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勿吃“发物”,究竟是什么“发物”
吃的发物有哪些呢

吃的发物有哪些呢发物是比较容易引发或者加重身体旧疾的一种食物,很多种炎症的情况下都是不能食用发物的。
比较常见的一些发物就是:鸡肉、海鲜等,如果有炎症的时候食用,就会加重疾病。
如果是皮肤病,一般医生也会说明不能食用发物,否则情况就会加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发物有哪些吧!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
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
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按照发物性能分为六大类: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五是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七是民间长期实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四种发物影响药效吃太咸诱发免疫病

龙源期刊网 四种发物影响药效/吃太咸诱发免疫病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08期四种发物影响药效文/徐佳佳“发物”一般指鱼蟹一类的腥发食物,此类食物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或局部肿痛,因其具有药物特性,还常常引发疾病或减低药效,服药时尽量不要食用。
下面就给大家归纳介绍一下四类可能影响药效的常见“发物”:“发冷之物”。
生冷食物,性质多属寒凉,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服用解表透疹、祛寒逐湿、温经通络或温脾暖肾的药,如感冒清热颗粒时,应忌食。
此类食物常见的有:冷饮、凉茶、西瓜、梨、柿子等。
“发热之物”。
多为辛辣食物,性质属温热,容易耗气上火。
患有各种实热证、阴虚证,服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补肾、养阴清热的药物,如牛黄解毒片时,应忌食此类食物,以免耗伤阴血,促发炎症。
此类食物常见的有:韭菜、辣椒、胡椒、狗肉、羊肉、咖喱等。
“发滞发湿之物”。
多为油腻、高淀粉类、酒类食物,容易助湿生痰,滑肠滞气,而且难以消化。
患有脾胃虚弱证或痰湿证,服用健脾养胃、祛痰化湿的药物,如祛痰止咳颗粒时,应忌食。
此类食物常见的有:各类肉制品、豆制品、醪糟(米酒)等。
“发风之物”。
多为腥膻类食物,大多含有激素或异性蛋白,能够诱发人体的过敏反应。
患有各种过敏性疾病,服用治疗过敏性哮喘、鼻炎、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药物,如鼻炎康时,应忌食。
此类食物常见的有:鱼、虾、蟹、鸡蛋、香菜等。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
正因为我们平常吃的很多食物都有药性,所以有些会对疾病产生“协助治疗”或“对抗治疗”的作用。
治疗疾病时,一定要注意饮食的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吃太咸诱发免疫病文/张楠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和免疫生物学家发现,吃得太咸不仅会让血压升高,还会导致一系列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如多发性硬化症、Ⅰ型糖尿病、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中医讲的“发物”究竟是什么

看中医时,大夫会嘱咐病人忌食“发物”,理由是“发物”会加重病情。
那“发物”究竟是什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这就是食物的“食性”。
但如果不懂食性,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或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
多了解发物和忌口的知识,能够避免很多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不良后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刘喜明主任医师介绍。
1.动火发物——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蒜、韭菜、卤制品、油炸物等。
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压者应忌口。
2.动风发物——多有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邪毒走窜,如茄子、木耳、猪头肉、鸡蛋、蘑菇等。
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者不宜吃。
3.助湿发物——多具有黏滞、肥甘滋腻之性。
如糯米、醪糟、米酒、大枣、肥肉、面食等。
患湿热病、黄疸、痢疾等病者忌食。
4.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
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
5.动血发物——多活血散血,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羊肉、菠菜、烧酒等。
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人忌食。
6.滞气发物——如大豆、芡实、莲米、芋头、薯类等。
这些食物多具滞涩阻气、坚硬难化之性,积食、诸痛者不宜食。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一是因为其中的动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若超过生理剂量,可引起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易成为过敏源,如海鱼虾蟹会引起或加重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
三是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葱、蒜极易引起炎症扩散,伤口难以愈合。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中医说的发物是什么

中医说的发物是什么作者:郭旸来源:《家庭医学》2023年第20期日常生活中关于各种发物的禁忌实在太多,身上起疹子,医生让你忌吃“发物”:术后康复阶段,医生告诫你别吃“发物”:一个人体质不好,医生也会说少吃“发物”。
在患病期间,很多人听得最多的忠告可能就是不能吃发物,原因是发物会导致伤病不易痊愈。
那么问题来了,“发物”到底是什么?常见的发物有哪些?“发物”是中医特有的一个概念。
所谓“发”可以理解为“诱发、引发、助发”,是指食用某种食物后,可能会诱发新的疾病,或使有病初愈者旧病复发;抑或是在患病过程中可能会加重病情的食物,都可以称之为发物。
《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大热,热病及天行病(指流行性传染病,古时又称时疫)、疟疾后,食之必发热致危”。
又说:“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鲋,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
”中医认为,原本患有某种疾病的人,在病情还没有完全大好的情况下,体内存有“伏邪”;如果吃了“发物”,就可能诱使原有的慢性病死灰复燃,再次发作。
而如果体内没有“伏邪”,身体健康,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吃些“发物”,则是无害的。
“发物”具有激荡人体气血的作用,容易导致人体气血失常,使疾病恶化或反复发作。
通常泛指辛辣、燥热、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动火发物能助热动火、伤筋劫液,如烟、酒、葱、蒜、韭菜、油炸食物等。
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压患者应忌口。
2.动风发物多为生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邪毒走窜,如茄子、木耳、猪头肉、鸡蛋等。
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患者不宜吃。
3.助湿发物多具有黏滞、肥甘滋腻之性。
如糯米、糟、酒、大枣、肥肉、面食等。
患湿热病、黄疸、痢疾等病者不宜食用。
4.积冷发物多具有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
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
5.滞气发物如大豆、芡实、连米、芋头、薯类等。
中医讲的“发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那些大夫们说过的话:外科大夫常常会说:“鸭肉、鹅肉等性寒凉食物,多食易凝滞血脉,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外科疮疡等疾病的恢复。
”皮肤科大夫常常会说:“湿疹、银屑病、皮炎等皮肤病,辛辣刺激、鱼肉海鲜、羊肉等,这些食物都不能吃。
”肿瘤科大夫常常会说:“肿瘤晚期常常阴阳气血虚,病人常常会食补,但是海参不能吃,牛羊肉尽量少吃,发物一定要避免食用。
”这些,就是大夫们口中的“发物”,那么,“发物”究竟是怎样一类食物呢?中医是如何认识发物的呢?一、先讲一个关于发物的故事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功臣。
元帅徐达患了“发背”,最忌吃鹅肉,朱元璋却别有用心地赐徐肥鹅一只。
因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君之命,只好当场吃下。
不久,徐达“发背”扩散而亡。
为什么呢?因为鹅肉性寒凉,中医理论中有“寒性收引”、“寒性凝滞”之说,而疮疡初起,多因气血壅滞肌肤或皮肤膜外,有的挟风挟湿,多食寒凉之物,一方面使邪气不易透达外出,甚至留邪内陷而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寒凉之物易伤脾胃阳气,脾胃为生化之源,阳气受损致运化失健,气血生成不足,不利于疮疡后期创口的恢复,严重者难于生肌收口,创口延迟愈合,甚至会出现逆证。
二、中医是如何认识发物的呢?在中医的角度上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这就是食物的“食性”。
如果不懂食性,那么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加重已发疾病,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
所谓“发”,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
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体内存有“伏邪”,如果吃了“发物”,就可能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而如果体内没有“伏邪”,身体健康,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吃些“发物”则是无害的。
三、常见“发物”有哪些?1发热之物指使人体产生火热性现象的食物,如葱、姜、韭菜、胡椒、羊肉、狗肉等温热、辛辣易助热上火的食物。
中医学说的发物的介绍

在中医上,“发物”是指吃了之后会诱发或者加重某些疾病的食物。
一般来说,“发物”分为以下几种:
激素诱发:如羊肉、公鸡肉、鹅肉等含有大量动物激素的食物,会刺激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
患有癫痫病史、高热、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应尽量少吃。
致敏引发:如海鲜、河鲜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有活性物质的果蔬,如竹笋,蘑菇,芥菜,韭菜等,容易诱发人体的过敏反应。
有哮喘病史,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应避免食用。
刺激促发:如辛辣、重口味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及加重炎症。
患有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的人群应避免食用。
此外,“发物”与药性相关,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需要忌口不同的“发物”,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发物”,应科学客观地看待,对于其是否需要忌口或者如何使用等具体内容建议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现代医学对于发物的定义

现代医学对于发物的定义发物,是指一些物质或者因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反应的物质。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发物的定义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发物可以是一种化学物质。
许多化学物质都具有致敏性,即使在很低浓度下也能够引发过敏反应。
例如,某些金属、某些药物、某些食物添加剂等,都属于化学物质类的发物。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接触、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发物也可以是一种生物物质。
许多微生物、真菌、花粉等都可以成为发物。
这些生物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过敏反应。
例如,花粉过敏症就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许多人在花粉季节时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眼睛发痒等症状。
发物还可以是一种物理因素。
例如,紫外线、寒冷、热力等物理因素都可以引发过敏反应。
紫外线过敏症就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因素引发的过敏反应,患者在阳光照射下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发物也可以是一种遗传因素。
有些人天生对某些物质具有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往往是由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例如,对于某些食物、药物过敏的人,往往可以追溯到家族中有过敏病史。
这类发物的过敏反应往往比较严重,需要特殊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总体来说,现代医学对于发物的定义是比较广泛的。
发物可以是化学物质、生物物质、物理因素,甚至可以是一种遗传因素。
当人体暴露在这些发物中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了解自身对于发物的敏感性,避免接触发物,是预防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发物的识别和预防也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化学分析、生物学实验等手段,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哪些物质具有致敏性,从而提前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此外,现代医学还研发了许多抗过敏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过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对于发物的定义包括了化学物质、生物物质、物理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
了解自身对于发物的敏感性,避免接触发物,是预防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
“发物”到底指什么

“发物”到底指什么作者:杨力来源:《百姓生活》2017年第02期有哮喘、过敏等疾病的人,总会被劝告要少吃“发物”。
但许多人对“发物”的概念并不清楚,更别提预防了。
那么,“发物”到底指什么?从中医角度,所谓“发”,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
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体内存有“伏邪”,如果吃了“发物”,就可能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而如果体内没有“伏邪”,身体健康,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吃些“发物”则是无害的。
生活中,常见的“发物”有以下几类。
动风发物。
它们容易引动内风,是春天特别要少吃的一类,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动风升阳的发物,多为热性食品,如猪头肉、公鸡肉、鹅肉等。
吃后容易诱发皮肤病,还可能造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严重时引发中风、惊厥等病症。
因此有高血压、头风痛及癫痫的病人不宜食用。
第二种是风性发物,指风性窜动但不升阳的食物,如海鲜鱼虾蟹等。
此类发物对过敏性疾患,如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有诱发及加重作用。
又因其含有嘌呤类成分,痛风患者也不宜食用。
不过,因为动风发物对阳气有较好的托举作用,有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者,可以适量食用。
动热发物。
生姜、花椒等刺激性调味品,羊肉、狗肉等温补肾阳的食物,都属于这一类。
它们大多味重,吃多了易耗气血,诱发胃出血等各种出血症状。
爱上火的人,应忌食这类发物,吃多了会加重火气,引起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不适。
但怕冷的寒性体质者却很适合,可以温补阳气。
动痰湿发物。
糯米、猪肉等都属于这一类,会助湿生痰,不适合体内湿热有痰的人吃。
这类人多有身体困倦、大便黏腻等症状,尤其在农历6月湿气重时症状加重。
但是,助湿发物一般会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有口干舌燥、肌肤干燥等阴虚症状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动气血发物。
有的人一喝酒就上脸,皮肤过敏的人一喝酒则浑身发痒,就是因为酒是动气血的发物。
此外,辛辣的胡椒、小米辣、芥末等也属于这一类,吃多了气血会突然上行,有眼底出血、胃出血、皮肤紫癜及各种出血症状的人要少吃;有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膚病的人也要忌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病勿吃“发物”,究竟是什么“发物”
看中医时,大夫会嘱咐病人忌食“发物”,理由是“发物”会加重病情。
那“发物”究竟是什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这就是食物的“食性”。
但如果不懂食性,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或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
多了解发物和忌口的知识,能够避免很多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不良后果,中医认为发物分六种。
动火发物
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蒜、韭菜、卤制品、油炸物等。
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压者应忌口。
动风发物
多有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邪毒走窜,如茄子、木耳、猪头肉、鸡蛋、蘑菇等。
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者不宜吃。
助湿发物
多具有黏滞、肥甘滋腻之性。
如糯米、醪糟、米酒、大枣、肥肉、面食等。
患湿热病、黄疸、痢疾等病者忌食。
积冷发物
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
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
动血发物
多活血散血,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羊肉、菠菜、烧酒等。
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人忌食。
滞气发物
如大豆、芡实、莲米、芋头、薯类等。
这些食物多具滞涩阻气、坚硬难化之性,积食、诸痛者不宜食。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一是因为其中的动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若超过生理剂量,可引起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易成为过敏源,如海鱼虾蟹会引起或加重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
三是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葱、蒜极易引起炎症扩散,伤口难以愈合。
再谈“发物”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物品成分
发物中如鸡、蛋类、猪头肉等对人体而言为异体蛋白,这种异体蛋白就可构成过敏源而导致人体发病。
鱼、虾、蟹类本身就含组织胺,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从而导致了机体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诱发皮肤病,如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发热等。
有的高敏病人,甚至对大米、小麦、玉米等都可产生过敏反应。
酒、葱、蒜等可通过酒精或挥发刺激物质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皮肤病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
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理论
牛肉、羊肉、公鸡、虾、螃蟹、无鳞鱼等肉类食品,及蔬菜中的韭菜、香菜、茴香、葱、姜等辛香发散之物。
但目前现代研究在这一领域上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吃了这些所谓发物是否一定会导致肿瘤的复发。
比如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日常吃的就是牛肉、羊肉,他们患了肿瘤怎么办?就不能沾肉了?所以关于“发物”的问题不是很有科学证据,应该说只要没有过敏反应,吃了没有不良反应,这些东西可以少吃。
只要控制一下吃的量,比如一个月只吃1、2次,每次少吃点,应该没什么问题。
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
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
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
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按照发物的性能分为六大类:
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
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五是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七是民间长期实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中医治病离不开辨证论治,忌口也不能忽视“辨证论忌”,如疾病属寒证,症见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则应忌食寒凉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香蕉;热证见面目赤红、发热、痔疮下血、失眠心烦者,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作品等。
急性肝炎,病人舌苔黄厚而腻、胸腹膨胀满、纳差不食、小便黄赤,这是湿热重之象,应忌吃油腻食物和辣的食物,滋补燥热之品;肚腹胀气的病人应忌豆类、山芋、土豆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应忌肥肉、奶油、动物内脏、鱼卵、骨髓等;好发疮痛、疖疔者,多因火热之毒所致,凡肥腻辛辣之品均在禁忌之列。
按照民间的经验,羊肉、猪头肉、猪蹄、鹅是大家公认的“发物”。
其中羊肉性大热,感冒往来寒热,或素体多火,或热病初复,均不宜吃,否则将使旧病复发。
关于鹅《本草纲目》中说:“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
”凡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热病等应忌服。
猪蹄有发乳、托疮之效,但疮疡初起忌服。
致病原因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学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上述这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
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
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
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
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
这就是中医所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
致病特点
一般有发热、发疮、上火、动风、生痰、胀气、便秘、腹泻以及诱发痼疾等。
像现代医学所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食入性食物过敏症的某些表现,如过敏性紫癜、皮炎、湿疹、肠炎、荨麻疹等,都包括在内。
注意事项
当食物影响疾病的治疗,助邪伤正、添病益疾时要忌口。
如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疖、中风、头晕目眩等症症,不宜食用海鲜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鸡蛋等。
又如各种出血性疾病:崩漏带下、月经过多、吐血、咯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尿血、痔疮等病症,不宜食用胡椒、羊肉、狗肉、烧酒等。
又如
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不宜食用白酒、豆类、薯类等。
当食物易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要忌口。
当进食食物的作用与药物产生的作用一致时,就会减弱、抵消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从而妨碍疾病的治疗。
如《本草纲目》记载:“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鲋,腥臊陈臭诸物。
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不无道理。
如食用黄连、甘草、苍耳子、乌梅、枯梗等忌食猪肉,鳖甲忌苋菜,地黄、首乌忌葱、蒜、萝卜等,中医忌口侧重于此。
当食物对病后调整康复不利时要忌口。
大病初愈,消化力弱,正气未复,饮食失当,可使病情反复或变生他疾。
如鱼、虾、蟹、贝、椿芽、蘑菇以及某些禽畜肉、蛋等,曾患过敏性疾病者,应注意选择避食。
又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病后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食油腻厚味之物。
发物优点
发物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于发物具有的催发或诱发作用,食疗上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使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
又如多食海腥发物以催发牛痘等,都是利用了发物具有的透发作用。