽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风险,防控禽病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白羽肉鸡、肉杂鸡、肉鸭
▼致病性强病例局部地区发生 如图1
▼温和型AI混感严重
▼致病性高病例没有控制时机 如图
5.行业危害
5.1愈后长期不能恢复生产性能 5.2首先病禽死淘运输危及生物安全
5.3养殖、补栏积极性下降
如图1
5.4龙头不敢放鸡、兽医不敢看病 5.5引起家禽产品行情巨大波动
5.6影响到禽产品行情规律
效养殖利益。
3.2药物预防AI关键点:
药物预防已成为AI防控中重要手段 弥补疫苗缺陷,尤其在流行期;

防止AIV垂直传播:
2-6日龄,使用提升免疫力、具有
抑杀AIV的药物
● AI流行期:
雏禽建议每10天使用抗AIV的药物一个 疗程;
成禽每月使用抗AIV和提升免疫力药物
谢谢大家!
H5N1\NDV
1.4霉变饲料问题普遍存在
规模较小的禽场多见 如图
(AIV隐性感染、垂直感染严重)
部分鸡毒素中毒后,免疫组织受到损害; 抗体消长异常,导致禽群出现感染及; 个体感染波及全群。
1.5病毒变异
据华南农大提供资料:商品肉鸡 H9为主
要流行株,蛋鸡种鸡H5是主要流行株。
1.6疫苗接种程序问题
鸡群接种时间密度不佳 (基础免疫)
●体质下降使卵泡、输卵管发育慢
●子宫黏膜腺体修复慢 (月子期)
需要合理措施:
●持续使用抗病毒中药
●提升免疫力药物
如:黄芪多糖、干扰素、转移因子(3天)
● 修复生殖系统(脑垂体、卵巢、输卵
管)中药增蛋药物、维生素A D E、促 进脑垂体 分泌激素(二氢吡啶等)
5.为什么白羽肉鸡发生H5少、种鸡蛋鸡多发?
2011-12 AIV主要流行毒株
AI
80%
20% H9N2 H5N1 Re-4-5 变异H5N1
▲动物流行病研究中心:
目前流行毒株多是变异株,例H5属于变 异株即“2、3、2、1” 。
▲华南农大:
华东、华中地区:普遍流行
肉鸡:H9N2(1、4分支变异株)
蛋鸡、种鸡:H5变异株“2、3、2、1”和“2、 3、2、3”(-6株疫苗)
近期流行期间建议:
1.5个月接种一次 注意对更新疫苗H5N1R-6使用
H9、H5尽量不用联苗
2.发现疫情防止病原扩散
2.1深埋或焚毁病死禽只
2.2隔离、消毒执行到位
2.3 疫区不进行养户聚会等活动。
2.4 禁止病鸡淘汰卖对途中环境的污染
2.5 疫病流行期间禁止接触对贩鸡、销
售活鸡市场。
3.保证禽群健康,具备完善的免疫力
③H5N1Re-4-5,接种合理保护禽群不大批死亡
▲H5N1 Re-5+H9N2 Re-2株 选择使用,保护 性基本同H5Re-4-5.
▲变异株疫苗H5Re-6上市
▲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 )
完善局部免疫缺陷,构建完善特异性免疫
AI疫苗接种建议:
◆ 商品肉鸡免疫 ①严重威胁地区接种H5N1Re-4-5、-6 ②不做H5疫苗 接种后,禽群产生一定特异抗体, 禽群会潜伏病毒, 或出现感染后鸡只,死亡慢传染全群。 会导致H5 AIV开始真正对我国肉禽带来真正威胁。
▼发病迅速、传播快
▼产蛋率、采食量下降快 如图 ▼呼吸道症状有差异 如图1、
▼总体死亡率高、30-60%
如图1、2
▼AI典型症状、病理变化突出 如图1 ▼用药物疗程长、控制难度大
▼康复后禽群产蛋率提升难度大。
4.2青年禽发病情况
▼总体同蛋禽、种禽 如图1、
▼死亡率高于蛋禽、控制难度大于蛋禽
▼发病率低于蛋禽种禽。
▲在多所院校配合下对病原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H5N1\NDV
3.2011年10月初至今高致病AI流行地区
吉林、内蒙、辽宁、黑龙江、甘肃、宁夏、
河北、山东、四川、河南、安徽、湖北、
湖南、山西、陕西、广东、海南、江苏等 几乎各个省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4.各类家禽品种发病情况
4.1蛋禽、种禽发病情况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 王晓梅 邵华斌、等人:
五个祖代肉种鸡场检测,REV、CAV两种检测 祖代场 1 CAV 98.4% 2 77.4% 3 98.6% 4 86% 5 0%
REV44%9来自1%0.5%13%
1.1%
▼免疫抑制严重程度
直接影响到机体抗体消长曲线 ▼免疫抑制普遍性决定了今后疫苗效价
▼其中流感疫苗效价只能维持2-3个月
1、预防抑杀霉菌、清除毒素及支原体,保护免疫器官;速治、速状等 2、提升修复免疫器官发育(禽畅、冰丹) 3、做好饲养管理(环境管理) 4、切断雏鸡垂直感染因素(AIV、NDV、MDV、REV、ALV等):金琪康 金福康 三子丹。
通过修复家禽免疫系统,完善免
疫功能,阻挡病原入侵;达到少发 病不发病,做好健康养禽;创造高
重威胁人类健康”。
有报道称,中国及 越南 部分地区已现
该变异病毒,目前认定为H5N1-2.3.2.1. ——2011年9月1日发布。 如图
2.近期发生H5N1的国家
2011年8月——12月期间:新发生国家地区 越南、印度、印尼、 尼泊尔、香港、中国等 2012年1月6日——至今:持续发生国家地区 韩国、柬埔寨、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台湾、 孟加拉国、以色列、荷兰、越南等等。
▲国家免费疫苗抗原不足 (达标)
▲没有检测机会
发现群内个体体质差异大、鸡冠倒冠萎 缩鸡多者,同样采取以上措施。
▲没有及时选择最近流行毒株疫苗(单)
4.康复后蛋壳质量差、长期产蛋率不升
原因
●侵害生殖系统,是AI或致病性强AIV特
点 如图
●正常卵泡产生后9-10才可以达到成熟
●病毒仍然没有彻底清除
当今禽流感流行现状与对策
牧翔药业
徐京生
2012年4月10日 苏州
主要内容
一.近期国际禽流感流行现状 二.近期国内禽流感流行现状及危害 三.控制过程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四.有效预防当下禽流感的措施
一.近期国际禽流感流行现状
1.国际AI流行形势
FAO发布报告称,“禽流感H5N1病毒已出
现变异,目前正在亚洲等地扩散,有可能严
3.世界广泛流行禽流感原因
◆全球气候持续突变
◆病毒变异
◆候鸟迁徙
二.我国近期禽流感流行现状及危害 1.流行现状
4%
疫病 品种 饲料
93%
疫病、品种和饲料对生产 效率的影响比例
不同疫病对养鸡业的影响
禽流感 70%
禽流感
ND
免疫抑制
其他
2.科研机构发布最新禽流感发病状况
▲动物流行病研究中心:

四.当下禽流感防控措施:
1.近期家禽AI控制原则分析: 首先掌握当地流行特点
致病性强弱、发病急缓
1.1蛋鸡、种鸡药物控制原则:
①生物制剂(促进淋巴细胞分化)
②提升免疫力高效抗病毒(双效加强型)
③抗AIV“新成份”复发制剂 ④当地敏感抗菌药
以上方向有机组合进行投服治疗;
同时必须做好饲养管理;
注射给药是缩短病程一个有效方式。
5.1 AIV特点
◆ H5 AIV特点:致病性极强
没有特异抗体禽群
——感染后立即死亡
有一定特异性抗体禽群
——感染后不会快速死亡,会在群内感染其它家禽。
◆H9 AIV特点:致病性相对弱 目前我国雏禽(白羽肉鸡)、青年禽群, 平均隐性感染率1% 蛋禽、种禽隐性感染率0.1%
(潜伏在气管黏膜上)
——中国动物疫病研究中心
三.控制过程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此次AI流行广泛
1.1气候世界性持续突变
温差过大、变化过频繁、候鸟异常迁徙; 大范围风大、风频是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
1.2免疫误区多,导致H5感染
▼只注重防疫H9
▼使用新支流偏多
▼使用H5H9二联偏多,经检测使用二联苗产 生H5ih抗体明显弱于H9ih抗体
1.3免疫抑制问题普遍存在
5.2蛋禽曾多次接种H5疫苗、禽群有特异抗体 ◆一定H5抗体存在,鸡只感染后不易立刻死 亡
◆蛋鸡、种鸡群感染后H5病毒在禽群内可以
相互传染。所以,蛋禽发病率高!
5.3商品肉禽(白羽肉鸡)不接种H5疫苗
禽群鸡只没有特异性抗体。(感染后)
◆白羽肉鸡群,感染H5 AIV鸡只,立即死亡 ;对其它鸡只不构成传染威胁。 ◆感染后,“鸡群某区、某栏出现发病、某 个角落鸡发病” 在处理不当情况下感染全
①一般建议淘汰
②鸡苗小有饲养价值患群
原则同H9,另多加抗AIV制剂
一般死亡高峰期3-5天。
2.当下禽流感防控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御病毒于禽场之外
2.2做好免疫接种、严把最后一道防线
目前AI疫苗特点及选择:
▲H5N1Re-4-5对近期毒株的保护上有差异 ①保护不发病(100%不保护)
②保护不死亡(10-100%保护)
抗病力 3.1综合措施提升非特异性抗病力。
修复免疫器官: 胸腺、法氏、囊脾 脏
促进淋巴 细胞分化
产生大量淋 巴细胞(B、 T等)
分布眼结膜、鼻腔 黏膜、气管黏膜、 肠道黏膜
禽 好 养 增 效益
家 禽 健 康 少 生 病
病 原 入 侵 受阻
增强或形成体 液免疫、细胞 免疫
完善局部免 疫屏障
滴鼻、点眼 形成特异性 免疫屏障
H5变异株:“2、3、2、1”和“2、3、2、
3”(-6株疫苗)
H5N1Re-4株、-5株
2.3患群体质差异性
3.使用优质疫苗、科学程序的禽群仍
发病
▲H5疫苗接种在较小规模禽场重视不够,引 起发病机会多 ▲禽群AI抗体离散度大、抗体下降快; 没有及时修复免 疫系统、尽快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